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韶水电站2~#压力管道出口配套工程实践

金韶水电站2~#压力管道出口配套工程实践

一、金哨水电站2~#压力管道出口管棚支护的工程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刘洁[1](2020)在《岩溶管道动水注浆封堵机理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地下工程的大力建设,在修建隧道、水电站、跨流域调水以及深部矿山等地下工程中,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常常诱发大量的地质灾害,其中以岩溶突涌水最为严重。岩溶管道内水体一般呈现有压状态,水量和水压都比较大,治理难度大,工程开挖时常常能够揭露大流量、高流速岩溶管道型涌水。针对岩溶管道控流降速与动水注浆封堵机理研究主要从大型岩溶管道模拟试验、数值计算软件与现场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河景二期石灰石矿山采坑治水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制了可视化的注浆模拟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管道系统、控流降速系统、供水稳压系统、注浆系统、多元信息监测系统、浆液处理系统等6部分组成。该系统实现了动水注浆过程中浆液扩散、沉积形态的实时观测和图像信息获取,实现了流体压力、动水流速等数据的实时采集,试验系统可以满足岩溶管道动水注浆封堵规律研究的要求。(2)开展了水泥水玻璃速凝类材料初、终凝时间的研究,并在上述试验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了静水条件与动水条件下的管道封堵规律研究,分析了压力场、速度场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注浆参数、材料配比等影响因素对管道注浆封堵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最优组合形式。(3)开展了管道控流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头、管径、阀门开度等条件下管道内速度场与压力场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阀门开度与水流速的控流降速试验方程。利用数值方法开展了管道控流降速模拟分析,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控流条件下管道浆液扩散封堵规律研究,分析了浆液沉积厚度,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动水封堵的最优组合形式。进一步将浆液沉积厚度比作为评价指标,量化分析了控流作用对管道注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浆液封堵率。(4)成果应用于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河景二期石灰石矿山采坑治水工程。对Y02、Y03涌水点的控流降速装置进行耐压试验,验证控流降速方程。通过钻孔注浆及止浆垫控流降速理论应用,为实现涌水点封堵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岩溶地区同类矿山岩溶水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技术成果和借鉴经验。

陈晓东,陈居乾[2](2018)在《引大入秦工程长大隧洞及大型跨河建筑物设计与技术创新》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是20世纪我国建设规模最大的长距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取得丰硕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技术成就。为达成存史资治,留存文献,借鉴成功,技术传承,砥砺奋进,继往开来目的,对30A水磨沟与37#盘道岭两座长大隧洞、先明峡与水磨沟两座长大倒虹吸,以及庄浪河长大渡槽等五大标志性建筑物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创新进行了全面总结与分析研究。两座长大隧洞全面引领了我国全断面岩石隧洞(隧道)掘进机(TBM)及新奥法(NATM法)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先导开端,三大跨河(沟)建筑物跨越多种复杂地形与地貌,总体布置及结构新颖,五大建筑物规模宏大,设计与施工技术先进,具全面的工程技术创新及其先进代表性。全面总结与分析研究,对促进新时期我国引调水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持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其他领域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建设提供良好借鉴。

赵景满[3](2015)在《煤矿井下的管棚支护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的开采、煤矿的建设,越来越引起煤矿建设者们的重视,并成功地将在地面隧道等市政建设中应用较成熟的超前预支护管棚技术拓展到煤矿的井下建设中,使得管棚技术在大埋深、复杂构造等复杂环境的煤矿井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本文仅就目前大管棚预支护技术在煤矿建设中的发展、工艺等情况进行介绍。

胡巍[4](2013)在《岩体裂隙与管道动水注浆浆液扩散封堵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对于地下工程岩体涌水,注浆技术是其主要治理手段之一。运动的地下水环境是涌水注浆治理的最大特点。动水条件下注浆增加了注浆成功的难度。浆液扩散规律也与非动水条件下注浆大不一样。浆液在动水作用下的运移扩散规律及封堵机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流体力学理论和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与注浆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注浆压力的产生机理,研究了岩体中管道和裂隙在动水条件下注浆浆液的扩散与封堵机理,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注浆封堵原则和条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从动水注浆研究的角度,对工程涌水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涌水的基本三要素:涌水水源、涌水通道及涌入空间;概化了动水注浆工程地质模型,根据被注介质空隙类型及注浆位置特点主要可分为三类:浅孔裂隙(或小型溶管)注浆堵水、深孔裂隙(或小型溶管)注浆堵水、深孔大型管道孔洞注浆堵水。(2)考虑注浆动力系统全特性和被注介质阻力特性,对注浆压力提出了新的认识:注浆压力即为在某一时刻,动力系统所能给予的作用力和浆液流动扩散阻力在一定注浆流量Q时不断平衡得到的力。建立了注浆压力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反应了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波动机制。提出了浆液扩散阻力特性值SH的概念,SH即为注浆孔单位长度上,单位注浆流量所需要的有效注浆压力水头,它直观反映了地层的可注性情况及注浆过程特征。最后以注浆压力数学模型为基础,对简单管道及裂隙静水注浆时浆液的扩散规律进行了分析,理论推导了浆液扩散半径、扩散速度公式等。(3)组装了注浆试验系统,并进行了9组动水管道水泥注浆的正交试验。试验主要考虑了水源水头Hw、注浆流量Q注、动水流量Qw以及浆液水灰比W/C等因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浆过程中,水源水头及注浆流量大小是影响水泥注浆堵水成败的关键因素。试验发现了浆液进入动水管道时产生的“水击”现象,该现象由浆液的对水的突然冲击引起,导致注浆孔上游水压力出现压力剧增的波动现象。注浆过程中,浆液的扩散存在三种方式:浆液被动水携带出流;浆液先顺水流运移,后逆水流扩散;浆液进入管道后同时向上下游扩散。注浆后,管道的封堵状态分四种:无封堵、浆液充填后溃流不封堵、顶部渗流不完全封堵、完全封堵。通过力学分析,推导了发生“浆液充填后溃流不封堵现象”和“顶部渗流不完全封堵现象”之间的临界渗透流速ucr。(4)进行了动水管道化学注浆的正交试验。化学浆液采用凝胶时间可调控的脲醛树脂浆液。试验中,考虑了浆液凝胶时间tn、管径大小d、水源水头Hw三因素的影响。注浆过程中,浆液的扩散与水泥浆液注浆时相似。试验表明,化学浆液对动水管道的封堵机理主要有三种:注浆孔上、下游胶凝固结封堵、下游胶凝固结封堵、上游胶凝固结封堵。(5)以水泥和化学浆液管道注浆的分析结果及封堵机理为基础,分别提出了浆液对动水成功实现扩散封堵的基本原则。水泥浆液封堵的基本原则包括:管道的最大静水压力应小于充填段浆液的屈服剪切力;浆液注入时应保证可以充填全部管道过水断面,不出现浆—水混合流的情况。动水化学注浆封堵的基本原则:充填段浆液固结后与管壁的粘结力应大于静水压力;应调整注浆流量和浆液凝胶时间等因素使浆液的凝胶现象能保证在管道内发生;注浆持续时间应大于浆液浆液凝胶时间。以封堵的基本原则为根据,提出了成功封堵时浆液性质、注浆时间所需满足的条件,并推导了水泥浆液等宾汉流体浆液成功封堵所需的临界流量Qe和速凝类化学浆液不同封堵作用机理时成功封堵所需的临界流量Qe和Q’e。(6)进行了有限边界裂隙的动水注浆试验。浆液采用脲醛树脂化学浆液。共计7组试验,分别考虑了裂隙展布宽度B,浆液凝胶时间tn等因素对浆液扩散与封堵规律的影响。浆液在有限边界裂隙中的流动扩散可分为两个阶段:无侧向边界辐向扩散阶段和沿侧向边界扩散阶段。在第一扩散阶段,发现了动水对浆液扩散体绕流时产生的低压漩涡区,具体表现为浆液扩散体尾部水压和流速的降低。化学浆液对动水裂隙的封堵机理分为三种:①全断面浆液扩散固结完全封堵;②固结—绕流—固结完全封堵;③非全断面扩散留存不完全封堵。“全断面扩散固结完全封堵”即浆液进入裂隙后快速进入第二扩散阶段,充填全部裂隙过水断面并凝胶固结;“固结—绕流—固结完全封堵”即浆液在离注浆孔正下游方向较近的某一位置最先固结后,新浆液对其进行绕流,绕流过程中,固结体范围不断增大,最终封堵整个断面;“非全断面扩散留存不完全封堵”即为浆液注入只出现扩散的第一阶段,浆液无法对全过水断面进行封堵,但注浆后浆液在其流域上留存下来,减小了过水断面面积。(7)依据浆液在动水裂隙中的封堵机理,分别提出了实现“全断面完全封堵”和“浆液留存不完全封堵”的基本原则。依据封堵原则,提出了成功封堵所需的临界注浆流量Qj、临界浆液粘结力C,以及其他注浆可控工艺参数所需满足的条件或表达式。

李国权[5](2006)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工程主要包括地下厂房系统和输水系统两大部分,均在地质体内挖筑而成,是典型的地下地质工程,复杂的地质条件与工程条件之间既互相制约又需要互相适应。 采用“新奥法”进行蓄能电站地下工程施工,可以取得速度快、质量好的施工效果。施工方案应以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条件为依据,通过分析工程施工因素对地质条件因素的适应性,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和施工程序、技术工艺选择,避免或减少施工破坏或恶化岩体结构条件,适时进行加固和支护,并通过现场监测反馈分析围岩的稳定性和施工效果,进而指导施工。 本文从国内几个大中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实际出发,对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斜井、竖井、高压岔管、充排水试验等典型施工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介绍了近几年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并对所采用的“新奥法”等施工技术原理作了必要的分析和论证。

崔京浩[6](2004)在《地下工程·燃气爆炸·生物力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三部分,Ⅰ地下工程,指出开发地下空间的重要性,讨论了地下贮库,地下交通及地下工程的若干典型问题;Ⅱ燃气爆炸,讨论了灾害的严重性、燃爆的机理、燃爆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燃爆的安全性评估等问题;Ⅲ生物力学,讨论了骨骼与脊柱的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

吴耀权,姜厚增[7](2002)在《金哨水电站2#压力管道出口管棚支护的工程实践》文中认为2 #压力管道围岩地质条件差、岩体不稳定 ,属Ⅳ级围岩。采用细短圆钢管管棚半圆钢拱架支护方案取得明显效果。本方案适用于地方中小水利工程使用 ,它具有操作简便、风钻造孔、钻进速度快、组装省事 ,对不稳定岩体支护及时 ,可为安全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二、金哨水电站2~#压力管道出口管棚支护的工程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哨水电站2~#压力管道出口管棚支护的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岩溶管道动水注浆封堵机理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地区突涌水研究的现状
        1.2.2 注浆技术研究现状
        1.2.3 注浆材料及注浆理论
        1.2.4 注浆试验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管道型注浆封堵模拟试验系统研发及试验方案设计
    2.1 模拟试验研究意义与目的
    2.2 可视化管道注浆封堵模拟试验系统
        2.2.1 试验系统介绍
        2.2.2 过水通道系统
        2.2.3 控流降速系统
        2.2.4 供水稳压系统
        2.2.5 注浆系统
        2.2.6 多元信息监测系统
        2.2.7 浆液回收装置
    2.3 正交试验设计
        2.3.1 正交试验设计概念及设计步骤
        2.3.2 静水条件下正交试验设计
        2.3.3 动水条件下正交试验设计
        2.3.4 控流降速试验设计
        2.3.5 试验流程与技术路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道静水及动水条件下浆液封堵规律研究
    3.1 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3.1.2 试验方案
        3.1.3 仪器仪器
        3.1.4 试验方法
        3.1.5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3.2 静水条件下双液浆注浆扩散试验数据分析
        3.2.1 静水过程中压力场变化规律
        3.2.2 扩散距离分析
    3.3 动水条件下双液浆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3.3.1 浆液沉积厚度分析
        3.3.2 逆扩散距离分析
        3.3.3 对试验现象及规律的分析
    3.4 注浆封堵试验压力场与流速场变化规律
        3.4.1 压力场变化规律
        3.4.2 流速场变化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道型涌水控流规律研究
    4.1 岩溶发育与突涌水灾变特征
        4.1.1 岩溶发育条件及地下水分类
        4.1.2 岩溶涌水至灾特征及分类
    4.2 管道型涌水控流降速试验研究
        4.2.1 管道内压力场变化规律
        4.2.2 管道内流速场变化规律
    4.3 管道控流降速数值模拟研究
        4.3.1 模型建立
        4.3.2 计算结果分析
    4.4 控流降速情况下浆液封堵规律研究
        4.4.1 浆液沉积厚度结果分析
        4.4.2 控流降速条件下流速场变化与注浆压力场规律
        4.4.4 控流降速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岩溶管道型涌水注浆封堵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背景
        5.1.2 水文地质情况
        5.1.3 治理难点
    5.2 地下水径流补给条件及过水通道探查分析
        5.2.1 地下水径流补给条件
        5.2.2 关键过水通道探查
    5.3 大流量岩溶管道型涌水系统治理
        5.3.1 控流降速的实施及效果
        5.3.2 钻孔注浆技术
    5.4 治理效果评价
        5.4.1 治水效果
        5.4.2 经济效益
        5.4.3 社会效益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的项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引大入秦工程长大隧洞及大型跨河建筑物设计与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总体概况
2 长大隧洞工程设计与技术创新
    2.1 总干渠隧洞工程技术特性
    2.2 长大隧洞工程技术创新及其代表性
        2.2.1 TBM技术及其创新
        2.2.2 新奥法 (NATM法) 技术及其创新
        2.2.3 工程技术代表性
    2.3 TBM法与常规钻爆法施工费用及效率对比分析
        2.3.1 施工费用对比分析
        2.3.2 施工效率对比分析
    2.4 长大隧洞工程区域地质
    2.5 总干渠30A水磨沟长大隧洞工程
        2.5.1 隧洞总体布置
        2.5.2 隧洞工程地质
        2.5.3 隧洞断面型式
        2.5.4 隧洞衬砌结构
        2.5.5 隧洞施工技术
        2.5.6 隧洞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与新工艺
    2.6 总干渠37#盘道岭长大隧洞工程
        2.6.1 隧洞总体布置
        2.6.2 隧洞工程地质
        2.6.3 隧洞断面型式
        2.6.4 隧洞支护衬砌结构类型
        2.6.5 隧洞一次支护
        2.6.6 隧洞二次衬砌
        2.6.7 隧洞施工监测分析及信息反馈
        2.6.8 隧洞施工技术
        2.6.9 隧洞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与新工艺
3 大型跨河 (沟) 建筑物工程设计与技术创新
    3.1 总干渠先明峡及水磨沟长大倒虹吸工程
        3.1.1 工程水文
        3.1.2 工程地质
        3.1.3 跨河 (沟) 技术方案
        3.1.4 总体布置
        3.1.5 进出水口
        3.1.6 水力设计
        3.1.7 输水钢管压力分级与壁厚确定
        3.1.8 管槽及镇支墩
        3.1.9 管道结构及附属设施
        3.1.1 0 管桥及防洪
        3.1.1 1 压水试验
        3.1.1 2 工程主要技术创新
    3.2 东二干渠庄浪河长大渡槽工程
        3.2.1 工程地质及水文
        3.2.2 总体布置
        3.2.3 槽身结构
        3.2.4 下承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拱及其技术创新
        3.2.5 下部支撑结构
        3.2.6 工程主要技术创新
4 结语

(3)煤矿井下的管棚支护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管棚预支护技术
    2.1 管棚预支护简介
        2.1.1 梁效应。
    2.2 适用范围。
    2.3 设计。
        2.3.1 管棚的配置、形状。
    2.4 管棚的施工
        2.4.1 施工概要。

(4)岩体裂隙与管道动水注浆浆液扩散封堵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
2 岩体涌水水力学特征及动水注浆模型
    2.1 概述
    2.2 岩体涌水类型划分
    2.3 岩体空隙结构模型及其渗流特征
    2.4 基本涌水模型建立与分析
    2.5 常见动水注浆工程地质模型及特征
    2.6 本章小结
3 动水注浆的基本问题分析与探讨
    3.1 概述
    3.2 有效注浆堵水的浆液性质条件分析
    3.3 注浆压力的产生机理及控制分析
    3.4 基于浆压数学模型的管道注浆浆液扩散运移规律理论分析
    3.5 基于浆压数学模型的裂隙注浆浆液扩散规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动水管道水泥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相似理论
    4.3 管道注浆模型试验系统
    4.4 正交试验设计
    4.5 试验监测结果及分析
    4.6 管道水泥注浆封堵原则与条件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动水管道化学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脲醛树脂浆液工程性质
    5.3 试验设计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脲醛树脂浆液管道封堵机理及条件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动水裂隙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6.1 概述
    6.2 裂隙注浆模型试验系统
    6.3 有限边界裂隙动水注浆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试验影响因素及封堵机理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
    1.2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和地位
    1.3 我国的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目的
第二章 地下厂房施工技术
    2.1 概述
    2.2 主副厂房(含安装场)施工
    2.3 主变室、母线洞施工
    2.4 洞室支护
    2.5 小结
第三章 斜井、竖井施工技术
    3.1 概述
    3.2 斜井测量技术
    3.3 斜井开挖施工技术
    3.4 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技术
    3.5 竖井开挖施工技术
    3.6 竖井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
    3.7 斜井、竖井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
    3.8 小结
第四章 岔管及平洞施工技术
    4.1 岔管施工技术
    4.2 施工支洞的设计与施工
    4.3 输水平洞施工技术
    4.4 小结
第五章 地下工程施工期监测及特殊部位处理
    5.1 施工期监测
    5.2 特殊部位施工
    5.3 小结
第六章 输水系统充排水试验
    6.1 充排水试验的目的
    6.2 充排水试验方案、程序及工期
    6.3 充排水试验对工程面貌的要求
    6.4 充水所需水量
    6.5 充排水试验的观测内容
    6.6 充排水试验及回充水技术要求
    6.7 充排水试验意外事故预防措施
    6.8 小结
第七章 体会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金哨水电站2~#压力管道出口管棚支护的工程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岩溶管道动水注浆封堵机理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 刘洁. 山东大学, 2020(11)
  • [2]引大入秦工程长大隧洞及大型跨河建筑物设计与技术创新[J]. 陈晓东,陈居乾.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8(10)
  • [3]煤矿井下的管棚支护技术探讨[J]. 赵景满.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9)
  • [4]岩体裂隙与管道动水注浆浆液扩散封堵机理研究[D]. 胡巍.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5)
  • [5]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工程施工技术[D]. 李国权. 河海大学, 2006(06)
  • [6]地下工程·燃气爆炸·生物力学[A]. 崔京浩.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 2004
  • [7]金哨水电站2#压力管道出口管棚支护的工程实践[J]. 吴耀权,姜厚增. 西部探矿工程, 2002(S1)

标签:;  ;  ;  

金韶水电站2~#压力管道出口配套工程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