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苗期生物学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

紫花苜蓿苗期生物学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

一、苜蓿幼苗期的生物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高梦迪[1](2020)在《两种典型人工纳米材料对喀斯特生态修复常见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人工纳米颗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其中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2因其结构复杂,性质特殊,具有较强的催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广泛。本研究以黑麦草、紫花苜蓿和多花木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0 mg·L-1、50 mg·L-1、100 mg·L-1、200 mg·L-1、500 mg·L-1)和纳米TiO2(0 mg·L-1、100 mg·L-1、500 mg·L-1、1000mg·L-1、2500 mg·L-1)对黑麦草、紫花苜蓿和多花木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人工纳米材料对植物生长的生物学效应,并试着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如下:(1)多壁碳纳米管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多壁碳纳米管对黑麦草种子的萌发没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各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处理下黑麦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在处理浓度为200 mg·L-1时显着提高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在该处理浓度下多花木兰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说明由于草本植物本身发芽率很高,多壁碳纳米管对草本植物的发芽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但能显着提高植物种子的萌发速率,缩短发芽时间。结合实验数据发现在200mg·L-1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处理下对植物种子的萌发促进作用最为明显。(2)多壁碳纳米管对植物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多壁碳纳米管处理下黑麦草、紫花苜蓿和多花木兰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黑麦草、紫花苜蓿在较低浓度多壁碳纳米管(50 mg·L-1、100 mg·L-1)处理下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显着。在多壁碳纳米管浓度为200mg·L-1时多花木兰幼苗的叶长、茎长、茎粗、叶厚和鲜重显着高于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多壁碳纳米管对试验范围内的所有植物的生长发育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叶长、茎长、鲜重等指标对浓度的变化反应更为敏感,处理不同植物的最适浓度也不同。(3)多壁碳纳米管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各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处理下黑麦草、紫花苜蓿和多花木兰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均高于对照,说明在多壁碳纳米管胁迫下能刺激植物幼苗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其抗逆性,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幼苗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呈显着的负相关,说明在低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处理下能激活植物组织内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植物细胞膜损伤,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植物体内的活性氧过多超过了本身的代谢临界点,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低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处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效果最好。(4)纳米TiO2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纳米TiO2对黑麦草种子的萌发没有产生显着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但在处理浓度为1000mg·L-1时显着提高了紫花苜蓿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加快了种子的萌发速率,说明纳米TiO2对草本类植物种子的萌发受受试物种和处理浓度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TiO2处理下的多花木兰种子的萌发与对照无显着性差异,但各浓度纳米TiO2处理下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多花木兰种子的萌发。(5)纳米TiO2对植物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各个浓度的纳米TiO2对黑麦草幼苗的生长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的,且在浓度为2500 mg·L-1时促进作用最为显着。500 mg·L-1浓度的纳米TiO2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但随着纳米TiO2浓度的增加,这种促进作用在慢慢下降。说明低浓度纳米TiO2处理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纳米TiO2可能会使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纳米TiO2对多花木兰幼苗的生长具有显着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6)纳米TiO2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各浓度纳米TiO2均提高了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同时POD和SOD酶活性也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MDA含量与纳米TiO2浓度呈负相关。说明随着纳米材料浓度的升高,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幼苗组织内的活性氧含量上升,为清除过量的活性氧,POD、SOD和CAT酶活性随之增加以提高幼苗的抗氧化能力,MD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不断下降,说明在纳米TiO2处理下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降低了植物幼苗细胞膜的损伤。但纳米TiO2处理下多花木兰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不断降低。纳米TiO2处理下多花木兰幼苗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在低浓度纳米TiO2(0-500 mg·L-1)处理下POD、SOD和CAT酶活性高于对照,但随着浓度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开始降低,在处理浓度为2500 mg·L-1时达到最低。说明纳米TiO2胁迫下破坏了幼苗蛋白质的合成,对细胞膜造成严重损伤,从而抑制了幼苗的生长发育。

李金俐[2](2019)在《外源锌硒对UV-B辐射损伤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氟烃化合物的使用增多。一方面更多的消耗大气中的O3,另一方面导致紫外线的照射愈加严重,随紫外线增加而上升的紫外线中波UV-B辐射对植物造成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强。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UV-B对植物、动物等生物体不存在伤害作用,而在一些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或是光照较强的地区则出现了损伤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随着时间推移有着扩散的趋势,所以试验研究UV-B对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苜蓿(Medicago sativa)光照损伤范围及损伤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影响其损伤效应的机制和修复其效用的一些物质例如锌、硒元素的响应机制等。增强UV-B辐射会抑制植物光合特性,破坏植株细胞膜,对膜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等生物机体结构造成伤害。而适宜浓度的锌、硒能提高细胞膜的保护功能,增强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本文用紫花苜蓿(“惊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自然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探究UV-B辐射增强至0.07 w·cm-2、0.12 w·cm-2、0.15 w·cm-2三种强度下对紫花苜蓿的影响,并选择具有损伤效用的0.15 w·cm-2强度在幼苗期喷施锌(ZnSO4·7H2O)设置为0、0.5 g·L-1、1 g·L-1、1.5 g·L-1,硒(Na2SeO3)盐溶液设置为0、0.025 g·L-1、0.05 g·L-1、0.075 g·L-1的溶液浓度梯度,测定锌硒对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随着UV-B辐射胁迫强度的增加与胁迫时间的延长,在第9天时,紫花苜蓿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在L3-T1处理组UV-B辐射胁迫下,紫花苜蓿的光合色素含量、生物量以及锌硒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幅度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说明,1 h 0.15 w·cm-2处理对紫花苜蓿具有致伤性。随着锌元素施加时间的延长,1 g·L-1的锌处理不仅提高了紫花苜蓿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并且增进了紫花苜蓿对Zn、Se、Cu、Fe、Mn的吸收积累量。综合评价表明,1 g·L-1的锌处理能够改善受损紫花苜蓿的光合、抗氧化性以及金属离子吸收。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硒元素施加时间的延长,0.05 g·L-1的硒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0.025 g·L-1的硒处理则增强了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并且增进了紫花苜蓿对Zn、Se、Cu、Fe、Mn的吸收积累量。综合评价表明,0.05 g·L-1的硒处理能够提高受损紫花苜蓿的光合色素,而0.025 g·L-1的硒处理则更明显的增强了紫花苜蓿的抗氧化性以及金属离子含量。综上所述,1h0.15 w·cm-2的UV-B处理对紫花苜蓿具有致伤性,而1 g·L-1的锌处理能够改善受损紫花苜蓿的光合、抗氧化性以及金属离子吸收,0.05 g·L-1的硒处理能够提高受损紫花苜蓿的光合色素,而0.025 g·L-1的硒处理则更明显的增强了紫花苜蓿的抗氧化性以及金属离子含量。

张琼琳,张爱东,白春利,青格乐,孙杰,王海霞[3](2017)在《苜蓿电生物效应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电场作用对苜蓿的积极影响和意义,从高压静电场处理苜蓿种子、高压静电场处理苜蓿植株以及高压静电场处理苜蓿愈伤组织3个方向系统地阐述了电场对苜蓿的电生物效应,以期充分认识电场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含水量、幼苗生长发育、抗旱性、抗寒性和组织培养的出愈率等多种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为深入研究苜蓿电生物效应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刘瑶[4](2013)在《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对干旱胁迫下幼叶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尽管电场处理种子生物效应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有效的开发利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场生物效应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在电场生物效应的机理研究中,人们已从酶活性变化、核酸、蛋白质代谢、种子超弱发光、酶谱谱带、酶蛋白分子构象与功能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前期电场对植物种子抗旱性影响的研究基础上,从植物转录水平,寻求电场处理植物种子宏观生物效应的微观机制。以柠条锦鸡儿种子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测定柠条种子经电场处理后在干旱胁迫下其幼叶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电场处理组相对于自然对照组发生变化的差异条带数为503条,电场处理组相对于胁迫对照组发生变化的差异条带有493条。研究结果表明:电场处理对柠条幼叶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这为电场处理植物种子技术的应用及进一步明确电场生物效应原发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邓一兵,杨体强,那日,张伟华[5](2003)在《苜蓿幼苗期的生物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文中提出在一定电场强度下,对苜蓿种子处理不同时间,测定了不同处理时间对种子幼苗期的发芽率、幼苗重量以及含水量的影响,给出了生物效应与处理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min~60min处理时间内,不同处理时间对种子各种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生物量随随处理时间加呈振荡型变化.

邓一兵,杨体强,那日,张伟华[6](2003)在《苜蓿幼苗期的生物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在一定电场强度下,对苜蓿种子处理不同时间,测定了不同处理时间对种子幼苗期的发芽率、幼苗重量以及含水量的影响,给出了生物效应与处理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min~60min处理时间内,不同处理时间对种子各种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生物量随随处理时间加呈振荡型变化.

征荣,许月英,杨体强,吕剑刚,潘宇苗[7](2002)在《电场处理苜蓿种子对其幼苗期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苜蓿种子 ,实验测定电场对幼苗期根和地上部鲜重的增加以及束缚水含量 ,水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0 .5 kv/cm~ 5 .5 kv/cm场强范围内 ,用不同电场强度处理苜蓿种子 5 min,对的幼苗生长及抗干旱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不同的生理指标有不同的最佳处理条件 ,其中 0 .5 kv/cm、2 .0 kv/cm、4 .0 kv/cm、5 .0 kv/cm和 5 .5 kv/cm处理条件对于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有明显效果 ,2 .5 kv/cm、3.5 kv/cm和 5 .0 kv/cm处理条件对提高幼苗抗干旱性能有明显效果

二、苜蓿幼苗期的生物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苜蓿幼苗期的生物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典型人工纳米材料对喀斯特生态修复常见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人工纳米材料的概述
        1.1.1 人工纳米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1.1.2 人工纳米材料的性质
        1.1.3 人工纳米材料的应用
    1.2 人工纳米材料对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的研究现状
        1.2.1 人工纳米材料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1.2.2 人工纳米材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3 人工纳米材料对植物生长影响机制的研究
    1.3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
        1.3.1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的性质及应用
        1.3.2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现状
    1.4 西南喀斯特生态修复概况
        1.4.1 石漠化治理
        1.4.2 矿产遗迹地修复
        1.4.3 道路边坡治理
        1.4.4 喀斯特生态修复中应用的常见植物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5.2 研究目标
        1.5.3 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1.5.5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之处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纳米材料
        2.1.2 植物材料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2.2.1 仪器设备
        2.2.2 分析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3.2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3.3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4 数据统计方法
第三章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3.1 多壁碳纳米管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3.1.1 多壁碳纳米管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3.1.2 多壁碳纳米管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1.3 多壁碳纳米管对多花木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3.1.4 多壁碳纳米管对三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对比分析
    3.2 纳米TiO_2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3.2.1 纳米TiO_2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纳米TiO_2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纳米TiO_2对多花木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纳米TiO_2对三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多壁碳纳米管对植物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4.1.1 多壁碳纳米管对黑麦草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4.1.2 多壁碳纳米管对紫花苜蓿幼苗形态和生物量影响
        4.1.3 多壁碳纳米管对多花木兰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4.1.4 多壁碳纳米管对三种植物形态和生物量影响的对比分析
    4.2 纳米TiO_2对植物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4.2.1 纳米TiO_2对黑麦草幼苗形态和生物量影响
        4.2.2 纳米TiO_2对紫花苜蓿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4.2.3 纳米TiO_2对多花木兰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4.2.4 纳米TiO_2对三种植物形态和生物量影响的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1 多壁碳纳米管对植物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1.1 多壁碳纳米管对黑麦草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1.2 多壁碳纳米管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1.3 多壁碳纳米管对多花木兰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1.4 多壁碳纳米管对三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对比分析
    5.2 纳米TiO_2对植物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2.1 纳米TiO_2对黑麦草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2.2 纳米TiO_2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2.3 纳米TiO_2对多花木兰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2.4 纳米TiO_2对三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6.1.2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6.1.3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6.1.4 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TiO_2对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生物学效应及机理
    6.2 展望
        6.2.1 研究不足之处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2)外源锌硒对UV-B辐射损伤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与简略词
摘要
1 前言
    1.1 紫花苜蓿的研究背景
    1.2 UV-B的研究背景
    1.3 锌和硒元素对植物的影响
        1.3.1 锌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2 硒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程度UV-B对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
        2.2.2 外源锌硒对UV-B损伤下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
    2.3 试验方法
        2.3.1 千粒重和发芽率
        2.3.2 性状指标
        2.3.3 光合色素
        2.3.4 氧化性指标
        2.3.5 营养成分
        2.3.6 金属离子溶液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UV-B对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
        3.1.1 性状指标
        3.1.2 光合色素
        3.1.3 金属离子溶液
    3.2 外源锌对UV-B损伤下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
        3.2.1 光合色素
        3.2.2 抗氧化酶活性
        3.2.3 营养品质
        3.2.4 金属离子溶液
    3.3 外源硒对UV-B损伤下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
        3.3.1 光合色素
        3.3.2 抗氧化酶活性
        3.3.3 营养品质
        3.3.4 金属离子溶液
4 讨论
    4.1 UV-B对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
        4.1.1 UV-B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4.1.2 UV-B对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性的影响
    4.2 外源锌硒对UV-B损伤下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
        4.2.1 外源锌硒对UV-B损伤下紫花苜蓿光合色素的影响
        4.2.2 外源锌硒对UV-B损伤下紫花苜蓿抗氧化性的影响
        4.2.3 外源锌硒对UV-B损伤下紫花苜蓿金属离子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苜蓿电生物效应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场处理苜蓿种子的生物效应
    1.1 电场处理苜蓿种子对种子萌发期的影响
    1.2 电场处理苜蓿种子对其幼苗期电生物效应的影响
2 电场对苜蓿组织培养的影响
3 电场处理苜蓿植株的生物效应
4 苜蓿电生物效应相关研究的展望

(4)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对干旱胁迫下幼叶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电场对植物影响研究现状
        1.1.1 电场对植物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2 电场对植物作用机理的认识
    1.2 mRNA差异显示技术
        1.2.1 mRNA差异显示技术原理
        1.2.2 mRNA差异显示技术优点和不足
        1.2.4 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植物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1.3 实验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仪器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引物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柠条幼叶的RNA提取
        2.3.2 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2.3.3 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的第二链的合成与扩增
        2.3.4 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及银染
        2.3.5 筛选差异条带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柠条幼叶总RNA的提取
    3.2 逆转录结果的检验
    3.3 mRNA差异显示分析
        3.3.1 PCR扩增可重复性检验
        3.3.2 mRNA差异显示结果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柠条幼叶RNA提取
    4.2 对mRNA差异显示结果的分析
    4.3 结论
    4.4 后续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致谢

(7)电场处理苜蓿种子对其幼苗期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种子处理
        1.2.2植物组织束缚水含量、水势及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1.2.3 幼苗根冠比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2 分析
        2.2.1 根冠比
        2.2.2 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
        2.2.3 水势
        2.2.4 脯氨酸含量
3 结 论

四、苜蓿幼苗期的生物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典型人工纳米材料对喀斯特生态修复常见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D]. 高梦迪.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2)
  • [2]外源锌硒对UV-B辐射损伤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D]. 李金俐.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3]苜蓿电生物效应的研究概况[J]. 张琼琳,张爱东,白春利,青格乐,孙杰,王海霞.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10)
  • [4]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对干旱胁迫下幼叶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D]. 刘瑶. 内蒙古大学, 2013(01)
  • [5]苜蓿幼苗期的生物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J]. 邓一兵,杨体强,那日,张伟华.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3(S1)
  • [6]苜蓿幼苗期的生物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A]. 邓一兵,杨体强,那日,张伟华. 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届静电、电磁防护与电磁兼容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
  • [7]电场处理苜蓿种子对其幼苗期生长的影响[J]. 征荣,许月英,杨体强,吕剑刚,潘宇苗.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3)

标签:;  ;  ;  ;  ;  

紫花苜蓿苗期生物学效应与电场处理时间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