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风积沙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山东省风积沙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一、山东省风沙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青,高京华,刘政,高兴云,孟凤芝,闫玉军[1](2020)在《山东省土地沙化现状及治理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土地沙化是我国面临的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也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山东风沙化土地实际情况,坚持科学防治,综合治理,采取生物和工程等措施,有效遏制沙化和荒漠化危害,改善沙区生态环境。

马永杰[2](2020)在《鄱阳湖沙化土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鄱阳湖湖滨带所形成的沙化土地是南方地区典型的沙化区域,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地域独特性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特点。在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中,导致了鄱阳湖湖滨带的沙地植被多样性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土壤贫瘠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善和恢复鄱阳湖沙化区的生态环境一直受到地方政府和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诸多学者们对鄱阳湖沙化土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沙地成因机制和地上植被、区域小气候等方面,忽略了与土壤养分循环、植被类型多样性密切相关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和物质运移的重要参与者,了解清楚鄱阳湖多宝沙地的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对沙地土壤退化生态系统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旨在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究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探明鄱阳湖沙化治理试验区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以此说明植被恢复对沙地治理的积极性,并通过研究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为进一步沙地土壤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2009年以来,鄱阳湖沙化治理团队在鄱阳湖多宝乡沙化土地设置治沙试验区,通过人工种植湿地松、香根草、夹竹桃、雷竹等植物,搭配先锋植物狗牙根、单叶蔓荆,对沙化区进行了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本研究以鄱阳湖多宝乡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不同沙化程度下具有固沙能力强、耐旱等特性的人工植物湿地松、香根草及先锋植物狗牙根、单叶蔓荆,同时设置裸地对照组(5种处理方式)。对沙地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明了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土壤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RDA冗余分析和Heatmap相关性分析,说明了沙地土壤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关系。通过LEfSe统计工具多组比较策略筛选出了鄱阳湖沙地不同植被治理方式土壤中有显着差异的微生物细菌。并通过利用PICRUSt功能预测,探究了鄱阳湖沙地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功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本研究试验结果说明:(1)鄱阳湖沙化土地的土壤容重为1.24 g/cm3~1.51g/cm3;土壤含水量为2.46%~4.02%;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25%~1.78%;土壤全磷含量为0.11mg/g~0.39mg/g;土壤有效氮含量为11.72mg/kg~20.63 mg/kg。鄱阳湖沙化土地不同植被恢复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着差异性,沙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现贫瘠状态。(2)鄱阳湖沙化土地的土壤细菌群落主要由36个细菌门,80个细菌纲和748个细菌属等组成。鄱阳湖沙地表层(5cm20cm)土壤细菌群落优势细菌门是主要细菌门有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未知细菌门WPS-2、Patescibacteria、GAL15等。由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环境和养分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境选择偏好等,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优势细菌群落不同,人工植被湿地松的土壤优势细菌群落为Proteobacteria;人工植被香根草、先锋植被的土壤优势细菌群落为Actinobacteria;裸地对照组的土壤优势细菌群落为Chloroflexi。土壤细菌群落在物种多样性以及丰度特征上存在显着差异,通过利用LEfSe统计工具用多组比较策略筛选出鄱阳湖沙地不同植被治理方式下的土壤中有显着差异的53个细菌属。(3)鄱阳湖沙化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生物特性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类型的的影响。其中对鄱阳湖沙地土壤细菌群落影响较大环境因子是SBD、SOM、TP、AN。MWC与鄱阳湖多宝沙地土壤细菌群落呈不显着关系。随着地表植被类型的改变,地表调落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以及植被根系分泌物的差异性,植被类型对于地表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土壤理化特性和植被类型共同塑造着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4)鄱阳湖沙化土地土壤细菌的固氮微生物主要有4个四菌门;5个细菌纲;5个细菌属。门分类学水平上主要有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Planctomycetes、Firmicutes。解磷细菌属主要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通过对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功能基因的预测,沙地土壤细菌功能主要有6个一级功能和41个二级功能。不同植被恢复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的每一种功能基因的功能丰度都大致相同。先锋植被的土壤细菌各功能基因丰度略高于其他处理组,说明了先锋植被土壤细菌群落在沙化土地中的适应性强。其次,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基因丰度不随土壤植被样地的变化而改变,而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因土壤环境而发生改变,可能说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先于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基因变化。

吕向楠[3](2019)在《辽西北风沙地改良利用区表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文中认为土壤养分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正确、全面的认识风沙地土壤的空间变异情况是优化管理风沙地土壤养分的关键,对科学培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辽西北风沙地改良利用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密度采样数据,以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38个土壤样本中的土壤养分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应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和插值法相结合,定量估计风沙地表层土壤的肥力质量和等级分布状况。结果显示:(1)研究区速效磷、全氮均值处于3级以上水平,速效钾略低于3级水平,而土壤样本中全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均值都远低于评价标准的下限。全钾含量极低,平均含量只有0.036g/kg,部分地区速效钾含量较高,达到197.4mg/kg,但其变异系数较高,达到0.46。钾素的中值与平均值水平略低于3级标准,总体属较差水平。部分地区速效磷含量较高,接近1级标准,速效磷变异系数最高,达到0.84。(2)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具有非常显着的空间自相关性,均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的块金基台比都处于(0.25,0.75)的区间范围,呈现中等变异特性,而全氮含量的块金基台比高于0.75,呈现弱变异性。(3)研究区土壤中碱解氮、有机质和全氮的高值区集中在科研用地、水浇地。全磷与速效磷分布较为零散,具有较复杂的分布格局。速效钾含量的分布呈现北部部分地区较高,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低值水平。北部两个速效钾的高值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科研用地以及果园。(4)研究区土壤肥力与土地利用类型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水浇地、果园、科研用地总体肥力较高,IFI指数普遍高于0.5,但水浇地局部地区呈现较高值,达到0.8以上,但变异尺度较小,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高值区呈放射状递减;而乔木林地、其他林地以及荒草地总体肥力较贫瘠,IFI指数普遍低于0.5。该论文有图27幅,表13个,参考文献101篇。

张乐[4](2019)在《鲁西北黄泛区土壤侵蚀研究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量基地,山东省西北部黄泛平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多年来,该地区经历了频繁的干旱和严重的风沙灾害,严重的水土流失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摸清半湿润区的土壤侵蚀现状,本文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研究鲁西北黄泛区的土壤侵蚀问题。由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水力侵蚀形式有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两种类型,故在本篇研究中利用遥感影像、降雨资料、风速资料、土壤、土地利用类型、地形等资料,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和风力侵蚀模型,运用GIS等计算机软件计算地处半湿润区的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掌握东昌府区的土壤侵蚀特征,并根据风水侵蚀的影响因素提出治理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区水蚀模数为0~1411.89t/km2·a。微度水力侵蚀占全区域范围的99%,大小是1425.17km2。而轻度水力侵蚀占全区域范围的1%,大小为15.38km2。全区轻度水蚀集中在西北部,其余区域侵蚀强度大部分是微度。风力侵蚀模数为0~481.123t/km2·a。微度风力侵蚀占全区域的86%,大小是1238.95km2。轻度风力侵蚀占全区域的14%,大小为201.60km2。轻度风蚀分布比较零散,在全区西南侧、内部及东南侧均有出现。其余区域多为微度侵蚀。且不同乡镇的水蚀和风蚀模数的平均值空间差异显着。水蚀模数均值较大的乡镇是梁水镇,水蚀模数均值最小的乡镇是柳园街道;风蚀模数较大的乡镇是张炉集镇,风蚀模数较小的乡镇是古楼街道。从水蚀和风蚀的影响因素上看,一般有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人为因素的表现形式为很多,以引黄、开发建设项目为主。东昌府区土壤侵蚀防治对策主要是从人为因素上着手,通过人类合理利用黄泛区的沙土,进行沙土改良。为了保护农田免受风沙灾害的影响,可以建立保护性森林网络,降低风速。实行保护性耕作,增加地表覆盖,减少风蚀。

张文秀[5](2015)在《厚田风景区不同地貌单元表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文中认为土地沙漠化的加剧与人类对土地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沙漠化的加剧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因此对沙漠化的研究刻不容缓。研究区选择在最近12年被开发为沙漠旅游景区的南昌市新建县厚田乡,将旅游区主线路作为采样重点,分析不同微地貌单元表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并初步阐释粒度分布特征中隐藏的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程度,揭示该地区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建议。经过分析有效样本粒度参数和组分,得出如下结论:(1)所有的粒度样品显示,厚田沙漠旅游风景区表面沉积物主要由中砂和粗砂组成总体上含量占总体积的76.44%,变化范围为74%-82%。细砂和极粗砂在各地貌单元的组成中存在极端情况,这种极端情况反映出它们所处环境的差异性。粒度参数的数据反映,分选中等,偏度近于对称,峰态窄,并没有出现极高或极低情况,这说明,尽管各地貌单元所处环境具有差异性,但差异性并不大。(2)在流动沙丘的迎风坡处,表面沉积物没有粉砂和粘粒组分。而在相同地点的20cm深度处,有微量粉砂和粘粒组分,说明迎风坡营力以风力侵蚀为主,滑沙场的高游客量可能是导致该地貌单元沉积物粒度分布异常变化的重要因素。(3)无人工干扰的固定沙丘(斜坡)表面沉积物的粉砂含量低于灌丛沙堆,说明灌丛沙堆借助植被能拦截更细的颗粒,阻止了细颗粒的长距离搬运。作为景区面积广阔的地貌单元,灌丛沙堆防风固沙的作用十分明显,应加强对灌丛沙堆的保护。(4)人工干扰强的平沙地表面沉积物粉砂多于其20cm深度处,高于半固定、无人工干扰的斜坡,但三者均小于附近的灌丛沙堆,平沙地由于游客的不断践踏,将近地表附近约10cm深度的细沙粒翻至地表,又凭借平坦开阔、处于背风坡的区位优势,使得细砂粒含量较高。因此,人工干扰强烈的平沙地是受到人工干扰最强烈、生态环境也最脆弱的地区,旅游专属通道的建立将大大降低人工因素对生态环境不利的影响。(5)从植被分布和范围看,迎风坡的灌丛沙堆面积小、高度矮,而背风坡则常成片分布,其他的沙堆高度也大。沙席已被植被完全覆盖,粉砂含量最高,生态环境保护最为完整。

毛玉磊[6](2015)在《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文中认为黄河下游河道的历次决口、改道、变迁、冲积等活动塑造了大片易受风蚀的的沙丘、沙岗、冲积扇等地形,在风力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大规模的风沙化土地,风沙危害颇为突出。但是长期以来,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时至今日,黄泛平原风沙区范围的界定仍缺少充分的依据,关于易风蚀性土地的研究更为缺乏。因此,本文利用黄河下游河道决口变迁的文字记载、古河道地图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各个时期的决口、变迁过程进行系统整合,结合其对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分析,界定黄泛平原风沙区的特征,对黄泛平原风沙区范围的划分展开研究。同时基于TM、ALOS等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并结合河南土壤数据进行分析,对河南黄泛平原易风蚀性土地的现状、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的成因主要包括历史成因、自然成因及人为影响。其中历史成因指黄河下游河道的历次决口改道形成极易侵蚀的土壤下垫面;自然成因为旱季和风速两者在时间序列上一致性;人为影响为区域内高密度人口与高强度人为活动。(2)根据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的区域特征制定划分原则,将开封、商丘、郑州、焦作、鹤壁、濮阳、新乡、安阳8市36个县划为黄泛平原风沙区,总面积3.72万km2,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2.28%。(3)旱地为黄泛平原风沙区易受风蚀的土地利用类型。1990年,研究区旱地面积为17493.03 km2,主要分布永城市、开封县、中牟县、滑县、商丘市、原阳县、虞城县、夏邑县、濮阳县、内黄县、长垣县、新郑市、尉氏县、柘城县、武陟县、封丘县等县。2000年,研究区旱地面积为10152.10 km2,主要分布在永城市、滑县、延津县、开封县、长垣县、夏邑县、杞县、中牟县、兰考县、通许县、内黄县、宁陵县、尉氏县等。2010年,研究区旱地面积为3305.62 km2,主要分布在内黄县、长垣县、开封县、濮阳县、中牟县、封丘县、清丰县、卫辉市、延津县、滑县、武陟县、浚县、濮阳市华龙区等县。(4)综合研究区内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粒径组成、土壤风蚀可蚀性分析等因素,确定区域内易蚀性土壤主要有8类:壤质潮土、壤质灌淤潮土、砂质灌淤潮土、砂质潮土、砂质脱潮土、砂质氯化物盐化潮土、固定草甸风沙土、半固定草甸风沙土。(5)研究区内易风蚀性土地是指表层土壤为易蚀性土壤的旱地。1990年,易风蚀性土地总面积11858.7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84%,占耕地总面积的37.45%,占旱地总面积的67.79%。主要分布在中牟县、开封县、滑县、原阳县、内黄县中部和南部、长垣县、尉氏县西部、虞城县、夏邑县等地。2000年,易风蚀性土地总面积7468.11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05%,占耕地总面积的25.32%,占旱地总面积的73.56%。主要分布在滑县、延津县、开封县、永城市北部、长垣县、杞县中部和东北部、中牟县中部、兰考县西部和北部、通许县东北部和南部、夏邑县西北部和东部、内黄县中部和西南部等地。2010年,易风蚀性土地总面积2359.5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4%,占耕地总面积的8.98%,占旱地总面积的71.38%。主要分布在内黄县、长垣县东南部、开封县西北部、中牟县中部、清丰县西北部、封丘县东部、滑县、延津县、濮阳县等地。

孙晓俊[7](2014)在《山东省德州市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以庆云县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德州市庆云县为研究区,于2011年4月、11月对研究区进行现场考察采样,获取水土样本的同时记录采样点周边植被、土地沙化状况;运用ENVI(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对研究区1989、1995、2000、2005、2011年5期TM(Thematic mapper)遥感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地物信息进行目视解译和监督分类,提取土地类型和沙化分布信息,利用GI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动态变化分析;对野外取得的样品进行室内试验,测得土壤八大离子等数据,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对土壤离子和盐分含量进行纵深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运用GIS对研究区沙地盐分进行空间分异分析;对研究区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指数进行计算,得到土地沙化程度指数,并基于此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利用Markov方法对庆云县未来土地沙化趋势进行预测。并针对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气候地理因素、黄河水网及人为因素等土地沙化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剖析,提出研究区沙化土地治理方案。研究结果如下:(1)庆云县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大致趋势为:耕地的主要转化类型为轻度沙地和其它用地(尤以建筑用地为主),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其它用地主要转化为耕地,轻度沙地主要转化类型为耕地、重度沙地和其它用地。自2005年以来当地的沙地面积有所增加,耕地转化为不同程度沙地13.1km2,主要原因是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作用下庆云县局部土地沙蚀加快,导致部分中低盖度耕地退化成沙地。(2)研究区土层平均盐分含量由浅到深分别为2.648g/kg、2.646g/kg、2.637g/kg、2.446g/kg、2.536g/kg,基本呈下降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的3.717g/kg,最小为40~60cm的1.246g/kg,体现出研究区不同土层沙土含盐差异性。当地土地沙化和盐分分布呈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化规律,其空间变异程度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土层含盐较高地区发生次生盐渍化的风险更大,土地种植条件更差,质地松散,易受风力侵蚀转变为砂质土。(3)从1989~2011年庆云县土壤沙化定量分析结果可看出庆云县土壤退化呈现出整体好转、局部加重的趋势,土地沙化指数从1989年的7.58降到了2005年的3.99;利用Markov模型预测庆云县未来土地利用结构表明:研究区土地类型依然会以耕地为主,当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2.37%时会出现结构稳定。(4)对土地沙化驱动力定性分析可知:除自然地理、地下水及黄河等因素影响外,人为活动影响对研究区沙蚀进程占据主导地位。依据上述分析结果,当地政府可适当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田林粮间作,营造经济林区,改良现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同时加强现代水网建设,从根本上治理沙土衍生。

樊爱鹏[8](2013)在《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风沙化状况与生态建设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温带半湿润及湿润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因季节性风沙活动所造成的损失,直接影响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然而,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风沙化问题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今日,对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的土地风沙化状况还未进行过全面详细的调查,总体情况没有详细数据,因此开展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土地风沙化状况与生态建设调查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的土地风沙化及土壤侵蚀状况在湿润半湿润风沙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开展了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土地风沙化状况与生态建设调查研究,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该地区风沙化与风蚀的现状及历史状况,总结该地区生态建设的方法和成就,为今后该地区更好地开展风沙片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依据,为平原风沙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借鉴。经过调查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风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和引黄灌渠地带,侵蚀形式以风蚀为主。2010年,轻度以上风蚀总面积为8100.59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89%。其中,轻度风蚀面积为3919.91km2,占总面积的7.69%;中度风蚀面积3292.15km2,占总面积的6.46%;强度风蚀面积为888.53km2,占总面积的1.74%。该地区风蚀情况严重,已造成土地退化、水土资源短缺、风沙蔓延、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1988~2000年,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风沙片面积3000~5000km2,其中,菏泽、聊城、德州三市所占面积最大。由于统计方法不同,所得数据有较大差异。(3)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所涉地区政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治理工作。第一次水土流失普查至2010年,海河流域鲁北平原风沙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8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6.1%,其中整地改土1084.5km2,建设防风固沙林425.73km2、经果林423.14km2、农田林网1189.24km2,建设机井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5551个。(4)对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土地风沙化和土壤侵蚀问题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相关的数据还很不全面,研究手段和监测技术亟待加强,水土保持部门普遍技术人才少,技术力量薄弱,专业结构不配套,欠缺必要的科研设备,目前需要紧迫开展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因此而较难开展,给治理水土流失的决策造成很大困难,这一现状须要尽快扭转。

姬生勋[9](2011)在《黄泛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规律及影响机制 ——以莘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土壤风蚀是黄泛平原土地风沙化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区域的生产、生活、生态安全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揭示平原区土壤风蚀规律,本研究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调查试验、定位监测与室内分析测试、地物光谱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风蚀的时空变化规律与动态、风蚀影响因子、地物光谱特征及其与有机质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为:(1)不同用地类型土壤蚀积状况差异显着。农业用地以花生地风蚀深度和风蚀量最大,属中度侵蚀;撂荒地和农林间作地属轻度侵蚀;小麦地和玉米留茬地处于风积状态。林业用地土壤风蚀强度随造林年限增加而降低,1年造林地属中度风蚀,3年和5年造林地分别为轻度风蚀与微度风蚀,8年造林地为风积状态。(2)不同用地类型土壤蚀积月际变化规律及动态不同:花生地、撂荒地和造林地月际间均为风蚀状态,且呈“V”变化,第一和第二峰值分别出现于11月和4月;玉米留茬地和8年造林地月际间整体以风积为主;其他用地类型月际间蚀积变化复杂,大致呈单峰变化趋势。(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机械组成均以粉砂、极细砂和细砂为主。风蚀深度与砂粒含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与粘粒、粉粒含量成负相关,相关性不显着。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风蚀深度间呈显着线性负相关,其变化遵循D=0.646-0.383XO。紧实度、含水量均与土壤风蚀呈一定程度负相关,但无明显数量关系。(4)不同造林年限林地行间与树下微地形变化明显,受微地形及造林年限双重影响,呈现洼地风蚀弱于垄地,风积强于垄地的规律;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风蚀减小而风积增强。人为翻耕土壤造成风蚀增大。(5)除花生地外,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对0.2m处的风速削弱作用明显,风速降低百分比分别为0.36%~40.07%和10.28%~52.46%,近地表粗糙度增大5.35~186.45倍和1.31~52.79倍。地表留茬、作物种植和造林等措施可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弱近地表风速,减缓土壤风蚀的发生。(6)不同用地类型风沙流活动于近地表50cm范围内,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遵循y=ae-bx指数规律递减;输沙量随高度的分布呈现幂函数关系;随高度增加,风沙流砂粒含量减少而粉砂及粘土含量增多,风蚀物粒径逐渐变细。(7)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其土壤光谱特征值差别明显,主要发生于500~750nm、1350~1500nm、1750-2000nm和1900~2200nm处,土壤有机质与光谱特征值间呈多元线性相关关系,但各拟合方程中涉及的特征波段并不相同。

翟志杰,赵勇,裴源生[10](2010)在《徒骇马颊河流域土壤风蚀评价与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半湿润地区徒骇马颊河流域的土壤风蚀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像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徒骇马颊河流域土壤风蚀深入调研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土壤风蚀现状,深入讨论流域内土壤风蚀危害严重的地区,从自然和人工2个方面总结了土壤风蚀的成因,探讨了土壤风蚀对徒骇马颊河流域的危害,最后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和下一步需要继续开展的工作。

二、山东省风沙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风沙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土地沙化现状及治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地沙化现状
    1.1 沙区范围
    1.2 沙化土地现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防沙治沙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2.2 防沙治沙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2.3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3 对策
    3.1 总体布局
        3.1.1 鲁西北黄泛平原沙区
        3.1.2 胶东沿海沙区
        3.1.3 鲁中南沿河沙区
    3.2 建设内容
        3.2.1 营林造林
        3.2.2 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3.2.3 发展沙产业
    3.3 治理措施
        3.3.1 以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为契机加大治沙工作力度
        3.3.2 依托“四级联创”推动沙区治理工作
        3.3.3 加强森林抚育
        3.3.4 加快结构调整

(2)鄱阳湖沙化土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沙化土地研究进展
        1.2.2 沙化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1.2.3 土壤环境因子对沙化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1.2.4 植被演替对沙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2.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2.6 鄱阳湖沙化土地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沙化土地研究区域概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1.3 鄱阳湖沙化土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3 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3.1 结果与分析
        3.1.1 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
        3.1.2 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容重
        3.1.3 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
        3.1.4 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有机质
        3.1.5 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有效氮
        3.1.6 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全磷
    3.2 讨论
    3.3 小结
4 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4.1 沙化土地土壤微生物测序结果与分析
        4.1.1 土壤微生物样本信息统计
        4.1.2 土壤微生物OTU聚类分析
        4.1.3 土壤微生物测序深度评估
    4.2 沙化土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4.2.1 土壤细菌群落物种Venn图
        4.2.2 沙化土地土壤细菌门分类学水平上群落特征分析
        4.2.3 沙化土地土壤细菌纲分类学水平上群落特征分析
        4.2.4 沙化土地土壤细菌科分类学水平上群落特征分析
        4.2.5 沙化土地土壤细菌属分类学水平上群落特征分析
    4.3 沙化土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4.3.1 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分析
        4.3.2 土壤微生物Beta多样性分析
    4.4 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条件下土壤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关系分析
        4.4.1 土壤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4.4.2 植被群落与土壤细菌群落关系分析
    4.5 讨论
        4.5.1 鄱阳湖沙化土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4.5.2 鄱阳湖沙化土地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4.6 小结
5 鄱阳湖沙化土地土壤细菌群落功能物种及其功能特征
    5.1 沙地土壤细菌群落功能群落
        5.1.1 沙地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
        5.1.2 沙地土壤解磷微生物群落
    5.2 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
    5.3 讨论
    5.4 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3)辽西北风沙地改良利用区表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采样点布设
    2.3 样本采集
    2.4 实验室处理
    2.5 研究方法
3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分析
    3.1 土壤养分空间总体特征分析
    3.2 数据预处理
    3.3 变异性研究
    3.4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4 风沙区表层土地肥力评价
    4.1 各评价因子隶属度的计算
    4.2 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
    4.3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
    4.4 土壤肥力等级空间分布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试验附图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鲁西北黄泛区土壤侵蚀研究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1.1 风力侵蚀及风蚀计算方法
        1.2.1.2 水力侵蚀及水蚀计算方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2.1 风力侵蚀及风蚀计算方法
        1.2.2.2 水力侵蚀及水蚀计算方法
    1.3 国内外风蚀研究进展清单
    1.4 山东省黄泛区土壤侵蚀研究现状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土壤状况
    2.4 植被状况
    2.5 气候水文
    2.6 自然资源
    2.7 社会经济状况
    2.8 土地利用情况
    2.9 水土保持措施情况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技术路线
    3.3 数据处理
    3.4 侵蚀模型
        3.4.1 水力侵蚀模型
        3.4.2 风力侵蚀模型
    3.5 模型中各因子的计算方法
        3.5.1 水力侵蚀模型各因子的计算方法
        3.5.1.1 降雨侵蚀力因子R
        3.5.1.2 土壤可蚀性因子K
        3.5.1.3 坡长因子L和坡度因子S
        3.5.1.4 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B
        3.5.1.5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因子E
        3.5.1.6 耕作措施因子T
        3.5.2 风力侵蚀模型各因子的计算方法
        3.5.2.1 风力因子
        3.5.2.2 表土湿度因子W
        3.5.2.3 植被覆盖度因子FVC
        3.5.2.4 粗糙度因子Z_0
    3.6 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分级标准
    3.7 易蚀性土壤类型划分
        3.7.1 土壤粒径
        3.7.2 土壤类型
        3.7.3 易蚀性土壤的界定
4 水力侵蚀因子分析
    4.1 降雨侵蚀力因子分析
        4.1.1 R因子空间分析
        4.1.2 R因子值年内分布特征分析
    4.2 土壤可蚀性因子分析
        4.2.1 土壤类型与K因子
    4.3 地形因子分析
        4.3.1 下垫面特征与坡度坡长LS因子分析
    4.4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分析
        4.4.1 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B因子
        4.4.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E因子
        4.4.3 耕作措施T因子
5 风力侵蚀因子分析
    5.1 风力因子分析
        5.1.1 风速因子年内变化分析
        5.1.2 风速累积时间年内变化分析
    5.2 起沙风速的确定
    5.3 表土湿度因子分析
        5.3.1 表土湿度因子的年内变化
        5.3.2 表土湿度因子空间变化分析
    5.4 地表粗糙度因子分析
6 水力侵蚀分析
    6.1 水力侵蚀模数
    6.2 水力侵蚀空间特征分析
    6.3 不同乡镇水力侵蚀情况
7 风力侵蚀分析
    7.1 风力侵蚀模数
    7.2 风力侵蚀强度
    7.3 风力侵蚀空间特征分析
    7.4 不同乡镇风力侵蚀情况
    7.5 风力侵蚀影响因素分析
8 研究区风蚀与水蚀的比较研究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解译标志记录表
附录B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18年土壤侵蚀分布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厚田风景区不同地貌单元表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相关研究综述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区域概况
    2.1 地理区位
    2.2 气候和水文
    2.3 地质地貌
    2.4 植被
    2.5 旅游活动概况
3 粒度实验与数据获取
    3.1 粒度样品的采集
    3.2 野外布设和采样流程
    3.3 粒度分析设备
    3.4 粒度样品测试前处理
    3.5 实验数据处理
        3.5.1 粒度分类标准
        3.5.2 粒度参数计算
4 厚田风景区不同地貌单元的粒度特征
    4.1 西岸前丘迎风坡沉积物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4.2 人为干扰强烈的西岸前丘整体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4.2.1 人为干扰强烈的西岸前丘整体机械组成
        4.2.2 人为干扰强烈的西岸前丘粒度参数
    4.3 平沙地沉积物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4.4 无人工干扰环境下的斜坡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4.4.1 无人工干扰环境下的斜坡机械组成
        4.4.2 无人工干扰环境下的斜坡粒度参数
    4.5 沙席和灌丛沙堆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4.5.1 沙席和灌丛沙堆的机械组成
        4.5.2 沙席和灌丛沙堆粒度参数
5 表面沉积物的机械组成与粒度组成的对比
    5.1 不同位置的灌丛沙堆的对比
        5.1.1 不同位置的灌丛沙堆机械组成的对比
        5.1.2 不同位置的灌丛沙堆粒度参数的对比
    5.2 人工干扰弱的前丘迎风坡与斜坡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对比
        5.2.1 人工干扰弱的前丘迎风坡与斜坡的机械组成对比
        5.2.2 人工干扰弱的前丘迎风坡与斜坡粒度参数对比
    5.3 前丘和平沙地沉积物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5.4 斜坡与平沙地沉积物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6 分析与结论
    6.1 分析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黄河下游河道研究进展
        1.2.2 黄泛风沙化土地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范围
        2.1.2 自然概况
        2.1.3 社会经济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2.2.3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土地形成
        3.1.1 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成因
        3.1.2 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形成的过程与范围界定
    3.2 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易风蚀的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及分布
        3.2.1 河南黄泛风沙区土地利用状况
        3.2.2 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易受风蚀的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及分布
    3.3 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易蚀性土壤特征及其分布
        3.3.1 土壤风蚀可蚀性分析
        3.3.2 土壤类型
        3.3.3 土壤质地
        3.3.4 土壤粒径组成
        3.3.5 易蚀性土壤界定
    3.4 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易风蚀性土地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
        3.4.1 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易风蚀性土地分布
        3.4.2 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易风蚀性土地变化特征
        3.4.3 易蚀性土地范围变化原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山东省德州市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以庆云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状况
        2.1.2 水文气候
        2.1.3 土壤及土地沙化状况
    2.2 研究区土地沙化治理及水土保持工作进展
    2.3 实验内容
        2.3.1 野外采样
        2.3.2 室内试验
    2.4 研究方法
        2.4.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4.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2.4.3 3S 技术结合景观格局方法分析
第三章 庆云县土地沙化演化变迁
    3.1 遥感数据处理
        3.1.1 遥感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3.1.2 遥感数据分类、解译和精度分析
    3.2 庆云县土地沙化动态变化分析
        3.2.1 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总体特征
        3.2.2 基于转移矩阵的土地沙化变化分析
        3.2.3 土地沙化变化动态分析
    3.3 庆云县土地盐分分析
        3.3.1 土壤盐分统计分析
        3.3.2 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分析
        3.3.3 盐离子相关性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庆云县土地沙化定量分析及趋势预测
    4.1 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分析
    4.2 土地沙化定量分析
    4.3 土地类型变迁景观格局分析
    4.4 土地沙化趋势预测
        4.4.1 马尔科夫模型预测
        4.4.2 预测结果精度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庆云县土地沙化影响因素研究
    5.1 地下水影响因素分析
        5.1.1 地下水埋深变化影响分析
        5.1.2 地下水埋深空间变异分析
        5.1.3 地下水矿化度影响分析
    5.2 气候地形影响分析
        5.2.1 降水蒸发影响
        5.2.2 风力风速影响
        5.2.3 地形影响分析
    5.3 黄河影响分析
    5.4 人为影响分析
    5.5 现代水网建设对土地沙化及生态的影响分析
    5.6 土地沙化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5.7 土地沙化治理对策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
致谢

(8)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风沙化状况与生态建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沙漠化研究进展
        1.2.2 沙漠化概念的争议
        1.2.3 山东平原土地风沙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情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水资源状况
        2.1.5 土壤植被
        2.1.6 矿藏资源
    2.2 社会经济情况
        2.2.1 人口劳动力情况
        2.2.2 土地利用情况
        2.2.3 经济情况
3 风沙区风蚀现状
    3.1 风沙区风蚀现状
    3.2 各市风蚀状况
        3.2.1 菏泽市风蚀状况
        3.2.2 聊城市风蚀状况
        3.2.3 滨州市风蚀状况
        3.2.4 德州市风蚀状况
        3.2.5 东营市风蚀状况
        3.2.6 济南市(商河县、济阳县)风蚀状况
    3.3 风沙化危害
4 研究区风沙化历史演变
    4.1 1985-1987 年风沙片分布情况
    4.2 1988 年山东黄泛平原风沙片情况
    4.3 1995 年全国水土流失普查情况
    4.4 2000 年沙漠分布数据
    4.5 2004 年第三次荒漠化调查数据
5 风沙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
    5.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概况
    5.2 主要成效
6 风沙片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6.1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6.2 对策建议
    6.3 发展方向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1 1988 年山东黄泛平原风沙片分布表
附表 2 1995 年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情况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黄泛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规律及影响机制 ——以莘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风蚀防治研究
        1.2.1.1 土壤风蚀研究概况
        1.2.1.2 土壤风蚀机理
        1.2.1.3 土壤风蚀防治研究
        1.2.2 黄泛沙地研究
        1.2.2.1 黄泛沙地的分布及成因
        1.2.2.2 黄泛沙地的风蚀成因
        1.2.2.3 黄泛沙地土壤风蚀危害
        1.2.3 地物光谱特征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地形地貌
        2.1.4 土壤
        2.1.5 水文与水资源
        2.1.6 植被
        2.1.7 社会经济条件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2.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规律研究
        2.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影响因子研究
        2.2.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物光谱特征研究
        2.2.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地选择
        2.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测定
        2.3.2.1 农业用地土壤风蚀测定
        2.3.2.2 林业用地土壤风蚀测定
        2.3.3 风蚀影响因子测定
        2.3.3.1 土壤粒径测定与分形维数计算
        2.3.3.2 微地形对土地风蚀影响的测定
        2.3.3.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3.3.4 风速测定
        2.3.3.5 风蚀物收集
        2.3.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地物光谱特征测定
        2.3.4.1 土样制备
        2.3.4.2 光谱测量
        2.3.4.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地物光谱特征曲线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规律
        3.1.1 农业用地土壤风蚀规律
        3.1.1.1 农业用地土壤风蚀总体变化规律
        3.1.1.2 农业用地土壤风蚀量
        3.1.2 林业用地类型风蚀规律
        3.1.2.1 不同造林年限林地土壤风蚀总体变化规律
        3.1.2.2 不同林业用地土壤风蚀量
        3.1.2.3 不同造林年限林地土壤风蚀的月际变化动态
    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蚀影响因子研究
        3.2.1 土壤粒径组成对风蚀的影响
        3.2.1.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径组成
        3.2.1.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径对风蚀的影响
        3.2.2 土壤紧实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3.2.3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3.2.4 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3.2.5 微地形对土壤风蚀影响
        3.2.5.1 林地微地形的土壤风蚀规律
        3.2.5.2 林地微地形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对风蚀的影响
        3.2.5.3 林地微地形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对风蚀的影响
        3.2.6 人为翻动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3.2.7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速的变化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3.2.7.1 农业用地的风速变化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3.2.7.2 林业用地的风速变化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3.2.7.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风沙流结构
        3.2.7.4 输沙量分层重量比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3.2.7.5 风沙流粒径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3.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光谱特征及其与风蚀的关系
        3.3.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物光谱特征
        3.3.2 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地物光谱特征值的关系
        3.3.2.1 花生地有机质含量与原始光谱特征及变换数据后建立的方程
        3.3.2.2 花生地有机质含量及其倒数对数与光谱特征一阶导建立的方程
        3.3.2.3 花生地有机质含量及其倒数对数与光谱特征二阶导建立的方程
        3.3.2.4 花生地有机质含量与光谱特征间最佳关系式
        3.3.2.5 其余用地类型有机质含量与光谱特征间最佳关系式
4 讨论
    4.1 黄泛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特征及其相关性
    4.2 黄泛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特性与土壤风蚀关系
5. 结论
    5.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规律
        5.1.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蚀积状况表现不同
        5.1.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风蚀的月变化动态差异较大
    5.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及其关系
        5.2.1 土壤理化性质对风蚀的影响
        5.2.2 微地形变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5.2.3 人为翻动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5.2.4 风速变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5.2.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风沙流结构变化及特征
    5.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光谱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10)徒骇马颊河流域土壤风蚀评价与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徒骇马颊河流域风蚀沙化现状
3 研究区风蚀成因分析
    3.1 自然因素
        3.1.1 气象因素
        3.1.2 土壤因素
        3.1.3 植被条件
    3.2 人为因素
        3.2.1 农耕措施
        3.2.2 乱砍滥伐
        3.2.3 引水引沙
4 土壤风蚀的危害
    4.1 导致土地肥力下降
    4.2 恶化生存环境
    4.3 毁坏河渠
    4.4 沙埋农田、渠道和村庄
5 结语

四、山东省风沙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土地沙化现状及治理措施[J]. 赵青,高京华,刘政,高兴云,孟凤芝,闫玉军. 防护林科技, 2020(10)
  • [2]鄱阳湖沙化土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D]. 马永杰.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3]辽西北风沙地改良利用区表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D]. 吕向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4]鲁西北黄泛区土壤侵蚀研究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D]. 张乐.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5]厚田风景区不同地貌单元表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D]. 张文秀. 东华理工大学, 2015(11)
  • [6]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D]. 毛玉磊.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4)
  • [7]山东省德州市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以庆云县为例[D]. 孙晓俊. 山东理工大学, 2014(01)
  • [8]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区风沙化状况与生态建设发展研究[D]. 樊爱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9]黄泛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规律及影响机制 ——以莘县为例[D]. 姬生勋.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 [10]徒骇马颊河流域土壤风蚀评价与成因分析[J]. 翟志杰,赵勇,裴源生. 海河水利, 2010(01)

标签:;  ;  ;  ;  ;  

山东省风积沙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