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与吗啡硬膜外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的比较

氯胺酮与吗啡硬膜外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的比较

一、硬膜外应用氯胺酮吗啡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方炼[1](2021)在《塞来昔布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及TAPB在肝癌肝切除超前镇痛中的应用及炎性反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和超声波引导右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旨在为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疼痛的管理和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行初次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26例,b组26例,c组28例:a组手术前一天分两次给予400mg塞来昔布口服,每次剂量200mg,进入手术室后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及超声波引导右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浸润阻滞;b组术前不服用塞来昔布,进入手术室后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及超声波引导右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浸润阻滞;c组术前不进行任何超前镇痛的相关处置干预。所有肝切除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由同一团队完成,胸段硬膜外阻滞及超声波引导右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浸润阻滞操作均由同一麻醉师完成,术后采用相同的镇痛方案。主要观察指标有:(1)术后6个时间节点(T1-T6):4h、8h、12h、24h、48h、72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2)术后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3)术后3个时间节点(T1-T3):第一天清晨、第三天清晨、第五天清晨抽取静脉血所测得的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及白介素-6(IL-6)浓度;(4)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5)患者住院时间(LOS)和住院总花费。结果:1.在VAS评分方面:三组患者在术后6个时间点上VAS评分分别为(2.73±0.23、1.69±0.35、1.15±0.29、1.08±0.17、0.98±0.22、0.83±0.15)(3.46±0.31、2.85±0.28、2.46±0.31、2.22±0.24、2.25±0.19、1.76±0.18)和(3.85±0.20、3.22±0.31、3.11±0.26、2.84±0.21、3.05±0.21、2.68±0.16)采取超前镇痛措施实验组(即a、b组)与未采取超前镇痛措施对照组(c组)比较,6个时间节点评分降低,除b组T1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取超前镇痛措施实验组(即a组与b组)组间相比,a组较b组术后6个时间节点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方面:将辅助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换算为等效吗啡剂量(0.01mg舒芬太尼=10mg吗啡;60mg地佐辛=10mg吗啡)。三组患者PCIA阿片药使用等效吗啡量分别为(32.44±6.28、41.77±8.94、87.19±11.21)mg、补救性地佐辛使用等效吗啡量分别为(7.33±2.21、6.80±3.52、7.71±5.13)mg。实验组(a、b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上述两个指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a、b组)组间相比,a组较b组上述两个指标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方面:三组患者在术后T1-3上测定的CRP表达水平分别为(39.11±7.14、59.76±7.34、41.92±8.71)ug/ml,(45.16±4.78、76.58±7.70、52.72±5.20)ug/ml,(54.68±5.10、91.53±7.13、67.08±8.73)ug/ml;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组间CR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三组患者术后T1-3上白细胞介素-6测定浓度分别为(96.31±9.38、75.32±11.01、42.15±6.92)pg/ml,(122.30±11.51、86.22±14.10、51.55±8.33)pg/ml,(172.68±10.32、98.54±7.63、60.20±9.41)pg/m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 b组T3测定数值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方面:三组患者在术后未发生严重影响各器官功能及有致死性可能的并发症。但均有一定例数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PONV)、尿潴留等情况,在头晕方面,其中a组3例(3/26,占12%),b组2例(2/26,占8%),c组1例(1/28,占3.5%),在恶心呕吐(PONV)方面,a组5例(5/26,占19%),b组5例(5/26,占19%),c组8例(8/28,占29%)。在便秘方面,a组2例(2/26,占8%),b组2例(2/26,占8%),c组6例(6/28,占21%)。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未发生硬膜外血肿和穿刺点感染的情况。5.在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方面:三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采取超前镇痛措施实验组(即a、b组)相比未采取超前镇痛措施实验组(c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额外费用并未增加,而实验组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距。结论:塞来昔布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及超声波引导右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肝癌肝切除术后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降低早期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加快康复进程。

刘燕[2](2020)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提出,妇科手术中腹腔镜手术占比越来越大,外科医生和手术患者对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的要求越来越高。围术期镇痛目标是在达到最佳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阿片类药物是围术期常用的镇痛药物,镇痛效果强大,但其不良反应也多。围术期镇痛如何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话题。多模式镇痛应运而生。多模式镇痛即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镇痛药物及方法,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来自切口痛、内脏痛、炎性疼痛等,因此术后镇痛时可以针对不同的疼痛机制采取多模式镇痛策略。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针对切口痛的镇痛方法有很多,其中腹横平面阻滞操作简单,应用最为广泛。κ受体则主要针对内脏痛。布托啡诺为κ受体激动-拮抗剂,对内脏痛效果确切。但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布托啡诺的确切剂量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时。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的基础上,.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寻找布托啡诺最合适剂量,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每组30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配置,TB1组:布托啡诺0.12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B2组:布托啡诺0.1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B3组:布托啡诺0.17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S组: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5mg=100ml。在手术结束前30minTB1组、TB2组、TB3组均静脉推注布托啡诺1mg作为初始量,TS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5μg作为初始量。各组在手术结束即刻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平面阻滞。记录患者术后1h、6h、12h、24h、48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各组追加镇痛药例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各组发生瘙痒、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1.四组患者的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在术后1h、6h、12h、24h、48h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患者在术后1h、6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在术后1h、6h、12h、24h、48h五个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均比TB2组、TB3组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在术后1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均比TS组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TB2组、TB3组均有1例患者追加了镇痛药,TS组没有患者追加镇痛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S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TB2组、TB3组、TS组头痛头晕发生率较高。四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三组。结论1.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的基础上,对于接受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患者,0.125mg/kg的布托啡诺用于PCIA镇痛效果好,镇静适度,不良反应少。2.与传统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相比,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刘伟[3](2020)在《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胸科手术创伤大,涉及皮肤、肌肉、肋骨、胸膜、肺脏等多个器官脏器组织及躯体和内脏感受器,开胸术后疼痛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手术疼痛之一,目前胸科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达80-96%,其中约有40-50%患者可以发展成慢性疼痛,麻醉疼痛潜在的影响免疫功能,不利于残留肿瘤细胞清除,如何更加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副作用发生,并关注免疫功能的保护,是当前胸外科麻醉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临床研究立足一种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脉冲注药镇痛”,通过与“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和常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方法相比较,系统论证其对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影响,评估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模式,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实施肺叶切除后临床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进行不同术后镇痛方式的系统比较研究。1.研究分组:将90例行VAT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组”,(简称程控组,P组,n=30);“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组”,(简称连续组,S组,n=30)和“静脉持续自控镇痛组”,(简称静脉组,V组,n=30),术后分别应用相应镇痛方式。2.临床观察指标和时间点:观察术前(T0)、切皮后40min(T1)、切皮2h(T2)、术毕(T3)、术后 1h(T4)、术后 4h(T5)、术后 24h(T6)和术后 48h(T7)不同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疼痛强度数字模拟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镇痛泵的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镇痛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的消耗量、麻醉药品(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消耗量、术后不良反应、QoR-15恢复质量评分。3.免疫应答指标选择和监测方法:(1)流式细胞术延续分析淋巴细胞及亚群中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T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NK 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比例在术前、切皮 2h 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2)基于吸附细胞因子特异抗体免疫微球的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分析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在术前、切皮2h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结果]1.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三组镇痛方式下,静息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方面,“程控组”(P组)[0.0(0.0)~3.0(1.0)]与“连续组”(S组)[0.0(0.8)~3.0(1.8)]和“静脉组”(V组)[1.0(2.0)~4.0(1.0)]分别比较,在术后4h、24h和48h(T5-T7)显着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方面,P组[2.0(1.0),2.0(0.0)]和 S 组[3.0(1.0),2.0(0.8)]与 V 组[3.0(1.0),3.0(0.0)]分别比较,在术后1h、4h(T4和T5)分别有显着降低(P<0.05);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三组比较各时间点(T0-T7)无明显差异(P>0.05)。2.镇痛药品和麻醉药品消耗量比较:三种镇痛方式下,自控镇痛追加药物次数方面,P组[0.0(0.0)~2.0(3.0)]与S组[0.0(0.8)~3.0(4.0)]和V组[0.0(1.0)~5.0(5.0)]分别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显着减少(P<0.05);在局麻镇痛药罗哌卡因消耗量方面,P 组[30.0(0.0)~525.0(37.5)]与 S 组[40.0(7.5)~540.0(40.0)]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出现显着减少(P<0.05)。在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消耗量方面,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均出现显着降低(P<0.05)。3.术后不良反应比较: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和头晕症状,三组镇痛方式下,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发生率显着降低(P<0.05)。4.QoR-15 恢复质量评分变化:P 组(107.0±5.1,114.4±4.2)与 S 组(104.4±5.3,110.5±3.8)和 V 组(103.1±3.5,108.3±4.2)分别比较,在术后 24h 和48h(T6、T7)时分别显着增加(P<0.05)。5.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影响(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①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总淋巴细胞(P 组:22.1±6.0~6.3±2.0;S 组:25.4±7.5~6.4±1.4;V 组:25.0±5.5~6.2±1.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总 T 细胞(P 组:72.9±7.4~64.5±9.9;S 组:73.3±8.0~68.4±9.0;V 组:74.0±7.5~68.2±12.9)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辅助性 T 细胞(P 组:41.9±4.6~35.6±4.2;S 组:42.3±7.4~35.8±5.4;V组:41.6±7.6~35.1±10.6)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②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组内分别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B淋巴细胞(P组:10.8±3.5~12.8±3.9;S组:9.9±2.8~11.1±4.0;V组:9.6±4.4~11.7±6.5)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NK 细胞(P 组:16.9±5.8~21.1±8.2;S 组:16.8±8.4~20.3±7.7;V 组:13.9±5.6~17.5±7.8)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2)细胞因子变化:IL-2、IL-4、IL-6、IL-10、TNF-α、IFN-γ 在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IL-6和IL-10分别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①IL-6(P:4.6±2.2~82.4±61.3;S:4.9±1.9~72.9±39.5;V:4.6±1.7~125.4±77.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②IL-10(P:3.8±1.4~5.4±2.0;S:3.3±0.8~5.2±2.4;V:3.4±0.8~6.0±4.3)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结论]1.程控椎旁间歇注药镇痛通过脉冲式给药模式对于VATS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术后镇痛局麻药物的用量少,术后恢复质量好,适用于VATS术后镇痛。2.应用椎旁超前镇痛可以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应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3.胸科手术及麻醉镇痛可以导致免疫抑制,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对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影响,并不比静脉镇痛具有优势,但是胸科术后免疫抑制现象值得关注和必要干预。

赵鹏[4](2020)在《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抑郁和焦虑是临床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情绪体现,尤其是肿瘤患者围术期的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状况普遍存在,由负性情绪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围术期的不良情绪会增加患者疼痛敏感性、影响机体功能恢复、睡眠质量、阿片类药物使用过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增加死亡率。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上防治缓解情绪改变尤其是焦虑、抑郁已经成为目前麻醉、外科、护理单元关注患者预后的研究热点。目前抑郁和焦虑的治疗都是根据临床症状、相关量表评估,精神科医师综合判断确诊后才采取进一步干预性治疗。预防性治疗,尤其是围术期防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研究仍较少。地佐辛是临床上常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药物,通过作用阿片受体产生良好镇痛,同时还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既往有研究提示地佐辛可能对患者术后睡眠、不良情绪有改善作用,但仍不明确。为进一步明确地佐辛镇痛对患者术后睡眠、不良情绪的影响,我们首先以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是否可以改善此类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再采用术后镇痛药物等效剂量的方式,通过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PCIA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来探讨地佐辛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不良情绪、术后睡眠的影响。再通过建立小鼠切口疼痛模型,对地佐辛镇痛是否可以改善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检索医院手术麻醉系统以及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搜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364例非心脏手术患者,以是否发生睡眠障碍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手术术后当天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为明确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当天睡眠障碍的影响,根据影响手术术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采用倾向性匹配排除混杂因素,分析术后镇痛药物比较地佐辛组(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n=997)和喷他佐辛组(喷他佐辛复合舒芬太尼,n=997)患者术后当天睡眠障碍的差异。2.2018年5月-2018年9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通过前瞻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设计,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地佐辛组)和舒芬太尼(对照组)两组间患者术后2天贝克抑郁量表评分。3.雄性C57小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盐水组、地佐辛组、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建立小鼠切口疼痛模型,观察腹腔注射给予不同等效剂量镇痛药后对小鼠不同疼痛类型(机械痛和热痛)的影响。并通过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观察各组不同镇痛药物对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1.回顾性纳入4364例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例,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地佐辛术后镇痛是影响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之一,地佐辛组(以喷他佐辛为参考,OR=0.66,95%CI0.55~0.80,P<0.0001)。未匹配前,地佐辛组与喷他佐辛组手术当天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0.7%vs.18.2%,P<0.0001)。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成功匹配997对病例。地佐辛组手术当天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喷他佐辛组(10.6%vs.16.1%,P<0.0001)。2.2018年5月-2018年9月期间,共纳入随访1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地佐辛组术后2天BDI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7.27±3.38 vs.9.92±3.52,P<0.001,),两组平均差为2.6,(95%CI,1.3-3.9)。地佐辛组患者手术当天睡眠质量以及术后一天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睡眠好34[56.7%],睡眠一般16[26.7%],睡眠差10[16.6%]vs.20[33.3%],26[43.3%],14[23.4%],P=0.035;睡眠好44[73.3%],睡眠一般11[18.3%],睡眠差5[8.4%]vs.23[38.3%],28[46.7%],9[15.0%],P<0.001)。术后24h、48h地佐辛组较对照组血浆5-HT含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535±142 vs.470±139 ng/L,P=0.013;532±147 vs.473±127 ng/L,P=0.022)。术后24h、48h血浆N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199±40 vs.174±49 ng/L,P=0.002;205±46vs.183±41 ng/L,P=0.008)。3.地佐辛组较盐水对照组可明显缓解切口疼痛模型小鼠术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5)。地佐辛组与舒芬太尼组、吗啡组镇痛效果(机械痛和热痛)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佐辛组较盐水组、舒芬太尼组、吗啡组可明显增加切口疼痛模型小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P=0.016;P=0.016;P=0.019)。结论:1.相对喷他佐辛,术后使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PCIA在缓解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术后当天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2.术后48h应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PCIA不仅缓解直肠癌患者疼痛,疗效确切,还可降低患者术后2天贝克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抑郁症状;并且还改善术后当天、术后1天睡眠质量。3.地佐辛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切口疼痛模型小鼠的机械痛和热痛,同时可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

李明振[5](2020)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术后单次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电切患者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又被叫做良性前列腺肥大,已成为老年男性患者中的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排尿等待、尿滴、排尿困难等下尿路临床症状,尿动力学的主要症状为膀胱出口梗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被认为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膀胱痉挛是前列腺电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常常与疼痛有关。盐酸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纯u受体激动剂,属于半合成的吗啡类衍生物,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比较少及代谢产物不具有生物活性等多种优点。所以盐酸氢吗啡酮在老年人镇痛中相对于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有明显优势,而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多为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所以相比较上述几种药物来说氢吗啡酮更适合前列腺电切术后的镇痛。盐酸罗哌卡因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其作用机制与其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基本相同,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目的。同时它具有低浓度时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当罗哌卡因复合阿片类药物时,不仅能够增强局麻药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强加肌松效应。本研究旨在找到一种前列腺电切术后镇痛的方法,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减少或一定程度缓解术后疼痛,从而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同时观察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在椎管内镇痛的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18.06-2019.06拟行择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65-75岁老年患者90名,ASA分级I到III级,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5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间隙选择L3-4。术前开放静脉通路,麻醉前患者提前输入3ml/Kg的醋酸钠林格,麻醉过程中A、B两组均在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等比重液2ml,留置硬膜外导管,15min后用针刺法确定麻醉平面。术毕,实验组A组在硬膜外腔给予浓度为20μg/mL盐酸氢吗啡酮+浓度为0.1%罗哌卡因混合液6ml,对照组B组在硬膜外腔给予浓度为0.1%罗哌卡因6ml,分别于术前30min(T0)和术后2h(T1)、6h(T2)、24 h(T3)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两者于术后2h(T1)、6h(T2)、24 h(T3)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当患者术后VAS评分大于等于4分时,病房医师给与地佐辛治疗,并记录术后24h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以及术后膀胱痉挛、皮肤瘙痒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手术时长均无差别(P>0.05),并且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也无明显差别(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疼痛程度均升高(P<0.05);Ram say评分和改良Bromage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h镇痛药物使用量少于B组(P<0.05);A组患者出现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等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痉挛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各观察时点血清IL-6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同时点A组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单次硬膜外镇痛可以安全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手术,缓解术后疼痛,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减少了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且并没有增加术后的不良反应。

孙丽炜[6](2020)在《预防性纳布啡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术后慢性疼痛观察》文中指出背景:喉罩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是常用的妇科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完善的TAPB可提供良好的腹壁感觉神经阻滞效果,对腹部手术的镇痛效果明显。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原因复杂,手术切口、内脏牵拉、以及术中气腹对腹膜的牵拉等都是诱发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然而,完善的TAPB仅能阻滞切口处的躯体感觉神经传导。对腹腔脏器牵拉引起的内脏痛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改善可以提升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满意度。尽管有许多围术期镇痛策略,疼痛依然可能在手术后持续存在,导致未被认识的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CPSP)并发症。子宫切除术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外科选择之一,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子宫切除术后的慢性疼痛。子宫切除术后即使是CPSP的低发生率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试验研究通过完善的预防性镇痛研究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慢性疼痛的观察。目的:研究纳布啡预处理联合TAPB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远期慢性疼痛患病率及强度观察。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18~65岁,BMI18.5~24.5,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级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纳布啡20mg预处理组(A组),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喉罩全麻及麻醉诱导前TAPB,所有患者TAPB操作均由同一位麻醉医生完成,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A组患者诱导前3min静脉推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20mg(2ml),B组患者诱导前3min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ml。记录两组患者:1、两组患者术中所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血管活性药用量。2、术后1h、3h、6h、12h休息、运动后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及该时段内舒芬太尼使用量。3、患者术后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4、术后3,4,6个月静息及运动时的NRS评分。结果:研究过程中,A组和B组分别由1名与2名患者手术当日停止手术,予以剔除。术后电话随访时发现,A组1例患者术后2月后行胆囊切除术,予以剔除。A组和B组患者分别由3例和2例患者退出术后电话访谈,予以剔除。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注射液用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及术后3h两组患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用量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及术后12h患者舒芬太尼用量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不同,A组患者为10.2%,B组患者为2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87 P=0.12)。A组患者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B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h、3h、6h、12h休息及运动后NRS评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2、4、6各月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强度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联合不同的镇痛机制的镇痛方法,TAPB与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可以更好地缓解术中及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对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强度及发生率都无明显改善效果。

黄欣[7](2019)在《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食管癌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食管癌手术创伤大,围术期食管癌患者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多模式超前镇痛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或方法早期阻断伤害性信息的产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对食管癌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通过构建多模式超前镇痛的干预模式促进围术期患者康复进程。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十堰市某三甲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的170例食管癌患者,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的措施是健康教育、镇痛策略、综合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实施的实施措施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多模式超前镇痛。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ɑ=0.05。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段(4h、8h、12h、24h、48h、72h)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的比较中干预主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时间测量的疼痛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内、术后24~48h和术后48h~72h、术后72h以后的下床人数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4h、术后4~24h、术后24h早期咳痰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住院日数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数据差异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用于围术期食管癌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咳嗽排痰,达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没有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闫光明[8](2019)在《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术后镇痛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开胸手术的病人142例,术后行PCA,根据镇痛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氢吗啡酮组(A组:实验组):氢吗啡酮0.2 mg/kg+地佐辛0.5 mg/kg+雷莫司琼0.6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舒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舒芬太尼3.0ug/kg+地佐辛0.5 mg/kg+雷莫司琼0.6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分别观察评估术后0h,6h,12h,24h,48h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术后12h CRP(C反应蛋白)及动脉血气分析,术后至出院期间肺部并发症(肺不张、肺感染、呼吸衰竭)出现例数、ICU观察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等指标。结果:136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术后疼痛NRS评分6h氢吗啡酮组(2[IQR:4,4])小于舒芬太尼组(4[IQR: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0h、12h、24 h、48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氢吗啡酮组CRP为69.79±32.13mg/L,舒芬太尼组CRP为76.76±43.42mg/L,氢吗啡酮组CRP小于舒芬太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3)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氢吗啡酮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3%,舒芬太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5)肺部并发症氢吗啡酮组(11,16.2%)组少于舒芬太尼组(22,3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6)氢吗啡酮组有7例(10.3%)患者发生有临床证据的肺炎,而舒芬太尼组出现肺炎患者为18例(2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7)ICU观察时间氢吗啡酮组比B组少2.73h,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氢吗啡酮组比舒芬太尼组少1.82天,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氢吗啡酮用于胸科患者术后镇痛有助于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镇痛效果更佳,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郝妍妍[9](2019)在《纳布啡超前镇痛对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进行超前镇痛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年龄5565岁,体重5575kg,ASAⅠ或Ⅱ级,将其分为试验组(N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10min,N组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0.2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T1)、术后2h(T2)、术后6h(T3)和术后12h(T4),经桡动脉取动脉血1.5ml做血气分析;留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ml,离心15min(2000r/min),收集上层血浆-80℃冻存待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记录T1T4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及镇痛药物追加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T1时血清IL-6、TNF-α、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4时,与T1时相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0的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间点,N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MAP、HR和VAS评分在T1时间点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2、T3、T4时MAP、HR和VAS评分均明显高于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时间点N组患者MAP、HR和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两组患者之间Sp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药物追加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和提高患者舒适度,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可为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提供一种可选择的高效镇痛模式。图6幅;表7个;参192篇。

刘昌举[10](2018)在《吗啡超前镇痛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进一步促进吗啡超前镇痛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吗啡""超前镇痛""Morphine""Preemptive analgesia"等为检索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等数据库中收录的2005-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就吗啡超前镇痛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纳入有效文献25篇。吗啡的镇痛作用一方面体现为抑制疼痛反射,另一方面体现为是阻断传导神经,使机体无疼痛感。药理学机制方面比较明确的为后者。吗啡超前镇痛在临床上可有效缓解和改善多种不同手术的术后疼痛症状,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吗啡与其他麻醉药物联用进行超前镇痛时也表现出良好的镇痛疗效。但吗啡相关的安全性、耐药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关注。今后随着吗啡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将逐步明确吗啡用于超前镇痛领域的安全性及个体差异,进一步推动吗啡超前镇痛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并且,未来预防性镇痛及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拓展吗啡的临床应用空间。

二、硬膜外应用氯胺酮吗啡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膜外应用氯胺酮吗啡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塞来昔布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及TAPB在肝癌肝切除超前镇痛中的应用及炎性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患者入组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终止标准
    2.3 围手术期处理
        2.3.1 围手术期处置
        2.3.2 术前常规检查与处理
        2.3.3 麻醉方法
        2.3.4 手术方法
        2.3.5 术后处理
        2.3.6 理论出院标准
    2.4 观察与评价指标
        2.4.1 术前一般资料
        2.4.2 VAS疼痛评分
        2.4.3 术后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2.4.4 炎症因子检测
        2.4.5 术后相关并发症
        2.4.6 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分析比较
    3.2 三组患者术后三天VAS评分
    3.3 三组患者术后辅助性镇痛药使用情况
    3.4 三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
        3.4.1 CRP水平
        3.4.2 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3.5 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3.6 三组患者实际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
第4章 讨论
    4.1 疼痛的概念
    4.2 疼痛产生的神经免疫机制
    4.3 比较实验组(a、b组)和对照组(c组):超前镇痛
    4.4 比较a、b组:塞来昔布在超前镇痛中的应用
    4.5 比较b、c组:中枢和区域阻滞在超前镇痛中的应用
    4.6 疼痛与炎性反应关系
    4.7 总结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肝癌肝切除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镇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2)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纳入排除标准
        2.4 主要药品和设备
        2.5 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置管方法
        2.6 麻醉及术后镇痛方法
        2.7 观察指标
        2.8 免疫评估技术方法
        2.9 免疫检测原理、步骤
        2.10 疼痛、镇静、爆发痛和恢复质量评价标准
        2.11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患者纳入流程
        3.2 病人一般资料和分组情况
        3.3 三组镇痛方法在静息/咳嗽时NRS疼痛评分变化
        3.4 三组镇痛方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3.5 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情况
        3.6 三组镇痛方法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比较
        3.7 两椎旁镇痛组不同时点罗哌卡因用量差异
        3.8 术毕麻醉药用量变化
        3.9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10 三组镇痛方法QoR-15恢复质量评分情况
        3.11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3.12 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变化
        3.13 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变化
        3.14 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分析结果
        3.15 血浆IL-2、IL-4、IL-6、IL-10 浓度变化
        3.16 血浆TNF-α、IFN-γ浓度变化
    4.讨论
        4.1 程控间歇椎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4.2 镇痛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和麻醉对免疫反应及肿瘤进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4)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地佐辛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情绪及睡眠改善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麻醉药物对切口疼痛模型小鼠戊巴比妥钠致睡眠时间作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围术期不良情绪与术后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地佐辛在围术期镇痛应用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术后单次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电切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般资料
    1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退出和终止标准
    2 主要实验药品、物品
    3.主要实验仪器
    4.实验方法
    5.观察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表1-1)
    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术中不良反应的比较:表2-1
    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术中不良反应的比较:表3-1
    4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IL-6的比较表:4-1
    5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段观察指标的比较表:5-1
讨论
    3.1 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现状
    3.2 良性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影响
    3.3 麻醉方式的选择
    3.4 术后镇痛方式的选择
    3.5 超前镇痛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盐酸氢吗啡酮在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VAS评分表

(6)预防性纳布啡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术后慢性疼痛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分组方法
    1.4 手术准备
        1.4.1 全身麻醉前处理
        1.4.2 麻醉诱导
        1.4.3 麻醉维持
        1.4.4 术后随访
        1.4.5 电话随访
    1.5 主要观察指标
    1.6 次要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分组情况与纳入结果
    2.2 一般资料
    2.3 术中镇静镇痛药量比较
    2.4 术后不同时段舒芬太尼用量比较
    2.5 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后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6 术后不同时点休息及运动后疼痛NRS评分
    2.7 术后3、4、6月慢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及休息及运动时NRS运动评分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模式镇痛于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食管癌快速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样本量计算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的说明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工具
        2.3 观察指标
        2.4 镇痛所用物品
        2.5 围术期干预方法
        2.6 观察指标的测量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问题
        2.9 统计学方法
    3 技术路线图
三、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比较
    3 两组患者早期咳痰时间的比较
    4 两组患者下床时间的比较
    5 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日数的比较
    6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四、讨论
五、不足与展望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八、文献综述 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食管癌快速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1 疼痛管理在食管癌康复中的应用背景
    2 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食管癌快速康复应用的历程
    3 国内外食管癌的疼痛管理面临的困境
    4 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食管癌的应用需要规范化的管理
    5 思考
    6 展望
    7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九、致谢

(8)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术后镇痛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胸科手术围术期镇痛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纳布啡超前镇痛对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试验主要仪器及药品
        1.1.3 麻醉方法
        1.1.4 测量指标
        1.1.5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IL-6 水平情况
        1.2.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情况
        1.2.4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IL-10 水平情况
        1.2.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1.2.6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SpO_2、PaCO_2 水平比较
        1.2.7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镇痛药物追加情况
    1.3 讨论
        1.3.1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
        1.3.2 纳布啡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1.3.3 纳布啡超前镇痛机制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纳布啡的药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
        2.1.1 纳布啡的药理作用
        2.1.2 纳布啡的药代动力学
        2.1.3 纳布啡应用于腹腔镜手术
        2.1.4 纳布啡应用于胸外科手术
        2.1.5 纳布啡应用于产科手术
        2.1.6 纳布啡应用于骨科手术
        2.1.7 纳布啡应用于心脏手术
        2.1.8 纳布啡应用于儿科
        2.1.9 纳布啡应用于区域镇痛
        2.1.10 纳布啡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2.2 超前镇痛作用机制
        2.2.1 超前镇痛作用机制
        2.2.2 超前镇痛药物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视觉模拟评分登记表
附录 B 术后不良反应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登记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吗啡超前镇痛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吗啡用于超前镇痛的背景
2 吗啡镇痛的作用机制
3 吗啡超前镇痛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4 吗啡超前镇痛到预防性镇痛、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发展
5 结语

四、硬膜外应用氯胺酮吗啡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塞来昔布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及TAPB在肝癌肝切除超前镇痛中的应用及炎性反应研究[D]. 方炼. 扬州大学, 2021(02)
  • [2]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D]. 刘燕. 郑州大学, 2020(02)
  • [3]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D]. 刘伟.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20(01)
  • [4]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赵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5]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术后单次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电切患者的影响[D]. 李明振. 河南大学, 2020(02)
  • [6]预防性纳布啡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术后慢性疼痛观察[D]. 孙丽炜. 河南大学, 2020(02)
  • [7]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食管癌快速康复中的应用[D]. 黄欣. 湖北医药学院, 2019(02)
  • [8]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术后镇痛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D]. 闫光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9]纳布啡超前镇痛对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D]. 郝妍妍.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吗啡超前镇痛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J]. 刘昌举. 中国药房, 2018(06)

标签:;  ;  ;  ;  ;  

氯胺酮与吗啡硬膜外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