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开放式架构——数控系统发展趋势

第一讲 开放式架构——数控系统发展趋势

一、第一讲 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发展的潮流(论文文献综述)

韩少杰[1](2020)在《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开放式创新时代下,企业的创新不再是单个组织的任务,而是横跨多个组织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的任务。这是由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更需要企业外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互补性资源和能力。因此,基于强调同时利用企业外部和内部资源能力的开放式创新,大型领先企业纷纷通过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实施构建了以自身为核心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借此形成或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是,当前学者们对于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多集中在概念探讨和特征归纳的“是什么”初步阶段,缺少对其进一步的“为什么”和“如何”构建的关注。鉴于此现实背景和理论进展,本文针对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进行研究。本文研究问题属于“Why”和“How”的问题,涉及到了特征归纳、类型提炼、动态演化等的分析,并不适合使用传统的定量研究方法,因此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认知地图法、典型事件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组成的混合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在装备制造业中,大型领先企业凭借其独特的资源能力逐渐以自身为核心形成了创新生态圈,这为本文探讨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对象。最终,本文遵循“构建动因(情境)→构建逻辑(认知)→构建过程(行为)”的基本研究思路,形成了三个子研究内容,具体来看:第一,关于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因。本部分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等组成的混合研究方法,选取光洋科技的高端数控机床创新生态圈、大机车的机车创新生态圈、瓦轴集团的轴承创新生态圈、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创新生态圈为案例对象,来归纳和提炼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因的来源层面、显现特征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①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因来源于企业外部技术情境、市场情境、制度情境,以及企业内部的企业家注意力、企业家认知、企业家精神六个层面。②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对应于六个层面上的技术复杂性、技术动态性、技术后发性、市场需求多样性、市场竞争体系化、正式制度机会引导性、非正式制度压力驱动性、企业家内部注意力配置、企业家外部注意力配置、经济性认知、非经济性认知、挑战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承担意识十四个构建动因显现特征。③进一步地,发现构建动因呈现“技术、市场和制度外部情境层面→企业家注意力层面→企业家认知层面→企业家精神层面”的传导路径。最终,本文构建了包含来源层面、显现特征与传导路径的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因显现架构。第二,关于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逻辑。本部分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认知地图分析法等组成的混合研究方法,以大机车、瓦轴集团、三一重工的创新生态圈为案例对象,探讨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构建逻辑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①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逻辑包括机会构建逻辑、杠杆构建逻辑和定位构建逻辑,其“组织目标→核心发展路径→战略行动方式”的过程机理如下:机会构建逻辑存在“机会识别→快速行动→以实现目标为导向的即兴行为”的过程机理;杠杆构建逻辑存在“确定并利用优势资源→构建优势资源和互补资源的组合→搜集并补充互补资源”的过程机理;定位构建逻辑存在“明确企业定位→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拼凑可行资源协同响应”的过程机理。②三类构建逻辑存在共性特征,组织目标本质上具有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核心发展路径本质上具有重视外部资源的外向性,战略行动方式本质上具有实现自身和外部资源同时利用的联合性。③三类构建逻辑的形成受到来自于外部和内部情境六个层面上十四种不同构建动因组合的影响。第三,关于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本部分主要采用纵贯式单案例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等组成的混合研究方法,选择光洋科技的高端数控机床创新生态圈为案例对象,从构建逻辑、构建行为和构建结果三个维度来探讨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研究发现:①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经历了核心企业成长、基本框架搭建、系统整合形成三个阶段。②核心企业通过机会逻辑、杠杆逻辑和定位逻辑依次主导系统不同阶段的构建。③创新生产者、创新消费者、创新分解者角色功能在核心企业及其他创新主体的泛化是系统构建主体的重要特征。④平台要素和合法性要素是系统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标志,而构建要素从定向单向流动到非定向双向流动是系统构建要素的显着特征。⑤有形机制为主无形机制为辅协同为系统的构建提供保障。⑥地理边界、组织边界、知识边界的不断拓展是系统构建过程的显现特征,而高度模糊和渗透的地理组织知识边界是系统构建完成的独特现象。本文最终形成了包括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因-构建逻辑-构建过程”的构建机理全景图。其中,构建动因回答了其“为什么”构建,而构建逻辑和构建过程厘清了其“如何”构建,从而使得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从概念探讨和特征归纳的初级“是什么”阶段向“为什么”和“如何”构建阶段拓展,同时将开放式创新研究引向系统层面,并且深化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在当前开放式创新和创新生态系统愈加流行的背景下,本文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的探讨,对于指导核心企业管理者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以及政府部门在此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启发。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谢超[4](2019)在《基于QT的跨平台嵌入式运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实现数控机床进行自动加工的重要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嵌入式计算机软硬件性能迅速提升,出现了功能丰富、性能高可定制性的嵌入式数控软件系统。这类低成本、低功耗的软硬件组合系统大大扩展了传统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成为当前运动控制技术应用领域内的一个热点。本文在研究运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之上,利用“嵌入式工控机+嵌入式NC模块”对系统结构进行构建,搭建了系统的硬件平台。这种系统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开放性、体积小、成本低、开发周期短、且功能易扩展。在这种硬件结构基础上,以面向对象的C++语言和Qt开发环境,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下开发出一套可跨平台的嵌入式运动控制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划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分别为人机交互模块、数控代码预处理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刀具管理模块和刀具路径仿真模块。各个模块相互独立、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互,能够根据系统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的添加和卸载。数控代码预处理模块中,使用了正则表达式对加工代码进行词法、语法分析和错误代码定位,提取正确代码的指令和数据以及对模态代码进行处理,利用正则表达式处理字符的优势,设计出兼容多种不同格式的数控代码解析器。对解析后的代码再建立刀具补偿模型,将代码加工轨迹转换成刀具中心加工轨迹。同时利用Qt的开发框架,设计和开发了人机交互模块;根据运动控制器提供插补功能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运动控制功能模块;基于数据库技术建立起刀具管理模块;运用OpenGL图形仿真技术,对加工路径进行三维仿真验证加工代码的正确性;最后将Windows系统下设计的程序代码移植到嵌入式工控机的Linux系统下,验证了系统的跨平台执行能力。

叶百胜[5](2016)在《基于RTX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逐渐向开放式软件发展。开放式数控系统已成为数控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基于RTX(Real Time Executive)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直接通过软件算法来控制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完成数控系统中的强实时任务。研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无需专用的运动控制卡,减少了数控系统中的硬件需求,同时更有利于数控系统的移植开发,增强数控系统软件的通用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取得成果如下:一.介绍数控系统对强实时性的要求,深入剖析了Windows通用操作系统在强实时性方面的局限性。综合研究分析后,确定了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Interval Zero的RTX软件来修改和扩展通用操作系统硬件抽象层的基本体系结构,它们作为研制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的开发平台。二.RTX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中是以VC6.0为集成开发环境,采用功能模块化的方法来建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利用系统软件中多线程来完成数控加工中多任务的处理,再使用Win32或RTSS进程中创建共享内存来进行进程之间的通信,并搭建了以计算机并行端口为控制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的数控硬件体系结构,完成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三.研究了数控系统中各模块功能的实现算法,采用数据采样法来实现多轴联动的实时插补;针对传统的S型加减速规划后,实时插补连续小线段后会留有残余误差,提出的离散S型加减速控制规划算法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同时又针对了传统的连续小线段每段末尾处速度降为零或通过连续两小线段之间的夹角作为运动约束进行转折的过渡策略,研究了利用圆弧衔接连续小线段之间的拐角,并通过连续小线段之间被约束的圆弧求得最优的离散速度值,平滑衔接连续小线段拐角的速度。这样两者结合之后可以使得数控机床在较高速度下获得较高的精度和柔韧性;依据数字积分插补思想研究了数字—脉冲转变方法来实现位置控制。四.对所开发的数控系统软件在建立的数控硬件上进行实验。验证各个模块的功能,再对整个数控系统软件进行完整的加工来验证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郭占玥[6](2013)在《半球谐振子抛光机床UMAC数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半球谐振陀螺(Hemispherical Resonator Gyro,简写:HRG)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基于哥氏效应工作的新型振动陀螺仪,因具有精度高、寿命长、工作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地球勘探等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半球谐振子作为半球谐振陀螺的核心部件,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我国半球谐振陀螺能否向高精度、惯性级、实用化水平发展。因此,开发能够实现半球谐振子抛光机床功能并满足加工需要的数控系统,对实现半球谐振子的超精密加工进而提高国产半球谐振陀螺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UMAC运动控制器的相关变量、在线指令以及二次开发原理,为设计数控系统软件奠定基础;基于数控系统硬件平台,研究了开放式数控系统上、下位机的通讯原理,并根据实际加工需要规划系统软件功能,在Visual C++编译环境中开发了具有电机状态显示、控制指令输入、运动程序控制、手动进给调节等功能的上位机控制软件,并设计了风格简约、易于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研究伺服系统PID参数的调节原理,利用试验调整法,通过阶跃信号响应和抛物线信号响应整定伺服系统的相关控制参数,以提高各轴电机的控制性能,降低系统的跟随误差;利用激光干涉仪测得各直线轴电机的系统定位误差,根据软件补偿原理,计算获得定位误差补偿值并在UMAC中建立相应补偿表,进而完成了定位误差的补偿,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其中,X轴初始定位误差为±15μm,补偿后,定位误差降为±0.6μm。对比分析了半球谐振子的抛光路径方案,在UG NX数控加工软件中,结合理论作图法设计了半球谐振子的抛光路径,并生成了用于实际抛光加工的数控程序G代码;在VERICUT加工仿真软件中,构建了机床仿真模型进而实现了数控程序的加工仿真,验证了代码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圆环、曲面零件以及半球谐振子的磁流变抛光试验,验证了数控系统的加工性能,并进一步验证了半球谐振子抛光轨迹的可靠性。本文主要完成抛光机床数控系统软件设计、伺服系统PID参数调节、系统直线轴电机定位误差补偿以及半球谐振子抛光路径设计、仿真与试验验证等工作,对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对半球谐振子的超精密加工具有实际意义。

李朋军[7](2013)在《微型磨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型精密机械使用越来越多,利用微小型机床进行三维微小零件的切削加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为了满足微小型化产品的需求,本课题进行了微型磨床体系结构设计,数控系统硬件设计,数控系统软件设计以及伺服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将促进微小型机床的发展,填补这个领域的国内空白,同时也将为研究微小零件的加工技术提供一个良好的试验平台。本数控磨床的硬件设计采用了PC+NC的并行双CPU结构,利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IPC机进行前台控制,以PMAC作为后台的运动控制器,并与高速电主轴、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等共同构成了三轴联动的微型磨床。微磨床数控系统软件操作界面通过可视化编程工具VB6.0进行开发,通过对Pcomm32.dll动态链接库中库函数的调用,实现对微磨床的运动控制和管理。针对微小机床的特殊要求,数控系统还添加了视频显微模块,以实现加工过程的状态监测和精密对刀。整个操作界面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能够实现手动操作、自动加工、参数设置、状态显示及视频显微等功能。伺服系统采用全闭环伺服控制结构,以满足微磨床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要求,并且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在总结了这种控制器的特点以及参数设计规律之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闭环系统进行仿真得出最佳PID调节参数,提高磨床的定位精度和伺服跟踪精度。

陆洋[8](2013)在《基于PMAC的车床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机床数控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得到扩展,数控系统厂商的多样化、数控技术的封闭性延缓了数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现如今数控技术发展趋势必然是开放式的数控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几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了“PC主机+PMAC运动控制器”的上位机和下位机硬件体系结构,以IPC主机为上位机、Delta公司的Power PMAC为下位机,然后重点对车床数控系统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开发与研究。本文具体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本文分析了当今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比了几种数控系统结构,确立了“PC+PMAC运动控制器”体系结构,以PC机为基础,采用功能强大的PMAC运动控制器执行机床的运动控制和参数调节,以及其他的辅助控制。(2)本文设计出了基于PMAC车床数控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从硬件上面,深入分析研究了PMAC运动控制器的结构、PMAC运动控制器和上位机PC之间的连线、负责完成主机PC和PMAC运动控制器实时数据传递的双端口RAM的通讯方式。(3)利用VC++强大的编程功能和程序开发的优势,成功开发出了车床系统的用户操作界面,包括PMAC初始化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方式管理模块、参数设置模块、程序下载模块、自动加工等功能模块,利用VC++,Delta Tau公司提供的PEWIN调试软件和PtalkDT控件构建了完整的软件系统,很好的实现了上位机主机PC和下位机PMAC运动控制器之间的快速地双向数据传递和交换,协调了各轴的运动控制。(4)最后对基于PMAC车床的数控系统进行了调试,用PMAC提供的“PID+速度/加速度+NOTCH滤波”的控制环算法,有效的控制算法使数控系统的稳定性、快速响应性和控制精度得到了提高,用凑值法整定了数控系统的PID参数和前馈系数,很好的优化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汪鹏,王焱[9](2013)在《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变革与未来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控制技术的核心是脉冲技术,通过脉冲发生器改变发出脉冲数量或频率,使进给伺服电机能够实现可控的直线进给,同时主轴伺服电机实现可控的回转运动。自18世纪开始发生的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加工机床在推动制造技术发展、工业文明的进步方面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自1796年亨利·莫

方称生[10](2012)在《基于实时以太网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正朝着高精化、高速化、柔性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传统的封闭式数控系统因其缺乏开放性而无法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具备可置换、可扩展和可互操作等灵活多变的特性,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于多个着名开放式控制系统项目进行研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基于现场总线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设想并设计了软硬件架构。在基于现场总线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中,主站控制器与从站运动模块之间的通信不仅要满足底层运动模块的柔性扩展而且还需要满足运动控制的实时性和同步性,因此其通信方式的研究相当重要。另外在采用COM组件的方式对数控软件进行模块化设计的过程中,运动控制模块的设计应是考虑的重点。其中曲线插补技术将有助于数控系统性能的提高,它能够使系统直接进行曲线加工,从而提高系统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因此本文将重点对基于现场总线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通信方式和曲线插补技术两个关键性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通信方式的研究过程中,比较了多种实时以太网在通信速率、同步性和实时性方面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确定了既能满足开放性要求又能满足实时性、同步性要求的EtherCAT实时以太网作为通信方式。EtherCAT实时以太网具有高传输速率、良好同步性,高实时性,具备开放性标准等特点能够克服传统脉冲和模拟量传输方式的传输速率慢、通信质量差和缺乏开放性等弊端。本文将对EtherCAT通信协议、工作原理以及数据帧结构进行研究,为后续主站控制软件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数控系统如果采用直线插补技术进行曲线加工,将使加工速度和加工精度受限。如果数控系统能够采用曲线插补技术,将有益于提高曲线加工时的加工速度和加工精度。本文在对恒定参数增量、泰勒一阶、泰勒二阶插补算法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插补弦长的自适应多段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插补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曲线的曲率和插补弦长的情况,在弦弓高误差的控制下实现速度的自适应控制。该算法可以使数控系统获得更高的加工速度和更高的加工精度。本文在上述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EtherCAT实时以太网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设计了基于EtherCAT实时以太网的主站控制软件。通过对平台的实时性、同步性和多轴联动性能以及主站控制软件的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数控系统平台符合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设计目标。

二、第一讲 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发展的潮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一讲 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发展的潮流(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界定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1 研究内容
        1.5.2 结构安排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开放式创新相关研究
        2.1.1 开放式创新概念内涵
        2.1.2 开放式创新类型划分
        2.1.3 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
        2.1.4 开放式创新作用效果
        2.1.5 开放式创新研究层次
    2.2 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研究
        2.2.1 创新生态系统概念内涵
        2.2.2 创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2.2.3 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2.4 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
        2.2.5 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层次
    2.3 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研究
        2.3.1 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
        2.3.2 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
    2.4 研究评述
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案
    3.1 研究框架
    3.2 方法选择
        3.2.1 研究方法整体安排
        3.2.2 子内容的研究方法
    3.3 案例选择
        3.3.1 行业选取
        3.3.2 研究对象
    3.4 本章小结
4 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因研究
    4.1 问题提出
    4.2 研究设计
    4.3 案例描述与数据编码
        4.3.1 案例描述
        4.3.2 数据编码
    4.4 案例分析与讨论
        4.4.1 外部情境构建动因分析
        4.4.2 内部企业家构建动因分析
        4.4.3 构建动因传导路径分析
        4.4.4 构建动因显现架构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逻辑研究
    5.1 问题提出
    5.2 构建逻辑的分析框架
    5.3 研究设计
    5.4 案例描述
        5.4.1 大机车的机车创新生态圈
        5.4.2 瓦轴集团的轴承创新生态圈
        5.4.3 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创新生态圈
    5.5 案例分析与讨论
        5.5.1 大机车的机车创新生态圈构建逻辑分析
        5.5.2 瓦轴集团的轴承创新生态圈构建逻辑分析
        5.5.3 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创新生态圈构建逻辑分析
        5.5.4 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逻辑形成机理
    5.6 本章小结
6 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研究
    6.1 问题提出
    6.2 构建过程的分析框架
    6.3 研究设计
    6.4 案例描述及数据编码
        6.4.1 案例描述
        6.4.2 数据编码
    6.5 案例分析
        6.5.1 核心企业成长阶段
        6.5.2 基本框架搭建阶段
        6.5.3 系统整合形成阶段
    6.6 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演化路径
        6.6.1 纵向梳理
        6.6.2 横向对比
        6.6.3 演化驱动力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
    7.3 管理启示
    7.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4)基于QT的跨平台嵌入式运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发展
        1.2.1 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运动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1.2.3 国内运动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1.2.4 跨平台运动控制系统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运动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类型与选择
        2.2.1 基本结构类型
        2.2.2 结构类型选择
    2.3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2.3.1 硬件系统设计
        2.3.2 软件系统设计
    2.4 运动控制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2.4.1 系统硬件选型
        2.4.2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运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分析
    3.1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3.1.1 Qt简介
        3.1.2 Qt开发优点
    3.2 运动控制系统软件结构分析
        3.2.1 系统加工流程分析
        3.2.2 系统功能划分
    3.3 运动控制模块分析
        3.3.1 运动控制模块功能分析
        3.3.2 自动加工实现过程
    3.4 刀具管理模块分析
    3.5 刀具路径仿真分析
        3.5.1 刀具路径仿真功能分析
        3.5.2 OpenGL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控加工代码预处理
    4.1 数控代码结构分析
        4.1.1 代码功能定义及组成
        4.1.2 数控代码文件的解析过程
        4.1.3 数控代码错误类型
    4.2 数控代码解析器的设计
        4.2.1 正则表达式
        4.2.2 词法分析
        4.2.3 语法分析
        4.2.4 数据提取
        4.2.5 模态代码的处理
        4.2.6 数控代码解析器程序设计
    4.3 刀具补偿研究与设计
        4.3.1 刀具补偿的基本概念
        4.3.2 刀具半径补偿的研究
        4.3.3 刀具半径补偿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功能实现与验证
    5.1 人机交互界面和主程序设计实现
    5.2 运动控制功能设计实现
        5.2.1 运动控制器初始化
        5.2.2 回原点方式设置
        5.2.3 连续轨迹运动
    5.3 刀具管理功能设计实现
        5.3.1 刀具数据表的建立
        5.3.2 刀具管理功能操作
    5.4 刀具路径仿真设计实现
        5.4.1 图形变换操作设计
        5.4.2 绘制实时路径
        5.4.3 刀具路径仿真显示
    5.5 跨平台功能设计实现
    5.6 系统功能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的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基于RTX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引言
    1.3 课题研究背景
    1.4 开放式数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4.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5 课题研究意义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RTX实时扩展平台研究
    2.1 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
    2.2 Windows系统实时扩展平台RTX
        2.2.1 RTX体系结构的分析
        2.2.2 RTX实时性能实验分析
        2.2.3 数控系统中RTX实时组件技术应用
    2.3 数控软件开发编程技术应用
        2.3.1 开发工具简介
        2.3.2 人机界面设计技术
        2.3.3 Windows系统多进程技术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RTX数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硬件结构平台
        3.1.1 PC机的硬件结构
        3.1.2 并口CNC接口板
        3.1.3 光电隔离驱动板
    3.2 系统软件结构平台
        3.2.1 数控软件功能模块分析
        3.2.2 数控软件结构设计与实现
    3.3 系统信息流执行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各功能模块算法研究与实现
    4.1 译码模块
        4.1.1 译码模块简介
        4.1.2 数控代码编制规则
        4.1.3 译码模块实现机制
    4.2 插补运算模块
        4.2.1 直线插补算法
        4.2.2 离散S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
    4.3 位置控制模块
        4.3.1 数字积分原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控系统实验与研究
    5.1 系统实验方案
    5.2 实验案例
        5.2.1 系统参数整定
        5.2.2 加工实例
    5.3 系统初步分析
        5.3.1 插补加减速分析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半球谐振子抛光机床UMAC数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磁流变抛光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开放式数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开放式数控系统结构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控系统硬件构成与软件开发
    2.1 数控系统硬件构成
        2.1.1 上位控制机的选择
        2.1.2 下位控制机的选择
        2.1.3 伺服驱动系统的配置
    2.2 UMAC 运动控制器的功能研究
        2.2.1 UMAC 控制变量的研究
        2.2.2 UMAC 在线指令的研究
        2.2.3 UMAC 二次开发原理
    2.3 数控系统软件开发
        2.3.1 数控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2.3.2 IPC 与 UMAC 通讯的建立
        2.3.3 主窗口界面设计
        2.3.4 子窗口界面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伺服系统 PID 参数调节与定位误差补偿
    3.1 伺服系统 PID 参数调节与优化
        3.1.1 伺服系统 PID 参数的调节原理分析
        3.1.2 伺服系统 PID 参数的调节方案确定
        3.1.3 伺服系统 PID 参数的调节实验
    3.2 伺服系统定位误差补偿
        3.2.1 定位误差补偿原理的研究
        3.2.2 定位误差测量
        3.2.3 定位误差补偿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流变抛光数控系统加工试验研究
    4.1 半球谐振子抛光路径设计
        4.1.1 路径设计方案选择
        4.1.2 路径设计实现过程
    4.2 半球谐振子抛光轨迹仿真
        4.2.1 VERICUT 机床仿真环境构建
        4.2.2 毛坯及刀具构建
        4.2.3 系统参数设置及抛光轨迹仿真
    4.3 磁流变抛光试验研究
        4.3.1 加工试验准备
        4.3.2 圆环的磁流变抛光加工试验
        4.3.3 不锈钢曲面零件的抛光试验
        4.3.4 半球谐振子抛光轨迹验证试验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7)微型磨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微型机床的产生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机床微型化研究的必要性及需解决的问题
    1.4 数控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1.5 开放式数控系统
        1.5.1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定义
        1.5.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3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结构形式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微磨床数控系统硬件设计
    2.1 数控系统的总体要求
    2.2 微磨床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2.3 数控系统的方案选择
    2.4 数控系统的总体结构
    2.5 数控系统的硬件配置
        2.5.1 运动控制器
        2.5.2 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
        2.5.3 PC 机
        2.5.4 主轴
        2.5.5 视频显微系统
        2.5.6 光栅系统
    2.6 PMAC 硬件结构及连线
        2.6.1 PMAC 硬件结构
        2.6.2 PMAC 卡的基本跳线设置
        2.6.3 PMAC 卡的系统连线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磨床数控系统软件设计
    3.1 软件开发环境及方法
        3.1.1 系统开发环境
        3.1.2 Pcommon32
        3.1.3 与 PMAC 通讯的实现
        3.1.4 PMAC 的 4 种变量介绍
    3.2 数控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
        3.2.1 主窗口界面
        3.2.2 加工程序管理模块
        3.2.3 状态显示模块
        3.2.4 手动操作模块
        3.2.5 自动加工模块
        3.2.6 参数设置界面
        3.2.7 视频显微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磨床伺服系统设计
    4.1 PID 控制器简介
        4.1.1 PID 控制器的现状
        4.1.2 PID 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4.1.3 PID 控制器各参数的作用
        4.1.4 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
    4.2 伺服系统的稳定性
        4.2.1 伺服控制系统的方案选择
        4.2.2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4.2.3 PID 控制系统仿真设计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PMAC的车床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数控系统现状
        1.2.1 国外CNC系统现状
        1.2.2 国内数控系统现状
    1.3 本文课题意义
    1.4 本课题的工作内容
第2章 开放式数控系统
    2.1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概念
    2.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2.2.1 美国的NGC和OMAC计划
        2.2.2 欧盟的OSACA计划
        2.2.3 日本的OSEC计划
    2.3 三种数控体系结构的比较
        2.3.1 NC+PC复合式结构
        2.3.2 PC+NC递阶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
        2.3.3. 全软件开放式数控系统(Software based CNC)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MAC车床数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数控系统的硬件平台
    3.2 PMAC多轴运动控制器
        3.2.1 PMAC简介
        3.2.2 PMAC配置的开放性
        3.2.3 PMAC卡的结构
    3.3 PMAC卡与系统的连线
    3.4 PMAC卡的主要性能参数
    3.5 PMAC与PC主机的通信
    3.6 DPRAM的内存分配
    3.7 数控系统的上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控系统的软件控制部分
    4.1 车床数控系统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4.1.1 数控系统软件总体方案设计思路
        4.1.2 PMAC运动控制卡的变量
    4.2 数控系统的开发环境
    4.3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驱动程序-Pcomm32
        4.3.1 Pcomm32通讯驱动程序
        4.3.2 PMAC Pcomm32.dll常用函数介绍
        4.3.3 动态链接库的调用方法
        4.3.4 数控系统上位机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
    4.4 数控系统软件部分的功能模块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PMAC车床数控系统的调试
    5.1 PID控制原理
    5.2 PMAC运动控制器中的PID控制
    5.3 PID调节的步骤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9)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变革与未来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 控制能力的变革
    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
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发展
    1 直线电机的应用
    2 电主轴的应用
    3 导轨的发展
数控机床结构的研究与发展
    1 并联机床
    2 功能复合型数控机床
发展趋势
    1 镜像铣削机床
    2 概念机床
结束语

(10)基于实时以太网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开放式数控系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曲线插补技术研究状况
    1.5 论文的来源及研究背景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开放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2.1 引言
    2.2 开放式数控系统概念及特征
        2.2.1 开放式数控的概念
        2.2.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特征
    2.3 开放式数控体系结构的分析
        2.3.1 不同开放式数控系统结构的比较
        2.3.2 OSACA开放式系统结构分析
    2.4 开放式数控系统柔性化、模块化结构的建立
        2.4.1 开放式数控系统控制平台的选择
        2.4.2 开放式数控系统硬件结构的设计
        2.4.3 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
    2.5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关键性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放式数控系统通信方式的研究
    3.1 开放式数控系统对于通信方式的要求
    3.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通信方式选型
    3.3 EtherCAT实时以太网规格介绍
        3.3.1 EtherCAT的性能
        3.3.2 EtherCAT的数据帧结构
        3.3.3 EtherCAT的工作原理
    3.4 EtherCAT的同步机制
        3.4.1 分布时钟同步算法
        3.4.2 分布式时钟同步步骤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放式数控系统中曲线插补模块的研究
    4.1 引言
    4.2 B样条曲线数理基础
    4.3 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插补方法的研究
        4.3.1 直线插补和参数曲线插补的比较
        4.3.2 几种均匀有理三次B样条曲线插补方法的比较
    4.4 多段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段间过渡算法的研究
    4.5 曲线插补算法的MATLAB仿真及实验验证
        4.5.1 MATLAB仿真实验
        4.5.2 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验证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ETHERCAT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设计
    5.1 基于EtherCAT实时以太网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的设计目标
    5.2 硬件系统设计
        5.2.1 控制器设计
        5.2.2 执行硬件设计
    5.3 主站控制方式研究
        5.3.1 主站寻址方式及控制命令
        5.3.2 通信模式
        5.3.3 从站设备控制流程
    5.4 主站控制软件设计
        5.4.1 主站控制软件设计架构
        5.4.2 网卡操作
        5.4.3 从站FMMU和SM通道的配置
        5.4.4 从站初始化及状态设置
        5.4.5 曲线插补模块
    5.5 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测试
        5.5.1 平台性能测试
        5.5.2 主站控制软件功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第一讲 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发展的潮流(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研究[D]. 韩少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基于QT的跨平台嵌入式运动控制系统研究[D]. 谢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RTX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 叶百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11)
  • [6]半球谐振子抛光机床UMAC数控系统的研究[D]. 郭占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7]微型磨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李朋军. 沈阳理工大学, 2013(09)
  • [8]基于PMAC的车床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陆洋. 吉林大学, 2013(08)
  • [9]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变革与未来发展[J]. 汪鹏,王焱. 航空制造技术, 2013(05)
  • [10]基于实时以太网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方称生. 广东工业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第一讲 开放式架构——数控系统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