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多功能电缆屏蔽效能测试

两路多功能电缆屏蔽效能测试

一、面向双向多功能的有线电视屏蔽效能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凌李[1](2017)在《康复医院快速设计布局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建筑设计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创造过程,因此很难有方法进行有效的设计管理。医院作为一种功能复杂、要求特定的建筑类型,在设计优劣的评价上,美学的成分相应较轻、经济实用的占比相应较重,这为寻找一种科学方法来对整个医院设计的过程进行管理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同时,作为使用人群复杂的医院建筑,平面布局迟迟得不到确认,最后由于工期限制,由院长匆匆排版定案,现场施工过程中又反复修改方案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评价设计优劣的评价体系在多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科学的、可量化的基础上,尤其是各评分项的权重是基于何种方法得出的,将直接影响整个设计的基本原则。康复医院如同康复医学,在国内尚处于新兴发展期,已建成的较大规模的康复医院屈指可数,作为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医院类型,将在近几年出现大量的新建、改建工程。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这些快速布局的康复医院群的设计管理,很难想象会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本文试图在康复医院筹建前期的收集需求、制定设计任务书的概念方案阶段运用敏捷项目管理办法,设计师的设计创造阶段运用模数、模块、模组设计法,设计完成后的设计评价运用系统论方法的层次分析法来介绍这样一种可进行快速设计布局的管理方法,并以一家苏州康复医院和一家济宁康复医院的实际案例来验证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

张超[2](2015)在《数字调幅中波广播发射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元器件的出现,广播发射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新一代的广播发射机不断涌现,呈现出全固态、自动化、数字化的特点。一些大型发射台基本实现日常工作自动化、信息化。但在许多中小发射台、高山发射台,其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普遍还是人工巡机值班,值班人员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为提升中小发射台的信息化水平,本设计主要论述了如何利用ARM微处理器来实现对数字调幅DAM(Digital Amplitude Modulation)中波发射机的数据采集。为了克服中波发射机自身的PLC数据采集系统存在价格昂贵、不便于维护等缺点,论文从广播发射台实际需求出发,探讨了数据采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开发时所需的硬件、软件。由于数据采集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极为复杂,因此还为系统设计了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微处理器采用三星公司的32位微处理芯片S3C44B0X;发射机模拟量的采集,采用多路模拟开关和A/D模数转换器相连的方法;开关量输入输出采用了EPM240芯片。通信方式包括USB总线,以太网,UART等。

刘国成[3](2014)在《基于iOS的多功能流媒体播放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早期的移动互联网只能实现简单的应用,如文字浏览,收发E-mail等,但近几年来,伴随着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的增加,许多以往只能在桌面PC上实现的功能也逐渐在移动平台得到了应用,流媒体便是其中之一。移动流媒体由于实现平台的特殊性,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并不能直接照搬桌面端的实现方案,而是需要针对移动平台的特性进行设计和优化。本论文便针对这一课题,在目前较为主流的移动智能平台iOS上,设计并实现一整套流媒体播放系统。由于移动流媒体应用范围较广,而不同的应用场景也提出了不同的需求,所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文采用了不同的实现方案,这些应用场景及其相应的实现方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实时视频直播(应用于视频监控,视频聊天等场合),采用了实时的流媒体播放协议RTSP/RTCP/RTP搭建了实时播放系统。服务器端采用了能实时编码RTSP视频流的IP Camera网络摄像头,iOS播放器端则采用了FFmpeg库进行解码播放。(2)针对非实时视频直播(应用于网络电视直播等场合),采用了HLS(HTTP Live Streaming)协议搭建了一套非实时直播系统。服务器端采用了Flash Media Live Encoder(用于视频编码)和Flash Media Server(用于视频发布)搭建,iOS客户端则采用苹果自带的MediaPlayer框架进行解码。(3)针对视频点播,采用了HLS协议搭建了一套定时采集监控视频以及提供视频点播的系统。服务器端采用FFmpeg(用于定时采集监控视频及编码),Media File Segmenter(用于视频分割及索引文件的生成)以及Apache Web服务器(用于视频发布)搭建,iOS客户端则采用苹果自带的MediaPlayer框架进行解码。此外,除了实现基本的播放功能,本文也尝试充分利用iOS移动设备具备的特性,对播放系统的功能进行扩展,以实现传统PC端不具备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触摸云台操控,AirPlay等。

莫凡[4](2013)在《计算机伴随电磁发射的视频信息认知及还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设备及外设在运行时经常会伴随着一些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特别是具有视频信息的伴随电磁发射,有可能被利用来窃听机密并引发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近年来逐渐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技术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1072136的支持下,分析研究了数字信号在电子设备间传输过程中的伴随发射原理(第二章),基于基本传输信号波形及其辐射波形研究了用于模式识别的模板波形的建立方法(第三章),并以实测数据为例讨论了在对辐射波形进行识别时识别目标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第四章),针对计算机视频信号的截获和还原过程比较了不同还原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模式识别方法在提高信息还原质量方面的应用(第五章)。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分析了信息截获研究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电磁泄漏信息还原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在该领域中常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列举了国内外在电磁信息截获还原方面的公开发表的成果。2.针对不同电子信息设备结构研究了伴随发射电磁波的规律,并以计算机为例,分析研究了计算机I/O接口、单根任意形状导线以及导线捆的辐射、串扰情况,并着重针对不同结构的I/O端口、导线形状分析了不同结构下的辐射过程。分析中引用张量法建立了分析模型、计算了相应结构的电磁场分布。基于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研究、提取了辐射波形的时域/频域特征,并将这些特征用于下一步模式识别机器训练的输入数据。3.为了得到用于目标识别的模板数据以建立匹配数据库,着重研究设备信号的伴随发射波形的特征。将实际情况中的周期信号波形简化为不同情况的基本波形的叠加。在这个基础之上,分析研究了由辐射源在不同条件及电路结构时传输信号与辐射发射波形的异同,并提出了以此为基础作为模式识别训练的模板的技术。为了支持研究结果,在普通的环境中进行了实测,并得到了与计算结果较好吻合的测量结果。4.提出了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测试辐射波形进行认知与还原的方法。本论文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算法,在室内普通环境下以不同品牌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为例作为目标,对其辐射的频谱信息进行采集,将采集数据的特征进行提取作为模式识别机器的训练输入。在机器识别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判别结果。5.为了提高截获信号的信息还原质量,通过实际测试数据比较了CRT显示器及VGA数据线辐射在不同接收条件、处理方法下的还原效果,提出了通过提高截获信号采样精度并引入识别算法来提高信息还原的方法。利用实际测试的脉冲辐射波形模拟真实时序波形,比较了传统还原方法和引用识别算法后的还原方法的准确率,并证明了后者的可行性。论文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泄漏电磁波认知及视频信息挖掘技术研究”的资助,基金编号:61072136。

王云[5](2008)在《PON网络综合测试仪平台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PON网络综合测试仪是用于PON网络建设和维护的多功能仪表。其平台的功能是对整个测试仪提供电源,处理光时域反射仪模块和其他功能模块送来的测试数据,整理、显示曲线,提供人机界面及数据接口等。论文首先介绍光网络仪表的相关知识,包括行业发展情况、光网络仪表的种类和功能,并着重介绍了光时域反射仪的工作原理和具体案例。这部分内容会使读者对PON网络综合测试仪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论文顺序介绍了开发PON网络综合测试仪而进行的各项工作,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产品规划、主要芯片设备选型和结构设计、方案架构和具体电路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和具体产品实现等。本论文着重介绍方案架构和具体电路设计部分,综合测试仪主控平台的主要电路都涵盖在内。论文中的很多具体电路分析和研发流程可能对通信产品设计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高少君,龚波,姚瑞虹,李熠星,吴醒峰,蔡晓梅,周兴伟,王祖立[6](2008)在《广电系统电磁辐射和防护标准试验平台的设计、建设及应用(上)》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广电行业第一个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和防护标准试验平台的设计和建设情况,对包括电磁骚扰、电磁抗扰度在内的电磁兼容平台技术系统的特点和测试试验能力予以基本说明,并介绍了平台系统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典型应用,对进一步开展广播电视电磁兼容研究和试验提出了建议意见。

章亦农,彭巍[7](2007)在《HFC网络中电缆连接器理论与实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电缆连接器的质量对HFC网络中传输的各类信号的影响,从结构、材料、电性能参数、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安装过程、可靠性等方面阐述了HFC网络中电缆连接器的各项质量要求,并给出在实际的网络维护维修中的一些实例,表明电缆连接器对数字信号质量、网络中的噪声情况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电缆连接器的质量对HFC网络的运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从保证产品本身质量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来控制电缆连接器的质量。

席彦彬[8](2002)在《HFC双向网电磁兼容及实施要求》文中研究指明 1 引言 上世纪90年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广电事业的长足进步。有线电视频带由原来的几百MHz扩展到1GHz,并从当初的单向网络发展成集电视、电信、数据一体的多功能HFC双向网。目前全国用户已越过9000万户,且每年以800万户的速度在急剧增加。由于发展过快,政策的制定往往滞后,尤其是对系统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对十分热闹的网络买卖市场,缺乏必要的监督。当网络发展到如此规模时,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正在暴露出来,那就是网络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龚波[9](2001)在《面向双向多功能的有线电视屏蔽效能测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比较了屏蔽效能测试中的两种方法:吸收钳法和GTEM小室法。并探讨了用GTEM小室法替代吸收钳法的技术可能性。

马子骥[10](2007)在《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调制识别与通用数字解调》文中指出软件无线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新的无线电体系结构。软件无线电技术要求在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结构最简的通用硬件平台上通过调用相关的软件程序来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而无须改变硬件电路的结构。数字调制方式识别与通用数字解调技术是软件无线电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制方式的识别是在未来调制方式多样化的复杂情况下能够正确解调和成功通信的前提。另一方面,调制解调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石,在软件无线电环境下理想的解调方法应该是能够解调多种调制信号的通用数字解调方法。本文的工作属于“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移动通信实验平台的设计”项目的一部分,根据软件无线电的发展趋势和项目要求,设计并制作了一套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数字调制方式识别和通用数字解调两个方向进行了重点研究。作为研究的硬件基础,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是一个完整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它由ADC、DAC、收发信机和以TI公司DSP芯片TMS320C6713为核心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板组成,具有处理速度快、功能强的特点,本文所有的研究工作均依托该硬件平台进行仿真和下载实验。在吸取和继承了信号包络判决法和瞬时参数决策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调制信号幅度包络分层序列的细致分析,提出了2个较为新颖的特征参数:包络分层序列过零次数NZ和中心归一化瞬时幅度包络均值Ea。根据选取的6个特征参数可以识别4个大类8种调制方式,该方法对单一调制方式进行识别时最多只需要计算4个特征参数的值,减少了识别过程的计算量,对于提高调制识别的实时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本文对包络分层数字解调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成功的实现ASK、FSK、PSK和QSM这几个大类的调制。最后,结合实验平台的硬件性能,分析了该方法的解调识别率和工作性能。从项目执行情况来看,本文所研究的调制识别和通用解调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是可行和可靠的,具有适用性广、计算量小的优点,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制方式识别和包络分层通用解调方法不仅适用于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项目,在其它宽带软件无线电和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二、面向双向多功能的有线电视屏蔽效能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双向多功能的有线电视屏蔽效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康复医院快速设计布局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
2 基本理论概述
    2.1 项目管理敏捷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2.1.1 敏捷管理的定义
        2.1.2 敏捷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2.1.3 敏捷管理的适用对象
    2.2 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2.2.1 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定义
        2.2.2 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特点
        2.2.3 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3 并行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2.3.1 并行设计方法的来源与定义
        2.3.2 建筑平面布置并行设计方法
    2.4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4.1 层次分析法的定义
        2.4.2 层次分析法的形成与发展
        2.4.3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2.4.4 层次分析法的适用对象
    2.5 在收集需求、制定设计任务书过程中运用敏捷管理方法的合理性
        2.5.1 软件开发与收集需求、制定设计任务书的相似性
        2.5.2 敏捷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优势
        2.5.3 敏捷方法在收集需求、制定设计任务书的可能性
        2.5.4 敏捷方法在收集需求、制定设计任务书的优势
    2.6 本章小结
3 康复医院设计布局的流程优化与模型建构
    3.1 康复医院的特点
        3.1.1 康复医院与综合医院在设计布局上的共性
        3.1.2 康复医院与综合医院在设计布局上的差异性
    3.2 传统医院设计布局的流程及缺陷
        3.2.1 传统医院设计布局的流程
        3.2.2 传统医院设计布局的流程缺陷
    3.3 基于敏捷方法的任务书编制流程优化
        3.3.1 敏捷方法任务书编制的人员需求
        3.3.2 敏捷方法任务书编制的制度需求
        3.3.3 基于敏捷方法任务书编制的合理性
    3.4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康复医院并行设计模型建构
        3.4.1 康复医院设计模组分类
        3.4.2 康复医院设计的主要模块分类
        3.4.3 康复医院平面并行设计
        3.4.4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康复医院并行设计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康复医院设计布局评价体系建构
    4.1 评价群体的选择
    4.2 评价因素的选择
        4.2.1 评价因素的讨论
        4.2.2 评价因素的选择与细分
    4.3 设计布局评价系统的建立
        4.3.1 建立AHP模型:AHP模型分为三个层次
        4.3.2 构造判断矩阵、形成权重系数
        4.3.3 康复医院设计布局360 度评价表
        4.3.4 康复医院设计布局360 度评价表的使用
    4.4 本章小结
5 康复医院快速设计布局管理实证研究
    5.1 基于传统设计方法的苏州高新康复医院设计
        5.1.1 项目概况
        5.1.2 设计任务书编制
        5.1.3 设计招投标
        5.1.4 具体设计进程
        5.1.5 方案确定各阶段时间进度汇总
    5.2 基于快速设计方法的济宁康复医院设计
        5.2.1 项目概况
        5.2.2 设计任务书编制
        5.2.3 具体设计进程
        5.2.4 方案确定各阶段时间进度汇总
    5.3 传统设计方法与快速设计方法设计进程的比较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天津某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项目设计任务书
附录2 康复医院平面设计评价体系权重评分表
附录3 苏州高新康复医院科室设置
附录4 苏州高新康复医院有限公司筹备工作会议纪要
附录5 济宁康复医院设计需求讨论纪要
附录6 济宁康复医院设计任务书
附录7 济宁康复医院360 度评价表(第一次评分)
附录8 济宁康复医院360 度评价表(第二次评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数字调幅中波广播发射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广播发射机工作原理
    2.1 广播发射台组成
    2.2 DAM调幅广播原理
        2.2.1 调幅广播的相关定义
        2.2.2 数字调幅(DAM)基本原理
    2.3 DAM中波广播发射机的组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采集系统总体设计
    3.1 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要求
    3.2 总体设计
    3.3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3.3.1 多路模拟开关
        3.3.2 A/D模数转换器
        3.3.3 ARM微处理器
        3.3.4 通信协议
    3.4 抗干扰措施的设计
        3.4.1 硬件抗干扰措施
        3.4.2 软件抗干扰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ARM7的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4.1 滤波电路和多路模拟开关
    4.2 模数转换器AD1674
    4.3 开关量扩展
        4.3.1 开关量输入通道设计
        4.3.2 开关量输出通道设计
    4.4 S3C44B0X微处理器及最小系统设计
        4.4.1 S3C44B0X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
        4.4.2 ARM微处理器最小系统设计
    4.5 S3C44B0X微处理器外部接口电路设计
        4.5.1 电源模块的选择及电路设计
        4.5.2 时钟源的设计与分配
        4.5.3 复位电路设计与模式选择
        4.5.4 USB接口设计
        4.5.5 SPI总线接口应用
        4.5.6 通信接口设计及应用
    4.6 实验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设计思路
    5.2 系统软件的开发要求
    5.3 μC/OS-II在S3C44B0X上的移植
    5.4 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的启动与初始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iOS的多功能流媒体播放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移动流媒体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创新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移动流媒体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
    2.1 流媒体的基本概念
    2.2 移动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
        2.2.1 流媒体网络协议
        2.2.2 视频编码标准
        2.2.3 iOS移动智能设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OS开发平台及开发流程介绍
    3.1 iOS操作系统
        3.1.1 iOS系统简介
        3.1.2 iOS系统的特点
        3.1.3 iOS的系统框架
    3.2 Xcode集成开发环境
        3.2.1 Xcode的组成模块
        3.2.2 Xcode开发iOS应用软件流程
    3.3 Objective-C编程语言
        3.3.1 内存管理以及ARC
        3.3.2 iOS的多线程与GCD
        3.3.3 iOS设计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功能流媒体播放系统分析与实现
    4.1 流媒体播放系统基本功能分析及实现
        4.1.1 实时视频直播
        4.1.2 非实时视频直播
        4.1.3 视频点播
    4.2 扩展功能分析与实现
        4.2.1 云台操作功能
        4.2.2 AirPlay功能
        4.2.3 自适应码率播放
        4.2.4 跨平台视频播放
    4.3 应用软件整体设计
        4.3.1 软件总体框架
        4.3.2 软件界面实现
        4.3.3 下拉刷新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直播播放延迟测试
    5.2 客户端运行效率测试
    5.3 带宽需求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4)计算机伴随电磁发射的视频信息认知及还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外研究进展
        1.3.1 辐射模型研究概况
        1.3.2 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概况
        1.3.3 国外TEMPEST发展概况
    1.4 国内研究进展
        1.4.1 国内TEMPEST研究进展
        1.4.2 国内TEMPEST相关标准
    1.5 本文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计算机接口及线缆辐射建模研究
    2.1 概述
    2.2 PC机基本接口及外设的电磁发射分析
    2.3 视频线缆及I/O接口的电磁发射分析
        2.3.1 等效模型
        2.3.2 实况分析及实例计算
    2.4 任意放置的单根线缆辐射分析
        2.4.1 等效模型
        2.4.2 实况分析及实例计算
    2.5 其他结构辐射分析
        2.5.1 直接传导耦合
        2.5.2 公共阻抗耦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伴随辐射信号波形研究
    3.1 概述
    3.2 信号拟合波形的解析分析
        3.2.1 基本脉冲拟合波形表达式
        3.2.2 基本等效耦合波形的计算
    3.3 任意波形信号拟合分析
    3.4 实测传输数据波形分析
        3.4.1 串口结构及传输协议
        3.4.2 串口耦合信号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算机伴随发射信号识别研究
    4.1 概述
    4.2 旁路攻击简介
    4.3 截获准备
        4.3.1 天线选择
        4.3.2 接收仪器
        4.3.3 识别算法简述
    4.4 不同信号源的识别
        4.4.1 检测方法
        4.4.2 识别方法
        4.4.3 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伴随发射电磁波中的视频信号还原分析
    5.1 概述
    5.2 视频信号输出格式
    5.3 CRT视频截获效果
    5.4 液晶显示器的视频截获效果
    5.5 识别算法在截获中的运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PON网络综合测试仪平台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光网络测试仪表简介
第三章 无源光网络综合测试仪市场调研
第四章 产品规划
第五章 主要芯片和设备选型
    5.1 核心处理器的选型
    5.2 软件技术方案的确定
    5.3 供电方案的选型
    5.4 结构定型
第六章 方案架构和具体电路设计
    6.1 核心CPU介绍
    6.2 电源控制CPU
    6.3 电池组充放电及电源切换电路
    6.4 电源供电及管理电路
    6.5 CPU配套的FLASH和SDRAM
    6.6 实时时钟电路
    6.7 液晶屏显示
    6.8 触摸屏工作原理
    6.9 其他外设和接口设备
第七章 电磁兼容性设计
    7.1 降低骚扰源的骚扰幅度
    7.2 阻止耦合途径
    7.3 屏蔽感受器
第八章 具体产品实现和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广电系统电磁辐射和防护标准试验平台的设计、建设及应用(上)(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述
2 电波暗室和屏蔽室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2.1 电波暗室总体设计方案
        (1) 屏蔽效能 (SE) 要求
        (2) 场均匀性 (FU) 性能
        (3) 场地归一化衰减 (NSA) 性能
        (4) 传输损耗、背景噪声、静区及其他性能
    2.2 场地总体布置和场地准备
    2.3 屏蔽壳体和屏蔽门
    2.4 吸波材料
    2.5 转台、可升降天线塔、接口板、电源滤波器等辅助设施
    2.6 敞开式带状线TEM小室
    2.7 安全要求

(7)HFC网络中电缆连接器理论与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电缆连接器对HFC网络质量的影响
    2.1 群延迟和微反射
    2.2 频率特性和相位特性发生变化对有线电视信号的影响
    2.3 电缆连接器对宽带业务的影响
3 电缆连接器的性能分析和安装要求
    3.1 电缆连接器的结构
    3.2 材料的选择
    3.3 电性能指标
    3.4 机械性能要求
    3.5 环境适应性
    3.6 安装工艺要求
    3.7 可靠性
4 实际网络中电缆接头的故障处理和数据分析
    4.1 电缆接头对有源设备的底噪声的影响
    4.2 电缆接头对数字信号误码率(B E R)的影响
5 结束语

(10)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调制识别与通用数字解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调制方式识别技术
    1.3 数字解调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的设计
    2.1 经典的软件无线电结构
    2.2 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的设计
        2.2.1 基本结构
        2.2.2 单元性能
    2.3 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的实现
        2.3.1 电路原理
        2.3.2 PCB的设计和工艺
第3章 数字调制识别
    3.1 包络法和决策法的调制识别原理
        3.1.1 信号包络判决法
        3.1.2 瞬时参数决策法
    3.2 包络参数决策法
        3.2.1 包络参数决策法的应用
        3.2.2 调制识别过程
第4章 包络分层通用数字解调
    4.1 正交相干解调
        4.1.1 正交变换理论
        4.1.2 正交相干解调
    4.2 包络分层通用数字解调
        4.2.1 基本处理方法
        4.2.2 通用解调应用
    4.3 通用解调方法的实现
        4.3.1 ASK信号的解调
        4.3.2 FSK信号的解调
        4.3.3 PSK信号的解调
        4.3.4 QAM信号的解调
第5章 性能测试与调试分析
    5.1 性能测试
        5.1.1 执行时间的测试
        5.1.2 识别率测试
    5.2 特点与优势
    5.3 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4 存在的不足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C DSP核心处理板原理图
附录D 部分源代码
致谢

四、面向双向多功能的有线电视屏蔽效能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康复医院快速设计布局管理研究[D]. 凌李.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2]数字调幅中波广播发射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 张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3)
  • [3]基于iOS的多功能流媒体播放系统设计[D]. 刘国成.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4]计算机伴随电磁发射的视频信息认知及还原技术研究[D]. 莫凡.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2)
  • [5]PON网络综合测试仪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 王云.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
  • [6]广电系统电磁辐射和防护标准试验平台的设计、建设及应用(上)[J]. 高少君,龚波,姚瑞虹,李熠星,吴醒峰,蔡晓梅,周兴伟,王祖立.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8(08)
  • [7]HFC网络中电缆连接器理论与实践分析[J]. 章亦农,彭巍.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7(10)
  • [8]HFC双向网电磁兼容及实施要求[J]. 席彦彬. 有线电视技术, 2002(16)
  • [9]面向双向多功能的有线电视屏蔽效能测试[J]. 龚波. 广播电视信息, 2001(01)
  • [10]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调制识别与通用数字解调[D]. 马子骥. 湖南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两路多功能电缆屏蔽效能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