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收缩裂缝的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收缩裂缝的防治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收缩裂缝的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甘有良[1](2021)在《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文中提出路面混凝土,具有收缩小、早期强度高且耐久性良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需要快速修补的工程以及海港码头、桥梁隧道等快速抢修抢建工程。传统的制作方法是采用道路水泥或特殊工艺,配制的路面混凝土通常早期强度低、收缩开裂严重,而且配制成本昂贵、工艺复杂。本课题旨在采用常规原材料及普通工艺,研制出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本文依托茂名市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项目,针对桂东南丘陵山区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气候的道路修建,开发出一种低成本低收缩高早强高抗折的路面混凝土试验配合比,使之达到设计要求。本文基于路面混凝土的原材料检测,分别提出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细集料、粗集料、拌合水和外加剂的技术指标要求。对路面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用水量、外加剂掺量、砂率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以坍落度测量、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大小。通过研究表明,用水量是影响路面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强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配合比优化,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力学性能指标进行研究。不同粉煤灰和矿渣粉掺量的路面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加,加入10%粉煤灰和12%能有效地提高路面混凝土后期力学性能。路面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折压比随砂率的变化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皆先增后减,表明35%砂率能有效提高路面混凝土的抗折性能。降低水灰比有利于降低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过低的水灰比影响施工性能,经试验水灰比以0.32为准。10%粉煤灰和12%矿渣粉掺合料,可以减小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砂率对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影响不大,最佳值为35%。路面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由原来的145kg降低至130kg,并且增加掺合料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因此实现低收缩高早强的目的。当配合比试验水胶比为0.32,10%粉煤灰和12%矿渣粉掺量,砂率为35%时,其7d抗压强度超过40MPa,7d抗折强度超过5.0 MPa,360d干缩率为330~350*10-6,达到了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的设计目标要求。原施工方每方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成本为356.0元,经过改善后为315.2元,每方成本节约40.8元,为整个项目约24公里路面混凝土施工节省了两百八十多万的成本支出,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白雪峰[2](2019)在《矿区重载公路路面结构破坏分析及改造方案》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力度加大,但矿区大部分公路是按照一般等级进行设计施工的。在重载车辆的长期作用下,路面病害较为严重。为满足重载交通下路面病害改造技术的需求,本文选取矿资源丰富的泰安地区对路面结构破坏进行分析及并研究改造方案。本文收集了国内外路面结构及其应用情况,总结了国外路面结构应用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对路面性能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入调查泰安市一级、二级公路路面结构类型、建设材料和技术、路面损坏的原因,为典型的路面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基于诸如泰安市的自然环境条件、轴载特点、建筑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等因素,给出了一、二级公路改造的典型结构。针对公路改建为沥青路面结构,利用敏感性分析,对交通等级和基础强度等级进行了划分。经计算,分别提出了半刚性基层、复合式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选取三种典型路面结构进行效果验算,选取沥青层底拉应变、基层层底拉应力以及剪应力三个指标,在面层、基层为最不利层间粘结状态下时,在标准轴载100k N和重载作用130k N下路面各结构层的拉应变、拉应力和剪应力都能满足其重载交通及规范要求,可有效提高路面通车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公路改造工程中的水泥路面结构,首先分析了水泥路面典型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划分了交通等级和基础强度等级。然后提出了不同的水泥路面类型及其应用条件,利用内实验法来确定路基、垫层厚度与土基模量大小间的关系,依据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结构层材料及厚度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典型的水泥路面结构。根据加铺层设计原则,提出了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和组合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典型结构。

谭金涛[3](2018)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病害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时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被大量使用,但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自身的缺点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病害如早期断板等,给路面的正常使用和维护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同时在后期的修补改造过程中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断板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为找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的主要原因,论文以广州某国道为依托工程,首先对依托工程的交通量、路段周边环境条件、路面使用状况、路面排水状况、路面结构层参数、板底脱空以及接缝传荷能力等进行调查检测,其次对调查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初步分析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断板病害的原因,最后以统计汇总的数据为基础,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平台进行理论模型构建以及不同温度差、不同荷载大小以及温度与荷载综合作用等条件对各个混凝土板应力大小的计算,并结合其他方面易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裂的原因,参照计算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给出依托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病害预防以及治理措施。论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依托工程早期断板病害达到了78.79%,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路面结构层参数调查显示存在施工过程控制不均匀的状况,路面板底脱空最高达到了53.13%,传荷能力为差的比例最高为68.10%,且存在排水状况不良路段。在ANSYS模型计算结果中得出,结构层间摩擦系数、温度荷载、车辆荷载以及温度与车辆荷载综合作用对水泥混凝土板板底应力大小均有影响,但温度与车辆荷载综合作用影响最大,论文在后续分析中对结构设计方案、现场实测路面结构强度以及板底脱空三种条件下各板应力大小进行计算,得到加载板横向拉应力高于纵向拉应力,导致水泥混凝土板产生纵向断裂,断裂位置约在距板边0.60m-0.82m之间,在传力杆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易造成板角断裂和板体开裂,最后总结得出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断板病害的原因为车辆荷载与温度荷载综合作用、外界环境以及施工管理三个方面,论文结合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依托工程病害预防的措施,并在依托工程早期断板处置上应用了CRB-3型材料,依托工程的早期断板预防以及治理措施为其他区域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病害处置提供相应的借鉴。

宋明轩[4](2017)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数值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主要的路面形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交通趋于重载化,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旦出现裂缝会加速路面板的破坏。我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裂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缝成因和补救措施方面,对于裂缝扩展对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且并没有考虑温度荷载作用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因此,开展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扩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建立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分别研究了裂缝长度、荷载作用、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以及超重轴载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同时也对影响裂缝扩展和路面疲劳寿命的因素做了相应的敏感性分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裂设计和疲劳寿命预估提供合理依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了裂缝的扩展机理及临界破坏形式;将温度作用引入到裂缝分析的研究中,并实现了太阳辐射和气温—对流热交换的用户子程序的施加,保证了运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针对温度与荷载作用的6种不同工况,每组工况考虑9种不同裂缝长度以及6种超载作用,分别建立了路面结构的三维模型,并以应力强度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了6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研究了裂缝扩展的规律。研究发现,偏荷载作用下裂缝扩展程度较正荷载作用下严重;温度与荷载的耦合作用加剧了裂缝的开裂扩展,且低温条件下更为严重,夏季中午高温时刻裂缝没有张开型扩展趋势;超载的作用极大地加速了裂缝的开裂。3.求得不同工况下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并进行曲线拟合,通过Paris公式进行积分获得路面板的疲劳寿命。研究发现,路面板疲劳寿命随着裂缝的扩展而减少,偏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略大,而温度与超载的耦合作用使得疲劳寿命急剧降低,在实际中应予以避免。4.通过对面层厚度、模量等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增加面层厚度、基层模量、以及底基层厚度和模量可以有效减缓裂缝开裂,增加水泥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其中增加面层厚度对疲劳寿命的提升最为显着,而土基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影响很小。

李娜[5](2017)在《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自愈合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水泥稳定碎石可以通过早期微裂形成的微裂缝来降低材料收缩应力,从而有效预防或减轻基层的收缩开裂。在养护后期,微裂缝依靠水泥稳定材料自身的愈合特性随龄期的增长逐渐愈合甚至恢复,不会对路面结构的整体承载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定量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愈合过程,掌握不同影响因素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愈合特性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探讨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愈合过程的力学特征演化、细观结构特征以及耐久性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探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产生规律的基础上,对微裂技术减轻水泥稳定碎石收缩开裂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基于室内收缩试验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数值模拟,确定了早期微裂使基层收缩应力峰值降低至材料抗拉强度的临界状态,同时论证了微裂技术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开裂的有效性。(2)通过引入微裂程度的概念来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后材料性能的变化,以抗压回弹模量下降百分率表示。合理控制微裂程度是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实施微裂后能否出现理想微裂缝,以及出现微裂缝后其力学强度能否自愈的关键。为实现对水泥稳定碎石微裂过程的有效控制,基于响应面法建立了考虑微裂荷载、微裂时间、材料特性等因素耦合工况下的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模型。(3)通过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力学性能试验,对早期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自愈合过程及力学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非线性拟合得到不同微裂时间以及不同微裂程度对材料愈合特性的影响规律,从材料愈合的角度得到了早期微裂对水泥稳定碎石愈合程度影响的临界状态。(4)借助数显式裂缝宽度监测仪KON-FK(B)对微裂缝宽度值进行检测,基于SPSS描述性统计得到不同工况下裂缝宽度的代表值以及裂缝宽度代表值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万向体视显微镜XTZ-05T对裂缝愈合产物成像,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得到愈合产物对裂缝的覆盖率,通过这一指标来表征早期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的愈合过程,实现了从细观结构的角度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缝的愈合特性。

刘经纬[6](2017)在《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对于沥青路面具有高承载力的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机场、港口和矿区等重载道路。水泥混凝土早期会产生收缩变形,在内外约束下会产生早期裂缝,影响水泥路面板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如何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期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中的前沿课题。针对此问题,通过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入微/纳米火山灰材料,研究其对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对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普通水泥混凝土和掺加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情况,分析研究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发现微/纳米火山灰的加入使得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显着减少。同时,通过试验获得微/纳米火山灰材料的各项相关性质,包括微/纳米火山灰的粒度、密度、矿物组成及各组成物质含量等。从宏观角度对微/纳米火山灰减少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了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和普通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温湿度,发现微/纳米火山灰的加入会造成水泥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温度和湿度降低;从微观角度对微/纳米火山灰减少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微观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影响,发现微/纳米火山灰的加入使得水泥混凝土在早期的水化进程放缓,从而减小了水泥混凝土内部温度和湿度变化梯度,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相对于水泥混凝土具有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拥有更好的耐久性。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火山灰的加入对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明确抗拉模量和抗拉强度等指标对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规律,通过CT扫描获取水泥混凝土细观结构图像,建立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模型,模拟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情况,而后改变模型中的材料参数,研究各因素对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发现水泥砂浆模量变化对早期开裂的影响大于砂浆强度的影响,微/纳米火山灰的加入使得水泥混凝土在早期的水化进程放缓,模量增长的速度变慢,从而减小了水泥混凝土内部损伤的发展速度,减少裂缝产生。

方光铃[7](2014)在《市政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在我国市政道路中,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道路越来越多,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缺陷和问题,包括路面开裂、混凝土侵蚀、路面老化等,其中水泥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问题在这里变现得非常明显,从实践方面来看,这是当前就需要解决的是一个重要技术难题之一。它可以导致许多市政道路在没有达到一固定的使用年先前就已经出现问题,虽还在使用,但是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工程实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为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参考意义。

唐山林[8](2014)在《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类型与成因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使用,但是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5-8年就开始出现大量病害,有的甚至更早,大量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也面临病害修复的问题,而路面病害的原因分析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根据吉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寒冷地区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注重路面病害的发展过程研究,结合实地调研和检测数据,对病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破坏的原因,对养护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本文利用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和“审证求因”的思想与系统分类的方法把病因对水泥混凝土病因分类,为病害、病因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混凝土路面病害机理、病害发展过程分析,得到病害之间的联系,同时运用灾害链式理论得出病害的链式关系。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调查、统计和分析,得出该地区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和影响因素。运用病害链理论分析几种病害的发展规律、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因素如何作用于病害,得出该地区水泥混凝土典型病害的成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路面病害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得出病害所处的发展阶段,并用断链防治的方法对路面病害进行修复。通过本文研究,得到了水泥混凝土病因的系统分类、病害链式的理论。并运用到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分析中,得到该地区典型路面病害的发展过程及成因,建立的诊断模型分析得出病害链发展处于中后期,结合已有的路面病害修补方法,并提出了断链防治的处治办法。

李晓丹[9](2014)在《施工期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早期开裂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公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路面结构之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推广。随着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建数量的逐年增多,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开裂就是其中之一。如何减少施工早期裂缝,防止使用期间路面裂缝的发展,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是公路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开裂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分别进行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的调查分析,结合工程实践深刻剖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对于公路工程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南道公路施工期内产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了防止早期开裂的方案。此外,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开裂的基本原因——水泥混凝土的干缩性能,展开早期裂缝机理分析,设计合理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并展开初期干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在成型初期干缩发展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缩变形逐渐稳定。最后,针对水泥路面板施工期内翘曲变形的测量方法与量化展开研究,为工程施工中对水泥路面板裂缝的控制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问题,并取得了有益的研究结果。混凝土路面在早期会发生温度收缩、干燥收缩等因素引起的体积收缩,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在外界环境的复杂影响之下,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往往会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发生开裂。混凝土路面由于在施工期间即有翘曲产生,在基层以及相邻板的约束下混凝土内部会产生翘曲应力,在翘曲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也容易产生开裂。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及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易红晟[10](2012)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病害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文中提出一般将混凝土路面摊铺后的72小时定义为“早期”(路面施工期),在保证基层均匀支撑的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路面的72小时的施工质量。这一时期是路面强度和应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路面强度未完全形成,在混凝土水化放热,混凝土的湿度以及养护环境温度的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当这一应力值超过混凝土早期相应强度时,就会产生开裂,如果裂缝得不到好的控制和处理,就会对路面长期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大量的研究指出,如果有效控制路面的施工期裂缝,则路面使用寿命超过三十年的概率会显着提高。因而对早期裂缝准确的进行预测和判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早期裂缝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路用混凝土早期收缩与混凝土的材料组成,配合比组成,环境,养护方式等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此来探究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降低早期裂缝对路面性能的影响。之后根据实验所得的结论找出能满足路用功能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和施工养护方式。此外,本文还结合实体工程收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原材料,气象资料,施工养护方式等进行监控,并采集相关数据,借助成熟度理论和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开发的HIPERPAVEII软件深入研究夏季高温季节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性状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避免水泥路面出现早龄期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收缩裂缝的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收缩裂缝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课题背景
        1.1.2 工程背景
    1.2 路面混凝土的概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2 发展趋势
        1.2.2 低收缩高早强的机理
    1.3 课题来源
        1.3.1 课题提出
        1.3.2 解决思路
        1.3.3 研究目标
    1.4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1 实验仪器及主要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
        2.1.2 实验主要材料
    2.2 原材料测试方法
        2.2.1 水泥
        2.2.2 粉煤灰
        2.2.3 矿渣粉
        2.2.4 细集料
        2.2.5 粗集料
        2.2.6 拌合水
        2.2.7 外加剂
    2.3 配合比设计
        2.3.1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要求
        2.3.2 配合比设计参数要求
        2.3.3 配合比参数确定
第3章 路面混凝土早强分析
    3.1 引言
    3.2 正交试验
        3.2.1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3.2.2 正交试验结果判定指标
        3.2.3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3.1 配合比调整
        3.3.2 试验方法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路面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面混凝土收缩研究
    4.1 引言
    4.2 路面混凝土的收缩
        4.2.1 路面混凝土收缩类型
        4.2.2 试验方法
        4.2.3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施工工艺
    5.1 制备流程
    5.2 施工准备
        5.2.1 技术准备
        5.2.2 现场准备
        5.2.3 施工机械选型与配套
    5.3 原材料技术要求
        5.3.1 水泥
        5.3.2 粉煤灰和矿渣粉
        5.3.3 粗细集料
        5.3.4 水和外加剂
    5.4 路面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5.4.1 路基调平
        5.4.2 拌合及运输
        5.4.3 施工和养护
        5.4.4 回访与鉴定
    5.5 成本核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2)矿区重载公路路面结构破坏分析及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泰安市一级、二级路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泰安市公路区划
    2.2 泰安市一、二级公路交通量
    2.3 泰安市一级、二级公路现状调查
        2.3.1 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调查
        2.3.2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2.3.3 水泥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调查
        2.3.4 水泥路面典型破坏及成因分析
    2.4 路面典型结构改造影响因素分析
        2.4.1 环境条件
        2.4.2 交通轴载
        2.4.3 材料供应情况
        2.4.4 旧路使用状况及破损程度
        2.4.5 施工技术水平
        2.4.6 经济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典型结构及受力分析
    3.1 现有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
    3.2 沥青路面改造方案的提出
    3.3 重新铺筑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3.3.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应分析
        3.3.2 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分析
        3.3.3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应分析
    3.4 旧沥青路面加铺方案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3.4.1 旧沥青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方案及力学响应分析
        3.4.2 旧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层结构方案及力学响应分析
        3.4.3 旧沥青路面加铺补强层结构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路面改造工程典型结构及受力分析
    4.1 水泥路面评价指标
    4.2 重新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4.2.1 设计标准和方法
        4.2.2 路基强度等级划分
        4.2.3 交通等级划分
        4.2.4 结构层材料及厚度设计
        4.2.5 典型结构方案设计
        4.2.6 典型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4.3 旧水泥路面加铺结构方案设计及力学响应分析
        4.3.1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典型路面结构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4.3.2 旧水泥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典型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病害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依托工程路面状况调查
    2.1 依托工程概述
        2.1.1 工程建设情况
        2.1.2 工程所在地域自然气候状况
    2.2 代表路段选取
    2.3 代表路段交通量状况调查与分析
    2.4 路面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2.4.1 路面病害调查状况
        2.4.2 路面结构层参数调查
        2.4.3 结构层力学参数检测
        2.4.4 板底脱空状况检测
        2.4.5 接缝传荷能力检测
    2.5 路面排水调查与分析
        2.5.1 路面排水调查
        2.5.2 水泥混凝土板水损害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力状况分析
    3.1 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分析
        3.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构造
        3.1.2 路面力学状况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假设
        3.1.3 路面有限元法介绍
        3.1.4 路面有限元分析法的优势
    3.2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关参数的设置
        3.2.1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设立
        3.2.2 网格的划分
        3.2.3 加载条件的设立
    3.3 路面结构受力影响因素分析
        3.3.1 路面结构层摩擦系数对混凝土路面受力影响分析
        3.3.2 车辆超载对混凝土路面受力影响分析
        3.3.3 温度荷载对混凝土路面受力影响分析
        3.3.4 车辆荷载与温度应力综合作用对混凝土路面受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期断板分析
    4.1 基于路面结构设计方案结构强度分析
    4.2 基于现场实测值路面结构强度分析
    4.3 基于路面板底脱空结构强度分析
    4.4 基于其他方面因素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分析
        4.4.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
        4.4.2 其他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5.1 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病害主要原因
        5.1.1 主要病害类型
        5.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期断板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病害的预防
        5.2.1 严控路面设计质量
        5.2.2 严控施工质量
        5.2.3 严控后期管理维护
    5.3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及断板病害的治理
        5.3.1 路面早期断板裂缝的分类
        5.3.2 路面早期断板病害的治理原则
        5.3.3 治理方案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4)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数值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路面常见病害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研究现状
        1.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3.3 路面裂缝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理论研究
    2.1 断裂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
        2.1.1 裂缝扩展的能量平衡理论
        2.1.2 裂缝尖端的位移场和应力场
        2.1.3 应力强度因子K及计算方法
        2.1.4 裂缝尖端处的奇异单元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过程研究
        2.2.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类
        2.2.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扩展机理
    2.3 有限元分析模型
        2.3.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模型
        2.3.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模型的基本假设
        2.3.3 裂缝临界破坏形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理论分析及计算方法
    3.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3.1.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的形成
        3.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的环境影响因素
    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热传导基本理论
        3.2.1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3.2.2 傅里叶导热定律
        3.2.3 导热微分方程
        3.2.4 路面传热机理分析
    3.3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计算方法及有限元模型
        3.3.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计算方法
        3.3.2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数值分析
    4.1 引言
    4.2 荷载作用时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
        4.2.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扩展分析
        4.2.2 面层模量和厚度对K值的影响
        4.2.3 基层模量和厚度对K值的影响
        4.2.4 底基层模量和厚度对K值的影响
        4.2.5 土基模量对K值的影响
    4.3 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
        4.3.1 最不利情况分析
        4.3.2 温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4 超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5.1 引言
    5.2 疲劳寿命分析基本理论
    5.3 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5.3.1 荷载作用时路面疲劳寿命计算
        5.3.2 面层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3.3 基层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3.4 底基层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3.5 土基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4 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对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
        5.4.1 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疲劳寿命计算
        5.4.2 超载作用时疲劳寿命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自愈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研究
        1.2.2 水泥基材料裂缝自愈合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作用机理与微裂程度控制研究
    2.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微裂技术
    2.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开裂形成机理研究
        2.2.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开裂机理
        2.2.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应力的计算
        2.2.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开裂规律
    2.3 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作用机理研究
        2.3.1 基于静态电阻法的干缩试验
        2.3.2 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数值模拟
        2.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4 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方法研究
        2.4.1 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影响因素及参数取值的确定
        2.4.2 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影响因素显着性分析
        2.4.3 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模型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稳定碎石自愈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 水泥稳定碎石愈合过程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1.1 水泥稳定碎石愈合过程力学性能试验方案
        3.1.2 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2 微裂前后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研究
    3.3 水泥稳定碎石自愈合力学性能演化过程试验研究
        3.3.1 水泥稳定碎石自愈合抗压强度演化过程
        3.3.2 水泥稳定碎石自愈合劈裂强度演化过程
        3.3.3 水泥稳定碎石自愈合抗压回弹模量演化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稳定碎石愈合特性细观结构分析
    4.1 水泥稳定碎石细观结构分析方法
        4.1.1 微裂缝自愈合机理
        4.1.2 体视显微镜成像
        4.1.3 图像分割技术
    4.2 基于裂缝宽度值的水泥稳定碎石愈合特性分析
        4.2.1 微裂缝宽度值提取
        4.2.2 微裂缝宽度值的统计与分析
        4.2.3 微裂缝宽度值变化规律与愈合特性分析
    4.3 基于愈合产物生成情况的愈合特性分析
        4.3.1 愈合产物的观察
        4.3.2 图像处理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5.1.1 主要研究结论
        5.1.2 创新点
    5.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成果
致谢

(6)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水泥混凝土早期裂缝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防治措施
        1.2.3 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
        1.2.4 细观模拟手段研究混凝土材料性能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试验研究
    2.1 微/纳米火山灰材料特性
        2.1.1 微/纳米火山灰粒度
        2.1.2 微/纳米火山灰密度
        2.1.3 微/纳米火山灰矿物组成及各组成物质含量
    2.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
    2.3 水泥混凝土早期表观裂缝观测
    2.4 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影响观测
        2.4.1 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2 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砂浆开裂影响试验
        2.4.3 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开裂影响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影响分析
    3.1 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早期温度湿度影响
    3.3 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微观影响分析
        3.3.1 微观结构影响分析
        3.3.2 物质组成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细观机理初探
    4.1 建立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细观有限元模型
        4.1.1 CT图像建立水泥混凝土细观模型
        4.1.2 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模拟准则
        4.1.3 模型参数选取
    4.2 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情况模拟
        4.2.1 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情况模拟过程
        4.2.2 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情况模拟结果
        4.2.3 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情况模拟
        4.2.4 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情况模拟验证
    4.3 微/纳米火山灰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影响细观原因分析
        4.3.1 砂浆基体模量分析
        4.3.2 砂浆基体强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市政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原因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概念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
        1.2.1 荷载引起的裂缝
        1.2.2 温度引起的裂缝
        1.2.3 收缩产生的裂缝
        1.2.4 地基变形而引发裂缝
        1.2.5 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
2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防止措施
    2.1 工程实例
    2.2 主要裂缝的预防措施
        2.2.1 荷载裂缝的预防措施
        2.2.2 有效进行温度裂缝的防御措施
        2.2.3 施工裂缝的预防措施

(8)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类型与成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成因机理研究现状
        1.2.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分类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
        1.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破坏机理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整体观念”和“审证求因”思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因分类研究
    2.1 “整体观念”和“审证求因”的思想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类
        2.2.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类
        2.2.2 水泥混凝土路面变形类
        2.2.3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类
        2.2.4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类病害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因分类现状
    2.4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因的分类研究
        2.4.1 内因
        2.4.2 外因
        2.4.3 外因内化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链式规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机理研究
    3.1 病害链式规律的提出
        3.1.1 灾害链的定义及其内涵
        3.1.2 灾害链式规律性特征
        3.1.3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链式规律
    3.2 混凝土路面病害链的特征
        3.2.1 链源
        3.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机理
        3.2.3 病害链发展及其形态
    3.3 小结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病因机理研究在寒区公路的应用
    4.1 依托工程概况
        4.1.1 该地区的气候调查
        4.1.2 该地区的地形环境条件调查
        4.1.3 路面病害调查
    4.2 该地区旧水泥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4.2.1 裂缝类病害
        4.2.2 表面类病害
        4.2.3 接缝类病害
    4.3 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诊断
        4.3.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诊断模型
        4.3.2 路面裂缝的诊断
        4.3.3 路表面坑槽、坑洞的诊断
        4.3.4 接缝类病害的诊断
    4.4 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治理
        4.4.1 裂缝类病害的治理
        4.4.2 表面类病害的处治
        4.4.3 接缝类病害的处治
        4.4.4 各病害链关系的切断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施工期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早期开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的研究
        1.2.2 混凝土板的翘曲对早期开裂的影响
    1.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调查分析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的基本概况
    2.2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原因分析
        2.2.1 设计原因
        2.2.2 施工原因
        2.2.3 环境原因
        2.2.4 管理原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的影响
    3.1 早期开裂对水泥路面板的影响分析
    3.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开裂原因分析
        3.2.1 早期收缩变形
        3.2.2 施工工艺及过程的影响
        3.2.3 施工环境的影响
    3.3 南村至省界公路南村至道芬段施工期内的开裂现象
        3.3.1 工程简介
        3.3.2 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
        3.3.3 施工期内的开裂调查分析
        3.3.4 开裂原因浅析
    3.4 虎饶公路工程项目数据调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混凝土的干缩性能研究
    4.1 水泥混凝土收缩机理研究
        4.1.1 温度收缩性
        4.1.2 干燥收缩
        4.1.3 其它收缩
    4.2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2.1 集料性能
        4.2.2 水泥性能
        4.2.3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2.4 水泥混凝土性能指标
    4.3 水泥混凝土的干缩试验
        4.3.1 试验方案
        4.3.2 试验过程
        4.3.3 水泥混凝土收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泥路面板施工期翘曲变形测量研究
    5.1 水泥路面板翘曲对早期开裂的影响
        5.1.1 板受力模式的变化
        5.1.2 裂缝的发展过程分析
    5.2 水泥路面板施工期翘曲变形的测量方案
        5.2.1 试验方案
        5.2.2 试验过程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第一阶段试验结果
        5.3.2 第二阶段试验结果
        5.3.3 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防止早期开裂的措施
    6.1 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质量
    6.2 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6.3 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率的技术措施
    6.4. 加强养生
    6.5 路面使用后的养护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程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10)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病害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广东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1.1.2 混凝土早龄期裂缝的影响
    1.2 混凝土早龄期裂缝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早期的定义
        1.3.2 早龄期混凝土的研究内容
        1.3.3 混凝土早期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早龄期性状影响因素和病害
    2.1 混凝土早龄期的性状
        2.1.1 影响混凝土早期性状的原因
        2.1.2 水泥混凝土性能的成长规律
        2.1.3 水泥混凝土应力的成长规律
    2.2 早龄期混凝土的常见病害
        2.2.1 塑性收缩裂缝
        2.2.2 温度应力裂缝
        2.2.3 干缩裂缝
        2.2.4 剥落
第三章 成熟度理论和 HIPERPAVE 软件介绍
    3.1 成熟度理论
    3.2 通过成熟度实验来建立成熟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
        3.2.1 实验注意事项
        3.2.2 实验流程
        3.2.3 试件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监测方式
        3.2.4 建立成熟度强度曲线
    3.3 HIPERPAVE 软件及其原理
        3.3.1 软件介绍
        3.3.2 软件主要功能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成熟度强度理论对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评价
    4.1 评价理论和思路
    4.2 成熟度与强度关系曲线的确定
        4.2.1 成熟度实验
        4.2.2 实验数据和结果
        4.2.3 成熟度—强度曲线
    4.3 混凝土面板早期温度应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土早龄期开裂性状的敏感性分析
    5.1 高温季节水泥路面早龄期性状的影响因素
    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性状的敏感性分析
        5.2.1 水泥路面施工时间对早龄期性状的影响
        5.2.2 水泥混凝土出料温度对早龄期性状的影响
        5.2.3 养生方式对水泥路面早龄期性状的影响
        5.2.4 切缝时间对水泥路面早龄期性状的影响
        5.2.5 水泥类型对水泥路面早龄期性状的影响
        5.2.6 集料类型对水泥路面早龄期性状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收缩裂缝的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D]. 甘有良.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2]矿区重载公路路面结构破坏分析及改造方案[D]. 白雪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3]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病害成因分析[D]. 谭金涛.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4]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数值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D]. 宋明轩.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5]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自愈合特性研究[D]. 李娜.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6]微/纳米火山灰对水泥混凝土早期开裂影响研究[D]. 刘经纬.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7]市政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方光铃. 江西建材, 2014(14)
  • [8]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类型与成因机理研究[D]. 唐山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3)
  • [9]施工期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早期开裂研究[D]. 李晓丹. 长安大学, 2014(03)
  • [10]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病害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D]. 易红晟.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收缩裂缝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