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二溴吡啶偶氮对甲氧基苯酚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3,5-二溴吡啶偶氮对甲氧基苯酚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一、3,5-二溴吡啶偶氮对甲氧基酚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剑[1](2014)在《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测定环境中钯、银和铜的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由于重金属的广泛应用,因此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远远超出了环境对它的承载能力,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重金属的种类很多,检测手段也很多,一些常见的重金属(如铅、铬、汞、镉、锌和铝等)的检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而一些不常见的金属离子相对研究较少,我们选择了钯、银和铜三种重金属离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发展了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上述重金属的新体系和新方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1、荧光猝灭法测定Pd(Ⅱ)的研究(1)钯(Ⅱ)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弱酸性至近中性介质中,培氟沙星(PEF)、左氧氟沙星(LEV)、洛美沙星(LOM)和氟罗沙星(FLE)等4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相似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它们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位于276~293nm和442~487nm之间。当它们分别与Pd(Ⅱ)反应形成配合物时,均能导致荧光的猝灭。文中以Pd(II)-PEF体系为例,研究了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并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方法(B3LYP)对Pd采用LanL2DZ赝势基组计算,对其他原子采用6-31G(d,p)基组计算,所有计算都采用极化连续介质溶剂化模型(PCM),同时考虑到溶剂的影响,对反应进行了全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此时PEF分子由于质子的转移以两性分子(HL±)型体存在,它与Pd(Ⅱ)反应时Pd(Ⅱ)与2分子的PEF中-COO-和>C=O结合形成两个6元环结构的平面四边形螯合物。根据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的升高使荧光猝灭值减小以及高的双分子猝灭常数Kq,表明这类荧光猝灭是由于Pd()与氟喹诺酮抗生素形成配合物产生的一种静态猝灭,荧光猝灭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当用上述四种氟喹诺酮作荧光探针测定Pd(Ⅱ)时的检出限在1.74-3.42ng.mL-1之间,其中以Pd(II)-PEF体系最灵敏,它更适用于Pd(Ⅱ)的荧光测定。当用PEF作荧光探针时,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多数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具有较大的允许量。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可用于某些环境水样中Pd(Ⅱ)的测定,结果与ICP-AES法一致。(2)钯(Ⅱ)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荧光的协同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在弱酸性至中性介质中,当Pd(Ⅱ)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与某些FLQs反应时,均能使FLQs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但是当钯(Ⅱ)和SDBS同时与FLQs反应形成三元配合物时,能产生一种增强的荧光协同猝灭作用,可大大提高猝灭反应的灵敏度,其中Pd(II)-PEF-SDBS对Pd(Ⅱ)的检出限可达0.13ng.mL-1,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且简便、快速,用于某些环境水样中钯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文中研究了某些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光谱特征,Pd(Ⅱ)和SDBS对它们荧光的协同猝灭反应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相关的分析化学特性及其分析应用。文中还以Pd(II)-PEF-SDBS体系为例,根据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以及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法(B3LYP)和极化连续溶剂化模型(PCM),并使用化学计算方法对于FLQs的存在型体、电荷分布及三元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表明此时FLQs是以HL±的两性型体存在,它与Pd(Ⅱ)反应形成2:1的四配位平面四边形结构的螯合物,而螯合物中两个PEF分子中另一端哌嗪环中带正电荷的质子化的氮原子则分别与2个SDBS结合而形成Pd(II):PEF:SDBS为1:2:2的三元配合物。实验结果还表明正是Pd(Ⅱ)和SDBS与FLQs之间形成的基态三元配合物导致了Pd()或SDBS对于FLQs具有更高的荧光猝灭效率。因此,对于钯的测定也具有更好的分析应用价值。(3)钯(Ⅱ)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荧光的协同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在弱酸性至中性介质中,当Pd(II)或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分别与四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反应时,均能使FLQs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但是当钯(Ⅱ)和CPB同时存在并与FLQs反应形成三元配合物时,产生一种荧光协同猝灭作用,使FLQs的荧光显着降低,协同猝灭的强度大于分别作用时的总和,大大提高猝灭反应的灵敏度,其中Pd(II)-PEF-CPB对Pd(Ⅱ)的检出限可达0.16ng.mL-,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且简便、快速,用于某些环境水样中钯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文中研究了四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光谱特征,Pd(Ⅱ)和CPB对它们荧光的协同猝灭反应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相关的分析化学特性及其分析应用。文中还以Pd(II)-PEF-CPB体系为例,根据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以及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法(B3LYP)和极化连续溶剂化模型(PCM),并使用化学计算方法对于FLQs的存在型体、电荷分布及三元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表明此时FLQs是以HL±的两性型体存在,PEF与CPB通过静电引力形成1:1的复合物,当加入Pd(Ⅱ)后,Pd(Ⅱ)嵌入复合物与-COO-和>C=O螯合形成Pd(II):PEF:CPB为1:2:2的三元配合物,实验结果还表明正是Pd(Ⅱ)和CPB与FLQs之间形成的基态三元配合物导致了Pd(Ⅱ)或CPB对于FLQs具有更高的荧光猝灭效率,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2、环境中痕量银测定的新方法研究(1)Ag(Ⅰ)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4.4-4.6的弱酸性介质中,银(Ⅰ)能与赤藓红反应,形成疏水性的二元离子缔合物。反应产物的体积增大以及分子表面疏水性增强(分子的电荷被中和以及分子中含大量疏水的芳基和烷基骨架)使离子缔合物分子与水相之间形成一种疏水界面,产生一种表面增强的瑞利散射效应,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发射光谱。据此可借共振瑞利散射发展出测定银的新方法。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对银的检出限在0.12ng.mL-1.本文还研究了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良好的选择性,此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银的测定,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而且我们还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2)银(Ⅰ)与曙红Y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4.4-4.6的弱酸性介质中,Ag(Ⅰ)能与曙红Y(EY)反应,通过静电引力的作用形成一种二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1:1。根据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荧光猝灭的影响以及高的双分子猝灭常数Kq,表明这类荧光猝灭是由于Ag(Ⅰ)直接作用于EY的氧原子上,引起溴原子电荷的显着变化使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一种静态猝灭过程,荧光猝灭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据此可借荧光猝灭法发展出测定银的新方法。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对银的检出限在0.24ng.mL-1.本文研究了荧光猝灭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实验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很好的选择性,此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银的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结果一致。我们还讨论相关的反应机理。3、环境中痕量铜测定的新方法研究(1)铜(Ⅰ)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4.4-4.6的弱酸性介质中,赤藓红以一价阴离子的形式存在,Cu(Ⅱ)被维生素C(VC)还原生成一价铜后,通过静电引力与赤藓红反应,形成疏水性的二元离子缔合物,反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发射光谱。由于RRS位于产物的吸收带中,反应产物的体积增大,极化率的降低以及分子表面疏水性增强使离子缔合物分子与水相之间形成一种疏水界面,产生一种表面增强的瑞利散射效应。据此可借共振瑞利散射技术可以建立一种测定铜离子的新方法。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对铜的检出限在0.58ng.mL-1.本文研究了RRS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实验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当以方法测定环境水样中Cu(Ⅱ)时,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同时我们还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2)铜(Ⅰ)与曙红Y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在4.4~4.6的弱酸性介质中,Cu(II)被维生素C(VC)还原生成一价Cu,Cu(I)与曙红Y(EY)反应,形成二元离子缔合物,导致EY的荧光强度显着猝灭。根据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荧光猝灭的影响以及高的双分子猝灭常数Kq,可以推断该反应导致的荧光猝灭是由于Cu(I)与EY形成了一种二元离子缔合物,从而产生的一种静态猝灭过程,荧光猝灭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据此建立了以EY为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的新方法,对铜的检出限为3.7ng.mL-1.本文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此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铜的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一致,另外我们还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李国强,杨建君,何家洪,宋仲容,徐强[2](2014)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近年来(20002012年)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直接显(褪)色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化学发光分析法以及相关联用技术。对不同分析方法的反应介质、检出限、线性范围、实际应用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并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发展提出了提高仪器性能,以增强灵敏度和减少测量误差;开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稳定性好、绿色环保的显色剂,以改善检测方法;加强与高效分离、富集检测技术的联用,以降低测定干扰,提高方法准确度等建议。

李呈宏[3](2013)在《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和仪器廉价的特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分光光度试剂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各种微量金属离子,偶氮类试剂作为分光光度试剂中的一种重要的试剂,它是测定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显示剂。于此,论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利用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为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分光光度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简称CTACPA),并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TACPA与镧(Ⅲ)、铜(Ⅱ)离子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微量镧、铜的分析方法;基于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铁(Ⅲ)、钒(V)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痕量铜、铁、钒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TACPA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研究了CTACPA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TACPA与镧(Ⅲ)可形成配合比为2: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9×104L·mol-1·cm-1,镧(Ⅲ)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加氢催化剂样品Pt-La/CNTs、 Pt-La/ZrO2中微量的镧,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研究了CTACPA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CTACPA与铜(Ⅱ)形成配合比为1: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6×104L·mol·cm-1。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和镁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铜,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铜(Ⅱ)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0.2g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0260C-7.24×10-3(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6。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水样中的痕量铜,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铁(Ⅲ)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0的NH4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铁(Ⅲ)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7027C+0.0548(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2。此方法测定头发和面粉中的微量铁,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钒(V)催化KBrO3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6nm,钒(V)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3075C+0.2485(C:μg/mL),相关系数为0.9988,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花生中的微量钒,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本论文通过对CTACPA的研究,认为CTACPA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新型显色试剂,可以用于一些金属离子的检测。

于秀兰,田松涛,孟凡金[4](2011)在《吡啶偶氮类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吡啶偶氮类试剂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络合滴定指示剂和光度显色剂,迄今已合成了200余种,在分光光度分析测定各种金属离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类试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等分析性能,近年深入研究了吡啶偶氮类试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而相继开发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吡啶偶氮类试剂。文章综述了1990—2010年以来常见的吡啶偶氮类试剂及其在分光光度分析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进展。从反应体系、最大吸收波长、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归纳了吡啶偶氮类试剂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情况,为此类试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高芝[5](2010)在《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催化光度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灵敏度高等特点,在分析测试中得到了极大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工作者将FIA技术应用到催化动力学分析领域,使许多传统溶液处理方法的基本操作得以快速、自动地完成,从而弥补了采用传统的动力学分析时,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试剂消耗大,分析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推动了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进展。本文包括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第一部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分析综述介绍了催化光度法近七年来的研究现状;概述了近几年来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包括五个研究报告,具体如下:一、以过氧化氢-橙黄G为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Co2+的新方法。在pH = 9.53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沸水浴中加热6min,测定痕量Co2+的线性范围为0.006~2.0μg/25mL,检出限为3.41×10-3μg/25mL,用于维生素B12针剂中微量Co2+的测定,并与火焰原子吸收法比较,方法可靠。二、基于在pH = 11.05的NH3-NH4Cl缓冲溶液介质中,痕量c(Ⅲ)对H2O2氧化橙黄G的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5.50μg/25mL,检出限为6.36×10-4μg/mL,成功用于水样中微量Sb(Ⅲ)的测定。三、利用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Sb(Ⅲ)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Sb(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2.0μg/mL,检出限为7.8×10-3μg/mL,对0.1μg/mL Sb(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0.97%,进样频率为22.8样/h。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Sb(Ⅲ)的测定,回收率为97.3~97.7%。四、研究了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Bi(Ⅲ)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反应的显着阻抑作用,结合停留技术,建立了一种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超痕量Bi(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0.54ng/L,检出限为9.9×10-4ng/L,相关系数r = 0.9992。对0.001ng/L Bi(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1.3%,进样频率为20.9样/h。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直接用于人发和水中的超痕量Bi(Ⅲ)的测定,回收率为96.0%102.0%。五、在H3BO3-KCl-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Bi(Ⅲ)对H2O2氧化结晶紫褪色反应的阻抑作用,建立了一种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Bi (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0.05μg/mL,检出限为7.28×10-4μg/mL,对0.01μg/mL Bi(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0.45%,进样频率为21.8样/h。用于胃药中的Bi(Ⅲ)的测定,回收率为101.5%。

陈章玉[6](2007)在《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在烟草重要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吸烟与健康的研究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及生存质量。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吸烟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卷烟安全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卷烟有害成分的研究投入。本研究结合目前国家烟草行业减害发展需要,针对代表性有害成分的国内外分析现状,面对纷繁复杂的烟气有害成分,选择有代表性的成分如Hoffman名单包含的重金属元素、挥发酚、芳胺、多环芳烃作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和研制专用装置,引入新的处理技术,创建了一系列分析烟草和卷烟烟气中重要有害成分的新方法。用简便快捷的分析技术从复杂的背景中准确测定这些成分,使分析得到简化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为研究烟气中有害成分提供了准确快捷的分析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衍生—固相萃取技术分析烟草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研究了适宜的衍生化试剂,将亲水性的无机离子衍生化为具有疏水性的待测成分,固相萃取柱对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富集倍数在50倍以上。衍生后的金属离子络合物具有显色或紫外吸收特性,不但可采用固相萃取对这些成分富集,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分析效率,还能利用HPLC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实现了HPLC对镍、锡、铅、镉、汞多元素的同时分析。合成了若丹宁类试剂—对磺酸基苯基亚甲基硫代若丹宁(SBDTR),作为富集和显色试剂用于汞的测定。由于引入了磺酸基亲水功能团,络合物水溶性有较大改善,具有显着的富集功能,显色后使汞的分析灵敏度明显提高。通过衍生化试剂的合成与研究,将固相萃取技术应用到重金属元素光度分析和色谱分析中,结合了固相萃取与仪器分析的共同优点,使分析灵敏度得到显着提高、拓展了SPE技术和常规检测器的应用范围。2、两次固相萃取快速测定烟草样品中的挥发酚研究了两次固相萃取预分离和富集技术测烟草样品中的挥发酚。酚在碱性条件下能电离,以亲水的离子形态存在,弱酸条件下,以中性分子存在。充分利用了酚在不同条件下的电离特性,采用两种不同特性固相萃取柱,进行两次分离富集,使待测物与共存物预分离,且富集倍数达50倍。摒弃了酚定量分析中需衍化的步骤,卷烟主流烟气中的六种主要挥发酚在2.0 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实现了挥发酚的快速定量分析。3、衍生一在线固相萃取测定烟草样品中的芳胺研究了邻甲氧基酚对烟草样品中芳胺的衍生作用,通过衍生化技术改变芳胺的柱分离保留性质和光谱吸收特性,实现了芳胺的固相萃取富集和与干扰物的分离。通过在线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大体积进样色谱峰拖尾和变宽的缺点。综合衍生化和在线技术,实现了烟气中芳胺的在线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均显着提高。4、固态石墨固相微萃取测定烟气中的多环芳烃研制了固相微萃取石墨萃取头首次用于多环芳烃的分析。石墨晶体的层间尺寸稍大于苯环的厚度,由于嵌位效应,石墨晶体对多环芳烃具有较大的吸附表面积,萃取头展现了对多芳环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实现了多环芳烃的高效、高灵敏度分析检测。石墨性质稳定,固相微萃取的石墨萃取头直接在有机溶剂中完成分析物吸附萃取,克服了目前商品萃取头不能应用于有机溶剂体系的严重缺点,解决了固相微萃取项空吸附多环芳烃萃取定量不准确的固有缺点。分析中无中间转移处理步骤,定量分析的准确性、重复性得到显着改善。石墨固相微萃取的新方法为准确简便测定烟气中的多环芳烃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肖新峰[7](2006)在《支撑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联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后又将转化了的物质和精神产物排入环境,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伴随工业化而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指标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环境监测的力度大大加强。其中对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就是一项重要的指标。Pb(Ⅱ)、Cd(Ⅱ)、Hg(Ⅱ)、Cr(Ⅵ)等重金属和挥发酚类等物质都属于污染环境的重要毒物。其中重金属污染还可以在生物体内蓄积、转移,造成食物链的污染,而最终对人类产生危害。流动注射分析法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已经得到国际分析化学界广泛重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试剂和试样的消耗量少、设备价廉且操作简单、通用性强、可以与多种检测仪器联用等一系列优点。分光光度法是最早与流动注射联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几乎所有溶液中的光度分析都可以设计成流动注射分析,目前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在水质自动监测分析中更是占有重要的位置。流动注射在线分离、预富集技术是该项分析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流动注射技术发展的前沿,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常用流动注射在线分离、预富集方法有:在线溶剂萃取;在线沉淀、共沉淀分离;在线预柱吸附分离、富集;

杨运琼,陈文宾,徐国想,朱旭[8](2004)在《邻羟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光度法测定微量铱》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存在下Ir( )与邻羟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pH=10.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Ir( )与邻羟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暗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22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76×105L/(mol·cm)。Ir( )质量浓度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运用于催化剂和贵金属矿物中微量铱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王园朝,马跃强[9](2004)在《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光度法测定微量钌研究》文中提出在pH=6.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5-磺酸-2-氨基吡啶存在下,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基氨基苯酚(MBTAE)与钌(Ⅲ)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2nm处,表观摩尔系数ε=3.33×104mol/L·cm,钌(Ⅲ)含量在02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方程为A=0.2740c(μg/mL)+0.03293,线性相关系数r=0.9817,体系简单、方法简便,用于钌碳催化剂样品中钌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吕玲,刘根起,张光[10](2004)在《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系统评述1996年以来国内外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光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极谱分析、激光热透镜光谱分析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展望了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利用杂环偶氮类试剂对贵金属离子优异的显色性能,将其与各种新的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必将建立新的快速灵敏的贵金属分析体系。参考文献123篇。

二、3,5-二溴吡啶偶氮对甲氧基酚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5-二溴吡啶偶氮对甲氧基酚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测定环境中钯、银和铜的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金属离子测定在环境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
        1.1 金属离子测定在环境分析中的重要性
        1.2 环境中金属离子测定的常用方法
    2 钯的环境效应及主要分析方法
        2.1 钯的环境效应
        2.2 钯的主要分析方法
    3 银的环境效应及主要分析方法
        3.1 银的环境效应
        3.2 银的主要分析方法
    4 铜的环境效应及主要分析方法
        4.1 铜的环境效应
        4.2 铜离子的分析方法
    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6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荧光猝灭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Pd(Ⅱ)的研究
    第一节 钯(Ⅱ)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钯(Ⅱ)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荧光的协同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钯(Ⅱ)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荧光的协同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环境样品中痕量银测定的新方法研究
    第一节 银(Ⅰ)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银(Ⅰ)与曙红Y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环境样品中痕量铜测定的新方法研究
    第一节 Cu(Ⅰ)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Cu(Ⅰ)与曙红Y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直接显(褪)色光度法
    1.1 邻菲啰啉
    1.2 苯基荧光酮类
    1.3 磺基水杨酸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3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
4 荧光光度法
5 化学发光分析法
6 联用技术用于铁?的分析检测
7 结语

(3)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变色酸偶氮类显色剂
    2.2 卟啉类显色剂
    2.3 三氮烯类显色剂
    2.4 荧光酮类显色剂
    2.5 吡啶偶氮类显色剂
    2.6 其他类显色剂
        2.6.1 5-偶氮罗丹宁类显色剂
        2.6.2 亚甲胺H类显色剂
        2.6.3 偶氮苯类显色剂
        2.6.4 二安替比林甲烷类显色剂
        2.6.5 噻唑偶氮类显色剂
        2.6.6 含氮唑偶氮类显色剂
    2.7 本论文选题与研究思路
第三章 配合物显色机理
第四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1.1 主要实验仪器
        4.1.2 试剂及药品
    4.2 试剂的合成
        4.2.1 合成原理
        4.2.2 合成方法
    4.3 结构鉴定
第五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显色剂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5.2.2 酸度的选择
        5.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5.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5.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5.2.6 配合物的组成
        5.2.7 工作曲线
        5.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5.3 样品分析
        5.3.1 样品的测定
        5.3.2 回收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6.2.2 酸度的选择
        6.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6.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6.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6.2.6 配合物的组成
        6.2.7 工作曲线
        6.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6.3 样品分析
        6.3.1 铸造镁合金
        6.3.2 铝合金样品
        6.3.3 回收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7.1 实验部分
        7.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7.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7.2.3 反应介质和用量的选择
        7.2.4 H_2O_2用量的选择
        7.2.5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7.2.6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7.2.7 体系的稳定性
        7.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7.2.9 工作曲线
    7.3 样品分析
        7.3.1 头发中铜的测定
        7.3.2 水中铜的测定
        7.3.3 回收实验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研究
    8.1 实验部分
        8.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8.1.2 实验方法
    8.2 结果与讨论
        8.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8.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8.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8.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8.2.5 H_2O_2用量的选择
        8.2.6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8.2.7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8.2.8 体系的稳定性
        8.2.9 共存离子的影响
        8.2.10 工作曲线
    8.3 样品分析
        8.3.1 头发中铁的测定
        8.3.2 面粉中铁的测定
        8.3.3 回收实验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
    9.1 实验部分
        9.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9.1.2 实验方法
    9.2 结果与讨论
        9.2.1 催化和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9.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9.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9.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9.2.5 KBrO_3用量的选择
        9.2.6 H_2SO_4用量的选择
        9.2.7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9.2.8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9.2.9 体系的稳定性
        9.2.10 共存离子的影响
        9.2.11 工作曲线
    9.3 样品分析
        9.3.1 花生中钒的测定
        9.3.2 头发中钒的测定
        9.3.3 回收试验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吡啶偶氮类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偶氮基邻位的R1为—OH 的试剂
2 偶氮基邻位的R1为—NH2的试剂
3 偶氮基邻位的R1为—COOH的试剂
4 其他类试剂
5 结语

(5)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二、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法
    三、结论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一章 过氧化氢-橙黄G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钴
    第二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Sb(Ⅲ)
        2.1 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
        2.2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
    第三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 Bi(Ⅲ )
        3.1 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超痕量Bi(Ⅲ)
        3.2 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的Bi(Ⅲ)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在烟草重要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烟草及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及进展
    1.1 引言
    1.2 卷烟烟气中重金属分析
        1.2.1 样品前处理
        1.2.2 分光光度法
        1.2.3 原子光谱法
        1.2.4 其它方法
    1.3 酚类物质分析
        1.3.1 分光光度法
        1.3.2 气相色谱法
        1.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 芳胺类物质分析
        1.4.1 分光光度法
        1.4.2 气相色谱法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 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分析
        1.5.1 多环芳烃分析样品前处理
        1.5.2 多环芳烃的分析
    1.6 本文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一)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2.1 引言
    2.2 固相萃取
        2.2.1 固相萃取装置
        2.2.2 固相萃取工作原理
        2.2.3 固相萃取的应用方式
        2.2.4 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要点
        2.2.5 固相萃取发展方向
    2.3 固相微萃取
        2.3.1 固相微萃取装置
        2.3.2 固相微萃取工作原理
        2.3.3 固相微萃取萃取方式
        2.3.4 固相微萃取方法的建立要点
        2.3.5 固相微萃取发展方向
    2.4 烟草和烟气化学成分分析中常用样品前处理技术
    2.5 本文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二)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固相萃取(SPE)技术在烟草和卷烟烟气重金属元素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3.1 引言
    3.2 4-(对-氨基苯基)-卟啉柱前衍生,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五种重金属元素
        3.2.1 实验部分
        3.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3.2.1.2 色谱条件
        3.2.1.3 实验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2.2.1 柱前衍生叶琳试剂的选择
        3.2.2.2 柱前衍生条件优化
        3.2.2.3 固相萃取条件的选择
        3.2.2.4 色谱条件选择
        3.2.2.5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2.6 干扰实验
        3.2.2.7 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3.2.3 小结
    3.3 对磺酸基苯基亚甲基硫代若丹宁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烟草及烟草添加剂中的汞
        3.3.1 实验部分
        3.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3.3.1.2 SBDTR的合成与鉴定
        3.3.1.3 实验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3.2.1 吸收光谱
        3.3.2.2 显色酸度的影响
        3.3.2.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用量
        3.3.2.4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3.3.2.5 显色温度及体系的稳定性
        3.3.2.6 固相萃取条件
        3.3.2.7 工作曲线
        3.3.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3.3.2.9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3.3.3 样品分析及结果
        3.3.4 小结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固相萃取(SPE)在烟草和卷烟烟气简单酚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4.1 引言
    4.2 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烟草中挥发酚的方法研究
        4.2.1 实验部分
        4.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4.2.1.2 实验方法
        4.2.2 结果与讨论
        4.2.2.1 样品前处理条件选择
        4.2.2.2 吸收光谱
        4.2.2.3 显色条件选择
        4.2.2.4 固相萃取条件
        4.2.2.5 显色温度及体系的稳定性
        4.2.2.6 工作曲线
        4.2.2.7 方法选择性
        4.2.3 样品分析及方法对照
        4.2.4 小结
    4.3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挥发酚
        4.3.1 实验部分
        4.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4.3.1.2 色谱条件
        4.3.1.3 样品处理
        4.3.2 结果与讨论
        4.3.2.1 样品中酚的水蒸气蒸馏分离
        4.3.2.2 固相萃取及条件
        4.3.2.3 分离条件的选择
        4.3.2.4 色谱峰的确定及检测波长的选择
        4.3.2.5 标样及样品色谱图
        4.3.2.6 工作曲线与方法检测限
        4.3.2.7 回收率实验及精密度
        4.3.3 样品分析
        4.3.4 小结
    4.4 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酚
        4.4.1 实验部分
        4.4.1.1 仪器与试剂
        4.4.1.2 色谱条件
        4.4.1.3 实验方法
        4.4.2 结果与讨论
        4.4.2.1 样品前处理
        4.4.2.2 分离条件的选择
        4.4.2.3 组分的定性及检测波长的选择
        4.4.2.4 工作曲线与检测限
        4.4.2.5 方法精密度及回收率
        4.4.2.6 样品分析
        4.4.3 小结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在线固相萃取技术在烟草和卷烟烟气芳胺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5.1 引言
    5.2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芳胺
        5.2.1 实验部分
        5.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2.1.2 色谱条件
        5.2.1.3 测定方法
        5.2.2 结果与讨论
        5.2.2.1 样品中芳胺的分离
        5.2.2.2 柱前衍生条件
        5.2.2.3 固相萃取条件选择
        5.2.2.4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5.2.2.5 色谱峰的识别和检测波长的选择
        5.2.2.6 工作曲线
        5.2.2.7 方法精密度及回收率
        5.2.3 样品分析及结果
        5.2.4 小结
    5.3 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芳胺
        5.3.1 实验部分
        5.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3.1.2 色谱条件
        5.3.1.3 测定方法
        5.3.2 结果与讨论
        5.3.2.1 样品中芳胺的提取
        5.3.2.2 柱前衍生条件
        5.3.2.3 在线固相萃取条件
        5.3.2.4 色谱峰的识别和检测波长的选择
        5.3.2.5 工作曲线
        5.3.2.6 样品分析及结果
        5.3.3 小结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新型固相微萃取(SPME)选择性吸附稠环芳烃的分析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固态石墨
        6.2.2 标准品、试剂
        6.2.3 仪器
        6.2.4 烟气总粒相物的收集
        6.2.5 多环芳烃的吸附
        6.2.6 萃取头解吸附消除残留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质谱分析方法和GC/MS总离子流图
        6.3.2 标准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
        6.3.3 固态石墨萃取头萃取
        6.3.4 固态石墨萃取头解吸附
        6.3.5 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
        6.3.6 烟气样品的定量分析
        6.3.7 商品化萃取头与石墨萃取头对比
        6.3.7.1 商品化萃取头与石墨萃取头信噪比对比
        6.3.7.2 商品化萃取头85PA与石墨萃取头选择性比较
        6.3.8 萃取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6.3.9 小结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7)支撑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联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1.1.1 膜的定义
        1.1.2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
        1.1.3 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2 液膜分离技术
        1.2.1 液膜的主要类型
        1.2.2 液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1.3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SLME)技术及其应用
        1.3.1 支撑载体液膜的基本组成
        1.3.2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的原理
        1.3.3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的装置
        1.3.4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的影响因素
        1.3.5 支撑载体液膜的特点和优势
        1.3.6 支撑液膜的不稳定性及其解释
        1.3.7 支撑液膜的载体选择
        1.3.8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1.4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的特点及其与支撑载体液膜在线萃取技术的联用.
        1.4.1 流动注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1.4.2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的建立及优化方法
        1.4.3 支撑载体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的联用技术及自动化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铅(Ⅱ)
    2.1 概述
        2.1.1 铅的毒性与危害
        2.1.2 铅污染的来源及对铅污染的控制
        2.1.3 含铅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2.1.4 痕量铅(Ⅱ)检测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基本原理及实验系统的设计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2.3.2 流动注射系统的优化
    2.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2.4.1 线性范围
        2.4.2 检出限
        2.4.3 精密度
        2.4.4 准确度
        2.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2.4.6 方法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镉(Ⅱ)
    3.1 概述
        3.1.1 镉的毒性与危害
        3.1.2 镉污染的来源及对镉污染的控制
        3.1.3 含镉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3.1.4 痕量镉(Ⅱ)检测的方法及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基本原理及实验系统的设计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3.3.2 流动注射系统的优化
    3.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3.4.1 线性范围
        3.4.2 检出限
        3.4.3 精密度
        3.4.4 准确度
        3.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3.4.6 方法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汞(Ⅱ)
    4.1 概述
        4.1.1 汞的毒性及危害
        4.1.2 汞污染的来源及对汞污染的控制
        4.1.3 含汞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4.1.4 痕量汞(Ⅱ)检测的方法及分光光度法研究的进展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基本原理及实验系统的设计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4.3.2 流动注射分析系统条件的优化
    4.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4.4.1 线性范围
        4.4.2 检出限
        4.4.3 精密度
        4.4.4 准确度
        4.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4.4.6 方法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铬(Ⅵ)
    5.1 概述
        5.1.1 铬的毒性与危害
        5.1.2 铬污染的来源及对铬污染的控制
        5.1.3 含铬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5.1.4 痕量铬(Ⅵ)检测的方法及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基本原理及实验系统的设计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5.3.2 流动注射系统的优化
    5.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5.4.1 线性范围
        5.4.2 检出限
        5.4.3 精密度
        5.4.4 准确度
        5.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5.4.6 方法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苯酚
    6.1 概述
        6.1.1 挥发酚的毒性与危害
        6.1.2 挥发酚污染的来源及其污染的控制
        6.1.3 含挥发酚类化合物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6.1.4 挥发酚检测的方法及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与试剂
        6.2.2 溶液配制及标定
        6.2.3 基本原理
        6.2.4 实验流路的设计
        6.2.5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6.3.2 流动注射系统条件的优化
    6.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6.4.1 线性范围
        6.4.2 检出限
        6.4.3 精密度
        6.4.4 共存离子的影响
        6.4.5 水样分析和标准加入回收实验
    6.5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致谢

(8)邻羟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光度法测定微量铱(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曲线
    2.2 体系酸度的影响
    2.3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2.4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用量的选择
    2.5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及显色时间和配合物的稳定性
    2.6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2.7 工作曲线及灵敏度
    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3 样品分析
    3.1 氧化铝催化剂分析
    3.2 贵金属矿物分析

(9)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光度法测定微量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剂及络合物的吸收光谱
    2.2 介质酸度
    2.3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2.4 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
    2.5 水浴反应的时间
    2.6 络合物的组成
    2.7 工作曲线和灵敏度
    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2.9 样品测定

(10)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在贵金属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2 在贵金属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3 在贵金属极谱分析和其它方法中的应用
4 结语

四、3,5-二溴吡啶偶氮对甲氧基酚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测定环境中钯、银和铜的新方法研究[D]. 王剑. 西南大学, 2014(10)
  • [2]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研究进展[J]. 李国强,杨建君,何家洪,宋仲容,徐强. 冶金分析, 2014(01)
  • [3]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李呈宏.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 [4]吡啶偶氮类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于秀兰,田松涛,孟凡金. 岩矿测试, 2011(02)
  • [5]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 高芝. 延安大学, 2010(05)
  • [6]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在烟草重要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陈章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8)
  • [7]支撑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联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 肖新峰. 四川大学, 2006(03)
  • [8]邻羟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光度法测定微量铱[J]. 杨运琼,陈文宾,徐国想,朱旭.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 [9]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光度法测定微量钌研究[J]. 王园朝,马跃强. 咸宁学院学报, 2004(06)
  • [10]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吕玲,刘根起,张光. 贵金属, 2004(02)

标签:;  ;  ;  ;  ;  

3,5-二溴吡啶偶氮对甲氧基苯酚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