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心电图ST段改变的研究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心电图ST段改变的研究

一、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ST段改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冼宏立[1](2021)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建立甄别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流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的单中心研究,纳入2018-01至2020-09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RCA组和LCX组。对比不同梗死相关动脉(IRA)所致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有意义的心电图指标,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根据造影结果,确定相关梗死动脉的梗死节段(近、中、远),将RCA闭塞组分为两组,近段闭塞组与中远段闭塞组,寻找能辨别不同节段病变的心电图指标,并评价诊断价值。根据结果尝试建立更有效的诊断流程。根据造影结果统计影响心电图指标的影响因素,包括:血管病变支数(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冠脉优势型(右冠脉优势型与左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有侧支循环与无侧支循环),再进行分组分析,探讨其对心电图指标准诊断能力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纳入21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RCA闭塞174例与LCX闭塞组45例,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Killip分级、EF值、BNP、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症状到心电图时间、症状到PCI术时间、病变节段、存在侧支循环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以右冠脉优势型为主,但在LCX闭塞组中左冠脉优势型明显增多,占31.1%。2.IRA为RCA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I导联ST段压低≥0.1 mV、I导联ST段压低≥0.05 mV、aVL导联ST段压低≥0.1 mV、aVL导联ST段压低≥0.05 mV、ST段压低aVL导联>I导联、I和aVL导联ST段压低≥0.05 mV、I和aVL导联ST段压低≥0.1mV、ST段抬高III导联>II导联、aVR导联ST段等电位线、aVL导联S/R>1∶3、V1导联ST段抬高≥0.05 mV、V3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1.2、IRA为LCX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包括:I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I和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III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II和III导联ST段等电位线、III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aVR导联ST段压低≥0.05 mV、aVR导联ST段压低≥aVL导联、aVL导联S/R≤1∶3、V1导联ST段压低≥0.1 mV、V1和V2导联ST段压低≥0.1 mV、V5或V6导联ST段抬高≥0.05 mV、V5和V6导联ST段抬高≥0.05 mV、V3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1.2。而V1、V2、V3导联的ST段压低加权值/II、III、a VF导联的ST抬高加权值比值不能用于IRA的辨别(P>0.05)。其中III导联与II导联ST段抬高比值其诊断IRA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接近90%。3.判断RCA近段病变的特异指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STD I+AVL导联≥0.4mV、STE V1≥0.1mV,其特异度分别为95.83%、85.42%、92.71%,敏感度均较低,12导联心电图中未发现敏感且特异的心电图指标。4.多个组合型心电图指标在诊断IRA时,能明显提高特异度,甚至可达100%,但敏感度均较前下降。5.提出三步甄别IRA的流程:(1)III与II导联ST段抬高比值;(2)V5或V6导联是否存在ST段抬高;(3)aVL导联S/R比值。较既往Fiol与Tierala等人诊断方法正确率更高,且辨别RCA闭塞敏感度更高,达95.98%,特异度为82.22%。6.根据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对比分组前后敏感度及特异指标,多支病变及左冠脉优势型使诊断RCA为IRA的大部分心电图指标特异度下降,而敏感度无明显影响,使诊断LCX为IRA的大部分心电图指标敏感度下降,特异度无明显影响。认为多支病变及左冠脉优势型为减低各心电图指标诊断能力的影响因素。7.侧支循环对各心电图指标诊断价值无明显影响,与分组前对比,敏感度与特异度无明显改变。但在RCA闭塞组中,有侧支循环组与无侧支循环组对比,发现II导联出现病理Q波比例在有侧支循环存在的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IRA的体表心电图存在差异,本研究提出的根据体表心电图甄别IRA的流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在IRA为RCA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I导联无病理Q波出现,RCA远段可能有侧支循环形成。

冼宏立[2](2021)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建立甄别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流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的单中心研究,纳入2018-01至2020-09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RCA组和LCX组。对比不同梗死相关动脉(IRA)所致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有意义的心电图指标,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根据造影结果,确定相关梗死动脉的梗死节段(近、中、远),将RCA闭塞组分为两组,近段闭塞组与中远段闭塞组,寻找能辨别不同节段病变的心电图指标,并评价诊断价值。根据结果尝试建立更有效的诊断流程。根据造影结果统计影响心电图指标的影响因素,包括:血管病变支数(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冠脉优势型(右冠脉优势型与左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有侧支循环与无侧支循环),再进行分组分析,探讨其对心电图指标准诊断能力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纳入21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RCA闭塞174例与LCX闭塞组45例,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Killip分级、EF值、BNP、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症状到心电图时间、症状到PCI术时间、病变节段、存在侧支循环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以右冠脉优势型为主,但在LCX闭塞组中左冠脉优势型明显增多,占31.1%。2.IRA为RCA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I导联ST段压低≥0.1 mV、I导联ST段压低≥0.05 mV、aVL导联ST段压低≥0.1 mV、aVL导联ST段压低≥0.05 mV、ST段压低aVL导联>I导联、I和aVL导联ST段压低≥0.05 mV、I和aVL导联ST段压低≥0.1mV、ST段抬高III导联>II导联、aVR导联ST段等电位线、aVL导联S/R>1∶3、V1导联ST段抬高≥0.05 mV、V3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1.2、IRA为LCX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包括:I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I和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III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II和III导联ST段等电位线、III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aVR导联ST段压低≥0.05 mV、aVR导联ST段压低≥aVL导联、aVL导联S/R≤1∶3、V1导联ST段压低≥0.1 mV、V1和V2导联ST段压低≥0.1 mV、V5或V6导联ST段抬高≥0.05 mV、V5和V6导联ST段抬高≥0.05 mV、V3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1.2。而V1、V2、V3导联的ST段压低加权值/II、III、a VF导联的ST抬高加权值比值不能用于IRA的辨别(P>0.05)。其中III导联与II导联ST段抬高比值其诊断IRA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接近90%。3.判断RCA近段病变的特异指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STD I+AVL导联≥0.4mV、STE V1≥0.1mV,其特异度分别为95.83%、85.42%、92.71%,敏感度均较低,12导联心电图中未发现敏感且特异的心电图指标。4.多个组合型心电图指标在诊断IRA时,能明显提高特异度,甚至可达100%,但敏感度均较前下降。5.提出三步甄别IRA的流程:(1)III与II导联ST段抬高比值;(2)V5或V6导联是否存在ST段抬高;(3)aVL导联S/R比值。较既往Fiol与Tierala等人诊断方法正确率更高,且辨别RCA闭塞敏感度更高,达95.98%,特异度为82.22%。6.根据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对比分组前后敏感度及特异指标,多支病变及左冠脉优势型使诊断RCA为IRA的大部分心电图指标特异度下降,而敏感度无明显影响,使诊断LCX为IRA的大部分心电图指标敏感度下降,特异度无明显影响。认为多支病变及左冠脉优势型为减低各心电图指标诊断能力的影响因素。7.侧支循环对各心电图指标诊断价值无明显影响,与分组前对比,敏感度与特异度无明显改变。但在RCA闭塞组中,有侧支循环组与无侧支循环组对比,发现II导联出现病理Q波比例在有侧支循环存在的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IRA的体表心电图存在差异,本研究提出的根据体表心电图甄别IRA的流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在IRA为RCA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I导联无病理Q波出现,RCA远段可能有侧支循环形成。

赵曙辉[3](2021)在《左回旋支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左回旋支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对左回旋支(LCX)病变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警觉,早期采取合理应对措施,改善预后。方法连续收集从2016年1月到2020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患者16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并证实其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根据罪犯血管分为左回旋支组、右冠状动脉(RCA)组。比较左回旋支组、右冠状动脉组的临床资料、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表现、心脏彩超检查、冠脉造影结果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左回旋支组心电图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侧壁心肌梗死的比例高于RCA组(50.9%vs16.8%,21.8%vs9.8%;P<0.05),且心电图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患者闭塞部位为左回旋支远端和钝缘支(OM)的比例比左回旋支近端组更高(68.4%vs58.8%vs26.3%;P<0.05)。左回旋支组组中左回旋支相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LCX-STEMI)组和回旋支相关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LCX-NSTEMI)组的患者的预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冠状动脉组晕厥、心功能Killip Ⅳ级、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出现房室传导阻滞、24小时内行PCI术、再住院和死亡的比例高于左回旋支组(分别为11.2%vs1.8%,11.2%vs1.8,60.7%vs30.4%,20.8%vs10.9%,19.6%vs7.3%,70.9%vs84.1%,24.3%vs10.9%,11.2%vs1.8%;P<0.05)。两组患者其临床基线特点、临床症状、心肌酶谱变化和心脏彩超检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回旋支闭塞的患者心电图更易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侧壁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闭塞更易表现为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更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右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左回旋支闭塞差。左回旋支闭塞的患者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可能无显着差异。

郑晓斌[4](202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及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三支病变(3-VD)心电图表现,研究aVR导联T波形态预测三支病变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明确诊断为ACS的241例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6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173例,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2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三支病变(3-VD)患者共160例,按aVR导联T波形态分为aVR导联T波直立组(T≥0mv)72名与T波倒置组(T<0mv)88名,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冠脉造影及临床结局,明确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价值。结果:1.1 NSTEMI组年龄水平显着高于UAP组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既往脑梗死比例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与STEMI组收缩压低于UAP组,血糖高于UAP组(P<0.05);随着ACS病情进展,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降低,其中STEMI组小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TEMI组与MSTE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 NSTE-ACS患者中,3-VD或左主干(LM)病变心电图模式为V4V6、I、II导联ST段压低,伴随aVR导联ST段抬高。2.2 NSTE-ACS患者中,与双支病变(2-VD)组相比,3-VD组与LM组aVR导联T波直立数占比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1 STEMI患者中,3-VD组V6、I、aVL导联ST段抬高数、aVR导联T波直立数、低电压占比多于非3-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3-VD组更易发生广泛前壁同时合并高侧壁、下壁等多部位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2 STEMI患者3-VD组较非3-VD组具有更高比例等于或大于50%狭窄的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病变,且狭窄程度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 3-VD患者中,与aVR导联T波倒置组比较,T波直立组LVEF更低,EF<50%占比、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及SYNTAX≥23分占比较高,QTc时限更长(均P<0.05);T波直立组较倒置组使用升压药比例更多、平均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4.2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VR导联T波直立与LVEF呈负相关,与Gensini及SYNTAX评分、NT-proBNP、住院时长呈正相关(均P<0.05)。4.3 LVEF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VR导联T波直立(βeta=-0.133,P=0.025)、NT-proBNP(βeta=-0.270,P=0.000)、左房容积(βeta=-0.182,P=0.005)均是LVEF的影响因素。结论:NSTE-ACS三支病变特征心电图表现为V4V6、I、II导联ST压低,伴随aVR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STEMI三支病患者容易合并侧壁心肌梗死。aVR导联T波直立可能预示着ACS三支病变患者具有更差的左心功能。

梁国钦,廖华[5](2018)在《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4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相关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急性下壁,22心肌梗死组(29例)和合并右室梗死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面的差异。结果: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低血压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右室心肌梗死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与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是右室心肌梗死并发症多的主要因素,右室心肌梗死是独立于左心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早治疗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彭冬倩[6](2018)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改变与梗死动脉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发病后心电图(ECG)的变化,和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关系,分析特征性变化与IRA的相关性,探讨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明确特征性ST段心电变化能否预判断病变动脉。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严格遵循纳排标准,选取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627例,分STEMI与NSTEMI 2组。收集涵盖所有患者的入院基本信息、18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前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实验室指标及CAG的手术报告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选取STEMI组中梗死动脉仅为单支的病例,分RCA、LCX及LAD三小组,研究心电图特征性ST段变化与CAG的相关性,从而判断这些指标是否可辅助判断IRA。研究NSTEMI组胸前导联ST段变化与病变冠脉的支数有无相关性。结果:1.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存在ST段抬高,即明确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者,单支病变冠脉为右冠状动脉(RCA)时,ST↑III>Ⅱ、ST↓aVL>Ⅰ、STV3↓/STIII↑≤1.2、STⅠ↓≥0.05m V、STV4R↑≥1mV、STV6↓≥0.05mV六个检测标准与造影明显相关,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前2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2.明确诊断为IAMI者,单支病变冠脉为左回旋支(LCX)时,ST aVR↓≥0.1 mV检测标准同其他4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灵敏度、特异度极低。ST↑aVL≤Ⅰ、STV3↓/STIII↑>1.2两组的灵敏度、特异度显着高于其他组。3.心电图V1-4或V1-6导联存在ST段抬高,即明确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者,单支病变冠脉为左前降支(LAD)时,ST↓Ⅱ、Ⅲ、aVF≥0.1mV、ST↑Ⅰ、aVL>0.1 m V两检测指标与造影有强相关性(两组P<0.01),ST↓Ⅱ、Ⅲ、aVF≥0.1mV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更显着。4.AAMI组,胸前导联ST段有无压低同冠脉病变支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胸前导联ST段有无压低同冠脉病变支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下壁AMI时,除典型表现外,ST↑III>Ⅱ、ST↓aVL>Ⅰ有助于判断IRA是RCA;ST↑aVL≤Ⅰ、STV3↓/STIII↑>1.2有助于判断IRA是LCX。2.前壁AMI时,除胸前导联典型改变外,STⅡ、Ⅲ、aVF下移≥0.1m V和(或)STⅠ、aVL抬高>0.1 mV可辅助判断LAD是IRA,且更可能是近段受损。3.前壁AMI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不能辅助判断冠脉病变支数。4.NSTEMI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不能辅助判断冠脉病变支数。

曹正雨,夏思良[7](2017)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体表心电图定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由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闭塞引起,体表心电图上可引起全部或部分下壁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同时伴有或不伴有邻近导联、胸前导联、后壁导联、右室导联等ST段的改变。临床上可从上述导联的ST段变化以及不同导联ST段变化的组合、流程来定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本文就利用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进行定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香君[8](2016)在《右冠与左回旋支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病变导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区别。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入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88例患者,所有病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分为右冠状动脉组与左回旋支组,分析得出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临床方面的区别。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血压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心功能比较:左回旋支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较差,P<0.05。3.心电图:右冠状动脉组ST段抬高(Ⅲ>Ⅱ)、ST段抬高(Ⅲ>Ⅱ)合并ST压低(a VL>Ⅰ)、V4R导联ST段抬高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分别为287(94.4%)、260(85.5%)、120(39.4%)、52(17.1%),左回旋支组分别为34(40.4%)、3(3.6%)、3(3.6%)、1(1.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回旋支组ST段抬高(Ⅱ>Ⅲ)、V5、V6 ST段抬高、V7-9 ST段抬高、a VR导联ST段压低,及Ⅰ、a VL导联ST段抬高分别为50(59.6%)、62(73.8%)、17(20.2%)、72(85.7%),右冠状动脉组分别为17(5.6%)、18(6.0%)、3(1.0%)、29(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对判断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89.4%;V4R导联ST抬高对判断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特异性为96.4%、阳性预测值为97.7%;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判断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特异性为90.5%,阳性预测值为98.1%。ST段压低a VL>Ⅰ对判断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9.5%,阳性预测值为98.1%。ST段抬高Ⅱ>Ⅲ对判断左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59.6%、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74.6%、阴性预测值为89.4%。a VR导联ST段压低对判断左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71.3%、阴性预测值为95.8%。5.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回旋支组为46(54.7%),而右冠状动脉组为93(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0天死亡率:左回旋支组为9(10.7%),右冠状动脉组为1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组伴与不伴右室梗死患者分别为8(6.7%)、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多数由右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少数由回旋支病变导致。2.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Ⅲ>Ⅱ),ST段抬高(Ⅲ>Ⅱ)合并ST压低(a VL>Ⅰ),V4R导联ST段抬高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判断右冠状动脉病变有很高的价值。a VR导联ST段压低,ST段抬高(Ⅱ>Ⅲ)合并V5、V6导联ST段抬高对于判断左回旋支病变有很高的价值。3.左回旋支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较差、左室射血分数较低及30天死亡率较高。合并右室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差30天死亡率较高。

潘月,潘登,潘二明,李中健,刘东亮,梁兴国[9](2015)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同时依次记录,及时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方法选自临床诊断明确,心肌酶谱升高,有典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资料。分析在左室下壁心肌梗死条件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改变。结果 5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向量图以ST向量向右侧增大为主要特点。结论心电向量图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李磊[10](2013)在《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和比较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的对应性关系。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血管及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和左冠状动脉(LCA)病变组。对比分析其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1)本文研究提示造影显示正常冠状动脉者均不合并糖尿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双支、多支血管病变居多;年龄越大,累及病变血管支数越多。(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RA为LCX者均为男性患者;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常与下壁心肌梗死并存;并发右室梗死者,其IRA均为RCA,且病变节段均位于右冠状动脉近段;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均为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未合并其它部位心肌梗死。(3)通过ST↓aVL>ST↓I指标判断IRA为RCA病变检出率高。(4)不同导联ST偏移标准判断IRA为RCA或LCX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不高。(5)对所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该及时准确地记录右胸导联心电图。结论:心电图对诊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及其临床特点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二、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ST段改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ST段改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基本临床资料
        2.3 相关临床指标判定标准
        2.3.1 高血压
        2.3.2 糖尿病
        2.3.3 血脂异常
        2.3.4 吸烟史
        2.4 体表心电图分析
        2.5 冠状动脉造影
        2.6 冠状动脉分段标准
        2.7 病变血管定义标准
        2.8 体表心电图相关指标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性分析
        2.8.1 具体分析的指标
        2.8.2 探讨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因素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2.RCA闭塞组与LCX闭塞组ST段偏移特点
    3.各心电图指标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3.1 心电图指标判断IRA的诊断价值
        3.2 心电图指标判断右冠不同节段闭塞的诊断价值
        3.3 辨别IRA组合指标的运用
    4.制定预测梗死相关动脉流程
    5.心电图指标辨别梗死相关动脉的影响因素(血管病变支数、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
        5.1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辨别IRA的影响
        5.1.1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判断RCA为 IRA的诊断价值
        5.1.2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判断LCX为 IRA的诊断价值
        5.2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
        5.2.1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判断RCA为 IRA的诊断价值
        5.2.2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判断LCX为 IRA的诊断价值
        5.3 侧支循环对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
讨论
    1.各心电指标辨别梗死相关动脉
    2.对右冠状动脉不同梗死节段的辨别
    3.运用组合指标的使用
    4.诊断流程
    5.影响心电图标预测梗死相关动脉的因素(血管病变支数、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
        5.1 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5.2 不同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5.3 侧支循环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心电图辨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基本临床资料
        2.3 相关临床指标判定标准
        2.3.1 高血压
        2.3.2 糖尿病
        2.3.3 血脂异常
        2.3.4 吸烟史
        2.4 体表心电图分析
        2.5 冠状动脉造影
        2.6 冠状动脉分段标准
        2.7 病变血管定义标准
        2.8 体表心电图相关指标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性分析
        2.8.1 具体分析的指标
        2.8.2 探讨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因素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2.RCA闭塞组与LCX闭塞组ST段偏移特点
    3.各心电图指标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3.1 心电图指标判断IRA的诊断价值
        3.2 心电图指标判断右冠不同节段闭塞的诊断价值
        3.3 辨别IRA组合指标的运用
    4.制定预测梗死相关动脉流程
    5.心电图指标辨别梗死相关动脉的影响因素(血管病变支数、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
        5.1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辨别IRA的影响
        5.1.1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判断RCA为 IRA的诊断价值
        5.1.2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判断LCX为 IRA的诊断价值
        5.2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
        5.2.1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判断RCA为 IRA的诊断价值
        5.2.2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判断LCX为 IRA的诊断价值
        5.3 侧支循环对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
讨论
    1.各心电指标辨别梗死相关动脉
    2.对右冠状动脉不同梗死节段的辨别
    3.运用组合指标的使用
    4.诊断流程
    5.影响心电图标预测梗死相关动脉的因素(血管病变支数、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
        5.1 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5.2 不同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5.3 侧支循环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心电图辨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3)左回旋支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心电图检测
    1.5 心脏彩超检测
    1.6 手术方法
    1.7 随访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存在的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回旋支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及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测量指标与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临床类型ACS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NSTE-ACS患者3-VD心电图分析
    2.3 STEMI患者3-VD组与非3-VD组心电指标比较
    2.4 STEMI患者3-VD组与非3-VD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2.5 LM与3-VD 患者胸痛期间典型心电图示例
    2.6 三支病变患者 aVR 导联 T 波形态与心功能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表现的比较
    2.2 两组心电图的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治疗方案和并发症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6)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改变与梗死动脉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诊断标准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心电图辨认标准
        2.2.2 心脏彩超检查方法
        2.2.3 冠状动脉造影流程及IRA的确定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AMI患者病变血管支数分组情况
    3.2 急性下壁梗死患者IRA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3.2.1 IRA是RCA的急性下壁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
        3.2.2 IRA是LCX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
    3.3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IRA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3.3.1 IRA是LAD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
        3.3.2 AAMI患者病变冠脉支数与胸前导联ST压低关系
    3.4 NSTEMI患者病变冠脉与心电图关系
        3.4.1 NSTEMI患者冠脉病变发生部位
        3.4.2 NSTEMI患者病变冠脉支数与胸前导联ST压低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IRA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4.1.1 RCA闭塞的心电改变
        4.1.2 LCX闭塞的心电改变
    4.2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IRA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4.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ECG分析
    4.4 心电图未见异常的原因
    4.5 非冠脉闭塞相关的ST-T变化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体表心电图定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的解剖
    1.1 右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
    1.2左回旋支的正常解剖
2 梗死相关导联定位罪犯血管
3 邻近导联定位罪犯血管
    3.1 ST↓a VL、ST↓Ⅰ幅度与比值
    3.2 a VL导联QRS波的S/R比值
    3.3 ST↑Ⅰ和/或ST↑a VL
    3.4 a VR导联
    3.5 右室导联(V3R~V5R)
4 胸前导联定位罪犯血管
5 不同导联组合定位罪犯血管
6 急性下壁心梗罪犯血管判别流程
    6.1 Fiol三步流程
    6.2 Tierala流程
7 小结

(8)右冠与左回旋支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术前
        1.4.1 一般情况及既往病史
        1.4.2 实验室检查
        1.4.3 心电图检查
        1.4.4 冠脉造影检查
        1.4.5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
        1.4.6 患者30天死亡率
        1.4.7 术前用药
    1.5 术中
    1.6 术后
        1.6.1 术后用药
        1.6.2 术后实验室检查
    1.7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对比
    2.2 患者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比较
    2.3 冠脉造影结果
    2.4 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比较
    2.5 心电图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2.6 两组患者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
    2.7 两组患者30天死亡率比较﹝例(%)﹞
    2.8 右冠状动脉组合伴与不伴右室梗死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
    2.9 右冠组伴与不伴右室梗死患者心电图比较
    2.10 右冠组伴与不伴右室梗死患者心脏彩超比较
    2.11 右冠组伴与不伴右室梗死患者30天死亡率比较
3 讨论
    3.1 左回旋支组入院时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较右冠状动脉组差
    3.2 两组患者在多支血管病变方面差异
    3.3 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变化
    3.4 两组患者患者合并右室心肌梗死
    3.5 右冠状动脉组与左回旋支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6 心电图ST段变化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3.6.1 ST段抬高Ⅲ>Ⅱ对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3.6.2 ST段抬高Ⅱ>Ⅲ对左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3.6.3 心电图V4R导联ST段抬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3.6.4 V5、V6导联ST段抬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3.6.5 Ⅰ、aVL导联ST段抬高判断梗死相关动脉
        3.6.6 心电图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3.6.7 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3.6.8 心电图ST段压低aVL>Ⅰ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3.6.9 心电图各导联不同组合之间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
    3.7 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组患者30天死亡率
    3.8 右冠状动脉组伴与不伴并右室梗死患者临床差异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相关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1. 2 诊断标准
2 结果
    2. 1 病例 1
    2. 2 病例 2
    2. 3 病例 3
    2. 4 病例 4
    2. 5 病例 5
3 讨论

(10)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方法与指标
        2.1 入选人群及分组情况
        2.2 收集的基本资料
        2.3 相关临床指标判定标准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ST段改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D]. 冼宏立.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D]. 冼宏立.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3]左回旋支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赵曙辉.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及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意义[D]. 郑晓斌.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5]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治分析[J]. 梁国钦,廖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02)
  • [6]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改变与梗死动脉的相关性研究[D]. 彭冬倩. 兰州大学, 2018(10)
  • [7]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体表心电图定位研究进展[J]. 曹正雨,夏思良.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01)
  • [8]右冠与左回旋支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D]. 刘香君.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9]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观察[J]. 潘月,潘登,潘二明,李中健,刘东亮,梁兴国.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02)
  • [10]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D]. 李磊.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心电图ST段改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