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的卧床经验(一位精神科医生的亲身经历)

森田疗法的卧床经验(一位精神科医生的亲身经历)

一、森田疗法卧床期的体验(一位精神科医生的自身体验)(论文文献综述)

杨心宇[1](2021)在《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对焦虑障碍患者症状及改善人格特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开滦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首次就诊的焦虑障碍患者共60例,通过掷硬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同时加用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HAMA量表有效率、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测验(EPQ)评价治疗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HAMA量表总分、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1=112.676,Pa1=0.000,Fa2=52.984,Pa2=0.000,Fa3=5.690,Pa3=0.020),从干预第3周开始研究组HAMA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HAMA有效率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HAMD-24量表总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24量表总分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SCL-90量表中的焦虑、抑郁、躯体化、偏执在干预前后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SCL-90量表中的偏执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显着(P<0.05),躯体化因子评分与焦虑障碍患者HAMA评分呈正弱相关(rs=0.397,P<0.05),强迫因子与焦虑障碍患者HAMA评分呈正中等相关(rs=0.413,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EPQ量表中的N(F=43.383,P<0.05)差异显着,研究组EPQ量表中的N在干预前后差异显着(P<0.05)。结论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焦虑障碍患者的精神性焦虑症状,但对其躯体性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无明显疗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躯体化、偏执和强迫有一定改善,但对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症状、恐怖、敌对无效。对患者神经质人格特点有一定改善。图0幅;表12个;参165篇。

岳恺晨[2](2021)在《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强迫症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特征的一种病程迁延性精神疾病。患者明知这些观念或行为没有现实意义,是多余的,并且常常有强烈的摆脱欲望,但却无法控制,因而感到十分苦恼。世界范围内报告的强迫症终生患病率为0.8%~3.0%,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2.4%。强迫症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它是和神经生化、遗传、人格缺陷、精神应激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的一种精神障碍。研究显示儿童期被忽视对于个体的心理影响较大,但其与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在强迫症中起何种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推测儿童期被忽视可能导致个体形成不良的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进而诱发或加重强迫症状。目的1.探索强迫症患者在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上的特点,分析三者对强迫症患病的影响,为深入理解强迫症的社会心理因素提供依据。2.探究一般人口学资料、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及强迫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3.分析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强迫症严重程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深入了解儿童期被忽视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并符合DSM-5强迫症诊断标准的82例患者为OCD组。同期通过广告招募等方法,纳入101例健康对照设为HC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儿童被忽视量表(CNS)、应对方式问卷(CSQ)、归因方式问卷(ASQ)为研究工具进行测量与评估。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根据变量数据类型,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比较OCD组和HC组在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上的差异,分析强迫症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OCD组内一般人口学资料、强迫症严重程度、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Amos 25.0软件建立模型,分析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强迫症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检验水准α=0.05。结果1.OCD组安全忽视(t=3.211,P=0.002)、交流忽视(t=3.438,P=0.001)、躯体忽视(t=3.478,P=0.001)、情感忽视(t=2.716,P=0.007)分值以及忽视总分(t=3.762,P<0.001)均显着高于HC组。2.OCD组解决问题(t=-6.729,P<0.001)和求助(t=-7.680,P<0.001)2个成熟型应对方式因子分值及成熟型应对方式总分(t=-8.972,P<0.001)均显着低于HC组。OCD组自责(t=5.925,P<0.001)、幻想(t=4.672,P<0.001)、退避(t=2.256,P=0.025)3个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因子分值及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总分(t=5.554,P<0.001)均显着高于HC组。在合理化分值即混合应对方式分值上,OCD组显着高于HC组(t=2.101,P=0.037)。3.OCD组正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t=8.598,P<0.001)和负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t=10.821,P<0.001)均显着高于HC组。OCD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着低于HC组(t=-3.464,P=0.001)。正性事件归因内在性、负性事件归因内在性和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3个因子分值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4.将是否患强迫症作为因变量,CNS、CSQ、ASQ共13个因子作为自变量,采用Forward:LR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Logit P=-6.786+0.158X交流忽视+0.270 X自责-0.652 X求助+0.988 X正性稳定+1.079X负性稳定。Model卡方值137.131,P<0.001,预测正确率为86.9%。5.OCD严重程度方面,女性组Y-BOCS总分显着高于男性组(t=-4.092,P<0.001),已婚组Y-BOCS总分显着高于未婚组和离异组(P=0.004,P=0.015)。6.OCD组儿童期被忽视方面,独生子女组情感忽视分值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3.191,P=0.004);城市组交流忽视分值显着高于城镇组和农村组(P=0.010,P=0.004),城市组情感忽视分值显着高于城镇组和农村组(P=0.002,P=0.003);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组交流忽视分值显着高于无家族史组(t=-2.127,P=0.037),躯体忽视分值显着低于无家族史组(t=3.210,P=0.004)。7.OCD组应对方式方面,男性组解决问题分值显着高于女性组(t=2.700,P=0.008),女性组退避分值显着高于男性组(t=-2.497,P=0.015),已婚组自责分值显着高于未婚组和离异组(P=0.013,P=0.03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合理化分值显着高于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组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P=0.045,P=0.001);工人组求助分值显着低于公务员及职工组、学生组和个体商人组(P=0.012,P=0.001,P=0.008),农民组求助分值显着低于公务员及职工组、学生组和个体商人组(P=0.018,P=0.001,P=0.012)。8.OCD组归因方式方面,男性组正性事件归因内在性分值显着高于女性组(t=2.109,P=0.038),女性组负性事件归因外在性分值显着高于男性组(t=-1.311,P=0.011)。离异组负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显着高于未婚组和已婚组(P=0.012,P<0.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P=0.002,P=0.005)和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P=0.004,P=0.002)均显着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和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组。公务员及职工组正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显着高于学生组和个体商人组(P=0.018,P=0.002);工人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着高于公务员及职工组和个体商人组(P=0.010,P=0.029),学生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着高于公务员及职工组和个体商人组(P=0.005,P=0.007);工人组负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显着高于学生组和个体商人组(P=0.036,P<0.001),职工及公务员组负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显着高于个体商人组(P=0.001);工人组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着高于农民组、职工及公务员组和个体商人组(P=0.007,P=0.001,P=0.002),学生组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着高于职工及公务员组和个体商人组(P=0.003,P=0.007)。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t=-2.836,P=0.006)和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t=-2.604,P=0.011)均显着高于无家族史组。9.OCD严重程度与安全忽视(r=0.538,P<0.001)、交流忽视(r=0.400,P<0.001)、躯体忽视(r=0.418,P<0.001)、情感忽视(r=0.301,P=0.006)分值均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r=-0.735,P<0.001)、求助(r=-0.324,P=0.003)分值呈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自责(r=0.666,P<0.001)、幻想(r=0.520,P<0.001)、逃避(r=0.492,P<0.001)分值呈正相关,与归因方式的各因子分值相关性均不显着(P>0.05)。10.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OCD严重程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显着,效应值为0.384,95%置信区间[0.202,0.876];成熟型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OCD严重程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显着,效应值为0.318,95%置信区间[0.137,0.646]。结论1.强迫症患者在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上存在以下特点:儿童期在安全、交流、躯体和情感上遭受更多的忽视;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采用自责、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较少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对方式;正性事件归因方式更倾向于稳定的、局部的,负性事件归因方式更倾向于稳定的。2.儿童期交流忽视、自责的应对方式、稳定的归因方式是强迫症患病的危险因素,求助的应对方式是强迫症患病的保护因素。3.强迫症患者强迫严重程度与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相关,并且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强迫严重程度间起中介作用。

莫怀飘,杨梅芳,罗仕珍[3](2020)在《改良森田疗法结合心理弹性支持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改良森田疗法结合心理弹性支持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阳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不予以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改良森田疗法及相应的心理弹性支持。对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睡眠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UPDRS、HAMD、HAMA量表评分、PSQI各维度评分以及CD-RISC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UPDRS、HAMD、HAMA量表PSQI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CD-RISC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结合心理弹性支持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并使其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得到显着提升,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张素娟,马文有,张顺,唐颖,刘斯倩,刘海艳,于振剑[4](2020)在《相对卧床式森田疗法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和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相对卧床式森田疗法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对卧床式森田疗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患者人格特征与临床症状,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评分:组内不同时点间内外向维度评分[研究组:入组时:(46.14±10.99)分;5周末:(50.43±8.86)分;8周末:(53.86±7.08)分;F=6.291,P=0.003;对照组:入组时:(45.29±8.99)分;5周末:(48.29±8.31)分;8周末:(50.29±7.57)分;F=3.211,P=0.044]、神经质维度评分[研究组:入组时:(60.14±5.49)分;5周末:(53.29±4.53)分;8周末:(50.57±4.33)分;F=36.809,P<0.001;对照组:入组时:(60.29±6.18)分;5周末:(55.86±6.00)分;8周末:(53.14±5.30);F=13.3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时点两组间神经质维度评分(5周末:F=4.095,P=0.047,8周末:F=4.940,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组8周后两组间内外向E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7,P=0.045)。精神质维度评分在组内不同时点和组间同一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组内不同时点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入组时:(32.00±4.04)分;5周末:(15.23±5.01)分;8周末:(9.31±3.15)分;F=282.376,P<0.001;对照组:入组时:(31.91±4.59)分;5周末:(17.86±5.11)分;8周末:(11.17±3.64);F=195.019,P<0.001],同一时点两组间评分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5周末:F=4.724,P=0.033;8周末:F=5.205,P=0.026)。(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组内不同时点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入组时:(18.69±8.87)分;5周末:(10.34±5.34)分;8周末:(7.97±2.98);F=28.679,P<0.001;对照组:入组时:(18.60±8.02)分;5周末:(13.31±6.35)分;8周末:(10.37±4.86)分;F=14.241,P<0.001],同一时点两组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周末:F=4.161,P=0.045;8周末:F=8.315,P=005)。(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森田疗法(β=-0.312,t=-2.360,P=0.022)、内外向人格特质(β=-0.334,t=-2.355,P=0.022)是HAMA的影响因素。结论相比接受单纯常规治疗,给予相对卧床式森田疗法,可通过增强患者外向性人格特征进而减轻焦虑症状,同时亦能改善其抑郁症状。

周璇[5](2020)在《探究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对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158例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79例,完成73例)和对照组(79例,完成75例)。两组都接受药物治疗和1周的集中内观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3周的改良森田疗法。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12项健康调查简表(SF-12)评估。结果:①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评分和HAMD总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6.9688,-4.2307,-2.7112,-5.4547,-6.0812,-4.3267,-7.2164;P<0.01);②干预后研究组的PHQ-15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③干预后研究组的外向性思维和TAS总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4.5851,-3.5562;P<0.01);④干预后研究组的GSE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13.6929,P<0.01);⑤干预后研究组的PCS和M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3.5060,3.2659;P<0.01)。结论: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内观疗法。

李树华[6](2017)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因躯体各种不适反复就诊,尽管各种医学检查的结果都是阴性或者正常的,尽管医生反复告知和解释,都不能使患者减轻疑虑。该疾病患者首诊多在初级医疗机构或综合医院,但是这些医院的非精神科医生对该病种识别率较低,且容易忽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不能对疾病正确的诊治,不能共情患者的心理苦恼,导致降低患者就诊的满意度,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增大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同时患者本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随之增大。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的研究分析,探究综合医院就诊的SF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以期提高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对该病的重视,同时为躯体形式障碍的综合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CD-10)的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的诊断标准,选取2015-2016年就诊于天津港口医院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志愿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分别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比较两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心理特质,并检验观察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统计上采用常用的SPSS软件19.0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相应数据做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SCL-90分值是否高于160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着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理健康方面,观察组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人格特征方面观察组内外向得分低于对照组,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防御方式方面,观察组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得分高于对照组,成熟的防御机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社会支持方面,观察组在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总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患者的社会心理特性不尽相同,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神经质值、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神经质因子、掩饰因子、主观支持、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有回归关系。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更容易出现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重视综合医院中SFD患者的正确诊断和正规治疗。SFD患者性格多为情绪不稳定型,患者的防御方式以及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些情况可以纳入心理治疗的干预范畴,应该对SFD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王新园[7](2016)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试图在前人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健康焦虑,这一在人群中发病率逐渐上升的问题的心理机制及干预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元认知干预技术能否有效对健康焦虑进行干预做出科学探究,验证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健康性焦虑干预的有效性问题,同时也为健康焦虑问题的治疗研究提供资料。方法: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以8位存在健康焦虑问题的求助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干预,干预效果运用小样本多基线研究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短版健康焦虑量表(CSHAI)、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的干预前后测量结果对比证明干预的有效性,以干预过程中被试的健康焦虑情绪体验强度和由于健康焦虑问题所产生的典型性行为发生次数,分别作为不同被试相同问题和单一被试不同问题的小样本多基线研究设计的指标。结果:8名求助者干预前后的量表测验分数对照结果显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短版健康焦虑量表总分、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总分均降至标准划界限以下,说明他们的健康焦虑状态得到了改善。多基线图表明,求助者A、B、C、D对于自身健康水平的焦虑情绪体验程度显着下降,求助者E、F、G、H针对健康焦虑所产生的典型性行为出现的次数也呈现下降趋势,且对8名求助者进行长达半年的追踪回访,无复发现象出现。结论:健康焦虑患者对躯体反应的不合理认知,过度关注躯体感受,甚至出现反复询问以确认自身健康状况等行为是由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所导致的结果。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健康焦虑问题。回访结果表明,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进行干预后,求助者能够主动运用元认知智慧进行自我监督与调控,没有复发迹象。即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对健康焦虑患者进行有效干预且不易复发。

张勤峰,袁燕亭,任清涛,路英智[8](2014)在《内观疗法与森田疗法整合应用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内观疗法与森田疗法整合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信封法进行编码分组,其中内观森田组35例,森田组35例。两组患者均服用一般性药物治疗,内观森田组给予集中内观疗法和森田疗法的整合治疗(第1周采用集中内观治疗,第25周进行森田疗法第24期的治疗);森田组给予森田疗法第14期治疗。治疗时间均为5周。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宽容性量表(To)进行测评。比较两组5周干预后与基线评分的差值。结果:内观森田组有效样本34例,森田组有效样本33例。内观森田组MMPI疑病、癔症、妄想狂、精神衰弱、社会内向分量表评分差值,HAMA总分差值,TAS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识别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评分差值,To总分差值均高于森田组[如,疑病(-13.1±2.3)vs.(-11.1±2.4),均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内观疗法与森田疗法整合治疗可促进患者的人格成长,增强对他人的信任度及宽容度,提高患者的述情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用森田疗法。

白晶[9](2012)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大学生疑病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元认知干预技术是否能够有效治愈大学生疑病症,并具体探讨治疗的效果、疗程、愈后保持等问题。方法:选取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中符合疑病症诊断标准的4位大学生来访者,采用不同被试的多基线实验设计进行研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疑病(HS)分量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的得分作为检验干预效果的量化标准,同时编制恐惧情绪自评记录表和强迫症状自评记录表记录来访者的情绪体验、典型强迫行为出现的次数作为多基线的实验指标。结果:干预结束后,4位来访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结果显示所有异常因子得分均低于划界标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疑病(HS)分量表得分均显着降低至临床标准以下;其中2位有强迫症状来访者的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得分均低于临床入组标准。多基线图显示,来访者的恐惧情绪有明显下降趋势,另外2位来访者的典型强迫行为次数也明显下降。经过为期半年的3次定期回访,4位来访者的所有症状均无复发迹象。结论: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有效干预大学生疑病症来访者,效果显着,同时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大学生疑病症的疗程短、不易复发。因此,元认知干预技术是治疗大学生疑病症的一种高效方法。

徐芳,张杰,杜渐,谭曦,吴朝阳,孔军辉[10](2012)在《祝由疗法与森田疗法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祝由疗法与森田疗法的异同。方法:查阅文献资料,从祝由疗法与森田疗法的历史沿革、内涵及具体治疗等方面分析二者的异同。结果与结论:祝由的治疗方法、思想、内容等与森田疗法有相似性,然而在操作的具体程序、患者知情度、治疗形式等方面又存在差异。

二、森田疗法卧床期的体验(一位精神科医生的自身体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田疗法卧床期的体验(一位精神科医生的自身体验)(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量表评定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1.2.2 研究组与对照组HAMA量表的比较
        1.2.3 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24量表评分比较
        1.2.4 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量表评分比较
        1.2.5 研究组与对照组EPQ评分的比较
    1.3 讨论
        1.3.1 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疗效
        1.3.2 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
        1.3.3 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的疗效
        1.3.4 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对改善焦虑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疗效
        1.3.5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改良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的研究进展
    2.1 焦虑障碍
        2.1.1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
        2.1.2 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
        2.1.3 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
    2.2 森田疗法
        2.2.1 森田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2.2.2 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2.2.3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2.2.4 森田疗法的特点
        2.2.5 森田疗法的实施
        2.2.6 森田疗法对焦虑障碍的治疗
        2.2.7 森田疗法治疗用于家庭康复的展望
    2.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B 关于参与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附录C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D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强迫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强迫症发病心理机制及心理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3)改良森田疗法结合心理弹性支持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及睡眠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UPDRS、HAMD、HAMA量表评分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评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5)探究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对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评估工具
        1.3.1 一般人口学资料
        1.3.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3.3 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
        1.3.4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
        1.3.5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1.3.6 12项健康调查简表(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
    1.4 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
    2.3 两组的PHQ-15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TAS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的GSES评分比较
    2.6 两组患者的SF-12评分比较
3 讨 论

(6)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研究前准备
    1.2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
        1.2.2 研究方法
        1.2.3 评估量表
        1.2.4 统计分析
二、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2.1.1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对比
        2.1.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其他基本资料对比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社会因素比较
        2.3.1 观察组与对照组EPQ结果比较
        2.3.2 观察组与对照组DSQ结果比较
        2.3.3 观察组与对照组SSRS结果比较
    2.4 不同亚型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比较
        2.4.1 躯体化障碍(SD)组、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USD)组、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SFAD)组EPQ得分比较
        2.4.2 躯体化障碍(SD)组、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USD)组、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SFAD)组DSQ得分比较
        2.4.3 躯体化障碍(SD)组、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USD)组、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SFAD)组SSRS得分比较
    2.5 观察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性
        2.5.1 观察组EPQ因子分与SCL-90 总分、躯体化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相关分析
        2.5.2 观察组DSQ因子分与SCL-90 总分、躯体化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相关分析
        2.5.3 观察组SSRS因子分与SCL-90 总分、躯体化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相关分析
    2.6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
    3.1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3.2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特性和社会特性
    3.3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
    3.4 躯体形式障碍的综合治疗
    3.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躯体形式障碍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健康焦虑
        1.1.2 元认知干预技术
    1.2 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综述
        1.2.1 元认知与元认知干预技术
        1.2.2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潜意识理论
        1.2.3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1.2.4 情感组织者技术
        1.2.5 临床暗示技术
    1.3 健康焦虑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1.3.1 健康焦虑的研究进展
        1.3.2 健康焦虑的流行病学资料
        1.3.3 中国健康焦虑临床拟定标准
        1.3.4 健康焦虑与疑病症的诊断差异
        1.3.5 临床特征
        1.3.6 健康焦虑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关联
        1.3.7 健康焦虑形成的影响因素
        1.3.8 健康焦虑的生物学治疗
        1.3.9 健康焦虑的心理学治疗
    1.4 元认知干预技术与健康焦虑
2 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设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1.1 被试选取
        3.1.2 被试基本资料
        3.1.3 被试症状相关资料
    3.2 研究工具
        3.2.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3.2.2 短版健康焦虑量表
        3.2.3 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
        3.2.4 焦虑情绪体验强度主观评定记录表及典型性行为发生次数记录表
        3.2.5 其他
    3.3 评估与诊断
        3.3.1 HAMA测验结果:
        3.3.2 CSHAI测验结果
        3.3.3 PHQ-15 测验结果
        3.3.4 健康焦虑情绪体验强度主观评定与典型性行为发生次数记录
    3.4 研究程序
        3.4.1 研究时间
        3.4.2 研究设计
    3.5 具体临床干预过程
        3.5.1 认知调整
        3.5.2 暗示放松训练
        3.5.3 愈后防复发策略
4 结果
    4.1 干预前、干预后和四周后再次测量时的HAMA测试结果
    4.2 干预前、干预后和回访时CSHAI的测试结果
    4.3 干预前、干预后和回访时PHQ-15 的测试结果
    4.4 被试健康焦虑情绪体验强度主观评定的多基线图
    4.5 被试针对健康焦虑出现的典型性行为发生次数的多基线图
    4.6 回访
5 讨论
    5.1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健康焦虑效果探讨
    5.2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健康焦虑高效、不易复发的原因探究
    5.3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
    5.4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求助者登记表
附录B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附录C 短版健康焦虑调查问卷
附录D 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内观疗法与森田疗法整合应用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单盲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1. 2 工具
        1. 2. 1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 [15]
        1. 2. 2 汉密顿焦虑量表 (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16]
        1. 2. 3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 [17]233-234
        1. 2. 4 宽容性量表 ( Tolerance Scale, To) [17]166
    1. 3 试验设计
    1. 4 试验程序
    1. 5 治疗方案
        1. 5. 1 集中内观
        1. 5. 2 森田疗法
    1. 6.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 1 两组各量表基线与 5 周干预后得分的组间与组内比较
3 讨 论
4 未来研究方向

(9)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大学生疑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疑病症的概念
        1.1.2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概念
    1.2 疑病症的诊断标准
        1.2.1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
        1.2.2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
    1.3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1.3.1 疑病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1.3.2 临床特征
        1.3.3 疑病症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关联及并发症
        1.3.4 疑病症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1.3.5 疑病症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
        1.3.6 疑病症的生物学治疗
        1.3.7 疑病症的心理学治疗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设
        1.4.1 以往研究的不足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1.4.4 研究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2.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
        2.2.2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
        2.2.3 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 YBOCS)
        2.2.4 强迫症状自评记录表及恐惧情绪自评记录表
        2.2.5 其他
    2.3 评估与诊断
        2.3.1 SCL-90 量表诊断
        2.3.2 MMPI 测验结果
        2.3.3 YBOCS 测量诊断
        2.3.4 评估结果
    2.4 研究程序
    2.5 具体临床干预过程
        2.5.1 认知调整
        2.5.2 放松训练
        2.5.3 愈后防复发策略指导
3 结果
    3.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结果
    3.2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测量结果
    3.3 来访者 B、C YBOCS 得分情况
    3.4 4 位来访者恐惧情绪程度及强迫行为发生次数的变化
    3.5 回访
4 讨论
    4.1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大学生疑病症的效果探讨
    4.2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疑病症疗程短、不易复发的原因探究
    4.3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
    4.4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来访者咨询登记表
附录 B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 C 耶鲁--布朗强迫症程度量表(YBOCS)
附录 D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疑病分量表
附录 E 强迫症状及恐惧程度自我评价记录表
致谢

(10)祝由疗法与森田疗法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祝由疗法概述
    1.1 祝由的内涵分析
    1.2 祝由的历史沿革
    1.3 祝由的治疗方法
        1.3.1 情志相胜法
        1.3.2 说理开导法
        1.3.3 移情易性法
        1.3.4 以诈制诈法
        1.3.5 知其病之由生
        1.3.6 静志安神法
2 森田疗法概述
    2.1 森田疗法的产生与发展
    2.2 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
    2.3 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3 祝由疗法与森田疗法的相似之处
    3.1 情志相胜法与森田疗法
    3.2 说理开导法与森田疗法
    3.3 暗示疗法与森田疗法
    3.4 静志安神法与森田疗法
4 祝由疗法与森田疗法的差异
    4.1 治疗方法不同
    4.2 治疗形式不同
    4.3 患者的知情度不同
    4.4 疗效评价方法不同

四、森田疗法卧床期的体验(一位精神科医生的自身体验)(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研究[D]. 杨心宇.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强迫症的影响[D]. 岳恺晨.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3]改良森田疗法结合心理弹性支持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及睡眠状况的影响[J]. 莫怀飘,杨梅芳,罗仕珍.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1)
  • [4]相对卧床式森田疗法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和疗效的影响[J]. 张素娟,马文有,张顺,唐颖,刘斯倩,刘海艳,于振剑.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07)
  • [5]探究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对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J]. 周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01)
  • [6]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李树华.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7]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研究[D]. 王新园.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5)
  • [8]内观疗法与森田疗法整合应用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单盲对照研究[J]. 张勤峰,袁燕亭,任清涛,路英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9)
  • [9]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大学生疑病症的临床研究[D]. 白晶.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6)
  • [10]祝由疗法与森田疗法的对比研究[J]. 徐芳,张杰,杜渐,谭曦,吴朝阳,孔军辉. 中医学报, 2012(01)

标签:;  ;  ;  ;  ;  

森田疗法的卧床经验(一位精神科医生的亲身经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