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热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封闭热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一、封闭配合热熨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婵[1](2021)在《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腰背肌肌张力、腰椎功能状态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并为该病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通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的64例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治疗组运用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运用推拿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以及JOA评分的评估,作为观察指标,并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收集数据并使用SPSS24.0进行分析。结果:1.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度PD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治疗后疼痛度P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2.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两组治疗前后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患者的腰背肌肌张力;两组治疗后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降低腰背肌肌张力方面优于对照组。3.JOA评分: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状态;两组治疗后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腰椎功能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评定: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患者的腰背肌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状态,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2.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优化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方案,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文业成[2](2020)在《飞针刀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飞针刀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飞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松解术进行治疗,均治疗3次,每5天治疗1次。对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JOA腰痛症状评分对患者症状、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3个月后进行随访,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4.飞针刀治疗组和常规针刀对照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飞针刀组近期和远期疗效愈显率均优于常规针刀组(P<0.05)。5.飞针刀松解术和常规针刀松解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飞针刀松解术能有效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腰腿部疼痛、改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其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刀治疗,更值得临床的推广及使用。

苏晶[3](2020)在《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TLTPS)在临床腰臀部疼痛中很常见,一般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或周围具有明显的阳性反应点。这些年来,由于科技的现代化,人们上班学习逐步网络信息化,使得久坐成为日常常态;生活学习的快节奏,使得人们休息和锻炼的时间均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在上升,而发病人群的年纪在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近年来研究表明,针刀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次临床研究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要研究该方法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并对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术式设计进行探讨,以期能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上面,提供新的针刀术式及设计诊疗思路。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纳入的104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科2018年1月2019年8月的住院患者。按照患者住院顺序进行编号,然后随机分为针刀组(治疗组)和电针组(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的52例患者运用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由于第一次针刀术后针眼处疼痛难忍,退出实验。对照组的52例患者运用电针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因为临床效果欠佳,要求加用其他疗法而退出实验。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周,并在出院后1个月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一个月这三个时间点的VAS评分、JOA评分进行记录对比,并对两组治疗后一个月的临床总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针刀组与电针组在治疗前的年龄、病程、性别、单双侧的发病部位、VAS评分、JOA评分这些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全部P>0.05,不具有显着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2.针刀组与电针组的临床总疗效对比:针刀组50例,治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愈显率74%,有效率90%。电针组50例,治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愈显率54%,有效率8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两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都有效,但治疗组选用的针刀整体术方案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电针方案。3.针刀组与电针组在视觉模拟评分上的对比:组内对比是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和治疗一个月后的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是两组在治疗后及治疗后一个月的VAS评分,针刀组都比电针组的要低,两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针刀组和电针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都能减轻患者疼痛,但是针刀组在近期和远期减轻患者疼痛方面均明显优于电针组。4.针刀组与电针组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估上的对比:组内对比是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和治疗一个月后的JO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上升,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是两组在治疗后及治疗后一个月的JOA评分,针刀组都比电针组的要高,两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针刀组和电针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时,都能使患者的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等方面得到改善,但是针刀组在近期和远期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电针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针刀整体松解术和电针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时都有效,但是针刀整体松解术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电针,而且在近期和远期减轻患者疼痛及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等方面均优于电针,此针刀术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韩青[4](2020)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讨论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痛证的优势,以便为临床治疗相关病种提供简便有效的思路与方法,更好地推广与应用。方法:纳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断的患者60例,时间选取2019/06至2020/01。于EXCEL中导出随机数字表,分成人数相等的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与龙虎交战针法组(治疗组)。针刺均取肾俞双、大肠俞双、委中双、腰阳关、命门、阿是穴,每日治疗1次,1周5次治疗,2天休息,14d为1个疗程。以两组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以及随访的VAS与M-JOA分值对比结果来评价临床疗效。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对比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总计57人完成整个疗程,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将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后,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对比VAS分值:将治疗前两组的VAS分值对比后,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将治疗前与1个疗程、2个疗程后的VAS分值对比后,得出P<0.05,意味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确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将2个疗程后与随访的VAS分值对比后,得出P>0.05,意味着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龙虎交战针组(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可减轻腰三横突综合征诸证,且前者疗效更优,远期疗效更佳。3.对比M-JOA分值:将治疗前两组的M-JOA分值对比后,得出P>0.05,意味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将治疗前与1个疗程、2个疗程后的M-JOA分值对比后,得出P<0.05,意味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均有下降的趋势;将2个疗程后与随访的M-JOA分值对比后,得出P>0.05,意味着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龙虎交战针法组(治疗组)显着地减缓了第三横腰椎突综合征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腰椎的功能活动明显有所恢复,较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更具有显着优势。4.对比临床疗效:结束疗程后,龙虎交战针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总有效率79.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从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上来看,龙虎交战针法要显着优于常规针刺。结论:龙虎交战针法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上较常规针刺疗法,有显着的疗效与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范纪安[5](2019)在《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足底筋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足部疾患,对于患者日常的生活甚至工作影响较大。近几年在中医于临床上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法仍是以传统中药内服或外用,针灸推拿等为主。西医则以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注射皮质激素、冲击波、运动疗法、激光治疗等。以上疗法行之有年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同时也有存在如起效较慢或再发性较高等缺陷。而浮针为近来较新兴之中医疗法,于治疗以疼痛为主诉的疾病都能有一定的效果,故希望能通过研究观察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期望能比较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浮针治疗与传统针刺疗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对运用浮针,观察研究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与传统针刺疗法两者的临床疗效之比较。本次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及其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评分、张力仪,使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得出疼痛评分,来说明浮针于临床上对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以期对此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为使用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于此次研究中将符合中、西医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脱落标准的病例之7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病例纳入后以随机方法之原则分作为两组,是为浮针治疗组(治疗组)以及针刺治疗组(对照组)2组,35例为一组。浮针组用浮针进针,后扫散。针刺组参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出版之《新针灸学》之穴位做单纯针刺治疗。取水泉穴、承山穴、仆参穴、昆仑穴、太溪穴。直刺或平刺,平补平泻30分钟。之后采用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客观指标评价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之效果。评价之时间完,治疗前一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三周后、治疗完成后分别进行主观以及客观的评价。主要用来评价的主观指标为: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及其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评分。客观指标为通过治疗前一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三周后、治疗完成后用张力仪测量得出之数据,再给予量化来对足底筋膜炎之浮针疗法做评价。且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及处理之方法详细描述记录下来。将于研究中获取之数据以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当P>0.05时数据间无差异,P<0.05时代表资料间有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时有显着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最后将结果列表并说明。结果:1.经治疗后,浮针组与针刺组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5%及91.43%,在两组具有着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浮针组与针刺组在总疗效上有显着差异。2.治疗第一周后的VAS评分相比之下是无明显的改变(P>0.05),当于治疗后第二周开始,两组间的VAS评分会开始出现差距(P<0.05),治疗完成后的差异更是巨大。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VAS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VAS评分显着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3.治疗第2周后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开始出现差异(P<0.05),这个情况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4.治疗第一周后JOA疼痛评分出现差异(P<0.01),差异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疼痛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疼痛评分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5.治疗第一周后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出现差异(P<0.05),但差异不会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基本相同。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6.浮针组与针刺组只有于治疗第三周后JOA步行能力评分开始出现差异(P<0.05),但这个情况不能维持到治疗完成。故在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步行能力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步行能力评分评分基本相同。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7.治疗第一周后JOA日常生活评分开始出现显着的差异(P<0.01),这个情况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日常生活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日常生活评分明显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8.浮针组与针刺组于治疗第一周后的张力仪评分之比较所得出的统计结果,浮针组的得分明显优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的得分差异亦是显着(P<0.01)。观察治疗完成后两组之间的张力仪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张力仪评分表现显着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经治疗后,浮针组与针刺组在总疗效上有显着差异。说明浮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目前无有提及以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之文献,故此次研究证明浮针对于治疗足底筋膜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当成临床上的治疗参考。2.浮针组与针刺组经治疗后于VAS评分、张力仪评分存在显着差异,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存在差异。表示于客观指标上,浮针在治疗足底筋膜炎都优于针刺组。此次研究中特别分析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之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这也是文献中较少出现的分析,也能从这上面进一步提供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的证明。3.在治疗过程中张力仪评分于治疗第一周后则出现明显差异,说明浮针对于减轻张力的效果快且明显。相对于针刺而言,浮针具有更有效,更快捷等特性。而以此种软组织张力仪来作为评价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也是较为创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与张力仪的评价数据也是相对的,故希望能通过此篇研究来做为浮针及软组织张力仪评价的推广之用。

赵彪[6](2019)在《腰部旋转复位扳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腰部旋转复位扳法与推拿配合腰部斜扳法的效果差异,明确腰部旋转复位扳法与腰部斜扳的效果差异,探讨腰部旋转复位扳法在本病中的医治优势。方法: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病患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选取推拿配合腰部旋转复位扳法,对照组30例选取推拿配合腰部斜扳法。治疗结束后进而比较两组医治前后指压痛觉点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总体疗效。结果:推拿结合腰部旋转复位扳法组总有效率为96.67%,推拿结合腰部斜扳法组总有效率100.0%(P>0.05);医治后对照医治前两组第三腰椎横突局部指压疼痛点VAS评分、JOA评分改善都有改善,P<0.05。医治后治疗组对照对照组JOA评分、JOA改善指数、JOA改善率、JOA疗效评定表、总体疗效评价,P>0.05。医治后治疗组对照对照组第三腰椎横突局部指压疼痛点VAS评分,P<0.05。结论:推拿配合腰部旋转复位扳法以及推拿配合腰部斜扳法医治本病均有疗效明确,二种方法整体疗效无显然差异。推拿结合腰部旋转复位扳法对腰三横突局部指压疼痛点改善效果更佳。

龙俊华[7](2019)在《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该疾病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90例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金钩钓鱼组和提插泻法组,各45例。治疗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层。之后,金钩钓鱼组采用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提插泻法组采用提插泻法治疗。2个疗程后,再次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与比较,以观察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在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以观察随访时与治疗后的患者病情变化。结果:两组治疗之前,金钩钓鱼组和提插泻法组患者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金钩钓鱼组和提插泻法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之后进行比较,金钩钓鱼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提插泻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郑氏“金钩钓鱼”针法的止痛效果优于提插泻法;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针刺方法在改善腰部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无显着差异。总体疗效比较,金钩钓鱼组的总有效率97.8%,治愈率62.2%,明显高于提插泻法组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80.0%,治愈率48.9%,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结论:郑氏“金钩钓鱼”针法和提插泻法均对腰3横突综合征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提插泻法。

张普[8](2019)在《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探索中医中药内服外治联合使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理和手法治疗特点,对其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做出客观评价,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综合治疗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今后更多的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在甘肃省中医院中医康复治疗中心、骨科和针灸推拿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生产批号:甘药制Z09001921)杜仲腰痛丸,12粒,口服,2次/日,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脊柱调衡手法,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2组治疗均隔日一次,5次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不足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者可提前结束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末次治疗后各做一次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并记录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第三腰椎横突端压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病程长短,治疗前组间JOA总分及其组成部分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第三腰椎横突端压痛VAS评分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2组患者治疗后组内、组间JOA评分和第三腰椎横突端压痛VAS评分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有效28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体有效24例、无效6例,有效率8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和针刺联合杜仲腰痛丸均可有效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不适症状。2.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在第三腰椎横突端压痛VAS评分、JOA总分及患者临床体征改善方面明显优于针刺联合杜仲腰痛丸;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上优于针刺联合杜仲腰痛丸。3.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安全性和舒适性好,患者容易接受,易于推广。

邓享强[9](2017)在《滞动针结合温针灸疗法治疗风寒阻络型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滞动针结合温针灸疗法治疗风寒阻络型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客观的的评价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滞动针疗法治病提供新的思路以及为该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选取腰三横突区域的阿是穴和夹脊穴,采用滞动针结合温针灸疗法治疗,方法是:进针得气后滞针,行提拉、摇摆、合谷刺等动针操作,时间约1分钟,完成后在滞动针的针柄上插长约2.5cm的艾条,共1根,待艾条燃尽,皮肤红晕潮红,出针前再行一次滞动针操作。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mg,每天一次,每次75mg。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严禁服用其他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药品或采取治疗方法,两个组均以治疗5天作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当日,采用JOA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下腰痛评分表、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评分量表进行压痛疗效评定,研究结果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JOA评分,对比治疗前(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意义;对比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滞动针结合温针灸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药。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对比治疗前(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对比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滞动针结合温针灸可以改善患者压痛等体征,优于口服西药。3.治疗组:痊愈率21.88%,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痊愈率9.38%,总有效率为84.38%组,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4.治疗组出针后出现2例局部轻微肿痛出血;对照组出现9例腹胀腹泻、口干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处理后均能够完成试验,另有4例患者因家里有紧急事情或者临时出差等个人原因未能完成最后试验。结论:1.滞动针结合温针灸具有温通经络、松解粘连作用,治疗风寒阻络型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显着。2.滞动针结合温针灸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日常生活方面的等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药。是具有操作安全、疗效显着、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徐颖[10](2016)在《傍针刺结合电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本试验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并评价傍针刺结合电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推广一种更为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共选择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和盲法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傍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每日治疗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JOA)、下腰痛量表(VAS)积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本组自身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0<0.01),两组的治疗对改善腰痛均有效果;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0.05),治疗组对改善腰痛效果优于对照组;3、统计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计算改善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两组疗效有显着差异(P=0.02<0.05),治疗组对于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傍针刺结合电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该治疗方案适合基层针灸医生掌握,可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二、封闭配合热熨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封闭配合热熨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论文提纲范文)

(1)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4 疗效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
        4.2 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
        4.3 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
    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6 统计学数据处理方法
    7 质量控制措施
    8 不良事件统计与处理方案
    9 终止研究的条件
    10 伦理审查批件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体重比较
        2.4 病程比较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比较
        3.2 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比较
        3.3 JOA评分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不良事件统计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的论述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手段
    2 现代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2.1 概念和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理
        2.3 治疗手段
    3 治疗机理分析
        3.1 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3.2 拔罐运动疗法的概念
        3.3 拔罐区域的选择依据
        3.4 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3.5 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理及优势
    4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4.1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
        4.2 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
        4.3 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
    5 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
        5.2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的比较
        5.3 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的比较
        5.4 JOA评分的比较
        5.5 疗效评价的比较
    6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飞针刀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2 治疗方案
        2.1 采用飞针刀松解术治疗
        2.2 采用常规针刀松解术治疗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疗效指标
        3.2 临床疗效
    4 安全性评价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疼痛改善程度比较
    2 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3 症状评分比较
    4 临床疗效
        4.1 近期疗效
        4.2 远期疗效
    5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与思考
    1 中医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1.1 中医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
        1.2 中医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
    2 西医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的研究
        2.2 病理机制的研究
        2.3 西医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
    3 飞针刀松解术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
        3.1 飞针刀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理论基础
        3.2 飞针刀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机制探讨
        3.3 飞针刀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前期基础
        3.4 飞针刀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特点
        3.5 选点依据
        3.6 针刀操作后选用拔罐的依据
        3.7 对照组的选取依据
    4 结果分析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5.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CRF表
附录 B:文献综述 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中止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
        2.2 对照组电针治疗
    3 记录内容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VAS评分
        4.2 JOA评分
        4.3 疗效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两组基本情况对比
        6.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6.3 两组患者JOA评分对比
        6.4 两组疗效对比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1.1 不通则痛
        1.2 不荣则痛
    2 祖国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
    3 西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3.1 第三腰椎横突的解剖
        3.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3.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4 针刀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5 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5.1 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机制
        5.2 针刀整体松解术的术式设计思路及机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致谢

(4)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2 西医学对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3 龙虎交战针法理论认识
    4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机制探讨
    5 选穴依据
    6 研究结果讨论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附录2 改良日本M-JOA疼痛量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1.1 传统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认识
        1.1.1 概述
        1.1.2 经络、脏腑与足底的关系
        1.1.3 足底筋膜损伤的病因病机
        1.1.4 传统中药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概况
        1.1.5 针灸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概况
        1.1.6 推拿手法
    1.2 现代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研究进展
        1.2.1 解剖基础与病理关系
        1.2.2 足底筋膜炎的发病机制
        1.2.3 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2.4 现代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进展
    1.3 浮针的研究进展
        1.3.1 浮针之由来
        1.3.2 浮针疗法与传统针灸的关系与区别
        1.3.3 浮针之优势与现代运用
    1.4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1.4.1 MTrP之概念
        1.4.2 MTrP产生机制
        1.4.3 MTrP于治疗上的运用
    1.5 足底筋膜炎评价方法进展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临床病例来源
        2.1.2 疾病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随机分组
        2.2.3 治疗方案
        2.2.4 疗效观察
        2.2.5 疗效标准
        2.2.6 统计方法
        2.2.7 技术路线
第3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年龄结构情况比较
        3.1.3 两组病程情况比较
    3.2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3 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比较
        3.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疼痛评分比较
        3.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不稳定度(感)评分比较
        3.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步行能力评分比较
        3.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日常生活评分比较
        3.3.7 两组患者治疗张力仪评分比较
第4部分 讨论
    4.1 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与高张力的形成机理
    4.2 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探讨
    4.3 治疗结果讨论
    4.4 此次临床研究之优越性
    4.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中常用缩写
    附录二: 基本数据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附录四: 样本量估算
    附录五: 随机入组的方法
    附录六: 随机分组的方法
    附录七: 视觉模拟量表(VAS)尺
    附录八: 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表
    附录九: 统计学审核证明
致谢
详细摘要

(6)腰部旋转复位扳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概念
    1.2 病位
    1.3 病因病机辩证
    1.4 医治
        1.4.1 手法医治
        1.4.2 针灸医治
        1.4.3 中药医治
        1.4.4 西医医治
        1.4.5 综合医治
    1.5 旋转复位扳法
        1.5.1 调整局部软组织与神经根的关系
        1.5.2 减轻椎间盘压力
        1.5.3 调整小关节紊乱改正错位
        1.5.4 缓解组织粘连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诊断标准
    2.2 选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2.5.1 样本容量与分组方法
        2.5.2 医治方法
    2.6 观察指标
        2.6.1 指压痛觉点压痛视觉模拟量表
        2.6.2 JOA腰部痛疾患疗效评定
    2.7 疗效评定标准
    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分析
    3.3 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分析
    3.4 治疗组与对照组医治前后指压痛觉点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析
    3.5 治疗组与对照组医治前后JOA腰部痛疾患疗效评定表评分分析
    3.6 治疗组与对照组医治前后JOA腰部痛疾患疗效评定表改善指数
    3.7 治疗组与对照组医治前后JOA腰部痛疾患疗效评定表改善率
    3.8 治疗组与对照组医治前后JOA腰部痛疾患疗效评定表疗效判断
    3.9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评价
    3.10 结果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推拿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
    4.2 医治后第三腰椎横突局部指压疼痛点VAS评分差异分析
    4.3 腰部旋转复位扳法对照腰部斜扳法优劣
    4.4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意外情况记录及处理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指标
        2.6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情况
        3.2 一般资料比较
        3.3 治疗结果
        3.4 随访
        3.5 安全性分析
    4.讨论
        4.1 第3 腰椎形态解剖学与腰3 横突综合征的关系
        4.2 腰3横突综合征疼痛的产生机制
        4.3 选穴依据
        4.4 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优势
        4.5 研究结果分析
        4.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结语
    1.结论
    2.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研究
    综述一 中医对腰3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综述二 西医对腰3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8)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脱落和剔除及不良事件分析
        3.2 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情况基线分析
        3.3 治疗前VAS、JOA及其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3.4 治疗后VAS、JOA及其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3.5 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传统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疗
    2.现代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
        2.1 概述
        2.2 解剖特点及其发病机制
        2.3 诊断
        2.4 治疗
    3.脊柱调衡手法
    4.杜仲腰痛丸的相关研究
    5.临床难点及手法治疗的思路
    6.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结语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
    附件2 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
    附件3 知情同意书
    附件4 治疗图录
    附件5 伦理审查批件
文献综述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现状
    1.传统中医药治疗
    2.现代医学治疗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滞动针结合温针灸疗法治疗风寒阻络型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2 实验方法
    2.1 治疗方案
        2.1.1 治疗组(滞动针结合温针灸)操作步骤
        2.1.2 对照组(西药组)
    2.2 疗效观察指标
    2.3 安全指标
    2.4 结果测定时间点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剔除、脱落病例统计
    3.2 两组JOA下腰痛评分比较
    3.3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3.4 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祖国医学认识
        4.1.1 病名溯源
        4.1.2 病因病机
        4.1.3 辨证分型
        4.1.4 中医治疗
    4.2 西医认识
        4.2.1 流行病学特征
        4.2.2 发病机制
        4.2.3 西医治疗
    4.3 本课题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4.3.1 滞动针刺疗法的选择依据
        4.3.2 温针灸选择依据
        4.3.3 穴位选择的依据
    4.4 技术操作要点评述
    4.5 技术的安全性评述
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傍针刺结合电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资料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时间
    (三) 诊断标准
    (四) 病例纳入标准
    (五) 病例排除标准
    (六)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疗效评定
        1. 疼痛程度评分
        2. 量表积分疗效标准
    (四) 研究注意事项
    (五) 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病例基线资料分析
        1. 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的基线分析
        2.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基线分析
        3. 对两组患者的病程分布基线分析
    (二) 治疗结果分析
        1. 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S)
        2. 两组治疗前后的量表积分疗效比较
        3. 安全性观察
        4. 依从性观察
四、分析与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1. 第3腰椎横突的解剖生理
        2.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病因
        3.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
        4.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
    (二) 中国传统医学对于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的认识
        1. 腰痛症的病因病机
        2. 中国传统医学对腰痛症的论治
    (三) 选穴依据
        1. 阿是穴
        2. 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3. 委中穴
    (四) 傍针刺法的治疗作用
    (五) 电针的治疗作用
    (六)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七) 临床研究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的讨论
        1. 临床研究的依从性
        2. 临床研究的安全性
    (八) 研究结果分析
        1. 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
        2.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九)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十) 研究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四、封闭配合热熨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论文参考文献)

  • [1]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明婵.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飞针刀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文业成.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苏晶.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韩青.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 范纪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腰部旋转复位扳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赵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郑氏“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D]. 龙俊华.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D]. 张普.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滞动针结合温针灸疗法治疗风寒阻络型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邓享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10]傍针刺结合电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10)

标签:;  ;  ;  ;  ;  

封闭热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