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树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火炬树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一、火炬树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姜云诺[1](2020)在《景观树种在改良风沙土中的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风沙土地区景观差,景观树种选择少。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园林绿化的发展,国民对人居环境质量以及休闲娱乐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风沙土进行适量改良是提高景观树种成活率和优化早期生长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风沙土为对照组,在风沙土(T0)基础上添加10%泥炭土(T1)和20%泥炭土(T2)为实验组进行土壤改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评判方法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分析在风沙土土壤栽种下桑树(Morus alba)、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元宝枫(Acer truncatum)、火炬树(Rhus typhin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五种景观树种的适应性,以及筛选出五种景观树种适合的土壤改良方法。结论如下:(1)添加泥炭土对桑树、文冠果、元宝枫、火炬树和紫穗槐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光合色素等生理指标均有促进作用,可以增加风沙土地区的美观度和景观多样性。在泥炭土添加后,元宝枫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提高最为显着,在T2处理下相较于T0处理分别提高了267.2%和55.71%。同时,元宝枫和火炬树的花青素含量也随着泥炭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彩色叶片打破了景观植物是绿色的传统感觉,促进风沙土地区的观赏性。火炬树的花青素含量变化最为显着,T1处理相较于T0处理提高了156%。(2)添加泥炭土对桑树、文冠果、元宝枫、火炬树和紫穗槐的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树高生长量、冠幅等生长指标均有促进作用,提高了风沙土地区的绿化覆盖面积。但泥炭土的添加对于桑树、文冠果、元宝枫和紫穗槐的成活率没有显着的影响,且对火炬树来说,随着泥炭土含量的增高成活率也逐渐增加,由62.5%上升到100%。在添加泥炭土之后,火炬树的叶生物量、桑树的根生物量、元宝枫的树高生长量和冠幅变化最为明显,在T2处理下相较于在T0处理下分别提高了313.42%、337.44%、342.86%和134.81%。(3)通过主成份分析得出了3个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59.93%、22.3%、17.22%,其权重分别为0.6、0.22、0.17。综合适应性评价值可以将各树种适应性进行排序,其适应性强弱大小为:元宝枫>火炬树>桑树>紫穗槐>文冠果。通过本试验的研究,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应大力推荐各树种添加20%泥炭土进行种植。元宝枫的适应性最强,火炬树和桑树的适应性次之。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可添加10%泥炭土进行种植紫穗槐,因为相较于其他树种的变化,紫穗槐在添加10%泥炭土和20%泥炭土时差异不明显。文冠果的适应性较弱,但在改良土下种植也可存活。

赵栋锋[2](2019)在《陕北地区外来植物及入侵风险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陕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与国际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使得外来植入进入陕北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势必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然而,这些外来植物的现状、分布、入侵特性、潜在的风险等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标本查阅结合实地调查,获得陕北地区外来植物基础资料,经过咨询专家、查阅专业基础资料等,对陕北地区外来植物进行筛选,形成陕北地区外来植物名录、陕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名录。以此为基础,对外来植物和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现状分析,建立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体系并进行风险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陕北地区的引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进展和结论如下:(1)对陕北地区外来植物调查和分析,形成外来植物名录,包括外来植物541种,涉及101科276属。(2)对陕北地区外来植物进行筛选,提出外来入侵植物名录,共32种,涉及14科28属。(3)根据外来入侵植物的传入、定植、扩散、环境适应、入侵分布(入侵史)、危害和防治7个方面,建立陕北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体系。运用选出的已入侵植物32种、未入侵植物5种,对风险评价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证明该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风险范围,确定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并对陕北地区已经入侵植物进行风险评价。(4)提出对外来植物加强研究、提高认识、合理防治、完善外来植物数据库及构建陕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分布图等相应建议和对策。

亓军红[3](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杨姗[4](2019)在《泰国三百峰国家公园滨海盐碱地种植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发国际化旅游的新阶段,三百峰国家公园作为泰国最大的海滨湿地公园在绿化建设方面受盐碱因素制约严重。在打造中泰共同体政策背景下,泰国三百峰国家公园滨海盐碱地种植设计研究旨在借鉴中国滨海盐碱地绿化的成功经验,通过修复生态环境和种植设计提升滨海盐碱地植物景观质量,优化人居和经济发展环境。广布世界的盐碱地面积已达9.56亿公顷,对滨海盐碱地种植设计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城市土地结构性短缺问题,推动滨海城市可持续性建设和发展;还能为更广泛的滨海盐碱地绿化建设提供设计借鉴和思路,为风景园林设计植入生态资源可持续的理念。此外科学严谨的种植设计还能使绿化发挥科普功能。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案例总结和定性分析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泰国华欣三百峰国家公园的地理位置和社会人文的分析,对种植设计进行定位;(2)为全面掌握盐碱化影响因子,详细分析研究区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和设计地块内四个地勘点12个土壤样本的质地、含水量和塑性指数,并通过测定土壤pH值、八大盐基离子、含盐量和电导率,对盐碱程度进行评定作为改良土壤盐碱化的依据;(3)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磷、钾和有效磷含量及土壤容重和孔隙度进行检测,以指导土壤培肥。(4)基于对盐碱土理论的研究,结合种植设计地块现状,依据水盐运动规律、种植土质量要求、土壤盐碱化与园林植物生长的关系和现有盐碱土改良方式,归纳土壤改良要注意事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措施,具体包括深耕晒垡、淋盐洗盐、塑造地形的物理改良措施和种植耐盐植物、投放蚯蚓的生物改良措施。(5)在耐盐植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景观生态学与种植设计要求确定出设计原则和思路指导园林植物筛选。(6)基于对66个选定园林植物耐盐能力和观赏特性的分析将地块划分为驳岸、水体、陆域三大植配单元进行种植设计,最终形成16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模式。

张恒庆,穆晓红,贾鑫,王印睿,许爽,刘华健[5](2018)在《大连地区外来物种火炬树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火炬树作为我国众多外来物种之一的有意引进的外来植物种,对其入侵方面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样方法、访谈调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分布在大连地区的大学校园、居民小区、自然保护区、高速及市区行道两侧等区域的火炬树进行无性繁殖方面的调查,并结合火炬树的掘根调查分析其种植及生长状况,研究了大连地区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入侵性.结果表明,大连地区的火炬树分布广且替代本地树种严重,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扩散,形成区域性的优势物种,已有入侵的趋势.最后针对大连地区火炬树的种植及分布特点提出合理应用的建议,控制火炬树的扩散入侵.

穆晓红[6](2018)在《大连地区外来植物火炬树的调查及入侵风险性分析》文中指出我国引种的火炬树原产于北美地区,是经人为有意引进的物种,有很强的无性繁殖和扩散能力、环境适应力及抗胁迫能力,可呈现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本研究以大连地区的外来植物火炬树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和室内外实验方法分别对火炬树的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进行系统的专项研究,并使用中欧风险评估体系(WG-WRA)对大连地区的外来植物火炬树进行入侵风险评估。在无性繁殖方面,对火炬树根蘖植株单位时间内平均生长增长量和根蘖繁殖的新生苗数量及扩散距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比较分析了火炬树林下与本地树种林下伴生物种多样性。在有性繁殖方面,对火炬树种子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经不同水温浸泡后的出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火炬树种子在室内环境下的出苗率进行统计分析;对在野外不同生境不同处理方式下火炬树种子的出苗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此外还在时间尺度上比较了室内盆栽与野外不同生境下的火炬树种子的出苗率,以便能够掌握火炬树有性繁殖的时间动态变化。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就无性繁殖方面分析,火炬树无性繁殖能力强,根蘖繁殖的幼苗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调查的各个样方内最少可萌发104株,最多可萌发511株,同时植株密度也在增加,萌蘖苗不断向边缘扩散,占地面积增大,无性繁殖能力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火炬树林下伴生物种的多样性低于本地赤松、麻栎和针阔混交林下的伴生物种的多样性,表明火炬树已经对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产生了影响。(3)火炬树的有性繁殖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火炬树种子在通过不同温度水的浸泡后,出苗率有很大变化,温度升高出苗率随之升高,且未经过处理的种子、直接去除茸毛的种子和过碱水处理的种子的最佳出苗温度分别是85℃、85℃和95℃。第二,火炬树种子在室内盆栽和野外不同生境下的出苗率均较低,每种处理方式的出苗率为1%左右,且出苗时间长;第三,室内盆栽比野外不同生境下的火炬树的种子的幼苗的成活率高,室内的幼苗全部成活,而野外的种子仅有1-2株成活,有性繁殖能力低。(4)依照WG-WRA的评估指标,大连地区的火炬树的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等(Ⅲ级),如果归化,可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需要长期治理与恢复。本研究是首次对大连地区的火炬树进行的研究,对管理部门在管理与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方面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于有潜在入侵性的物种采取预警措施有指导意义。

罗一然,韩国伟,张雪,李旦,刘树娜,赵月明,和润喜,何承忠[7](2017)在《小木漆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以优良小木漆的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建立小木漆组培技术体系,研究茎段消毒方法和茎段褐变防治、腋芽启动、幼苗增殖、幼苗生根培养基以及炼苗移栽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消毒以75%乙醇浸泡20 s,0.05%苯扎氯胺浸泡1 min,0.1%升汞浸泡20 min效果最好,外植体无污染;褐变防控的培养基以附加100 mg/L半胱氨酸的White培养基效果最好,褐变率仅为1.15%;腋芽启动培养基以White+半胱氨酸100 mg/L+6-BA 2.0 mg/L+NAA 0.5 mg/L效果最好,萌发率达91.67%;幼苗增殖培养基以MS+ZT 0.5 mg/L+6-BA 1.0 mg/L+TDZ 0.1 mg/L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4.89以上;生根培养基以1/2 MS+IAA 0.05 mg/L+IBA 0.2 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8.89%,平均每株幼苗生根数3.98条。组培苗炼苗后移栽在V(腐殖土)∶V(河沙)=1∶1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80%以上。

韩冰一[8](2016)在《沈阳市棋盘山景区森林病害区系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沈阳棋盘山景区植物区系丰富,树种繁多,由于气候及各种因素,孕育了大量林木病害资源,并不时的对现有森林构成一定的危害,本文通过对棋盘山景区森林病害区系进行全面调查,对该区域的病害的种类组成、危害程度与风险评估、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1.采用全面踏查法,在棋盘山景区内采集林木病害标本,用传统分类法对采集到的病害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棋盘山景区内共有林木病害共118种,中国树木病害新记录有15种,辽宁树木病害新记录有10种。病原有真菌、细菌、螨类、生理性4个类别,其中真菌病害103种,细菌病害7种,生理病害7种,螨类病害1种,真菌类病原中子囊菌亚门14属19种;担子菌亚门10属12种;半知菌亚门19属37种;细菌类病原植物杆菌类3属4种;螨类病原瘿螨总科1属1种;生理性干旱累计种数3种。真菌病害为该地区的主要病害。2.采用归纳统计法对棋盘山景区林木病害的症状类别、寄主类别和危害部位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林木病害症状类型有20种,其中最普遍发生的是叶斑病、叶枯病、枯枝病和白粉病四种症状类型,危害林木种类分别达25、17、15和10种,其次较常见的症状类型有煤污病、锈病、腐朽病和穿孔病,其它10余种症状类型发生较少。本区域感病林木寄主共64种,涉及到27科,其中发病最多的是蔷薇科,发生了32种病害;发病种类在10-20种之间的涉及两科植物,分别是木犀科14种和杨柳科12种;发病种类在10种以下有24科,有松科、榆科、壳斗科、蝶形花科、鼠李科等。发病部位分为四部分,叶部病害发生最多,有78种,干部病害发现21种,枝部病害共发现15种,全株型病害发病最少,有4种。3.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棋盘山景区林木病害的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发病率用计数法、病情指数按五级分级加权平均数法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发病率超过50%的病害有6种;发病率在40%-50%病害有7种;发病率低于40%的有105种。发病指数在30以上的病害有3种,发病指数在10-20的病害有17种,发病指数在10以下的病害有98种。危害程度最严重的油松枯枝病、丁香白粉病、丁香叶枯病、杨树溃疡病、杨树烂皮病和银中杨锈病为棋盘山景区的主要病害。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棋盘山景区的6种主要病害进行风险评估,风险性用R值表示,结果表明油松枯枝病(R值为1.59)、丁香白粉病(R值为1.93)、丁香叶枯病(R值为1.73)、杨树溃疡病(R值为1.65)、银中杨锈病(R值为1.74)和杨树烂皮病(R值为1.87)均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病害。4.采用定点抽样法,对不同坡位坡向和不同林型下的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阴半阳坡病害种类最多,山脊病害种类最少;阴坡平均发病率和平均发病指数均最高,半阴半阳坡均最低。坡位越是接近下腹的区域,林木病害的发生情况越是严重,林木病害的种类也更多。人工林病害的危害程度普遍高于天然林,人工林林型中,纯林病害种类普遍多于混交林,刺槐纯林和杨树纯林病害种类最多,其中油松纯林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最高,樟子松+油松混交林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最低;天然林林型中,杂木阔叶林里病害种类最多,栎树纯林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最高,阔叶杂木林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最低。采用定期观察法,对棋盘山景区的病害发生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棋盘山景区区林木病害的发病初始期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发病的高峰期一般在每年的8、9月份,发病的终止期一般在每年10月份。

任利超[9](2011)在《白云鄂博矿区13种木本植物引种及耐旱耐寒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云鄂博地区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干旱、低温是制约植物引种成功的关键因子。本文首先对干旱地区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筛选出一些耐旱、抗寒等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引种到白云鄂博地区,观察其在当地的物候表现及生长状况,并研究其耐旱性、及低温胁迫下的表现,主要研究结果是:1、2008年对包头城市、内蒙古白云鄂博沙漠草原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筛选出干旱草原地区绿化观赏植物29种。2、2009年及2010年共引种13种植物,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元宝枫(Acer truncat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火炬树(Rhus typhin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柽柳(Tamarix chinensis)、紫丁香(Syringa oblata)。文冠果、元宝枫、柽柳、小叶锦鸡儿、珍珠梅、紫丁香、鲜黄小檗越冬率达到100%;刺槐、火炬树、白刺、紫穗槐越冬率为50%-70%,白蜡及沙冬青越冬率为O。3、8种引种植物的光合,蒸腾日变化研究8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降序排列为,文冠果>元宝枫(2009);刺槐>小叶锦鸡儿>珍珠梅>白蜡>火炬树>紫丁香(2010)。4、6种当年生苗干旱胁迫研究6种植物抗旱能力降序排列为,紫丁香>小叶锦鸡儿>白蜡>珍珠梅>刺槐>火炬树。5、研究7种引种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表现7种植物耐寒性降序排列为白刺>火炬树>紫穗槐>小叶锦鸡儿>珍珠梅;柽柳>元宝枫(根);柽柳>元宝枫(枝条)。

张传芹[10](2010)在《火炬树抗逆性及克隆竞争能力的研究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火炬树原产北美,1959年引种我国。目前,以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栽培较多,主要用于荒山绿化兼作盐碱荒地风景林树种,能满足绿化、美化的需要;但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繁殖竞争能力,许多专家认为其不宜过度生长,甚至认为是有害入侵树种。本文以外来种火炬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了野外调查和盆栽试验方法,论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一是外来种火炬树克隆竞争能力;其二是其抗逆特性,系统探讨了火炬树克隆规律和抗逆性。试图得出一个全面的结论,以期指导火炬树在生态建设中使用。通过对火炬树的生长特点及其克隆苗克隆繁殖指标的系统调查,研究了火炬树的克隆竞争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火炬树母株胸径的增加,其根粗、树高、冠幅、冠重、干重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虽然随着火炬树生长年限的延长,其克隆能力越强,但是当火炬树到达一定粗度后开始出现自动断根现象,其克隆能力会有所下降;克隆株距母株距离越远根系越粗壮,生长越健壮。另一方面,火炬树存在种内竞争,种植密度越大,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内部个体大小等级差异增大。火炬树通过化感作用降低地被植物的数量,减少与乔木树种幼苗的竞争,使树苗得以存活生长。在对火炬树进行平茬、伐桩处理后,火炬树的生长态势明显变强;火炬树与刺槐混交后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克隆苗数量、根系扩散距离都远大于刺槐;在极其恶劣的立地条件下,能够通过优良的无性繁殖特性存活并迅速郁闭。火炬树和刺槐对干旱都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迅速调节自身的新陈代谢,做出生理响应。在持续干旱胁迫下,随胁迫强度的增加,火炬树和刺槐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明显。SOD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升高,14天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急剧降低。POD活性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混栽情况下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的变化不规律。研究发现,火炬树对盐旱胁迫表现出不同规律性。随着盐旱胁迫天数的增加,火炬树和刺槐的相对电导率升高,其中火炬树通过电导率升高提高膜透性的作用要弱于刺槐;盐旱交叉胁迫下火炬树和刺槐的SOD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盐旱胁迫越强烈,SOD活性上升幅度越小,随着胁迫程度加重,火炬树SOD活性要显着高于刺槐;随着盐旱胁迫天数的延长,火炬树和刺槐的POD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盐分浓度越大,上升幅度越小,火炬树初期POD活性高于刺槐;火炬树在初始阶段含量高,随后急剧下降,之后呈小幅上升趋势;刺槐则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2个树种PRO含量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火炬树PRO含量下降的胁迫天数晚于刺槐;火炬树CHL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天时到达峰值,刺槐则出现上升的趋势;CHLB初期上升,随后下降,且随盐分浓度的增加及天数的延长,上升的幅度减小,下降的幅度增大,类胡萝卜素变化在2个树种之间差别较大,且在各处理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

二、火炬树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炬树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景观树种在改良风沙土中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风沙土的改良研究
        1.1.1 风沙土的概述
        1.1.2 风沙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1.2.1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1.2.2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1.2.3 土壤改良剂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3 泥炭对沙化性土壤的改良研究
    1.4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试验材料
        2.3.3 生长基质
    2.4 指标测定
        2.4.1 光合参数的测定
        2.4.2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2.4.3 光合色素的测定
        2.4.4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2.4.5 生物量的测定
        2.4.6 树高生长量的测定
        2.4.7 冠幅的测定
        2.4.8 土壤样品的测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5种景观树种生理的影响
    3.1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各树种光合参数的影响
    3.2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各树种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3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各树种光合色素的影响
    3.4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各树种花青素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5种景观树种生长的影响
    4.1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各树种生物量的影响
        4.1.1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各树种叶片生物量的影响
        4.1.2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各树种根生物量的影响
    4.2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各树种生长情况的影响
    4.3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5种景观树种冠幅的影响
    4.4 不同改良风沙土对五种景观树种成活率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景观树种在改良土下适应性评价
    5.1 计算方法
        5.1.1 风沙土适应性系数
        5.1.2 隶属函数值
        5.1.3 权重
        5.1.4 综合适应性能力大小
    5.2 不同指标的适应性系数及相关性分析
    5.3 综合分析
第六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陕北地区外来植物及入侵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概念界定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拟解决问题
    1.3 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分析法
        2.4.2 实地调查
        2.4.3 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
第三章 陕北地区外来植物现状
    3.1 陕北地区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
    3.2 陕北地区外来植物的原产地分析
    3.3 陕北地区外来植物的生活型及生境
第四章 陕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及风险评价
    4.1 陕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组成及现状
    4.2 陕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2.1 风险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
        4.2.2 陕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二级指标的具体评分标准
    4.3 参与评价的外来入侵植物
    4.4 陕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体系检验
    4.5 陕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5.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陕北地区外来植物名录
附录B 陕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得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4)泰国三百峰国家公园滨海盐碱地种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
        1.1.2 盐碱地的资源现状与影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社会人文
    2.3 种植设计地块现状分析
        2.3.1 地质地貌
        2.3.2 土壤
        2.3.3 气候水文
        2.3.4 原生植物
第3章 滨海盐碱土改良
    3.1 盐碱土的成因和分类
        3.1.1 盐碱土成因
        3.1.2 盐碱土分类
    3.2 滨海盐碱土的定义和特点
        3.2.1 滨海盐碱土定义
        3.2.2 滨海盐碱土特点
    3.3 土壤改良依据
        3.3.1 水盐运动规律
        3.3.2 种植土质量要求
        3.3.3 土壤盐碱化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3.3.4 现有盐碱土改良方式
        3.3.5 滨海盐碱土改良注意事项
    3.4 滨海盐碱土改良具体措施
        3.4.1 深耕晒垡和淋盐洗盐
        3.4.2 地形塑造
        3.4.3 微区客土
        3.4.4 整体改土
第4章 植物种植设计
    4.1 盐生植物的定义和分类
        4.1.1 盐生植物定义
        4.1.2 盐生植物分类
    4.2 种植设计原则
        4.2.1 设计原则
        4.2.2 设计思路
    4.3 种植植物筛选
        4.3.1 筛选原则
        4.3.2 选定植物
    4.4 筛选植物分析
        4.4.1 耐盐能力分析
        4.4.2 观赏特性分析
    4.5 种植设计
        4.5.1 生态驳岸植物配置
        4.5.2 水生植物配置
        4.5.3 陆域植物配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大连地区外来物种火炬树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火炬树概况
2 大连地区火炬树的生长调查
    2.1 调查方法及样地选择
    2.2 统计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大连地区火炬树的种植特点
        3.1.1 火炬树种植分布广, 占地面积大
        3.1.2 火炬树替代本地植物种现象严重
        3.1.3 无性繁殖力强, 潜在危害不可忽视
    3.2 建议
        3.2.1 谨慎种植火炬树, 维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3.2.2 应合理种植火炬树, 保护生态安全及人类安全
        3.2.3 定期维护, 采取有效管理措施
        3.2.4 进行宣传教育, 提高对外来物种的认知

(6)大连地区外来植物火炬树的调查及入侵风险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生物入侵的概述
        1.1.1 基本概念
        1.1.2 生物入侵的机制
        1.1.3 植物入侵的现状
    1.2 火炬树的基本介绍
        1.2.1 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引进
        1.2.2 外来植物火炬树的特性及利用价值
        1.2.3 火炬树的生物学特性
    1.3 国外研究进展
    1.4 国内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气候资源
    2.2 火炬树的分布情况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调查和访问调查法
    3.2 野外调查方法
    3.3 试验方法
        3.3.1 火炬树种子的采集及处理方式
        3.3.2 烫种发芽实验
        3.3.3 盆栽实验
        3.3.4 野外撒种实验
    3.4 林下伴生物种的确定
    3.5 数据统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火炬树无性繁殖的结果分析
        4.1.1 火炬树生长量的分析
        4.1.2 火炬树无性繁殖根蘖繁殖数量及扩散分析
    4.2 火炬树室内烫种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4.3 火炬树室内外有性繁殖研究的结果分析
        4.3.1 室内盆栽实验中火炬树种子的出苗分析
        4.3.2 不同生境下的火炬树种子的出苗分析
5 大连地区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入侵风险性分析
    5.1 火炬树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确定
    5.2 火炬树入侵风险评估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小木漆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外植体材料培育
    1.2 外植体消毒与褐变防控
        1.2.1 外植体消毒
        1.2.2 外植体褐变防控
    1.3 腋芽的诱导启动
    1.4 幼苗的增殖培养
    1.5 幼苗的生根培养
    1.6 培养条件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消毒方法对外植体污染的影响
    2.2 不同基本培养基与半胱氨酸浓度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
    2.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腋芽启动的影响
    2.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幼苗增殖与丛生芽高度的影响
    2.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幼苗生根的影响
    2.6 组培苗的移栽
3 结论与讨论

(8)沈阳市棋盘山景区森林病害区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植物病害病原鉴定
        1.2.2 森林病害区系研究
        1.2.3 病害的危害风险分析
        1.2.4 病害发生规律
    1.3 研究展望
第二章 棋盘山景区病害种类组成分析
    2.1 调查区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特点
        2.1.3. 植物资源
    2.2 调查研究方法
        2.2.1 野外调查与标本采集
        2.2.2 室内病原分类鉴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病害种类组成
        2.3.2 病原类别
        2.3.3 病害症状类别
        2.3.4 发病寄主与危害部位
    2.4 小结
第三章 棋盘山景区病害的危害程度和风险评估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1 发病率与发病指数的统计
        3.1.2 风险评估的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棋盘山景区病害的危害程度
        3.2.2 主要病害的风险评估
    3.3 小结
第四章 棋盘山景区病害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
    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1 坡向坡位与病害种类的关系
        4.1.2 林型组成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4.1.3 不同病害的发生时期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坡位、坡向与病害发生
        4.2.2 主要林型组成与病害发生
        4.2.3 不同病害发生历期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白云鄂博矿区13种木本植物引种及耐旱耐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物引种驯化概述
        1.1.1. 引种驯化的概念
        1.1.2. 引种驯化的意义
        1.1.3. 引种驯化的理论
        1.1.4. 影响引种驯化成败的因子
        1.1.5. 引种驯化的途径和程序
    1.2. 植物耐旱性研究进展
        1.2.1. 植物适应干旱的机理
        1.2.2. 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
        1.2.3. 植物抗旱指标
    1.3.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1.3.1. 植物在低温下的生理生化反应
        1.3.2 .植物抗寒性指标
    1.4. 研究的依据及目的意义
2. 植物资源调查及引种植物繁殖、栽培
    2.1. 白云鄂博地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土壤特征
        2.1.4. 白云鄂博矿区已有的引种实践
    2.2. 植物资源调查
    2.3. 引种植物介绍
    2.4. 引种植物繁殖
        2.4.1. 实生苗繁殖
        2.4.2. 营养苗繁殖
    2.5. 引种植物栽培
        2.5.1. 引种地概况
        2.5.2. 播种及移栽
        2.5.3. 引种地管理
3. 引种植物物候观测及生长状况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2009年引种的两种植物物候观测
        3.2.2. 2009年引种的两种植物生长状况调查
        3.2.3. 2010年引种的11种植物物候观测
        3.2.4. 2010年引种的11种植物生长状况调查
    3.3. 结论与讨论
        3.3.1. 13种植物的物候表现
        3.3.2. 1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
        3.3.3. 枯梢现象分析
        3.3.4.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4. 8种植物光合、蒸腾日变化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地点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直播苗文冠果与元宝枫光合日变化
        4.2.2. 直播苗文冠果与元宝枫蒸腾及水分效率日变化
        4.2.3. 6种植物移栽苗光合日变化
        4.2.4. 6种移栽苗蒸腾日变化
        4.2.5. 6种移栽苗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4.3 结论与讨论
        4.3.1. 光合日变化
        4.3.2. 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4.3.3. 几种植物出现光合"午休"的原因
        4.3.4. 气孔限制及非气孔限制
5. 6种植物当年生苗耐旱性比较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5.1.2. 试验方法
        5.1.3. 试验时间及地点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
        5.2.2. 叶片萎蔫度的变化
        5.2.3. 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5.2.4. 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
        5.2.5. 光合参数的变化
        5.2.6. 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5.3. 结论与讨论
        5.3.1. 叶片形态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
        5.3.2. 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
        5.3.3. 叶片膜相对透性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
        5.3.4. 光合参数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
        5.3.5. 耐旱性比较
6. 7种引种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比较研究
    6.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点
    6.2. 试验方法
    6.3. 指标测定
        6.3.1. 细胞膜透性
        6.3.2. 可溶性蛋白含量
        6.3.3. 丙二醛含量(MDA)
    6.4. 结果与分析
        6.4.1. 低温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6.4.2.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6.4.3. 低温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6.5. 讨论与结论
        6.5.1. 细胞膜透性与植物耐寒性的关系
        6.5.2. 可溶性蛋白与植物耐寒性的关系
        6.5.3. 丙二醛与植物耐寒性关系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火炬树抗逆性及克隆竞争能力的研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植物抗逆性
        1.1.2 植物克隆竞争
        1.1.3 火炬树及刺槐相关研究进展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克隆竞争能力研究
        1.3.2 抗逆性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大田试验
        2.2.2 盆栽试验
        2.2.2.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2.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2.2.3 酶活性的测定
        2.2.2.3.1 SOD 的测定
        2.2.2.3.2 POD 的测量
        2.2.2.3.3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2.2.3.4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2.2.2.3.5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2.2.3.6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2.2.3.7 生物量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火炬树克隆竞争能力分析
        3.1.1 克隆株与克隆母株关系
        3.1.2 林分密度效应
        3.1.3 火炬树林内植被与克隆小株
        3.1.4 平茬和伐桩处理对克隆植株的影响
    3.2 火炬树抗逆性研究
        3.2.1 干旱胁迫性生理变化
        3.2.1.1 干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影响
        3.2.1.2 干旱胁迫对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
        3.2.1.3 干旱胁迫对过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
        3.2.1.4 干旱胁迫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2.1.5 干旱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2 抗盐旱胁交叉迫性生理变化
        3.2.2.1 盐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影响
        3.2.2.2 盐旱胁迫对SOD 活性的影响
        3.2.2.3 盐旱胁迫对POD 活性的影响
        3.2.2.4 盐旱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2.5 盐旱胁迫对PRO 含量的影响
        3.2.2.6 盐旱胁迫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2.6.1 盐旱胁迫对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
        3.2.2.6.2 盐旱胁迫对叶绿素b 含量的影响
        3.2.2.6.3 盐旱胁迫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火炬树在绿化中的应用
    4.2 火炬树盐旱胁迫试验方法
        4.2.1 盐胁迫处理方法
        4.2.2 研究周期
        4.2.3 盐碱胁迫组分设置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四、火炬树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景观树种在改良风沙土中的适应性研究[D]. 姜云诺.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2]陕北地区外来植物及入侵风险评价[D]. 赵栋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泰国三百峰国家公园滨海盐碱地种植设计研究[D]. 杨姗.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5]大连地区外来物种火炬树的调查研究[J]. 张恒庆,穆晓红,贾鑫,王印睿,许爽,刘华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6]大连地区外来植物火炬树的调查及入侵风险性分析[D]. 穆晓红. 辽宁师范大学, 2018(12)
  • [7]小木漆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罗一然,韩国伟,张雪,李旦,刘树娜,赵月明,和润喜,何承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3)
  • [8]沈阳市棋盘山景区森林病害区系调查研究[D]. 韩冰一.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9]白云鄂博矿区13种木本植物引种及耐旱耐寒性研究[D]. 任利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10]火炬树抗逆性及克隆竞争能力的研究与评价[D]. 张传芹.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火炬树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