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绒山羊绒产量的措施

提高绒山羊绒产量的措施

一、提高绒山羊产绒量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云,张天浩,张艺菲,张文浩,王新爱,韩聪,李想,刘铮铸,巩元芳[1](2021)在《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产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指出我国拥有丰富的绒山羊品种资源,绒产品享誉国际,为更好促进绒山羊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我国主要绒山羊种质资源、绒山羊的产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王凤红[2](2021)在《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文中提出绒山羊是我国特色优势品种,所产山羊绒是我国唯一具有出口定价权的畜产品。内蒙古绒山羊因产绒量高、绒毛品质优良和遗传性能稳定而享誉世界。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完成的不同山羊品种基因组、转录组数据筛选功能位点,研发出首张适用于国内地方山羊品种芯片,结合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记录,构建了高质量参考群体,基于该芯片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内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大数据基因组选择研究,对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机理进行初步解析,确定了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选择最佳方法。本研究充分利用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优势,从基因组角度研究和挖掘一批与羊绒生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为今后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内蒙古绒山羊优质高产新品系培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课题组近30年测定积累的616 113条内蒙古绒山羊系谱和生产性能记录数据,通过ASREML软件,对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群、测定年份和个体年龄对各性状均有显着影响,可作为固定效应纳入模型。产绒量、绒细、毛长的遗传力分别是0.24、0.27、0.32,均属于中等遗传力(0.20-0.40),体重和绒长属于低遗传力(0.12和0.14)。产绒量、体重、绒长、绒细、毛长之间的遗传相关在-0.32~0.40之间,表型相关在-0.02~0.20之间;发现各性状加性方差较前人研究减小,说明选育后的性状遗传变异减小,有利于选育目标性状的基因型得到有效选择和纯合性状表型更加整齐。2.利用36个典型的中国地方品种(372个个体)和49个国外品种(226个个体)的山羊基因组、转录组数据,同时最大化兼容Illumina山羊52K SNP芯片位点,添加课题组多年来积累的重要功能位点数据,累计约4 500万个MAF大于0.2的SNPs,采用条件性的多目标局域性优化算法,通过对SNPs严格筛选,最终保留67 088 SNPs位点,集成一款全新的山羊70K SNP芯片(GGP_Goat_70K);基于山羊70K SNP芯片,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进行基因分型测试,所有个体均成功分型,平均call rate98.8%。说明利用该芯片可以实现山羊的基因分型,同时获得了1 920个个体的基因型数据,可用于后续的GWAS和基因组选择研究。3.基于获得的1 920个个体的基因型数据,对内蒙古绒山羊的绒长、绒细和产绒量三个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首先对绒长、绒细和产绒量进行数据整理,检测表型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对内蒙古绒山羊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群体分层现象;然后使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GWAS分析,通过分位数-分位数(Quantile-Quantile,Q-Q)图判断期望值和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在基因组水平获得了4个显着SNPs,扩大100 kb后经注释发现GALNTL5、CCDC171、STUM、CMAS、FGF12、POLN、TACC3、PRLR、EVPL、COL3A1和SOX5为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可以用于后续深入研究。4.基于70K SNP芯片在国内开展了绒山羊基因组选择研究,使用GBLUP和SSGBLUP方法估计了内蒙古绒山羊绒长、绒细、产绒量、体重和毛长5个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组育种值,同时与研究一使用的ABLUP法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用5次重复的5倍交叉验证来评价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GBLUP和SSGBLUP法估计产绒量的遗传力为0.26和0.28;体重的遗传力为0.17和0.14;绒长的遗传力均为0.09;绒细的遗传力均为0.30;毛长的遗传力为0.31和0.32。(2)SSGBLUP对5个性状评估准确性在45%-82%之间,与ABLUP相比提高19%-25%;(3)SSGBLUP相比于GBLUP和ABLUP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和无偏性,SSGBLUP是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选择的最佳方法;(4)通过实施基因组选择可以使内蒙古绒山羊育种世代间隔从4.5年缩短至2年。

赵孟丽[3](2021)在《绒山羊皮肤组织转录组分析及KRTAP基因对绒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山羊绒是高档纺织原料,为了挖掘影响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基因,探索山羊绒的生长发育机制,本研究选取子午岭黑山羊(低产绒量)和辽宁绒山羊(高产绒量)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T-qPCR)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等方法,探究了绒山羊皮肤组织的表达谱特征,并分析了3个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keratin association protein genes,KRTAPs)对羊绒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子午岭黑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样转录组分析筛选,共得到66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40个在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表达量上调,328个表达量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中与绒纤维性能存在关联的KRTAPs基因及KRTAP-like基因表达量均下调。GO和KEGG富集发现,差异上调基因主要出现在胞外基质中,与免疫、细胞迁移及细胞因子受体间相互作用和造血相关。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出现在色素颗粒及中间丝细胞骨架中,与酶活性及黑色素代谢相关。(2)采用PCR-SSCP技术在375只子午岭黑山羊中研究差异表达基因KRTAP15-1序列变异对羊绒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该基因中检测到6个变异体(分别命名为CAPHI-KRTAP15-1*A-CAPHI-KRTAP15-1*F)和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其中5个SNPs是非同义突变,导致了对应氨基酸的变化。关联分析发现,KRTAP15-1基因的变异影响羊绒的平均纤维直径,变异体A的存在与平均纤维直径的减少相关,且这种效应占主导地位;而变异体C被发现与平均纤维直径的增加相关,但其影响是隐性的。在育种工作中,若增加变异体A而减少变异体C的含量,可降低绒纤维的直径。(3)在鉴定山羊KRTAP27-1基因的基础上,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变异,发现3个序列变异体(分别命名为CAPHI-KRTAP27-1*ACAPHI-KRTAP27-1*C)。这些序列与人类KRTAP27-1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该基因编码序列中共检测到2个SNPs,其中1个是非同义SNP(c.413C/T;p.Ala138Val),即引起了对应氨基酸种类的改变;另一个是同义SNP(c.495C/T)。相关性分析发现变异体B的存在会造成羊绒纤维直径变粗,基因型AB和BB的平均纤维直径高于AA基因型山羊,但AB和BB基因型的平均纤维直径无差异。这表明在育种工作中,减少变异体B在山羊群体中的含量,可降低羊绒纤维的直径。(4)在鉴定山羊基因组中KRTAP1-2基因的基础上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在该基因中发现了6个序列变异(分别命名为CAPHI-KRTAP1-2*ACAPHI-KRTAP1-2*F)。这些序列与绵羊KRTAP1-2序列同源性最高。在该基因编码序列中发现一个60-bp的缺失和一个15-bp的插入,还发现了5个SNPs,其中包括2个非同义SNPs。山羊KRTAP1-2基因在子午岭黑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在辽宁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山羊KRTAP1-2的变异与羊绒纤维重量有关,与纤维直径和长度无关。当变异体B存在时可显着降低羊绒纤维的重量,在育种中,减少变异体B在山羊群体中的含量,可提高羊绒纤维的产量。综上可见,本研究获得了子午岭黑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筛选了与绒品质密切相关候选基因KRTAP15-1,分析发现该基因核苷酸的变异对绒纤维直径产生影响。而新鉴定的山羊KRTAP27-1基因和KRTAP1-2基因也可作为改良绒纤维直径和重量的标记基因。

宋恩吉[4](2020)在《影响绒山羊产绒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文中指出绒山羊产绒量高、品质好,养殖经济效益高,目前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绒山羊的产绒量主要受到遗传因素、饲养管理这两大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品种和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养殖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光照,以及绒山羊的年龄、性别及生理状态等。提高绒山羊的产绒量需要做好品种的选择工作,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吴楠[5](2019)在《羊绒供给中的农户产销行为研究 ——以乌拉特中旗为例》文中提出羊绒因其纤细、柔软的特点,及产量稀少的珍贵性而被誉为“软黄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高档纺织原料,人们对于羊绒的需求迅速增加,羊绒业的发展也因此迎来了机遇。但羊绒品质急剧下降、羊绒的市场价格波动大、绒山羊养殖户收益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羊绒业的发展。绒山羊养殖户作为羊绒的供给者,为羊绒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研究绒山羊养殖户的羊绒生产和销售行为,不仅可以帮助绒山羊养殖户增加收益,提高其生产积极性,而且对羊绒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户产销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地区羊绒主产区之一的乌拉特中旗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从绒山羊品种的选择、养殖方式的选择、养殖规模的选择、绒山羊养殖户的生产要素投入、羊绒生产技术的选择、绒山羊养殖户生产互助和羊绒销售渠道的选择、羊绒销售价格的定价方式等方面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绒山羊养殖户的生产和销售行为进行分析,并找到影响其生产行为和销售行为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羊绒供给中的农户产销行为理性与非理性行为并存。(2)大多数绒山羊养殖户选择放养的养殖方式。资金、草场、劳动力、价格波动情况成为影响养殖户选择养殖规模的主要因素。养殖户获得贷款不易。样本养殖户的劳动力投入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无雇佣劳动力的养殖户占大多数。养殖户参加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极少数采用羊绒生产技术。参加羊绒生产合作社的样本养殖户寥寥无几,本地没有、合作社不完善是他们没有参加的主要原因。(3)绒山羊养殖户销售羊绒的渠道单一。影响养殖户销售选择的因素主要有:销售渠道的多少、合作习惯、获得销售渠道的信息途径、羊绒收购方的付款情况。羊绒的品质、市场行情、议价能力会影响绒山羊养殖户对羊绒的定价。针对以上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养殖户方面,应配合环保政策、发展舍饲养殖,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参加羊绒生产培训、采用羊绒生产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自身议价能力。(2)政府、企业方面,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推动优质优价市场的形式,增加高质量的培训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扶持羊绒生产合作社的发展。

史雷,屈雷,刘锦旺,朱海鲸,李陇平,黄帅[6](2018)在《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形态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着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着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着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着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王志英[7](2016)在《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早期选择原理与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绒山羊是一个绒肉兼用型的地方山羊品种,以其所产优质羊绒闻名全世界。因此,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的首要目标性状应为绒毛品质性状。考虑到该性状性能测定复杂,且属于重复测定性状,实施早期选种计划难度大,有必要研究一套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早期选择的理论与方法,来提高选择准确度,实现早期选种,进而缩短世代间隔,加快遗传进展。本研究以2008-2012年内蒙古绒山羊的毛长、毛细、绒长和绒细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发现各绒毛品质性状是否可以实现早期选择。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以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能的周岁和重复(1-7岁)记录为基础,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确定影响各性状的非遗传因素。结果表明:测定年份、群、(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各绒毛品质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另外,利用各性状的周岁性能记录,结合系谱记录,通过考虑母体遗传效应、母体永久环境效应以及个体加性遗传和母体加性遗传效应相关,建立6个动物模型。似然比检验确定模型1(仅包含固定效应和加性遗传效应)是各绒毛品质性状遗传评估的最佳模型。(2)比较无重复力动物模型(周岁)和重复力动物模型(1-7岁)绒毛品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发现利用周岁记录和重复记录获得的遗传参数结果近乎一致。两种情况下,毛长、毛细、绒长和绒细的遗传力分别为0.28(0.30)、0.27(0.27)、0.17(0.18)和0.34(0.32),说明周岁记录进行遗传评估具有一定的统计功效和遗传评估的准确性。(3)对不同年龄绒毛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发现,除绒长外,其它三个性状均属于中等遗传力,说明遗传选育可以加快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进展。绒毛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发现,毛长与毛细呈强的负遗传相关,然而绒长和绒细呈正遗传相关,而且毛长与绒细呈负遗传相关,说明选育细绒型个体会导致长度下降,进而减少产绒量,长毛型个体的羊绒品质较好。(4)应用多性状无重复力动物模型对1-5岁各绒毛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揭示各性状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毛长、绒长的表型值和遗传力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一致,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表型值随年龄的变化可以反应其遗传变化规律;然而,毛细和绒细的表型值和遗传力随年龄的变化不一致,说明不同年龄环境对其影响存在差异。(5)将同一绒毛品质性状的相邻年龄组合,进行分组,构建合理的动物模型,比较各模型的方差和协方差结构,确定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其是否可以实现早期选择。研究表明,毛长和绒长的遗传特性表现为三个阶段:周岁、两岁和两岁以上,毛细和绒细的遗传特性表现为两个阶段:周岁和成年,说明纤维长度和细度分别根据三周岁和两周岁之前的记录,可以获得准确的遗传评估。(6)通过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讨论不同绒毛等级下,产绒量和其它重要经济性状(绒长、绒细和抓绒后体重)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不同羊绒等级下,绒长、绒细和抓绒后体重对产绒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任意羊绒等级下,绒长对产绒量影响极显着;在粗绒型群体中,绒细对产绒量影响不显着;在超细和粗绒型群体中,抓绒后体重对产绒量影响不显着。除粗绒型群体发现产绒量与绒细呈负相关外,其它任意一种情况,绒长、绒细和抓绒后体重对产绒量均有正的影响。

段春辉[8](2016)在《褪黑激素调控山羊绒生长的模式及机理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分两部分共四个试验研究探讨了MEL调控山羊绒生长的模式及机理。第一部分,调控模式:选用辽宁绒山羊分别研究了春季埋植(3月和5月2次埋植;3月、5月和7月3次埋植)、冬季埋植(10月和12月2次埋植;10月、12月和2月3次埋植)以及全年埋植(2012年3月-2013年3月)MEL对山羊绒生产的影响;选用内蒙古绒山羊分别研究了非长绒期埋植(4月和6月2次埋植;6月单次埋植)和长绒后期埋植(12月和2月2次埋植)MEL对绒山羊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辽宁绒山羊大部分已具备常年长绒特性;春季、冬季及全年埋植均能在埋植期内提高常年长绒羊绒毛的生长率,但只有全年埋植组提高了产绒量(P<0.05);除10月和12月2次埋植组外,其他埋植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前脱绒,其中全年埋植组最为严重。(2)内蒙古绒山羊非长绒期埋植MEL可促使山羊绒提前生长,并使诱导的山羊绒生长与自然状态下的山羊绒生长有效衔接,没有出现提前脱绒现象,其中4月和6月2次埋植使产绒量和绒长度分别提高16.2%和17.3%(P<0.05)。长绒后期埋植MEL仅提高了3月份绒毛生长速率,并未延长长绒期,对产绒量和绒长度没有影响。此外,MEL埋植对绒山羊的生长和繁殖性能没有影响,对山羊绒的细度也没有影响。第二部分,调控机理:选用辽宁绒山羊研究春季埋植(3月和5月2次埋植;3月、5月和7月3次埋植)MEL对绒山羊血液激素及毛囊密度的影响;选用内蒙古绒山羊研究4月和6月2次埋植MEL对绒山羊生产、血液激素及ROR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3)春季埋植MEL提高了常年长绒羊血液中MEL浓度,降低了PRL浓度(P<0.05),而对IGF-1、T3和T4没有影响。此外,MEL埋植提高了次级毛囊密度(P<0.05),并使初级毛囊提前达到稳定数量。(4)4月和6月2次埋植MEL使内蒙古绒山羊绒毛萌发时间提前(P<0.05),长绒期延长37天(P<0.05),产绒量和绒长度分别提高34.5%和21.3%(P<0.05),并降低绒细度4.4%(P<0.05);埋植MEL显着提高了白天和夜间血液中MEL浓度、降低了PRL浓度,并使皮肤中RORa基因的表达量升高(P>0.05)。以上结果说明:辽宁绒山羊多具常年长绒特性,MEL埋植对常年长绒羊绒毛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提高山羊绒产量的作用不大,可以通过调整埋植时间避免提前脱绒。内蒙古绒山羊非长绒期4月和6月2次埋植MEL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模式,长绒后期MEL埋植不能延长山羊绒的生长期,亦说明实现季节长绒羊全年长绒不可行。外源MEL通过提高体内MEL浓度、降低PRL浓度、增加次级毛囊密度,使RORa基因表达量上升,从而延长长绒期促进山羊绒生产。

周娟娟,唐培荣,王志新,魏永龙,孟瑞强,王志英,张文广,张燕军,苏蕊,刘志红,王瑞军,李金泉[9](2013)在《内蒙古白绒山羊抓绒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试验参考内蒙古白绒山羊20032011年的生产性能记录,并对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中利用Excel和SAS程序整理数据。产绒量在2004、2008、2009、2011年呈明显降低趋势,而抓绒后体重增加。随年龄变化,4岁之前产绒量逐渐增加,4岁以后开始下降但仍有极少数羊的产绒量存在不同程度增加;抓绒后体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不考虑年份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绒量与抓绒后体重4岁之前随年龄变化趋势一致,但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出现增加幅度变小的趋势;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出现增加减缓趋势。而4岁以后,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降低;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降低。表明在绒山羊生长后期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

王永东[10](2013)在《放牧补饲和休牧舍饲对绒山羊母羊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冬季放牧补饲和春季休牧舍饲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科学制定绒山羊在妊娠期及泌乳期的营养需要和补饲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的试验研究包括三个部分。试验一主要研究放牧补饲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妊娠期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体重变化和产绒性能的影响。试验按照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10只妊娠期母羊按照体重、年龄、产羔率及上年度产绒量相似的原则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第一因素为母羊产羔率,分产单羔与双羔2个水平;第二因素为干物质补饲水平,分为对照组、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3个水平;对照组按照原场补饲方案饲喂,浓缩料外购;试验组的浓缩料为自己配制。结果表明:对妊娠期的放牧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母羊进行适当补饲,可显着增加母羊产后体重与产绒量(P<0.05),羔羊初生重的增加趋于显着(P=0.064)。日补饲的DE、CP、Ca、P水平在妊娠前期以每千克代谢体重0.41MJ、4.22g、0.29g和0.11g时,妊娠后期以0.64MJ、6.38g、0.46g和0.14g时较好。产双羔母羊的产后体重显着高于产单羔母羊,但产绒量、绒长及所产羔羊初生重显着低于产单羔母羊。试验二和试验三主要研究了营养水平与产羔率对泌乳期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体重及其羔羊体重变化以及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研究了相关血液消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从而为科学制定休牧舍饲条件下的泌乳期绒山羊饲喂方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一的妊娠期补饲试验结束后,将泌乳期绒山羊作为试验动物继续进行休牧舍饲试验。试验按照2×3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10只泌乳期母羊继续按照试验一的分组情况分为6个处理组,按照产羔情况每组选择25只,保证产单羔母羊和产双羔母羊的重复数一致。第一因素为母羊产羔率,分产单羔与双羔2个水平,双羔母羊的DMI较单羔母羊增加;第二因素为DMI,分对照组(营养物质进食量低)、试验一组(营养物质进食量中)和试验二组(营养物质进食量高)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营养水平对泌乳期绒山羊母羊体重和其羔羊生长速度有显着的影响(P<0.05),试验组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以试验二组体重最高;各组母羊在产后30d内的失重以对照组最多;在产后3090d时,试验组母羊体重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试验二组略好于试验一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二组绒山羊对日粮Ca表观消化率的增加趋于显着(0.05<P <0.10),对P的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绒山羊的产羔率对母羊增重及其羔羊体重有显着的影响(P<0.05),产单羔母羊增重显着低于产双羔母羊,但所产单羔体重显着高于双羔(P<0.05)。在夏季青草放牧期,对照组母羊体重可恢复到试验组相似的水平,产单羔母羊的体重可恢复到与产双羔母羊相似的水平。结果也得出,营养水平对泌乳期绒山羊血清中BUN、Ca和P浓度、GSH-PX活性有趋于显着的影响(0.05<P <0.10),试验二组的血清Ca、P浓度与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但BUN浓度低于对照组。产羔率对绒山羊泌乳前期血清IgA和P浓度有显着的影响,双羔母羊血清P与IgA浓度显着高于单羔母羊(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试验组日粮的营养水平可显着降低绒山羊在泌乳期的失重,增加羔羊生长速度,促进营养物质消化,改善某些血液生化指标,试验二组效果略好于试验一组。每千克代谢体重的DE、CP、Ca、P日进食量分别为:在泌乳前期产单羔母羊0.91MJ、8.76g、0.72g及0.21g,产双羔母羊0.99MJ、9.64g、0.82g及0.23g;在泌乳后期产单羔母羊分别为0.74MJ、7.51g、0.40g及0.17g,产双羔母羊分别为0.85MJ、8.71g、0.47g及0.20g时,效果较好。试验二组母羊的血清Ca、P浓度与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但BUN浓度低于对照组。

二、提高绒山羊产绒量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绒山羊产绒量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产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绒山羊品种及种质资源丰富
    1.1 地方绒山羊品种及种质资源
        1.1.1 内蒙古绒山羊
        1.1.2 辽宁绒山羊
        1.1.3 河西绒山羊
        1.1.4 乌珠穆沁白绒山羊
        1.1.5 燕山绒山羊
    1.2 培育绒山羊品种
        1.2.1 陕北白绒山羊
        1.2.2 柴达木绒山羊
        1.2.3 罕山白绒山羊
2 我国绒山羊的产绒性能
3 我国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因素
    3.1 舍饲条件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
    3.2 牧草质量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
    3.3 埋植外源褪黑激素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
    3.4 不同毛被类型对绒山羊产绒量的影响
4 展望

(2)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
        1.1.1 绒山羊概述
        1.1.2 绒山羊育种现状
    1.2 SNP芯片的研究进展
        1.2.1 SNP分型芯片的特点
        1.2.2 SNP分型芯片的分类及原理
        1.2.3 SNP分型芯片在畜牧领域的概况及应用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4 羊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1.4.1 基因组选择理论
        1.4.2 基因组选择方法
        1.4.3 基因组选择影响因素
        1.4.4 羊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一 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评估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非遗传因素分析-广义最小二乘法
        2.1.3 多性状重复力混合模型估计遗传参数
    2.2 结果
        2.2.1 基本统计分析
        2.2.2 固定效应的确定
        2.2.3 遗传参数估计
    2.3 讨论
        2.3.1 遗传力
        2.3.2 遗传相关
    2.4 小结
3 研究二 山羊70KSNP芯片的研发设计与测试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芯片设计数据来源
        3.1.2 芯片测试数据来源
        3.1.3 主要分析软件及工具
        3.1.4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5 位点筛选
        3.1.6 位点优化
        3.1.7 DNA提取
        3.1.8 基因分型
    3.2 结果
        3.2.1 70K SNP芯片的设计
        3.2.2 70K SNP芯片与Illumina 52K SNP芯片的比较
        3.2.3 位点检出率
        3.2.4 位点MAF统计
    3.3 讨论
    3.4 小结
4 研究三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表型数据处理
        4.1.3 数据质控
        4.1.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1.5 GO、KEGG富集分析
    4.2 结果
        4.2.1 表型数据的基本统计
        4.2.2 数据质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2.3 绒长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4 绒细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5 产绒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6 功能富集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5 研究四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组选择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构建参考群
        5.1.2 基因型数据
        5.1.3 GBLUP
        5.1.4 SSGBLUP
        5.1.5 基因组准确性评估
        5.1.6 世代间隔
    5.2 结果
        5.2.1 群体结构和遗传参数
        5.2.2 基因组预测准确性比较
        5.2.3 世代间隔
        5.2.4 选择效果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结论
7 创新点
8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绒山羊皮肤组织转录组分析及KRTAP基因对绒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主要缩略词
主要氨基酸缩写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山羊绒的发展与现状
    2 羊绒结构及影响产绒性能的因素
        2.1 毛囊的发育、生长及相关生物学途径
        2.1.1 毛囊的结构
        2.1.2 毛囊的发育与周期性生长
        2.2 羊绒纤维的结构
        2.3 影响产绒性能的因素
        2.3.1 遗传因素
        2.3.2 非遗传因素
    3 绒山羊皮肤转录组研究进展
    4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4.1 研究背景
        4.2 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转录组特征分析
        2.1.1 总RNA的提取及质检
        2.1.2 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
        2.1.3 转录组测序数据处理
        2.1.3.1 原始数据的质控、过滤及序列比对
        2.1.3.2 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分析
        2.1.4 RT-qPCR法验证测序结果
        2.1.4.1 总RNA的提取
        2.1.4.2 cDNA的合成
        2.1.4.3 RT-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2.2 KRTAP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2.2.3 SSCP分析
        2.2.3.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3.2 银染显色
        2.2.4 变异体核苷酸的序列测定
        2.2.5 遗传特征分析
        2.2.5.1 序列多态性分析
        2.2.5.2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2.2.5.3 有效等位基因数及遗传杂合度
        2.2.5.4 群体多态信息含量
        2.2.5.5 生物信息学的分析
        2.2.6 基因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分析
        2.2.7 KRTAP基因的表达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转录组特征分析结果
        1.1 Total RNA提取结果
        1.2 皮肤转录组测序数据结果
        1.3 基因表达水平及差异分析
        1.3.1 表达基因的分析
        1.3.2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1.4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1.4.1 GO富集分析
        1.4.2 KEGG富集分析
        1.5 RT-qPCR法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2.KRTAP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2.1 KRTAP15-1 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2.1.1 KRTAP15-1 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分析
        2.1.2 KRTAP15-1 基因的遗传特性分析
        2.1.3 KRTAP15-1 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2.2 两个KRTAP基因的鉴定
        2.2.1 山羊KRTAP27-1 基因的鉴定
        2.2.2 山羊KRTAP1-2 基因的鉴定
        2.3 两个新鉴定的KRTAP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2.3.1 KRTAP27-1 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2.3.2 KRTAP1-2 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2.4 新鉴定的KRTAP基因在不同山羊品种中的表达特性
        2.4.1 KRTAP27-1 基因在不同山羊品种中的表达特性
        2.4.2 KRTAP1-2 基因在不同山羊品种中的表达特性
        2.5 新鉴定的KRTA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2.5.1 KRTAP27-1 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2.5.2 KRTAP1-2 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皮肤转录组特征
        1.1 转录组测序结果
        1.2 基因表达分析
        1.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1.4 功能富集表达分析
    2 KRTAP基因遗传特征
        2.1 KRTAP15-1 基因
        2.2 KRTAP27-1 基因
        2.3 KRTAP1-2 基因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创新性和展望
    1 创新性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一)
导师简介(二)

(4)影响绒山羊产绒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产绒量的因素
    1.1 遗传因素
    1.2 环境因素
    1.3 生理因素
    1.4 营养因素
2 提高产绒量的措施
    2.1 选择优良的品种
    2.2 加强种羊的饲养管理
    2.3 加强管理

(5)羊绒供给中的农户产销行为研究 ——以乌拉特中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外羊绒业方面的研究
        1.3.2 国内外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1.3.3 国内外农户销售行为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户行为
        2.1.3 羊绒供给中的农户产销行为
    2.2 理论依据
        2.2.1 行为经济学理论
        2.2.2 区域经济学理论
        2.2.3 需求供给理论
3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农户羊绒生产、销售行为现状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研究区域羊绒生产、销售行为概况
    3.3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3.3.1 问卷设计
        3.3.2 数据来源
        3.3.3 样本分布
    3.4 样本基本情况特征分析
4 羊绒供给中农户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羊绒供给中农户生产行为分析
        4.1.1 绒山羊品种的选择
        4.1.2 绒山羊养殖方式的选择
        4.1.3 绒山羊养殖户养殖规模的选择
        4.1.4 绒山羊养殖户的生产要素投入
        4.1.5 羊绒生产技术的选择
        4.1.6 绒山羊养殖户生产互助情况
    4.2 羊绒供给中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绒山羊品种选择影响因素
        4.2.2 绒山羊养殖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4.2.3 绒山羊养殖户养殖规模选择影响因素
        4.2.4 绒山羊养殖户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4.2.5 羊绒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2.6 绒山羊养殖户参加合作社的影响因素分析
5 羊绒供给中农户销售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羊绒供给中的农户销售行为分析
        5.1.1 羊绒销售渠道的选择
        5.1.2 羊绒销售价格的定价方式
    5.2 羊绒供给中的农户销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羊绒销售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5.2.2 羊绒销售价格的定价的影响因素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绒山羊养殖户方面
        6.2.2 政府和企业方面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形态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皮肤切片的制备
    1.3 皮肤毛囊性状参数的测定
        1.3.1 横切片
        1.3.2 纵切片
    1.4 产绒性状的测定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毛囊形态特征
        2.1.1 毛囊类型及结构特点
        2.1.2 毛囊群结构及特点
    2.2 皮肤毛囊性状参数
    2.3 产绒性状参数
    2.4 皮肤毛囊性状参数与产绒性状参数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特点
    3.2 陕北白绒山羊产绒性状与皮肤毛囊性状相关性分析
4 结论

(7)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早期选择原理与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绒山羊的品种资源简介
        1.1.1 绒山羊的种类和分布
        1.1.2 绒山羊品种的特点
        1.1.3 绒山羊的饲养管理
    1.2 绒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
        1.2.1 绒山羊与环境的关系
        1.2.2 气候变化与排放物的干扰
        1.2.3 气候变化对山羊疾病的影响
        1.2.4 社会和经济因素
    1.3 中国羊绒业的生产发展概况
        1.3.1 中国羊绒价格变化趋势
        1.3.2 中国羊绒的生产情况
        1.3.3 中国羊绒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影响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因素
        2.1.1 非遗传因素
        2.1.2 遗传因素
    2.2 遗传评估模型
        2.2.1 单性状无重复力动物模型
        2.2.2 单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
        2.2.3 多性状动物模型
        2.2.4 母体效应模型
        2.2.5 随机回归模型
        2.2.6 降秩动物模型
    2.3 动物模型的求解方法
        2.3.1 最大似然比方法
        2.3.2 Bayes方法
    2.4 现代育种技术在绒山羊育种中的应用
        2.4.1 标记辅助选择
        2.4.2 基因组选择
        2.4.3 山羊基因组测序的成果
        2.4.4 绒山羊育种展望
3 内蒙古绒山羊周岁绒毛品质性状遗传参数的评估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饲养管理
        3.1.2 数据来源
        3.1.3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固定效应的确定
        3.2.2 模型比较分析
        3.2.3 单性状动物模型的方差组分估计
        3.2.4 多性状动物模型遗传参数的估计
    3.3 讨论
        3.3.1 固定效应的分析
        3.3.2 最佳模型的确定
        3.3.3 方差组分分析
        3.3.4 遗传参数的估计
    3.4 小结
4 运用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的重复记录估计其遗传参数和遗传进展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统计分析方法
    4.2 结果
        4.2.1 非遗传因素分析
        4.2.2 方差组分的估计
        4.2.3 遗传参数的估计
        4.2.4 遗传进展的确定
    4.3 讨论
        4.3.1 影响绒毛品质性状的非遗传因素
        4.3.2 单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的遗传参数估计
        4.3.3 多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的遗传相关的估计
        4.3.4 各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进展
    4.4 小结
5 内蒙古绒山羊绒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统计分析
    5.2 结果
        5.2.1 各性状不同年龄遗传力的估计
        5.2.2 各性状随年龄的变化规律
        5.2.3 各年龄性状间遗传相关的估计
        5.2.4 各性状不同年龄间的遗传相关
    5.3 讨论
        5.3.1 不同绒毛品质性状随年龄的变化规律
        5.3.2 不同年龄绒毛品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5.3.3 各绒毛品质性状不同年龄间遗传相关的估计
    5.4 小结
6 不同年龄分组内蒙古绒山羊绒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统计分析
        6.1.3 模型选择方法
    6.2 结果
        6.2.1 模型的比较选择分析
        6.2.2 方差组分和遗传力的估计
        6.2.3 遗传相关的估计
    6.3 讨论
        6.3.1 模型的选择比较
        6.3.2 方差组分和遗传力的估计
        6.3.3 不同年龄组遗传相关的估计
    6.4 小结
7 内蒙古绒山羊产绒量和其它重要经济性状的关系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数据来源
        7.1.2 模型设计
        7.1.3 统计分析
    7.2 结果
        7.2.1 各影响因素中心化分析结果
        7.2.2 模型的比较分析
        7.2.3 最佳模型下参数的估计
        7.2.4 不同羊绒等级下其它经济性状的表现
    7.3 讨论
        7.3.1 影响产绒量的各因素的测量中心化
        7.3.2 模型的比较分析
        7.3.3 最佳模型下各参数的估计
        7.3.4 不同羊绒等级下参数的估计
    7.4 小结
8 结论
9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褪黑激素调控山羊绒生长的模式及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硏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试验研究
    第一部分 褪黑激素调控山羊绒生长的模式研究
        试验一 不同的褪黑激素埋植制度对狂宁绒山羊绒毛生长和产绒性能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二 非长绒期内及长绒后期褪黑激素埋植对内蒙古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褪黑激素调控山羊绒生长的机理研究
        试验三 褪黑激素埋植对这宁绒山羊血液中相关激素浓度及皮肤中毛里密度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四 非长绒期内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绒毛生产、血液激素及RORa基因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内蒙古白绒山羊抓绒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数据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绒量随年份变化趋势
    2.2 产绒量随年龄变化趋势
    2.3 抓绒后体重随年份变化趋势
    2.4 抓绒后体重随年龄变化趋势
    2.5 单位体重产绒量随年份变化规律
    2.6 单位体重产绒量随年龄变化规律
3 讨论
4 结论

(10)放牧补饲和休牧舍饲对绒山羊母羊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内养羊业现状
        1.1.2 国外养羊业发展现状
        1.1.3 国内外养羊业发展趋势
    1.2 山羊的生活习性与品种分类
        1.2.1 山羊的生活习性
        1.2.2 山羊的品种分类
    1.3 山羊的消化功能特点
        1.3.1 山羊的消化器官特点
        1.3.2 山羊的消化特点
    1.4 绒山羊的营养需要
        1.4.1 能量需要
        1.4.2 蛋白质需要
        1.4.3 矿物质需要
        1.4.4 维生素需要
    1.5 绒山羊的营养物质消化
    1.6 绒山羊的血液生化指标
        1.6.1 总蛋白和白蛋白
        1.6.2 血清尿素氮
        1.6.3 血浆葡萄糖
        1.6.4 甘油三酯
        1.6.5 游离脂肪酸
    1.7 绒山羊放牧补饲与休牧舍饲的研究现状
        1.7.1 绒山羊的放牧补饲研究现状
        1.7.2 绒山羊的休牧舍饲研究现状
    1.8 论文研究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2 试验研究
    2.1 放牧补饲对妊娠期绒山羊体重变化和产绒性能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休牧舍饲对泌乳期绒山羊与羔羊体重及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休牧舍饲对泌乳期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2.3.4 小结
3 论文总体结论
    3.1 总体讨论
        3.1.1 冬季放牧补饲条件下绒山羊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3.1.2 休牧舍饲条件下绒山羊泌乳期的营养需要
    3.2 总体结论
    3.3 创新点
    3.4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路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提高绒山羊产绒量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产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 刘华云,张天浩,张艺菲,张文浩,王新爱,韩聪,李想,刘铮铸,巩元芳. 北方牧业, 2021(16)
  • [2]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D]. 王凤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绒山羊皮肤组织转录组分析及KRTAP基因对绒品质的影响[D]. 赵孟丽.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4]影响绒山羊产绒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J]. 宋恩吉. 现代畜牧科技, 2020(08)
  • [5]羊绒供给中的农户产销行为研究 ——以乌拉特中旗为例[D]. 吴楠.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6]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形态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史雷,屈雷,刘锦旺,朱海鲸,李陇平,黄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8(10)
  • [7]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早期选择原理与方法的研究[D]. 王志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1)
  • [8]褪黑激素调控山羊绒生长的模式及机理初探[D]. 段春辉.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9]内蒙古白绒山羊抓绒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J]. 周娟娟,唐培荣,王志新,魏永龙,孟瑞强,王志英,张文广,张燕军,苏蕊,刘志红,王瑞军,李金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13(09)
  • [10]放牧补饲和休牧舍饲对绒山羊母羊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D]. 王永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提高绒山羊绒产量的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