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的部分脾切除术

外伤性脾破裂的部分脾切除术

一、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论文文献综述)

贾峰,王鑫璐,武波,刘亚辉[1](2022)在《脾部分切除术与全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比较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脾部分切除术(PS)和全脾切除术(T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期间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splenectomy,total splenectomy,partial splenectomy,spleen partial splenectomy,rupture of spleen,rupture splenic,ruptures splenic,splenic rupture,splenic ruptures。中文检索词: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脾完全切除术、部分脾切除术、脾部分切除术、脾破裂。对纳入文献提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Meta分析,评价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599例患者。PS组289例,TS组3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S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S组(MD=-4.31,95%CI:-6.40~-2.22,P<0.05)。PS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S组(RR=0.28,95%CI:0.20~0.39,P<0.05)。其中PS组术后感染(RR=0.31,95%CI:0.17~0.55,P<0.05)、肠梗阻(RR=0.35,95%CI:0.14~0.87,P<0.05)、静脉血栓(RR=0.24,95%CI:0.07~0.82,P<0.0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S组。而PS组手术时间(MD=-6.11,95%CI:-22.92~10.70,P>0.05)及术中出血量(MD=4.64,95%CI:-68.74~78.02,P>0.05)与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TS相比,PS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预后更具优势。

于宝荣[2](2021)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创伤性脾破裂(TSR)的传统治疗方式通常多采用开腹脾切除术治疗(OS),而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主要用于血液病性病理脾及良、恶性脾肿瘤的治疗。随着各种先进医疗仪器和手术中止血材料的出现,使得LS治疗TSR成为可能。但应用LS治疗TSR的临床适应症选择及可行性尚未确定,本文通过分析行LS及OS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LS治疗TS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因各种原因所致TS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取的具体手术方式(LS组40例、OS组142例)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创伤原因、受伤后入院时间、血流动力学(术前血压、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术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OS组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Hct)较LS组患者低,OS组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较LS组患者高,OS组患者术前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人数比例较LS组应用人数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AAST分级标准及中国天津分级标准下的术前TSR分级情况,得到相似的分布结果:LS组患者分级分布均较OS组患者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相关数据显示:OS组手术时间较LS组短,但出血量较LS组多,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TSR分级情况,两种分级方法得到相似的分布结果:LS组患者分级分布均较OS组患者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分级标准下的TSR术前术中分级一致性较好;两组总输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相关数据分析显示: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花费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L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OS组患者低(P<0.05)。结论:1、术前Hct、ISS可作为LS手术适应症选择的系统性评价指标,基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否和AAST分级标准的脾损伤严重程度分级可作为LS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依据;2、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目前研究结果显示:LS治疗中度TSR是安全、可行的。

杨丽萍[3](2020)在《7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分析。方法:于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天津三中心医院的所有脾破裂患者中选取71例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免疫功能以及心理情绪状况。结果:71例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患者包括I、Ⅱ、Ⅲ、Ⅳ各级患者,脾损伤分级中Ⅰ级13例,占总例数18.31%,Ⅱ级23例占总例数32.39%,Ⅲ级18例,占总例数25.35%,Ⅳ级17例,占总例数23.94%。71例患者中,开腹手术有四组,为脾修补术12例,脾部分切除术15例,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移植手术11例,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23例,而腹腔镜手术仅一组,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10例。脾修补术组手术时间(140.67±38.76)min、输血量(418.36±38.92)ml、住院时间(14.47±3.68)天要显着低于其他开腹手术组水平;而脾部分切除术组手术时间(220.87±41.26)min最长,但输血量(445.47±39.42)ml、住院时间(16.32±4.12)天较其他开腹手术组无显着差异;LS组手术时间(110.45±38.45)min、输血量(400.13±36.74)ml、住院时间(12.14±2.89)天均显着低于其他开腹手术组水平;脾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8.33%,1/12)最低,其次为LS组(20.00%,2/10),其他开腹手术组之间并发症无显着差异;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人。术后30d,各组患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术后15d水平显着提高,P<0.05;而CD8+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不显着,P>0.05;脾修补术患者术后15d、术后30d 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其他四组患者,P<0.05;其中脾部分切除术组术后15d、30d 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又较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移植手术、OS、LS组高;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移植手术淋巴细胞水平较OS组、LS组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LS两组患者术后15d、术后30d 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不显着,P>0.05。LS组SAS评分(46.57±2.63)分、SDS评分(45.11±2.74)分显着低于开腹手术各组,P<0.05,而开腹手术各组之间评分无显着差异。脾修补术术后并发症最少,术后脾脏功能最大程度保留;脾部分切除术部分保留脾脏功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非LS组水平无显着差异,利于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迅速恢复,但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移植手术在快速止血同时可保留部分脾脏功能,但有可能脾量不够不能达到保留部分脾脏功能的目的;OS是公认快速止血手术方式,适合粉碎性脾破裂或者年龄较大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患者;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预后效果好及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对大夫要求高,术中有中转改为OS可能,且不能保留脾脏功能。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各有优势与不足,应该根据患者脾损伤类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在抢救生命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脾功能。

周保东[4](2020)在《天津市二级医院单中心急腹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急腹症(acute abdomen)是外科常见的一组腹部疾病的总称,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腹部疾病。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收治急腹症的发病特点和治疗现状,探讨二级医院外科急腹症的发病谱及治疗手段的提升空间,为未来二级医院治疗急腹症重点发展方向、科室设置、人才培养、急危重病人转介入三级专科医院前期救治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1452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与性别构成、发病原因、治疗方式、转归、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1急腹症的发病情况:收治患者年龄1789岁,17-29岁204例(14.0%),30-49岁486例(33.5%),50-69岁589例(40.6%),70-89岁173例(11.9%),平均年龄61.3岁。女性多于男性。2急腹症的发病类型:我院急腹症患者的发病类型依次为阑尾炎(418)、肠梗阻(408)、胆道疾病(185)、妇科急症(158)、急性胰腺炎(117)、合并肋骨骨折骨盆骨折(60)、消化道穿孔(50)、创伤性腹腔脏器破裂(29)、泌尿系结石(14)、其他(胃潴留、不能确诊的腹痛)(13)。3急腹症的治疗现状:纳入研究的1452例急腹症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738例,总体手术比率50.8%。消化系统急腹症不同病种的手术率不同,消化道穿孔96.0%,阑尾炎89.2%,胆道疾病82.7%,肠梗阻9.1%,急性胰腺炎患者全部接受了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腹腔器官破裂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转介入三级专科医院救治59例(0.4%)。4消化系统急腹症腹腔镜手术比率:胆道疾病腹腔镜手术比率94.8%;非胆道疾病腹腔镜手术比率31.4%。5在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切口长度等方面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消化系统急腹症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9.7%,其中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4%(59/342),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298)。结论:由于二级医院因其医院的规模和局限性,及医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发展、对疾病诊治的认识及接受程度及选择医院,有着独有的急腹症就诊谱,掌握二级医院急腹症发病谱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效率。手术治疗是阑尾炎、胆道疾病、消化道穿孔、创伤性腹腔器官破裂主要治疗手段,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腹腔镜技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我院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局限于胆囊疾病和阑尾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周晓华,田由京,李合[5](2020)在《脾修补术、部分切除术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对比脾修补术、部分切除术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37~68岁,平均45.86岁。其中50例行脾修补术(修补组),55例行脾部分切除术(切除组),55例行脾动脉栓塞术(栓塞组)。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疗效及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栓塞组的手术时间为(116.42±34.37)min,显着低于另外两组的(224.36±42.58)min和(218.74±36.04)min;栓塞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7.85±1.30)d,显着低于另外两组的(10.36±2.74)d和(11.09±3.14)d;栓塞组的术中输血量为(205.80±46.68)m L,显着少于另外两组的(576.32±51.74)m L和(560.68±49.92)m L(P<0.05)。三组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三组术后2周的CD3+、CD4+、CD4+/CD8+、Ig G、Ig A及Ig M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4周较术后2周有所提高。栓塞组术后4周的CD3+、CD4+、CD4+/CD8+、Ig G、Ig A及Ig M水平分别为(60.95±3.77)%、(36.07±4.45)%、(1.21±0.14)%、(11.20±1.84)g/L、(1.59±0.36)g/L、(0.96±0.27)g/L,均与术前对应值接近,但均显着高于另外两组对应值(P<0.05);栓塞组术后2周CD3+、CD4+、CD4+/CD8+、Ig G、Ig A及Ig M水平分别为(50.96±2.14)%、(32.20±3.17)%、(1.09±0.07)%、(9.05±1.66)g/L、(1.21±0.35)g/L、(0.82±0.23)g/L。栓塞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显着低于修补组(24%)和切除组(20%),P<0.05。结论脾修补术、部分切除术和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脾动脉栓塞术的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免疫功能恢复更快,应用优势更显着。

肖琳,姜淮芜,欧荣册[6](2020)在《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患者90例,按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脾缝合修补术,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手术方案。检测2组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于术前、术后30d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检测,比较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2组血小板水平术后1、5、10、15、30d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24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保脾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后30dIgG、IgM、IgA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较传统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马锦涛[7](2020)在《外伤性脾破裂66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01—2019-10间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外伤性脾脏破裂患者。均依据患者的病情及脾破裂的分级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6例中,4例成功,1例因发现继续出血、1例因发现有肠破裂,均立即实施手术。62例(含2例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患者)行手术的患者均获成功。其中单纯缝合修补14例,脾动脉结扎及脾部分切除术9例,脾脏切除术及脾片移植术39例。术后随访1 a,其间均未发生延迟性脾破裂、肺部感染、血栓栓塞性病变及凶险性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应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依据脾破裂的分级,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巴穆登,吴朝阳,景海涛[8](2019)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全切与保脾手术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有32例患者,接受全脾切除术,观察组中有32例患者,接受保脾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比对照组更少,各项数据的组间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更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脾切除术、保脾手术,二者各有利弊,具体选用何种手术方式,应当结合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为患者制定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卢桂江[9](2019)在《脾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应用价值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脾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脾全切组以及脾部分切除组,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脾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脾全切组(P<0.05),但脾部分切除组手术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脾全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时两组IgA、IgG、CD3+、CD4+均明显下降,但脾部分切除组明显高于脾全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IgM、CD8+明显上升,但脾部分切除组明显低于脾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脾全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明显高于脾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在情况允许下,尽量采用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脾切除术,术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宁闯修[10](2019)在《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研究将部分切除手术应用于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共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脾脏的部分切除手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将其治疗过程加以记录并分析。结果参与本次实验的所有患者都顺利地完成手术,手术后有3例患者因发生脾组织大规模出血,而进行脾脏全部切除手术,最终治愈。其余19例患者的伤口都是Ⅰ-甲愈合。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的3-12个月内对其进行随访,结果表现为:所有患者的脾功能均恢复良好,仅有2例患者出现遗漏,1例患者出现脾热、无脾蒂出血,无一例患者并发严重的肠粘连,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结论在外伤性的脾破裂的治疗中,脾脏部分切除手术能够保留患者的部分脾功能,降低脾脏切除后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试验中推广使用。

二、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论文提纲范文)

(1)脾部分切除术与全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比较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检索策略
    二、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三、数据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估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二、Meta分析结果
        1.手术时间:
        2.术中出血量:
        3.住院时间:
        4.术后总体并发症:
        5.术后感染:
        6.术后肠梗阻:
        7.静脉血栓:
    三、发表偏倚性分析结果
讨 论

(2)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创伤性脾破裂治疗进展
    2.1 脾破裂的分类及分级
        2.1.1 脾破裂分类
        2.1.2 脾破裂分级
    2.2 脾破裂的诊断
        2.2.1 彩色多普勒超声
        2.2.2 腹部CT
        2.2.3 腹部血管造影
    2.3 脾破裂的治疗
        2.3.1 非手术治疗(NOM)
        2.3.2 手术治疗(OM)
    2.4 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2.4.1 创伤严重程度(伴有或不伴有多脏器损伤)
        2.4.2 外科医师操作技能及学习曲线
        2.4.3 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情况
        2.4.4 住院花费情况
        2.4.5 病人依从性
    2.5 小结及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病例选择标准
        3.1.2 病例排除标准
    3.2 手术方法
        3.2.1 开腹组手术方式
        3.2.2 腔镜组手术方式
    3.3 术后处理
    3.4 指标统计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手术资料
    4.3 术后资料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7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手术方法
    1.1.3 术前检查及损伤分级
    1.1.4 术后患者并发症
    1.1.5 免疫功能检查
    1.1.6 心理功能评分
    1.1.7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脾损伤分级
    1.2.2 患者住院一般情况比较
    1.2.3 手术各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1.2.4 各组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1.2.5 五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比较
1.3 讨论
    1.3.1 随着对脾脏功能的认识,外伤性脾破裂的救治理念在进步
    1.3.2 充分评估病情,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1.3.3 术后并发症原因
    1.3.4 术后免疫功能有助于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1.3.5 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心理状况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分析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天津市二级医院单中心急腹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资料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一般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指标
        1.2.2 研究类型
二、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
    2.2 发病原因
    2.3 治疗方式的选择
    2.4 手术方式
    2.5 消化系统急腹症腹腔镜手术率
    2.6 转归
    2.7 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2.7.1 阑尾炎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2.7.2 胆道疾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2.8 术后并发症
三、讨论
    3.1 急腹症的发病谱
    3.2 急腹症的治疗方式分析
    3.3 消化系统急腹症手术方式分析
    3.4 不同手术方式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3.5 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
    3.6 胸腹联合伤的处理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外科急腹症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脾修补术、部分切除术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疗效评价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6)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小板检测:
        1.3.2 免疫功能:
        1.3.3 术中情况:
        1.3.4 术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小板
    2.2 术中情况
    2.3 术后情况
    2.4 免疫指标变化
3 讨论

(7)外伤性脾破裂6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3]
        1.2.1 非手术治疗
        1.2.2 手术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8)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全切与保脾手术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脾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应用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法
        1.2.1 脾全切组
        1.2.2 脾部分切除组
        1.2.3 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以及出院时细胞、体液免疫指标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10)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论文参考文献)

  • [1]脾部分切除术与全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比较Meta分析[J]. 贾峰,王鑫璐,武波,刘亚辉.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2
  • [2]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D]. 于宝荣. 吉林大学, 2021(01)
  • [3]7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疗效分析[D]. 杨丽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天津市二级医院单中心急腹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D]. 周保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脾修补术、部分切除术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周晓华,田由京,李合. 创伤外科杂志, 2020(03)
  • [6]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比较[J]. 肖琳,姜淮芜,欧荣册.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01)
  • [7]外伤性脾破裂66例临床分析[J]. 马锦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01)
  • [8]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全切与保脾手术的疗效分析[J]. 巴穆登,吴朝阳,景海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8)
  • [9]脾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应用价值比较[J]. 卢桂江. 当代医学, 2019(01)
  • [10]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观察[J]. 宁闯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2)

标签:;  ;  ;  ;  

外伤性脾破裂的部分脾切除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