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行为心理学与门诊随访治疗

高血压的行为心理学与门诊随访治疗

一、高血压病的行为心理与门诊随访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东[1](2021)在《“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国内外最新的高血压病指南发布,对于本病的界定、干预方法等均有了新的认识。针刺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但对于稳定服药后血压仍不理想的患者,针刺是否能进一步优化血压管理存在疑问。另一方面,针刺降压已存在基于脏腑、阴阳、气血等进行的理论临床研究,但对于此病的病机、中医认识、立足经络论治等方面仍显不足。本研究在课题组多年临床、实验研究前提下,并在前期开展了有效性临床初步探索基础上,提出“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论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旨在深化此病中医认识、明确针刺降压疗效和探索降压机理。研究目的1.通过对古代、近代及现代相关文献梳理挖据分析,剖析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古今认识;2.通过开展小样本、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究“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对已稳定服药仍不理想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同时观察对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等的影响;3.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氨基酸检测,探明“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的血清氨基酸降压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古代及近代部分基于89部古代及近代针灸相关着作,运用目录学、版本学、中医文献学方法,立足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以针灸“理、法、方、穴、术”为纲并结合文本体例有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当代部分运用循证医学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刺联合西药、针刺结合补泻手法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临床研究:运用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开展单中心、随机、单盲、单纯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纳入52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个体化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干预,治疗1个月、每周5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变化,随访2周观察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实验研究:6周龄雄性SH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针刺组(A),药物组(Y),每组12只;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作为空白组(K)。针刺组大鼠施以“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每次留针20min、每周干预5天、休息2天、连续干预3周,药物组大鼠按照不同体重分别灌胃氯沙坦钾片(10ml/kg),每周灌胃7天、每天1次、连续3周,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进行同样束缚外不做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及血清氨基酸代谢变化,于基线、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3周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压,于治疗后取血并检测血清氨基酸代谢。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1)古代及近代文献:病机方面,古代针灸文献扩展了对于此病的认识,概括为卫气逆、气海失司、肝脏病、厥病四方面内容,近代文献辑录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在疾病病机方面较为一致;治法方面,古代文献以调理气血异动和对症治疗为主,近代提出育阴潜阳的治则;穴方方面,古代文献依据不同致病机理取穴和依据病候辨经取穴、对症取穴或兼而有之,单穴或组穴处方往往有各自对应症候,近代以调理脏腑功能、经脉气血为主组成穴位半标准化的成方;穴位分布上,古代是以头颈部及四肢肘膝以下特定穴较常见,近代以头颈部、四肢部特定穴、背俞穴为主;随证配穴方面,古代及近代文献所辑录均可见辨经、辨病、辨症、辨证配穴;补泻方面,古代及近代都体现了补泻方法契合疾病病性的特点,古代出现依据季节不同进行补泻,近代补泻操作在补泻手法、补泻顺序等方面不同医家各有特色。(2)现代文献:共纳入6项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联合西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降低值优于单纯西药组[SBP:MD=7.52 mmHg(95%CI:1.41,13.64),I2=91%;DBP:MD=5.56 mmHg(95%CI:1.39,9.73),I2=88%];针刺联合西药对全天收缩压(24hSBP)、全天舒张压(24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的降低数值均优于单纯西药组,全天血压结果(24hSBP、24hDBP),[SBP:MD=8.00 mmHg(95%CI:-1.58,17.59),I2=92%;DBP:MD=7.44 mmHg(95%CI:1.35,13.53),I2=88%],日间血压结果(dSBP、dDBP),[SBP:MD=8.28 mmHg(95%CI:-4.05,20.62),I2=95%;DBP:MD=4.82 mmHg(95%CI:0.79,8.85),I2=72%],夜间血压结果(nSBP、nDBP),[SBP:MD=6.69 mmHg(95%CI:1.04,12.34),I2=79%;DBP:MD=5.67 mmHg(95%CI:1.78,9.57),I2=74%];针刺结合补泻手法对血压的降低程度要优于单纯西药组[SBP:MD=7.55 mmHg(95%CI:-2.97,18.07),I2=93%;DBP:MD=6.42 mmHg(95%CI:-2.09,14.94),I2=95%]。2.临床研究:(1)动态血压结果:经过4周的针刺治疗,观察组较治疗前动态血压的全天血压均值、日间和夜间血压均值均降低,降低值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同时具有临床意义。对照组患者较基线期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诊室血压等次要指标结果:诊室血压方面,观察组每周测量结果显示,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诊室血压,治疗前后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负荷方面,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压负荷均显着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负荷比较,24hSBPL、dDBPL、nSBPL、nDBPL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SBPL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敏感指数方面,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P<0.01)。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3)探索性经络腧穴诊察结果:阳性经络结果,基线期两组阳性反应经脉6条: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基线期两组阳性反应经穴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心俞、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太冲。(4)随访期结果:观察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随访诊室收缩压较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积分较基线期降低(P<0.05)。3.实验研究:(1)SHR血压: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氨基酸代谢:正常组大鼠与SHR比较,血清中丝氨酸、天冬酰胺、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γ-氨基丁酸、D-α-氨基正丁酸含量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针刺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降低(P<0.05),余无明显变化。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组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γ-氨基丁酸、D-α-氨基正丁酸含量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古近代文献在医理、取穴、刺法等方面均扩展并深化了此病认识。2.已稳定口服个体化西药但血压仍不理想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可以进一步降低24hSBP、24hDBP、dSBP、dDBP、nDBP、nSBP及诊室血压等血压水平,降压幅度具有临床意义;同时能够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以心俞、三阴交最为多见。3.“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能够降低SHR血清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血清含量,因此可能通过调节上述两种氨基酸水平实现降压。

孙维禧[2](2021)在《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构建》文中认为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以移动医疗App为媒介的糖尿病延续护理方案,以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专业、连续性、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拟定方案框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12名医院、社区管理者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目前糖尿病联动管理的现状、工作内容、团队成员组成、职责分工、人员准入标准、培训需求以及App管理糖尿病的运行流程;通过便利抽样对268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糖尿病延续护理内容、方式、时间的需求以及使用糖尿病App进行疾病管理的需求,同时对15名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深入探索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及App管理功能的个性化需求,补充调查研究的不足,完善延续护理重点环节和措施,初步构建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运用两轮德尔菲法进行方案的评价,通过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指标,对咨询结果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最终的延续护理方案。结果:1.医务人员对延续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的访谈结果:提炼6个主题:(1)明确人员职责分工;(2)组建延续护理团队;(3)加强同质化培训;(4)针对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5)构建简便实用、功能完善的信息化平台;(6)构建完善的出院计划。2.患者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糖尿病疾病护理需求得分(4.00±0.57)高于并发症护理(3.74±0.72)及健康促进(3.63±0.81)。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查、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和护理指导、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等延续护理内容需求度高(95.9%~81.0%);对门诊复查的需求高于电话、线上随访(74.63%,62.31%,49.63%);55.60%的患者希望开展糖尿病专题活动,愿意使用App管理病情;希望App具备提醒用药、血糖监测、复诊时间、提供糖尿病相关知识资讯、在线咨询问诊、记录相关检查指标、提供个性化建议等功能(89.93%~51.49%)。患者访谈提炼5个主题:(1)希望接受“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2)希望提供便捷、多样、个性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及随访方式;(3)期待接受持续的全方位、专业化健康指导;(4)期望接受以医院专科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的延续护理服务方式;(5)期望糖尿病App简便实用、满足出院后病情监测、评估反馈、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的护理需求,能够保障个人隐私、免费使用。3.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24%、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最终筛选出牵头单位、联动单位、人员构成、职责分工、护理人员准入标准等一级条目22项,学历、职称、专科工作年限等二级条目95项,糖尿病专科护士、内分泌科医生、眼科医生护士等三级条目106项,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412、0.386、0.389,经统计学假设检验提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确立方案包括四个部分:(1)糖尿病延续护理组织架构(包括4个一级条目,10个二级条目);(2)建立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包括3个一级条目,25个二级条目,52个三级条目);(3)开展护士同质化专项培训(包括6个一级条目,30个二级条目);(4)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运行程序(包括9个一级条目,30个二级条目,54个三级条目)。结论:1.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是提供个性化延续护理服务的前提。患者对便捷、个性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及随访方式、专业的健康指导、医院-社区-家庭的支持以及多学科团队的共同管理有较高需求,对App有较强使用意愿的同时期待其简便实用、功能齐全、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2.基于糖尿病延续护理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患者的实际需求构建糖尿病延续护理方案,经过专家论证该方案科学、可行,包括“糖尿病延续护理组织架构”、“建立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开展护士同质化专项培训”、“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运行程序”四部分内容,可为后期糖尿病延续护理的规范实施提供指导。

杜成娟[3](2020)在《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分别从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结构、文化程度、信仰状况、可自由支配收入来源、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社交情况等)对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这两方面进行研究。临床研究基于南京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高血压管理平台”进行横断面调查,探研家庭结构、信仰生活、收入来源等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其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家庭结构、文化程度、信仰状况、可自由支配收入来源、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社交情况等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其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以期在高血压病临床诊治中,一定程度丰富对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评估依据,并从调理患者中医体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角度为有效综合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1.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与综述。2.临床研究采取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就诊及心血管内科病区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向愿意参与医院公众号高血压管理平台的患者介绍平台操作方法及本次研究内容,引导患者完成基本信息填写,中医体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评,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中医体质类型,最后使用Excel、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1.20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通过微信群交流、微信公众号上传血压监测、定期发送提醒短信及科普文章等方式,使高血压患者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取规范的高血压防控知识,其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137例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析结果:平和质人数为20人,占14.6%;偏颇体质及偏颇倾向体质的总人数为117人,占85.4%。对偏颇体质及偏颇体质倾向的人群进行分析,多寡次序为: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瘀血质>湿热质>特禀质,其中阴虚质和阴虚倾向88人(64.2%),阳虚质和阳虚倾向68人(49.6%),气虚质和气虚倾向67人(48.9%),痰湿质和痰湿倾向62人(45.3%),气郁质和气郁倾向58人(42.3%),瘀血质和瘀血倾向49人(35.8%),湿热质和湿热倾向42人(30.7%),特禀质和特禀倾向27人(19.7%)。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分析结果:SAS、SDS的标准分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伴发焦虑者32人(23.4%),伴发抑郁者42人(30.7%),共同伴发焦虑、抑郁的9人(6.6%),既无焦虑也无抑郁的有72人(52.6%)。3.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家族史、病程、娱乐活动、无并发症、气郁质、实性体质与患者伴发焦虑呈负相关,患者文化程度、合并脑梗死、阴虚质及气虚质、虚性体质与其伴发焦虑呈正相关;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家庭结构、合并冠心病、平和质及特禀质与患者伴发抑郁呈正相关,患者性别、BMI指数、阴虚质、阳虚质、瘀血质、虚性体质、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与其伴发抑郁呈负相关。其中,高血压伴发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家族史、娱乐活动及阴虚体质;高血压伴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BMI指数、阳虚体质。本研究在所观察的人群中发现,饮食偏嗜、烟酒史、职业、收入来源、服用降压药种类、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以外的相关疾病、信仰状况等与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20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微信具有方便快捷、双向互动交流、传播范围广、不拘时地限制等特点,很好地弥补了常规慢病健康管理方式的不足,对综合防控和稳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具有较强优势,可在更多人群中推广普及。2.所调查本区域内137例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23.4%,抑郁发生率为30.7%。3.所调查本区域内137例高血压患者当中的中青年患者、文化程度高、无家族史、无或少娱乐活动、合并脑梗死是高血压合并焦虑的危险因素,高龄、病程长、BMI指数低、家庭结构不完善、合并冠心病是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患者的偏颇体质与其伴发焦虑抑郁有关,阴虚质是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阳虚质是高血压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人体阴阳平衡与否和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问题有一定相关性。5.虚性体质和实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焦虑有关,其中虚性体质高血压与其伴发焦虑呈正相关,实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焦虑呈负相关;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虚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抑郁皆呈负相关。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虚性体质、实性体质这三种体质类型均不是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

涂燕玉[4](2019)在《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作用,以期提高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及有效地控制其清晨血压水平。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途径。方法:第一部分调查研究。运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量表、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量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对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8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基线调查,了解本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现状。第二部分干预研究。以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符合研究条件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随机抽样和分组,抽取符合条件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名。对照组予社区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常规指导患者每天使用自备的电子血压计自测清晨血压,每月门诊/电话/家庭随访一次,每月举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干预组在社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远程健康管理,主要内容:(1)关联平台,即A223型臂式电子血压计与康康血压APP平台关联;(2)指导患者如何使用血压计,并督促其于每日清晨自测血压,测量后血压值会自动上传至APP平台;(3)每日登入APP平台,分析、记录研究对象血压测量情况,针对测量情况,通过电话或短信,给予个体化地提醒、建议和指导,每周对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评估。干预前、干预1、2、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应用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量表、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量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进行调查。干预结束后入户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并回收家庭自测血压登记表,最后进行效果评价。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水平较低。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评分等级为“好”者分别仅占23.40%、21.63%。(2)治疗态度与信念等级为“差”者占74.11%,治疗依从性等级为“低”者占79.08%,其中在治疗依从性各维度中,血压监测维度的得分指标最低(32.13%)。(3)影响血压监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血压监测频率(OR分别为0.119、0.213)、血压计(OR=0.230)、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OR=0.160)、高血压治疗依从性(OR=0.217)。(4)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各维度得分、治疗态度与信念总分比较,干预组在干预第2、3月后,患者血压监测各维度得分、治疗态度与信念总分均较干预1个月时提高;干预2、3个月时,干预组血压监测各维度得分、治疗态度与信念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清晨血压自我监测率、血压监测频率比较,干预第712周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高血压治疗依从性总分、各维度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血压监测、服药依从性”维度上差异显着(P<0.05)。血压值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监测认知和依从性水平较低,血压监测频率、血压计、高血压治疗态度、信念与治疗依从性是血压监测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患者自我血压监测管理。(2)与社区常规护理相比,远程健康管理能更好的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监测认知,治疗态度与信念,提高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改善治疗依从性。(3)远程健康管理技术成熟、操作简便,值得在社区老年高血压及其他慢病管理中推广应用。

刘琼[5](2019)在《基于互联网+的三甲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了解心血管内科门诊接受高血压随访管理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分析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实现高血压精细化管理。方法:1.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3月心血管内科门诊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同时收集基本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结果,对所得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门诊血压达标率、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及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2.将研究对象通过《家有好医》公众号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基于互联网及门诊连续随访管理至少9个月后,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管理前与随访管理后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高血压患者368例,男性196人,女性172人,平均S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为140.70±15.31mmHg,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为79.49±10.83 mmH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为5.20±2.3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为2.52±0.90 mmol/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为4.17±1.01 mmol/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为1.58±0.9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为1.14±0.31 mmol/L,血压达标组患者158人,诊室血压达标率为42.93%,血压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患者在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DL、TCHO、HDL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平均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经统计分析发现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家族史,是否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有无超重或肥胖,是否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病、脑卒中、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血压达标率上有显着差异(P<0.05),然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是否饮酒、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心律失常在血压达标率上无显着相关性(P<0.05)。2.将研究者基线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有吸烟(OR=1.914,95%CI=1.135-3.228)、超重(0R=1.906,95%CI=1.010-3.594)及肥胖(0R=2.861,95%CI=1.571-5.208)、高血压家族史(0R=1.742,95%CI=1.120-2.708)、合并冠心病(0R=2.408,95%CI=1.260-3.331)、合并糖尿病(0R=2.095,95%CI=1.321-3.322)、合并脑卒中(0R=4.387,95%CI=1.783-10.796)、合并高总胆固醇血症(0R=1.846,95%CI=1.098-3.105)、合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0R=2.167,95%CI=1.391-3.377);血压达标的保护因素有进行家庭自测血压(OR=0.494,95%CI=0.324-0.753)。3.通过互联网+随访管理后,纳入管理的301例患者,在随访管理3月、6月、9月后,诊室平均收缩压(139.92±15.24比132.93±12.63比129.79±11.91比126.73±11.61)、平均舒张压(79.25±10.61比75.80±8.31比71.67±7.19比70.46±7.3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1±0.85比2.36±0.75比2.32±0.74比2.23±0.75)、总胆固醇(4.17±1.00比3.95±0.98比3.94±0.96比3.88±0.97)、空腹血糖(5.57±1.81比5.47±1.65比5.39±1.61比5.20±2.44)等指标分别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管理3月、6月、9月后诊室血压达标率(45.85%比64.45%比76.08%比81.40%)、血脂控制率(33.6%比53.6%比61.8%比71.8%)、血糖达标率(33.3%比52.8%比58.3%比65.7%)、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患者诊室血压达标率(55.3%比66.7%比76.8%比85.4%)分别与管理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达标率与多重因素相关,基于互联网+的联合管理有助于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增加防控意识,可能提高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率以及合并症的控制。

罗辉[6](2019)在《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的发布,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因此,近10年来采用该标准开展临床研究所发表的文献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对于认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促进体质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于现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全面系统研究。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如何?研究的重点病种和体质有哪些?各研究在体质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有哪些发现?现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文献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系统评价、理论研究等方法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1研究目的(1)通过对《标准》发布以来的所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体病关系结果、研究质量等,以期为读者了解体病相关研究领域的历程、现状以及各中医体质类型和疾病的相关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一个特定的病种(代谢综合征),检索、纳入所有研究该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中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研究该疾病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获得基于更大人群的体病关系结果,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今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及时总结和应用提供示范。(3)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方法学挑战,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并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实施和报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和应用。2研究方法文献计量研究(研究一):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检索期限从2009年4月1日(《标准》的颁布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计量学特征、内容、结果、方法学要点等内容。采用横断面研究AHRQ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研究(研究二):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例,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开展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研究,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与MS发病有关的危险体质因素。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研究类型、质量评价方法同研究一。采用R 3.5.2软件对各研究报告的MS患者人群中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比较MS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各体质的分布差异,并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方法学研究(研究三):在研究一、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和理论研究、访谈循证医学和中医体质学专家等方式,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特殊性,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质量评价和报告方面提出提高研究质量的相关建议。3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441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样本量总数达858271例。研究地域覆盖中国大陆29个省区、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研究病种313个,覆盖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的19个疾病类别,研究较多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失眠、痛经、乳腺癌、乙肝、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等。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最多,共1300篇(90.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分别有81篇和60篇。各体质的疾病谱分布:(1)气虚质在糖尿病、脑梗死、艾滋病、慢阻肺、冠心病、亚健康、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乙肝、乳腺癌等疾病中分布较高。(2)阳虚质在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肠易激综合征、膝骨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中分布较高。(3)阴虚质在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干眼症、肺癌、复发性脑卒中、失眠等疾病中分布较高。(4)痰湿质在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梗死、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中分布较高。(5)湿热质在痤疮、高尿酸血症、慢性胃炎、少弱畸形精子症、湿疹、乙肝、便秘、胆石症、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6)气郁质在乳腺增生、乳腺癌、失眠、抑郁症、卵巢早衰、偏头痛、青光眼、不孕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中分布较高。(7)血瘀质在冠心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卒中等疾病中分布较高。(8)特禀质在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各体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1)气虚质发生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的风险较高。(2)阳虚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肥胖、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3)阴虚质发生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4)痰湿质发生脑梗死、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5)湿热质发生便秘、高血压等的风险较高。(6)气郁质发生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焦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等的风险较高。(7)血瘀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脑卒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较高。(8)特禀质发生哮喘的风险较高。方法学质量:横断面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4.6%、90.8%和4.6%;病例对照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7.2%、51.9%和21.0%;队列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8.3%、58.3%和13.3%。各研究在体质测量的质量控制、控制混杂因素、应答率等条目的报告较差。研究二:共纳入23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总样本量21239例,其中MS患者13393例,对照组人群7846例。按研究设计分类,病例对照研究3项,横断面研究20项,无队列研究。MS患者体质类型比例最高的3种依次为痰湿质[30%(22%-39%)]、气虚质[20%(15%-26%)]和湿热质[14%(11%-18%)]。痰湿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75(95%CI:1.17-2.6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3.46(95%CI:2.14-5.59)。气虚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39(95%CI:1.04-1.85)。男性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分别是女性患者的1.19和2.10倍,女性患者的气虚质比例是男性的1.32倍。45岁以下MS患者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为最高。2项横断面研究属于高质量文献;20项横断面研究均属于中等质量文献。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各文献向周围分散,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和研究异质性的存在。研究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属于一种特殊的观察性研究,开展高质量研究面临各种方法学挑战:一是观察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较少,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二是体病关系的研究受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且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贯穿从发病到预后的全过程;三是体质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包括体质的主观性对量表调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不利于长周期研究的开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中各有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对揭示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或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也有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设计类型。研究实施阶段,受试者纳入尽可能选择典型体质的新发病例,并报告样本量估算依据;基线资料信息的采集做到全面、定量;体质测量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统计分析应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谨慎客观地作出体病关系的结论。观察性研究国际公认的现有标准和规范具有普适性,大部分条目适用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评价和报告。本研究根据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点,尝试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条目进行完善,为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实施和报告规范提供参考。4研究结论《标准》发布10年来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体病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发现各体质类型与相关疾病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提供体病关系的更高级别证据,并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提供参考。开展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在遵循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体质研究的特殊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设计类型,研究实施全过程均应重视质量控制,降低偏倚,研究的报告应遵循相关的报告规范,并体现中医体质的特色。最后,本文提出了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研究的开展和发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中医体质在疾病治疗和治未病中的应用。

郭海健[7](2018)在《基于社区的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干预效果经济学评价》文中指出高血压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重要项目之一,针对高血压的高流行情况及产生的疾病负担,同时结合目前高血压的防控形势,从公共卫生角度,重视血压升高的危害,提出了加强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重视。高血压前期是临床高血压之前的一段血压范围,本质上是可能罹患高血压病的一个表现,而不是高血压病的病因,可以将血压升高作为高血压病的一个生物标志。很多的研究认为高血压前期与高血压拥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同时心血管疾病的队列研究认为血压从115/75开始,收缩压每提高20mmHg或者舒张压每提升1OmmHg,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提升两倍。研究也证实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于正常血压人群。该概念提出后,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的:本课题立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疾病防控形势的需要,分析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多因素聚集性,遵从随机抽样原则选择监测点,在人群危险因素诊断的基础上,开展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基线调查;对筛查出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依据社区实验的原则,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确立健康干预方式,开展为期4年的干预,分析短期干预效果,客观评价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取得的投入产出,同时利用已发表的调查、卫生统计年报及Meta分析结果,建立Markov模型,拟合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项目的中远期成本效果和效益分析,提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推广医防融合,关口前移、注重高血压前期二级预防工作的有效数据。对象和方法: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及城乡分布等特征,以及研究工作的基础,选择无锡市梁溪区,泰州市姜堰区,盐城市射阳县作为本次的研究地区。根据高血压前期的纳入排除标准,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在城市(无锡市梁溪区)和农村(盐城市射阳县)各设立3个干预组,干预组共575人。在泰州市姜堰区设立对应的3个对照组,共700人。采用在群组干预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干预,对4年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利用Markov模型拟健康干预投入产出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基线调查结果江苏省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呈现出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高于女性、40岁以上高血压前期高发的特点,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呈现先上升后稳定在一定范围的趋势。高血压前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男性、高年龄、超重与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高血压家族史等,多个危险因素呈现聚集性。静坐方式可提升DBP,主食摄入量越多,腰围越大,蔬菜摄入量越多,SBP水平越低,提示饮食可影响腰围和血压。建议应在筛查的基础上,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针对可变危险因素,开展人群社区干预试验研究,论证健康干预效果。经过四年的健康管理和随访干预实践,干预组人群高血压转归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人群正常血压转归率优于对照组。同时干预后运动量、腰围和BMI等指标干预效果干预组优于对照组,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效果更显着,取得短期净效益,达到项目设计目的。说明本次群组干预项目对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和随访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分析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的短期成本,以及利用Markov模型拟合的远期成本投入,与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成本和日常管理成本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比较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健康干预与不干预的两种策略下的投入产出,结果发现Markov模型拟合的干预方案比不干预方案多投入成本36659038.81元,但因实施了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健康干预,从而使得高血压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正常血压人群增多,节省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干预方案中高血压前期人均干预成本为518.36元,低于高血压的年度疾病经济负担,远低于药物控制高血压的成本。每减少一位高血压患者,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4767.73,同理干预后增加一位转归为正常血压值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980.29,因干预减少的CVD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636.38,CHD和ESRD等其他高血压并发症干预,也取得了良好增量成本效果比,根据ICER越大,越节省医疗成本的原则,研究结果优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的ICER。成本效用分析,干预人群与不干预人群分别获得了 29.26和25.97个单位的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经过干预可多获得3.29个QALY,干预的平均成本效用比1654.32¥/QALY低于不干预方案的2087.59¥/QALY,同时干预方案中,干预总投入,却远小于不干预的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765.92¥/QALY,优于药物控制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的效果,也优于临床高血压药物控制的成本效用比,因此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方案是优势方案,健康干预有效可行。分析收益成本比发现,开展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净收益远大于成本的投入,优于不同药物控制高血压带来的收益。干预取得高血压的收益成本比为227.93,CVD的收益成本比为160.57,CHD和ESRD的收益成本比依次为47.93和34.27,相关文献报道的收益成本比大于5,为高效益的服务。同时与农村地区每投入1元的防治费用,可节约11.63元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结果相比,高血压前期干预的净效益及效益成本比,远大于高血压患者控制和干预。综合Markov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果,认为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干预具有长远的社会价值。建议:鉴于血压升高的危害及可干预性,提示从公共卫生的角度,为控制血压的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开展高血压前期人群筛查和健康干预策略的必要性。建议在目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高血压健康管理内容中,重视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同时,应“关口前移”,从普通人群中筛检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以社区为基础,门诊首诊测血压,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及时跟踪管理和干预,实现“源头”控制式二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预防病程的发展,减少和延缓高血压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负担,符合健康中国的大健康策略。同时,应加强对健康干预方式的研究,创新专注于改变行为、可持续性的健康行为模式,及时对供需双方进行效果评估,建立起供需双方的有效的激励和契约机制。强化健康教育项目综合评价方法学研究,注重项目的目标性,才能更有效合理的为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刘春菇[8](2012)在《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而在我国,高血压被视为我国居民健康的“首害”,一方面高血压如不积极控制,会导致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成为国民健康的“无声杀手”;另一方面,也会刺激着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控制血压、预防相关并发症是目前关注的重点,而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的引入可能成为其中的一项有效措施。研究目的:通过总结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在高血压慢性病管理中的经验,并参考国外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以期建立一个相对系统的、规范化的病人自我管理、医护患互动、全程跟踪的高血压慢性病管理体系,为以后高血压慢病管理方案的继续完善及在各医疗单位逐步推广积累经验。该模式的建立将会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健康效果,增加医疗服务的效益并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承受力,从而最终缓解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和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研究方法:检索1989~2011年《重庆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广东省中医院重点专科古籍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以及《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然后把逐一阅读检索到的459篇文献,用自制的《文献信息登记表》提取管理措施、文献质量、治疗手段等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最后将收集的相关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对文献管理模式的整理及管理方案的分析结果,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初步制定可应用于临床的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方案/模式。研究结果:1.从文献检索来看,高血压管理模式目前尚未统一及规范化,发展至今,国内的高血压管理模式经历了由社区综合防治模式-三级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全科团队管理模式的发展阶段,虽然各种管理模式存在差别,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共同点。在整理出来的323篇文献中,涉及内容最多的是健康教育(181篇)、行为干预(168篇)、随访(133篇)、分级管理(105篇),所占比例依次为56.0%、52.0%、32.5%、41.2%.这说明在高血压管理中,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随访、分级管理是很重要的管理因素。2.在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各种应用方案中,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提高,对消除和缓解症状具有良好疗效。在涉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136篇文献中,膳食疗法(24篇)、运动疗法(22篇)、中医特色疗法(88篇)、其他(2篇)。其中膳食疗法中芹菜、海带、菊花、枸杞、绿茶、银耳计数频数较高。在有关运动疗法的22篇文献中,以太极拳、八段锦的临床研究最多,这可能与它们简单易行且效果显着有关。而在88篇有关高血压中医特色疗法文献中,提到次数最多的是针法(40篇)、沐足(14篇)。其中,涉及针灸的穴位超过50个,出现频次较多的包括太冲、足三里、曲池、风池。所以,根据对文献内容的整理,得出了一套推荐于高血压慢门使用的囊括膳食、运动、中医特色疗法3大类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体系。研究结论:国内的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属于“朝阳产业”,其管理模式尚不成熟,而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高血压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更是有待提高,本研究文献分析结果对高血压慢病管理方案的完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初步制定的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方案对指导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的完善、推广将进一步促进高血压病的有效防治。

简榕[9](2011)在《高血压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及疾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旨在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现状;测算2010年成都市高血压病疾病经济负担;评估成都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成都市进一步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更好的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法、现场调查法、访谈法收集相关资料、数据。整理录入后,对文字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对数据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讨论:高血压病疾病经济负担的测算结果:直接医疗负担,规范化管理组为21.597亿元,对照组为23.208亿元;直接非医疗负担,规范化管理组为5.119亿元,对照组为11.198亿元;间接经济负担,规范化管理组为12.781亿元,对照组为44.476亿元;总的高血压疾病经济负担,规范化管理组为39.497亿元、对照组为78.882亿元,对照组远远高于规范化管理组。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降低高血压病疾病经济负担;成都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高血压患者受益于社区规范化管理,在医生的监督和指导下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使血压、病情得到较好控制。总体来看,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目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较低;社区规范化管理内容不完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等不足之处。对策:加大力度推广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加强规范化管理技术规范的培训;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宣传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加强规范化管理质量控制;加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刘宇婷[10](2011)在《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总结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上的经验,比较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法与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的差异,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体系,并具体的阐述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法的内涵、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指标,为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积累经验。研究方法本研究先采用现场调查、专家讨论法进行专家咨询,研究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杭州市区中随机抽取1个中心,示范社区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社区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两个社区高血压患者500人,对他们在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的规范化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实证分析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并最终科学、系统的对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技术进行归纳撰写。资料管理与录入采用EXCEL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研究结果1.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内涵: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是指在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健全的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同时,通过在医患之间建立一套维护健康的价值理念体系,达成人性化的协作关系,让全科医生和高血压患者能够共同参与到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中来,从而达到有效管理高血压和维护健康的目的。2.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内容:①制定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②规范高血压管理的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③加强社区高血压随访信息系统的管理。④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3.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方法:①建立全科服务团队。②实施网格化管理。③高血压病人的流程管理。④适时随访。⑤个性化服务。⑥特殊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⑦健康教育兼顾人群和个体。⑧应用信息管理技术。⑨坚持效果考核。4.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考核指标:①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②高血压患者满意度。③全科团队工作绩效。5.一般情况:示范社区所在街道,2006年,60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者人数为3092人,实际管理人数为2956人。2009年,普查高血压患者人数为10859,实际管理人数为10859人。对照社区所在街道,2006年普查高血压患者人数为8382人,实际管理人数6194人。2009年,普查高血压患者人数为9309人,实际管理人数为7577人。6.规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压管理情况:示范社区高血压病的控制率2007年为61%,2008年,达到了65%,2009年达到了65%。对照社区高血压病的控制率2007年为41.5%,2008年,达到了45.3%,2009年达到了47.1%。示范社区2007年访视率93%,2008年98%,2009年97%。对照社区的访视率2007年为73.9%,2008年77.1%,2009年81.4%。7.规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压值变化情况:样本人群中,示范社区2007年第一季度血压收缩压值中位数为140mmHg,四分位间距为21mmHg;舒张压中位数为80mmHg,四分位间距为14mmHg。对照社区第一季度血压收缩压中位数为140mmHg,四分位间距为30mmHg;舒张压中位数为80mmHg,四分位间距为15mmHg。假设检验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显着性。2009年第四季度,示范社区血压收缩压中位数为135mmHg,四分位间距15 mmHg;舒张压中位数80mmHg,四分位间距17.5mmHg。对照社区收缩压中位数为140mmHg,四分位间距为20mmHg;舒张压中位数为80mmHg,四分间距为15mmHg。假设检验收缩压P值小于0.05,收缩压值差异具有显着性;舒张压P值大于0.05,差异无显着性。8.干预前后健康教育情况的变化:示范社区2007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次数为3018人,健康教育覆盖率为40.7%。慢性病俱乐部参加人数210人,参与率为29.2%。2008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次数为4050人次,健康教育覆盖率为54.6%。慢性病俱乐部参加人数408,参与率为39%;2009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次数为2600人次,健康教育覆盖率为35.1%。慢性病俱乐部参加人数205人,参与率为18.7%。对照社区未开展慢性病俱乐部活动,且健康教育活动由所在街道统一开展,因此对照街道2007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数为640人,健康教育覆盖率为7.37%。2008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数为790人,健康教育覆盖率为8.8%。2009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数为1040人,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1.2%。9.规范化管理后各方满意度情况:示范社区的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评估评分达到91分,位于全国优秀水平。全科医生总体满意度达到67.74%,比基线上升16.35%。研究结论通过建立全科服务团队、实施网格化管理、高血压流程管理、适时随访、个性化服务、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兼顾人群和个体、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及坚持效果评价九个规范化管理环节,可以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与传统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方法比较,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更加完善、更加系统,不仅能有效缓解日益增多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同时还能在社区全科医生较为匮乏的我国提高全科医生的工作效率,使社区高血压管理向着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

二、高血压病的行为心理与门诊随访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病的行为心理与门诊随访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病西医研究进展
        1 概述
        2 高血压界定
        3 降压策略
        4 血压监测及相关指标
        5 高血压发病机制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
        1 概述
        2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概述
        4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概述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理论阐述
        1 肝阳上亢在脏责之肝肾
        2 育阴潜阳是关键治法
        3 平冲降逆是合理阐释
        4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研究一 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古代及近代文献研究
        1 检索范围
        2 检索策略
        3 数据处理
        4 检索结果
        5 文献整理
        6 讨论分析
        7 结论
        8 意义及启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现代研究荟萃分析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案
    4 基线资料及观察指标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对SHR血压及血清氨基酸代谢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原则
第三章 结果
    3.1 医务人员对延续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的访谈结果
    3.2 糖尿病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情况的现况调查结果
    3.3 患者对糖尿病延续护理需求的访谈结果
    3.4 Delphi专家咨询结果
    3.5 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
第四章 讨论
    4.1 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是提供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服务的前提
    4.2 分工明确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机制是延续护理运行的基础
    4.3 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为延续护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4.4 护士同质化培训可为延续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4.5 糖尿病App能够提高疾病管理的延续性,满足患者多元需求
    4.6 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科学、可行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移动医疗App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微信平台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微信管理平台干预后血压情况
        2.3 敏感性分析
        2.4 发表偏倚
        3 讨论
    二、综述: 社会因素影响高血压发病风险及患病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 社会经济状况对高血压的影响
        1.1 收入水平
        1.2 职业等级
        2 文化对高血压的影响
        2.1 风俗及生活习惯
        2.2 思想意识
        2.3 宗教
        2.4 教育与文化程度
        3 社会关系对高血压的影响
        4 社会支持对高血压的影响
        5 公共政策对高血压的影响
        6 总结与展望
    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微及与中医体质关联之浅识
        1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病因病机
        2 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的关联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临床调查表内容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统计情况
        3.2 社会生活情况
        3.3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3.4 合并其它疾病情况
        3.5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3.6 伴发焦虑、抑郁的情况
    4 SAS、SDS评分与全国常模的对比
    5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5.1 高血压伴发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高血压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6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
    2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3 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中英文缩略语言对照表
    附表二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表
    附表三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
    附录四 中医体质量表线上测评页面截图
    附表五 宗氏焦虑自评量表
    附表六 宗氏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七 焦虑抑郁线上自评测试页面截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相关定义
第一部分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现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基于互联网+的三甲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资料和方法
    结果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互联网+随访管理对诊室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理论综述
        1 体病相关理论的渊源
        2 体病相关理论的内涵
    综述二 体病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开展的背景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
    综述三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1 适用于研究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概述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现状
前言
第二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文献计量学特征
        2.3 研究设计基本信息
        2.4 各体质类型的疾病谱分布
        2.5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2.6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2.7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8 纳入研究的体质测量方法信息
    3 讨论
        3.1 近10 年来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3.2 各体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对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3.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3.4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3.5 对今后体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三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中医体质分布的meta分析
        2.4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一般人群体质类型比较的meta分析
        2.5 中医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比较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7 倒漏斗图分析
    3 讨论
        3.1 代谢综合征与体质的关联性分析
        3.2 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3.3 对临床和科研的启示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四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1.1 中医药领域观察性研究应用和方法学的相对滞后
        1.2 体病关系的全过程均易受到混杂因素影响
        1.3 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对体病关系研究的影响
        1.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其他观察性研究的优势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1 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2.2 受试者纳入和基线资料采集
        2.3 体质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4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3.1 现有标准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3.2 根据现有标准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规范
        4.1 现有报告规范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告的适用性分析
        4.2 在STROBE声明基础上完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质量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社区的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干预效果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高血压的流行现况及疾病负担
2 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现况及危害
3 高血压前期健康干预研究情况
4 高血压前期研究中的Markov模型应用
5 本研究的切入点和设计 第二章 高血压前期人群社区干预的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地区
    1.2 高血压前期的诊断标准
    1.3 高血压前期人群筛查和干预样本量
    1.4 高血压前期社区干预入组标准
2 总体设计
3 社区干预
    3.1 干预设计
    3.2 干预对象
    3.3 对照对象
    3.4 两组人群健康管理与随访
    3.5 具体干预措施
    3.6 干预实施
    3.7 观察指标
4 质量控制
    4.1 现场调查阶段
    4.2 干预实施阶段
    4.3 过程及结局评估阶段
    4.4 数据管理阶段
5 分析方法
    5.1 一般统计学方法
    5.2 健康干预评价方法
    5.3 Markov模型的应用评价远期的投入产出 第三章 高血压前期人群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 调查目的
2 调查方法
3 调查结果
    3.1 基线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3.2 高血压前期人群分布特征
    3.3 不同血压分组人群相关危险行为因素分布
    3.4 高血压前期人群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5 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6 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聚集性分析
    3.7 高血压前期人群生活方式与血压等指标的典则相关分析
    3.8 高血压及前期人群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
    3.9 高血压信息来源分析
4 讨论
    4.1 高血压前期的分布特征
    4.2 中心型肥胖、超重或肥胖、吸烟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
    4.3 高血压知识的传播途径和文化水平的影响
    4.4 Bayesian模型平均法等多元统计方法在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血压前期人群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1 评价目的
2 评价方法
3 干预结果
    3.1 干预前两组高血压前期人群入组情况
    3.2 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3.3 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血压转归情况
    3.4 干预组和对照组正常血压转归率情况
    3.5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血压值指标变化情况
    3.6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BMI和腰围指标变化情况
    3.7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生活方式指标变化情况
    3.8 干预组和对照组行为变化自我评估情况
    3.9 干预组和对照组效用值评价结果
    3.10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取得效益分析
4 讨论
    4.1 高血压前期健康干预血压转归效果,达到项目设计目的,优于对照
    4.2 运动量、BMI等指标干预效果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4.3 高血压前期健康干预的效用分析
    4.4 高血压前期4年健康干预的效益显着
5 高血压前期人群社区干预效果总结 第五章 高血压前期干预措施的投入产出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成本测算
    2.2 拟合高血压前期的Markov干预模型
    2.3 成本效果分析
    2.4 成本效用分析
    2.5 成本效益分析
    2.6 敏感性分析
3 数据统计和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干预的投入成本
    4.2 Markov模型拟合结果
    4.3 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队列模拟结果
    4.4 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与不干预方案Monte Carlo拟合结果
    4.5 高血压前期干预方案的策略选择
    4.6 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方案的成本效果
    4.7 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方案的成本效用
    4.8 高血压前期干预方案的成本效益
    4.9 敏感性分析
    4.10 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干预的影响因素Tornado分析
5 讨论
    5.1 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和随访干预的成本优势明显
    5.2 Markov模型拟合显示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方案是优势策略,成本低,效益高
    5.3 成本效果、效用分析体现出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方案的优势
    5.4 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的成本效益比远大于高血压人群的干预
    5.5 敏感性分析支持基于社区的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与随访干预策略
    5.6 模型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6 高血压前期人群社区干预方案投入产出分析总结 第六章 主要研究发现与政策建议
1 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干预研究的结论
    1.1 高血压前期人群特征及危险因素的聚集性
    1.2 设立干预目标,确保高血压前期健康干预的有效性
    1.3 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和随访干预短期效果明显
    1.4 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干预投入少,取得ICER、QALYs等优于不干预方案
    1.5 群组干预模式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优势
2 政策建议
    2.1 鉴于血压升高的危害,应对高血压前期“提前”干预
    2.2 高血压前期健康干预的成本优势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筛查和干预的实际意义
    2.3 群组干预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建议
    2.4 契约关系是健康管理与随访管理的核心
    2.5 创新专注于改变行为,可持续性的健康行为模式是健康干预理论与实践的出发点
    2.6 健康干预项目的目标设定和综合评价至关重要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 研究的创新
    1.1 研究设计的创新
    1.2 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干预方式进步
    1.3 高血压前期健康干预效果综合性评价
    1.4 综合的统计方法学应用
2 不足之处
    2.1 缺少对高血压前期的进一步分期
    2.2 样本量估算和统计中对于组内相关性的分析不到位
    2.3 信息收集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信息偏倚
    2.4 干预效果不到位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病管理”研究基础
        一、慢性疾病定义
        二、慢性病管理
        三、国内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四、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当代慢病管理理念
    第二节 高血压病中西医干预现状
        一、高血压的现代治疗进展
        二、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第三节 我国高血压慢病管理现况
        一、高血压病国内流行趋势
        二、我国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三、国内高血压慢病管理应用现状
        四、国内高血压慢病管理前景展望
第二章 管理模式/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文献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总结
    第二节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管理模式的建立
        一、健康档案的建立
        二、管理团队的建立
        三、高血压分级管理
        四、高血压中西医结合干预
        五、健康教育
        六、随访
        七、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效果评估)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高血压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及疾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背景与目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2. 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现状
        2.1.2 高血压患者的费用计算及分析
        2.1.3 高血压病疾病经济负担测算
        2.1.4 综合评价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
        2.2.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2.2.2 抽样方法与样本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法
        2.3.2 现场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3.4 疾病经济负担测算方法
        2.3.5 数理统计
    2.4 质量控制
        2.4.1 调查表设计阶段
        2.4.2 调查实施阶段
        2.4.3 资料整理、录入阶段
    2.5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基本情况
        3.1.1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概况
        3.1.2 CHSC高血压患者随访情况
    3.2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
        3.2.1 人口学特征
        3.2.2 高血压患者接受规范化管理服务的情况
        3.2.3 高血压患者病情概况
        3.2.4 高血压患者就诊情况
        3.2.5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3.2.6 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3.3 高血压患者直接费用分析
    3.4 高血压病疾病经济负担测算
        3.4.1 直接经济负担
        3.4.2 间接经济负担
        3.4.3 高血压病疾病经济负担
4. 讨论
    4.1 规范化管理促使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4.2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4.2.1 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
        4.2.2 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病疾病经济负担
    4.3 CHSC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4.3.1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较低
        4.3.2 社区规范化管理内容不完善
        4.3.3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
5. 对策
    5.1 加大力度推广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5.1.1 政府重视、坚持引导是关键
        5.1.2 加强规范化管理技术规范的培训
        5.1.3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5.1.4 大力宣传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5.2 加强规范化管理质量控制
    5.3 健康教育加强针对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5.3.1 开展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5.3.2 高血压患者应主动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6. 创新之处
7.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访谈提纲
    附件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基本状况调查表
    附件3 "高血压患者随访表"填写情况抽查表
    附件4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相关知识知晓、行为形成调查表
    附件5 疾病经济负担调查表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绪论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研究现场
        2.1.2 研究对象和样本量
        2.1.3 资料收集方法
        2.1.4 资料收集内容
        2.1.5 有关行为的定义
        2.1.6 患者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判断方法
        2.1.7 血压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
        2.1.8 研究人群分类
        2.1.9 质量控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
        2.2.2 现场调查
        2.2.3 专家咨询
        2.2.4 流行病学研究
        2.2.5 定性访谈
    2.3 研究目标
        2.3.1 总目标
        2.3.2 具体目标
    2.4 资料的录入与统计分析方法
        2.4.1 资料录入
        2.4.2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体系的确定
        3.1.1 建立全科服务团队
        3.1.2 实施网格化管理
        3.1.3 高血压病人的流程管理
        3.1.4 适时随访
        3.1.5 个性化服务
        3.1.6 特殊高血压人群的健康管理
        3.1.7 健康教育兼顾人群和个体
        3.1.8 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3.1.9 坚持效果考核
    3.2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结果
        3.2.1 基本情况
        3.2.2 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程度
        3.2.3 实验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状况
        3.2.4 两社区高血压管理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4.1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4.1.1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的特点
        4.1.2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影响因素
    4.2 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4.2.1 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
        4.2.2 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的变化
        4.2.3 患者吸烟率及饮酒率的变化
        4.2.4 饮食习惯的改变
        4.2.5 高血压患者满意度的变化
    4.3 推广应用效果
        4.3.1 团队组建情况
        4.3.2 慢性病俱乐部活动情况
        4.3.3 高血压病人知识知晓率、居民满意度
        4.3.4 高血压病管理情况
        4.3.5 高血压危险因素变化情况
5. 结论
6.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保健合同样张
    附录2 保健合同检测卡
    附录3 高血压病人检测登记卡、随访管理表
    附录4 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流程
    附录5 高血压患者检测积分卡
    附录6 全科团队工作量报表样张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高血压病的行为心理与门诊随访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D]. 张旭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构建[D]. 孙维禧.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D]. 杜成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研究[D]. 涂燕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基于互联网+的三甲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及效果分析[D]. 刘琼.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D]. 罗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基于社区的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干预效果经济学评价[D]. 郭海健.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6)
  • [8]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的构建[D]. 刘春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5)
  • [9]高血压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及疾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D]. 简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 [10]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研究[D]. 刘宇婷. 浙江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高血压的行为心理学与门诊随访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