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肱骨髁间骨折38例手术治疗分析

成人肱骨髁间骨折38例手术治疗分析

一、成人肱骨髁间骨折38例手术治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太刚[1](2021)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疾病特点,评价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 80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0.50±8.50)ml少于对照组的(80.50±10.50)ml,切口长度(4.30±0.50)cm、术后住院时间(14.50±1.50)d短于对照组的(12.30±1.80)cm、(17.50±2.50)d, SF-36评分(90.05±4.50)分高于对照组的(82.30±3.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固定治疗比较,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预后效果良好,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显着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牛聪[2](2021)在《平行双钢板或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O-C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比较垂直双钢板和平行双钢板这两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我院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43例AO分型为C型的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根据钢板放置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平行组有患者21例,垂直组有患者22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一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并进行双钢板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拍片次数、出血量、骨愈合时间、术后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然后对平行组和垂直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AO-C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面的优缺点,从而指导临床。研究结果:将两组间的病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结果显示上述两组患者组间数据是具有可比性即(P>0.05)。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拍片次数行统计学分析显示,这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是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结果显示平行双钢板组术后恢复情况是要优于垂直双钢板,但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肱骨远端骨愈合方面结果显示平行双钢板组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上是要优于垂直双钢板组即(P<0.05)。而在术后的肘关节活动度方面上,将两组患者的早期肘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显示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肘关节活动度方面显示平行双钢板组在术后屈曲角度是优于垂直双钢板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总评分上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平行双钢板组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是要优于垂直双钢板组,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肘关节功能锻炼,从而进一步防止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两组患者在早期术后肘关节活动度方面没有明显差异,长期疗效结果显示平行双钢板组在屈曲活动度方面优于垂直双钢板组,能够提供更大的屈曲角度;(3)术后的改良An和Morrey功能评分、Mayo功能评分显示两组总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稳定性等方面平行组是要优于垂直组。

卢炜松[3](2021)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行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能够获得理想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刘亚波[4](2020)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基于祖国医学“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方式与无痛性原则下的自主功能锻炼方式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对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不同影响,为临床中更好地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更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之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52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简单的外固定制动患肢,应用活血消肿药物,手术皆遵循“筋骨并重”理论。自术后第1天,观察组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行主动-被动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在无痛性原则下行自主功能康复锻炼。两组患者均在术后两周创口愈合并拆除皮肤缝线三天后应用中药活血止痛熏洗剂(山东省中医院自制剂)熏洗治疗。采用VAS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Jupiter评分标准对患者肘关节的功能活动情况进行评估;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估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研究在不同功能康复锻炼方式下,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1、3、6、12个月获得随访。通过各阶段MEPS总分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各阶段肘关节运动弧度数,观察组肘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大(P<0.05);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VAS评分,可认为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在Jupiter评分和MEPS疗效评价方面,观察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8.5%、84.6%,高于对照组(53.9%、61.5%),可认为观察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行“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主动-被动功能康复锻炼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能有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胡万里[5](2020)在《“动静平衡”理论指导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动静平衡”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式与“早期、无痛”原则指导下的锻炼方式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选择较优方案,为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0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8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患者按入院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所有患者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并进行双锁定解剖板系统固定。术后治疗组遵循“动静平衡”理论,进行安全有效分阶段康复锻炼;对照组在“早期、无痛”原则指导下行主动功能锻炼。进行客观数据搜集,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改良Cassebaum评分标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对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总体疗效进行评定。最后通过统计分析,评价两种锻炼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疼痛评分,治疗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较对照组低,P<0.05,有一定统计学意义。2.在MEPS评分中,在术后的第2周、1、3、6个月时,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术后第6个月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在远期疗效中更优。3.术后6个月改良Cassebaum标准评分对比分析,治疗组优良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6.67%,可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术后6个月MEPS总体评分,治疗组优良率为87.5%,大于对照组的54.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功能恢复总体情况较对照组优异。结论:“动静平衡”理论指导下的安全有效分期康复方法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情况下可以使肘关节功能获得较好的恢复。

焦学军[6](2019)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14.38±27.15)h、(6.43±1.52)d、(15.23±1.76)d,均短于对照组的(127.68±27.36)h、(7.68±0.51)d、(17.82±2.03)d,生活质量评分(68.34±5.72)分高于对照组的(55.36±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43%(4/35)低于对照组的31.43%(1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缩短其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早期恢复,避免发生感染、钢板松动或切口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改善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吴兴[7](2019)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76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两组,设为研究组(38例,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参照组(38例,常规固定治疗),对比手术用时、住院天数、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118.24±25.97)min、住院天数(16.73±3.05)d短于参照组(132.95±31.46)min,(18.19±3.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 8,2.059 3,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显着高于参照组(8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 8,P<0.05)。研究组情感职能(85.27±6.48)分、精神健康(87.95±5.71)分、生理职能(88.55±6.53)分、社会功能(87.54±5.06)分、精力(80.51±6.78)分和躯体疼痛(88.76±5.44)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参照组情感职能(67.72±6.49)分、精神健康(69.67±5.33)分、生理职能(66.88±5.88)分、社会功能(70.95±5.52)分、精力(73.38±6.45)分和躯体疼痛(72.19±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6 2,14.426 3, 15.201 9, 13.657 0, 4.696 7, 13.228 2,P<0.05)。随访后发现,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和尺神经受损。结论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应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获取良好的固定效果,同时可加快康复速度,效果满意。

姚康[8](2019)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运用中医学“筋骨并重”理论指导的主-被动锻炼方式与无痛原则下的主动锻炼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康复的不同影响,并根据此临床研究为更好的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恢复肘关节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山东省中医院骨科治疗并完成随访的5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入院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简单支具制动患肢、使用活血消肿药,术中充分保护软组织。手术后,治疗组循“筋骨并重”理论,行主-被动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行无痛原则下的主动功能锻炼。两组均在术后两周创口愈合良好并拆线三天后予中药活血止痛熏洗剂(山东省中医院自制药)熏洗。采用VAS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感觉情况评分;采用Jupiter评分标准评估患者功能活动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下文称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此评分系统广泛用于肘部周围骨折的疗效评价中。通过研究两组病例在有无“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分析两种康复锻炼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1.在MEPS方面,治疗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总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在MEPS运动弧评分中,在术后的第3、6、12个月时,治疗组的运动弧评分和运动弧度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此阶段,治疗组效果开始显现。3.对比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随访的第1、3、6个月VAS疼痛评分,可认为治疗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在末次随访时,MEPS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优良率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可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加术后中药熏洗治疗的肱骨髁间骨折,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可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刘伟明,赖梅,陈浩明[9](2017)在《48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48例分两组各为24例,普通组给予普通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双锁定钢板组采用双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前臂旋转度、肘关节屈伸度、肘关节功能评分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双锁定钢板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83%明显高于普通组75.00%(P<0.05)。双锁定钢板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其中,普通组4例尺神经损伤,3例切口皮肤坏死,1例钢板断裂。双锁定钢板组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度、前臂旋转度(109.74±21.13)min、(456.14±102.53)m L、7.13±1.92)d、(95.02±5.53)分、(109.46±7.35)°、(150.52±8.92)°均明显优于普通组(147.14±30.01)min、(542.91±110.72)m L、9.13±1.57)d、(86.11±2.62)分、(90.56±4.89)°、(131.26±7.57)°(P<0.05)。结论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双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普通钢板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刘松,陈伟,朱燕宾,李彦森,殷兵,王海立,刘磊,孙家元,刘勃,杨宗酉,陈霄,张飞,田野,姬晨妮,李佳,张英泽[10](2017)在《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统计30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占同期肱骨远端骨折的5.29%,占同期肘部骨折的3.39%,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24%。男197例,女106例,男女比为1.86:1。高发年龄段为青壮年,占63.70%;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高发类型为13-C2型(44.00%)。A组171例,B组132例,分别占同期肱骨远端骨折的5.40%、5.17%,占同期肘部骨折的3.72%、3.05%,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26%、0.22%,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男女比分别为1.44:1、2.67:1,青壮年患者构成比分别为58.48%、70.45%,13-C1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35.83%、18.10%,13-C3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14.17%、44.76%,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多见于青壮年人群,男性约是女性的2倍。与前5年相比,后5年患者男女比、青壮年及13-C3型骨折患者构成比均升高,而13-C1型骨折患者构成比降低。

二、成人肱骨髁间骨折38例手术治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肱骨髁间骨折38例手术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SF-36评分比较
3 讨论

(2)平行双钢板或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O-C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与中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的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3 术前准备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的处理及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价
        2.6.1 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
        2.6.2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2.7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结果比较
    3.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拍片次数比较
    3.3 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
    3.4 术后并发症
    3.5 术后肘关节ROM比较
    3.6 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肱骨远端的解剖及骨折特点讨论
    4.2 肱骨远端冠状面应力骨折讨论
    4.3 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材料的选择的讨论
        4.3.1 双克氏针张力带
        4.3.2 “Y”型钢板
        4.3.3 单钢板螺钉
        4.3.4 锁定加压钢板(LCP)
        4.3.5 全肘关节置换术
        4.3.6 双钢板固定
    4.4 平行双钢板与垂直双钢板固定的力学讨论
    4.5 双钢板术后并发症的讨论
    4.6 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的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综述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3)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4)“筋骨并重”理论指导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方法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终止和剔除标准
    3 临床资料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时机
        3.3 手术方式
        3.4 术后处理
        3.5 随访观察
    4 疗效评价
    5 统计学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一般情况分析
        6.2 术中情况分析比较
        6.3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讨论
    一、关于肱骨远端C型骨折
        (一)损伤机制
        (二)损伤病理
    二、关于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入路
        (一)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二)肱三头肌自内向外反转入路
        (三)肱三头肌劈开入路
        (四)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
    三、关于“筋骨并重”理论
        (一)“筋骨并重”理论的概念
        (二)“筋骨并重”理论源流
        (三)“筋骨并重”理论的临床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动静平衡”理论指导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资料处理
    二、研究方法
        (一)术前准备
        (二)手术操作
        (三)术后处理
        (四)疗效评价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患者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分析
        (二)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分析
        (三)两组患者不同时间MEPS总分情况比较
        (四)术后6 个月改良Cassebaum标准评分分析
        (五)两组患者末次MEPS总体疗效优良率情况
讨论
    一、骨科康复的形成与发展
    二、 “动静平衡”理念的内涵
        (一)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动”与“静”
        (二)功能锻炼中的“动”与“静”
    三、安全有效康复量的的认识
        (一)康复量的基本概念
        (二)康复量化的作用
        (三)“安全有效康复量”概念的产生
    四、分期康复模式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致谢
发表论文

(6)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研究组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各临床指标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7)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依据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1.3.2 研究组
    1.4 评估指标及依据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骨折患者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
    2.2 对比两组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2.3 对比两组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8)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基本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资料处理
    二、研究方法
        (一) 术前准备
        (二) 手术方式
        (三) 术后处理
        (四) 随访观察
        (五) 疗效评价
        (六) 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一般情况分析
        (二)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讨论
    一、肱骨髁间骨折的损伤特点
        (一) 损伤机制
        (二) 损伤病理
    二、手术入路浅析
        (一)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二) 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三)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
        (四) 劈肱三头肌入路
    三、关于“筋骨并重”理论
        (一) “筋骨并重”的基本概念
        (二) “筋骨并重”理论溯源
        (三) “筋骨并重”理论的意义
    四、基于“筋骨并重”理论的中药熏洗
        (一) 中药熏洗的意义
        (二) 活血止痛熏洗剂方药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48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前臂旋转度、肘关节屈伸度、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四、成人肱骨髁间骨折38例手术治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 王太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24)
  • [2]平行双钢板或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O-C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D]. 牛聪. 青海大学, 2021(01)
  • [3]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 卢炜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21(05)
  • [4]“筋骨并重”理论指导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研究[D]. 刘亚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动静平衡”理论指导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万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焦学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22)
  • [7]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J]. 吴兴. 中外医疗, 2019(22)
  • [8]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临床研究[D]. 姚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48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J]. 刘伟明,赖梅,陈浩明. 中外医疗, 2017(20)
  • [10]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J]. 刘松,陈伟,朱燕宾,李彦森,殷兵,王海立,刘磊,孙家元,刘勃,杨宗酉,陈霄,张飞,田野,姬晨妮,李佳,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02)

标签:;  ;  ;  ;  ;  

成人肱骨髁间骨折38例手术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