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坝技术新进展

高拱坝技术新进展

一、高拱坝技术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赵珍[1](2018)在《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的抗震特性及其敏感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拱坝坝身进水口,是利用拱坝前空间来布置水电站的进水口,具有布置紧凑、节省空间、经济实用等优点,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拱坝附属结构。在地震工况下,拱坝坝身进水口作为上游大悬臂结构,且拉梁众多,如果结构设计不当,进水口关键部位往往会产生较大拉应力。而拱坝坝身进水口的安全与否,不仅影响到整个引水系统的安全,而且会对拱坝坝体安全产生威胁,因此,为满足地震工况下拱坝坝身进水口的应力要求,对进水口各部位结构设置适宜的尺寸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可为其他类似的高耸或悬臂结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法,对拱坝坝身进水口静、动力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分析。首先找出影响进水口安全的关键部位。然后对可能影响关键部位应力的相关因素做敏感性分析,区别出敏感性因素(1#拉梁尺寸、边墙加厚位置和边墙厚度)和非敏感性因素(2#拉梁尺寸)。最后通过对敏感因素(1#拉梁尺寸、边墙加厚位置和边墙厚度)进行尺寸或者布置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拱坝坝身进水口静、动力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分析,发现在地震工况下,进水口拉梁的Z向拉应力(轴向拉应力)均较大;左右边墙的X向(顺水流方向)拉应力和Y向(竖直方向)拉应力较大。(2)通过研究1#拉梁尺寸的变化对拱坝坝身进水口关键部位的影响,发现距离坝体较远的拉梁适量增加尺寸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的Z向拉应力和边墙的Y向拉应力,但对其他拉梁的Z向拉应力以及边墙的X向拉应力的影响不大。(3)通过研究2#拉梁尺寸的变化对拱坝坝身进水口关键部位的影响,发现距离坝体较近的拉梁增加尺寸对所有拉梁的Z向拉应力影响均不大。(4)基于鞭梢效应的原理,通过对边墙加厚位置的研究,发现当边墙加厚位置为0+0m0+40m,即全长加厚时,为最适宜的方案。通过研究边墙厚度对拱坝坝身进水口关键部位的影响,发现当边墙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能有效降低所有拉梁的Z向拉应力;也使得左右边墙的X向拉应力和Y向拉应力均有所降低。

王旭辉,李博勇,洪佳敏,王敏,马恒臻[2](2017)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拱坝工程三维渗流场分析及渗控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高拱坝地处深切河谷,岸坡陡峻,岩体卸荷强烈,地质条件复杂。水库蓄水后,坝基岩体将承受较大的渗透水压和渗透坡降,渗流控制是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结合我国西南地区某高拱坝工程,建立反映坝址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枢纽布置和防渗排水系统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采用排水子结构、变分不等式以及自适应罚函数相结合的渗流分析方法,研究了厂坝区三维渗流场的分布特征,并评价了防渗排水系统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厂坝区防渗排水系统排水降压效果显着,不仅厂坝区的地下水位和渗漏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且主要断裂构造的渗透稳定性满足工程安全要求。

窦晓亮[3](2016)在《拉西瓦特高拱坝混凝土配合比及温控措施研究及效果评价》文中提出拉西瓦大坝为对数螺旋线双曲薄拱坝,最大坝高250m。工程地处青海高原寒冷地区,多年平均气温7.2℃,气温年变幅24.7℃,气温年变幅、日变幅均较大,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冬季施工较长,加之大坝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全年施工,种种因素叠加,使得拉西瓦拱坝的温度控制问题极具挑战性,成为影响大坝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特高拱坝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研究最优原材料(水泥、粉煤灰、骨料及外加剂)的选择、最优配合比设计,此外进行了选定原材料和配合比下的混凝土强度、抗冻抗裂性能的测定试验,并提出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的关键性控制技术。经后期观测,大坝未发现明显的温度裂缝,大坝温控效果良好。本文得出了以下结果:(1)优选混凝土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中热42.5号硅酸盐水泥,掺加优质Ⅰ级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可加大粉煤灰掺量至35%,以减少水泥水化热温升,提高混凝土自身抗裂性能;(2)高寒地区高拱坝对混凝土防裂要求高,温控要求更严格。应采用温差及应力“双标准”进行控制,基础混凝土抗裂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8~2.0;(3)冬季浇筑混凝土,宜以蓄热法施工为主,尽量避开夜间低气温时段开盘浇筑混凝土;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须采用综合蓄热法。应采取加热水、预热骨料提高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以确保混凝土浇度筑温度为5℃~8℃。(4)加强坝面保温,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对于大坝上下游面等永久暴露面,采用全年保温的方式;各坝块侧面及仓面采取临时保温方式。从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拉西瓦大坝采取的温控措施实施效果良好。在施工期,大坝混凝土入仓温度、浇筑温度控制良好,初期冷却、后期冷却混凝土温度检测成果满足设计要求;在运行期,未出现影响大坝安全的裂缝。

欧阳和平[4](2011)在《关门岩水电站碾压式混凝土坝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说明碾压混凝土技术是利用土石坝施工工艺,以振动碾压实干硬性混凝土的一种新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混凝土大坝柱状法浇筑,它具有机械化程度高,简化施工程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等特点。目前,碾压混凝土坝已被部分水电工程所采用,筑坝技术趋于成熟,但由于对此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深度不一,部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依据典型工程湖南省慈利县关门岩碾压式混凝土坝的施工工艺方法以及质量控制,详细介绍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流程、工艺、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在继续发展和推广应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方面,不少问题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进一步降低造价与提高建坝的质量。此外,本文还应用规范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对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给出定量、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并结合典型工程的施工进行分析与论证,为以后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

魏玉峰[5](2010)在《白鹤滩水电站多层位复杂介质坝基岩体结构特征及岩体质量分级研究》文中认为白鹤滩水电站层位众多、岩性复杂,建基岩体直接利用层位包含亚层9层、岩性小层50层,主要岩性有:斜斑玄武岩、含斑玄武岩、隐晶玄武岩、微晶玄武岩、柱状节理玄武岩、杏仁玄武岩、含杏仁玄武岩、角砾熔岩、凝灰岩等近11种,介质类型体系复杂。不同岩性岩体在表观块度、纵波波速、力学性质等多个方面出现非常明显的差异,最为明显的是柱状节理玄武岩和角砾熔岩,表观结构与力学属性反差巨大,按现行规范或通用方法划分岩体结构和岩体质量,力学属性最好的柱状节理玄武岩被判定为坝基最差的岩体,而力学性质最差的角砾熔岩却成为坝基最好的岩体,划分结果不能反映岩体真实的工程地质性质。同时,众多的层位、复杂的岩性、不同岩性岩体各方面性质明显的差异,使坝基岩体在岩体结构划分、岩体质量评价及力学参数取值等方面遇到了较大的难题和挑战,对这种多层位、多岩性复杂坝基岩体开展工程地质评价,准确表征表观结构与力学性质反差巨大的岩体真实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在理论和工程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白鹤滩水电站多层位、多岩性的坝基岩体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复杂坝基岩体岩体结构划分和岩体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通过分析坝基多层位、复杂岩性、结构体特性与结构面发育程度差异明显的岩体基本特征,在现场大量结构面调查、声波测试、现场及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论述分析了当前单一块度指标划分岩体结构的有关问题,以及结构体性质和结构面效应对岩体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岩体结构划分的参评因素和主要指标,并针对坝址区岩体岩性多样、结构体性质差异明显、本底波速不同的典型特征,创新性的提出了完整程度划分指标—同质完整性系数和不同结构类型的统一比较指标—标准结构系数,建立了考虑结构体性质和结构面效应的岩体结构划分方案,划分结果能够准确体现表观结构与力学性质反差巨大的岩体真实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坝基岩体风化、卸荷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波速比、单元面积裂隙总条数和现场判断等定性定量指标对坝基岩体水平和铅直两个方向进行了风化分带,分析了不同岩性岩体的风化特点;利用张开结构面数量和钻孔吕荣值对坝基岩体开展了卸荷带划分。(3)现场开展了数量较多的岩体变形试验,重点研究了柱状节理玄武岩变形特征,并综合不同岩性岩体中开展的原位波速同步、应力同向变形试验,获得了相关性良好的岩体纵波波速与模量的关系式。(4)统计分析结构体性质、岩体纵波波速、结构面间距、单元面积裂隙条数等岩体特征指标,对特征指标一致或接近的岩体视为有效相近岩体,据此对坝基11种岩性进行综合处理,合并为杏仁玄武岩、隐晶玄武岩、柱状节理玄武岩和角砾熔岩这四个类似岩性层。(5)根据坝基岩体的典型特征,确定了岩体质量分级的主要参评因素及量化指标为岩体结构、风化、卸荷、结构体强度、刚度、岩体纵波波速、洞壁地震波纵波波速、变形及强度参数,建立了岩体质量划分方案。(6)采用类似岩性层资料共享和联用的方法,根据岩级划分方案对坝基50层小层(岩性层)岩体岩级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小层岩体进行并层处理,利用理论公式计算获得了并层后大层(岩流层亚层)岩体的综合模量和综合波速,最终对大层岩体开展了岩级划分。(7)论文通过建立的相关关系式对各小层不同岩级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了取值,并根据理论公式对并层后大层岩体不同岩级开展了力学参数取值研究。(8)从岩体结构、风化、卸荷、岩体质量等多个方面对坝基岩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并按岩体质量分级结果确定了建基面位置。

邢建营,姜苏阳,史海英[6](2009)在《西线一期工程混凝土拱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比较研究——以热巴坝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当地筑坝材料分析,以热巴坝址为典型代表的西线一期工程其河谷宽高比最小、坝基地质条件最好的高坝坝址,具备修建混凝土拱坝和混凝土面板坝的条件。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结果表明,修建混凝土拱坝和混凝土面板坝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在投资、工期及施工方面,优势明显。

贾金生,陈重华,黄国兴,张国新[7](2008)在《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学科发展》文中指出一、引言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是一个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筑物,分为水工结构和水工材料两个领域。受篇幅限制,本专题报告重点评述有关高混凝土坝的形式、变形、强度、稳定分析和安全评价,以及水工材料的学科发展。

王仁坤[8](2007)在《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文中指出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本文简称建基面优化)的分析与评价,是当前高坝建设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意义,对于制定特高拱坝设计准则或修订新的工程规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节理岩体的破坏机理出发,建议了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运用弹塑性损伤理论和最小余能原理推导了基础加固力的量化计算方法;建议了特高拱坝常规安全分析与非线性仿真分析的评判标准,并将其应用到溪洛渡特高拱坝的建基面优化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模拟三维应力状态下三维节理岩体的细观损伤开裂破坏,分析了影响节理岩体破坏强度的因素。在试验和现场概率统计的基础上,从损伤力学出发,探讨了节理岩体力学参数的不同损伤张量计算方法,建议了考虑节理岩体起裂、扩展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提出了有限元实现流程。(2)基于拱坝整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运用弹塑性损伤理论和最小余能原理,推导了基础加固力的计算方法,实现了拱坝基础加固力的量化计算。(3)提出了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原则,总结了建基面优化设计的步骤和详细的工作流程,讨论并拟定了特高拱坝安全分析方法的评价内容与参考准则,初步提出了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体系。(4)对溪洛渡拱坝三种建基面方案,在常规安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整体稳定分析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成果。论证了溪洛渡拱坝基础利用Ⅲ1级岩体和上部高程部分利用Ⅲ2级岩体作为大坝基础的可行性;建基面优化方案较可研方案减少基础开挖和大坝混凝土工程量各100多万m3,节省直接投资约6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

吴佩佩,闫金良[9](2006)在《国内拱坝的建设及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拱坝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重要的坝型之一。近年来,拱坝得到迅速发展,受到国内外水利水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介绍了拱坝的建设特点、应用现状、拱坝体型、拱坝泄洪、拱坝施工等,简要介绍中国拱坝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邹辉[10](2006)在《复杂地基上混凝土拱坝抗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凝土拱坝的抗震分析是拱坝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系统研究了结构动力分析理论、流固耦合的分析理论以及局部人工边界理论的基础上,基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了动水压力模块,实现了拱坝-库水-地基的耦合求解,开发了用粘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地基的程序,进行了碾压混凝土拱坝的可视化建模、参数化设计研究,并结合实际工程天花板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进行静动力三维有限元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了混凝土拱坝波动理论、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以及在ANSYS中实现技术,研究了谱分析理论和时程分析理论,基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了动水压力求解模块,实现了拱坝-库水-地基的耦合求解,使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2.研究了结构-库水-地基的相互作用理论以及模拟无限域地基的人工边界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粘弹性人工边界的理论以及有限元实现方法,借助APDL语言编制了三维粘弹性人工边界在ANSYS中的计算程序。算例计算表明,用粘弹性静动力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地基,不但可行而且精度较高,符合实际情况。 3.采用可视化建模技术对天花板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静、动力计算分析,详细研究了拱坝在不同典型工况下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以及坝-库水-地基的联合作用,研究了拱坝的自振特性和地震响应,获得了一组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在ANSYS中实现了三维粘弹性静动力人工边界,结果精度较高;天花板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也表明,采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得出的应力变形、结构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结果规律性较好,成果对于天花板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以及其它类似的水工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高拱坝技术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拱坝技术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的抗震特性及其敏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本文特色与创新
2 有限元理论
    2.1 结构分析有限元法概述
    2.2 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分析的ANSYS实现
    2.3 地震荷载在ANSYS中的实现
3 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的静、动力特性分析
    3.1 研究基础资料
        3.1.1 研究对象概况
        3.1.2 基本材料参数
        3.1.3 荷载施加
    3.2 有限元模型与假定
        3.2.1 有限元模型
        3.2.2 计算假定
    3.3 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的静力特性分析及荷载组合的确定
        3.3.1 进水口应力分析
        3.3.2 荷载组合的确定
    3.4 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反应谱法计算)
        3.4.1 进水口结构的模态分析
        3.4.2 进水口应力分析
    3.5 研究目标与计算工况
4 拉梁的尺寸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1 1#拉梁的尺寸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1.1 1#拉梁的截面高度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1.2 1#拉梁的截面宽度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2 2#拉梁的尺寸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2.1 2#拉梁的截面高度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2.2 2#拉梁的截面宽度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4.3 小结
5 边墙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5.1 边墙加厚位置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5.1.1 不同方案下进水口 1#拉梁、2#拉梁和 3#拉梁的应力比较分析
        5.1.2 不同方案下进水口边墙的应力比较分析
    5.2 边墙厚度对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5.2.1 不同方案下进水口 1#拉梁、2#拉梁和 3#拉梁的应力比较分析
        5.2.2 不同方案下进水口边墙的应力比较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拱坝工程三维渗流场分析及渗控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渗流分析理论
    (1) 水头边界条件
    (2) 流量边界条件
    (3) 自由面边界条件
    (4) 溢出面边界条件
三、计算模型
    1. 工程概况
    2. 有限元模型
四、计算成果分析
    1. 总体渗流特性
    2. 断层渗透稳定性评价
    3. 渗漏量分析
五、结论

(3)拉西瓦特高拱坝混凝土配合比及温控措施研究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拱坝的结构特点
    1.2 拱坝的发展概况
    1.3 我国高拱坝的建设现状
    1.4 拱坝温控技术进展与温控措施
        1.4.1 拱坝温控技术进展
        1.4.2 拱坝温控技术措施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工程概况
    2.1 黄河上游高寒地区高拱坝温控特点
        2.1.1 气候特点
        2.1.2 结构特点
    2.2 本章小结
3.高寒地区高拱坝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3.1 水泥
    3.2 粉煤灰
    3.3 骨料
        3.3.1 骨料储量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3.3.2 骨料碱活性评定及其抑制试验
        3.3.3 混凝土骨料的质量要求
    3.4 外加剂
        3.4.1 减水剂
        3.4.2 引气剂
    3.5 本章小结
4.高寒地区高拱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1 配合比设计原则
    4.2 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试验
    4.3 本章小结
5.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实施效果与评价
    5.1 原材料实施效果与评价
        5.1.1 水泥
        5.1.2 粉煤灰
        5.1.3 外加剂
    5.2 混凝土配合比实施效果和评价
    5.3 混凝土拌和物质量控制实施效果评价
        5.3.1 混凝土力学性能
        5.3.2 混凝土变形性能
        5.3.3 混凝土耐久性
    5.4 本章小结
6.温控措施
    6.1 大坝混凝土温控设计标准
        6.1.1 允许基础温差
        6.1.2 坝体最高温度控制标准
        6.1.3 上下层温差
    6.2 基础混凝土允许抗裂应力
    6.3 大坝混凝土温控仿真计算成果
        6.3.1 拉西瓦大坝混凝土温控措施敏感性仿真研究成果
        6.3.2 河床坝段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应力及温控措施仿真计算研究
        6.3.3 陡坡坝段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应力及温控措施研究
    6.4 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力计算及其表面保护标准选择
    6.5 大坝混凝土综合温控措施
        6.5.1 优选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裂能力
        6.5.2 提高施工工艺,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6.5.3 合理的浇筑层厚及间歇期
        6.5.4 人工冷却
        6.5.5 严格控制相邻坝段高差
        6.5.6 加强混凝土表面养护
        6.5.7 冬季施工及混凝土表面养护
    6.6 本章小结
7.温控施工实施效果与评价
    7.1 施工期效果评价
    7.2 运行期效果评价
8.结论
    8.1 混凝土配合比及温控措施
    8.2 混凝土配合比效果评价
    8.3 混凝土温控措施效果评价
致谢
参考文献

(4)关门岩水电站碾压式混凝土坝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研究背景
        1.1.2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发展历史
        1.1.3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施工理念
        1.1.4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施工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依据内容与思路
    1.3 工程概况
第二章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相关理论
    2.1.1 材料力学法
    2.1.2 重力坝的应力控制标准
    2.1.3 碾压混凝土渗流特性
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法和措施
    3.1 坝体混凝土主要施工工艺及流程
    3.2 发电厂房及厂房坝段工程
    3.3 施工缝面的处理
    3.4 质量控制措施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白鹤滩水电站多层位复杂介质坝基岩体结构特征及岩体质量分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岩体结构研究现状
        1.2.2 建基岩体工程地质评价研究现状
        1.2.3 玄武岩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环境
        2.1.1 大地构造部位
        2.1.2 区域构造格架、地层岩性
        2.1.3 区域地应力场特征
    2.2 坝址区地质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地震基本烈度
第3章 坝基多层位复杂介质岩体结构特征研究
    3.1 坝基岩体基本特征
        3.1.1 单斜状、多层位、不同性质的岩体
        3.1.2 结构面发育程度差异明显的岩体
        3.1.3 结构体密度、刚度不同的岩体
    3.2 规范规定的指标及划分结果
        3.2.1 规范规定的指标及标准
        3.2.2 规定指标划分结果的代表性
    3.3 坝基岩体结构划分有关问题讨论
        3.3.1 单一块度指标划分岩体结构存在的不足
        3.3.2 结构面的效应
        3.3.3 结构体的力学效应
        3.3.4 完整性系数在评价岩体完整程度时的有关问题
    3.4 考虑结构体力学属性和结构面性状的划分方案
        3.4.1 岩体结构划分考虑的因素及纳入的指标
        3.4.2 岩体结构分类方案的提出
第4章 坝址区岩体风化卸荷特征研究
    4.1 坝址区玄武岩风化特征研究
        4.1.1 白鹤滩坝址区典型岩体风化特征
        4.1.2 风化带划分指标选取研究
        4.1.3 风化带划分的几个问题
        4.1.4 风化分带结果
        4.1.5 岩体风化总体特征
    4.2 坝址区玄武岩卸荷带划分
第5章 岩体变形特性研究
    5.1 试验方法及点位布置原则
        5.1.1 试验方法
        5.1.2 布点原则
    5.2 柱状节理玄武岩变形特性
        5.2.1 P_2β_3~(3-3) 层柱状节理玄武岩基本特征
        5.2.2 柱状节理玄武岩变形试验成果分析
        5.2.3 柱状节理玄武岩变形性能各向异性研究
        5.2.4 柱状节理玄武岩块度小、波速高、模量高特性分析
    5.3 角砾熔岩现场变形试验成果
        5.3.1 角砾熔岩基本特征
        5.3.2 变形试验成果分析
    5.4 变形模量与岩体纵波波速关系
第6章 坝基多层位复杂介质岩体质量分级
    6.1 概述
        6.1.1 国内外岩体质量分级发展与应用
        6.1.2 白鹤滩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分级遇到的难点
    6.2 坝基多层位复杂介质的综合处理
        6.2.1 杏仁类玄武岩综合处理
        6.2.2 隐晶类玄武岩综合处理
        6.2.3 柱状节理玄武岩综合处理
        6.2.4 坝址多岩性层综合处理
    6.3 声波测试成果分析与地震波的应用
        6.3.1 声波测试在玄武岩岩体中遇到的问题
        6.3.2 玄武岩岩体纵波波速值分带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6.3.3 地震波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
    6.4 岩体质量分级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6.4.1 结构体的强度、刚度
        6.4.2 地震波在岩级划分中的应用
        6.4.3 RQD 值的应用问题
        6.4.4 关于软弱结构面的纳入问题
        6.4.5 岩级与风化带的对应性
    6.5 分级指标选择及依据
    6.6 白鹤滩岩级划分方案
    6.7 岩性小层岩级划分结果
        6.7.1 右岸P_2β_4~2 层岩级划分
        6.7.2 小层岩级划分结果展示
    6.8 大层岩级划分结果
        6.8.1 大层岩级划分方法
        6.8.2 大层岩级划分及结果展示
    6.9 河床坝基岩体质量评价
        6.9.1 河床坝基层位及岩性分布
        6.9.2 河床坝基岩体质量评价指标及标准
        6.9.3 河床坝基岩体质量分级结果
第7章 坝址区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
    7.1 坝基小层岩体力学参数取值
        7.1.1 小层岩体变形参数取值
        7.1.2 小层岩体强度参数取值
    7.2 坝基大层岩体力学参数取值
        7.2.1 大层岩体变形参数取值
        7.2.2 大层岩体强度参数取值
    7.3 错动带力学参数
第8章 白鹤滩坝基岩体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8.1 坝基岩体结构特征
    8.2 从岩体风化卸荷程度方面评价
    8.3 从岩体质量方面评价
        8.3.1 两岸坝肩岩体质量特征
        8.3.2 河床坝基岩体质量特征
    8.4 白鹤滩水电站建基面选择
        8.4.1 国内已建或在建的高拱坝河床建基岩体可利用性标准的借鉴意义
        8.4.2 白鹤滩水电站建基面选择
第9章 结论
    9.1 论文主要结论
    9.2 论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西线一期工程混凝土拱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比较研究——以热巴坝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热巴坝址概况
    1.1 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1.2 坝址区筑坝材料
2 热巴坝址基本坝型方案比选
3 热巴坝址混凝土拱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3.1 混凝土拱坝方案[5]
    3.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
4 热巴坝址混凝土拱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二种坝型比较
5 结论

(8)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研究的工程意义
    1.2 影响高拱坝建基面及稳定安全的主要因素
    1.3 高拱坝建基面的破坏机制
    1.4 国内外对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规范对建基面的规定
        1.4.2 高拱坝对基础岩体的要求及参数取值研究
        1.4.3 高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的评价方法研究
        1.4.4 高拱坝建基面开挖的加固处理研究
    1.5 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6 本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第2章 拱坝基础节理岩体力学参数及损伤模型
    2.1 节理岩体力学参数与岩体破坏特征
        2.1.1 概述
        2.1.2 常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的确定
    2.2 节理岩体三维细观损伤开裂破坏试验
        2.2.1 试验方法
        2.2.2 节理岩体的细观损伤破坏过程
        2.2.3 节理岩体的破坏强度试验分析
    2.3 节理岩体结构的概率统计及损伤计算
        2.3.1 节理岩体几何参数概率统计
        2.3.2 节理岩体损伤张量计算
        2.3.3 节理岩体损伤张量计算应用
    2.4 节理岩体的损伤等效柔度张量
        2.4.1 节理岩体的几何特征张量--组构张量
        2.4.2 损伤体等效柔度张量的计算
        2.4.3 损伤体等效柔度张量的计算应用
    2.5 节理岩体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2.5.1 节理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推导
        2.5.2 拱坝坝踵的损伤开裂扩展判据
        2.5.2.1 裂纹微裂损伤区的本构关系
        2.5.2.2 微裂纹扩展准则
        2.5.3 节理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实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拱坝基础损伤加固理论与方法
    3.1 基础变形加固理论
        3.1.1 加固力的提出
        3.1.2 确定拱坝加固力系的基本思路
        3.1.3 加固力的定义及有限元法表述
        3.1.4 最小塑性损伤余能原理
        3.1.5 关联理想弹塑性损伤材料本构关系
        3.1.6 最小塑性损伤余能原理的证明
    3.2 基于塑性余能原理的整体稳定分析
    3.3 坝趾抗力体加固力计算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评价体系
    4.1 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原则与工作步骤
    4.2 建基面拟定的基本要求
        4.2.1 建基面基础岩体质量要求的分区
        4.2.2 建基面基础岩体抗变形能力要求
        4.2.3 建基面的形体要求
    4.3 特高拱坝的体形设计
        4.3.1 一般要求
        4.3.2 体形设计方法
        4.3.3 基础综合变形模量的计算
        4.3.4 特高拱坝的应力控制标准
        4.3.5 拱坝体形优选
    4.4 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的常规分析与评价
        4.4.1 坝体应力分析与强度安全评价
        4.4.2 基础抗滑稳定安全分析与评价
        4.4.2.1 三维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
        4.4.2.2 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坝肩稳定分析的局限性
        4.4.2.3 刚体弹簧元法
        4.4 3 拱坝抗震分析与评价
        4.4.4 常规分析初步评价
    4.5 特高拱坝整体稳定安全分析与评价
        4.5.1 建立特高拱坝整体稳定分析评判准则的必要性
        4.5.2 特高拱坝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安全评价
        4.5.2.1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TFINE 的本构模型及计算流程
        4.5.2.2 基本组合工况下的安全评价
        4.5.2.3 超载分析与安全评价
        4.5.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4.5.3.1 模型试验方法及其特点
        4.5.3.2 拱坝地质力学模型与试验
        4.5.3.3 整体安全评价方法
    4.6 坝趾加固力的分析与评价
    4.7 综合评比确定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溪洛渡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
    5.1 溪洛渡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概况
    5.2 溪洛渡拱坝基础岩体条件、建基面拟定及体型设计
        5.2.1 拱坝基础岩体条件
        5.2.2 拱坝建基面的拟定
        5.2.3 拱坝体型设计
    5.3 常规方法安全分析与评价总结
    5.4 拱坝非线性有限元整体稳定分析与安全评价
        5.4.1 计算范围、网格及材料参数
        5.4.2 计算工况
        5.4.3 正常工况-非线性分析结果与比较
        5.4.3.1 位移分析成果比较
        5.4.3.2 坝体受力性状比较
        5.4.4 大坝超载分析
        5.4.4.1 可研方案-拱坝超载破坏过程
        5.4.4.2 优化方案-拱坝超载破坏过程
        5.4.4.3 比较方案-拱坝超载破坏过程
        5.4.4.4 大坝整体超载安全度
        5.4.5 非线性分析与评价小结
    5.5 拱坝整体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成果比较
        5.5.1 地质力学模型的制作
        5.5.2 试验结果及其评价
        5.5.2.1 正常水载作用下的坝体位移比较
        5.5.2.2 正常水载作用下的坝体应力比较
        5.5.2.3 坝体破坏试验成果比较
    5.6 拱坝坝趾区加固力分析
    5.7 各建基面方案的大坝工程量与投资比较
    5.8 综合比选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国内拱坝的建设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拱坝建设简况
2 拱坝的应用范围
3 应力分析方法
4 拱坝设计
    4.1 拱坝体型
    4.1 体型优化设计
    4.3 稳定分析
5 拱坝泄洪
6 拱坝施工
    6.1 混凝土拱坝
    6.2 碾压混凝土拱坝
    6.3 砌石拱坝
7 结 论

(10)复杂地基上混凝土拱坝抗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拱坝的基本特点
        1.1.1 拱坝的基本特点
        1.1.2 碾压混凝土拱坝的发展
        1.1.3 碾压混凝土拱坝的特点
        1.1.4 碾压混凝土拱坝的发展趋势
    1.2 拱坝抗震分析研究的现状
        1.2.1 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过程
        1.2.2 有限元法及其应用现状
        1.2.3 拱坝-地基相互作用问题的发展状况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坝-地基-库水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理论与方法
    2.1 动力分析有限元基本理论
        2.1.1 结构的动力平衡方程
        2.1.2 结构自振特性的计算
    2.2 ANSYS谱分析理论与方法
    2.3 ANSYS时程分析法理论与方法
    2.4 水体动水压力附加质量
        2.4.1 结构—水体的耦合求解
        2.4.2 拱坝结构的附加质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模拟与地震波输入研究
    3.1 地震波及波动方程
    3.2 粘弹性边界条件理论与方法
        3.2.1 二维粘弹性人工边界
        3.2.2 三维粘弹性人工边界
        3.2.3 三维粘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
    3.3 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在ANSYS中的实现方法
        3.3.1 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有限元实现
        3.3.2 二维粘弹性人工边界的算例考证
        3.3.3 三维粘弹性静-动力人工边界的算例考证
    3.4 地震波输入研究
        3.4.1 等效边界力方法
        3.4.2 波场分解方法
    3.5 固定边界与粘弹性人工边界比较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花板碾压混凝土拱坝三维有限元静动力分析
    4.1 工程概况和研究内容
    4.2 碾压混凝土拱坝可视化建模技术
        4.2.1 地质图的概化及预处理
        4.2.2 ANSYS可视化建模技术
    4.3 碾压混凝土拱坝有限元模型建立
        4.3.1 地质弱面的模拟
        4.3.2 施工过程仿真和组合多种工况
    4.4 计算模型与参数
    4.5 拱坝应力变形分析研究
        4.5.1 正常荷载组合1
        4.5.2 正常荷载组合2
        4.5.3 特殊荷载组合
    4.6 坝肩稳定分析
    4.7 抗震分析
        4.7.1 模态分析
        4.7.2 谱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本文的研究内容总结
    5.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拱坝技术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拱坝坝身进水口结构的抗震特性及其敏感性分析[D]. 赵珍. 西安理工大学, 2018(01)
  • [2]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拱坝工程三维渗流场分析及渗控效果评价[J]. 王旭辉,李博勇,洪佳敏,王敏,马恒臻.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9)
  • [3]拉西瓦特高拱坝混凝土配合比及温控措施研究及效果评价[D]. 窦晓亮.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4)
  • [4]关门岩水电站碾压式混凝土坝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D]. 欧阳和平. 湖南农业大学, 2011(06)
  • [5]白鹤滩水电站多层位复杂介质坝基岩体结构特征及岩体质量分级研究[D]. 魏玉峰.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1)
  • [6]西线一期工程混凝土拱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比较研究——以热巴坝址为例[J]. 邢建营,姜苏阳,史海英.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9(06)
  • [7]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学科发展[A]. 贾金生,陈重华,黄国兴,张国新. 水利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 2008
  • [8]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D]. 王仁坤. 清华大学, 2007(06)
  • [9]国内拱坝的建设及发展[J]. 吴佩佩,闫金良. 西北水电, 2006(04)
  • [10]复杂地基上混凝土拱坝抗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D]. 邹辉. 河海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高拱坝技术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