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在中医妇科经病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在中医妇科经病教学中的作用

一、试述病例在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王伊娜[2](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及理论探源》文中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具有高度异质性,涉及多个系统的复杂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治疗目的在于纠正患者的内分泌紊乱,解决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从中医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较为复杂。我是在澳大利亚悉尼执业的中医师,诊所规模较小,所见证型杂而散,有幸在广州跟师临证中,认识到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是临床的一个重要证型。当归四逆汤和温经汤为导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常用方药。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导师的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使用当归四逆汤和温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有效病例,进行症治特点的分析。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与方当归四逆汤和温经汤的症治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方法:一、文献研究通过计算机以《中华医典》、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数据库为检索源,以“厥阴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当归四逆汤”、“温经汤”、“妇科”为关键词,对中医古籍及近二十年来的文献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中医病名、症状、体征、证、方等作为字段,利用EXCEL及SPSS 26.0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资分析,并借用黄金分割方法,从辨证思路和方证方面进行理论梳理。二、临床研究本研究共收集杨洪艳教授门诊病案416例患者,合计2798诊次。按照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使用温经汤的为365诊次,使用当归四逆汤的有120诊次,故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合计诊次为485诊次,约占整体诊次的17%。因数据仅仅保留初诊特征,故删除复诊信息,按照厥阴寒证治疗方剂分为温经汤证组及当归四逆汤证组,最后数据困存温经汤(加减)108条以及当归四逆汤(加减)65条。本次总计173诊次的分析中,使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知识图谱分析、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用Logist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数据173诊次,均有明确中西医诊断描述,均为使用方药的有效人群,按所使用方剂分为两组,其中温经汤证组108诊次,当归四逆汤证组65诊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卡方检验在两组间分别两两比较,痤疮粉刺、手足不温、怕冷、便秘4项症状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痤疮粉刺、手足不温、怕冷3项的P=0,提示此3项在两组之间可能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而紧张焦虑情绪、口干口苦、睡眠障碍、便溏4项症状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组间是否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象及脉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的PCOS患者中,痤疮粉刺在温经汤证中的发生率较当归四逆汤证高,而手足不温、怕冷、便秘则在当归四逆汤证中的发生率较温经汤证高。两组患者均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伴有胰岛素抵抗高于伴有胰岛素抵抗。两组中均为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出现的频率较高。此次分析提示我们,当归四逆汤证患者的怕冷、手足不温此2项代表寒证的症状较温经汤证患者重,而痤疮粉刺此项代表有热象的症状则更显着的出现在温经汤证组中,从而可以推论寒象程度为当归四逆汤证>温经汤证,而温经汤证兼夹较多热象。结论:适合使用当归四逆汤的人群特征较温经汤的人群,寒证的症状较重;而适合使用温经汤的人群特征较当归四逆汤的人群,寒象中兼夹较多热象。

俞瑾,白玲玲,孙帅,苗津东,俞超芹[3](2020)在《手机APP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文中指出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化教育催生的手机AP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医学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中医妇科学是一门极具中医特色的临床学科,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手机AP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医妇科学的课程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加深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创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学,并学有所获之新局面。

聂婷,田丽颖,程晓嫚[4](2019)在《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探讨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及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本课题将PBL教学法应用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中,通过临床实践,提高了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有助于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对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王占利,冯尧伟[5](2019)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医妇科学教学方法探索》文中指出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的临床桥梁课之一,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广泛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如课堂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PBL教学法、归纳总结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金玲祎[6](2019)在《固经汤加减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主要是为了探讨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主要观察固经汤加减对于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72例的临床疗效,与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验证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进一步探讨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方法:本课题共观察72例患者,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均为阴虚血热证经期延长患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但由于客观原因,有4例病例脱落,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实际统计例数为34例,对照组脱落2例,实际统计例数为34例,治疗组给予固经汤加减,对照组给予葆宫止血颗粒。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第4日开始服药,连服10天后停药,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按本方案治疗时不加服其它药,记录全部患者治疗前后主症及次症积分,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固经汤加减)共34例,痊愈14例,占41.18%;显效11例,占32.35%;有效7例,占20.59%;无效2例,占5.88%;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葆宫止血颗粒)共34例,痊愈6例,占17.65%;显效8例,占23.53%;有效15例,占44.12%;无效5例,占14.70%;总有效率为85.30%。两种药物对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均有明显效果,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固经汤加减优于葆宫止血颗粒。结论: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口服固经汤加减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疗效显着,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曾立元[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崩漏诊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EXCEL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回顾性分析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治疗崩漏的证候、用药规律,以期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提炼总结岭南罗氏妇科对于崩漏的辨证思维和用药规律,以继承其学术思想,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与优势。方法:本研究借助EXCEL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收集整理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罗颂平教授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妇科门诊治疗崩漏的临床医案,分为止血(出血时)和平时(非出血时)应用两个阶段,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崩漏病人的一般信息和中医证候、处方用药等录入Excel表格中,再手工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以上数据录入过程均经过两人核对,主要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门诊跟诊所得经验,对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人诊治崩漏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病例共纳入95个病例,总计149诊次,收集止血方113张,平时方36张,止血方共用药物71味,平时方共用药物56味。1、纳入研究病例的一般情况:纳入病案的患者年龄均集中分布于21-42岁之间,以育龄期女性居多;年龄在49岁以上,崩漏的比例减少,在14岁以上、21岁以下,崩漏的比例愈加减少,由此推测绝经期以前,随年龄的增加,崩漏的发病率增加,育龄期女性为高发,至接近绝经期又有所减少。2、证候分布特点:罗教授主要运用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共辨止血证型16种,辨证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血瘀证(18.58%)、虚热证(18.58%)和气阴不足证(15.04%);共辨平时证型12种,辨证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虚热证(25.00%)、脾虚痰湿证(16.67%)和肾阴不足证(16.67%)。从所辨证型种类可知崩漏病机复杂,实证、虚实夹杂证和虚证皆有,但不外乎虚、热、瘀三者。总体来看,脏腑主要涉及肝肾脾,主要表现为肝郁、脾虚、肾虚。3、临床处方用药规律分析:罗教授将崩漏因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出血期止血和血止后平时调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因此该研究也将处方分为平时和止血两个阶段分析。3.1 药物使用的频数分析:止血方113张,平时方36张,止血共用药物71味,共计频次1347次,使用频次最高的10味药物依次为续断(8.09%)、牡蛎(7.50%)、岗稔(7.20%)、白术(6.53%)、仙鹤草(5,35%)、旱莲草(4,83%)、女贞子(4.83%)、蒲黄(4.68%)、海螵蛸(4.45%)、茜草(4.08%);平时方共用药物56味,共计频次433次,平时处方使用频次占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菟丝子(7.39%)、续断(6.24%)、桑寄生(5.77%)、山药(5.77%)、白芍(5,54%)、女贞子(4.62%)、覆盆子(4.39%)、牡蛎(4.39%)、白术(4.16%)、旱莲草(3.70%)。3.2 药物四气、五味和归经分析3.2.1 四气分析:罗教授在治疗崩漏的平时和止血阶段都以使用温、平、寒性药物为主,又以温性药使用最多。3.2.2 五味分析:从五味分析,传承人在平时和止血阶段用药都以甘、苦、辛味药占据前三位,止血阶段用药均以苦味药为主,平时阶段以甘味药为多,在治疗崩漏方面,无论是在止血还是平时都主以苦甘,佐以辛。3.2.3 归经分析:罗教授在治疗崩漏时都以使用入肝、肾、脾的药物为3.3 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本研究以能清楚简洁地展示药物使用规律为原则,将两种处方规律分析设置各自适宜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分析其用药规则,止血处方支持度设置为55%,平时方支持度设置为55%,置信度统一设置为0.9。得出传承人在崩漏的止血阶段常用的药物组合有:①续断、牡蛎;②续断、岗稔;③牡蛎、岗稔;④续断、牡蛎、岗稔;⑤白术、续断;⑥白术、牡蛎;⑦白术、岗稔;⑧白术、续断、牡蛎⑨白术、续断、岗稔;⑩白术、牡蛎、岗稳。传承人在平时阶段常用的药物组合为:①菟丝子、续断;②菟丝子、山药;③菟丝子、桑寄生;④山药、续断;⑤山药、桑寄生。3.4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度及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本研究将分析的关联度设置为8,惩罚度设置为2,得出相关结果如下:罗教授止血阶段的常用药物组合有:牡蛎、海螵蛸;海螵蛸、黄芪;白术、赤芍;牡蛎、赤石脂;枳壳、仙鹤草;白芍、党参;党参、枸杞子;蒲黄、郁金;白术、补骨脂;三七、旱莲草。平时阶段的常用药物组合有:菟丝子、山药;茯苓、半夏;山药、半夏;菟丝子、白芍;桑寄生、鸡血藤;鸡血藤、茯苓;续断、川芎;续断、巴戟天;巴戟天、枸杞子;鸡血藤、川芎。对于常用药物核心组合,止血阶段有16对,平时阶段有10对。经层次聚类得出新方组合止血阶段8首,平时阶段5首。结论:1.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人根据崩漏不同阶段治疗重点侧重不同的特点,分出血期止血和血止后平时调复,注重辨证求因,重视血瘀因素和运用祛瘀止血,重视肝脾肾尤其是调肝在治疗崩漏中的作用。2.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人用药温和,以平为期,少用峻补猛攻,随病情变化而调整用药,切合患者当时病情,并根据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善用岭南特色药材辅助治疗,时时注意固护气阴。

彭晋婷[8](2017)在《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文中研究表明中医妇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医妇科学已有萌芽,对剖腹产、难产等内容进行相应的记载。《黄帝内经》中更是出现治疗血枯闭经的妇科第一方。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从宋朝开始,众多中医妇科医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建立了众多妇科流派。经历多年的师承传授和学术创新,有的流派被淘汰,有的流派被保留,被保留的流派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受到后世的推崇,源远流长。不同流派的妇科因各自的学术思想不同而相互争鸣、相互学习,极大的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内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工作,逐渐加强了对中医流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2012年11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共计64家,其中全国妇科流派占11家,分别为岭南罗氏妇科、天津哈氏妇科、龙江韩氏妇科、上海蔡氏妇科、浙江陈木扇女科、黔贵丁氏妇科、晋中式王氏妇科、上海朱氏妇科、浙江何氏妇科、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进一步整理和研究中医妇科流派的内容,不仅是为了评价各个流派对中医发展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更是要通过挖掘学术思想、整理临床经验,古为今用,更好的指导现在的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推进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让中医妇科学在历史经典理论和现代科技化水平的共同作用下走向繁荣和昌盛。目的:岭南中医妇科学是岭南历代医家与疾病作斗争后总结提炼出来的中医分支学科。通过查找有关岭南罗氏妇科的书籍、文章和数据,收集梳理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中医高等教育管理观念,总结分析罗颂平、赵颖、朱玲三位教授辨证论治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挖掘技术,达到完善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充实中医妇科流派内容的目的。方法:1.文献研究本研究以"罗氏妇科传承脉络"为出发点,通过文献检索功能,查找中医经典典籍、妇科流派专着、岭南妇科专着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建立微数据库,整理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育管理思想和传承脉络,通过专家访谈、同门交流以及跟师学习等形式进行进一步了解罗元恺、罗颂平以及张玉珍教授的中医教育管理思想以及临床经验,完整的梳理岭南罗氏妇科从晚清时期罗棣华开始的发展过程和传承脉络。2.社会学研究本研究通过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医妇科学流派的发展影响,探讨妇科流派研究发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必要性,分析各地域的自然气候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对妇科流派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试阐述岭南罗氏妇科发展轨迹的历史依据和必然性。3.临床研究本研究以岭南罗氏妇科罗颂平教授传承支线为主要临床研究对象,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集成规则、复杂的熵聚类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岭南罗氏妇科核心医家罗颂平、赵颖、朱玲教授的医案进行回顾性研究。首先门诊收集2015年初至2016年底坚持于罗、赵、朱三位教授处就诊的不孕症患者的病例,逐一筛选整理出30份合格医案,提取患者基本信息、病史资料、四诊信息、中西医诊断、中医证候以及药用处方,录入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经双人双盲核对后,人工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并进行双人检查工作,随后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中的"方剂分析"和"医案分析"两个模块的内容,对罗、赵、朱三位教授的临床医案进行处理分析,主要挖掘三位教授的辨证思想和用药特色,结合自己于三位教授门诊处的跟诊经验和临床体会、三位教授发表的学术经验,总结分析三位教授在治疗不孕症时的诊疗规律。结果: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脉络梳理、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医家的中医教育管理思想和岭南罗氏妇科核心医家辨证论治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总结三个部分。一、岭南罗氏妇科传承脉络梳理:1.岭南罗氏妇科的发源与传承:岭南罗氏妇科源于晚清时期南海一带,其始祖为晚清儒生罗棣华老先生,后传于第七个儿子全国名老中医罗元恺教授,自此岭南罗氏妇科与现代化中医院校教育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特色化的学术思想和中医教育管理理念,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初具规模。后罗氏妇科传于第三代学术传承人罗颂平教授和张玉珍教授,由罗颂平教授为主导,开展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发展壮大岭南罗氏妇科流派,成为全国妇科流派中的领头羊,并与张玉珍教授一同培养出赵颖、朱玲、曾诚、史云、廖慧慧等第四代接班人和若干后备接班人。2.岭南罗氏妇科的学术思想:岭南罗氏妇科的学术思想源于中医经典典籍,特别受《黄帝内经》、《伤寒》、《景岳全书》、《妇科良方》、《傅青主女科》等专着的影响,明确建立两条学术思想:注重阴阳学说在妇科临床的应用;并由罗元恺教授首倡"肾—天癸—冲任—子宫轴"学说为女性生殖轴的核心,指导临床调经、助孕、安胎的治疗。3.岭南罗氏妇科的用药特点:岭南罗氏妇科受广府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崇尚易水学派和温病学派,结合岭南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和当地人群的体质以及疾病谱,形成了以下主要的临证特色和用药特点。临证特色:1.补肾健脾,先天与后天并重;2.顾护真阴,固本培元调冲任;3.化湿清热,祛邪宁血治经带;4.行气活血,散结软坚除症瘕。用药特色:1.灵活运用,经方时方;2.用药轻灵,顾护阴津;3.用药平和,攻补有度;4.善用南药海药。二、岭南罗氏妇科中医教育管理思想整理:岭南罗氏妇科期初为家系传承,到中国中医高等院校兴起,罗元恺教授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接受系统化院校教育后,家系传承转变为院校教育与师承相结合。罗老毕业后留校任职,曾担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广东中医院院长、广州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等职务。无论是在担任校长、院长还是担任教师、师者期间,罗老坚持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律,坚持中医高等教育至上和专业精神至上的理念,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医人才做出贡献。在任职校长期间,罗元恺教授坚持中医科学性,西学中用,坚持用教授治校的方式办出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高等院校,创立中医高等院校研究生管理制度;在担任副院长和教研室主任期间,建设中医妇科学科,建立"双师"制度,培养合格且具有中医文化底蕴的中医人才。继罗元恺教授的中医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张玉珍教授重经典,强知识。罗颂平教授加强学科团队文化建设和"双师"制度管理规范化工作,将流派建设工作融入学科建设之中,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在人才教育上,继承罗元恺教授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双主""现代化"教学的教育观,体现出罗氏妇科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观念。三、岭南罗氏妇科罗颂平教授及其弟子辨证论治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不孕症患者病案共90份,罗颂平教授、赵颖教授、朱玲教授各30份病例,共计625张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统计结果如下:1.辨证统计分析:三位教授在临床上多以脾虚痰湿、肾虚血瘀、肝郁肾虚、脾肾两虚这四种证型进行辨证。通过统计三位教授临床上治疗不孕症患者的辨证中可以分析出,岭南罗氏妇科认为不孕症以本虚为根,存在虚实夹杂的现象。本虚以肾虚、脾虚为主,标实以痰湿、血瘀、痰瘀多见。2.用药频数统计:罗颂平教授用药频次最高前10味药分别为菟丝子、山药、鸡血藤、丹参、桑寄生、续断、白术、香附、女贞子、党参。赵颖教授治疗不孕症前10位药物分别为当归、茯苓、巴戟天、香附、熟地黄、白术、党参、白芍、菟丝子、黄芪。朱玲教授用于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前10位分别为白术、续断、陈皮、菟丝子、桑寄生、丹参、党参、白芍、鸡血藤、地骨皮。可以看出岭南罗氏妇科医家用药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皆爱用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平补肝肾,熟地黄滋补肾阴,巴戟天温补肾阳;爱用山药、白术、党参一类健脾益气;爱用丹参、鸡血藤、香附一类理气活血化瘀。总体而言治疗不孕症从"脾、肾、肝"三脏论治,以补肾健脾为主,不忽略疏肝,兼顾活血化瘀、养阴清热。3.药效统计分析:罗颂平教授在治疗不孕症时常用活血化瘀药、补气药、补阴药、化湿药和理气药,补阳药与补血药次之;赵颖教授常用补气药、补阳药、活血化瘀药、补血药和利水渗湿药,次之为理气药和清热药;朱玲教授常用理气药、补气药、补阳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次之为补血药和补阴药。综上所述,岭南罗氏妇科医家用药总体以补虚药和理气活血化瘀药为主,兼用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药。而罗教授补虚多从补气补阴入手,赵教授阴阳双补,朱教授以补气补阳为主,兼顾清热凉血之法。4.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统计分析:岭南罗氏妇科对不孕症患者的选药较为平和,多用温、平的药物,少用寒凉之品,忌用慎用燥热之物;在五味上以甘、苦、辛为主,佐以少量酸甘化阴,收涩固涩之品,少用咸寒之物。用药轻灵,顾护阴津是罗氏妇科的特点,清热时多选甘寒之品,少用苦寒泄热;温经多选甘温之品,少用大热辛燥;,补益多选平补,少用俊补大补。在药物归经使用上以肾、脾二脏为主,次为肝,其次为心、肺、胃,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以补肾、健脾为主导思想。5.中医组方分析:罗教授在用药时多以山药、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四种药味变换组合使用,基本可以看出以减味寿胎丸为底方进行加减,体现出助孕安胎需补肾、健脾的临床思路。赵颖教授多用熟地黄、当归、茯苓、巴戟天、香附五味药向组合,另外白术——茯苓和党参——当归的组合出现频率也较高,体现赵教授注重先天与后天、注重行气活血的临床思路。朱玲教授多以逍遥散合左归丸或逍遥散合寿胎丸为底方,灵活运用桑寄生、菟丝子、续断、白术、陈皮五味中药相组合,另有丹参+续断和党参+续断所构成的补肾活血和补肾健脾的药对组合,总体而言药对和药物组合以补肾健脾为主,佐以活血。6.新方分析:从罗颂平教授、朱玲和赵颖教授的新方可以看出,三位教授都是活用经方,在补肾健脾安胎的经方上进行加减,达到补肾健脾安胎的目的。罗颂平教授多以多以寿胎丸加减补肾、四君子汤加减健脾、二至丸加减滋阴,朱玲教授多以逍遥散加减疏肝、左归丸加减补肾,赵颖教授多以毓麟珠加减补虚,当归芍药散加减疏肝,归肾丸加减补肾。罗颂平教授新方多以健脾补肾活血为主,可能与罗颂平教授门诊患者多为病程较长、病情稳定的不孕症患者有关。朱玲和赵颖教授的新方分析多侧重于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清热化湿、宁心安神等兼症的治疗,可能与门诊患者多为妇科杂病,病症复杂,兼症较多有关。结论:本论文对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脉络和岭南罗氏妇科医家的中医教育管理思想进行梳理,并对岭南罗氏妇科三位医家治疗不孕症病案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结果如下:一、岭南罗氏妇科传承脉络:岭南罗氏妇科流派是一支具有传承经典、开放包容、发展创新精神的妇科流派。历经四代学术传承人传承并受中医传统文化、广府文化和岭南地理环境特点的影响,岭南罗氏妇科提出阴阳学说为指导中医临床的核心,首倡"肾—天癸—冲任—子宫轴"为女主生殖轴,以指导临床调经、助孕、安胎。二、岭南罗氏妇科部分教授临床用药特色研究结果:岭南罗氏妇科在临床上对不孕症治疗注重调和人体阴阳平衡,重视补肾健脾,不忽视疏肝。灵活运用经方时方,多以寿胎丸、四君子、逍遥散、归肾丸、四物汤、左归丸为底方,攻伐有度,扶正祛邪。重视脾肾气血、固本培元、养护真阴,兼顾行气活血、化湿清热,多用南药海药,以性味平和,药质轻灵之品为首选。三、岭南罗氏妇科中医教育管理思想研究结果: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人一直坚持扮演"双师"的角色,临床工作塑造他们成为医德高尚的医生,教学工作督促他们成为伟大的教育家。罗氏妇科一直秉持坚持高等教育质量和专业精神至上的教育理念,中西结合,流派与院校、学科结合,教师与医师结合,遵循中医人才培养的规律,努力培养出富有中医文化底蕴和中医特色的优秀中医人才。

朱玲,郜洁,黄洁明,罗颂平,许丽绵,赵颖,曾诚,廖慧慧,曾蕾,曹蕾[9](2014)在《中医妇科学教学案例库构建的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案例是案例教学开展的基石,案例库的建设是案例教学有序开展的保障。对中医妇科学临床案例进行收集,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目的进行整理、加工。操作平台基于Excel表格。栏目分设总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每栏中分层设15个模块,包括基本资料、主诉、病史、症状、体格检查、诊断、应用目的及情境等,并选定相应检索词。案例设置从难易程度上分为入门案例和提高案例,从特征类型分为典型案例和不典型案例。案例库内容还需通过教学活动不断修正,使之更适合临床课程教学。

叶笑[10](2014)在《百年中医妇科发展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医妇科学已有萌芽,之后的每个历史时期均有着名的妇科医家及论着产生,妇科学的进步贯穿着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同时其发展变化与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自1912至2011年的100年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民族危机逐渐加深,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社会整体环境急剧变化,中国的进步人士在不断地探索,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来改变中国的命运,传统与外来文化激烈碰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期,期间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等挫折,在改革开放后又迎来了全面的复兴。本研究属于我院重点项目“百年中医史研究”的一部分,因而按照项目要求,从时间上将百年中医妇科分为三个阶段来论述,从内容上抓住事业建制及理论临床两方面进行讨论。这三个时间段分别为第一阶段由1912年至1949年9月30日,是中华民国时期;第二阶段由1949年10月1日至197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处于探索建设道路的时期;第三阶段由1978年至201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历了之前的变革后,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女性承担着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繁衍传承,女性的身体健康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体魄,中医妇科学在医学开始之初,即显示其在医学中的重要位置。本研究通过系统整理1912-2011年中医妇科学史料,梳理百年中医妇科学的发展脉络,总结中医妇科学在经历西方医学的冲击后,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当代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水平提供借鉴和史学支撑。民国时期,中医教育始终未列入国家教育系统,近代中医界在争取办教育的抗争过程中建立许多私立中医教育机构。中医妇科作为中医的临床重要部分,在院校教育的学科设立中作为必设学科,多数安排在中医基础理论及经典着作的学习之后,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民国早期,中医学校的教材选用尤其是本科讲义多选用明清医家的着作,其后1928年、1929年的两次全国中医学校教材编辑会议使教材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各个中医院校亦开始着手教材的编写。根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民国时期中医妇科书籍大致分为经典中医妇科学专着的再版及着名医家的经验总结两类。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天癸理论,彭逊之在《竹泉生女科集要》(1931)一书中对人体天癸的认识提出肾水、君火、相火的相交,是人体性功能和生殖机能的根本。在病因病机方面,包岩以经脉循行原理论述缠足造成中国妇女易得的妇科疾病。杨志一提出“大惊恐惧”致闭经不行。医家陈稚泉重视因不同性格、体型而用不同方式来治疗妇科疾病。在诊断方面,严鸿志在《女科证治约旨》(1921)中强调问诊,提出一问口渴,二问二便,三问经带,四问胎孕,五问产后。朱南山总结妇科问诊要诀,归纳为妇科十问歌。对治疗原则,姚五达提出三大治疗法则:(1)轻可投实法,(2)截流开源法,(3)扶正祛邪法。而中西医汇通在妇科上的表现,偏于以西医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方面的知识与中医妇科理论相结合来解释经、带、胎、产的理论及通俗的妇女卫生保健常识。民国时期的中医妇科在临床上,侧重临床治病内容,较多的是医家对自身经验的总结,见于各类着作以及期刊中有关妇科病的专论、医案、医集、学说等。医家详细记述治疗过程中的辨证论治,通过介绍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等科学知识,并与传统中医理论及治疗方法相结合,同时纠正以往一些错误的观念,并针对有争议的治验进行讨论。关于中医产科,由于西医妇产科学的进入、推广,传统的中医接生法的种种弊端显露,西医产科学在此百年时间内逐渐取代了中医产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一个全新的阶段。医学教育开始实行高、中、初3级制,重点发展医学高等教育,1949-1977年间全国各中医院校及研究所陆续出版了中医妇科学教材。如成都、南京、上海、山东、浙江、湖北、辽宁等中医学院,以及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内蒙古自治区中医研究所、湖南中医药研究所等,出版有《中医妇科学》、《简明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讲义》、《中医妇科纲要》、《中国妇科病学》、《中医妇科手册》、《中医妇科临床手册》、《妇科简要》、《妇产科、计划生育》等妇科学教材和讲义。这一时期,共出版中医妇科书籍仅80种。其中主要为三大类:校注影印经典中医妇科古籍、妇科学教材及临床治疗用药经验的总结。诊法方面,主要揭示了望人中沟形态与原发性不孕之间有紧密关系。临床常见病证诊治方面,卓雨农将闭经分血虚证、脾虚证、劳损证、血瘀证、风寒证、气郁证、痰阻证等7证,并随证自拟有效方剂。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和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组成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小组,成功研究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外孕的新方法。李衡友基于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机能的平衡,发展创建以补肾为主、以活血化瘀为主、以温肾暖宫为主的3种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分别简称中周Ⅰ号、中周Ⅱ号、中周Ⅲ号,治疗不孕症。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社会政治文化氛围的改变、公共卫生设施的改善、环境卫生的改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妇科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对妇科疾病的研究更多的关注重点在疑难病证的诊断治疗。中医妇科疾病上更多的关注崩漏、闭经、不孕症、妇科肿瘤、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方面的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研究方法由传统的对妇科古籍的理论整理探讨以及临床经验总结转向与西医的实验研究相结合的临床研究。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医教育体系。教育形式也从建国前的以民办教育、师承家传教育为主,发展为以国家举办学院式教育为主,以民办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为辅。中等教育、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办学,以及学历教育和岗位教育、留学生教育等类型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科为代表,1979年最先获得中医妇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最先获的中医妇科博士授予权,并被评为全国中医妇科重点学科;1989年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99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批局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这一时期,中医妇科学逐渐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学科,在学科建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科研成果方面,自1978年以来中医妇科共200余项科研研究成果获得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省市不同级别的科技奖项。研究课题包括对妇科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妇科疑难病的诊治方法的临床分析、妇科药物的研发等,涵盖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不孕症等妇科疑难病证。同时,大量书籍着作出版,出版中医妇科类书籍占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妇科出版物总数的93%,主要包括再版中医妇科古籍、名医经验总结、妇科临床专着等。这一时期,中医妇科学会及各地分会建立,妇科学术会议组织召开,后期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医药对外交流事业的推进,更有国际间的妇科学术交流活动,开阔思路,有力地推动中医妇科的学术进步,对中医妇科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理论研究方面,针对月经产生的生理情况,打破了中医妇科长期以来的以“脏腑学说”、“气血学说”、“经络学说”为主的理论,结合现代医学“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提出了与其相对应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观点。针对月经的周期节律,提出月经周期的调节与月相相关的论点。在临床研究方面,中医妇科研究重点关注对疑难病辨证论治的研究,包括崩漏、闭经、不孕症、妇科肿瘤、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结合西医妇科学理论,开展病证结合的研究,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并强调调周法在妇科病治疗中的运用。诸多医家针对子宫功能性出血造成的崩漏、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继发性不孕症、AB0血型不合型不孕症以及子宫肌瘤、宫颈癌、围绝经期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症的诊断、治疗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以及临床经验总结。通过对百年中医妇科发展的梳理,虽然中医妇科学在一定的时期受到不少冲击,但总体还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尤其是与西医学的相互交融,两者在理论、临床各个病证上的互为补充,互为支撑,为解决妇科疑难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启迪,也为今后中医妇科学的良好发展提供了经验总结和借鉴。

二、试述病例在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述病例在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及理论探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文献综述
        一、背景介绍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现代医学研究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研究
        四、小结
    第二节 厥阴病文献综述
        一、从提纲证看厥阴病
        二、从病因病机看厥阴病
        三、从“厥阴”看厥阴病
        四、从厥阴病的实质看厥阴病
        五、从主症看厥阴病
        六、从主方看厥阴病
        七、小结
第二章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
        一、选题背景简介
        二、杨洪艳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认识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病例特点分析
    第二节 厥阴证古籍及现代文献研究
        一、古籍文献研究
        二、现代文献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纳入本研究 60 篇文献一览
致谢

(3)手机APP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中医妇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乏味课堂气氛沉闷
    1.2 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强
    1.3 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单一
2 翻转课堂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3 手机A P 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集多种应用功能于一体
    3.2 丰富教学渠道与形式
    3.3 可弥课本知识的不足
    3.4 可延伸师生间的互动体验,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4 手机A P P翻转课堂在中医妇科学中的构建
    4.1 课前准备
    4.2 课前学习
    4.3 课堂学习
    4.4 课后复习
    4.5 考核评价
5 小结

(4)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可以温故知新
    1.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提高了临证思维能力
    1.4 有助于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2 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2.1 教师充分熟悉教材,合理编排课程
    2.2 将PBL教学方法与临床紧密结合
    2.3 革旧出新

(5)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医妇科学教学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课堂讲授法
2 案例式教学法
3 情景模拟教学法
4 PBL教学法
5 归纳总结法
6 仿真模拟教学法
7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

(6)固经汤加减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对经期延长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经期延长的认识
        1.1.1 气虚
        1.1.2 血热
        1.1.3 血瘀
        1.2 经期延长的中医治疗
        1.2.1 辨证治疗
        1.2.2 古方专治
        1.2.3 分期治疗
        1.2.4 中成药治疗
        1.2.5 其他治疗
    2.西医对经期延长的研究
        2.1 发病机制
        2.2 经期延长的西医治疗
        2.2.1 西医治疗
        2.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3.总结
试验研究
    1.临床资料与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疗效评定标准
        1.6.1 经期延长主次症评分表
        1.6.2 病情分级
        1.6.3 疗效判断标准
        1.7 观察项目
    2.治疗方法
    3.统计方法
    4.结果及分析
        4.1 两组治疗前各方面情况的可比性分析
        4.1.1 两组患者年龄构成的比较
        4.1.2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4.1.3 两组患者治疗前综合症状的轻重程度比较情况
        4.1.4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病情程度总积分比较
        4.2 治疗三个疗程后比较
        4.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的比较分析
        4.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分析
        4.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分析
        4.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分析
        4.3 安全性分析
        4.4 随访观察
典型病例
讨论
    1.理论依据
    2.方药分析
    3.结果分析
    4.观察体会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1.选题新颖
    2.内容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基于数据挖掘的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崩漏诊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崩漏的认识
        一、病名及含义演变
        二、病因病机
        三、崩漏的辨证论治
    第二节 西医学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一、西医学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西医诊治措施
    第三节 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与发展
    第四节 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流派研究概况
        一、岭南妇科流派共性探索
        二、岭南罗氏妇科传承特点
        三、岭南罗氏妇科学术特点
    第五节 数据挖掘技术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代表性传承人罗颂平教授崩漏证治规律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数据提取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纳入研究病例的一般情况
        二、证候分布特点
        三、临床处方用药规律挖掘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崩漏病例基本信息分析
        一、年龄与崩漏的相关性
        二、崩漏的证候分布特点
    第二节 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对崩漏病诊治思路与特色
        一、罗元恺
        二、罗颂平
        三、张玉珍
        四、岭南罗氏妇科诊治崩漏整体思路与特色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
        一、中医学术流派概念
        二、中医流派、学派、学说的区分
        三、中医学术流派的划分标准
        四、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模式
        五、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中医妇科流派
        一、中医妇科学术流派与地域文化
        二、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特点分析
    第三节 岭南罗氏妇科
        一、岭南罗氏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
        三、岭南罗氏妇科的学术思想
第二章 罗氏妇科部分医家辨证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入选病例的一般情况
        二、主要病因分布情况
        三、临床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第三节 讨论
        一、《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数据软件评价
        二、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三、罗氏妇科用药特点
第三章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教育管理思想研究
    第一节 中医教育管理思想
        一、中医教育管理思想概念
        二、中医教育管理历史性回顾
        三、中医教育管理现状
        四、中医教育管理思想的意义
    第二节 岭南罗氏妇科教育管理思想观念
        一、罗元恺教授中医教育管理思想研究
        二、张玉珍教授中医教育管理思想研究
        三、罗颂平教授中医教育管理思想研究
        四、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百年中医妇科发展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前言
    1.1 相关概念和范畴界定
        1.1.1 关于百年时间
        1.1.2 关于中医妇科
    1.2 研究百年中医妇科史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1911-1949 年中医妇科的发展
    2.1 概述
        2.1.1 社会文化历史背景
        2.1.2 中医妇产科梗概
    2.2 中医妇科学科发展
        2.2.1 学校教育
        2.2.1.1 学科设置
        2.2.1.2 教材讲义
        2.2.1.3 考试
        2.2.2 出版物
        2.2.2.1 期刊
        2.2.2.2 着作
    2.3 中医妇科理论与临床进步
        2.3.1 妇科学理论研究进展
        2.3.1.1 天癸理论
        2.3.1.2 病因病机
        2.3.1.3 诊断
        2.3.1.4 治疗原则
        2.3.1.5 中西医理论汇通
        2.3.2 妇科常见病证临床研究
        2.3.2.1 月经病
        2.3.2.2 带下病
        2.3.2.3 验胎法
        2.3.2.4 产后发热
        2.3.2.5 妇科杂病
    2.4 产科
3. 1949-1977 年中医妇科的发展
    3.1 概述
        3.1.1 社会文化历史背景
        3.1.2 中医妇科梗概
    3.2 中医妇科事业发展
        3.2.1 学校教育
        3.2.2 医疗机构
        3.2.3 出版物
    3.3 中医妇科诊法与临床发展
        3.3.1 望人中沟诊法
        3.3.2 妇科常见病证临床研究
        3.3.2.1 月经病
        3.3.2.2 宫外孕
        3.3.2.3 妇科杂病
4. 1978-2011 年中医妇科的发展
    4.1 概述
        4.1.1 社会文化历史背景
        4.1.2 中医妇科梗概
    4.2 中医妇科学科发展
        4.2.1 学校教育
        4.2.2 医疗机构
        4.2.3 科研项目
        4.2.4 出版物
        4.2.4.1 再版中医妇科古籍
        4.2.4.2 名医经验总结
        4.2.4.3 临床妇科着作
        4.2.5 学会及学术会议活动
        4.2.5.1 国内学术活动
        4.2.5.2 国际学术活动
    4.3 中医妇科理论与临床发展
        4.3.1 妇科学理论研究进展
        4.3.2 妇科疑难病证临床研究
        4.3.2.1 月经病
        4.3.2.2 滑胎
        4.3.2.3 妇科杂病
5. 中医妇科发展环境和方向的讨论
    5.1 政府对中医妇科发展的态度和要求
    5.2 民间对中医妇科的态度
    5.3 西医妇科对中医妇科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优劣比较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百年中医妇科名家简介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试述病例在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及理论探源[D]. 王伊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手机APP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俞瑾,白玲玲,孙帅,苗津东,俞超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9)
  • [4]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 聂婷,田丽颖,程晓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1)
  • [5]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医妇科学教学方法探索[J]. 王占利,冯尧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3)
  • [6]固经汤加减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临床研究[D]. 金玲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基于数据挖掘的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崩漏诊治规律研究[D]. 曾立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D]. 彭晋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中医妇科学教学案例库构建的初探[J]. 朱玲,郜洁,黄洁明,罗颂平,许丽绵,赵颖,曾诚,廖慧慧,曾蕾,曹蕾.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09)
  • [10]百年中医妇科发展史研究[D]. 叶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标签:;  ;  ;  ;  ;  

案例在中医妇科经病教学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