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扦插繁殖试验

印楝扦插繁殖试验

一、印楝扦插繁殖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素毓[1](2020)在《蒙古莸扦插和组培育苗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蒙古莸作为一种旱生落叶小灌木,具有较高的观赏、生态、以及药用价值等,开发利用前景极为广阔。虽然蒙古莸的分布区相对较广,但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蒙古莸的分布范围正在逐渐缩小,现作为国家三级稀有物种并被收录到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录(Ⅱ)中,亟待保护。对于蒙古莸,其生长特殊性影响种子的成熟以及采摘,因此仅利用种子繁殖来扩大与恢复种群是不现实的。加快建立蒙古莸的扦插、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对其种质资源保存和种群的扩大、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蒙古莸的扦插快繁及组织培养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激素对蒙古莸扦插生根具有显着影响。其中使用NAA 200 mg/L处理1h是蒙古莸扦插生根繁殖的最佳激素处理。(2)基质是影响蒙古莸扦插生根的主要因素之一。基质配比为耕土:珍珠岩=1:1,蒙古莸幼苗生长情况良好,生根率高为87.78%、平均根长为1.88 cm、平均根数为6.33条。(3)蒙古莸插穗的年龄不同则插穗的生根效果不同。一年生的蒙古莸插穗同等条件下比两年生的蒙古莸插穗开始生根日期要提前5d左右。且生根率为84%,生根数为29.5条,平均根长为2.1cm,因此蒙古莸扦插宜选用一年生的枝条。(4)扦插时间不同则蒙古莸扦插生根效果也不相同。在5月中旬扦插蒙古莸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7.76%,生根数为6.1条,平均根长为2.2 cm。(5)茎段诱导腋芽培养可作为蒙古莸组织培养的最佳培育途径。其中蒙古莸腋芽消毒最佳消毒方式为: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6 min,这时所诱导的蒙古莸茎段的存活率最高为75%;蒙古莸腋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蒙古莸腋芽诱导最佳激素配比为:6-BA0.5 mg/L+NAA0.3mg/L,腋芽诱导率为92.6%;蒙古莸腋芽增殖效果最佳的激素配比为:6-BA1.0mg/L+NAA0.4mg/L。(6)在叶片诱导不定芽中,蒙古莸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而蒙古莸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最佳激素配比为:6-BA1.0mg/L+IBA0.3mg/L,不定芽诱导率为80%;增殖效果最佳的激素配比为6-BA1.0mg/L+IBA0.3mg/L+GA30.2mg/L。(7)蒙古莸在叶片诱导愈伤组织中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蒙古莸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激素配比为:6-BA 1.0mg/L+2,4-D 0.6mg/L。6-BA 1.5mg/L+NAA 0.6mg/L是蒙古莸愈伤组织增殖效果最好的处理。蒙古莸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最适宜的激素配比是激素 MS+6-BA 1.0 mg/L+IBA 0.6mg/L。(8)蒙古莸组织培养苗生根培养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生根率为80%。

王青[2](2019)在《麻楝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麻楝(Chukrasia tabuuaris A.Juss)为楝科(Meliaceae)麻楝属(Chukrasia A.Juss)常绿至半落叶大乔木,其干直冠阔,叶秀花香,材性优良,是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园林景观绿化和珍贵乡土树种。为拓宽麻楝繁殖方式、更好地保存和利用麻楝资源以适应其发展,本文围绕扦插基质、外源激素、插穗长度、留叶方式、插穗部位、扦插季节和水培等7个方面对麻楝嫩枝扦插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并对其生根进程中插穗内源激素、营养物质含量和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展开了试验研究以探讨其生根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泥炭土+蛭石(1:1,体积比)的混合基质为麻楝嫩枝扦插生根的最佳基质;外源激素正交试验得出,激素种类对麻楝插穗生根影响最大,ABT1号生根粉的扦插生根效果最好,IBA次之,NAA最差,最佳激素处理为1000 mg·L-1 ABT1处理麻楝插穗10s;不同插穗长度、插穗部位和留叶方式对麻楝插穗生根影响显着,选用半木质化枝条下部保留3片羽状复叶中的小叶、并剪切成10~12cm长度的插穗为材料扦插效果最佳;不同浓度IBA、ABT1溶液处理对插穗生根性状影响显着,ABT1处理各生根性状均显着优于IBA处理,随着ABT1浓度的增加,插穗的生根效果先升高后降低,以ABT1 500 mg·L-1处理生根效果最好;扦插季节以3月份(春季)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5.83%;麻楝插穗在清水中培养可以生根,本试验中,以ABT1 150 mg·L-1和300 mg·L-1处理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表现较好一些,分别大于10%和多于2条。(2)观测证实麻楝嫩枝插穗生根类型主要为皮部生根型,少量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中间生根型;其生根进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①皮孔萌动根原基诱导期(0~20d);②不定根表达发生期(20~40d);③不定根伸长发育期(40d以后)。(3)麻楝插穗生根过程中,外源激素IBA的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插穗内源激素IAA、GA、ZR的含量及IAA/ABA、IAA/ZR的比值,降低ABA的含量。较高浓度的IAA和较为稳定的低浓度ZR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低浓度的ABA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同时较低水平的IAA和GA对插穗根系伸长生长有益。较高比值的IAA/ZR和IAA/ABA有利于麻楝嫩枝插穗生根。(4)外源激素处理加快了麻楝插穗内各营养物质的代谢进程,对插穗生根有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着高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也较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与麻楝插穗生根的联系更为紧密。(5)麻楝插穗内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扦插生根有密切联系。外源激素ABT1处理能够提升插穗内POD、PPO的活性,降低IAAO活性;POD活性在根系伸长发育期相对较高,在根原基诱导期活性较低;PPO活性在插穗不定根发生期较高;IAAO活性变化轨迹与IAA变化基本呈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6)麻楝插穗中存在某些物质对白菜籽的发芽性状有不同的影响,所含物质在麻楝枝条不同部位间的含量有所不同,但难以判定其对麻楝插穗生根的影响。

彭兴民,吴疆翀,张燕平,郑益兴,王有琼,马李一,刘娟,罗彰,赵培仙,赵保荣,段琼芬[3](2019)在《农药型印楝良种“三元50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元505"印楝(Azadirachta indica‘Sanyuan 505’)是从引种印楝的实生林分中,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表型选择、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程序培育的农药型印楝优良无性系品种。优质丰产,嫁接亲和性好,适应性强。适于营建印楝优质农药原料林,生产印楝农药或印楝药肥原体。

彭兴民,吴疆翀,张燕平,郑益兴,王有琼,马李一,刘娟,罗彰,赵培仙,赵保荣,段琼芬[4](2019)在《农药型印楝良种“三元515”》文中研究表明"三元515"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Sanyuan 515’)是从引种印楝的实生林分中,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表型选择、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程序培育的农药型印楝优良无性系品种。优质丰产,嫁接亲和性好,适应性强。适于营建印楝优质农药原料林,生产印楝农药或印楝药肥原体。

房良[5](2018)在《毛梾扦插繁殖技术探究》文中提出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柴油原料,毛株未来将广泛应用于生物质能源方面,但由于现在毛株良种少,多采用实生苗繁殖,常用的传统实生苗繁殖变异系数大,而无性繁殖技术尚在研究发展之中,短时间难以满足市场大量苗木需求,而前人所做毛株扦插繁殖方式探究生根率均较低,且试验条件交代不明,无法实践。该研究旨在通过正交试验等对比试验研究影响毛株硬枝和嫩枝扦插生根的环境温度、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处理时长、基质类型、扦插时间等因素,以探究利用扦插技术快速繁殖毛株的方法。结果显示:(1)对毛株硬枝扦插来说,各个影响因子对毛株硬枝扦插生根指数的影响顺序为: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时间>生长调节剂种类,生长调节剂浓度起主导作用。毛株硬枝扦插最优组合是:硬枝插条在100mg/L的ABT生根粉中浸泡1h,生根率达到了 82.3%,生根指数为11.72cm此外,经抹芽处理的硬枝插条生根率显着优于未经处理插条,当基质温度为20-25℃时,更有利于硬枝插条生根。(2)对毛株嫩枝扦插来说,四个因子对毛株嫩枝扦插生根指数的影响顺序为:基质种类>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时间>生长调节剂种类。两次毛梾嫩枝扦插试验结果均显示,毛株嫩枝扦插最优组合为:嫩枝插条在50mg/L的NAA溶液中浸泡60min,扦插在珍珠岩+蛭石(1:1)的基质中,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达到了 76.1%,生根指数为19.12cm。在此次所选的三个试验时间点中,毛株嫩枝扦插最佳时间为7月上旬。(3)综合分析毛株硬枝扦插结果和嫩枝扦插结果,外部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毛株扦插生根影响较大,在与生长调节剂相关的外部因素中,对生根情况的影响大小一般为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时间>生长调节剂种类。

彭泰来[6](2018)在《磁场和外源激素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文中认为楸树(Catalpabungei)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用材树种和着名的园林观赏树种。一直以来,楸树都存在着种子发芽率低等问题亟待改善,而简单高效的扦插繁育技术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新品种繁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豫楸三年生苗木为材料,通过嫩枝扦插试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高电压磁场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指标、营养物质及根系形态建成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NAA500mg/L和IBA1000mg/L混合处理插穗时,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系生物量最大,分别为78.7cm、19.79cm2、0.57cm3、69.69mg。高电压磁场处理能够显着提高楸树嫩枝扦插的不定根生根率(56.63%),增大根系总长度(55.32cm),根系总表面积(13.93cm2)和总体积(0.33cm3)。(2)NAA500mg/L,IBA1000mg/L和高电压磁场的混合处理能够影响楸树嫩枝扦插插穗的生根指标,不定根发生率达到了 60.68%,比对照处理高出22%,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最大,分别为82.85cm、20.77cm2、0.63cm3,是对照处理的3.15、2.81、3.5倍。该处理综合扦插效果最好,根系发育综合表现状况最优。(3)在楸树嫩枝扦插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因此嫩枝扦插插穗内部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氮以及C/N 比会随着生根进程而变化。(4)NAA500mg/L,IBA1000mg/L混合激素处理和有磁场的混合处理下C/N、不定根数、平均根长、生根指数、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系生物量等指标均为七组处理中最高的一组。并提高楸树嫩枝扦插插穗的营养物质含量,更有利于提高楸树嫩枝扦插的生根率。推荐NAA500mg/L和IBA1000mg/L混合、且存在有高电压磁场处理为最佳处理组合。

贾梦雪[7](2017)在《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快繁及超低温保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春石斛(nobile-type Dendrobium)花色丰富艳丽、花姿优美、花期长,极具观赏价值,是重要的商品盆花。但目前在我国市场春石斛无论质量和产量与国外都有较大差距。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优良品种。目前国内春石斛新品种选育主要是待栽培3~4年开花后进行,周期长,优良品种不仅少,且以扦插为主的繁殖方法,繁殖系数低,远不能满足商业生产的需求。此外,由于栽培条件、市场需求及生产技术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又缺乏保存技术,企业投入高成本从国外大量引进的优良品种,尚未进行规模化生产就已消失,优良种质流失严重。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国内春石斛市场化生产,系统地开展春石斛优良品种快速筛选、种苗扩繁及优良种质保存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春石斛为试材,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指标体系优化、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及其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成花品质是评价春石斛品种优劣的关键指标。单株型(仅1个开花枝)春石斛品种的一年生休止叶期扦插苗的株高、节长及茎尖腐胺(Put)含量与其三年生植株成花品质显着相关,可作为其优良品种早期筛选的指标;丛生型(多个开花枝)春石斛品种的一年生休止叶期扦插苗的节数、叶数、株高、根数、根粗及茎尖Put含量与其成花品质显着相关,可作为其优良品种早期筛选的指标。建立了2种类型春石斛的优良品种早期快速筛选技术。(2)建立了优良品种’森禾2006’的拟原球茎(PLBs)途径和丛生芽途径2种途径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增殖倍数可达5.1,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PLBs途径,适宜诱导培养基为1/2MS+0.5 mg·L-1 TDZ+2.0 g·L-1酸水解酪蛋白,增殖培养基为1/2MS+2.0 g·L-1酸水解酪蛋白,分化培养基为1/2MS+1.0 mg L-1 Kin+0.1 mg.L-1 NAA;不定芽诱导及增殖适宜培养基为1/2MS+0.1 mg·L-1 TDZ+1.0 mg·L-1 BA+0.5 mg·L-1 Kin+0.2 mg·L-1 NAA;适宜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 MS+0.5 mg·L-1 IBA+0.1 mg·L-1 NAA+100.0 g·L-1香蕉泥(BP)。培养条件为光照时间14 h·d-1,光照强度40 μmol·m-2·s-1,培养温度23±2℃。品种’森禾2002’同样适用。(3)初步建立了 ’森禾2006’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在超净工作台双目解剖镜下,切取长2~3 mm的茎尖(或3 mm的PLBs),转至含有0.3 M蔗糖的MS培养基中,4℃条件下,预培养1d(或2d);将预培养后的茎尖转移至装有loading溶液的200 μL离心管中,25℃下装载60 min(或40 min),中间更换1次loading溶液;吸去loading溶液,用预冷过的PVS2溶液,0℃下脱水40 min,更换新鲜PVS2溶液后,封口膜封口,迅速投入液氮冻存;需要扩繁时,将材料从液氮中取出,37℃水浴化冻60 s,常温下去装载20 min,中间更换1次unloading溶液,后进行恢复培养。冻后茎尖及PLBs的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成活率分别为79.2%和85.0%,但未能实现再生。(4)’森禾2006’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存活率下降的机理研究显示,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不同处理步骤对其存活率影响不同,茎尖存活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预培养、装载及解冻后,PLBs存活率的显着下降发生在预培养、装载、PVS2脱水及解冻处理后;活性氧(ROS)水平、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氧化产物含量等研究结果显示,春石斛茎尖及PLBs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存活率降低与ROS引起的氧化应激造成的氧化损伤密切相关,但不同材料在超低温保存的不同阶段,引起氧化应激的主要ROS种类不同。(5)在导致’森禾2006’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存活率显着下降的关键步骤导入系列浓度的4种外源蛋白CAT、MDH、HSP70及PDH,研究对冻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T、MDH及HSP70 3种与抗氧化应激相关的蛋白对茎尖及PLBs冻后存活率的提高均起积极作用,茎尖及PLBs冻后存活率较对照最高可分别提高15.3%和18.9%,但适宜添加阶段及添加浓度因保存材料而异;而外源PDH对提升液氮冻后存活率无效。综上所述,本研究优化了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指标体系,缩短品种筛选时间2年,提高了筛选效率;建立了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为优良品种大量繁殖提供了技术支撑;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损伤机制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导致茎尖和PLBs超低温保存损伤的重要因子,添加相关外源抗ROS蛋白是提高其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的可行途径之一。

崔丽华[8](2016)在《印楝—生态型多功能水土保持树种》文中指出印楝系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速生落叶乔木,具有驱虫治病的神奇功能,是当今被国际公认的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该树具有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树形高大,主干通直而短、冠幅大,枝叶多而密集;根系发达、萌发力强;分枝早、生长速度快,是干热地区首选生态型多功能水土保持树种。但我国对印楝引种、栽培、生物研究等起步较晚,且适生区也很小,鉴于印楝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建议科研机构加强研究、驯化、北移,政府部门加强投入、推广,为我国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刘建美[9](2015)在《印楝树组培苗移植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组织培养技术是印楝快速繁殖并保持品种纯正优良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组培苗移植成活率则是决定组培快繁生产种苗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印楝组培苗移植的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移植季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移植季节对印楝树组培苗移植的成活率及生长指标均有极显着的影响,基质配比最佳是红心土:火烧土=6:4,在此基质配比下,移植45天后,印楝树组培苗平均移植成活率达97.50%、平均苗高3.80cm、平均地径3.60mm、平均根系条数2.40条;移植最佳季节是春季,在春季,印楝树组培苗平均移植成活率达89.30%、平均苗高3.60cm、平均地径为3.40mm、平均根系条数2.2条。

高柱[10](2012)在《木棉产业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木棉纤维是天然纤维中最细、最轻、最保暖的材料,具有光洁、抗菌、轻柔等优良特性,已能进行2~40S气流纺、40~80S混纺纱线,满足中高端纺织产品需求。木棉科攀枝花、长果木棉、吉贝纤维产量高,在干热河谷地区生长表现良好,进行人工种植对恢复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棉纺原材料的有益补充。我国对木棉栽培技术仅限于简单的引种和绿化种植,尚无规模化种植的先例,无集约化栽培技术可依。开展木棉栽培技术研究,可为木棉纤维人工林丰产规范栽培奠定理论基础,为干热河谷人工林营造技术提供技术借鉴。采用种子或枝条保存法对西南地区木棉分布区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收集,将收集到的25个吉贝单株和34个攀枝花居群种子,在冷墩基地进行场圃发芽实验,将筛选出的优良单株采用无性繁殖技术扩繁,营造木棉人工林56hm2,开展了造林技术研究、密度试验及林分施肥实验,并连续3年进行了调查及测定工作。主要研究结果有:1.种质资源调查及变异:按照果实/种子性状聚类,吉贝分为4个区,攀枝花分为8个区,攀枝花在西南地区分布较吉贝纬度往北宽近2°、经度往西宽近1°。西双版纳州果实成熟最早,楚雄市、大理市、丽江市成熟最晚。果实长度可作为高产纤维品种选育指标,纤维产量西南方高于东北方,PBH1、BZX2、BBH1纤维产量最高。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不同居群种子存在丰富的变异,西南地区东北方种子较西南方圆而轻。不同居群种子发芽性状变异系数为53.20%~93.32%,种子越大,发芽率越高,出苗越整齐,种子重量对发芽率影响不显着,但比重越大苗期保存率越高。2.光合生理:木棉属典型阳性植物,吉贝光合能力强于攀枝花;叶片净光合速率受环境因子影响,空气相对湿度相关系数最高,但环境因子综合影响才显着。木棉存在午休现象,且不同午休时间影响的因素不同。3.无性繁殖:吉贝插穗生根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0-7d)、不定根形成期(7-14d)和不定根伸长期(14d以后)等3个阶段。激素种类和浓度、母树树龄、插穗长度、粗度、枝段部位是吉贝扦插生根的主要影响因子,切口、叶片数、海拔对生根的影响不显着。吉贝扦插以1.5~2.5cm粗1a生枝条为穗条,在中上部枝段截取20~30cm,采用150mg·L-1ABT1浸泡1h,生根率可达80%以上。试验较好生根基质配比为珍珠岩:泥炭=1:1、珍珠岩:泥炭:河沙=1:1:1、珍珠岩及河沙。SOD、POD、CAT酶是扦插过程中重要保护酶,起到有效清除自由基而降低逆境氧化胁迫作用。IAAO、PPO酶是扦插生根过程中重要关联酶,起到促进生根作用。通过嫁接木棉可当年开花,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着,绑扎技术是成活的关键因子之一。夏季嫁接成活率最高,秋季嫁接成活率最低,花枝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着。吉贝嫁接成活率最高,且嫁接苗生长最快,不同木棉种间亲和性较高,可以互相作为砧木。4.栽培技术:苗期第3次施肥以后肥效差异明显,施肥苗高、地茎、干物质含量是对照的3.67、5.94和2.27倍,且叶片叶绿素CCI值、PSⅡ光能转化效率、气孔导度升高,以0.5g·-1株尿素+1.0g·-1-1株过磷酸钙+0.5g·株氯化钾和0.5g·-1株尿素+2.0g·-1株过磷酸钙+1.0g·-1株氯化钾组合肥效最好。造林成活率随保水剂用量(0~60g)增加呈“升高-下降”趋势,基肥使造林成活率下降6.92%,吉贝在干热河谷造林保水剂以20~40g、基肥以不施为宜。N肥对地茎和冠幅生长较好,P肥对树高生长较好,分枝数第1a K肥、第2a P肥好,1~2a生林可采用100g·-1株N+100g·-1株P+100g·-1株K或200g·-1株N+100g·-1株P+150g·-1株K肥料组合以及复合肥400g·-1株、尿素300g·-1株单施。攀枝花树高生长有2个高峰,地茎仅1个高峰;吉贝树高呈单峰曲线,地茎呈一直上升趋势;3a生林叶面积指数是2a生林的3.26倍,3a生林较2a生稳定。栽培密度与树高呈负相关,与地茎呈正相关,1~6a树高生长拟合方程为y=0.586x1.763、地茎为y=0.998x1.649。吉贝生长较快单株有PBH1、BBH1和LSH1。综上认为:木棉居群种子存在丰富变异,且变异与地理环境有关,但变异趋势不随地理连续或就近分布;适宜的激素种类和浓度、插条质量及扦插基质可实现优质扦插苗工厂化繁育;不同木棉种间具有较好亲和性,通过嫁接可以当年开花;选择合适的种源、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密度,结合施肥技术及光合调控技术,可实现木棉纤维人工丰产栽培。

二、印楝扦插繁殖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印楝扦插繁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蒙古莸扦插和组培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蒙古莸概况
        1.1.1 蒙古莸简介
        1.1.2 蒙古莸的分布
        1.1.3 蒙古莸的用途
    1.2 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1 扦插技术研究进展
        1.2.2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3 莸属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3.1 播种繁殖
        1.3.2 扦插繁殖
        1.3.3 组织培养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蒙古莸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采集与处理
        2.1.3 激素种类、扦插时间对蒙古莸嫩枝扦插影响研究
        2.1.4 年龄对蒙古莸扦插影响研究
        2.1.5 基质对蒙古莸嫩枝扦插影响研究
        2.1.6 指标测定与数据统计分析
    2.2 蒙古莸组织培养研究
        2.2.1 蒙古莸茎段诱导腋芽培养
        2.2.2 蒙古莸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2.2.3 生根培养
        2.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蒙古莸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3.1.1 激素种类、处理时间对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3.1.2 扦插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1.3 插穗年龄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1.4 扦插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 蒙古莸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
        3.2.1 蒙古莸茎段诱导腋芽培养
        3.2.2 蒙古莸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3.2.3 激素配比对蒙古莸生根培养的影响
4 讨论
    4.1 蒙古莸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4.1.1 激素种类、浓度及不同处理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4.1.2 扦插基质对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4.1.3 插穗年龄与扦插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4.2 蒙古莸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的研究
        4.2.1 蒙古莸外植体的灭菌方法
        4.2.2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4.2.3 GA3在增殖培养中的作用
        4.2.4 蒙古莸生根培养
        4.2.5 最佳培养方法的筛选
5 结论
    5.1 蒙古莸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5.2 蒙古莸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实验图片
作者简介

(2)麻楝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麻楝研究进展
        1.1.1 麻楝概况
        1.1.2 麻楝研究现状
    1.2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1 扦插繁殖技术
        1.2.2 扦插繁殖生根机理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麻楝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2.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选取及处理
        2.1.3 试验方法
        2.1.4 扦插及插后管理
        2.1.5 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2.2.2 外源激素正交试验对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
        2.2.3 不同长度插穗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IBA、ABT1溶液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2.2.5 不同留叶方式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2.2.6 不同插穗部位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2.2.7 不同扦插季节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2.2.8 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ABT1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麻楝嫩枝扦插繁殖生理学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试验材料及处理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麻楝嫩枝扦插生根进程及其形态描述
        3.2.2 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2.3 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3.2.4 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2.5 插穗生根抑制物质对白菜籽发芽试验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麻楝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4.1.1 扦插基质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1.2 外源激素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1.3 插穗长度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1.4 插穗留叶方式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1.5 插穗部位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1.6 扦插季节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2 麻楝嫩枝扦插繁殖生理学研究
        4.2.1 内源激素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2.2 营养物质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2.3 氧化酶活性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2.4 生根抑制物与麻楝生根的关系
    4.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3)农药型印楝良种“三元505”(论文提纲范文)

1 良种特征特性
2 栽培区域及技术要点

(4)农药型印楝良种“三元515”(论文提纲范文)

1 良种特征特性
2 栽培区域及技术要点

(5)毛梾扦插繁殖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毛梾概述
        1.2.1. 生长特性
        1.2.2. 毛株资源分布
        1.2.3. 毛株利用价值
        1.2.4. 毛梾繁育研究进展
    1.3. 扦插繁殖技术
        1.3.1. 扦插繁殖技术概念
        1.3.2. 影响扦插繁殖生根的因素
        1.3.3.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2.1. 扦插插条选择
        2.2.2. 插床准备
        2.2.3. 扦插基质选择
        2.2.4. 毛株嫩枝扦插自动喷雾装置设施
    2.3. 试验设计
        2.3.1. 硬枝扦插
        2.3.2. 嫩枝扦插
    2.4. 评价指标及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硬枝扦插生根结果
        3.1.1. 生根进程和生根类型
        3.1.2. 生长调节剂对毛株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3.1.3. 毛梾硬枝扦插中生长调节剂种类、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时间的主次效应
        3.1.4. 硬枝扦插正交试验中各因子不同水平对毛梾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3.1.5. 毛梾硬枝扦插生长调节剂最优组合筛选
        3.1.6. 高浓度生长调节剂速蘸处理和抹芽处理对毛梾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3.1.7. 不同基质温度对毛株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3.2. 嫩枝扦插生根结果
        3.2.1. 生根进程和生根类型
        3.2.2. 正交试验结果
        3.2.3. 正交试验中不同因子的主次效应
        3.2.4. 嫩枝扦插正交试验中各因子不同水平对毛株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3.2.5. 毛株嫩枝扦插生长调节剂最佳组合筛选
        3.2.6. 高浓度生长调节剂速蘸处理和抹芽处理对毛株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毛株硬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4.1.2. 抹芽处理、基质温度等对毛株硬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4.1.3.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毛梾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4.1.4. 抹芽处理、扦插季节等对毛株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4.2. 讨论
        4.2.1. 硬枝扦插讨论
        4.2.2. 嫩枝扦插讨论
        4.2.3. 硬枝扦插与嫩枝扦插比较
5. 展望
附录A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磁场和外源激素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物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1.2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1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的影响
        1.2.2 扦插基质类型对扦插的影响
        1.2.3 扦插时期对扦插的影响
        1.2.4 营养物质对扦插的影响
        1.2.5 环境因子对扦插的影响
        1.2.6 扦插以及插后管理对扦插的影响
2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图
3 试验地概况、试验材料及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试验材料
    3.3 研究方法
    3.4 试验设计
    3.5 扦插管理
    3.6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根情况观察
    4.2 激素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各项生根指标的影响
        4.2.1 激素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不定根生根率的影响
        4.2.2 激素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指数等的影响
        4.2.3 激素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根系发育的影响
        4.2.4 讨论
        4.2.5 小结
    4.3 高电压磁场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各项生根指标的影响
        4.3.1 高电压磁场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不定根生根率的影响
        4.3.2 高电压磁场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指数等的影响
        4.3.3 高电压磁场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根系发育的影响
        4.3.4 讨论
        4.3.5 小结
    4.4 激素处理与磁场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生根指标的影响
        4.4.1 激素处理与磁场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不定根生根率的影响
        4.4.2 激素处理、磁场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生根的影响
        4.4.3 激素处理、磁场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插穗根系发育的影响
        4.4.4 讨论
        4.4.5 小结
    4.5 楸树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
        4.5.1 楸树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4.5.2 楸树嫩枝扦插插穗生根过程中全氮的动态变化
        4.5.3 楸树嫩枝扦插插穗生根过程中C/N的动态变化
        4.5.4 楸树嫩枝扦插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动态变化
        4.5.5 讨论
        4.5.6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外源激素处理、磁场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的影响
    5.2 营养物质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5.3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7)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快繁及超低温保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1.1 植物品种早期筛选研究
        1.1.1 早期筛选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1.1.2 早期筛选的研究对象及目标
        1.1.3 春石斛品种早期筛选的近况
        1.1.4 多胺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2 春石斛种苗繁殖研究
        1.2.1 传统无性繁殖
        1.2.2 组织培养繁殖
    1.3 石斛属种质资源保存研究
        1.3.1 原地保存
        1.3.2 异地保存
        1.3.3 离体保存
    1.4 超低温保存过程中与ROS代谢相关的研究概况
        1.4.1 超低温保存中的氧化应激研究
        1.4.2 超低温保存中与ROS代谢相关的蛋白质表达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指标体系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春石斛不同品种成花品质观测
        2.2.2 春石斛不同品种成花品质的量化评价
        2.2.3 不同成花品质的春石斛品种一年生扦插苗生长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2.2.4 春石斛成株成花品质综合得分与其休止叶期扦插苗指标相关性分析
        2.2.5 春石斛品种早期筛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2.3 讨论
    2.4 小结
3 春石斛优良品种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森禾2006'茎尖诱导PLBs的适宜培养基
        3.2.2 '森禾2006'PLBs增殖的适宜培养基
        3.2.3 '森禾2006'PLBs分化的适宜培养基
        3.2.4 '森禾2006'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适宜培养基
        3.2.5 '森禾2006'无菌苗壮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
        3.2.6 '森禾2006'无菌苗的移栽
        3.2.7 组培体系对其他品种的适用性
    3.3 讨论
    3.4 小结
4 春石斛优良品种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VS2溶液处理时间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茎尖及PLBs存活率的影响
        4.2.2 Loading溶液处理时间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茎尖及PLBs存活率的影响
        4.2.3 预培养时间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茎尖及PLBs存活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玻璃化溶液脱水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3.2 预处理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3.3 装载处理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4 小结
5 春石斛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ROS诱导的损伤机制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春石斛茎尖及PLBs存活率的变化
        5.2.2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春石斛茎尖及PLBs中ROS水平的变化
        5.2.3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春石斛茎尖及PLBs中氧化产物的变化
        5.2.4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春石斛茎尖及PLBs中抗氧化物质的变化
    5.3 讨论
        5.3.1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各处理对春石斛茎尖及PLBs相对存活率的影响
        5.3.2 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存活率下降关键步骤的氧化应激状态分析
    5.4 小结
6 外源蛋白在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应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外源CAT在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6.2.2 外源MDH在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6.2.3 外源HSP70在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6.2.4 外源PDH在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6.3 讨论
    6.4 小结
7 结论与创新性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8)印楝—生态型多功能水土保持树种(论文提纲范文)

1 印楝的生物学特性
2 印楝的应用价值
    2. 1 经济贡献值
    2. 2 生态贡献值
3 国内外印楝发展现状
4 印楝推广应用
    4. 1 印楝推广的局限性
    4. 2 印楝产业的推广前景
5建议
    5. 1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政府投入
    5. 2 加强产、学、研、供、销联系,服务到位
    5. 3 国家、集体( 企业) 、农户三位一体,一步到位

(9)印楝树组培苗移植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方法
    1.4 试验实施与管理
    1.5 调查与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组合和不同移植季节对移植苗的整体影响
    2.2 不同基质配比组合对组培苗移植成活率及生长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移栽季节对移植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10)木棉产业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种质资源调查及种子表型变异研究进展
        1.2.1 木棉主要分布及生长习性
        1.2.2 种子地理变异
    1.3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3.1 不定根的发生
        1.3.2 扦插生根影响因素
        1.3.3 扦插基质与生根
        1.3.4 扦插生根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1.4 嫁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4.1 嫁接方法及对生长的影响
        1.4.2 砧穗组合筛选
    1.5 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5.1 施肥技术
        1.5.2 叶片光合生理研究
        1.5.3 种植技术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木棉种质资源调查及表型变异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调查及测定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木棉资源分布
        2.2.2 地理单株果实性状变异
        2.2.3 不同居群种子性状变异
        2.2.4 种子萌发特性
        2.2.5 木棉特征分布区区划
    2.3 讨论
        2.3.1 木棉地理分布特性
        2.3.2 木棉种子形态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2.3.3 种子性状特征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相关性
        2.3.4 性状特征与区划
3 光合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Ⅰ概况
        3.1.2 材料
        3.1.3 方法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木棉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3.2.2 生态因子日变化
        3.2.3 环境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
        3.2.4 光合生理因子日变化
        3.2.5 光合效率日变化
    3.3 讨论
        3.3.1 木棉光合能力差异
        3.3.2 光合午休及其环境影响
        3.3.3 木棉高温下的适应机制
4 木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Ⅱ概况
        4.1.2 材料
        4.1.3 扦插试验方法
        4.1.4 嫁接试验方法
        4.1.5 统计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不同因子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4.2.2 插穗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4.2.3 嫁接繁殖
    4.3 讨论
        4.3.1 木棉插穗生根阶段区划
        4.3.2 木棉插穗生根的影响因子
        4.3.3 插穗生根保护机制及酶活变化
        4.3.4 影响嫁接繁殖成活的因子
        4.3.5 木棉嫁接砧穗选配
        4.3.6 不同嫁接苗生长效应
5 木棉栽培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Ⅲ概况
        5.1.2 材料
        5.1.3 施肥试验设计
        5.1.4 造林设计及指标测定
        5.1.5 统计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播种育苗施肥技术
        5.2.2 栽培技术
        5.2.3 幼林施肥技术
        5.2.4 木棉幼林生长调查
        5.2.5 种源试验
    5.3 讨论
        5.3.1 育苗施肥技术
        5.3.2 造林技术
        5.3.3 幼林施肥技术
        5.3.4 木棉幼林生长
        5.3.5 种源试验
6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指导教师简介

四、印楝扦插繁殖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蒙古莸扦插和组培育苗技术研究[D]. 张素毓.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2]麻楝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D]. 王青.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3]农药型印楝良种“三元505”[J]. 彭兴民,吴疆翀,张燕平,郑益兴,王有琼,马李一,刘娟,罗彰,赵培仙,赵保荣,段琼芬. 林业科技通讯, 2019(04)
  • [4]农药型印楝良种“三元515”[J]. 彭兴民,吴疆翀,张燕平,郑益兴,王有琼,马李一,刘娟,罗彰,赵培仙,赵保荣,段琼芬. 林业科技通讯, 2019(02)
  • [5]毛梾扦插繁殖技术探究[D]. 房良.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6]磁场和外源激素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D]. 彭泰来.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7]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快繁及超低温保存研究[D]. 贾梦雪. 北京林业大学, 2017
  • [8]印楝—生态型多功能水土保持树种[J]. 崔丽华.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6(01)
  • [9]印楝树组培苗移植试验[J]. 刘建美. 林业勘察设计, 2015(02)
  • [10]木棉产业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高柱. 西南林业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印楝扦插繁殖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