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一、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徐曼[1](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崔晓轩[2](2020)在《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石油业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海上溢油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海上溢油污染为我国海洋环境安全敲响警钟,让我们愈加意识到海上溢油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难以弥补的,也凸显了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港口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积极加强溢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持续优化溢油应急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溢油应急处置措施应对港口发展带来的溢油污染风险。本文通过对海上溢油相关资料查找、数据收集、实地走访曹妃甸港、天津港、黄骅港的海事、航海保障等部门,详细了解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的最新情况,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结合溢油应急管理工作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管理职责,对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查找出了我国海上溢油污染防治法规适用性差、应急组织协调能力低、应急设备设施力量薄弱、应急队伍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并借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溢油应急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推进海上溢油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海上溢油应急预案、优化溢油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强化溢油应急信息化建设、提高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水平、加强溢油应急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有效应对海洋溢油污染;同时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政府管理,在溢油应急管理工作中,推动社会多元共治,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赵晓楠[3](2020)在《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海保障作为海上运输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促进航运经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和实行海上安全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推进,Y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Y航标处辖区港口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航标管理的规模持续增长,航标管理的任务日趋繁重。随着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干部职工队伍日益壮大,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规范,Y航标处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些不仅为Y航标处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航海保障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文章按照“理论研究-现状分析-问题剖析-经验借鉴-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展开,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实地调研、个案研究等方法,对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相关理论知识、Y航标处实际工作情况、国内外航标管理机构相关经验等资源进行整合,对地方航海保障现状与航标用户需求进行统筹分析,提出提高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进而不断优化辖区航海保障服务,提升航标综合管理水平和助航服务能力。文章从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的现状入手,分析不足之处并总结问题原因。目前主要存在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航标综合助航服务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技术装备老旧落后、事业发展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文章进而研究了国内外在提升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有益探索,总结取得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升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文章认为,目前一是要健全提升航海保障管理效能的新机制,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新航海保障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二是要完善航标综合助航服务系统,提高综合助航服务智能化程度,加强航标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推进航标效能改造升级。三是要提升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加强航标保养基地、码头和船舶建设,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航标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推广。四是要打造专业的航海保障队伍,分析人员需求,合理引进人员,健全管理机制,激发队伍活力,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人员素质。这四个方面的建设建议,为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的的提升提供了借鉴。

周静[4](2019)在《深圳市海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社会经济持续繁荣,航运交通事业的发展地位日益显着。党和国家逐渐认识到,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是必由之路,于是适时地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航运交通事业的重要性被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而海事管理作为海上综合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海洋航运交通事业发展的基石。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应用,使得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面临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展变革中的海事管理逐渐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伴随海洋航运交通事业而生的海事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不仅要针对制约海事发展的新问题进行探讨,也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深圳市身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地理区位上具有决定性的优势。第六届深圳市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提出要率先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之路枢纽港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一个全球视角下的标杆城市。海事管理作为深圳市海上主要行政力量之一,具备了改革试验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三个优势叠加,具备率先试水、提供样本、先行一步的先决条件。本文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改革背景,以多元治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为指引,立足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枢纽港”的建设目标,将深圳市海事管理作为主体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历史沿革和现状,试析了深圳市海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经对比借鉴国外先进海事管理经验,综合分析了改革的对策,希望可以对我国海事管理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佘志鹏[5](2018)在《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海洋运输业、海上石油开采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部海事管理部门近年来在全国沿海和长江等内河建设了多座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这些溢油应急设备库将在应对大型溢油污染事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这些设备库建成较晚,尚未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在管理学的角度,选取河北海事局所属的秦皇岛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心(以下简称河北海事局溢油中心)为主要研究目标,以该中心的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大量查阅文献和实际调研,采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应急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河北海事局溢油中心在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和遇到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溢油应急管理上的先进经验,针对国内设备库管理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对策建议,为海事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改进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体制机制提供参考。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当前河北海事局溢油中心设备库管理的相关背景和我国近年来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的建设情况,以及当前国内外对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研究现状。本文第二章对溢油和溢油应急反应、溢油应急设备库和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新公共服务理论、应急管理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第三章对河北海事局辖区的溢油风险和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上的一些经验,归纳了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本文第四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设备库的管理现状,总结出了值得参考的经验借鉴。本文第五章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改进建议和其他具有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职责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设备库管理工作的建议,同时上升到国家政策设计和法律法规层次,提出了加强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整体规划和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6](2016)在《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舟政办发[2016]12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12月28日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国务院[7](2016)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国发[2016]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7月28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

王春梅[8](2016)在《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案例研究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英国学者吉本斯等人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学科导向的知识生产模式Ⅰ外,一种面向应用情境中的知识生产新模式正在出现。它从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Ⅰ中演化发展而来,与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称之为知识生产模式Ⅱ。因此,根据研究需要和研究条件,本研究以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牵头的“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简称“南海中心”)和南京工业大学牵头的“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简称“生化中心”)为案例,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视角展开对这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研究。案例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半结构性访谈等方式进行。笔者先后对27名相关对象进行了访谈,其中包括南海中心的管理层、平台长、专家学者等14人;生化中心13人,其中包括大学副校长、教授学者和企业经理、政府官员等等。随后对获得的40多小时的原始访谈录音进行初步的整理和编号,按照知识生产模式Ⅱ的理论框架从“应用的情境”、“跨学科研究”、“异质性协作”、“质量控制”、“社会问责与反思”等5个维度将16万字的文字资料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案例研究的发现主要有:1.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初具雏形。南海中心构建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决策研究“三位一体”的知识生产新模式。生化中心建立了“地方引导、大学运营、企业参与”的区域协同创新的知识生产新模式。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在动力、组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与吉本斯等人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呈现出明显的差异。2.异质性协作成功的三要素是信任、互利和需求牵引。其中信任是基础、互利是关键、需求是动力。3.学术发展空间和学术利益的再分配是影响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因素。学术发展空间的多少、学术转型的成本与收益、学术地位的变迁等因素影响研究人员的行为选择。4.大学校长的视界和担当是中心质量控制的关键。大学校长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中层,只有“中层担纲”,才能丰富和落实2011计划的“顶层设计”,才能发现和集聚2011中心的“基层创新”,才能完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历史使命。5.在面向应用情境的知识生产活动中,大学的三大职能在悄然变迁。表现为人才培养的方式、内容和评价标准的改变,科学研究的方向、组织、场所、团队和评价的改革,社会服务职能中经济功能的重要性的提升。案例研究的对策建议主要是:1.面向应用的知识生产需要中心、大学和社会三重体制的协同创新。一方面需要赋予中心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推动中心的实体化运作;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更多的配套改革和支持。第三,中心可在借鉴胡佛研究所、北卡三角科技园等国外创新平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中心与大学、中心-大学-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和协同创新模式。2.通过“上下协同、综合推进”的路径增进异质性协作。特别要重视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教育主管部门不仅是2011计划的领导者、推动者、管理者,更应是协同者和创新者。3.建立学术伙伴计划,明晰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利益来调动科研人员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积极性。4.兼容的激励制度和变革型领导不可或缺。一方面改变中心现行制度与学术共同体不兼容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中心的社会声誉激励制度,形成完整的激励体系;第三,要选拔变革型领导充实到中心的建设中。5.契约合作构建新型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契约合作,明确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并细化落实;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合作组织的建设;第三,政府的角色要从主导者向合作者转变。6.扩展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推动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轴心机构。尤其是重视扩展大学社会服务中的经济功能。

广州市人民政府[9](2016)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文中认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16]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已经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6年3月16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过去五年发展成就第二节认识新常态新特征第三节把握新机遇新挑战第四节精准发力重点突破

兰岚[10](2014)在《中俄界河水上溢油应急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俄经贸合作日益增多,中俄界河水上经贸往来逐渐增加,而水上溢油突发事故也大量出现。我国在水上溢油应急管理方面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较为滞后,尤其黑龙江地区地方性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溢油应急管理模式存在不足。因此,研究并建立完善的中俄界河水上溢油应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中俄界河船舶运输与水上溢油风险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在水上溢油应急法律法规方面的不足之处,对中俄界河的地理环境及可能出现的溢油风险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阐明了溢油事故危害的严重性和深远性,论证了建立健全的溢油应急管理新模式的紧迫性。其次,对美国及加拿大等国的溢油应急管理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溢油应急管理模式的构架,对不同级别的溢油事故采用不同级别的应急保障体系进行响应。同时,介绍了我国溢油管理模式的现状,结合国内外溢油应急管理模式提出了中俄界河溢油应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中俄界河溢油应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溢油应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溢油应急管理新模式的构架并指出了不同部门所起的作用,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构建了溢油预警评估的数学模型,根据专家打分和实际经验完成了模糊隶属度和权重指标的确定,对各界河江段船舶溢油进行评估。最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案例分析,完成了权重指标计算,并可适用于各种环境的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根据我方给出的中俄界河溢油应急管理模式可对危险河段进行风险预估,对高危地区可进行重点预防,当溢油发生时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险布控,将溢油影响降到最低。

二、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2)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溢油
        2.1.2 溢油应急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治理理论
第3章 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的现状
    3.1 我国溢油应急管理措施
        3.1.1 溢油应急反应预案
        3.1.2 溢油应急法律体系
        3.1.3 溢油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3.1.4 溢油应急能力建设
    3.2 制约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分析
        3.2.1 溢油污染防治法规适用性差
        3.2.2 溢油应急组织协调能力低
        3.2.3 溢油应急设备设施力量薄弱
        3.2.4 溢油应急队伍尚未形成合力
        3.2.5 溢油应急管理专项资金不能保障
第4章 国外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经验借鉴
    4.1 国外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状
        4.1.1 美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4.1.2 加拿大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4.1.3 澳大利亚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4.2 国外溢油应急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第5章 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对策
    5.1 推进海上溢油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5.1.1 加大参与国际公约的力度
        5.1.2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5.1.3 完善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5.2 加强重大海上溢油应急体制建设
        5.2.1 完善溢油应急预案体系
        5.2.2 优化溢油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5.3 完善溢油应急设备设施建设
        5.3.1 加强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
        5.3.2 推动溢油应急船舶建设
    5.4 加强溢油应急信息化建设
        5.4.1 完善溢油应急监视监测系统
        5.4.2 建设溢油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5.5 加强海上溢油应急队伍建设
        5.5.1 持续优化专业溢油应急队伍
        5.5.2 加强兼职溢油应急队伍力量
        5.5.3 支持社会专业溢油清污队伍发展
        5.5.4 加大培训和演习力度
    5.6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5.6.1 加强财政预算保障
        5.6.2 设立溢油应急专项资金
参考文献
后记

(3)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航标
        2.1.2 公共服务能力
        2.1.3 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绩效管理理论
3 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研究
    3.1 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
        3.1.1 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现状
        3.1.2 公共服务投入能力现状
        3.1.3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现状
    3.2 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3.2.2 航标综合助航服务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
        3.2.3 技术装备老旧落后
        3.2.4 事业发展后备人才不足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
        3.3.2 航标综合助航服务系统与港口建设不相适应
        3.3.3 技术装备建设缺乏资金保障
        3.3.4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
4 国外与国内其它航标管理机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航标管理机构航海保障的举措
        4.1.1 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 加强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4.1.2 日本海上保安厅(JCG): 重视培训,应用新技术
        4.1.3 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AMSA): 航标维护引入市场竞争
    4.2 国内其它地区航标管理机构航海保障的举措
        4.2.1 香港海事处: 航标专项维护外包
        4.2.2 青岛航标处: 大力倡导技术创新
        4.2.3 上海航标处: 推广应用新材料浮标
    4.3 经验借鉴
        4.3.1 重视标准与规范化管理
        4.3.2 注重航海保障人才培养
        4.3.3 创新航标维护保养模式
        4.3.4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5 进一步提升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分析
    5.1 健全提升航海保障管理效能的新机制
        5.1.1 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5.1.2 创新航海保障服务模式
        5.1.3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5.2 完善航标综合助航服务系统
        5.2.1 提高综合助航服务智能化程度
        5.2.2 加强航标应急反应能力建设
        5.2.3 推进航标效能改造升级
    5.3 提升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
        5.3.1 加强航标保养基地、码头和船舶建设
        5.3.2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5.3.3 加快航标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推广
    5.4 打造专业的航海保障队伍
        5.4.1 分析人员需求合理引进人员
        5.4.2 健全管理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5.4.3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深圳市海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论文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对比分析法
        (三)实际调研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海事
        二、海事管理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多元治理理论及其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一)多元治理理论的提出
        (二)多元治理理论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及其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的提出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深圳市海事管理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第一节 深圳市海事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地区港务监督阶段(1949 年-1984 年)
        二、地区海上安全监督局阶段(1985 年-1994 年)
        三、深圳海事局阶段(1994 年至今)
    第二节 深圳市海事管理的现状
        一、深圳市港口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深圳市海事管理的基本现状
        三、深圳市海洋战略实施的创新探索
        (一)国际枢纽港规划战略升级
        (二)海岸带基础功能提升改造
第四章 深圳市海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分析
    第一节 深圳市海事管理的政策预期不明
        一、深圳市海事管理在政策预期上面临的困境
        (一)机构职能反复拆并
        (二)归属预期摇摆不定
        二、深圳市海事管理由政策预期不明导致的后果
        (一)管理职能发挥受限
        (二)任务质量难以保证
        三、深圳市海事管理政策预期不明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地方政策支持
        (二)多重改革因素重叠
    第二节 深圳市海事管理的关系协调不畅
        一、深圳市海事管理在关系协调上面临的困境
        (一)条块结合难以达到平衡
        (二)行业统筹面对诸多阻滞
        二、深圳市海事管理由关系协调不畅导致的后果
        (一)机构之间内耗带来监管漏洞
        (二)行业权威受损影响监管效率
        三、深圳市海事管理关系协调不畅的原因分析
        (一)海事发展理念未能契合
        (二)涉海单位之间缺乏沟通
    第三节 深圳市海事管理的文化软实力不足
        一、深圳市海事管理在文化软实力上面临的困境
        (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尚未形成
        (二)员工的自我职业认同度降低
        二、深圳市海事管理由文化软实力不足导致的后果
        (一)力量分散影响综合整治效能
        (二)人才流失影响创新发展动能
        三、深圳市海事管理文化软实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受到深圳海事发展阶段的局限
        (二)受到海事管理人才战略的影响
第五章 提升海事管理的先进经验借鉴
    第一节 日本海事管理多元共治的经验及启示
        一、日本海上安保厅的管理架构
        二、日本海事管理多元治理导向的启示
    第二节 新加坡海事管理以人为本的经验及启示
        一、新加坡海事管理相关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
        二、新加坡海事管理以人为本导向的启示
第六章 深圳市海事管理的改革对策
    第一节 从多元治理角度构建深圳市多元立体海事管理体系
        一、在深圳市海事管理改革中发挥政府主体作用
        (一)探索改革思路协调跨区合作
        (二)培育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格局
        (三)发挥海事系统改革先驱动力
        二、在深圳市海事管理改革中促进社会主体参与
        (一)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参与管理
        (二)建立企业市场化激励参与模式
        (三)建立专业化的决策咨询监督体系
        三、在深圳市海事管理改革中吸引个人主体参加
        (一)鼓励公众参与海事公共决策机制
        (二)动员个体加入海事志愿服务队伍
        (三)拓展平台加大海事文化舆论宣传
    第二节 从服务型政府角度构建深圳市服务型海事管理体系
        一、在深圳市海事管理改革中树立服务于人的理念
        (一)增强与监管对象的换位思考
        (二)增强对海事员工的人文关怀
        (三)增强对普通公众的文化宣传
        二、在深圳市海事管理改革中加大服务便民的力度
        (一)通过简政放权加快职能转变
        (二)加强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建设
        三、在深圳市海事管理改革中完善服务航运业的机制
        (一)着力优化海事监管效率
        (二)完善船舶动态风险评估
        (三)建立差异化诚信管理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5)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溢油和溢油应急反应
        2.1.2 溢油应急设备库
        2.1.3 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应急管理理论
第3章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现状分析
    3.1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情况介绍
        3.1.1 河北海事局辖区溢油风险分析
        3.1.2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概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3.2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主要举措
        3.2.1 依托设备库资源,打造专业应急队伍
        3.2.2 健全设备库设备维护保养和考核制度
        3.2.3 实现设备库信息化管理
        3.2.4 统筹各设备库资源,建立联动机制
    3.3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3.3.1 对于联防体设备库没有管理权限,应急指挥系统不匹配
        3.3.2 缺乏足够的应急反应现场作业人员
        3.3.3 缺少针对性设备、没有专用船舶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职能定位不明确、尚未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
        3.4.2 无法建立后备应急队伍
        3.4.3 无法决定设备库的设备配置,没有固定的配合作业船舶
第4章 国内外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境外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现状
        4.1.1 美国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典型经验
        4.1.2 澳大利亚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典型经验
        4.1.3 其他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
    4.2 国内其它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现状
        4.2.1 河北海事局辖区企业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概况
        4.2.2 国内其他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调研情况汇总
        4.2.3 国内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主要经验和发展趋势
    4.3 经验借鉴
        4.3.1 充分利用油污损害赔偿机制补充应急资源
        4.3.2 优化国家设备库维护保养工作的市场化运作方案
        4.3.3 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溢油应急指挥体系
第5章 进一步加强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5.1.1 明确溢油中心职能,完善应急指挥系统
        5.1.2 加强与船舶污染清除企业合作,培训专兼职溢油应急队伍
        5.1.3 针对性配置应急设备,与河北海事局现有海巡艇的配套衔接
    5.2 建立区域应急联动的统一管理和指挥模式
        5.2.1 明确区域统一管理机构,实施有效监管评估
        5.2.2 整合区域应急资源,建立联动机制
        5.2.3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5.3 加强溢油应急设备标准化建设,加强国家设备库日常监管
        5.3.1 加强与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制定并实施设备库相关标准
        5.3.2 对设备库设备配备和设备实际效能进行量化评价
        5.3.3 定期对设备库的维护管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5.4 强化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整体规划和保障能力
        5.4.1 加强顶层设计和相关法律建设,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
        5.4.2 充分发挥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作用
        5.4.3 尽快完善国家设备库经费划拨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前言
    第一章工作回顾和机遇挑战
        一、“十二五”环保工作回顾
        二、存在的问题
        1、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2、环境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3、环境治理与监管能力不足
        三、新要求和新挑战
        1、新要求
        2、新挑战
        3、重点建设方向
    第二章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目标
        (一) 总体目标
        (二) 目标架构
        (三) 指标设置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强化生态优先, 助推绿色发展
        (一) 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1、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强化空间管控
        2、健全标准体系和环境准入制度
        3、承接国家战略, 构建重大项目环保联动服务监管体系
        4、严格涉海重大项目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二) 协同控制资源环境承载
        1、强化环境承载力管控
        2、强化资源承载力管控
        (三)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
        1、推进临港装备、绿色石化等重点产业提升发展
        2、优化渔农业, 加强园区绿色改造,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培育新兴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
        4、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二、严格污染治理, 提升环境质量
        (一) 深化“五水共治”, 改善水环境质量
        1、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 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2、重点治理劣Ⅴ和不达标断面, 全面推进河道综合整治
        3、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城乡统筹治理
        4、继续推进重点行业整治提升, 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5、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强化陆海统筹管理
        (二) 控制本地污染, 保持空气质量领先
        1、优化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加大清洁能源替代
        2、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3、深化工业污染治理
        4、发展清洁交通、防治机动车船污染
        5、整治城市扬尘和烟尘
        6、控制农村废气污染
        (三) 强化污染防治, 确保土壤质量安全
        1、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2、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
        3、加快推进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
        4、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
        5、加强工业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
        (四) 全面联防联控, 解决外源污染问题
        三、加强保护修复, 维护生态健康
        (一)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落实环境功能区规划
        2、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3、控制海洋开发活动
        (二) 加快美丽城市创建, 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
        1、深入生态文明建设, 改善城市和农村环境面貌
        2、加强森林保护, 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和矿山生态恢复
        3、深入湿地保护和滨海生态修复
        四、健全应急体系, 强化风险管控
        (一) 完善环境风险应急体系, 提高预警应急能力
        1、建立全方位风险预警和应急体系
        2、探索海洋灾害预警工作
        (二) 严格风险评估和管理, 强化风险应急处置
        1、实行全过程风险管控
        2、完善风险应急联动处置
        3、落实绿色石化基地风险管控
        (三) 提升辐射安全监管水平, 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五、改革创新制度, 加强能力建设
        (一) 完善环境管理和考核制度, 构建有效环保监管机制
        1、推行环境质量管理和考核制度
        2、实施环保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分级负责制
        4、强化网格监管制
        (二) 探索治理基础制度和法制机制, 提升污染防治能力
        (三) 强化环境监测和监管, 增强环境管理能力
        1、加强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
        2、加强环境监管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
        (四) 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 推进社会共建共享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环保的统筹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 拓展环保建设投融资的平台空间
        三、强化保障机制建设, 稳步推进规划实施
        四、创新宣传形式, 营造环保事业健康发展良好氛围
    第五章重点工程和项目

(8)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案例研究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新变化: 对大学知识创新的社会需求持续增长
        二、新趋势: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方兴未艾
        三、新挑战: 高校知识生产模式亟待转型
        四、“2011计划”的推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方法与路径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总体框架和技术路线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协同创新
        二、知识生产
        三、知识生产模式
        四、知识生产模式Ⅰ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关系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知识生产的研究
        二、企业的知识生产研究
        三、大学的知识生产研究
        四、社会弥散的知识生产研究
        五、知识生产模式Ⅱ的相关研究
        六、小结
第二章 国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成功探索
    第一节 美国智库的“胡佛模式”
        一、人员的配置与分类管理
        二、协作研究
        三、“旋转门”机制
    第二节 北卡三角科技园的协同创新网络
        一、嵌入式协同创新网络
        二、大学—企业—政府的协同模式
        三、建立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协同体制
    第三节 德国生物技术联盟
        一、网络化协作
        二、科技园区服务平台
        三、政府—大学—行业的协同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
    第一节 申报成功: 何以名列前茅
        一、综合竞争力
        二、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进行协同
        三、探索中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
    第二节 凝炼任务: 对接国家需求
        一、任务的来源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
    第三节 组织支撑: 理事会与平台长制
        一、理事会主导的治理结构
        二、平台及平台长制
    第四节 机制创新: 跨界协同研究
        一、跨学科协同: 文理协同
        二、跨部门跨机构协同
        三、南海学: 跨界协同的纽带
    第五节 知识传播: 影响力建设
        一、影响力建设的内容
        二、影响力的形成机制
        三、影响力建设的障碍: 内敛的文化
    第六节 绩效评价: 导向与激励
        一、绩效点评价
        二、评价的冲突
        三、冲突的实质
    第七节 小结
第四章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中心的建设
    第一节 申报成功: 何以脱颖而出
        一、硬实力、软实力与巧实力
        二、“顶天立地”的“南工大现象”
        三、构建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
    第二节 方向凝炼: 满足区域发展需求
        一、满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
        二、满足工业园区的技术升级需求
        三、满足特定区域的发展需求
    第三节 组织创新: 理事会与分部制
        一、理事会领导下的协同创新体
        二、生化中心的运行模式
    第四节 跨界协同: 创新网络
        一、纵向: 跨学科协同
        二、纵向: 校所协同
        三、横向: 校企协同
        四、横向: 校地协同
    第五节 综合评价: 强调实质性贡献
        一、综合评价机制
        二、评价面临的冲突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大学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第一节 构建面对重大需求的知识生产模式
        一、理念的认同
        二、构建新型的知识生产模式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第二节 扁平化的组织与协作
        一、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二、南海中心: 形式协作多于实质协作
        三、生化中心跨机构协作步履蹒跚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的困境
        一、南海中心: 研究人员的疑虑
        二、生化中心: 双重角色面临的困惑
        三、中心的身份与地位
        四、学术团队的再造
    第四节 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的失调
        二、大学校长的影响
    第五节 社会问责与反思: 政府的角色有待明晰
        一、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二、教育部的角色与作用
        三、教育部与其他政府机构的协作与冲突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发现
        一、知识生产新模式初具雏形
        二、异质性协作的三要素: 信任、互利和需求牵引
        三、跨学科研究的影响因素: 学术发展空间和学术利益的再分配
        四、质量控制的关键: 大学校长的视界和担当
        五、面向应用的情境: 大学职能的变迁
        六、社会问责与反思: 亟需建设大学与政府的新型合作关系
    第二节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面向应用的知识生产需要三重体制的协同创新
        二、通过“上下协同、综合推进”的路径增进异质性协作
        三、建立学术伙伴计划,明晰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利益
        四、兼容的制度安排与变革型领导不可或缺
        五、契约合作构建新型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六、扩展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建设名副其实的社会轴心机构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局限与展望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1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访谈人员信息
附录A-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访谈提纲
附录B-1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访谈人员信息
附录B-2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访谈提纲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论文
    二、在研和结项的课题
    三、获奖情况

(10)中俄界河水上溢油应急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中俄界河船舶运输与水上溢油风险分析
    2.1 我国内河水上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现状
        2.1.1 国家、部门的法律法规现状
        2.1.2 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现状
    2.2 中俄界河水域环境特点
        2.2.1 地理位置
        2.2.2 气候、水文条件
        2.2.3 环境敏感区分布现状
    2.3 中俄界河船舶运输概况
        2.3.1 中俄界河船舶运输总体概况
        2.3.2 中俄界河船舶运输危险货物概况
    2.4 黑龙江水上溢油事故与风险分析
        2.4.1 船舶溢油的损害影响
        2.4.2 化工污染对界河的影响
        2.4.3 中俄原油管道对界河的影响
        2.4.4 冰期溢油对界河的影响
        2.4.5 中俄溢油应急双边合作
第3章 中俄界河水上溢油应急反应模式分析
    3.1 国内外水上溢油应急模式的比较
        3.1.1 国外水上溢油应急管理模式分析
        3.1.2 黑龙江流域水上溢油应急管理模式分析
    3.2 中俄界河现有溢油应急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4章 中俄界河水上溢油应急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4.1 中俄界河水上溢油应急反应的影响因素
        4.1.1 环境因素
        4.1.2 设备因素
        4.1.3 人员因素
        4.1.4 管理因素
    4.2 中俄界河水上溢油应急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4.2.1 总体框架
        4.2.2 政府主导
        4.2.3 部门监督
        4.2.4 社会参与
        4.2.5 企业实施
        4.2.6 网络联防
    4.3 中俄界河水上溢油预警模型的构建
        4.3.1 因素集的选取
        4.3.2 评价集的选取
        4.3.3 相对权重的确定
    4.4 案例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 [2]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能力对策研究[D]. 崔晓轩.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3]Y航标处航海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赵晓楠.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4]深圳市海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 周静. 深圳大学, 2019(08)
  • [5]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研究[D]. 佘志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1)
  • [6]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舟山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2)
  • [7]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J].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24)
  • [8]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案例研究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视角[D]. 王春梅. 南京大学, 2016(06)
  • [9]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0)
  • [10]中俄界河水上溢油应急管理模式研究[D]. 兰岚.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