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分量的计算机重建

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分量的计算机重建

一、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种成分的计算机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婷[1](2021)在《形神一体观指导下的脉神同调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背景室性早搏又叫室性期前收缩,指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在到达心室之前,心室提前出现期前收缩产生的异位心律。室早是临床多发病,在超过75岁的老年人中,室早的发病率高达69%。频发或多源性室早易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进而造成心源性猝死,积极治疗室性早搏能有效减少心血管死亡率。临床中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心律失常药、射频消融术等。目前最常见的治疗室早的药物有索他洛尔、胺碘酮等,但是因其导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射频消融术长期有效率约为75%,有一定的复发率,并且属有创操作,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所以当前临床治疗中,仍然以药物作为主流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好,副作用小,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可,推进中药复方新方的研究,探索治疗室性早搏更好的方法是当前临床的研究方向,也是当前临床的需求。冯玲教授在形神一体观指导下使用中药复方治疗室性早搏,效果显着,获得广大患者的好评与认可,进一步探索其核心处方及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冯玲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病历为切入点,在“形神一体观”理论指导下对冯玲教授通过脉神同调法治疗室性早搏的经验进行梳理,通过数据挖掘对治疗核心处方进行整理,对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离子通道的细胞实验等手段对治疗室性早搏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求更好地指导临床。3.研究方法3.1.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冯玲教授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诊疗病历进行收集,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病历处方进行频数、关联和聚类分析,挖掘核心处方。将病例进行筛选,对连续治疗时间满8周,并且具有治疗前后Holter检查信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疗效评价,观察核心处方对室性早搏的疗效。3.2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数据挖掘出的核心处方中的核心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探索。通过数据库挖掘、.文献检索获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和靶标,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的网络。通过数据库挖掘,查找室性早搏的作用靶点,对药物和早搏的靶标取交集,筛选预测靶点。基于蛋白互作进行网络构建,筛选核心作用靶点,并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初步探索核心处方治疗室性早搏的作用机制。3.3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培养HEK293和CHO细胞,配制数据挖掘核心处方(安神定律颗粒)化合物及阳性对照物工作液,进行电生理记录。通过电流峰值的对照,探索数据挖掘核心处方(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不同浓度对hERG钾通道、Kir2.1通道、Kv1.5通道、Kv4.3通道、KAch通道、KATP通道、Nav1.5通道、Cav1.2通道、Cav3.2通道、HCN2通道、HCN4通道、IKs通道的影响。4.研究结果4.1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冯玲教授于广安门医院门诊诊治的室性早搏诊疗信息,共收集病例220例,共计890个诊次。冯玲教授在临床中治疗室性早搏的核心处方药物组成为:白芍、丹参、苦参、珍珠母、太子参、玄参、甘松、降香、制远志、柏子仁、桂枝,取名为安神定律颗粒。本研究对就诊超过8周的60例室性早搏患者治疗前后的24小时Holter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治疗前室早≥20000次者20人,室早≥10000次并<20000次者38人,服用安神定律颗粒治疗8周后,室早≥20000次者0人,室早≥10000次并<20000次者12人。室早<10000次者48人。参照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6.67%,其中显效33.33%,有效53.33%。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Holter结果中的总心搏数、室早数量和SDNN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总心搏数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指数SDNN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安神定律颗粒能够降低室性早搏发作次数,能明显升高室早患者SDNN,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4.2本研究对冯玲教授治疗室早核心处方(安神定律颗粒)的核心药物进行了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查找到丹参、苦参、甘松、珍珠母靶点499个,室性早搏疾病靶点896个,药物与早搏的交集靶点共112个,这112个靶点是核心药物治疗室性早搏的预测靶点。核心药成分与预测靶点的网络表明,预测靶点集中于槲皮素、木犀草素、白菖烯、马兜铃烯、白芷素、隐丹参酮等成分中,药物成分的靶点集中于钠、钙、钾通道的编码基因,提示本方对于钠、钙、钾离子通道可能有调节作用,直接抑制离子电流减少室性早搏,对于神经调节的基因也有调控作用,可能是安神定律颗粒调节神的功能的作用机制。此外,对预测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后发现靶点集中于抗炎等机制,本方可能对于炎症导致的室性早搏有较好的疗效,如心肌缺血类室性早搏。GO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研究发现,靶点的生物进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集中于细胞膜、离子通道转运相关的基因,信号通路中包含了钙离子信号通路,肾上腺素传导的信号通路,与预测靶点相应,进一步阐明了安神定律颗粒对离子通道和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4.3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离子通道的调控情况如下: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hERG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hERG电流的抑制率为66.51%± 3.07%,10 mg/mL 浓度时,对 hERG 电流的抑制率为 91.14%±1.04%,0.1 mg/mL浓度时作用微弱,对hERG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ir2.1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ir2.1电流的抑制率为2.85%±2.33%,10mg/mL浓度时对Kir2.1电流的抑制率为22.67%±3.43%,0.1 mg/mL浓度时作用微弱,对Kir2.1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v1.5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v1.5电流的抑制率为44.60%±4.08%,0.1 mg/mL浓度时作用微弱,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大,无法给药,对Kv1.5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v4.3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v4.3电流的抑制率为68.74%±1.17%,10 mg/mL浓度时对Kv4.3电流的抑制率为89.06%±3.33%,0.1 mg/mL时作用微弱,对Kv4.3电流的抑制率为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Ach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Ach电流的抑制率为53.16%±9.06%,0.1 mg/mL时作用微弱,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较大,易导致细胞脱落,对KAch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ATP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ATP电流的抑制率为79.94%±4.11%,10mg/mL浓度时对KATP电流的抑制率为93.11%± 1.30%,0.1mg/mL浓度时作用微弱,对KATP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Nav1.5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Nav1.5电流的抑制率为67.36%±0.64%,10 mg/mL浓度时对Nav1.5电流的抑制率为95.66%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Cav1.2电流具有抑制作用,0.1 mg/mL浓度时对Cav1.2电流的抑制率为-2.32%±1.89%,1 mg/mL浓度时对Cav1.2电流的抑制率为6.84%±0.78%,10 mg/mL浓度时对Cav1.2电流的抑制率为25.55%±0.22%。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Nav1.5电流具有抑制作用,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1 mg/mL浓度时对Nav1.5电流的抑制率为67.36%±0.64%,10 mg/mL浓度时对Nav1.5电流的抑制率为95.66%±1.80%,0.1 mg/mL浓度,作用微弱,对Navl.5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Cav3.2电流具有抑制作用,0.1 mg/mL时对Cav1.2电流的抑制率为13.27%±0.76%,1 mg/mL浓度时对Cav3.2电流的抑制率为82.62%±0.01%,10 mg/mL 浓度时对 Cav3.2 电流的抑制率为 100.00%。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HCN2电流具有抑制作用,0.1 mg/mL时对HCN2电流的抑制率为1.78%±4.32%,1 mg/mL浓度时对HCN2电流的抑制率为28.01%±3.85%,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较大,易导致细胞脱落,对HCN2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HCN4电流具有抑制作用,0.1 mg/mL时对HCN4电流的抑制率为25.18%±4.60%,1 mg/mL浓度时对HCN4电流的抑制率为40.63%± 3.62%,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较大,易导致细胞脱落,对HCN4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IKs电流具有激活作用,0.1 mg/mL时对IKs电流的激活率为93.71%± 6.67%,1 mg/mL浓度时对IKs电流的激活率为199.28%±4.15%,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较大,易导致细胞脱落,对IKs电流的激活率为未测出。5.研究结论5.1冯玲教授通过调脉安神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中药核心处方包含11味药物,取名为安神定律颗粒。回顾性研究表明,安神定律颗粒能够降低室性早搏发作次数,能明显升高室早患者SDNN,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5.2安神定律颗粒核心药可能通过对钠、钾、钙离子的调节作用及抗炎作用抑制室性早搏。同时,安神定律颗粒的核心药物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包括CHRM1,CHRM2,CHRM3、SLC6A、心肌细胞肾上腺素的传导信号通路,表明安神定律颗粒对于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以上对靶点和通路的调控可能是其调节神的作用机制。5.3安神定律颗粒对于心肌动作电位的hERG钾通道、Kir2.1通道、Kv1.5通道、Kv4.3 通道、KAch 通道、KATP 通道、Nav1.5 通道、Cav1.2 通道、Cav3.2通道、HCN2通道、HCN4通道均有抑制作用,对IKs通道有激活作用。

张善卓[2](2020)在《小鼠心房细胞建模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仿真研究》文中认为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统计,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在非传染病致死病因中高居首位,远高于癌症、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绝大多数心血管病致死的直接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和中风,而这两者都和心律失常密切相关。虽然人们已经针对心律失常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的认识仍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生理实验数据的相互孤立、难于获取和难于分析。近年来,得益于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研究者能够以系统生物学的思路,通过模型仿真与生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重新认识生命系统,深化对于心脏运行机理的认识,大大加速了心脏疾病的研究进程。小鼠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实验室动物,实验数据丰富全面,但至今尚未有小鼠的心房细胞模型发表,因此本文选择小鼠的心房细胞建模及相关心律失常的研究作为课题。首先,本文构建了心脏电生理仿真领域第一个小鼠心房细胞模型,模型能够正确地重现细胞动作电位、钙离子循环,并包含两个信号通路——钙离子/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II型(Ca MKII)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d R)。模型还考虑了左右心房细胞的电生理异质性,并被扩展为左右心房细胞模型。其次,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构建了过度表达和氧化激活的Ca MKII信号通路模型。应用此模型,本文研究了Ca MKII的上述功能异常对于小鼠心房细胞动作电位、钙离子循环的影响,及其致心律失常作用。仿真发现Ca MKII的氧化和过度表达会导致细胞稳定性下降,出现持续的晚后去极化。本文提出应用钠离子通道抑制药物或Ca MKII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心衰治疗策略。再次,在上述小鼠心房细胞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小鼠心房细胞中的交替现象及其产生和被抑制的机制。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本文首次系统地提出跨膜钙离子流动失衡导致的肌质网钙离子流动失衡是钙瞬变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在β-Ad R刺激对于心肌交替现象的抑制作用方面,本文发现被磷酸化而加强的ICa L通过恢复跨膜钙离子流动平衡而抑制了钙瞬变交替。在一维心房组织上,β-Ad R刺激依然能够消除钙离子交替,这背后的机制和在单细胞中基本相同。最后,本文首次获取了小鼠窦房结和心房细胞高通量蛋白质组数据,与仿真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基于蛋白表达的窦房结与心房细胞模型相互转化,验证了蛋白质组技术的有效性,并通过研究其中观察到的蛋白质丰度差异巨大的现象,发现了是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表达的差异(而非钙离子循环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是使得窦房结细胞具有独特的自起搏能力的原因。另外,通过构建随机单离子通道模型,本文第一次全面地估计了心肌细胞中主要功能蛋白的数量,与蛋白质组数据实现了交叉验证,一方面证明了快速高通量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在测定细胞蛋白丰度上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提出了从离子通道蛋白识别到单离子通道建模再到细胞模型整合的新的单细胞模型建模方法。总之,本文从构建小鼠心房细胞模型出发,研究了多个和小鼠房性心律失常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探索了新式细胞模型构建方法,对心脏电生理仿真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周慧珊[3](2020)在《Src和PKCα参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心房肌细胞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下调》文中指出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血栓栓塞和心衰等,使患者致残和致死。房颤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电重塑、结构重塑、自主神经重塑以及钙调控异常。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Ultra-rapid delayed rectifier K+current,Ikur)是心房肌细胞特有的电流,参与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可通过影响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参与房颤的电重塑,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与房颤过程密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炎症因子,在多种离子电流的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对房颤的电重塑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我们探讨了房颤时TNF-α在Ikur调控过程所起作用及机制。目的:阐明TNF-α是否参与房颤时Ikur的调控过程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1、窦性心律患者和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分离的心房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检测Ikur电流密度;2、Western blot检测窦律患者和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中Kv1.5,TNF-α,Src,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PKCα/p-PKCα蛋白表达;3、不同浓度TNF-α,以及TNF-α和Src抑制剂PP1或PKCα抑制剂G?6976共同干预H9c2细胞和HL-1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检测Ikur电流密度;4、不同浓度TNF-α,以及TNF-α和PP1或G?6976共同干预H9c2细胞和HL-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Kv1.5,Src,p-Src,PKC,PKCα和p-PKCα蛋白表达。结果:1、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分离的心房肌细胞中Ikur电流密度显着降低;2、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中Kv1.5蛋白表达显着降低,而TNF-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同时伴有Src蛋白表达和PKCα蛋白活性的显着升高;3、TNF-α干预H9c2细胞和HL-1细胞可明显抑制Ikur电流密度,且Ikur电流密度降低呈浓度依赖性;4、H9c2细胞和HL-1细胞中,TNF-α干预后Kv1.5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而Kv3.1b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同时Src,p-Src,PKC,PKCα和p-PKCα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提示TNF-α可抑制H9c2细胞和HL-1细胞中的Kv1.5蛋白表达,而激活Src激酶和PKCα;5、H9c2细胞和HL-1细胞中,给予Src抑制剂PP1和PKCα抑制剂G?6976处理均可逆转TNF-α诱导的Ikur下调;6、H9c2细胞和HL-1细胞中,PP1可逆转TNF-α诱导的Kv1.5蛋白表达降低,而G?6976对TNF-α诱导的Kv1.5蛋白表达下降无明显影响。结论:心房肌细胞中,TNF-α可通过激活Src激酶和PKCα下调Ikur参与心房电重塑,最终导致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罗存金,游婷婷,刘彤,赫颖,王宽全,张恒贵[4](2019)在《虚拟生理心脏模型及房颤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揭示房颤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是其诊断、预防、治疗、药物研发及临床设备设计的关键,而实验和临床只能呈现细胞或亚细胞的局部特性及房颤病症的宏观结果.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的发展,运用多物理尺度的虚拟生理心脏模型,来实现宏观结果与微观机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离子通道、心肌细胞、心脏组织及器官等多尺度的虚拟生理心脏模型研究进展,探讨了近年来基于虚拟生理心脏模型的房颤机制研究以及房颤的治疗手段,提示了房颤研究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董秀明[5](2019)在《新型hERG钾通道激动剂药理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心律失常是一种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的心脏疾病,药物治疗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和其他疾病的一些治疗药又存有致心律失常的毒副作用。近年来,许多药物因此不被批准上市、限制使用或撤市,不仅给制药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部分药物引发此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抑制或阻断了Human ether-a-go-go related gene(hERG)钾电流。hERG基因编码的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hERG基因突变或药物抑制使hERG通道功能下调,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钾离子外流减少,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进而诱发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综合征(LQTS),甚至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危及性命。研究提示hERG通道激动剂可加快动作电位复极,缩短长QT综合征的QT间期,为药物治疗LQTS提供了可能性。研究发现,hERG通道激动剂可以通过加速心肌复极化过程增强通道功能,而动物实验也表明hERG通道激动剂能够加速心肌复极,为LQTS的药物治疗带来了四年的希望。基于此,我们采用化合物结构改造等方法,合成筛选出了hERG通道激动剂-新型小分子化合物HW-0168(N-(2-(tert-butyl)phenyl)-6-(4-chlorophenyl)-4-(trifluoromethyl)nicotinamide)和HW-011(N-(4-benzylphenyl)-3-nitrobenzamide)。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及多通道心脏电生理标测的实验方法研究新型小分子化合物激动hERG通道的药理学特征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目的:阐明新型小分子化合物HW-0168和HW-011激动hERG钾通道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方法:在稳态转染hERG基因的HEK293细胞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评价化合物对hERG电流的药理学作用以及在豚鼠心室肌细胞测定化合物对动作电位时程(APD)影响,同时利用多通道心脏电生理标测的实验方法观察化合物对大鼠心脏电信号的作用。研究结果:1.hERG通道电流具有独特的动力学特征,表现为电压依赖性快速失活及缓慢去活的特性。小分子化合物HW-0168能够电压依赖性的增加hERG电流。2.1?M化合物HW-0168使稳态激活曲线左移8.7 mV,0.3?M化合物HW-0168使稳态激活曲线左移8 mV,0.1?M化合物HW-0168使稳态激活曲线左移5.9 mV,0.03?M化合物HW-0168使稳态激活曲线左移5.9 mV,0.01?M化合物HW-0168使稳态激活曲线左移3.6 mV,斜率变大,说明HW-0168可促使hERG通道更易激活,1?M化合物HW-0168使稳态通道失活曲线右移9 mV,说明HW-0168可促使hERG通道更不易失活。3.1?M化合物HW-0168能够电压依赖性的明显减慢hERG电流的失活过程。4.1?M化合物HW-0168对hERG电流的去活无明显作用。5.1?M化合物HW-0168可以缩短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6.HW-011(1?M)能够明显增加hERG电流。7.较低浓度(<2?M)的HW-011剂量依赖性增大hERG电流,而在较高浓度时(>2?M),HW-0168对hERG电流的增大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出现抑制。8.1?M化合物HW-011对Nav1.5的抑制作用约为20%,对Cav1.2的抑制作用约为25%。9.多通道矩阵式心脏电生理标测技术与传统心电信号记录方式相比,得到相似结果,此方法可靠,可用于测定两种化合物对心脏功能参数。研究结论:小分子化合物HW-0168通过增加电流振幅减慢hERG通道的失活过程达到激活hERG通道的作用,HW-011可显着增大hERG电流振幅。本研究提供了两种新型增大hERG电流的小分子化合物,为进一步设计研发以hERG通道为靶点的激动剂提供了基础,为以hERG通道为靶点的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了可能性。

章华[6](2019)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改变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病理性心肌肥厚是高血压、心肌缺血、糖尿病心肌病等多种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它是多种神经体液因素介导、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组织学上的肥厚性重构(remodeling)在早期可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但不断发展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失代偿最终发生心力衰竭。与肥厚性重构相伴的是心肌电生理重构,使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大大提高,由此导致的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约占心衰病人死亡的50%。而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同时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风险而使用受限。因此,揭示电重构致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防治靶点是近年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各种实验动物模型及心衰病人心室细胞电生理记录发现,心肌电生理重构最突出的表现是心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变慢而致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在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的延长(属于获得性LQT综合症)。复极延迟易发生早后除极(EAD)引发触发电活动,加上复极离散度的增大导致兴奋折返而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已知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各种电压门控性K+通道,包括瞬时外向K+通道(电流为Ito)、快、慢延迟整流K+通道(对应电流成分为IKr、IKs),是决定APD和动作电位形态的关键分子基础。其中Ito是包括人在内的大动物心脏快速复极1期的主要电流,而在啮齿类小动物则是整个复极期的主要电流成分;IKr(通道孔区亚单位由h ERG基因编码)和IKs(通道由亚单位基因KCNQ1和β亚单位基因KCNE1编码)是大动物2相平台、3相复极的主要电流。过去的10-20年间,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心肌肥厚导致APD延长的最为可能的原因是不同K+电流密度的减小。已在不同原因(包括心室快速起搏、后负荷过高)所致的多种心肌肥厚、心衰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犬等)模型及心衰的人心室肌细胞观察到Ito密度减小;除Ito外,肥厚、心衰时IKr、IKs亦减小。鉴于K+电流减小是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人们尝试用通道开放剂增大K+电流来对抗病理性APD延长。实验显示选择性IKs通道开放剂可以对抗肥厚兔心室细胞APD延长,取消EAD的出现;多种IKr通道开放剂亦表现出同样的对抗病理性电重构的防治效果,我们的前期实验亦观察到,IKr开放剂在离体心脏可以有效预防APD延长所致的室速和室颤(VT/VF)。因此,使用K+通道开放剂可望成为治疗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的新策略。然而,近年临床发现K+通道gain of function突变造成短QT(SQT)综合症具有引发室颤的危险,似乎又提示这些K+通道开放剂缩短QT间期可能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风险。我们最近观察到不同的IKr和IKs开放剂在离体灌流心脏引发VT/VF,动作电位钳下记录外向K+电流发现这些开放剂增大外向复极电流的同时改变电流形状,特别是早期复极电流增大,在APD和ECG参数中表现为相应的早期复极时间缩短,缩短程度与心律失常发生高度相关,这表明改变通道动力学增大K+复极电流与阻断通道减小K+电流的药物一样存在致心律失常风险。那么,如何另辟新径来增大K+电流呢?已知通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通道动力学和细胞膜上功能通道的数量,后者除受基因转录、蛋白合成调控外,近年的研究发现,细胞膜通道蛋白的转运是影响IKr和IKs通道细胞膜表达量的关键因素,细胞膜通道蛋白数量取决于两个反方向转运过程:一是正向转运,通道蛋白在内质网(ER)合成经转运囊泡到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上膜);二是膜上的通道蛋白内化(internalization)进入早期内体(early endosome),部分可以再循环到细胞膜上,另外一部分进入晚期内体(late endosome),经蛋白酶体或溶酶体途径降解。而泛素化是通道膜蛋白内化的第一步,实验表明,E3泛素连接酶成员Nedd4-2是启动此反应的关键分子,它与目标蛋白的PY序列呈特异结合使其泛素(Ub)化。电压门控性K+通道中h ERG和KCNQ1的C末端具有PY序列,Nedd4-2可以将其泛素化而进入早期内体,细胞内调节运输小泡的小G蛋白RAB5促进Nedd4-2的泛素化过程,而RAB11促进早期内体再循环至细胞膜上。由上可见,正向转运障碍和/或降解过程加速均可造成膜通道数量减少。我们的前期实验显示,在异源表达细胞上心肌病理肥厚关键体液因素血管紧张素II(Ang II)显着下调成熟h ERG蛋白,分析发现此作用与其加速膜成熟蛋白的降解有关;另有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II可显着加速动脉血管细胞膜上BKCa(大电导Ca2+激活的K+通道)的内化与降解。因此我们假设通道泛素化降解增多致膜通道蛋白数量减少是心肌肥厚病理状态下IK电流减小的重要原因,抑制泛素化过程将增多膜通道数量而增大IK电流,有效预防心肌肥厚电重构导致的心律失常。第一部分病理性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的建立目的:在豚鼠整体水平建立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方法:通过颈背部皮下置入渗透泵的方式持续给予Ang II(0.6 mg/kg/d)两周造成豚鼠心肌肥厚。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和分离组织称重的方法观察豚鼠心脏的整体收缩功能和组织结构;HE染色和Masson染色的方法观察心肌细胞大小和纤维化程度;RT-PCR技术检测心肌肥厚相关因子m RNA含量;体表ECG记录豚鼠在体ECG;分离豚鼠心肌细胞,采用电流钳技术记录APD;Langendorff灌流条件下,给予豚鼠心脏PES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观测心律失常易感性。结果:超声心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Ang II)左室收缩末期前壁、后壁、室间隔厚度均明显增大,CON组(n=7)分别为:1.67±0.024,1.63±0.025,0.93±0.066 mm;而Ang II(n=7):2.07±0.055,2.01±0.06,1.18±0.028 mm,P<0.05 vs CON);舒张末期左室前壁、后壁、室间隔厚度也明显增大(CON:1.34±0.057,1.21±0.051,0.75±0.072 mm;Ang II:1.7±0.064,1.6±0.058,0.98±0.027 mm,P<0.05 vs CON)。组织重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重量和左室重量均显着增加(CON:3.35±0.021,2.01±0.038mg/g;Ang II:4.11±0.13,2.67±0.12mg/g,P<0.01vs CON)。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CON:150.72±46.62μm2,Ang II:368.8±84.19μm2,P<0.001 vs CON);Masson染色表明,模型组心肌纤维化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多(1.28±0.46%,21.78±6.4%,P<0.05 vs CON)。RT-PCR检测肥厚相关因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模型组肥厚相关因子(ANP、β-MHC、TGF-β)m RNA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 vs CON)。通过记录豚鼠在体ECG发现,模型组豚鼠QTc间期明显延长(10.88±0.16,12.2±0.37,P<0.05 vs CON)。分离豚鼠心肌细胞记录APD发现,模型组心肌细胞APD50与APD90均显着延长(CON:419.28±25.04,460.66±25.04ms;Ang II:731.9±49.53,821.08±42.25ms,P<0.001 vs CON)。离体灌流条件下给予电刺激观察豚鼠心脏发生心律失常的阈值,结果显示,模型组发生心律失常的阈值明显降低(172.5±11.91,110±14.14m A,P<0.01 vs CON),在给予相同强度电流刺激(130m A)下,对照组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模型组5/6发生心律失常。小结:通过颈背部皮下置入渗透泵的方式持续给予Ang II两周可以造成豚鼠左室明显肥厚和电重构化改变,表现为左室壁和室间隔增厚,心肌细胞面积增大和纤维化程度加大,心电图QT间期延长,心肌细胞APD延长,诱发心律失常的阈值明显降低。第二部分心肌肥厚电重构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改变及机制目的:研究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变化及机制。方法:分离豚鼠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延迟整流钾电流(IKr,IKs);RT-PCR技术检测豚鼠心肌组织ERG基因和KCNQ1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豚鼠心肌组织ERG蛋白、KCNQ1/KCNE1蛋白、Nedd4-2/p-Nedd4-2及Rab1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o-IP的方法分析ERG、KCNQ1与Nedd4-2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ERG蛋白泛素化水平。结果:膜片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模型组IKs无明显变化,IKr尾电流密度明显减小(电压为+60m V时,CON:0.51±0.0754 p A/p F,Ang II:0.28±0.0456 p A/p F,P<0.05 vs CON)。RT-PCR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模型组ERG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KCNQ1基因则明显增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KCNQ1和KCNE1蛋白表达两组均无明显差异,而ERG蛋白在模型组心肌组织出现明显下调(包括成熟和非成熟ERG蛋白);Nedd4-2和Rab11蛋白在模型组的表达明显上调,而磷酸化的Nedd4-2(p-Nedd4-2)表达则明显减少。Co-IP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中ERG蛋白与Nedd4-2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而KCNQ1与Nedd4-2之间的作用则无明显差异;同时,ERG与Ub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增强,表明ERG蛋白泛素化水平在模型组心肌中显着增强。小结:1.在豚鼠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中,IKr明显减少,而IKs无显着改变。2.编码IKr的ER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ERG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提示通道蛋白减少是由转录后调节所致;进一步发现E3泛素连接酶Nedd4-2表达明显上调,ERG蛋白的泛素化水平也明显增加,表明通道蛋白泛素化降解增多是导致通道数目减少、钾电流减小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激活血清糖皮质激素激酶(SGK1)对豚鼠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目的:鉴于SGK1对K+通道内化转运的调节作用,观察在整体动物水平观察激活SGK1对于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GK1激活剂C4-CER和静脉注射含有心肌特异启动子c Tn T和活性SGK1(S422D)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AV-9表达载体两种方式在豚鼠心脏激活SGK1,观察其对豚鼠心肌肥厚及电重构的影响。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和分离组织称重的方法观察豚鼠心脏的整体功能和组织结构;HE和Masson染色的方法观察心肌细胞大小和纤维化程度;体表ECG记录豚鼠在体ECG;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豚鼠心肌组织ERG蛋白、KCNQ1蛋白、Nedd4-2/p-Nedd4-2及SGK1/p-SG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左室明显增厚,而C4-CER并未改善这种增厚,反而有加重的趋势;组织称重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出现明显的心脏和肺重量增加,左心室和室间隔重量明显增大,而同时给予C4-CER组豚鼠各组织重量并未改善,肺和心脏重量反而较模型组更增大。体表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出现明显QT间期延长,而C4-CER反而有加重这种延长的趋势。注射携带活性SGK1(S422D)的腺相关病毒能部分预防模型组左室壁的肥厚,但不能对抗心肌细胞面积的增大和纤维化的增强以及心电图QT间期的延长。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两种激活SGK1的方式均可以明显增加磷酸化SGK1和ERG蛋白量而对KCNQ1蛋白表达量无影响。进一步观察发现,C4-CER和SGK1(S422D)均未能对抗模型组p-Nedd4-2蛋白的下调,而对于心肌肥厚病理条件下过表达的Nedd4-2蛋白,活性SGK1病毒可以预防这种过表达,而C4-CER则无此作用。小结:SGK1的直接激活可以抑制Nedd4-2从而增加ERG蛋白表达,但并不能有效改善豚鼠心肌肥厚和QT间期延长的病理状态。提示激活SGK1信号通路对电生理具复杂的调节作用。第四部分在豚鼠心肌中过表达突变型Nedd4-2对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目的:在豚鼠心肌中过表达突变型Nedd4-2(m),观察其对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心肌特异启动子c Tn T的突变型Nedd4-2(C801S)基因及e GFP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AV-9表达载体,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给豚鼠注射,于注射后4周检测豚鼠组织荧光含量。确定表达后再进行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分离心肌细胞和固定组织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制备心肌细胞悬液和组织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和各组织荧光强度;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的检测方法观察豚鼠室壁厚度;体表ECG记录豚鼠在体ECG,比较QTc间期的变化;分离豚鼠心肌细胞,采用电流钳技术记录APD;分离豚鼠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和IKs);采用Co-IP的方法分析ERG蛋白泛素化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注射AAV-9病毒4周以后,e GFP主要在心脏中表达,其他组织并未见明显荧光。并且在心脏组织中,左心室表达比心房和右心室更多;造模结束后,模型组5只豚鼠死亡2只,而过表达Nedd4-2(m)的豚鼠未见死亡;超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Ang II)豚鼠出现明显左室壁和室间隔增厚,而实验组(Ang II+Nedd4-2(m))的豚鼠左室壁和室间隔出现明显改善;单纯注射病毒与CON相比无明显变化。体表EC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Ang II)豚鼠出现明显QTc间期延长,而过表达Nedd4-2(m)的豚鼠出现明显改善,恢复至对照水平;单纯注射病毒的对照对QT间期无明显影响。分离心肌细胞记录APD结果发现,与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Ang II)豚鼠APD50和APD90明显延长,过表达Nedd4-2(m)使APD50和APD90均恢复至对照水平;注射病毒对照动物与CON相比无明显变化。膜片钳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出现明显的IKr电流减小,而过表达Nedd4-2(m)显着增大IKr电流,并且明显高于CON组水平。注射病毒的对照豚鼠与CON相比无明显变化。而IKs电流密度在四组动物间均无明显差异。免疫共沉淀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组相比,过表达Nedd4-2(m)的豚鼠心肌细胞ERG蛋白泛素化水平明显减弱。小结:在心脏特异过表达Nedd4-2突变体(C801S)可以有效预防病理性心肌肥厚ERG蛋白泛素化降解,增大IKr电流。第五部分合成短肽对Nedd4-2所致h ERG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目的:观察基于h ERG蛋白特异的PY序列合成的短肽对Nedd4-2所致ERG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方法:在稳定表达h ERG蛋白的HEK293细胞系上转染不同量的Nedd4-2质粒,采用Western Blot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检测h ERG蛋白表达量和h ERG电流;转染一定量的Nedd4-2质粒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带有细胞穿透肽的PY序列短肽(根据Nedd4-2与h ERG蛋白结合位点序列设计),用激光共聚焦的方法观察短肽是否导入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检测h ERG蛋白表达量和IKr电流,观察PY短肽对Nedd4-2的抑制作用。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予三个不同量的Nedd4-2质粒(500ng、1000ng、2000ng)均显着降低膜上成熟的h ERG蛋白(155k Da而非135k Da)的表达。膜片钳结果也显示,不同量的Nedd4-2质粒均明显减小h ERG电流(电压为+50m V时,CON:55.83±6.56 p A/p F,500ng:24.85±2.14 p A/p F,1000ng:25.55±2.02 p A/p F,2000ng:29.55±2.22 p A/p F,P<0.001 vs CON)。其中,1000ng Nedd4-2与2000ng对h ERG蛋白和h ERG电流的抑制没有明显差异,所以后续采用1000ng Nedd4-2质粒转染。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同时给予三个浓度的PY短肽(100 n M、200 n M、500 n M)均可以成功导入细胞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edd4-2明显减少h ERG蛋白量,同时给予三个浓度的PY短肽均可以明显恢复h ERG蛋白表达量至对照组水平,而随机乱码肽则无明显作用。膜片钳结果也显示了相同的结果,三个浓度PY短肽均显着恢复h ERG电流至对照水平,乱码肽则无明显作用(电压为+50m V时,CON:55.83±4.55 p A/p F,Nedd4-2:21.92±1.67p A/p F,Scrambled peptide(500 n M):22.71±2.06 p A/p F,PY peptide(100n M):45.31±3.63 p A/p F,PY peptide(200 n M):45.75±2.55 p A/p F,PY peptide(500 n M):50.95±3.06 p A/p F)。小结:根据Nedd4-2与h ERG蛋白结合位点序列设计的PY短肽可以有效抑制Nedd4-2对于h ERG蛋白和h ERG电流的下调作用。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病理性心肌肥厚条件下h ERG(ERG)泛素化降解增加是导致IKr电流减小的主要机制,干预泛素化中介的通道蛋白降解可望为改善病理性电重构、防治心律失常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王超[7](2019)在《Brugada综合征中心脏电生理跨壁及心率依赖性的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心源性猝死是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大部分的心源性猝死是由急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其中由Brugada综合征(BrS)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但因其高致死率而备受关注。自1992年BrS发现至今27年间,据报道有450余种突变型涉及24种基因的突变与其相关。这些突变主要引起钠、钾、钙离子通道的表达及动力学机制改变,从而引起内向电流的减小或外向电流的增加,但其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复杂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文通过使用心脏细胞模型对Brugada综合征相关突变跨壁及心率依赖性进行定量分析,尝试解释相关突变引起BrS的机制,为Br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仿真的方法,基于心外膜细胞模型结合已公布的实验数据建立心内膜、中层心肌细胞模型。将已发表编码四种离子通道的9种基因突变的实验数据整合到细胞模型中,进而定量分析Brugada综合征相关突变跨壁依赖性(细胞依赖性,即浦肯野细胞、心内膜细胞、中层心肌、心外膜细胞依赖性)及心率依赖性。结果1.在浦肯野、心内膜、中层心肌、心外膜细胞中,同一心率下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最长;心内膜复极最快;中层心肌细胞复极最慢。心外膜细胞表现出特征性切迹和穹顶动作电位形态;此形态心内膜细胞中不明显。2.T152I、W927G、R164C、G1319V和L450F的细胞依赖性及心率依赖性较弱。3.G600R、D211G、G490R的跨壁依赖性及心率依赖性均较强。4.S481L表现出较强的跨壁依赖性,但心率依赖性较弱。结论1.研究表明,BrS的产生可能与突变的跨壁依赖性及心率依赖性的不协调改变有关。2.EAD(早后除极)的产生可能是形成BrS的一种机制。3.浦肯野细胞可能参与了BrS的形成。

朱迪迪[8](2018)在《Epac1对慢性心衰豚鼠心室复极化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CHF患者死因中,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占极大比例,而80%以上的SCD由室速、室颤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关于CHF时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CHF时,心肌细胞的特征性表现是复极化过程减慢,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延长,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心肌细胞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rapid component of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r)是AP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形成AP的3期复极化。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是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IKr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Karle等报道β1-AR通过cAMP/PKA途径调控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的IKr电流;慢性心衰时,β-AR抑制IKr电流调控心肌细胞复极化和动作电位。cAMP是公认的极为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Epac被认为是cAMP的效应分子,是Ras家族小分子G蛋白Rap的特异性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Epac蛋白有两个亚型,即Epac1和Epac2,其中心脏中主要表达的是Epac1。Epac蛋白独立于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参与调节血管张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稳定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的抗炎作用、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病理性心脏重塑和心脏缺血性改变。在心律失常发生中,Epac可调节慢延迟整流钾离子流(slow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s)、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3和4亚型(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3 and 4 channels,TRPC3,4)以及肌浆网钙渗漏。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提出如下科学问题:Epac蛋白是否也参与调控IKr电流?这一改变是否在慢性心衰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是,哪一个Epac亚型在此作用中更有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Epac蛋白在心室复极化和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为寻找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治疗方式与干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动脉缩窄手术制备豚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体表心电图观察慢性心衰豚鼠的QTc间期、离体灌流程序性电刺激检测心室有效不应期、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IKr电流,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衰豚鼠左室组织的Epac1表达水平;应用植入性渗透泵构建慢性Epac激活的在体模型,体表心电图观察QTc间期、离体灌流程序性电刺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动作电位和IKr电流,在细胞水平选择性抑制Epac1和/或Epac2,观察IKr电流变化情况;在急性分离的慢性心衰豚鼠左室心肌细胞中应用有效的Epac亚型抑制剂,全细胞膜片钳观察IKr电流变化情况。结果1.采用主动脉缩窄术能成功制备豚鼠慢性心衰模型;2.慢性心衰时,豚鼠心室肌细胞APD延长,IKr尾电流下降;3.慢性心衰时,豚鼠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4.慢性心衰时,豚鼠心室组织Epac1表达增加;5.慢性Epac激活时,豚鼠心率增快、QTc间期延长;6.慢性Epac激活时,豚鼠心室肌细胞APD延长,IKr尾电流下降;IKr电流的下降可以被Epac1抑制剂CE3F4和Epac1/2抑制剂ESI 09减弱,但不受Epac2抑制剂ESI 05的影响;7.急性Epac激活时,IKr尾电流无明显变化;8.慢性Epac激活时,豚鼠心脏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易感性增加;9.选择性Epac1抑制剂CE3F4可以有效缓解慢性心衰豚鼠心室肌细胞IKr电流的下降。结论Epac可以直接参与豚鼠心室复极化的调控,其中Epac1亚型发挥主导作用,抑制Epac1对心衰的复极化异常有保护作用。

金涛[9](2017)在《新型抗癌候选化合物FHND004对心肌HERG钾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ERG(Human ether-a-go-go-related gene)基因编码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孔道形成亚基(α亚基),即Kv11.1,由它介导的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HERG)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HERG基因定位于人类的7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突变引起的IHERG电流密度降低致心肌复极化时程延长是2型遗传性长 QT 综合征(Type 2 congenital long-QT syndrome,LQT2)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严重时易导致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进而引起心源性猝死。然而,较之于遗传性LQT2,药物阻断HERG诱发的LQT2却更为常见。大量研究表明,许多不同种类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抗组胺类药、抗精神病药以及抗肿瘤药等均能通过阻断HERG钾离子通道来抑制IHERG,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很多药物因此而被撤出市场。基于此,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对HERG通道的阻断作用已成为心脏毒性评价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超家族,研究表明,EGFR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EGFR已成为近年抗癌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靶点。例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埃罗替尼(Erlotinib),阿法替尼(Afatinib)等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不同种类的癌症,且与传统药物相比效果有了显着提升。尽管如此,大量临床跟踪调查表明,患者在接受该类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这一问题已成为TKI类抗癌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难点。奥斯替尼是(Osimertinib,AZD9291)是2015年11月美国FDA刚刚批准上市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第三代EGFR-IKI。与传统TKI相比,患者经AZD9291治疗一段时间后耐药性现象明显减弱。然而,关于AZD9291引起的腹泻、皮疹、食欲降低以及心脏毒副效应等的报道仍屡见不鲜。因此,如何研发出高效低毒的TKI已成为药物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焦点。FHND004是一种在AZD9291的结构基础上改构并全新合成的EGFR-TKI,特异性靶向NSCLC,目前已申报临床。动物实验表明,FHND004在确保抗癌效果的同时,比AZD9291安全性更高,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毒副反应更小。然而,FHND004对心肌HERG钾离子通道的作用如何,目前尚不明确。为此,作为心脏毒副效应评价中的金标准,本文以体外瞬时表达HERG钾离子通道的HEK293细胞以及小鼠心房瘤细胞系HL-1为研究对象,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合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分子模拟,探究FHND004对HERG钾离子通道的影响,并以其改构前体AZD9291为阳性对照,比较二者作用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FHND004以时间、浓度以及电压依赖性的方式抑制IHERG,包括主电流和尾电流,其阻断作用主要是在通道的开放状态。而对通道的稳态激活、失活、从失活状态恢复和去激活过程都无显着影响。但是,FHND004对HERG钾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其阳性对照AZD9291。在异源表达HERG通道的HEK293细胞中,FHND004抑制IHERG尾电流的半有效浓度(IC50)是8.46μM,而AZD9291的IC50为0.57μM。前者是后者的约15倍,表明其对HERG通道的阻断作用明显小于AZD9291。在HL-1细胞,得到类似结果(FHND004的IC50为7.21μM)。药物诱发LQTS的因素很复杂,除了药物本身作用外,当病人同时患有电解质紊乱或LQT2基因杂合突变时都有可能增强HERG通道对药物的敏感性,使药物诱发LQTS的可能性增加。本研究也观察到,当人为使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或降低模拟高钾血和低钾血时,相同浓度的FHND004表现出更强的IHERG抑制作用,其中尤以高钾血最为显着。转染WT/A422T-和WT/H562P-HERG突变体模拟LQT2基因杂合突变的结果表明,杂合HERG通道更易被FHND004阻断,IC50分别减小至4.82μM和2.80μM。药物阻断HERG通道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HERG氨基酸序列中的Y652、F656、S624和F557是与各种药物相互作用的高亲和位点。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这4个氨基酸突变后发现,FHND004抑制HERG尾电流的半有效浓度分别升高至 66.47μM、46.12μM、47.60μM和19.66μM,表明突变后 HERG 通道与FHND004的结合明显减弱,尤以前三个氨基酸效果最为明显。这一结论同时也得到了计算机分子对接结果的证实。此外,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证明,FHND004并不影响HERG蛋白的膜表达,表明其抑制作用仅是直接堵塞孔道内腔。本研究明确了新合成的EGFR阻断剂FHND004抑制HERG钾离子通道的分子机制,证实了其抑制效应与其改造前体AZD9291相比明显减弱,为FHND004的临床申报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国涛[10](2010)在《雷诺嗪对豚鼠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缺血性心脏病多合并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最近研究发现心肌缺血时出现持续晚钠电流,从理论上讲如果对晚钠电流进行抑制,不但减少心绞痛发作,而且能够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保护心功能,是一个全新机制的多靶点的治疗冠心病用药。本文拟通过晚钠电流抑制剂---雷诺嗪(Ranolazine)对豚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AP)及收缩力,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和晚钠电流(INa/L)及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配合其对钙电流(L-ICa)阻滞作用的研究,探讨雷诺嗪对豚鼠在体、离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在体缺血再灌注及离体Langendorff模型灌流方法,观察雷诺嗪对SOD、MDA、再灌注心律失常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组织中钙离子含量;常规玻璃微电极法记录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观察模拟缺氧条件下的雷诺嗪对动作电位参数APA、APD50、APD90及心肌收缩力的影响;采用主动脉逆行灌流法酶解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正常钠电流(INa+)、晚钠电流(INa/L)、迟整流钾电流(Ik+)和L型钙通道电流(L-Ica)作为对照,观察不同剂量的雷诺嗪对钠电流(INa+)、晚钠电流(INa/L)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及L型钙通道电流(L-Ica)的影响。结果:雷诺嗪可增强SOD活性,可以对抗H2O2模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的作用,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可降低H2O2引起的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动时程的增加和增强心肌收缩力,对动作电位振幅(APA)无影响;改善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的LVEDP,不影响心率;可以改善离体心肌LVDP和士dp/dPmax等心肌收缩性指标,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能够降低缺血-再灌注受损心肌组织的钙含量;中大剂量雷诺嗪可降低晚钠电流(INa/L);大剂量雷诺嗪可以可明显降低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延迟整流钾电流(Ik+)和L型钙通道电流(L-Ica)幅值,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当加入雷诺嗪1μM·L-1、10μM·L-1和100μg·L-1 3分钟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离子电流分别为:①、钠其峰值电流量和中剂量分别为(99.50±11.13和96.38+-10.35 pA/pF,n=6)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峰值电流为(79.88±9.88,pA/pF,n=6)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翻转电位约在+10 - +20mV;②、小剂量对晚钠电流峰值成份为(3.96±0.23 ,pA/pF,n=6) p>0.05)中剂量和大剂量峰值电流为(3.40±0.24和3.03±0.21,pA/pF,n=6)(p<0.01和P<0.001);与正常组相比H2O2使心室肌细胞通道开放时间,开放概率明显增加(p<0.01),关闭时间明显降低(p<0.01);③、钾峰值电流小剂量和中剂量分别为(21.67±3.78和18.56±4.78 pA/pF,n=6)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为(18.00±2.78 pA/pF,n=6 )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开放时间,开放概率以及关闭时间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钙峰值电流分别为(-310.5±60.6、-270.6±50.2和-210.3±30.5 pA,n=8),大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雷诺嗪可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降低LVEDP水平、改善心肌僵硬度,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钙含量,能改善心脏舒张功能。2雷诺嗪可降低H2O2引起的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动时程的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可改善H2O2引起的豚鼠的心肌收缩力降低。3雷诺嗪大剂量(100μg·L-1)可以抑制快钠通道,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性,小剂量对快钠通道无明显昨用;中、大剂量(10μg·L-1以上)可明显抑制晚钠通道,改善缺血心肌心功能及抑制心律失常。4雷诺嗪(100μg·L-1)可明显抑制钾通道,并呈剂量依赖性,可以抗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类似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雷诺嗪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豚鼠心室肌细胞L-Ica幅值。阻滞经L型钙通道的Ca2+内流,降低胞浆内的Ca2+浓度,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二、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种成分的计算机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种成分的计算机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1)形神一体观指导下的脉神同调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1. 心悸病名的历史沿革
        2. 心悸病因病机的历史源流
        3. 现代医家对室性早搏病因病机的认识
        4. 现代中医药对室性早搏的治疗进展
        5. 小结
    综述二 中医学对形神一体观的认识
        1. 形神内涵
        2. 形神一体观的内涵
        3. 形神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4. 小结
    综述三 现代医学对室性早搏的研究现状
        1. 室性早搏临床研究现状
        2. 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形神一体观指导下脉神同调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安神定律颗粒核心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机制研究
    前言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离子通道细胞实验对安神定律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机制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及评价
    3. 结论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个人简介
致谢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小鼠心房细胞建模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研究的发展综述
    1.4 心肌电生理模型基础
        1.4.1 心肌细胞膜电位及静息电位
        1.4.2 离子通道和离子流
        1.4.3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1.4.4 细胞内信号通路
        1.4.5 心肌纤维及组织
        1.4.6 函数拟合及模型仿真方法
    1.5 本文工作及论文组织
        1.5.1 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1.5.2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小鼠心房细胞数学建模与验证
    2.1 引言
    2.2 模型构建
        2.2.1 模型整体结构
        2.2.2 主要膜电流建模
        2.2.3 钙离子循环建模
        2.2.4 左右心房细胞的差异化建模
    2.3 模型仿真与验证
        2.3.1 动作电位及主要膜电流
        2.3.2 钙离子循环
        2.3.3 细胞内离子浓度的频率依赖特性
        2.3.4 细胞动作电位的频率依赖特性
        2.3.5 膜电流的频率依赖特性
        2.3.6 主要钾电流对于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与其他模型的对比
        2.4.2 细胞内离子稳定
        2.4.3 SERCA和频率依赖的加速舒张
        2.4.4 本章研究的不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过度表达和氧化应激的CaMKII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3.1 引言
    3.2 氧化激活的CaMKII建模
    3.3 过度表达的CaMKII建模
    3.4 仿真结果
        3.4.1 对动作电位的影响
        3.4.2 对钙离子循环的影响
        3.4.3 增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3.5 讨论
        3.5.1 异常的CaMKII对钙瞬变的影响
        3.5.2 异常的CaMKII引发心律失常的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鼠心房细胞中交替现象的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仿真方法及参数
        4.2.1 交替比率计算
        4.2.2 一维组织仿真参数
    4.3 交替现象的仿真结果
        4.3.1 单细胞交替现象及β-AdR刺激的作用
        4.3.2 一维心房组织中的钙瞬变交替现象
        4.3.3 钙瞬变交替现象的频率依赖特性
        4.3.4 细胞间电耦合对I_(CaL)的影响
    4.4 讨论
        4.4.1 钙瞬变交替现象的发生机制
        4.4.2 β肾上腺素受体刺激在钙瞬变交替中的作用
        4.4.3 细胞间电耦合及β肾上腺素受体刺激在心肌组织上的协同作用
        4.4.4 本章研究的不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鼠心房及窦房结细胞蛋白质组分析及其在细胞建模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小鼠窦房结和心房细胞模型的相互转化
        5.2.1 小鼠窦房结与心房细胞蛋白表达的差异
        5.2.2 转化窦房结模型的构建方法
        5.2.3 转化窦房结模型的验证
    5.3 窦房结细胞离子通道数量估计
        5.3.1 随机单通道模型
        5.3.2 离子通道数量估计
    5.4 讨论
        5.4.1 蛋白质组数据与模型估计的交叉验证及发现
        5.4.2 离子通道数量估计与单细胞建模方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Src和PKCα参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心房肌细胞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下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房颤时心房肌细胞Ikur电流密度及心房组织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Ikur下调及心房组织Kv1.5 蛋白表达降低
        3.2 房颤时心房组织TNF-α 蛋白表达升高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H9c2细胞和HL-1 细胞中TNF-α 对Ikur电流密度和Kv1.5 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H9c2 细胞和 HL-1 细胞中 TNF-α 下调 Ikur
        3.2 H9c2 细胞表达 Kv1.5
        3.3 H9c2 细胞和 HL-1 细胞中 TNF-α 降低 Kv1.5 蛋白表达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rc 激酶和 PKCα 参与 TNF-α 对 Ikur 的调控过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窦律患者和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标本的留取
        2.2 H9c2 细胞培养
        2.3 HL-1 细胞培养
        2.4 TNF-α 和激酶抑制剂干预细胞(H9c2 细胞和 HL-1 细胞)
        2.5 全细胞膜片钳检测 Ikur
        2.6 组织与细胞蛋白的提取
        2.7 蛋白浓度的检测
        2.8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量
        2.9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中 Src 与 PKC 表达的变化
        3.2 H9c2 细胞和 HL-1 细胞中 TNF-α 激活 Src 和 PKC
        3.3 H9c2 细胞和 HL-1 细胞中 Src 和 PKCα 抑制剂逆转 TNF-α 下调 Ikur 的作用
        3.4 H9c2 细胞和 HL-1 细胞中 Src 抑制剂逆转 TNF-α 下调 Kv1.5 蛋白表达的作用
    4. 本章小结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人体组织伦理证明材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虚拟生理心脏模型及房颤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尺度虚拟心脏模型
    1.1 离子通道模型
    1.2 心肌细胞模型
    1.3 浦肯野纤维模型
    1.4 心脏组织模型
    1.5 心脏-躯干模型
    1.6 多尺度心脏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过程
2 临床房颤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
3 应用计算机模型研究房颤进展
4 未来发展方向

(5)新型hERG钾通道激动剂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仪器
    3.实验动物
    4.实验方法
        4.1 溶液配制
        4.2 细胞培养
        4.3 急性分离豚鼠心肌细胞
        4.4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4.4.1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过程
        4.4.2 hERG钾电流的记录程序
        4.4.3 Nav1.5 电流的记录程序
        4.4.4 Cav1.2电流的记录程序
        4.4.5 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记录
        4.4.6 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记录程序
        4.5 心脏电信号的记录过程
    5.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HW0168对hERG通道电流的药理学评价
        1.1 hERG稳转细胞系的验证及HW0168对hERG通道电流的影响
        1.2 在hERG稳定表达的HEK293细胞中,检测HW-0168对hERG通道激活和失活过程的影响
        1.3 在hERG稳定表达的HEK293细胞中,检测HW-0168对hERG通道失活速率的
        1.4 在hERG稳定表达的HEK293细胞中,检测HW-0168对hERG通道去活的影响
        1.5 在豚鼠心室肌细胞中,检测 HW-0168 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
    2.HW011对hERG通道电流的药理学评价
        2.1 在hERG稳定表达的HEK293细胞中,检测HW-011对hERG电流的影响
        2.2 HW-011 对心脏其他重要离子通道电流的调节作用
    3.多通道矩阵式心脏电生理标测技术评价两种化合物对整体心脏影响的可行性验证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改变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病理性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心肌肥厚电重构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变化及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激活SGK1 对豚鼠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在豚鼠心肌中抑制 Nedd4-2 对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合成短肽对Nedd4-2 所致h ERG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心肌钾离子通道多样性和调节以及病理性重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Brugada综合征中心脏电生理跨壁及心率依赖性的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Epac1对慢性心衰豚鼠心室复极化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慢性心衰豚鼠心脏电生理重构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Epac1对正常豚鼠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及其在慢性心衰心室复极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新型抗癌候选化合物FHND004对心肌HERG钾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相关研究进展
    2.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新型抗癌候选化合物FHND004对心肌HERG钾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粒转化
        1.2 细菌培养
        1.3 质粒大量提取
        1.4 细胞培养与转染
        1.5 电生理记录
        1.6 计算机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分析
        1.7 基因定点突变
        1.8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9 蛋白质免疫印迹
        1.10 细胞免疫荧光
        1.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HERG异源表达体系的建立与鉴定
        2.2 FHND004和AZD9291对IHERG的抑制作用
        2.3 FHND004抑制开放状态下的HERG钾离子通道
        2.4 FHND004对HERG钾离子通道动力学的影响
        2.5 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对FHND004抑制IHERG的影响
        2.6 LQT2基因突变对FHND004抑制IHERG的影响
        2.7 HERG通道药物结合位点突变对FHND004抑制作用的影响
        2.8 计算机HERG蛋白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分析
        2.9 FHND004对HERG钾离子通道膜表达的影响
        2.10 FHND004对心肌细胞IHERG的影响
    3. 讨论
    4. 全文总结
第三章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雷诺嗪对豚鼠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 导言
    2 平台期钠电流及其多种特性
    3 窗电流与非窗电流平台期的不同点
    4 INAL 的药理学
    5 INAL 的病理生理学
    6 INAL 阻滞的效应
    7 INAL 与心脏疾病
    8 结论
第2章 雷诺嗪对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3章 雷诺嗪对模拟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器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4章 盐酸雷诺嗪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收缩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5章 雷诺嗪对全细胞及单通道钠离子通道电流的作用
    第一节 雷诺嗪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全细胞钠通道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雷诺嗪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单通道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同第一篇)
        2 动物药品与仪器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6章 雷诺嗪对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7章 雷诺嗪对心室肌细胞钙电流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种成分的计算机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 [1]形神一体观指导下的脉神同调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机制研究[D]. 王婷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小鼠心房细胞建模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仿真研究[D]. 张善卓.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3]Src和PKCα参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心房肌细胞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下调[D]. 周慧珊.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虚拟生理心脏模型及房颤机制研究进展[J]. 罗存金,游婷婷,刘彤,赫颖,王宽全,张恒贵.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9(10)
  • [5]新型hERG钾通道激动剂药理作用的研究[D]. 董秀明. 青岛大学, 2019(02)
  • [6]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改变及机制研究[D]. 章华.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2)
  • [7]Brugada综合征中心脏电生理跨壁及心率依赖性的定量分析[D]. 王超.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8]Epac1对慢性心衰豚鼠心室复极化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调控机制研究[D]. 朱迪迪.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9]新型抗癌候选化合物FHND004对心肌HERG钾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D]. 金涛.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10]雷诺嗪对豚鼠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国涛. 吉林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分量的计算机重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