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一、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条件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仲涛,韩汶君,陈岩,付基伟,方燕飞,张培训,郭继鸿[1](2021)在《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度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在心电图诊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中心电图各导联的特征表现,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的临床病例,纳入心电图诊断CLBBB的患者资料。经过心肌酶学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为AMI的CLBBB患者84例作为试验组,未诊断AMI的CLBBB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用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分析入院后第一份心电图。研究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心电图各导联的特征性表现,对比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与改良的Sgarbossa标准比较,巴塞罗那标准的敏感度(92.9%比63.1%)、阴性预测值(92.3%比71.2%)和准确度(89.8%比77.8%)均明显更高(均为P<0.01),但两组的特异度(86.7%比92.8%)和阳性预测值(87.6%比8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C曲线显示,巴塞罗那标准的AUC显着高于改良的Sgarbossa标准(P<0.01)。结论心电图巴塞罗那标准诊断合并CLBBB的AMI的敏感度优于改良的Sgarbossa标准,但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性相似。

李新东[2](2021)在《动态心电图在3位相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分析3位相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生成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当中选取60例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患者,将其纳入病理性阻滞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房早伴室内差传患者,将其纳入生理性阻滞组,用动态心电图仪开展24h监测,就两组R-R间期进行比较,另分析病理性阻滞组转/未转变成永久性阻滞患者所对应的R-R间期,探讨3位相束支传导阻滞所对应的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病理性阻滞组冠心病发生率(61.67%)较生理性阻滞组(28.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性阻滞组60例患者中,23例左束支阻滞(19例冠心病),37例右束支阻滞(18例冠心病)。阻滞都发生于白天,常见诱因为活动后心率加快,临界心率为59~120次/min,束支阻滞伴随心动周期的不断延长而最终消失。生理性阻滞组中,QRS波在发生阻滞时,都呈现为右束支阻滞型,多数P波重叠T波,有着明显的长-短周期。生理性阻滞组在发生阻滞时,其R-R间期显着短于基础R-R间期(P <0.05);病理性阻滞组在发生阻滞时,其R-R间期显着长于生理性阻滞组(P <0.05)。左、右束支永久性患者的阻滞时R-R间期、基础R-R间期均显着长于间歇性及恢复正常传导者(P <0.05)。结论:在进行3位相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检出冠心病,明确其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牛婷[3](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分析心电图诊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酶学检测,统计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例数;行心电图检测,与单一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对照。结果:单一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中,J点能够有效识别,T波或呈现正负双向,或呈现倒置形态;弓背抬高均为0.4mV。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中,J点不明显,T波呈现直立形态,弓背抬高均为0.8mV。结论:心电图检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检测时,有关结果与单一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存在明显差异,配合心肌酶学诊断结果,能够精确识别患者所患疾病类型,有助于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陈多学,潘路华,梁潇[4](2021)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RBBB的临床特点》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与不合并右束支阻滞的患者的临床经过、心电图和预后。结果观察组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患者,共有81例,其中48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3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59例,对照组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右束支阻滞者,共有526例,其中365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1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往往提示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心肌坏死面积大,血流动力学往往不稳定,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要高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右束支阻滞者。前降支开口齐头闭塞也不一定导致新发右束支阻滞。

李伟,黄萍,张丽,汪周平,王燕飞,袁家,张旭,吴璠,谢小斐[5](2021)在《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43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诊断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LBBB患儿43例,男35例、女8例,中位年龄36(9~72)月。其中完全性LBBB 36例,左前分支阻滞7例;心脏增大36例,心功能减低16例。1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7例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6例为心肌病,4例为心肌炎,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3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颅脑外伤及溺水儿童各1例。12例患儿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第1~7日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术后早期均恢复,4例治疗后无好转在介入封堵术后第3~8日时取出封堵器及修补室间隔缺损后恢复正常。1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患儿恢复正常,3例逐渐进展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均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仍为LBBB;随访时间中位数24(12~49)月,随访结束时,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早期恢复正常随访7个月出现迟发性LBBB;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仍LBBB,1例暴发性心肌炎仍为LBBB并伴心脏增大及心功能减低;1例2月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因心力衰竭加重而死亡,余儿童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显着变化。结论儿童LBBB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等,临床上应尽早诊断及处理,并且密切随访。

仲涛,付基伟,韩汶君,陈岩,方燕飞,郭继鸿[6](2021)在《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电图3种不同标准对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CLBBB患者的心电图,其中59例确诊为AMI者为心梗组,83例无AMI者为对照组。分别用巴塞罗那标准、Sgarbossa标准及Smith修定标准判读心电图,观察各标准诊断AMI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度(CP)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巴塞罗那标准诊断SEN为94.91%(95%CI 89.94%~98.68%),SPE为87.95%(95%CI 78.51%~93.75%),其诊断SEN、CP 90.8%(95%CI 86.0%~95.6%)、NPV 96.05%(95%CI 88.12%~98.98%)显着高于Sgarbossa标准(P=0.000)和Smith修定标准(P=0.000)。巴塞罗那标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35,高于其他诊断标准(P<0.01)。结论:巴塞罗那标准诊断合并CLBBB的AMI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简单易记,方便实行,临床应用价值大。

邢哲,邱志超,钟志雄[7](2021)在《阻塞性心肌梗死和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患者血清hs-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阻塞性心肌梗死和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hs-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OCA)组(n=58)和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特点、心电图表现、肌钙蛋白I (cTnI)、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肌酐(SCr)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 MIOCA组患者的放射痛症状为20.69%,明显高于MINOCA组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OCA组患者的心电图ST段抬高46.55%,高于MINOCA组的15.09%,T波改变15.52%,低于MINOCA组的4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正常、病理性Q波形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颤、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心电图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OCA组患者的c TnI、hs-cTnI、CK-MB、Mb、NT-proBNP分别为(35.21±9.45) ng/mL、(7.37±1.12) ng/mL、(184.21±26.35) ng/mL、(565.44±67.21)μg/L、(2 530.01±502.10) pg/mL,明显高于MINOCA组的(19.96±4.92) ng/mL、(4.02±0.56) ng/mL、(123.36±30.54) ng/mL、(186.36±52.20)μg/L、(1 746.36±495.3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G、TC、FFA、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IOCA患者相比,MINOCA患者的心肌酶指标、伴放射痛症状、胸痛症状、心电图表现更轻,hs-cTnI水平更低,对于两者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邹春霞[8](2021)在《植入式心电监测器在晕厥患者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

张文婷, 李方江,任淑珍,张爱婷,刘玉玉,程佳媛,要彤[9](2021)在《不同病因左心室肥厚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左心室肥厚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发生情况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功能检查科收治的200例左心室肥厚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及患者病史、心脏超声、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组(26例)、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肥厚组(30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组(64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80例),记录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四组患者间歇性LBBB发生率及HRV指标的差异。结果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组间歇性完全性LBBB发生率为7.69%(2/26),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肥厚组为6.67%(2/30),冠心病左心室肥厚组为28.12%(18/64),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为30.00%(24/80),其中冠心病左心室肥厚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间歇性完全性LBBB发生率高于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组和主动脉狭窄左心室肥厚组(P<0.05)。各组HRV时域指标SDN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高于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组、主动脉狭窄左心室肥厚组、冠心病左心室肥厚组(P<0.05);各组HRV频域指标极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冠心病左心室肥厚患者间歇性LBBB发生率偏高,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高于其余病因所致左心室肥厚患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10](2021)在《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文中研究说明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挽救生命。随着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起搏疗法的不断更新和扩展, 心脏起搏适应证在不断发展。由于不同级别医院和/或医生对永久性起搏器治疗适应证认识有所不同, 故界定临床起搏治疗适应证和起搏疗法的范围需要规范化指导。此次制订的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是2010年发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建议》的修订版。

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条件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条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度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心电图采集
        1.2.2 心电图测量
    1.3 相关定义及标准
        1.3.1 CLBBB定义
        1.3.2 AMI定义
        1.3.3 巴塞罗那标准
        1.3.4 改良的Sgarbossa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及对比
    2.2 试验组及对照组心电图各导联阳性结果
3 讨论

(2)动态心电图在3位相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冠心病发生情况对比
    2.2 3位相束支传导阻滞相对应的动态心电图特征
    2.3 3位相束支传导阻滞与R-R间期之间的相关性
    2.4 病理性阻滞组转/未转变成永久性阻滞患者的R-R间期对比
3讨论

(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100例患者中心肌酶学诊断结果
    2.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结果
3 讨论

(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RBBB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心电图检查
    3.前降支节段分布及命名标准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5)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43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6)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心电图采集
    1.3 心电图测量
    1.4 CLBBB定义
    1.5 AMI纳入标准
    1.6 巴塞罗那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例的选择及临床特征
    2.2 巴塞罗那标准、Sgarbossa标准、Smith修定标准诊断性能
    2.3 巴塞罗那标准、Sgarbossa标准、Smith修定标准
    2.4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
3 讨论

(7)阻塞性心肌梗死和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患者血清hs-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9)不同病因左心室肥厚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各组左心室肥厚患者间歇性完全性LBBB发生率的比较
    2.2 各组患者HRV时域指标、频域指标比较
3 讨 论

四、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条件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度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 仲涛,韩汶君,陈岩,付基伟,方燕飞,张培训,郭继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06)
  • [2]动态心电图在3位相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中的应用[J]. 李新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4)
  • [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价值[J]. 牛婷. 人人健康, 2021(23)
  • [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RBBB的临床特点[J]. 陈多学,潘路华,梁潇.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05)
  • [5]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43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 李伟,黄萍,张丽,汪周平,王燕飞,袁家,张旭,吴璠,谢小斐. 临床儿科杂志, 2021(10)
  • [6]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J]. 仲涛,付基伟,韩汶君,陈岩,方燕飞,郭继鸿.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1(09)
  • [7]阻塞性心肌梗死和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患者血清hs-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邢哲,邱志超,钟志雄. 海南医学, 2021(16)
  • [8]植入式心电监测器在晕厥患者中的临床研究[D]. 邹春霞. 南华大学, 2021
  • [9]不同病因左心室肥厚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J]. 张文婷, 李方江,任淑珍,张爱婷,刘玉玉,程佳媛,要彤. 医学综述, 2021
  • [10]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03)

标签:;  ;  ;  ;  ;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