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江词》朗诵小结

《射江词》朗诵小结

一、《涉江词》诵词记略提要(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成[1](2017)在《沈祖棻词艺术渊源研究》文中提出沈祖棻是民国时期的着名词人之一,她的《涉江词》广受学界好评,许多知名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如章士钊、吴梅、汪东、吴宓、朱光潜、夏承焘、钱仲联、舒芜等,因此,研究沈祖棻词的艺术渊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对沈祖棻词的创作情况进行总体概述,分为两小节:(一)从个人生活际遇与时代背景、家学与地域、师承与交游等三方面入手,概述沈祖棻词的创作背景;(二)结合文本,概述沈祖棻词总的艺术特色,即“联章比兴大量涌现”、“真诚执着的情感”、“婉约沉郁的美学特质”和“浅显典雅的语言风格”,并指出在不同时期,沈祖棻词创作上所发生的变化。第二章以外证的方式,初步探究沈祖棻词的艺术渊源,分三小节:(一)师承的重要影响;(二)《宋词赏析》的选录情况;(三)他人对沈词艺术渊源的论述。得知其艺术渊源主要集中于晏几道、周邦彦、王沂孙三人。第三章为本文的重难点,以内证的方式,紧密结合作品,对沈祖棻与晏几道、周邦彦、王沂孙三人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详细论述,既分析沈祖棻学习他们的原因,又分析在具体创作时对他们的继承与突破,其中后者为本文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结语部分将把沈祖棻与其他女性词人进行比较,从传统女性词人和近现代女性词人两方面入手,而重点在其与近现代女性词人的比较,因为可比性最大。

谭若丽[2](2015)在《民国学人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政治上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开启了中华民主共和的新时代,文化上把以文言文为主体的古典文学推下了主流舞台,开始了以白话文为主体的现当代文学的新篇章。亘古未有之变浓缩于几十年之中,变化激烈之程度可想而知。民国,既是政治上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文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民国时期是传统词学的终结和新词学的创始时期,这是中国千年词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关捩,民国词很多方面传承于晚清,受常州派的影响很大,亦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伴随着中国社会形态的巨变,新旧文化的转型,又呈现出诸多新景象。对这一时期词史发展的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传统词文化的演化轨迹和发展趋势,探究其形成原因、转换过程以及词学史意义。本文界定的“民国学人词研究”,即以民国期间在某一领域具有成熟的专门着作,且曾在高校任职过的学者的词作作为研究对象。民国,作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中介点,集结束与开创为一体,对这一时期文学的研究,可以完整地描述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各种文体于千古未有之大变时期,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变化是以多种思想与学术的激烈交锋为表现形式的,高校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阵地之一。处于阵地中心的“民国学人”具有多重社会属性,民国学人作为民国时期的社会人,对环境人文有普通人的一般感受;民国学人也是文化人,在一般感受外,又有其独特感受;民国学人的学者属性是其更高旨归,他在普通人的感性认知之上辅以理性思考,其思索与关注的范围甚广,与整个社会的脉搏跳动息息相关,并在有意或无意间将其思维带入学术活动及着作抒写中。拥有学人多重属性的民国高校学人,又处于中西文化交锋的舞台,这一民国特殊场域的中心,他们于这一时期文化学术的接触感受,较一般人更为亲密,感受更为真实,震动愈加强烈,以“民国高校学人”为研究对象,揭示这个时代的变化更具代表性。词,较于诗,更适合蕴藉性灵,抒发真情,即使西学东渐之际,亦有相当多的学人用这种传统形式进行创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民国学人成长于民国,接受的是新式教育的研究训练,甚至有留洋求学经历,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相反的路途上呈渐行渐远之势,此时却与老一辈文人默契地选择“词”这一传统形式记录感受,表明心史,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文学是现实基础上艺术的再加工,即意味着,晚清民国学人词作作品正是我们回到民国现场,感受学人所感,还原历史的突破口与切入点。“民国学人词研究”意在通过词作的研读,回到晚清民国历史现场,探究风云诡谲中学人的抉择与心路历程。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上编、下编两大部分,绪论综述“民国文学”的含义,话题的提出,以及“民国文学”研究的状况;论述“民国词史”与千年词史、与清词的联系。上编第一章论述民国视域范畴内“民国学人词”的含义与划定标准;第二章是笔者在阅读民国词作感受中,感到前后相继的两股词风主导着民国词坛的走向,一是晚清至民国前期,即截止到朱祖谋逝世之时的时间段内,朱祖谋大力推崇梦窗词并在当时词坛“一枝独秀”;二是朱祖谋逝世之后,梦窗词的影响开始减弱,词体的密丽堆砌弊端严重,需要新鲜的活力。同时,晚清以来的战争灾难一直冲击着词人心灵,各种冥冥之感已酵化为郁勃愤懑之气,要喷薄而出。在这双重呼唤之下,“稼轩风”再次兴起,并与清初“稼轩风”鼓扬的背景相比较,凸显晚清民国时期鼓扬背景的独特性。在辨明“稼轩风”与“稼轩体”区别的基础上,明确我们研读稼轩词应有的态度。并分析了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稼轩风”向“稼轩体”的转变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编意在上编研究状况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词作予以分析。本文主要选择了龙榆生、夏承焘、詹安泰、沈祖棻、吴梅、卢前几位学者词人,选择的标准主要依据两条:一是在民国词史中,以上各位词家可称大家,至少是名家,具有能够代表民国学人词成就,划定坐标的效用。二是在民国学人词为中流砥柱的民国中后期,他们的词学选择和词风走向都具有典型性。具体说来,龙榆生作为朱祖谋的授砚弟子,尽力校勘朱氏遗作,而在词的创作路径选择上,却打出以苏、辛别建一宗的旗帜,成为领导词坛风气转换的旗手。惜处于多种转型时代中,身世曲折,用世之心未泯,时常于政治与文化间徘徊,导致心境忧郁,词作多有未甘忏悔之意混杂,被学者认为未达苏、辛之境。民国学人中,夏承焘涉猎面极广,卓然一代大家,就词学研究而言,在词学考订、校勘、谱牒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词作风格出入南北宋,壮采奇情,融合多种特色而自成面貌,变化甚多。总体说来,以上二位词作风格以学苏、辛为主,可划为反常州之道而行者。詹安泰少时师法朱祖谋、况周颐,自是常州派内之人,但同时也尝试开新,曾致词人刘伯端书云:“拟别出生辣一路,由生辣以寻重拙大之义”,词作多化用楚骚美人以表坚贞悱恻,方法多变,荡气回肠,自成面目。沈祖棻作为女性词人代表,师法汪东、吴梅,其词作表达了作者的美好品质及对世界的关怀,词作整体面貌婉丽深厚,覃思妍妙,不同时期又多有变化,堪为民国女性词人大家,即使置于男性词学史中也毫不逊色。吴梅与沈祖棻、卢前都有师生之谊,无师学问无以传,吴梅自当录之,其《霜厓词录》重“情”重“品”,不作无病之呻吟,民国学人词史中固当有一重要地位。以上三位可算得为承继常州派主张者,可大体了解常州词派在民国中后期的流变状况。抗战兴起,中情激荡,昂扬呐喊式“稼轩体”盛行,卢前所作《中兴鼓吹集》是最为典型代表,它为特定时代而作,具有特殊意义;卢前还作论词词百首,表明自己的词学观。本文认为卢前此种词学批评形式都选取《望江南》这一词牌是有原因的,并对原因进行初步的推断与探讨。

徐晋如[3](2010)在《易安而后见斯人——对《涉江词》在20世纪词史中地位的一种认识》文中研究表明沈祖棻是李清照之后最杰出的女词人。从女性词史的角度说,《涉江词》是《漱玉集》之后最好的女性词集;从新文学传统的角度说,沈祖棻词较当时同辈词人多了现代性,却少了沉郁;从学人词的传统角度说,20世纪词家,大多受清代学人词传统影响,与同辈两位女词人吕碧城、丁宁相比,沈词最见学养。

张春晓[4](2006)在《爱国词人沈祖棻及其《涉江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苏州大石头巷位于观前街与饮马桥之间。现代爱国主义女词人沈祖棻(一九○九·一·二九·—一九七七·六·二七.)就出生在这儿的一座宅院裹。祖棻出生前,沈家从祖籍浙江海盐迁居苏州已经好几代。祖父沈守谦,号退庵,从清王朝实缺徐州兵备道的职务退休后,闲居在家。他笃好艺术,和词人朱孝臧、书画家吴昌硕等都有来往。祖棻从小甚得祖母罗太夫人的宠爱,罗太夫人在世时,家道殷实,每年秋天

张春晓[5](2000)在《《涉江词》诵词记略提要》文中研究指明《涉江词》是现代着名女词人沈祖的词集,其词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32年到1936年,“方其肄业上库,覃思多暇,摹绘景物,才情妍妙,故其辞窈然以舒”;1937年到1945年,“迨遭世板荡,奔窜殊域,骨肉凋谢之痛,思妇离别之感,国忧家恤,萃此一身。言之则触忌讳,茹之则有未甘,憔悴呻吟,唯取自喻,故其辞沉咽而多风。”1945年到1946年,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解放,但大喜之后却翻出许多可哀可感之事,以乐景写哀,益增其哀;1946年秋到1949年春,这三年的词,多了几分冷眼旁观的峭拔,爱用香草美人比兴之体,抒写感情、讽咏时事。 我们说沈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词人,不仅因为她有着高贵的词品,而且因为她有着对词体认识的自觉。所以论者异口同声,认为凝聚她一生心血的《涉江词》,不愧为词林的瑰宝。

二、《涉江词》诵词记略提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涉江词》诵词记略提要(论文提纲范文)

(1)沈祖棻词艺术渊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沈祖棻词创作概述
    1.1 沈祖棻词创作背景
        1.1.1 生活际遇与时代背景
        1.1.2 家学与地域
        1.1.3 师承与交游
    1.2 沈祖棻词艺术特色
        1.2.1 联章比兴大量涌现
        1.2.2 真诚执着的情感
        1.2.3 婉约沉郁的美学特质
        1.2.4 浅显典雅的语言风格
2 沈祖棻词艺术渊源:外证
    2.1 师承的重要影响
    2.2 《宋词赏析》的选录情况
    2.3 他人对沈词艺术渊源的论述
3 沈祖棻词艺术渊源:内证
    3.1 “一生低首小山词”——晏几道与沈祖棻
        3.1.1 语言运用:“用小山语”、“翻小山语”
        3.1.2 叙述手法:“寓以诗人句法”
        3.1.3 情感表达:借助于“梦”传情达意
    3.2 “词流又见步清真”——周邦彦与沈祖棻
        3.2.1 词调选择:多次采用清真首创词调
        3.2.2 语言风格:继承了清真词“言言皆有来历”的特点
        3.2.3 章法结构:回环往复,讲究张弛有度
    3.3 “比兴之体,最近碧山”——王沂孙与沈祖棻
        3.3.1 抒情方式:比兴寄托
        3.3.2 意境塑造:凄苦黯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民国学人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民国学人词与民国文学
    二、 民国学人词与“20 世纪词史”
上编
    第一章 民国词史语境下的“民国学人词”
        一、 1849——1912:以反映现实为特质的常州词派的大兴
        二、 1912——1931:“梦窗词”的大热与群流新兴
        三、 1931——1949:学人成为词坛中流砥柱时期
    第二章 民国词的特质——“天下兴亡”背景下“稼轩风”的再兴与鼓扬
        一、 “稼轩风”的来历与涵义迁变
        二、 民国词风潮:“稼轩风”向“稼轩体”的转变
下编
    第三章 法乳苏、辛之《忍寒词》
        第一节 忧愁风雨,且发龙吟:龙榆生的传奇人生
        一、 风雨龙吟年正少,强村遗业遽相承
        二、 为苍生请命,为千古词人吐气
        第二节 现代词学奠基人之一: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主张
        一、 “允博允精,不囿一能”的词学成就
        二、 “别建一宗”的词学观
        第三节 今古几词手,我自爱东坡:龙榆生的《忍寒词》
    第四章 综合而自出新意——试谈夏承焘与《天风阁阁词》
        第一节 一代综合之词学大师
        一、 学术综合之大师
        二、 综合之着作:《天风阁学词日记》
        第二节 一代综合之词人
        一、 欲合稼轩、白石、遗山、碧山于一家
        二、 作词喜从气象方面落笔
        三、 立意卓大,沉郁顿挫,成就文人之词
    第五章 鞭笞精怪成瑰辞,寄托家国自生辣——詹安泰《无庵词》
        一、 韩山韩水少年游,取径石窗作跬步
        二、 师碧山,重寄托,欲以“生辣”苫词坛
    第六章 涉江采芙蓉,忧伤以终老——沈祖棻《涉江词》的“芬芳”与“忧愁”
        第一节 多种文体均擅的创作生涯
        第二节 “秋波临去尚销魂”的《涉江词》
        第三节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李词异同比较
        第四节 《涉江词》的美学特色与词学渊源
    第七章 吴梅、卢前词合论
        第一节 重“情”重“品”——不作无病之呻吟的吴梅《霜厓词录》
        第二节 卢前:雄风托举的《中兴鼓吹集》与论词词
        一、 战争环境中“稼轩体”的代表:《中兴鼓吹集》
        二、 别具一格的“论词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易安而后见斯人——对《涉江词》在20世纪词史中地位的一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女性词史视角下的沈祖棻词
二、新文学传统下的沈祖棻词
三、学人词传统下的女词人

四、《涉江词》诵词记略提要(论文参考文献)

  • [1]沈祖棻词艺术渊源研究[D]. 王志成. 江西师范大学, 2017(04)
  • [2]民国学人词研究[D]. 谭若丽. 吉林大学, 2015(08)
  • [3]易安而后见斯人——对《涉江词》在20世纪词史中地位的一种认识[J]. 徐晋如.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4]爱国词人沈祖棻及其《涉江词》[J]. 张春晓. 词学, 2006(00)
  • [5]《涉江词》诵词记略提要[J]. 张春晓. 中国韵文学刊, 2000(02)

标签:;  ;  ;  ;  ;  

《射江词》朗诵小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