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扫描仪 UT12

多功能扫描仪 UT12

一、多功能扫描仪UT12(论文文献综述)

盘诗芮[1](2018)在《异丙酚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其高复发及转移特性。目前用于治疗肝癌的方案主要有手术切除和肝脏移植,但经过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往往面临着高复发风险。目前有研究表明,包括手术操作在内的应激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围术期是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肝脏肿瘤手术期使用的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性的麻醉药物或方法,理论上可降低肝癌细胞扩散风险。异丙酚(propofol)是一种全身麻醉剂,目前该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镇静,其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近年有研究报道了异丙酚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和侵袭能力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具体的分子机制仍未清晰。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表型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它使细胞具有更强的转移和侵入能力,具体机制可能涉及干细胞特性、减少细胞凋亡和促进免疫抑制。现阶段学术界认为EMT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转移的关键因素,而Wnt通路恰恰是诱发EMT的一个关键因素。Wnt信号通路通过抑制细胞质中β-连锁蛋白(β-catenin)的降解从而引起其在细胞内积累。β-catenin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它能在细胞连接处与钙粘素相互作用,参与形成粘合带,而游离的β-catenin可进入细胞核与TCF/LEF家族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节特定基因表达。Wnt信号在动物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一般在正常生理条件下,Wnt通路的激活受到严格的监控。然而大量研究证据表明Wnt通路在各种肿瘤中均持续激活,并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文献显示异丙酚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肝癌细胞β-catenin的mRNA表达,但对于异丙酚是否真正能通过抑制Wnt信号而产生抑瘤作用,目前仍未清晰。有鉴于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异丙酚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EMT发生的作用,为肝癌病人术中合理使用麻醉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用逐渐增量(5ug/ml、10ug/ml、20ug/ml)的异丙酚刺激人肝癌细胞(HepG2、QGY-7703、SMMC-7721、HCCLM3)后,通过体外的细胞功能学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三维培养实验)检测异丙酚对人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2.选取经确定浓度(20ug/ml)的异丙酚刺激人肝癌细胞HCCLM3,Western blot检测异丙酚刺激后HCCLM3细胞EMT相关maker(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和定位。3.选取经确定浓度(20ug/ml)的异丙酚刺激人肝癌细胞HCCLM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经典的Top flash/Fop flash)检测Tcf-4活性间接反映β-catenin的激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在核蛋白与浆蛋白中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细胞Wnt下游的经典靶基因(MYC、MMP9、TCF4)的mRNA表达水平。4.用终浓度20 mmol/L的Wnt通路激活剂(氯化锂)与异丙酚(20ug/ml)同时刺激HCCLM3细胞。与对照组(20ug/ml异丙酚)比较,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β-catenin的激活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随着异丙酚浓度的提高,划痕实验显示异丙酚能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加,Transwell侵袭实验和三维培养实验则显示异丙酚能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增强。2.异丙酚刺激HCCLM3细胞后,肝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得到抑制,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而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下调。3.异丙酚刺激HCCLM3细胞后,β-catenin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从而使得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Wnt信号通路的下游基因MYC、MMP9、TCF4的mRNA表达均下降。4.用Wnt通路激活剂(氯化锂)和异丙酚(20ug/ml)同时刺激HCCLM3细胞后,与对照组(异丙酚)相比较,其β-catenin荧光素酶活性增强,同时使得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1.异丙酚(5ug/ml、10ug/ml、20ug/ml)均可抑制体外人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随着异丙酚浓度的提高而增强。2.异丙酚(20ug/ml)可抑制体外人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发生。3.异丙酚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

吴建群[2](2017)在《神经肽Y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多种原因造成的骨折、骨延迟愈合和骨不愈合等是目前创伤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其治疗始终是骨科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骨折愈合包含着机体各系统、多种组织、细胞因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协同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文献证实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组织的发育、形成及代谢。神经肽Y是含量最丰富的神经肽之一,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神经肽Y表现出非常重要但仍很少了解的调节信号功能,神经肽Y主要通过作用于五种G蛋白偶联受体(Y1,Y2,Y4,Y5和Y6)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其中Y1、Y2受体与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增殖等密切相关,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并不清楚且作用机制不明确。已有文献证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形成、重建及修复等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改善细胞存活。因此,进一步研究了解神经肽Y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有助于明确神经肽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通过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至第三代,采用流式鉴定法鉴定其纯度,以高纯度的BMSCs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六组,对照组(加入等量PBS),NPY(10-12mol/L)组,NPY(10-10 mol/L)组,NPY(10-8mol/L)组,NPY(最佳效应浓度)+NPYY1受体拮抗剂组PD160170(1 μM)组以及NPY(最佳效应浓度)+Wnt通路拮抗剂DKK1(0.2μg/mL)组,对于NPY对BMCs增殖影响研究部分,细胞采用完全培养基(10%胎牛血清及体积分数1%青链霉素混合液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1,3,5,7天,而对于NPY对BMCs凋亡影响研究部分,细胞采用去血清培养基(体积分数1%青链霉素混合液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12h或24h,通过Brdu细胞增殖试验和CCK-8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细胞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提示NPY可促进BMSCs的增殖,并呈现出时间-浓度依赖性,最大效应浓度为10-10 M,以NPY刺激后5,7天更为明显。此外,NPY显着提高细胞S和G2/M期的百分比,可提高Cyclin D1 mRNA的表达并降低P53 mRNA的表达。NPY可明显降低BMSCs去血清培养24h后的细胞凋亡,显示出保护作用,以10-12M浓度最为明显;同时细胞流式结果提示NPY可明显降低BMSCs去血清培养24后细胞早期和中期凋亡率,q-PCR提示NPY可明显降低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9 和 Bax 的 mRNA 表达水平。对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发现,在完全培养基增殖培养下第3,5,7天后,10-10 M NPY可明显促进 C-myc、β-catenin mNRA 和 C-myc、β-catenin、p-GSK-3β 蛋白的表达,同时在去血清凋亡24h后,NPY可明显促进C-myc、β-catenin、p-GSK-3β蛋白的表达,NPY的增殖和抗凋亡作用被Y1受体拮抗剂PD160170或Wnt通路拮抗剂DKK1部分阻断,且可同时部分阻断NPY对β-catenin,p-GSK-3β和c-myc的mRNA和蛋白质促表达作用。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NPY在体外对大鼠BMSCs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过程可能通过Y1受体介导并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一步了解神经肽Y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亦可为其在骨折、骨缺损以及骨代谢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赵圆[3](2014)在《环境与遗传作用对新疆汉、维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两民族成年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规律及特点,建立新疆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女性腰椎BMD QCT参考数据库,评价随增龄对骨密度的影响;阐述影响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遗传及环境因素,结合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多因子降维法综合分析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候选基因及环境因子。揭示新疆地区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遗传基础及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从新的角度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汉族、维吾尔族成年女性1244名,行腰椎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Tomograghy,QCT)骨密度测量,并采用回归模型拟合腰椎BMD随年龄变化曲线,寻找汉族、维吾尔族成年女性最佳拟合模型方程建立参考数据库。(2)分别对新疆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20-40岁的305例汉族健康妇女和216例维吾尔族健康妇女进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测定VDR基因BsmI(rs1544410),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I(rs757343)位点,P2X7R2基因rs3751143,rs1653624,rs28360457位点,CATSPERB rs1285635,rs1298989位点,NR5A2基因rs3762397位点多态性检测,用定量CT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基于方差分析候选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两民族分布的差异;分析候选基因位点的多个位点与BMD的关系;比较两民族同一多态性位点骨密度的差异;在VDR基因单个SNP位点分析的基础上,对4个SNPs进行LD研究及单倍型构建与分析,对P2X7R2基因个SNPs进行LD研究及单倍型构建与分析;基于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影响。(3)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生活、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生育哺乳、月经情况、职业等影响峰值骨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4)运用多因素回归以及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候选基因、环境因子以及其交互作用。结果:1)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成年女性L2-4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均在35岁以前达到,维族女性峰值骨密度达峰较汉族女性提前,且在达到骨峰值后有一个短暂的下降趋势,在此后的年龄区间缓慢而持续的下降,50岁以后BMD下降明显,其中维族女性BMD较峰值BMD下降了22.54%~31.34%,骨量累计丢失达近1/3。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成年女性腰椎OP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汉族、维族女性<50岁OP检出率相似;≥50岁组OP检出率为23.91%,维族女性高于汉族女性。2)4个候选基因的9个多态性位点,其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存统计学差异;(1)VDR基因中rs1544410多态性与维族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有相关性,Bb基因型BMD值明显高于BB基因型。汉族女性组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骨密度亦有相关性,bb基因型BMD值明显高于Bb基因型。rs11568820,rs731236,rs757343多态性与汉族与维族妇女的腰椎骨密度均无相关性。(2)P2X7基因中汉族女性组rs28360457位点多态性与腰椎峰值骨密度有相关性,携带G G基因型者具有较高的腰椎骨密度;维族女性组rs3751143位点多态性与腰椎峰值骨密度有相关性,携带C C基因型具有较高的腰椎峰值骨密度。(3)维族女性和汉族女性组NR5A2rs376239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骨密度均存在相关性,携带CC/TT基因型的维族女性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携带CT基因型;携带TT/CT基因型的汉族女性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携带CC基因型。(4)CATSPERB基因rs1298989位点研究显示:汉族女性组各基因型与腰椎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族女性组rs1298989位点基因型的腰椎骨密度比较存在相关性,携带GA基因型者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携带GG基因型。(5)运用MDR软件分析研究中的4个候选基因的9个多态性位点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最佳基因-基因交互模型由4个SNP多态性位点组成,且可能存在较弱的协同交互作用,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TA=0.8862)和最大的交叉检验一致性(CVC=10/10)。这四个SNP多态性位点是VDR基因BsmI(rs1544410),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位点,NR5A2基因的rs3762397位点。3)体型、锻炼情况、脑体力劳动(职业)、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水果习惯、饮牛奶习惯、饮酸奶习惯、初潮年龄、初次生育年龄、生育情况、哺乳史、月经周期与骨密度有关的非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新疆汉族和维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1)体型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体型正常的汉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比拥有同样体型的维吾尔族女性低,瘦体型、超重体型、肥胖体型的腰椎骨密度在汉族和维吾尔族育龄期女性间比较差异未见显着性。(2)生活、饮食习惯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汉族和维吾尔族育龄女性中规律饮用牛奶者的腰椎骨密度比不规律饮用牛奶者和不喝或偶尔饮牛奶者高。汉族育龄女性中规律饮用酸奶者和不规律饮用酸奶者的腰椎骨密度相对较高,骨密度值接近。维吾尔族育龄期女性规律饮用酸奶者比不规律饮用牛奶者和不喝或偶尔饮牛奶者高差异具有显着性。同样具有规律饮用酸奶者,维吾尔族骨密度比汉族高。具有同样有饮奶茶习惯的汉族和维族女性,汉族骨密度高于维族。(3)职业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汉族女性不同职业者,其骨密度各组间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在维族女性中,工人和其它职业者骨密度相对较高,在维族女性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骨密度相对较低。(4)体力活动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汉族女性中,不同体力活动分组骨密度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重度体力活动组骨密度高于轻度体力活动组。维族女性中,不同体力活动分组骨密度比较亦存在显着性差异,重度体力活动组骨密度亦高于轻度体力活动组。同一体力活动分组中,汉族和维族女性骨密度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5)生育哺乳、月经情况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维族女性月经周期较汉族女性长,平均为29.21天,初次生育年龄比汉族女性早约1.36岁;初潮年龄、月经经期在汉族和维族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显着性。汉族女性骨密度在哺乳时间<6月组和≥6月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未见显着性(P>0.05),维吾尔族不同哺乳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未见显着性(P>0.05);在哺乳时间<6月时,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骨密度比较差异未见显着性(P>0.05),哺乳时间≥6月时,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骨密度比较差异亦未见显着性(P>0.05)。(6)环境因素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多因素分析:对汉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饮牛奶习惯、体力活动情况、水果习惯、脑体力劳动,提示本研究中这四个因素是影响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对维吾尔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饮牛奶习惯、水果习惯,提示本研究中这四个因素是影响维吾尔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4)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骨密度的候选基因多态性位点以及环境因子的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饮牛奶习惯、rs757343、rs3762397、rs28360457、体力活动、饮酸奶习惯、水果习惯这7个因素是影响汉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维吾尔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包括rs3762397、rs1298989、rs3751143、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饮牛奶习惯、月经经期。汉族研究群体中rs757343与体力活动有交互作用(P<0.05),rs3762397与饮酸奶习惯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维吾尔族女性研究群体中rs1298989与饮牛奶习惯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新疆地区汉族、维族女性腰椎BMD的QCT参考数值,腰椎BMD在20~40岁相对稳定,50岁以后骨量丢失显示有加速趋势,维族女性50岁后较同龄汉族更易罹患骨质疏松症。2)VDRSNPs、P2X7R2基因SNPs、的基因型、NR5A2基因和CATSPERB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新疆地区汉族和妇女维吾尔族中存在种族差异性;VDR基因中BsmI(rs1544410)位点多态性、NR5A2rs3762397位点多态性可能对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腰椎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均有关,P2X7基因rs28360457位点多态性可能对汉族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有关,P2X7R2基因组rs3751143位点、CATSPERB基因rs1298989位点多态性可能对维族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有关,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I(rs757343),rs1653624位点多态性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腰椎峰值骨密度可能均无潜在影响。3)环境因素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亦存在不同,饮牛奶习惯和食用水果习惯对两民族腰椎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起正向作用,体力活动情况和职业对汉族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有影响,饮食、生活习惯对维吾尔族女性的影响较为明显。4)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骨密度的候选基因多态性位点以及环境因子的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于两民族女性峰值骨密度的达到与维持,期间在部分多态性位点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提示这种共同作用对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存在一定影响。

何超[4](2012)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型分布及耐药变异状况;方法:采用DNA微阵列芯片对来自维族、汉族人群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1028例进行与HBV耐药相关的rt L180M,rtM204I,rtM204V,rtA181T,rtA181V和rtN236T的四个耐药突变位点6中突变在汉族与维吾尔族中的分布特征,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乙型肝炎耐药基因位点的分布情况,比较汉族与维吾尔族乙肝耐药的差异;结果:维吾尔族与汉族的乙型肝炎病毒天然耐药突变率分别为:2.17%、16.36%,维吾尔族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39,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慢性乙肝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的耐药突变率分别为:53.26%、5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89, P>0.05);rtL180M在维吾尔族与汉族中的突变率分别为:27.17%、3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26, P>0.05);rtM204I/V在维吾尔族与汉族中的突变率分别为:34.78%、4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13, P>0.05);rtA181T/V在维吾尔族与汉族中的突变率分别为13.04%、31.74%,维吾尔族低于汉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04, P<0.05);rtN236T在维吾尔族与汉族中的突变率分别为19.57%、2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16, P>0.05);结论: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对核苷类似物的天然耐药率低于汉族。但两个民族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的耐药突变中不存在差异,四个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中,只有rtA181T/V在两个民族之间有差异,且维吾尔族低于汉族,其他的3个位点的4种突变在两个民族中无差异,rt L180M、rtM204I/V、rtN236仍是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常见变异。

关晓东[5](2009)在《基于PCI总线的CCD图像采集卡的研制》文中指出随着CCD技术的发展,CCD相机在目标跟踪、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交通监视等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对数字图像信号的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CI是一种高性能的计算机局部总线,拥有很高的传输速度(32bit时为33MHz,其传输速率最高为132MB/s),非常适合于图形、图像、3D动画和网络等高速外围设备的需要。因此,PCI总线已成为计算机的主流总线。目前有关高速外围设备的设计均以这一总线结构为基础。本文设计了基于PCI总线的CCD图像采集卡,采集的图像是黑白模拟信号。采集卡以FPGA为逻辑控制中心,采用DS90CR288A将Camera Link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经FIFO缓存后,由PCI总线接口芯片PCI9054将数据送入计算机,最后通过应用程序将图像显示出来。本文首先详细地介绍了PCI总线的特点、总线命令、配置方法及数据传输方式等。为降低整个系统的开发难度,选用了PLX公司出品的PCI9054作为PCI专用接口芯片。论文详细地介绍了PCI9054的特点、工作机理和其内部寄存器的设置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Camera Link协议构建了基于PCI总线的CCD图像信号采集系统。然后绘制出原理图,结合抗干扰性能及走线的整体布局完成了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最后研究了系统配套软件驱动程序的开发,利用开发工具DRIVERSTUDIO编写驱动程序,完成从采集卡到计算机内存的存储数据,解决了数据实时采集和图像的实时显示问题。

龚薇[6](2006)在《基于EDA和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逻辑分析仪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现代数字系统已逐步微机化了。微机的引入,一方面使系统的能力大为提高,能够完成许多复杂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即传统的检测设备(示波器等)已不能有效地监测和分析数字系统,特别是微机系统。因此,电子测量仪器与系统逐步从模拟式、数字式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和虚拟化发展演变。其中,尤以各种总线为基础,基于个人计算机构成的高性能、灵活性好、成本低廉的测试平台与系统被业界看好。正是基于此,本文充分运用EDA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开展了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软硬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文中首先通过对虚拟逻辑分析仪进行详细的功能分析,提出了构建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软硬件系统设计任务以及应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 其次,本文讨论了EDA技术及其应用、虚拟仪器软件设计技术与图形化编程语言、USB接口总线技术及其实现方式等,为构建虚拟逻辑分析仪做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硬件上,结合EDA技术的电路级和系统级设计方法,注重仿真分析环节,分别完成了采集探头、存储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USB接口电路的研究与设计。软件上,设计了虚拟逻辑分析仪使其实现基本功能,并深入讨论了软面板程序和EZ-USB FX2固件程序设计。 文中最后对虚拟逻辑分析仪的总体性能作了总结,还从硬件、软件以及实现虚拟逻辑分析仪的网络化三方面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思路。并就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晓萌[7](2000)在《多功能扫描仪UT1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款PLUSTEK多功能扫描仪不仅具有扫描照片、底片、幻灯片等多种功能,它在扫描速度和效果上也具有优势。对于小型企业、公司以及专业设计人员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二、多功能扫描仪UT1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功能扫描仪UT12(论文提纲范文)

(1)异丙酚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及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异丙酚抑制人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异丙酚抑制人肝癌细胞EMT表型
    3.异丙酚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4.异丙酚通过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抑制肝癌细胞转移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神经肽Y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神经肽Y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神经肽Y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第三章 神经肽Y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其相关经典Wnt通路的初步探讨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环境与遗传作用对新疆汉、维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 QCT 对新疆地区成年女性骨密度的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汉族和维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环境因素对新疆汉族和维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研究66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候选基因、环境因素对新疆汉族和维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标本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剔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试剂与耗材
        2.3 HBV-DNA 检测
        2.4 HBV 耐药变异检测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5)基于PCI总线的CCD图像采集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CCD图像传感器特点及新技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图像采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PCI总线技术
    2.1 概述
    2.2 PCI总线的特点
    2.3 PCI总线信号定义
    2.4 PCI总线操作
    2.5 PCI总线的配置空间
第三章 总体方案设计
    3.1 图像采集卡结构
    3.2 图像采集卡具体实现方案
第四章 硬件设计
    4.1 PCI接口部分
    4.2 相机接口部分
    4.3 高速缓存模块设计
    4.4 基于FPGA的逻辑控制设计
    4.5 PCB设计
第五章 驱动程序设计
    5.1 驱动程序
    5.2 WDM概述
    5.3 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EDA和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逻辑分析仪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及测量仪器与系统的发展
    1.2 国内外虚拟逻辑分析仪的发展现状
    1.3 开展基于虚拟仪器的逻辑分析仪目的与意义
    1.4 本论文所做工作与特色
第二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详细分析与设计任务的提出
    2.1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详细分析
    2.2 设计任务的提出及设计原则
        2.2.1 系统设计任务的提出
        2.2.2 系统软硬件设计原则
    2.3 各种方案的讨论
        2.3.1 系统结构的方案论证
        2.3.2 数据采集探头的方案论证
        2.3.3 计算机接口的方案论证
        2.3.4 软件开发平台的方案论证
    2.4 小结
第三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相关技术研究
    3.1 EDA技术及其应用
        3.1.1 EDA技术简介
        3.1.2 本设计中CPLD的使用
    3.2 虚拟仪器软件设计技术与图形化编程语言
        3.2.1 虚拟仪器软件设计技术
        3.2.2 图形化编程语言
    3.3 USB接口总线技术及其实现方式
        3.3.1 USB协议总揽
        3.3.2 USB的电气特性
        3.3.3 USB的系统结构
        3.3.3.1 USB的特点
        3.3.3.2 总线的拓扑结构
        3.3.3.3 内部层次关系
        3.3.3.4 数据流模式
        3.3.3.5 USB传输模式
        3.3.3.6 总线列举
    3.4 小结
第四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系统的总体结构
    4.2 采集探头的设计
        4.2.1 探头电路的设计
        4.2.2 延迟网络
    4.3 存储控制电路的设计
        4.3.1 存储数据
        4.3.2 读取数据
        4.3.3 读写控制
    4.4 触发电路的设计
        4.4.1 触发方式
        4.4.2 触发识别电路的设计
    4.5 USB接口电路设计
        4.5.1 EZ-USB FX2芯片结构
        4.5.2 可编程I/O口电路设计
        4.5.3 I~2C总线电路设计
    4.6 小结
第五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功能软件设计
    5.1 基于Labview的PC端软件
        5.1.1 仪器驱动程序
        5.1.2 软面板程序
    5.2 EZ-USB FX2固件程序设计
        5.2.1 EZ-USB FX2固件的构架
        5.2.2 主程序
        5.2.3 USB系统描述符表
        5.2.4 响应设备请求
        5.2.5 批量OUT传输
        5.2.6 批量IN传输
    5.3 小结
第六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性能评价与进一步研究
    6.1 结论
    6.2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进一步研究思路
        6.2.1 提高硬件系统性能的思路
        6.2.2 提高系统软件功能的一些思路
        6.2.3 虚拟仪器的网络化
    6.3 创新技术的探索
        6.3.1 设置创新
        6.3.2 数据分析创新
附录1 系统原理图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致谢

四、多功能扫描仪UT12(论文参考文献)

  • [1]异丙酚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D]. 盘诗芮. 广州医科大学, 2018(06)
  • [2]神经肽Y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性研究[D]. 吴建群.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3]环境与遗传作用对新疆汉、维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影响的研究[D]. 赵圆.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4]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研究[D]. 何超.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5]基于PCI总线的CCD图像采集卡的研制[D]. 关晓东. 长春理工大学, 2009(02)
  • [6]基于EDA和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逻辑分析仪的研究与设计[D]. 龚薇. 四川大学, 2006(03)
  • [7]多功能扫描仪UT12[J]. 晓萌. 电脑采购周刊, 2000(02)

标签:;  ;  ;  ;  ;  

多功能扫描仪 UT1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