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一、肝炎肝硬化病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纯昱,严谨[1](2022)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病人的研究现状及干预方法》文中认为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数量依旧呈增长趋势。围绕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抑郁情况,主要综述了影响抑郁的因素,早期预防、发现抑郁情况的方法,治疗抑郁的心理干预方法,特殊人群的抑郁情况,以及中医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抑郁上的应用。为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预后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干预方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指导。

黄诚台[2](2021)在《加味藿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致失眠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与评估加味藿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治疗思路。方法:1.筛选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致失眠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中药组以及西药组,每组32例。2.三组均予抗病毒及常规支持治疗。联合组:口服加味藿枳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中药组:口服加味藿枳汤;西药组:口服右佐匹克隆片。疗程各12周。3.每组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3个阶段)治疗结束后记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肝硬度值、中医证候积分(SDSVD)、安眠药使用频率(次/月)。疗程结束后记录安眠药总使用频率(次/月)及不良反应事件。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患者复发情况。4.分别给予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临床常规安全指标(Stroop Test(秒)、血常规、凝血、肝功能、肾功能、血氨、乙肝DNA)检测各一次,检测结果作为评价加味藿枳汤临床安全性的依据。5.统计学处理:所记录的数据将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96例患者,其中89例完成临床观察,联合组脱落2例,中药组脱落1例,西药组脱落4例,总脱落率7.29%。2.治疗前,对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PSQI评分、肝硬度值、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在基线对比上,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可进行比较。3.PSQI评分:治疗后三个组三个阶段的PSQI评分均有下降,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个组各个阶段进行组间PSQI评分的比较,治疗4周后联合组(7.8±3.12)低于中药组(10.00±4.28)和西药组(10.93±4.64)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7.70±3.39)与中药组(8.23±3.91)无明显差异(P>0.05),这两组均低于西药组(10.07±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7.43±3.60)与中药组(7.74±4.0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均低于西药组(9.89±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三组的有效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行显效率的比较发现联合组(66.7%)与中药组(61.3%)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却比西药组(35.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候积分:疗程结束后三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个组进行组间证候积分下降的比较,联合组(10.20±7.18)与中药组(9.65±6.87)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较西药组(15.61±5.84)下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硬度值:疗程结束后联合组(11.17±2.79)与中药组(11.30±3.79)的肝硬度值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15.89±3.31)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眠药总服用次数:联合组的次数(9.19±2.67)比西药组(15.82±3.05)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复发率:联合组(8.69%)与中药组(17.39%)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两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4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加味藿枳汤可以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失眠,减少右佐匹克隆片的服用次数,同时降低肝硬度值。

陈丽玲,伍倩琪[3](2021)在《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提出肝硬化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其影响因素有疾病及治疗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护理人员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该人群的心理健康。

朱杏兰[4](2020)在《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描述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2)比较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的差异;(3)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不同阶段、肝功能、运动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重指数、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水平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辩体论治、辩体调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开平市某三甲医院感染科和消化科住院的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306名,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54例进行了横断面调查。中医体质确定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运动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质指数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睡眠质量。使用SPSS20.0对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对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其他相关因素对于中医体质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66例(占21.57%)、阳虚质48例(占15.69%)、阴虚质40例(占13.07%)、湿热质34例(占11.11%)、痰湿质31例(占10.13%)、气郁质31例(占10.13%)、血瘀质30例(占9.80%)、气虚质25例(占8.17%)、特禀质1例(占0.33%)。(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在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血瘀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疾病不同阶段、肝功能、运动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重指数、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水平均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但饮食习惯、居住环境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由于样本量少,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1)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为主。(2)与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相关的因素有:性别、年龄、疾病不同阶段、ALT、AST、运动习惯、体质指数、焦虑抑郁水平、睡眠质量。

杜忠彩[5](2020)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5-羟色胺)水平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CHB住院患者102例(18~69岁),诊断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1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以10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情况,并检测CHB患者血浆5-HT水平。进一步将CHB患者根据HAMD、HAMA评分,分为单纯合并抑郁组、单纯合并焦虑组、合并抑郁及焦虑组、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组,以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组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5-HT水平,探讨焦虑、抑郁症状与5-HT的关系。同时对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患病时间,乙肝表面抗原、乙肝DNA载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是否抗病毒治疗,是否存在肝硬化等进行比较,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症状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1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41.18%,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单纯合并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14.71%,单纯合并焦虑症状的发病率为5.88%,同时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20.59%。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占58.82%。102例健康体检人群中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18.63%,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01)。(2)单纯合并抑郁、单纯合并焦虑、同时合并焦虑及抑郁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HT水平均明显低于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0.001)。CHB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成负相关,在单纯合并抑郁、单纯合并焦虑、同时合并焦虑及抑郁组β值分别为:-19.062,-6.981,-17.741(p值分别为<0.001,0.034,<0.001)。(3)单纯合并抑郁组、单纯合并焦虑组、同时合并焦虑及抑郁组、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组四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其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四组患者在乙肝表面抗原、乙肝DNA载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是否抗病毒治疗,是否存在肝硬化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并发焦虑、抑郁症状,其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2)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血浆5-HT水平明显低于无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成负相关。

樊杰[6](2020)在《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应对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机制。2.评价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1.2018年8月—2019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山西省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336名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2.2019年6月—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消化科符合标准的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消化科病区一的受试对象为试验组,病区二的受试对象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接受授权教育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均干预6周,运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评价实施效果。结果:1.肝硬化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常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分别为(27±5.542)、(70.75±11.295);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和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78,P<0.01)(r=0.249,P<0.01),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r=0.263,P<0.01);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26%;Bootstrap检验显示,自我效能至自我管理中介效应95%置信区间为0.067-0.003。2.干预前,两组在医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得分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医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肝硬化人群中,应对方式可以在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之间进行中介作用。临床工作中应引导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着重评估及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科学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授权教育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桑丽云[7](2020)在《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我国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应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但目前研究多关注患者院内安全,对患者出院安全关注寥寥。近年来为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成为一个趋势,但住院日的缩短使得患者出院时尚处于恢复阶段,发生非计划再入院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如何在这种大形势下帮助患者顺利安全出院,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肝硬化为例,以国家政策为契机,基于达标理论,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探索慢性病患者出院准备方案,旨在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保证患者出院安全,节约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本课题采用混合研究设计,通过现状调查了解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影响因素、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评估出院准备度的差异性;通过质性研究了解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感知;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基于达标理论的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方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出院准备方案的有效性。具体如下:1.现状调查(1)调查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并分析影响因素:方便抽样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185名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其调查,并进行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比较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评估出院准备度的差异性并探索影响因素:方便抽样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166名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版和家属版出院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分别从患者及其家属角度调查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比较两者评估结果的差异性,探索影响因素。2.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2019年1月3月山西省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5名肝硬化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并采用Colaizzi方法分析资料。3.方案构建以“达标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前期现状调查、质性研究以及文献研究,形成干预方案初稿,经过15名专家两轮咨询和预实验形成干预方案的终稿。4.实证研究方便抽样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99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49)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n=50)实施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基于达标理论的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自我管理行为、疾病不确定感和非计划再入院情况。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1)调查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并分析影响因素: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为(75.86±10.56),处于较低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状况、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出院指导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是其影响因素,能解释出院准备度分值总变异的67.4%。(2)比较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评估出院准备度的差异性并探索影响因素:患者自评(76.17±10.81)分,家属他评(80.71±9.67)分,两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住院次数、家属身份现况及是否与患者一起居住是两者评分差异的影响因素(P<0.05)。2.质性研究结果对15份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最终关于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感知析出4个主题:出院时矛盾心理、出院准备状态未知、出院后面临多种挑战和患者希望参与出院讨论。3.方案构建结果出院准备干预实施方案包括互动护理评估、护患共同制定达标目标、互动达标措施执行(干预时间、干预内容、干预形式、干预人员)、效果评价,出院准备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整体评估、疾病知识储备、自我管理技能储备、照顾者指导和出院后可利用的资源。4.实证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脱落情况:干预组选取53例患者,3例脱落,其中因个人私事主动要求退出1例,不愿意继续参加研究2例;对照组选取51例患者,2例脱落,其中拒绝随访1例,因个人私事主动要求退出1例。最终本研究共纳入99例研究对象,干预组50例,对照组49例。(2)干预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自我管理行为和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进行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指导质量总分和获得内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在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在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6.0%,低于对照组(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16.0%,而对照组高达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基于达标理论的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方案可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降低患者疾病确定感和非计划再入院率,可为慢性病患者出院准备工作提供参考。

史培卓[8](2020)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以期通过PMRT,能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感染科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机将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纳入研究后向患者发放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慢性肝病问卷(CLDQ),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照组给予乙肝肝硬化的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基于此实施PMRT。PMRT以音频的形式提供给患者,从入院当天开始进行每天2次,每次30分钟的PMRT,为期2周。分别于入院1周(CLDQ除外)、入院2周时测评上述量表。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N(%)]表示,并采用?2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纳入9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最终完成试验的患者共84例,占比91.3%,其中干预组41例,对照组43例。2.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各基线水平的比较:SAS,SDS,PSQI,CL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1)整体比较:(1)时间主效应,两组的SAS评分不考虑干预因素,3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主效应,两组的SAS评分不考虑时间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AS的评分在时间和干预交互效应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和干预二者间有交互作用,时间因素会随着组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2)组内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都得到了改善。(3)组间比较:两组患者3个时间点的评分分别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和干预2周后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干预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1)整体比较:(1)时间主效应,两组的SDS评分不考虑干预因素,3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主效应,两组的SDS评分不考虑时间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DS的评分在时间和干预交互效应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和干预二者间有交互作用,时间因素会随着组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2)组内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都得到了改善。(3)组间比较:两组患者3个时间点的评分分别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和干预2周后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干预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1)整体比较:(1)时间主效应,两组的PSQI评分不考虑干预因素,3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主效应,两组的PSQI评分不考虑时间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QI的评分在时间和干预交互效应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和干预二者间有交互作用,时间因素会随着组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2)组内比较:干预组在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与干预前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与干预1周后比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干预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但第二周改善效果不显着;对照组3个时间点的PSQI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不显着。(3)组间比较:两组患者3个时间点的评分分别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和干预2周后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干预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的CLDQ评分比较:(1)整体比较:(1)时间主效应,两组的CLDQ评分不考虑干预因素,2个时间点上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主效应,两组的CLDQ评分不考虑时间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LDQ的评分在时间和干预交互效应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和干预二者间有交互作用,时间因素会随着组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2)组内比较:干预组在干预2周后与干预前比较,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在干预2周后与干预前比较,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得到改善;(3)组间比较:两组患者2个时间点的评分分别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干预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1.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以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2.乙肝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一周后的睡眠质量得以改善,第二周的睡眠质量维持第一周改善后的水平,可能与潜在的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因素有关。3.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以提高乙肝肝硬化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胡丽[9](2019)在《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五行音乐疗法应用于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在在乙肝肝硬化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普通音乐疗法,观察组采取五行音乐疗法,20天为一疗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于干预前收集患者基线资料;CLDQ、PSQI量表调查患者干预前、干预第21天、第42天3个时间点生活质量与睡眠情况;音乐疗法依从性问卷调查患者依从性;应用肝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调查疗效。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患者基线数据进行均衡性分析;3个时间点的CLDQ、PSQI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CLDQ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综合疗效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本研究收集的有效病例71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36例。(1)两组患者间的基线资料均衡性好(P>0.05),具有可比性。(2)CLDQ: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量表总分、焦虑、情感功能和疲乏维度的组间和3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部症状、系统症状、活动能力维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LDQ总分受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大(F=6.996,P=0.002,R2=0.171);焦虑受年龄的影响大(F=8.164,P=0.001,R2=0.194),相关性均不密切;疲乏受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最大(F=8.469,P=0.000,R2=0.275);腹部症状受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最大(F=8.694,P=0.000,R2=0.345);系统症状受PSQI总分的影响(F=14.148,P=0.000,R2=0.170);活动能力受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F=7.851,P=0.007,R2=0.102)。(3)PSQI: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量表总分、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维度的组间和3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睡眠质量与睡眠药物使用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效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时间点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时间的组间和3个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综合疗效:两组间综合疗效的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5)音乐疗法依从性:两组间音乐疗法依从性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肝功能与凝血功能:出院时两组间肝功能(GGT除外)与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各指标与住院天数间无相关性(F=0.810,P=0.603,R2=0.276)。结论1.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焦虑、情感功能和疲乏;而对腹部症状、系统症状和活动能力方面的影响不大,可能与其干预力度不够有关。2.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药物使用、主观睡眠质量;但对睡眠效率和睡眠时间的影响不大。3.五行音乐疗法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综合疗效、肝功能和凝血功的影响不大,可能与其干预力度不够有关。4.两组患者间的音乐疗法依从性好,两组间无差别。

刘玉[10](2019)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精神心理障碍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失眠)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0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探讨CHB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进一步根据HAMD、HAMA、AIS评分水平分为抑郁组、焦虑组和失眠组,以无精神心理障碍的CHB患者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等,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等,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固醇(TC)、HBV DNA、甘胆酸(CG)、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N端肽(PIIIP N-P)、透明质酸(HA)等、脂多糖(LPS)、肝硬化程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抑郁、焦虑和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130例CHB患者中精神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为51.5%,即约有半数的CHB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焦虑或失眠),其中CHB患者中抑郁的患病率为32.3%,焦虑的患病率为42.3%,失眠的患病率为45.4%,抑郁、焦虑、失眠三种精神心理障碍均存在的患病率为27.7%。(2)抑郁的严重程度同AST、TBIL、PT、CG水平呈正相关(F值分别为4.193,4.603,6.330,6.954,P均<0.05),其水平越高,抑郁的严重程度越重。年龄、甘胆酸、脂多糖为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76,95%CI:1.310-116.933,P=0.028;OR=1.073,95%CI:1.008-1.142,P=0.028;OR=1.005,95%CI:1.000-1.009,P=0.050),40-50岁的CHB患者较年龄大于60岁患者更易患抑郁。(3)焦虑的严重程度同有无肝硬化及肝硬化分级相关(Fisher,P=0.032)。焦虑同TBIL、PT、CG、PIIIP N-P水平呈正相关(F值分别为5.115,5.499,3.602,7.662,P均<0.05),其水平越高,焦虑的严重程度越重。焦虑同TC水平呈负相关(F=3.602,P=0.030)。年龄、脂多糖为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75,95%CI:1.388-68.824,P=0.022;OR=1.005,95%CI:1.000-1.010,P=0.049),40-50岁的CHB患者较年龄大于60岁患者更易患焦虑。(4)失眠的严重程度同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均无相关性,脂多糖为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7,95%CI:1.001-1.013,P=0.014)。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并发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失眠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年龄、肝功能、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脂多糖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类型的精神心理障碍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脂多糖为抑郁、焦虑、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肝炎肝硬化病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炎肝硬化病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病人的研究现状及干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的研究现状
    1.1 我国研究现状及进展
    1.2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特殊人群的抑郁情况及现状
2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人口学因素
    2.2 疾病本身因素
3 慢性乙型肝炎潜在诊断方法
4 中医在治疗乙型肝炎合并抑郁方面的应用
5 心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的应用
6 小结

(2)加味藿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致失眠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中止标准
    3 试验设计
        3.1 分组方法
        3.2 干预措施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性指标
        4.2 疗效性指标
        4.3 安全性评价
        4.4 不良事件观察
    5 试验质量控制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病例收集情况
    2 一般性资料的比较
        2.1 治疗前三组性别比较
        2.2 治疗前三组年龄比较
        2.3 治疗前三组失眠病程比较
    3 疗效性指标的比较
        3.1 三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3.2 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三组肝硬度值比较
        3.4 三组安眠药总服用次数比较
    4 三组失眠的复发率比较
    5 不良事件观察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分析
    1 中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3 厦门康氏肝病中医流派的临床体会
    2 西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1.1 肝硬化患者失眠的发病机制
        1.2 现代医学治疗
    3 加味藿枳汤的组方依据
        3.1 立方依据
        3.2 组方配伍分析
        3.3 单药功效与药理分析
    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选择
    5 疗效分析
        5.1 睡眠质量疗效分析
        5.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5.3 肝硬度值分析
        5.4 安眠药总服用次数分析
        5.5 复发率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7.1 不足之处
        7.2 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肝硬化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与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问题
    1.1 焦虑和抑郁
    1.2 病耻感和孤独感
    1.3 绝望和敌对
2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疾病本身
    2.2 家庭和社会支持
    2.3 经济状况
    2.4 文化程度
    2.5 性别
3 干预措施
    3.1 国家政策支持
    3.2 健康宣教
    3.3 家庭社区支持
    3.4 心理干预

(4)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中医体质的概念及理论
    1.3 中医对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的认识
    1.4 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
    1.5 影响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样本量估算
    2.4 评价指标与研究工具
    2.5 调查时机及资料收集方法
    2.6 问卷回收与数据处理
    2.7 统计学处理
    2.8 伦理审查
    2.9 质量控制
    2.10 技术线路图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3.3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
    3.4 性别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5 年龄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6 病程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7 肝功能ALT、AST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8 运动习惯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9 居住环境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10 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11 体重指数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12 抑郁焦虑水平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13 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
    4.2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体质分布
    4.3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
第五章 结论与总结
    5.1 结论
    5.2 建议
    5.3 本研究的创新性
    5.4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5.5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收集
        1.1 研究对象与试验分组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式
        2.2 调查工具
        2.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CHB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情况
        1.1 CHB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具体发病情况
    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3 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水平的关系分析
        3.1 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3.2 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研究进展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
    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水平的关系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对患者病程的影响
    5 研究的局限性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应对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间的中介作用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工具
        2.2 调查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肝硬化患者一般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3.2 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自我管理现状
        3.3 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3.4 应对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的中介效应分析
        3.5 中介效应的检验
    4.讨论
        4.1 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自我管理的现状分析
        4.2 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面对”“回避”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
        4.3 应对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间具有中介作用
    5.小结
第二部分 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干预方法
        2.3 资料收集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5 质量控制
    3.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脱落情况
        3.2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3.4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3.5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得分比较
    4.讨论
        4.1 授权教育能够使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增加,消极应对方式减少
        4.2 授权教育能够增强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
        4.3 授权教育对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5.小结
结论与建议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慢性病防治面临严峻形势
        1.2 慢性病患者出院准备情况需引起重视
        1.3 肝硬化的流行病学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出院准备度研究现状
        2.2 国内出院准备度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内容
    4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4.1 操作性定义
        4.2 理论依据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现状调查
    1 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2 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自评与家属他评的差异性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二部分 质性研究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感知的质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原则
    2 研究结果
        2.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2.2 主题
    3 讨论
        3.1 缓解患者出院时的矛盾心理、准确评估患者出院准备状态
        3.2 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出院后面临的挑战
        3.3 支持患者参与出院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方案构建基于达标理论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干预方案的构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组建课题小组
        1.2 文献回顾
        1.3 专家咨询
        1.4预实验
    2 研究结果
        2.1 干预方案初稿
        2.2 专家咨询结果
        2.3 干预方案终稿
    3 讨论
        3.1 方案的系统性
        3.2 方案的科学性
        3.3 构建的方案利于规范患者宣教内容
    4 小结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实施干预
        1.4 研究工具
        1.5 资料收集
        1.6 统计学方法
        1.7 质量控制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脱落情况
        2.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
        2.3 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
        3.2 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3.3 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可降低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率
    4 小结
结论与建议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伦理原则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脱落情况
    3.2 两组基线数据比较
    3.3 两组患者的SAS在干预前后测评比较
    3.4 两组患者的SDS在干预前后测评比较
    3.5 两组患者的PSQI在干预前后测评比较
    3.6 两组患者的CLDQ在干预前后测评比较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分析
    4.2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4.3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4.4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5 小结
5 结论
6 研究的创新性
7 研究的局限性
8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病患者作用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1 文献回顾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4 研究的理论依据
    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1.1 来源与入选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人权保护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样本量的计算
        2.3 入组方法
        2.4 研究场所
        2.5 干预方案
        2.6 观察指标
        2.7 资料收集方法和步骤
        2.8 资料分析方法
        2.9 研究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收集情况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3 两组患者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
    4 两组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5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评定
    6 两组患者音乐疗法依从性
    7 两组患者出院时肝功能与凝血功能指标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
        1.1 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对肝硬化病理机制的影响
        1.2 肝硬化的中医学治则
    2 五行音乐疗法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2.1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2 对情绪的影响
        2.3 对睡眠的影响
        2.4 对综合疗效、肝功能与凝血功能的影响
    3 本研究对中医肝病护理实践的建议
第五部分 总结
    1 结论
    2 创新性
    3 局限性
    4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附录2 文献综述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症状群纵向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4 在校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1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精神心理障碍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收集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式
        2.2 调查工具
        2.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1.1 性别
        1.2 年龄
        1.3 体质指数(BMI)
        1.4 文化程度
        1.5 吸烟史及饮酒史
        1.6 是否行抗病毒治疗
        1.7 糖尿病史及高血压史
        1.8 肝硬化及分级情况
        1.9 乙肝病毒载量
    2 CHB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患病率情况
        2.1 CHB合并抑郁、焦虑、失眠三种精神心理障碍之一患者的患病情况
        2.2 CHB合并抑郁患者的患病情况
        2.3 CHB合并焦虑患者的患病情况
        2.4 CHB合并失眠患者的患病情况
        2.5 CHB合并抑郁、焦虑、失眠三种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患病情况
    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3.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3.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
        3.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患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4.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
        4.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患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失眠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5.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失眠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5.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失眠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
        5.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失眠患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现状分析
    2 CHB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人口学及社会学的关系
    3 CHB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肝硬化的关系
    4 CHB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肝功能的关系
    5 CHB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脂多糖、甘胆酸、肝纤维化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致谢

四、肝炎肝硬化病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病人的研究现状及干预方法[J]. 王纯昱,严谨. 护理研究, 2022(03)
  • [2]加味藿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致失眠的疗效观察[D]. 黄诚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陈丽玲,伍倩琪.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05)
  • [4]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朱杏兰. 暨南大学, 2020(07)
  • [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的关系[D]. 杜忠彩. 青岛大学, 2020(01)
  • [6]授权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D]. 樊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D]. 桑丽云.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8]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 史培卓.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胡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1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精神心理障碍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D]. 刘玉. 青岛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