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鱼运输及包装方法

活鱼运输及包装方法

一、活鱼运输包装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坤,刘书成,范秀萍,魏帅,孙钦秀,夏秋瑜,吉宏武,郝记明,邓楚津[1](2021)在《鱼类保活运输策略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为了促进活鱼运输产业关注的提高鱼的存活率、降低运输成本、保障鱼的品质与食用安全性等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综述鱼类有水保活和无水保活策略以及保活运输过程中暂养、低温休眠、人工麻醉、运输装备、无水包装、环境控制、运输监控、唤醒等关键技术,分析现有鱼类保活运输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鱼类保活运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在保活运输过程中宜采用多种关键技术联合使用,加强鱼类基础应激研究、开发新型的高效安全绿色麻醉剂、研发活鱼运输装备与监测系统与制定活鱼运输行业标准。

倪锦,沈建,郑晓伟,陈军[2](2020)在《我国渔业物流船队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文中指出发展海洋渔业可以缓解国家粮食安全压力,拓宽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专业化渔业物流船队是保障和支撑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不同的服务对象角度对渔业物流船队进行了划分,详细介绍了各类型渔业物流船队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指出了我国的渔业物流船船龄大、装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和信息化水平弱等严重制约我国渔业物流船队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推进渔业物流船队的专业化建设、推动渔业物流船装备自动化革新、提升渔业物流船的信息化水平等实现渔业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蒋馨漫[3](2020)在《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下陆运活鲜鱼类包装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新技术冲击以及消费模式与生活模式的改变等诸多现象,使可持续设计成为设计界思考的重点话题。将可持续设计理念运用于包装设计中,标志着设计观念又一次的革新与发展,是解决当下生态破坏及能源消耗等问题的一项重要对策。可持续包装设计是以提升包装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在完成包装基本功能的同时,实现其“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的优势。由此可见,可持续性包装设计的应用与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价值。本课题将陆运活鲜鱼类产品包装作为研究对象,以包装设计的可持续性创新为切入点,重点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整合包装设计理论与智能包装设计理论,以设计引领与整合设计的方式,结合其活鲜保活技术与智能化信息溯源技术,使活鲜鱼类包装在减量化的同时实现生态可持续性。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文首先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可持续设计理论的研究动向及发展,并结合活鲜鱼类产品包装的具体设计案例,展开可持续设计理论在活鱼包装中的应用探索。其次,选择适宜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线,结合当前陆运活鲜鱼类物流包装的实际需求,归纳出符合可持续设计理论下的活鲜鱼类包装设计要素。最后,以陆运活鲜鱼类产品包装的可持续性设计为案例,在包装材料的生态化、包装结构的整合化与减量化、包装方式的智能化这三个方面展开设计实践活动。为陆运活鲜鱼类产品包装设计提供了可参照的理论基础与设计范式。本次设计实践保障了陆运活鲜在包装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活体流通率,提升了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活鲜类物流包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全国各界的共同努力,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产品包装将会在全国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与普及,为我国实现社会生态可持续助力。

陆有飞,郑艳波,马瑞宁,蒋小珍[4](2019)在《延长鲮鱼和鲤鱼无水保活时间的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探索活鱼无水运输方法,旨在降低活鱼运输死亡率,促进生鲜活鱼电商模式销售和水产行业的发展。【方法】本研究采用体重约为1kg的活鲮鱼、活鲤鱼,通过绳索保定或专用包装袋保定,使其不能挣扎活动,各组离水鱼均用密封袋包装并充氧,再分别置于5℃、15℃、25℃条件下,另设一个不保定的常温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鱼在不同温度存活时间长短。【结果】用"弓鱼法",鲮鱼15℃时保活时间最长,平均值为13h,显着高于其它组。用"弓鱼法",鲤鱼在5℃和15℃时数值分别为32.9h和36.9h,显着高于其它组。在三个温度条件下,专用包装袋保定进行无水运输的保活时间均超过"弓鱼法"无水运输的保活时间,尤其是在15℃,专用包袋法保活时间显着超过"弓鱼"法。【结论】在无水运输过程中,用"弓鱼法"保定或专用包装袋保定均延长活鱼运输时间,采用本试验自制专用包装袋保活时间更长。鲮鱼无水保活运输的优选温度范围在15℃左右,鲤鱼的优选温度范围为5℃~15℃。

潘澜澜[5](2019)在《活贝无水运载关键问题及货架期模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为了解决活品贝类高品质无水载运问题,以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及菲律宾蛤仔为活贝标本,结合其生物特性开展了净化暂养、载运条件、密封包装、货架期预测方法等载运关键问题的研究。采用净化与暂养循环水系统实现活贝净化与梯度降温暂养功能的集成,衔接活贝低温离水运输环节。并基于物质平衡理论,结合活贝排氨率及耗氧率,推算出净化暂养系统总氨氮负荷及氧气需求量,提出了净化暂养循环水系统的理论设计方法。完成了活贝净化与暂养循环水系统的总体设计、搭建及调试,创建了贝类净化与梯度降温暂养集成的新模式。虾夷扇贝在净化阶段菌落总数呈显着下降趋势,8 h后菌落总数变化逐渐减缓,24 h后菌落总数趋近稳定;在56 h暂养阶段,虾夷扇贝状态指数CI在4.82~5.86波动且呈良好状态、存活率为100%、失重率为15.86±0.86%;净化暂养阶段水质的盐度、溶解氧浓度及pH值均满足活贝生命活动需求,明确了活贝载运前净化暂养时间及温度因素对活贝品质影响问题。载运前采用净化、净化暂养和无处理3种净化暂养(前处理)方法衔接活品虾夷扇贝无水运输,在0h~24h,净化组和净化暂养组随着离水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呈显着下降趋势,24 h后菌落总数趋近稳定;净化组在56 h时虾夷扇贝发现死亡,至96 h全部死亡时菌落总数达到2630 CFU/mL;净化暂养组在104 h时虾夷扇贝发现死亡,56 h~104 h菌落总数上升趋势较平缓,112 h全部死亡时菌落总数仅为1040 CFU/mL;无处理组在64 h时虾夷扇贝已经全部死亡并与净化、净化暂养组的菌落总数变化差异显着,在56 h菌落总数高达3200 CFU/mL;净化组、净化暂养组和无处理组虾夷扇贝的粗蛋白、粗脂肪及糖原随离水时间延长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经净化24 h及梯度降温暂养可去除体内的致病微生物、抑制温度胁迫、延长存活期并减缓了糖原的消耗,因此,可采用净化24 h及梯度降温暂养24 h的方法衔接活贝的无水载运,解决了净化暂养提升活贝无水载运品质问题。针对活贝无水载运单元问题,在不加冰聚乙烯保温箱、加冰聚乙烯保温箱、低温半导体保温箱和5℃恒温箱4种载运单元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及制冷方式对虾夷扇贝离水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48 h全部死亡;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64 h后全部死亡;低温半导体保温箱组112 h后全部死亡;5℃恒温箱组的虾夷扇贝104h后全部死亡;同时发现存活期内不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虾夷扇贝糖原和蛋白质下降显着于其他组;活品虾夷扇贝死亡前糖原、粗蛋白及脂肪降低到最低点;但半导体和压缩机有效制冷的低温条件可以使得活品虾夷扇贝糖原、粗蛋白及粗脂肪消耗减缓,明确了不同制冷方式对贝类离水条件下的胁迫机制。无水载运密封包装研究结果表明,充氧、真空和空气3种密封包装的海湾扇贝和菲律宾蛤子在0℃、5℃、10℃和15℃温度下品质均随时间下降,3d后0℃条件下的菌落总数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其他温度条件;另外发现0℃温度下充氧包装的海湾扇贝和菲律宾蛤仔全部死亡时间分别比真空和空气包装延长8 d和7 d;其感官评价分值在5 d内接近满分,11d后评分降低到12分,始终没有异味。0℃的充氧包装对海湾扇贝和菲律宾蛤仔的无水保活效果最好,确定了活品海湾扇贝及菲律宾蛤仔品质保持的最佳密封包装参数,并为货架期预测及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密封包装的活贝海湾扇贝及菲律宾蛤仔品质指标动力学分析结合Arrhenius方程建模发现,活品海湾扇贝充氧包装的菌落总数、pH值符合一级回归方程;而充氧包装的糖原和色度差,空气包装的糖原、色度差和菌落总数,真空包装的糖原、色度差和失重率均符合零级回归方程。另外发现活品菲律宾蛤仔充氧和空气包装的菌落总数、真空包装的糖原一级回归方程拟合精度较高;充氧包装的的糖原、失重率、pH值、色度差,空气包装的糖原、色度差,真空包装的失重率、pH值、色度差、菌落总数零级回归方程拟合精度较高。建立了活品海湾扇贝和菲律宾蛤仔糖原等主要品质指标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并通过了试验验证,为活贝无水载运密封包装及货架期预测提供了理论方法。

刘思迅[6](2019)在《卵形鲳鲹幼鱼运输参数优化》文中认为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具有非常突出的生产与行业优势。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特别是它的养殖周期短,当年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在市场流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显着,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它已经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以5.61±0.35cm规格的卵形鲳鲹幼鱼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运输胁迫对运输水体和卵形鲳鲹幼鱼应激反应的变化,为优化卵形鲳鲹幼鱼的运输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一结果表明,运输时长与运输水质和幼鱼存活率显着相关(p<0.05,下同)。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水中氨氮(NH3-N)含量逐渐上升,且在24小时达到最高值,为0.068mg/几;酸碱度(pH)随运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24h达到最低值,为6.81。温度(T)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16h达到最低值,为17.1℃;24h达到最高值,为26.1℃。水体中溶解氧(DO)浓度未发生显着变化(p>0.05)。当运输时长不超过8小时,幼鱼存活率为100%;运输时长超过12小时,存活率逐渐降低为0。确定卵形鲳鲹幼鱼运输最适时长为8小时以内。实验二结果表明,随着运输密度的提升,对3个不同运输密度组的(D1=9 kg/m3、D2=12 kg/m3、D3=15 kg/m3)卵形鲳鲹幼鱼的存活率无显着影响,但对运输其的水质、免疫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有影响。经低温密闭充氧运输8h后,3个密度组的运输水体的DO含量无显着变化,运输水体T和pH值随运输密度的增加而降低,NH3-N含量随运输密度的增加而上升。肝脏组织中,D1、D2、D3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无显着差异(p>0.05)。密度运输胁迫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水平。D1、D2、D3组的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组间无显着差异。血清中,D1、D2组的肌酐(CRE)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但D3组又显着高于对照组。D1、D2、D3的皮质醇(COR)含量无显着差异,但显着高于对照组。D2、D3的葡萄糖(GLU)含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D1显着低于对照组。D1、D2、D3组的谷丙转氨酶(GPT)与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确定低温密闭充氧运输8小时内,卵形鲳鲹幼鱼的运输密度为15 kg/m3。实验三结果表明,丁香酚浓度差异对卵形鲳鲹幼鱼的运输水质、复苏率、生化指标和免疫酶活力均有影响。对照组pH最高,NH3-N最低,与3个丁香酚浓度处理组(C1=5mg/L、C2=7mg/L、C3=9mg/L)差异均显着(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NH3-N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而pH维持稳定的水平;C3组复苏率为80%,其他各组均为100%。除对照组与C1差异不显着(p>0.05)外,其他各组CRE含量随着浓度增加均显着性(p<0.05)升高;COR含量先升后降,并均高于对照组;GLU与COR相反,显先降后升,并均低于对照组;GPT和GOT活性均先降后升;对照组血清LDH和T-SOD活性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C3组的CAT活性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显着降低(p<0.05)外;POD活性随着浓度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确定麻醉低温密闭充氧运输卵形鲳鲹幼鱼8小时内,丁香酚的浓度不宜超过7mg/L。实验四结果表明,三个运输密度组(D1=27 kg/m3,D2=54 kg/m3和81 kg/m3)的运输水质中,pH值随着运输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均显着低于对照组。NH3-N的变化则呈现反向变化趋势。在D3组中发现最低pH值和最高氨氮浓度,分别为6.24和0.08 mg/L。肝脏中的CAT活性逐渐升高,但仍显着低于对照组。随着运输密度的增加,肝脏中的POD活性逐渐下降,但依旧高于对照组。运输未影响LDH的活性。经8h运输后,D1、D2和D3组血清中GLU和CRE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血清中COR的含量飙升,但D1、D2与D3相比较,差异不显着。血清中的GPT活性和GOT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即均随着鱼密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运输过程中的运输密度显着影响水质(例如pH和NH3-N)和肝功能。确定麻醉低温密闭充氧运输8小时内,卵形鲳鲹幼鱼的运输密度可提高至81kg/m3。本论文探究并优化了卵形鲳鲹幼鱼的运输参数,为实际生产和物流运输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玲,郑华,李航宇,陈智兵,林捷,史易明[7](2019)在《充氧包装方式对鳜CO2麻醉和运输存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充氧包装方式中CO2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麻醉效果和充氧量对鳜的运输存活影响,在泡沫箱中放入鳜和水,环境温度为18℃,先后通入0.1 MPa分压的CO2和O2气体,研究CO2对鳜的麻醉和复苏效果。鳜麻醉后在每个充氧式包装中单独放1尾鳜和水,封口后充入不同气压量的氧气,研究充氧量对鳜存活时间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入0.1 MPa分压CO2过程中,水体溶氧量下降,游离CO2浓度上升,在360 s时可有效麻醉鳜;采用充氧式包装,随着充氧气压的增大,水体溶氧量增大,鳜存活时间延长。随着鳜存活时间的延长,鳜死亡时水体的溶氧量差异不显着,氨氮含量增大,亚硝酸盐氮含量、pH差异不显着,充氧量和水体的氨氮含量影响鳜的存活时间。因此,在18℃环境通入0.1 MPa分压CO2 360 s,可有效麻醉鳜;在充氧式包装、氧气压为15 kPa的条件下,鳜的存活时间较久。

陈玲[8](2018)在《基于活体鳜鱼储运安全性研究在溯源体系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食品产业从数量要求转化为品质要求。我国是水产大国,养殖品种多,产量高,流通范围广,鲜活销售多,开展不同品种包装标识技术研究,提高水产品质量与安全,建立可追溯体系,对于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鳜鱼是人们喜爱的一类高档食用水产品,近年来,鳜鱼药残超标,有害保活剂及包装物有害物质的残留影响了鳜鱼的质量安全,一定程度打击了人们对鳜鱼的消费信心。鳜鱼的养殖主产区在广东,销售市场遍布全国各地,且鳜鱼属凶猛肉食性鱼类,以鲜活销售为主,其鱼鳍硬且锋利,包装、标识、运输难度大。以鳜鱼为实验对象开展研究,可为众多水产品的包装、标识、运输提供对策及参考。论文针对活体鳜鱼带水包装技术研究及在溯源平台中应用,得出以下结果:1.包装储运技术研究。鳜鱼的运输,目前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泡沫箱内装塑料袋,降温充氧的方式;二是针对快递应运而生的单条活鱼运输方式。根据以上两种储运需求,研究CO2对鳜鱼致晕的效果、充氧时间对鳜鱼恢复活性的影响、充氧包装包装中不同氧气压下水体的溶氧量及对鳜鱼生存的影响以及充氧包装中鳜鱼存活时间对水体化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下,通入0.1MPa分压CO2 360s时,0.4-0.6kg的鳜鱼可被致晕;致晕的鳜鱼转入充氧式包装(氧气15kPa),鳜鱼可存活23h。2.包装介质安全性研究。对市场销售量较大的塑料袋浸泡在水中,测定水中的塑化剂和抗氧化剂溶出情况;在活鱼运输的水中添加超量的塑化剂和抗氧化剂,测定活鱼吸附的情况,以判断活鱼的溯源介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复合PE/PA塑料袋作为活鱼运输的溯源介质,是安全可行的。不符合国标标准的塑料袋(包括再生塑料袋)[食品用塑料包装膜、袋(CCGF 209.2-2010)]在9mg/kg溶氧量的水体中,会溶出塑化剂和抗氧化剂等小分子有机物,并在活鱼生存期间富集在体内,造成安全隐患。3.在全链溯源平台中的应用。全链溯源平台是以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由生产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后台管理系统构成,为提高养殖主体产品质量及储运安全的控制能力、提升政府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实现产品全链溯源创建了一种可行模式。根据研究鳜鱼安全致晕、安全介质的结果,把储运过程的相关因素添加到平台里,作为储运过程的安全监控指标,在满足追溯的同时,提高活鱼储运安全性。经试点运行后,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控制水产品储运安全和防范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方面,效果明显。

聂小宝[9](2018)在《大菱鲆无水保活机制及配套技术集成装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隶属蝶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又名多宝鱼,是低温经济鱼类中的名贵品种,其养殖最早源于欧洲。鱼类无水保活是通过采用缓慢降温法使其进入休眠状态后,捞出水环境中进行无水充氧密封包装,并在冰温环境中贮藏,达到时间后,移至适宜的低温水环境中进行梯度升温使其缓慢进入正常生存状态。大菱鲆是研究无水保活技术的理想材料,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运用生物化学、蛋白质组学、组织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方法,探索了无水保活前处理缓慢降温冷驯化与保活过程中不同氧气浓度对大菱鲆机体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之上,研发了大菱鲆无水保活运输集装箱。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菱鲆经冷驯化之后,血糖、ATP、皮质醇以及CAT、溶菌酶、SOD、AKP、ACP活性均呈现显着上升趋势;GOT和GPT活性则显着下降。经二维蛋白电泳分析,总计筛选出16个与大菱鲆生理机能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包括 Tudor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7-like、Uncharacterized protein C9orf93-liike、Pericentrin 等 8 个上调表达蛋白,brain creatine kinase、Serine/threonin protein kinase ARAF、Actin,alpha,cardiac muscle la 等 8 个下调表达蛋白。经 real-time qPCR 检测分析发现,pericentrin、beta-enolase与Enolase 1,(alpha)3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呈现显着上调;complement component c3b,tandem duplicate 1 precursor、claudin-10A、phosphoglycerate mutase 2 与 brain creatine kinase 4 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呈现显着下调。2.在大菱鲆无水保活过程中,不同氧气浓度处理后6h和12 h时的鳃丝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空气处理组(A组)鳃丝中鳃小片形态变化明显,均出现收缩、折皱现象。同时,测量了鳃小片其基部厚度、长度、周长和横断面积。与CK组相比,氧气处理组(O组)仅周长在无水保活6 h时显着增加(P<0.01),达到(356.29±32.76)μm 12h时又恢复到正常值水平;空气处理组(A组)的基部厚度、周长和横断面积均发生显着性差异(P<0.05),长度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空气处理组(A组)在无水保活12h时降低至(2.96±0.048)μmol/g显着低于对照组(CK)(P<0.05)。空气处理组(A组)在无水保活6h与12h时,大菱鲆血清中葡萄糖浓度、皮质醇含量、血清尿素氮浓度均显着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两处理组大菱鲆血清CHE(胆碱酯酶)浓度在整个无水保活过程中均无显着性差异。3.为系统了解无水保活过程中氧气浓度对大菱鲆鱼鳃组织影响的转录组特征,选取了缓慢降温至2 ℃作为对照组,空气处理组(A组)与氧气处理组(O组)的鱼鳃,共构建了 9个cDNA测序文库。测序共得到59 Gb数据,总长度168973791 bp,平均长度为 1611 bp,N50 为 3127 bp,GC 含量 49.41%。经过小片段去除和质量筛查后,高质量的序列经过拼接组装得到的104886条Unigenes,最大Unigene为23178bp,最小值为201 bp。将得到的104886条Unigenes与NCBI的Nr经blast比对,NR中的65000个(62.3%)独立基因、NT中的78000个(74.9)独立基因、Swissprot蛋白序列数据库中59000个(55.9%)独立基因、COG中28000个(26.7%)独立基因、KEGG中58000个(54.4%)独立基因、GO中6000个(6.0%)独立基因和Interpro中48000个(45.9%)独立基因获得功能注释。经七大数据库比对后,共有81186条Unigenes获得了注释,占总数的77.40%。104886条Unigenes被注释到25个不同功能家族中,经比对发现涉及General function prediction only功能的基因最多有10219条Unigenes,其次是Transcription 功能有 4771 条 Unigenes,然后 Replication recombination and repair功能有4725条Unigenes涉及为了进一步对Unigenes描述,对于获得的Unigenes进行GO注释。在生物学过程中关于cellular process Unigenes最多为3225条,占3.07%。细胞组分中关于cell功能的Unigenes有2445个,占总的2.33%。分子功能中bing类有2964条Unigenes,占比最多为2.83%。利用RPKA值差异显着性(P<0.05)分别两两计算不同组差异基因表达量,并用2-fold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基因。A组和O组总共获得64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35个基因显着上调,212个基因显着下调;对照组和空气组共获得6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22个差异基因显着上调,340个差异基因显着下调;对照组和氧气组总共获得441个差异基因,其中244个差异基因显着上调,197个差异基因显着下调。对照组与氧气组之间的差异基因数量(441)远少于对照组和空气组之间的差异基因数量(662),同时也少于空气组与氧气组之间的差异基因数(647),这说明氧气比空气更有利于大菱鲆的保活运输。4.为了使大菱鲆无水保活运输工艺技术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在前期工艺技术探究的基础之上,设计研发了大菱鲆无水保活运输集装箱。集装箱主要由硬件设备与软件监控系统两大组成部分。硬件设备包括柴油发电机组、制冷机组、氧气浓度探测器、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进气电磁阀等。软件监控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温度监控系统、氧气浓度监控系统、二氧化碳浓度监控系统、压力与湿度检测系统组成。利用触摸屏实现对保活运输集装箱厢体内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与调控,湿度与压力的监测。

刘畅子[10](2017)在《活鱼运输可行性方法初探》文中认为我国幅员辽阔,所以活鱼的跨区域运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运输工艺技术以及配套运输装备的滞后严重影响鲜活水产品运输成活率。本文对国内外活鱼运输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涉及到影响因素、生理特性及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活鱼运输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1活鱼运输中的影响因素影响活鱼运输效率和存活率的因素众多,其中主要有溶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鱼的自身条件和监控措施。另外,需注意运载鲜活水产品的水要与其原生长环境水体高度一致。

二、活鱼运输包装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鱼运输包装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鱼类保活运输策略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鱼类保活运输策略
    1.1 有水保活运输
        1.1.1 有水封闭保活运输
        1.1.1. 1 装袋装箱封闭运输
        1.1.1. 2 循环水封闭运输
        1.1.2 有水开放保活运输
        1.1.2. 1 装袋装箱开放运输
        1.1.2. 2 循环水开放运输
    1.2 无水保活运输
2 鱼类保活运输关键技术
    2.1 鱼类暂养技术
    2.2 低温休眠技术
    2.3 人工麻醉技术
    2.4 鱼类运输装备
    2.5 无水包装技术
    2.6 环境控制技术
    2.7 运输监控技术
    2.8 鱼类唤醒技术
3 鱼类保活运输技术存在的问题
4 鱼类保活运输技术未来的发展

(3)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下陆运活鲜鱼类包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计创作背景
    1.2 设计创作的目的及意义
        1.2.1 设计创作目的
        1.2.2 设计创作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设计研究现状
        1.3.1 有关可持续设计理论方向的研究发展梳理
        1.3.2 有关活鲜鱼类产品包装设计的研究发展梳理
        1.3.3 总结分析
第二章 课题理论基础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1 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整合包装设计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智能包装设计理论
    2.2 主要采用的技术路线
        2.2.1 活鲜水产品保活包装技术
        2.2.2 智能化包装信息溯源技术
    2.3 设计创作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第三章 基于可持续设计理论下的活鲜鱼类包装设计要素
    3.1 包装材料的筛选
    3.2 包装保活运输技术的撷取
    3.3 包装方式的选择
    3.4 包装形态的确立
第四章 “新·渔记”陆运活鲜鱼类产品包装设计实践
    4.1 设计创作内容
        4.1.1 品牌拟定
        4.1.2 设计思路
    4.2 设计方案
        4.2.1 标志设计
        4.2.2 结合智能化技术的视觉设计
        4.2.3 结合整合化、减量化包装技术的结构设计
    4.3 整体效果展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4)延长鲮鱼和鲤鱼无水保活时间的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用鱼
    1.2 氧气
    1.3 扎绳
    1.4 聚乙烯膜
    1.5 暂养箱
2 试验方法
    2.1 包装方法
        2.1.1“弓鱼法”保定
        2.1.2 专用包装袋保定
    2.2 实验分组与实验条件
    2.3 观察方法
    2.4 结果判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5)活贝无水运载关键问题及货架期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产品活品载运
        1.2.2 活贝无水载运
        1.2.3 水产品货架期预测方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2 活贝无水载运系统设计及试验方法
    2.1 引言
    2.2 活贝无水载运前净化暂养系统设计
        2.2.1 活贝净化暂养系统方案设计
        2.2.2 系统物质平衡分析
        2.2.3 活贝载运前净化暂养系统的建立
    2.3 活贝无水载运试验材料与试验仪器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仪器
    2.4 活贝无水载运试验方法
        2.4.1 净化暂养试验设计及贝类保活品质指标测量
        2.4.2 载运单元试验设计及贝类保活品质指标测量
        2.4.3 密封包装试验设计及贝类保活品质指标测量
    2.5 本章小结
3 活贝无水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活贝载运前净化暂养因素研究
        3.2.1 净化暂养水质监测及分析
        3.2.2 净化暂养工艺分析
    3.3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保活品质的影响
        3.3.1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存活率的影响
        3.3.2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菌落总数的影响
        3.3.3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糖原的影响
        3.3.4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粗蛋白及粗脂肪的影响
        3.3.5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pH值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活贝无水载运单元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载运单元内外温湿度监测及分析
        4.2.1 载运单元内外温度变化
        4.2.2 载运单元内外湿度变化
    4.3 不同载运单元对贝类存活率的影响
    4.4 不同载运单元对贝类糖原的影响
    4.5 不同载运单元对贝类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活贝无水载运密封包装因素研究
    5.1 引言
    5.2 密封包装因素对贝类保活品质的影响
        5.2.1 密封包装因素对海湾扇贝保活品质的影响
        5.2.2 不同密封包装条件下活品菲律宾蛤仔品质变化分析
    5.3 密封包装条件下贝类保活品质衰变分析
        5.3.1 存活率
        5.3.2 失重率
        5.3.3 色度差ΔE
        5.3.4 感官品质
        5.3.5 菌落总数
        5.3.6 糖原
        5.3.7 pH值
    5.4 本章小结
6 密封包装活贝货架期模型建立
    6.1 引言
    6.2 活贝品质动力学回归分析
        6.2.1 水产品品质衰变动力学
        6.2.2 活贝货架期指标分析
        6.2.3 活贝品质动力学建模
    6.3 基于Arrhenius方程的活贝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
        6.3.1 Arrhenius货架期预测理论
        6.3.2 活贝品质指标货架期预测模型建立
        6.3.3 活贝货架期预测模型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不同包装的海湾扇贝及菲律宾蛤仔的动力学回归
附录B 不同包装的活贝图片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卵形鲳鲹幼鱼运输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卵形鲳鲹
    1.2 水产品保活运输
        1.2.1 保活运输主要影响因素
        1.2.2 水产品保活运输方式
    1.3 渔用麻醉剂
        1.3.1 使用现状
        1.3.2 渔用麻醉剂
    1.4 应激反应
        1.4.1 鱼类应激反应模式与影响
        1.4.2 应激反应评价指标
2 运输时长对卵形鲳鲹幼鱼运输水质及存活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运输时长对运输水体温度(T)的影响
        2.2.2 运输时长对运输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2.2.3 运输时长对运输水体酸碱度的影响
        2.2.4 运输时长对运输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影响
        2.2.5 存活率
    2.3 讨论
    2.4 结论
3 密度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运输水质、存活率、免疫酶活力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模拟运输实验
        3.1.3 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密度胁迫运输后卵形鲳鲹幼鱼的存活率
        3.2.2 不同卵形鲳鲹运输密度胁迫后对运输水质的影响
        3.2.3 不同卵形鲳鲹运输密度胁迫后对幼鱼肝脏中各指标的变化规律
        3.2.4 不同卵形鲳鲹运输密度胁迫后对幼鱼血清中各指标的变化规律
    3.3 讨论
        3.3.1 不同运输密度胁迫对运输水体的影响
        3.3.2 密度运输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肝脏组织的影响
        3.3.3 密度运输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血清化指标的影响
    3.4 结论
4 丁香酚浓度对卵形鲳鲹幼鱼运输水质、存活率、免疫酶活力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模拟运输实验
        4.1.3 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丁香酚浓度对卵形鲳鲹幼鱼运输水质及存活率的影响
        4.2.2 丁香酚浓度对卵形鲳鲹幼鱼肝脏指标的影响
        4.2.3 丁香酚浓度对卵形鲳鲹幼鱼血清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丁香酚对卵形鲳鲹幼鱼运输水质、存活率的影响
        4.3.2 丁香酚对卵形鲳鲹幼鱼生化指标的变化影响
        4.3.3 丁香酚对卵形鲳鲹幼鱼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4.4 结论
5 丁香酚麻醉状态下,密度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的运输水质、免疫酶活力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模拟运输实验
        5.1.3 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
        5.1.4 统计分析
    5.2 结果
        5.2.1 密度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存活率的影响
        5.2.2 密度胁迫对运输水质的影响
        5.2.3 不同卵形鲳鲹运输密度胁迫后对幼鱼肝脏中各指标的变化规律
        5.2.4 不同卵形鲳鲹运输密度胁迫后对幼鱼血清中各指标的变化规律
    5.3 讨论
        5.3.1 运输胁迫对水质的影响
        5.3.2 运输胁迫对肝脏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3.3 运输胁迫对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4 结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充氧包装方式对鳜CO2麻醉和运输存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鳜预处理
        1.2.2 CO2对鳜的麻醉效果
        1.2.3 充氧式包装氧气含量对鳜的影响
        1.2.4 指标测定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CO2对鳜麻醉的效果
    2.2 充氧时间对鳜复苏的影响
    2.3 充氧包装中氧气压力对鳜存活的影响
    2.4 充氧包装中氧气压对鱼死亡时水体溶氧量的影响
    2.5 充氧包装中鳜存活时间对水体化学指标的影响
3 结论

(8)基于活体鳜鱼储运安全性研究在溯源体系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关活鱼储运技术的研究
        1.2.2 有关活鱼储运过程安全性研究
        1.2.3 有关水产品追溯体系的研究
    1.3 鳜鱼概述
        1.3.1 鳜鱼养殖与贸易状况
        1.3.2 鳜鱼质量安全事件
        1.3.3 鳜鱼现阶段追溯方式
        1.3.4 鳜鱼现阶段运输及销售包装材料
    1.4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药品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CO_2致晕对鳜鱼的影响
        2.2.2 充氧式包装氧气含量对鳜鱼的影响
        2.2.3 指标测定
        2.2.4 塑料袋在氧处理下塑化剂和抗氧化剂的溶出
        2.2.5 水体中添加塑化剂和抗氧化剂对活鱼安全性影响
        2.2.6 水中pH值的测定
        2.2.7 水中氨氮含量测定
        2.2.8 水中亚硝酸盐氮
        2.2.9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的测定
        2.2.1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测定
        2.2.11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测定
        2.2.1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13 在活鱼全链溯源体系中的应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CO_2对鳜鱼致晕的效果
    3.2 充氧时间对鳜鱼恢复活性的影响
    3.3 充氧包装中不同氧气压下水体的溶氧量
    3.4 充氧包装中氧气压力对鳜鱼存活的影响
    3.5 充氧包装中氧气压对鱼死亡时水体溶氧量的影响
    3.6 充氧包装中鳜鱼存活时间对水体化学指标的影响
    3.7 复合PE/PA塑料膜在水中溶出的塑化剂
    3.8 复合PE/PA塑料膜在水中溶出的抗氧化剂
    3.9 添加塑化剂和抗氧化剂对水体pH的影响
    3.10 添加塑化剂和抗氧化剂对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
    3.11 添加塑化剂和抗氧化剂对水体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影响
    3.12 养鱼前后水体和鱼体DEHP含量
    3.13 养鱼前后水体和鱼体DBP含量
    3.14 养鱼前后水体和鱼体BHA含量
    3.15 储运安全性研究在全链溯源平台中的应用
        3.15.1 水产全链溯源平台简介
        3.15.2 活鱼致晕和安全储运指标的并入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CO_2对鳜鱼致晕效果
        4.1.2 充氧包装中氧气压力对鳜鱼存活的影响
        4.1.3 充氧包装中鳜鱼存活时间对水质的影响
        4.1.4 活鱼带水包装安全性研究的推广
    4.2 结论
5 创新之处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大菱鲆无水保活机制及配套技术集成装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保活影响因素
        1.1.1 健康状态
        1.1.2 暂养
        1.1.3 溶氧量
        1.1.4 水质
        1.1.5 水温
        1.1.6 密度
    1.2 鱼类冷驯化研究进展
    1.3 鱼类有水保活研究进展
        1.3.1 物理方法
        1.3.2 化学方法
    1.4 鱼类无水保活研究进展
    1.5 鱼类保活装备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1 大菱鲆简介
        1.6.2 目的意义
        1.6.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冷驯化对大菱鲆血液生化指标及肌肉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实验鱼
        2.2.2 药品试剂
        2.2.3 实验仪器设备
    2.3 方法
        2.3.1 样品制备
        2.3.2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2.3.3 冷驯化对大菱鲆蛋白质组学的分析
        2.3.4 冷驯化对大菱鲆蛋白的基因表达的测定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冷驯化处理对大菱鲆生化指标的影响
        2.4.2 基于蛋白组学对大菱鲆冷驯化过程中肌肉蛋白变化的分析
        2.4.3 qRT-PCR结果分析
    2.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氧气对无水保活大菱鲆鳃丝形态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实验鱼
        3.2.2 药品试剂
        3.2.3 实验仪器设备
    3.3 方法
        3.3.1 样品制备
        3.3.2 光学显微镜分析
        3.3.3 扫描电镜分析
        3.3.4 肌肉ATP的测定
        3.3.5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3.3.6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鳃丝光学显微镜观察
        3.4.2 鳃丝扫描电镜观察
        3.4.3 肌肉ATP含量变化
        3.4.4 血清葡萄糖浓度变化
        3.4.5 血清皮质醇含量变化
        3.4.6 血清尿素氮(BUN)浓度变化
        3.4.7 血清胆碱酯酶(CHE)浓度变化
    3.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氧气对无水保活大菱鲆鳃丝转录组学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实验鱼
        4.2.2 药品试剂
        4.2.3 实验仪器设备
    4.3 方法
        4.3.1 样品制备
        4.3.2 RNA的提取
        4.3.3 cDNA文库的制备和测序
        4.3.4 De novo组装
        4.3.5 功能注释
        4.3.6 差异表达基因
        4.3.7 qPCR验证
    4.4 结果与分析
        4.4.1 RNA提取质量检测
        4.4.2 大菱鲆鳃转录组数据组装
        4.4.3 转录组数据对比分析
        4.4.4 转录组数据功能分类
        4.4.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分析
        4.4.6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4.4.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4.4.8 qPCR验证
    4.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菱鲆无水保活运输技术集成装备的研制
    5.1 集装箱硬件设计
        5.1.1 集装箱整体组成
        5.1.2 发电机组
        5.1.3 柴油机组
        5.1.4 制冷机组
        5.1.5 压缩机
        5.1.6 冷凝器
        5.1.7 蒸发器
        5.1.8 气流调控阀
        5.1.9 氧气罐
        5.1.10 温湿度传感器
        5.1.11 气体传感器
        5.1.12 气体电磁阀
        5.1.13 货架与托盘
    5.2 集装箱系统研发
        5.2.1 集装厢系统组成
        5.2.2 集装厢控制流程
        5.2.3 集装厢PLC接线原理
        5.2.4 集装厢制冷自动控制
        5.2.5 集装厢气体自动控制
    5.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致谢

(10)活鱼运输可行性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活鱼运输中的影响因素
    1.1 溶氧
    1.2 二氧化碳浓度
    1.3 温度
    1.4 自身条件
    1.5 监控措施
2 活鱼运输中的生理特性
3 活鱼运输的可行性方法
    3.1 麻醉运输
    3.2 保湿干法运输
    3.3 尼龙袋充氧运输
    3.4 无水模拟冬眠运输
4 展望

四、活鱼运输包装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鱼类保活运输策略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张坤,刘书成,范秀萍,魏帅,孙钦秀,夏秋瑜,吉宏武,郝记明,邓楚津.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1(05)
  • [2]我国渔业物流船队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J]. 倪锦,沈建,郑晓伟,陈军. 船舶工程, 2020(S1)
  • [3]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下陆运活鲜鱼类包装设计研究[D]. 蒋馨漫.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4]延长鲮鱼和鲤鱼无水保活时间的条件研究[J]. 陆有飞,郑艳波,马瑞宁,蒋小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4)
  • [5]活贝无水运载关键问题及货架期模型研究[D]. 潘澜澜.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6]卵形鲳鲹幼鱼运输参数优化[D]. 刘思迅. 海南大学, 2019(06)
  • [7]充氧包装方式对鳜CO2麻醉和运输存活的研究[J]. 陈玲,郑华,李航宇,陈智兵,林捷,史易明. 食品工业, 2019(02)
  • [8]基于活体鳜鱼储运安全性研究在溯源体系的应用[D]. 陈玲.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大菱鲆无水保活机制及配套技术集成装备的研究[D]. 聂小宝. 厦门大学, 2018(12)
  • [10]活鱼运输可行性方法初探[J]. 刘畅子. 黑龙江水产, 2017(03)

标签:;  ;  ;  

活鱼运输及包装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