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可控回肠膀胱置换术的护理

低压可控回肠膀胱置换术的护理

一、低压可控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晨[1](2021)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1例因膀胱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腹膜外途径与经腹途径两组。经腹膜外途径组患者共26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6例。经腹腔途径组35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9例。收集术后90d内并发症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其他围手术期结果。结果:61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经腹膜外组与经腹腔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59.44±49.84)min与(237.09±45.32)min,住院费用(67251.03±10360.60)元与(73128.19±18388.72)元,术中失血量(112.9±31.56)ml与(122±29.89)ml,淋巴结清扫数(15.11±6.19)个与(13.36±4.32)个,P>0.05,无明显差异。经腹膜外组与经腹腔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3.78±4.60)d与(20.18±6.29)d,术后随访90d,术后肠梗阻发生率11.54%(3例)与40.00%(1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31%(11例)与77.14%(27例),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经腹膜外途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经腹途径患者。结论与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途径相比,腹膜外途径可以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罗青阳[2](2020)在《三种尿流改道方式对我国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膀胱癌是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随着老龄化人口等因素的日趋增加也在逐年上升,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已达到了所有膀胱癌种类的20%~25%,容易发生进展和转移。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是目前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及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使得患者的生存周期得以明显提升、手术预后得以明显改善。选择一种既能使上尿路功能得以改善,又可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高的尿流改道方式也成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所面临的首要难题。目前较为常用的尿流改道方式包括:原位回肠新膀胱、回肠通道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这三种术式之间前后相承、不可替代。既往关于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的探讨着重于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等方面,但对于膀胱癌患者术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却较少论及。现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接受尿流改道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目的:通过对我国膀胱癌根治患者接受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为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提供辅助性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及横断面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中文检索,将检索的主题词或关键词设定为“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生活质量”。检索时限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设定相关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查找、筛选,对存在的偏倚进行客观评价,对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提取,使用Stata15.1软件进行循证医学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了18篇关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对比的文献,共1571例患者,根据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输尿管皮肤造口、回肠通道和回肠代膀胱三组,其中输尿管皮肤造口组321例,回肠通道组532例,回肠代膀胱组718例。基于Meta分析结果可见:回肠通道组与回肠代膀胱组相比(SMD=-0.633、95%CI=-0.766~-0.500、P<0.01),输尿管皮肤造口组与回肠代膀胱组相比(SMD=-0.484、95%CI=-0.652~-0.316、P<0.01),回肠代膀胱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输尿管皮肤造口组与回肠通道组相比(SMD=-0.174、95%CI=-0.338~-0.010、P=0.396),两者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种常见尿流改道方式中,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何淑贤,王菊廷[3](2019)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患者的生理心理会产生巨大改变。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尚未制订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标准指南,本研究总结和分析近来年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其临床应用研究与其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参考。

吴亚茹[4](2019)在《原位新膀胱术后尿控问题的分析(附46例临床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位新膀胱术后并发症处理及预防,着重改善控尿情况,新膀胱容量的监测。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因膀胱癌行原位新膀胱术,成功随访了46例患者,依据术前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以术后3个月为分界,分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原位新膀胱术后6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包括发热1例,肠梗阻2例,新膀胱阴道瘘1例,肠瘘1例,双肾轻度积水1例。35人次出现远期并发症,分别为无症状性菌尿伴膀胱结石1例;双侧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处狭窄1例;压力性尿失禁1例;夜间不完全性尿失禁4例;夜间遗尿22例伴双肾结石1例;肿瘤复发2例;死亡4例。结论:原位新膀胱术后并发症较多,但多数并发症处理相对容易,不增加手术创伤,不影响肿瘤根治效果,避免腹部造口。但术后尿失禁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因此,进一步改善控尿情况成为医患之间最关注的话题。定期监测控尿情况,尽可能使新膀胱趋近于正常膀胱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包军胜[5](2019)在《肠替代在尿路重建技术上的改进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膀胱肿瘤是我国人体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来源于尿路上皮,非尿路上皮源性的恶性上皮肿瘤多是鳞癌和腺癌,但也有极少来源于其他组织,如淋巴瘤、副神经节瘤、纤维瘤及肉瘤等;由于其发生发展局限于膀胱组织内,在缺少病理证据的情况下这少部分肿瘤常常容易误。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膀胱镜检查、彩超、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进而根据临床分期、危险因素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初诊患者约70-75%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25-30%为肌层浸润性;对于非肌层浸润患者,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循序膀胱灌注化疗并定期随访;而对于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为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尿流改道术,由此可能涉及到几种术式,对术者而言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术难度,对患者而言意味着手术创伤的大小不同、术后远期产生不同的生活质量。尿流改道是膀胱切除术后的必然选择,针对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的个体条件差异,选择不同的尿流改道手术可能会使患者受益不同。目前我国在尿流改道术中使用最为常见的是经典回肠通道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及乙状结肠直肠替代术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有手术时间长,住院周期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等特点,如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式是泌尿外科医师的关注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手术时间及患者恢复时间伴随着技术改良过程而明显缩短,显示出了微创技术的强大应用前景,但这些先进微创技术是否真正使得患者受益,其术后安全性及有效性如何并不明确,潜在的术后并发症及影响患者本身生活质量因素也不清楚。我们拟通过总结近14年来本医疗中心诊治过的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比较分析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与传统开放性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式治疗效果,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拟解决以下问题:1.通过本中心收集到的15例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257例早期开放及部分腹腔镜辅助患者资料;阐明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及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明确其外科治疗特征,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术后短期并发症等,随访观察长期并发症及生活满意度情况。2.阐明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优缺点;并就目前微创趋势及现有经验,对该术式的改良及发展进行展望。研究方法:通过回顾了解2004年-2018年甘肃省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治疗情况及手术改良发展过程;集中研究分析了自2010年10月至2018年4月的15例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患者,分析其年龄,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输血量及近、远期并发症水平。明确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与传统开放性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004-2012年,我中心共行传统开放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200例,其中切口感染及裂开10例,占5%。随着微创技术发展,逐步开展腹腔下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至2018年4月完成57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开放性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及15例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非完全腹腔镜治疗的257例患者,手术时间中位数为370.00min(320-610min),失血量中位数为560.00ml(400-2500ml),其中64%的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输血量为540.00(400-1200)ml,平均住院日为22.0(10-34)天;随访时间从3月-167个月不等,远期并发症包括逆行性感染4例,输尿管结石2例,单侧肾积水5例,肺、骨转移各1例,肠道肿瘤1例,乙状结肠股管皮肤瘘1例;2010年10月-2018年4月本中心收集的15例患者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1±9.7岁(38-70岁),随访时间为31.5±4.72个月,3例患者术前施行了膀胱电切术及术前化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78.6±122.8分钟,失血量为437.3±114.1毫升,平均住院日为25.7±5.6天,3例患者需要输血,2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及远期并发症,1例患者于随访18个月时因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前筛选合适患者对改善预后,降低手术难度及缩短住院天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背景及目的:输尿管损伤后狭窄常常导致肾积水,若不及时处理则最终导致患侧肾功能丧失,输尿管长段狭窄的发病多为医源性损伤、腹膜后纤维化、严重的输尿管炎症等,肾造瘘只能作为暂时避免出现急性肾损伤及挽救患侧肾脏治疗方法,且还存在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术后造瘘感染及造瘘管需要固定,佩带引流袋的护理等问题。目前针对输尿管损伤后狭窄的输尿管替代方案相对较少,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处理该类病患一直是泌尿外科医师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针对输尿管损伤后的治疗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为输尿管球囊扩张,适用于短段(<2cm)的输尿管损伤后狭窄,另一种则为针对长段输尿管狭窄的手术治疗。长段输尿管损伤后导致的狭窄需要组织替代的病例并不多见,由于该病例数的限制,该类组织替代手术相对较少。为了避免患者长段输尿管缺失导致的患侧肾损害,该手术后应务必保证患者尿流低压,保持尿流通畅,术中所有的吻合口避免术后尿漏等;从组织重建吻合技术及方法上讲,该手术为泌尿外科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理论上理想的替代组织也应尽量在保证尿流通畅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减少该组织的分泌及吸收功能,这对于重建组织的吻合及组织相容,避免再次狭窄及尿漏等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组织替代重建材料包括空回肠及阑尾(肾移植),如何通过有效手段来尽量减少吸收面积,保证尿流低压通畅并避免尿漏成为了重建手术的新课题,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有U型替代术,7型替代术及Yang-Monti手术等,回肠替代手术在国外开展相对广泛,在亚洲地区可能因其手术步骤复杂以及对疗效的不确定性而限制了其广泛开展。本研究收集了本中心2013年-2015年3年间长段输尿管狭窄改良回肠替代手术2例,对其进行病例回顾并进行文献复习及系统评价,拟阐明以下问题:1.以收集到的狭窄病例及相关系统评价为基础,明确输尿管狭窄的常见病因及潜在危险因素,改良回肠替代手术常见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相关处理建议;2.通过对长段输尿管狭窄手术中的细节进行改良,明确创新改良术式的优势,对未来该术式发展进行展望。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5年我院行Yang-Monti回肠输尿管替代术治疗的输尿管狭窄病例2例,都为长段狭窄患者。对该2例患者,在传统术式基础上进行部分细节改良,观察并随访2-3年,对术后肾功能指标、影像学检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价手术效果;此外,对长段输尿管狭窄的回肠组织替代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系统评价,数据来源于Pubmed,Google Scholar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1996-2018)。结果:2例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中,未发现明显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年随访结果显示,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均下降接近正常,肾小球滤过率检查,肾图及肾盂造影显示术后患者能维持稳定的肾功能,1例2年后死于肿瘤原发病,1例于术后第三年行输尿管镜检查结果见替代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宽敞,有蠕动并间断喷尿且粘液量少,替代输尿管全程成隧道样且宽大。在文献回顾及系统评价中,我们在初筛的644篇文献中纳入了10篇,共计269例患者,均为队列研究,明确了最常见致输尿管长段狭窄的病因为医源性狭窄及后腹膜纤维化。感染及肠梗阻为术后最常见近期并发症,而瘘管形成及再狭窄常在术后3个月后发生,是该手术主要的远期并发症。结论:综上,我们认为Yang-monti手术在明确了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后,对于长段部分或完全性输尿管缺损的重建是有效可行的。目前该术式在亚洲地区应用较少,由于病例罕见导致样本量少,无法得到大样本的对照研究,研究的部分结论仍需要未来多中心及大样本量的研究来验证。我们的系统评价及病例研究可能对未来该术式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樊莉,廖开森,赵桃月[6](2017)在《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认为总结25例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造口定位,术后加强引流管及泌尿造口的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出院康复指导。25例患者住院951d康复出院。

崔丽艳,黄静[7](2017)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术期的护理》文中认为目的回顾分析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 顺利康复出院, 排尿可控率:储尿囊日间排尿可控率达91.7%(33/36), 夜间排尿可控率达77.8%(28/36)。结论重视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是术前护理的关键, 重视各种管路的管理是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指导患者分阶段进行腹压协助排尿, 通过盆底肌训练掌握正确的控尿技巧, 恢复良好的排尿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珊,温贤秀,雷花,杨显芳,祝玲,匡玲[8](2016)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术期护理进展,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护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谢庆环,李敏,燕东亮[9](2016)在《不同膀胱冲洗方法预防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膀胱肿瘤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1]。腹腔镜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因其创伤小,并保护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常用的尿道改道方法之一。此类手术涉及泌尿及消化两大系统,手术较复杂,术后新膀胱的管理尤其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若管理措施不到位,会引起吻合口瘘、尿

秦泽[10](2016)在《回肠在泌尿外科重建中的应用11例临床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回肠在泌尿外科重建领域的相关应用,为泌尿外科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总结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应用回肠完成原位新膀胱重建7例及长段输尿管替代4例的临床资料,就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3例出现早期并发症(术后<30天),包括尿漏合并肺部感染1例、淋巴瘘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3月随访6例患者日间控尿良好者6例,夜间控尿良好者2例,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较高;回肠代输尿管组分别应用经典回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术完成4例输尿管长段缺损替代,1例术后尿路感染,余3例恢复良好,术后复查示4例回肠代输尿管通畅,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一种安全易行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较高,易于被医患双方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是治疗长段输尿管缺损或狭窄的有效术式,其中经典回肠代输尿管术应用广泛,术后效果肯定,而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术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好的术后预期,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二、低压可控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压可控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手术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2)三种尿流改道方式对我国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
        2.1.1 检索词
        2.1.2 检索方式
    2.2 文献筛选
        2.2.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2 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
        2.3.1 使用Stata15.1软件录入数据,进行评估
        2.3.2 异质性检验
        2.3.3 各指标的Meta分析模型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筛选和质量评价
        3.1.1 检索结果
        3.1.2 文献筛选
        3.1.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2 .Meta分析结果
        3.2.1 异质性检验
        3.2.2 各亚组评估分析
        3.2.3 各维度进行meta分析
        3.2.4 偏倚检验及来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6 综述
    6.1 .膀胱癌
    6.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6.2.1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发展
        6.2.2 传统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6.2.3 保留性功能及生育能力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6.2.4 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6.2.5 机器人辅助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6.3 .尿流改道术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3)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1.2 全身准备
    1.3 胃肠道准备
    1.4 功能锻炼指导
2 术中护理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2 引流管的护理
        3.2.1 左、右输尿管支架管的护理
        3.2.2 胃管
        3.2.3 膀胱造瘘管及导尿管
        3.2.4 腹腔及盆腔引流管
    3.3 排尿功能训练
    3.4 常见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3.4.1 尿失禁的护理
        3.4.2 排尿困难的护理
        3.4.3 尿路感染的护理
        3.4.4 尿瘘的护理
    3.5 尽早进食及下床活动
4 小结

(4)原位新膀胱术后尿控问题的分析(附46例临床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位新膀胱术后新膀胱容量监测的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肠替代在尿路重建技术上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一)
Abstract(1)
中文摘要(二)
Abstract(2)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微创化临床研究
    1.背景回顾
        1.1 膀胱肿瘤现状简介
        1.2 尿流改道术发展简述
        1.3 微创技术在尿流改道术中的发展
        1.4 目前外科组织替代膀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病人资料
        3.2 治疗经过
        3.3 术后观察及随访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二部分:Yang-Monti术式:回肠替代输尿管系列研究
    1. 背景介绍
        1.1 输尿管长段狭窄的主要病因
        1.2 长段输尿管狭窄治疗发展
    2. 研究目的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回顾及分析
        3.2 文献复习及系统评价
    4. 结果
        4.1 病例报道
        4.2 文献回顾及系统评价
        4.2.1 文献筛选
        4.2.2 文献系统评价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第一部分 综述 腹腔镜下尿路重建手术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MONTI术式的应用及其并发症
        参考文献
附件 伦理批件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成果
致谢

(6)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结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2.1.2 腹部造口定位
        2.1.3 肠道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两侧输尿管支撑管护理
        2.2.2 胃肠减压引流管及两侧盆腔引流管护理
        2.2.3 泌尿造口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2.3. 1 造口缺血坏死
        2.2.3. 2 造口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
        2.2.3. 3 造口狭窄
        2.2.3. 4 造口周围皮肤尿酸结晶
        2.2.3. 5 肠管脱垂
        2.2.3. 6 造口旁疝
    2.3 出院指导
3 小结

(9)不同膀胱冲洗方法预防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 原位膀胱术为选取一段回肠替代膀胱, 并与尿道相吻合, 形成原位可控性膀胱, 具有可控性好, 低压储存并且无须腹壁造口及佩戴造口袋等优点, 术后患者自信、康复快, 恢复了控尿功能,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原位回肠膀胱术后, 代替膀胱的回肠仍具有分泌功能, 持续分泌黏液。有研究显示, 从术后第3天开始, 肠黏液的分泌量呈上升趋势, 至术后第七天达到高峰, 之后又逐渐减少[3]。肠道分泌的黏液容易产生凝块堵塞导尿管, 从而引起吻合口瘘, 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故原位膀胱术后患者保持尿管通畅对术后恢复非常重要。
    3.2 持续膀胱冲洗是利用三通的导尿管将溶液灌入膀胱内, 再借用虹吸原理将灌入体内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4], 目的是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黏液、细菌等异物, 预防感染。缺点是冲洗时压力和冲洗量不易控制。手动间歇膀胱冲洗是利用冲洗器将冲洗液注入膀胱内, 再回抽出等量的冲洗液。它的作用是利用压力差, 人为控制所需压力, 由导尿管冲离或冲洗出粘液、血块和尿沉渣, 保持尿管通畅[5]。缺点是黏液分泌高峰时如未及时冲洗易引起管道堵塞, 使新膀胱过度充盈引起尿瘘, 增加再次冲洗时的困难。本研究将两种冲洗方法相结合, 持续膀胱冲洗可在肠道黏液分泌高峰期起到稀释, 溶解黏液快的作用, 再辅以间歇性膀胱冲洗, 冲洗出新膀胱内残留的较大的黏液块及血块, 更有效地保持尿路通畅,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冲洗时应注意:①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每天更换膀胱冲洗液。②若天气寒冷, 应提前将冲洗液加热至38~40℃, 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③冲洗液应出入平衡, 避免冲洗液进入过多、压力过大造成吻合口瘘。④由于手术创伤大,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在冲洗时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 可暂停冲洗, 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 症状缓解后再给予冲洗。本研究显示, 将持续膀胱冲洗+间歇膀胱冲洗在不同时间段相结合能扬长避短, 在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能更有效地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0)回肠在泌尿外科重建中的应用11例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原位回肠新膀胱7例临床总结
    一.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术前准备
        1.3 手术过程
        1.4 术后处理
        1.5 随访方法及评估项目
    二.结果
    三.讨论
        3.1 病例选择
        3.2 术式选择及术中操作
        3.3 术后并发症及随访
第二部分 回肠代输尿管术4例临床总结
    一.经典回肠代输尿管术2例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选择
        1.3 手术方式
        1.4 术后情况
    二.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术2例
        2.1 临床资料
        2.2 治疗选择
        2.3 手术过程
        2.4 术后情况
    三.讨论
总结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低压可控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的疗效对比[D]. 李晨. 青岛大学, 2021(02)
  • [2]三种尿流改道方式对我国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D]. 罗青阳. 河南大学, 2020(02)
  • [3]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J]. 何淑贤,王菊廷. 蛇志, 2019(02)
  • [4]原位新膀胱术后尿控问题的分析(附46例临床报告)[D]. 吴亚茹.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5]肠替代在尿路重建技术上的改进研究[D]. 包军胜. 兰州大学, 2019(08)
  • [6]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樊莉,廖开森,赵桃月. 护理与康复, 2017(10)
  • [7]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术期的护理[J]. 崔丽艳,黄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03)
  • [8]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进展[J]. 张珊,温贤秀,雷花,杨显芳,祝玲,匡玲. 全科护理, 2016(17)
  • [9]不同膀胱冲洗方法预防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 谢庆环,李敏,燕东亮.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6(03)
  • [10]回肠在泌尿外科重建中的应用11例临床总结[D]. 秦泽. 兰州大学, 2016(12)

标签:;  ;  ;  ;  ;  

低压可控回肠膀胱置换术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