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虱与食虫书虱酯酶特性的比较研究

书虱与食虫书虱酯酶特性的比较研究

一、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酯酶性质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苗泽青[1](2021)在《嗜卷书虱热激蛋白(HSP)全基因组鉴定及其HSP70s和HSP90s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隶属于啮虫目Psocoptera、书虱科Liposcelididae、书虱属Liposceli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仓储害虫。由于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嗜卷书虱已经对多种储粮保护剂、熏蒸剂以及温控、气调等防治措施产生了较高的忍耐力或抗性。以往对书虱抗逆机制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生化水平层面,而关于书虱抗逆分子水平层面的研究较为匮乏。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生物体面对极端温度或其他逆境胁迫时所产生的一类特定的应激蛋白。根据分子量的大小,热激蛋白可划分为HSP90、HSP70、HSP60、HSP40以及sHSP。本学位论文基于嗜卷书虱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其HSP全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同时系统解析HSP70和HSP90家族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下(如高低温、杀虫剂诱导等)的表达模式,并利用RNAi技术进一步阐释嗜卷书虱HSP70和HSP90的潜在生物学功能。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嗜卷书虱热激蛋白(LbHSPs)全基因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嗜卷书虱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共鉴定获得61个LbHSPs基因,包括3个LbHSP90基因(相似度为43.36%)、8个LbHSP70基因(相似度为33.99%)、10个LbHSP60基因(相似度为40.97%)、35个LbHSP40基因(相似度为4.46%)以及5个LbsHSP基因(相似度为36.45%)。序列分析表明,LbHSPs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在99~1,004 aa之间,等电点在4.79~9.90之间,分子量在10.81~113.18 k Da之间。亚细胞定位显示LbHSPs分布在细胞质(42.62%)、细胞核(8.20%)、线粒体(24.59%)和内质网上(22.95%)。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LbHSPs所包含的内含子数目差异较大(0~27),暗示着LbHSPs功能具有潜在的分化或多样性。LbHSPs各家族具有特异的家族保守基序,其中,LbHSP70s和LbHSP110s拥有相同的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说明二者可能在嗜卷书虱中具有相同的功能,同时也进一步支持将LbHSP110s并入LbHSP70家族的分类观点。基于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和contig定位分析发现,嗜卷书虱热激蛋白基因串联重复事件发生的频率较低,sHSP家族未发生基因数目大量扩增是导致嗜卷书虱HSP数目偏少的直接原因。2嗜卷书虱HSP70和HSP90表达模式解析2.1温度胁迫下嗜卷书虱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运用比较转录组学技术,构建了40℃(高温)、5℃(低温)以及27.5℃(对照)处理1 h后的嗜卷书虱转录组文库,对其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结果发现,高温胁迫后,共有1,050个基因显着性上调,1,404个基因显着性下调。低温胁迫后,嗜卷书虱仅有38个基因显着上调,59个基因显着下调。上述结果表明,嗜卷书虱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程度更高。在高温胁迫后差异基因主要分布在化合物合成,运输和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响应温度胁迫而显着性上调表达的HSPs共有17个,分别为5个LbHSP70s、4个LbHSP40s、4个LbsHSPs、2个LbHSP90s以及2个LbHSP60s。2.2 LbHSP70s和LbHSP90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分析利用q PCR技术检测了LbHSP70s和LbHSP90s在卵、1龄至4龄若虫以及成虫期的mRNA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bHSP70.1-6/LbHSP110.1-2和LbHSP90.1-3等11个基因在嗜卷书虱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具有明显的差异表达模式。就LbHSP70s而言,LbHSP70.5、LbHSP70.6和LbHSP110.2在1龄、3龄、4龄若虫期和成虫期的表达量极低;LbHSP70.2、LbHSP70.4和LbHSP110.1在成虫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LbHSP70.1和LbHSP70.3在各发育阶段的表达量相对稳定。此外,几乎所有LbHSP70s均在2龄若虫期相对高表达,暗示它们可能与嗜卷书虱2龄若虫阶段的生长发育或适应外界环境有关。同时,LbHSP70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也暗示了其可能存在着功能分化。就LbHSP90s而言,与其他龄期相比,LbHSP90.1在1龄若虫期显着高表达;LbHSP90.2和LbHSP90.3在各发育阶段的表达量相对稳定,表明LbHSP90s参与了嗜卷书虱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活动过程。2.3 LbHSP70s和LbHSP90s响应不同温度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通过极端高、低温(35℃、40℃、45℃、–5℃、0℃以及5℃)分别处理嗜卷书虱成虫2 h、4 h、6 h以及8 h,解析LbHSP70s和LbHSP90s的响应表达模式。结果发现,LbHSP70.4、LbHSP70.5和LbHSP110.1对高温胁迫(40℃和45℃)显着响应,其中LbHSP70.5极显着上调,在40℃处理2 h和4 h后,其表达量较对照组(27.5℃)而言,分别上调8,328和9,390倍。其他LbHSP70s在高温胁迫后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变化,仅LbHSP70.3在40℃处理8 h后有显着上调。此外,LbHSP70s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不敏感,但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LbHSP70s的表达量有下降的趋势。据上述结果,我们推测LbHSP70.5是嗜卷书虱应对极端高温的关键HSP基因,LbHSP70.4、LbHSP70.5和LbHSP110.1在嗜卷书虱应对高温胁迫的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LbHSP70家族基因有所不同,LbHSP90s响应高低温胁迫的表达模式更加多样,如LbHSP90.1在40℃和45℃等高温胁迫后显着上调,但对低温胁迫的响应表达存在处理时间效应;LbHSP90.2在45℃高温处理下,均显着上调表达,而在其他不同高温处理不同时间的条件下,与对照组表达量相比无显着性变化(45℃、8 h处理除外);就低温胁迫处理而言,LbHSP90.2的表达量仅在5℃处理6 h和8 h后有所上调。LbHSP90.3在不同温度胁迫处理下无显着性表达变化。综上所述,我们推断LbHSP90.1和LbHSP90.2可能在嗜卷书虱抵御高、低温胁迫的过程中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个别的LbHSP90s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更加敏感。2.4杀虫剂诱导对LbHSP70s和LbHSP90s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杀虫剂,LbHSP70s和LbHSP90s的响应表达模式有所不同,且其表达量亦受处理时间和恢复时间效应的影响。LbHSP70.4分别在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诱导处理(0.5 h和1 h)以及马拉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诱导3 h处理后显着上调。LbHSP70.5在马拉硫磷、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3 h处理后显着上调。其他LbHSPs对于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的诱导存在剂量依赖性,普遍在0.5 h和1 h处理时间下显着性高表达;而对于马拉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处理而言,需要一定的剂量积累(3 h后)才能诱导LbHSPs高表达。在药剂处理0.5 h后的系列恢复时间的LbHSPs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阿维菌素诱导处理恢复36 h后LbHSPs(除LbHSP70.5)均显着高表达;溴氰菊酯诱导后,LbHSP70.4和LbHSP70.5的表达量显着上调;然而,在马拉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诱导后,仅有LbHSP70.5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可见,LbHSP70.5可能是嗜卷书虱在抵御化学药剂诱导/胁迫过程中的重要应激基因。3基于RNAi技术的LbHSP70s和LbHSP90s的功能探究基于LbHSP70.4、LbHSP70.5、LbHSP90.1和LbHSP90.2在不同逆境胁迫下均可被显着诱导表达的现象,本论文采用RNAi技术进一步验证其功能。通过体外合成目标基因ds RNA并采用饲喂法将其递送至嗜卷书虱成虫体内,于48 h后利用q 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沉默效率。结果表明,LbHSP70.4、LbHSP70.5、LbHSP90.1和LbHSP90.2均能被有效沉默,沉默效率分别为38.59%、59.24%、43.29%和37.46%。当干扰上述目标基因的表达后,极端高温处理嗜卷书虱成虫的死亡率均显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嗜卷书虱分别饲喂dsLbHSP70.4、dsLbHSP70.5和dsLbHSP90.2后,其在高温(45℃)胁迫后的死亡率均显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升1.67、2.26和1.91倍;当饲喂dsLbHSP90.1后,嗜卷书虱经高温处理后死亡率亦有所提高,但并不显着。综上所述,LbHSP70.4,LbHSP70.5和LbHSP90.2是嗜卷书虱抵御热胁迫的关键基因。利用RNAi敲低LbHSP70.4和LbHSP70.5的表达量后,测定马拉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LC20剂量)对嗜卷书虱的毒力变化。分别沉默LbHSP70.4和LbHSP70.5后,嗜卷书虱在杀虫剂亚致死剂量的处理下,死亡率均显着升高。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的死亡率是对照组的3.12和3.83倍;马拉硫磷处理后的死亡率是对照组的1.70和1.71倍。由此可见,嗜卷书虱HSP70s的高水平表达可能同时增强了该虫对杀虫剂和高温的耐受能力,从而导致该害虫的暴发成灾和快速扩张。

王利利[2](2018)在《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防治》文中指出研究储粮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防治储粮害虫对于治理磷化氢抗性的储粮害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溴氰·甲嘧磷和磷化氢对6种储粮害虫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Badonnel)、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成虫的毒力作用。探讨了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和溴氰·甲嘧磷与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熏杀效果。进行了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和溴氰·甲嘧磷与磷化氢联用实仓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如下:1、甲基嘧啶磷对6种储粮害虫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LD50值分别为12.57、1.24、1.57、0.14、0.86和0.21μg/cm2。马拉硫磷对6种储粮害虫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LD50值分别为8.88、2.21、1.96、0.39、0.26和3.40μg/cm2。磷化氢对6种储粮害虫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LC50值分别为0.89、0.23、0.81、0.14、0.31和1.42 mg/L。将粮堆上部1/8的小麦用溴氰·甲嘧磷以4 mg/kg的剂量拌粮,14 d后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死亡率分别为67.5%、60%、85.53%、83.13%、85.54%、73.68%;随着用溴氰·甲嘧磷拌粮深度的增加,6种储粮害虫的死亡率均增大。2、甲基嘧啶磷的LD25和磷化氢的LC25浓度联用对嗜虫书虱、嗜卷书虱、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协同毒力指数c.f值分别为78.18、80.68、42.65、65.28和69.69,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对锈赤扁谷盗的协同毒力指数c.f值为16.65,表现为相加作用。马拉硫磷和磷化氢联用对嗜虫书虱、嗜卷书虱和谷蠹的协同毒力指数c.f值分别为65.84、46.13和49.11,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对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和米象的协同毒力指数c.f值分别为17.09、16.26和7.93,表现为相加作用。溴氰·甲嘧磷和磷化氢联用,当粮堆上部1/8的小麦用溴氰·甲嘧磷拌粮,对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死亡率分别为87.8%、97.8%、90.0%、100%、92.2%和78.9%;粮堆上部1/4和1/2以及全部的小麦用溴氰·甲嘧磷拌粮和磷化氢熏蒸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死亡率都达到了100%。3、在福建南平库,磷化氢熏蒸之前用甲基嘧啶磷或马拉硫磷处理稻谷,无虫期可达7个月,再次发生书虱、锈赤扁谷盗和谷蠹时虫口密度明显比仅用磷化氢熏蒸的低,说明在实仓中甲基嘧啶磷或马拉硫磷两种储粮防护剂可以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处理粮食,对磷化氢熏蒸防治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增效作用,在第二年时可以达到免磷化氢熏蒸的效果。在广西柳州库、安徽舒城库和广东湛江库,磷化氢熏蒸之前用溴氰·甲嘧磷或甲基嘧啶磷处理粮食,3个库无虫期分别为6个月、7个月和3个月,且再次发生书虱和锈赤扁谷盗时虫口密度明显比仅用磷化氢熏蒸的低,说明在实仓中用溴氰·甲嘧磷或甲基嘧啶磷可以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处理粮食,对磷化氢熏蒸防治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增效作用。在河南汤阴库,害虫防治期间,由于粮堆局部发热,用溴氰·甲嘧磷或甲基嘧啶磷处理后进行磷化氢熏蒸的仓和仅进行磷化氢熏蒸的仓都有锈赤扁谷盗活动,但在通风降温后,在仅进行磷化氢熏蒸的仓发现锈赤扁谷盗活动,说明在实仓中用溴氰·甲嘧磷或甲基嘧啶磷可以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处理粮食,对磷化氢熏蒸防治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增效作用,但粮温对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防治的增效作用的研究,为高磷化氢抗性储粮害虫的防治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景田兴,郎宁,豆威,魏丹丹,王进军[3](2017)在《书虱代谢抗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书虱是一类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的仓储害虫,对原粮特别是种子粮造成极大威胁,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书虱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在其抗药性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诸多抗性机制中,代谢抗性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三大代谢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酯酶(EST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书虱代谢抗性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生理生化、转录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书虱代谢抗性的研究进行阐述,为书虱的抗性防控提供借鉴。

李婷[4](2016)在《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嗜虫书虱P45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是一种重要的储藏物害虫,大量发生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对化学药剂的抗性发展迅速,已引起全世界储藏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与其他储藏物类害虫相比,关于嗜虫书虱抗性机理的研究鲜有报道。细胞色素P450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解毒代谢酶,在昆虫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学位论文以嗜虫书虱为研究对象,围绕细胞色素P450介导昆虫代谢抗性这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测定嗜虫书虱对药剂的敏感性,明确不同种群的抗性水平;构建嗜虫书虱转录组数据库,筛选鉴定具有解毒代谢功能的基因信息;聚焦细胞色素P450基因,克隆cDNA全长序列,解析这些基因在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以及药剂诱导后的表达模式;初步构建嗜虫书虱P45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从生化水平上比较相对抗性和相对敏感种群P450s的酶学特征。研究结果为探究细胞色素P450是否参与嗜虫书虱抗药性形成提供基础数据,在实践上为制定嗜虫书虱可持续的防控策略提供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嗜虫书虱转录组测序及解毒代谢酶基因的鉴定利用Illumina技术对嗜虫书虱全虫态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组装拼接获得了54,220个Unigene,提交至Nr、Swiss-Prot、KEGG、COG、GO数据库进行BLASTX比对,得到成功注释的Unigene分别有33,404、25,637、23,068、11,773和19,355个;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Nr数据库中得到注释的Unigene与体虱相关基因同源性最高,达59.93%。GO分析发现,共有19,355个Unigene被划分到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主要类别的61个功能组中。在COG功能注释中,嗜虫书虱11,773个Unigene被归类到25个COG功能家族中。进一步对嗜虫书虱转录组进行分析,筛选与药剂解毒代谢相关的基因。根据Nr数据库注释,共鉴定得到68个P450 Unigene,平均长度为1,124 bp,其中35个Unigene同CYP3集团亲缘关系最近,18个Unigene属于CYP4集团,有9个和6个Unigene分别与CYP2集团和线粒体集团基因同源性最高;同时,筛选鉴定出37个GSTs Unigene,平均长度为551 bp,分属于Delta、Omega、Sigma、Theta、Zeta以及Microsomal等GSTs家族,其中Delta家族和Sigma家族包含Unigene个数最多,分别为17个和13个。此外,筛选出19个CCEs基因,平均长度为1,427 bp,这些CCEs分为6个分支,Clade A、Clade D、Clade E、Clade F、Clade H和Clade J。2嗜虫书虱5个p45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库p450unigene片段信息,通过对cdna全长序列的克隆和测序验证,获得5个嗜虫书虱p450基因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cyp358b1(kt071005)、cyp345p1(kt071006)、cyp4fd2(kt071007、)、cyp4cd2(kt071008)和cyp6jn1(kt071009)。上述5个p450基因orf核苷酸长度介于1,500-1,554bp,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范围为499-517aa。通过使用mega5.05软件,应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这些基因与其他物种相应基因的亲缘关系以及潜在的功能,发现这5个p450基因分布在cyp3和cyp4集团,说明其有可能参与解毒代谢过程。3嗜虫书虱p450基因的表达模式解析3.1嗜虫书虱p450基因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利用qpcr技术,对嗜虫书虱5个p450具有全长cdna序列的基因和12个基因片段(unigene17618、unigene25300、unigene26646、unigene6837、unigene27020、unigene13178、unigene18998、unigene25537、unigene12385、unigene6029、unigene22015和unigene25076)在不同性别中和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p450基因和10个unigene(unigene25300、unigene26646、unigene6837、unigene27020、unigene13178、unigene18998、unigene25537、unigene12385、unigene6029和unigene22015)在雌成虫的表达量均高于雄成虫,相反,其余2个unigene(unigene17618和unigene25076)在雌成虫的表达量显着低于雄成虫。对嗜虫书虱5个p450基因及12个unigene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7个基因在整个发育阶段均表达,且在成虫期的表达水平高于若虫期或卵期。其中,cyp345p1、cyp4cd2、cyp4cd2、cyp6jn1以及9个unigene(unigene17618、unigene26646、unigene6837、unigene27020、unigene13178、unigene25537、unigene6029、unigene22015和unigene25076)在卵期及若虫期表达量较低,随着若虫羽化为成虫后,mrna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说明以上13个基因可能主要在成虫期行使重要的作用。而cyp358b1和unigene25300在卵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推测其与卵期生理活动及适应外界环境有关。3.2嗜虫书虱p450基因对药剂胁迫的响应模式在生物测定基础上,通过不同类型药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对嗜虫书虱进行胁迫,分析p450基因的响应模式。结果发现,嗜虫书虱p450基因对马拉硫磷胁迫的响应最为明显,经药剂诱导后,5个p450基因和5个unigene(unigene26646、unigene13178、unigene18998、unigene12385和unigene25537)在12h达到表达高峰,其中cyp4cd2和cyp6jn1诱导表达上调幅度较大,分别为对照的9.77和9.47倍;24h后,多数基因的表达量又回落至对照组水平,这暗示p450基因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反应迅速且剧烈,但在体内的代谢率可能比较缓慢。嗜虫书虱多数p450基因可被溴氰菊酯诱导上调,其表现出的诱导效应相对滞后,表达高峰多出现在药剂处理24h后,其中cyp345p1、cyp4cd2和cyp6jn1的相对表达量在诱导后不同时间段呈现出抛物线的变化趋势,而cyp4fd2在胁迫初期表达受到抑制,随后逐渐升高,在处理36h后达到高峰。此外,unigene25076和unigene22015的表达量在24h后出现一个峰值,而unigene27020、unigene25537、unigene6029、unigene18998和unigene6837在药剂诱导后表达量显着降低。嗜虫书虱p450基因经残杀威诱导后,cyp358b1和cyp6jn1的表达量在残杀威(lc50)诱导后出现一定程度上调,而cyp345p1、cyp4fd2和cyp4cd2基因经残杀威诱导后,其表达先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随后随着恢复时间延长,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unigene17618、unigene25300、unigene26646、unigene13178、unigene18998和unigene12385的表达量在4个时间段内的变化呈抛物线性,unigene6837、unigene25537、unigene6029和unigene22015的表达量变化在诱导后的时间段内呈w型,unigene25076的表达量在受到药剂诱导后显着下调,于24h上调至最大值,随后回落直至低于对照组。3.3嗜虫书虱p450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表达模式以随州种群的表达量为基准,其它种群相对表达量与之比较,发现5个基因在铜梁种群的表达丰度均显着高于该基因在随州种群的表达量,分别是在随州种群中表达量的3.84、2.08、4.38、8.03和13.13倍。其中cyp345p1和cyp4cd2在海南种群的表达量也相对较高,与随州种群相比,分别约为5.00和6.37倍。4嗜虫书虱抗性和敏感种群p450酶活性比较对实验室现有的嗜虫书虱不同种群进行药剂(溴氰菊酯、马拉硫磷和残杀威)敏感性测定发现,随州种群对所测药剂相对敏感,而铜梁种群抗性水平相对较高。据此,分析这2个种群p450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抗性种群的p450酶活性高于相对敏感种群,二者相差1.93倍。经药剂胁迫后,p450s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上升。其中,马拉硫磷处理后p450s的活性是对照的2.97倍,且差异显着;溴氰菊酯处理后p450s活性是对照的2.35倍。上述结果暗示细胞色素p450可能参与介导嗜虫书虱抗性的形成,推测细胞色素P450能对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产生代谢作用。5嗜虫书虱P45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选取嗜虫书虱在药剂处理后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变化的CYP4FD2为对象,采用双酶切及DNA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CYP4FD2基因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基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嗜虫书虱P45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后续书虱P450基因的异源表达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吴精晶[5](2012)在《利尿酸对书虱生态适合度及GSTs毒理学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和嗜虫书虱L. entomophila (Enderlein)隶属于啮虫目Psocoptera、书虱科Liposcelididae,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并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一类储藏物害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 EC 2.5.1.18)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功能多样的超基因家族酶,能催化内源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与各种有害的亲电性底物相结合,增加后者的可溶性从而有利于其从细胞内排出,进而保护生物体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免受亲电基团攻击。GSTs活性能够被各种亲电子化合物如药剂、杀虫剂、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等所诱导。本论文以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为研究对象,利用生命表方法对利尿酸连续胁迫下嗜卷书虱的生态适合度进行研究,结合生理生化和毒理学方法,明确了利尿酸对嗜卷书虱GSTs的活体胁迫作用;比较分析了利尿酸胁迫30天后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GSTs的生化毒理学特性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尿酸对嗜卷书虱生态适合度的影响通过组建生命表的方法,系统观察了不同饲料饲喂下(含0.5和3%利尿酸的人工饲料分别记为0.5%和3% EA,常规人工饲料为对照)嗜卷书虱淮北和北碚种群各世代的存活率、平均发育速率、净增殖率、发育历期等生命表参数,以明确利尿酸连续胁迫对嗜卷书虱生态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尿酸连续胁迫下,嗜卷书虱各代卵的存活率升高而一龄若虫的存活率却显着下降,但对其它各龄若虫的存活率则无显着影响;嗜卷书虱各世代成虫寿命显着延长,其中F,的寿命最长。利尿酸连续胁迫对嗜卷书虱各代的产卵期、寿命、平均产卵量均有影响,淮北种群(3% EA)平均每雌产卵量F2最低(13.21头);北碚种群各代平均每雌产卵量均高于对照(对照平均每雌产卵量为40.87头)。根据组建的嗜卷书虱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计算出利尿酸连续胁迫下书虱各代种群生命表参数。利尿酸连续胁迫后,与对照相比,2个种群(3% EA)内禀增长率rm均降低,其中F2最低;而北碚种群0.5% EA处理组的rm均升高。以R0为基准,相对于对照,淮北种群(0.5%和3% EA)F2生态适合度分别下降到0.72和0.313,其余处理组的相对生态适合度均升高;北碚种群0.5% EA组各代的生态适合度均升高,3% EA处理组F1和F2生态适合度均降低,分别为0.84和0.54。2利尿酸持续胁迫对嗜卷书虱GSTs生化毒理学特性的影响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利尿酸处理前后嗜卷书虱各世代成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嗜卷书虱淮北种群各世代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降低;而利尿酸胁迫后北碚种群对溴氰菊酯更敏感。与对照相比,淮北种群各代的比活力升高且达到显着水平;就北碚种群而言,利尿酸处理后F2(0.5%EA)和F1(3%EA)的比活力最低。以GSH为底物时,淮北种群(0.5%和3%EA)F1的Km值最高,北碚种群各代Km值均低于对照;淮北种群(0.5%EA)Vmax值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着,北碚种群(0.5%和3%EA)各代Vmax最高均高于对照。以CDNB为底物时,利尿酸处理组嗜卷书虱的Km值与对照相比差异显着;就Vmax而言,其变化趋势与以GSH为底物时相似。利尿酸处理后,嗜卷书虱GSTs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范围变为pH 7.5-8.5。与对照相比,利尿酸处理后嗜卷书虱各代GSTs对利尿酸、双硫仑、马来酸二乙酯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降低,但15 mM以上剂量溴氰菊酯对嗜卷书虱(3% EA)的GSTs几乎没有抑制作用。3利尿酸胁迫对两种书虱GSTs纯化产物的影响为明确利尿酸胁迫对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GSTs纯化产物的影响,比较研究了0.5%和3% EA饲养前和连续饲养30天后两种书虱GSTs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利尿酸对书虱GSTs的活体胁迫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种效应关系。利尿酸处理后,嗜卷书虱(0.5%和3% EA)对溴氰菊酯的LC50均降低,而嗜虫书虱(0.5%和3% EA)对溴氰菊酯的LC50均升高。经0.5%和3% EA胁迫后,嗜卷书虱GSTs比活力分别下降了1.87和10.00倍;嗜虫书虱GSTs比活力也明显被抑制,其中0.5%EA的抑制作用最强(下降了11.23倍)。以GSH为底物时,嗜卷书虱处理组Km值显着升高,嗜虫书虱处理组Km值均降低;嗜卷书虱(0.5%和3% EA)Vmax显着低于对照,嗜虫书虱(0.5% EA)Vmax最高。以CDNB为底物时,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0.5%和3% EA)Km值均降低;就Vmax而言,其变化趋势与以GSH为底物时Vmax一致。利尿酸处理前后,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GSTs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37℃;最适pH范围为pH 7.0-8.0,而嗜虫书虱(0.5% EA)最适pH范围为pH6.5-7.5。利尿酸处理后,嗜卷书虱对利尿酸、马来酸二乙酯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降低;嗜虫书虱对利尿酸的敏感性增加,对马来酸二乙酯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降低。

豆威,唐培安,蒋红波,王进军[6](2010)在《无色书虱AChE基因克隆及其系统进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无色书虱Ldace1的3′端序列和Ldace2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647186和FJ647187)。其中Ldace2基因全长2111bp,ORF1917bp,编码638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成熟蛋白的分子量为71.9kDa,理论等电点为4.70,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包括AChE家族的所有保守性功能位点;Ldace1基因仅获得了3′端1616bp的序列,编码50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对发现,除缺少形成一对二硫键的半胱氨酸外,Ldace1包含了AChE家族的所有保守性功能位点。结合其它物种AChE构建的分子进化树可以看出,AChE分为4个类群:昆虫Ⅰ型AChE类群、脊椎动物AChE类群、昆虫Ⅱ型AChE类群和线虫AChE类群,其中无色书虱Ldace1和Ldace2分别属于昆虫Ⅰ型AChE类群和昆虫Ⅱ型AChE类群,且与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的AChE具有最近的进化关系。

陈吉汉[7](2010)在《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的有效熏蒸治理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抗性水平的锈赤扁谷盗、书虱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采用不同磷化氢浓度,其不同虫态的完全致死时间,以及在实仓磷化氢熏蒸的条件下,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的完全致死时间。通过FAO推荐方法测定得到11个锈赤扁谷盗品系的抗性水平:其中采自海南不同粮库6个品系(HNCF1-HNCF6)的LC50值分别为1.4955、7.7114、4.0604、6.8104、7.8365、11.5433 mg/L;湖北麻城品系MCCF的LC50值为4.1728 mg/L;厦门品系XMCF的LC50值为3.4845 mg/L福建莆田品系PTCF的LC50值为4.6769 mg/L;河南郑州品系ZZCF的LC50值为8.7413 mg/L;河南平顶山品系PDSCF的LC50值为9.1869 mg/L,均为高抗品系。参照FAO推荐方法测定3个不同种,共8个品系的书虱的抗性水平:嗜卷书虱的两个品系:新沙港嗜卷书虱品系XSGLB的LC50值为0.0039 mg/L为敏感品系;北京嗜卷书虱品系BJLB的LC50值为0.0174 mg/L,嗜虫书虱的三个品系:湖北省钟祥嗜虫书虱品系ZXLE的LC50值为0.0815 mg/L,河南郑州嗜虫书虱品系ZZLE的LC50值为4.3319 mg/L,河南平顶山嗜虫书虱品系PDSLE的LC50值为4.4288 mg/L,小眼书虱的三个品系:广西太平小眼书虱品系TPLP的LC50值为0.8843 mg/L,河南南阳小眼书虱品系NYLP的LC50值为0.3135 mg/L;山东省曹县小眼书虱品系CXLP的LC50值为0.0804 mg/L。经过对比,可以发现嗜虫书虱的耐受性要明显高于嗜卷书虱和小眼书虱。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采用不同磷化氢浓度,锈赤扁谷盗各品系试虫不同虫态的完全死亡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磷化氢浓度下,各虫态的死亡率均随着磷化氢熏蒸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熏蒸相同时间,各虫态的死亡率与浓度成正比。仅依靠提高浓度或者是延长暴露时间是无法保证对害虫种群灭绝的。锈赤扁谷盗各虫态中卵和蛹的耐受力相近,比成虫高,成虫对磷化氢的耐受力略高于幼虫。对于实仓熏蒸中高抗性的锈赤扁谷盗,应以完全致死耐受力最高虫态卵和蛹的熏蒸时间为参考。实仓条件下,不同仓型不同熏蒸方式的熏蒸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大平房仓采用移动式环流熏蒸加入CO2辅助熏蒸效果最好,采用磷化锌片自然潮解法的熏蒸效果较差。而在拱板仓内采用移动式环流熏蒸加入CO2辅助熏蒸效果反而不佳,采用磷化锌片自然潮解法的熏蒸效果更好,实仓熏蒸效果与仓房的气密性直接正向相关。

周安韦[8](2010)在《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生化毒理学特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是昆虫体内一类水解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解毒酶系,在昆虫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中亦有一定的作用。本学位论文以广泛存在于多种储藏物中的害虫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对9种分别属于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以及3种增效剂(DEF、TPP和DEM)的增效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虫CarE的生化毒理学特性以及2个CarE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药膜法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剂对嗜卷书虱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使用的5种有机磷类杀虫剂均对嗜卷书虱具有较高的触杀毒力,依次为甲基对氧磷>毒死蜱>马拉硫磷>乙基对氧磷>氧乐果。其中,甲基对氧磷和乙基对氧磷的毒力相差在3倍以上。在供试的2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涕灭威的触杀毒力显着高于残杀威,且高于其余供试杀虫剂。而2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触杀毒力均显着低于其它7种供试杀虫剂,但具有较好的击倒作用。综合分析9种常用杀虫剂单剂对嗜卷书虱的触杀毒力发现,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嗜卷书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书虱防治时,有机磷类杀虫剂是比较理想的储粮保护剂。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DEF对毒死蜱、马拉硫磷以及涕灭威具有较强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7.50、5.90及3.86),其次,DEF对氧乐果、甲基对氧磷、乙基对氧磷及甲氰菊酯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2.19、2.15、1.64及1.43),而DEF对残杀威和溴氰菊酯均无显着增效作用。这暗示酯酶参与了除残杀威、溴氰菊酯外其它7种杀虫剂在嗜卷书虱体内的代谢,而且对毒死蜱、马拉硫磷以及涕灭威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此外,TPP除了对甲基对氧磷无显着增效作用外,对其余8种供试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对涕灭威具有最强增效作用,增效倍数达6.75。这表明羧酸酯酶极有可能参与了除甲基对氧磷以外所有杀虫剂的代谢,并且对涕灭威的代谢起着主要作用。DEM对氧乐果、毒死蜱、残杀威及溴氰菊酯均无显着的增效作用,其中甚至对氧乐果具有负增效作用;而对其余4种杀虫剂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增效倍数均不高,其中对乙基对氧磷的增效作用相对最强为2.97倍。这说明GSTs参与了乙基对氧磷的代谢,而对其它杀虫剂的代谢贡献不大。此外,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说明在实仓防治中,可以考虑将杀虫剂与增效剂合理搭配使用,以达到防治书虱的最佳效果。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分别测定了以a-NA、β-NA为底物时嗜卷书虱CarE的生化毒理学特性(CarE活性、酶动力学参数、酶促反应的理论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以及9种常用杀虫剂的离体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a-NA为底物时,嗜卷书虱CarE酶促反应的理论最适温度为24.9℃、最适pH值为6.5;以β-NA作为底物时,其最适温度为25.2℃、最适pH值6.2。从9种杀虫剂对嗜卷书虱CarE的抑制中浓度来看,以a-NA或p-NA作为底物时,甲基对氧磷和乙基对氧磷均能高效抑制其活性。其中,与β-NA作为底物相比,当α-NA作为底物时甲基对氧磷和乙基对氧磷的抑制作用则更强。然而,α-NA或β-NA作为底物,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对嗜卷书虱CarE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当α-NA为底物时,其余5种杀虫剂也体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依次为马拉硫磷>氧乐果>残杀威>涕灭威>毒死蜱。当β-NA为底物时,上述5种杀虫剂对嗜卷书虱CarE的抑制作用依次为马拉硫磷>毒死蜱>氧乐果>残杀威>涕灭威。结果同样说明书虱CarE普遍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敏感,对拟除虫菊酯类不敏感。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嗜卷书虱羧酸酯酶对β-NA的亲和力高于对α-NA。此外,研究发现马拉硫磷、氧乐果、甲基对氧磷、乙基对氧磷、毒死蜱、涕灭威和残杀威等7种杀虫剂均可增强嗜卷书虱CarE对a-NA、β-NA两种底物的亲和力,并降低其催化底物的能力。根据生物测定结果,分析了嗜卷书虱经9种常用杀虫剂处理30分钟后,其体内CarE活性变化的时间动态(处理后6、12、24、36及48 h)。结果表明,分别以a-NA、β-NA两种底物测得嗜卷书虱CarE的活性并无差异。随着马拉硫磷、氧乐果、甲基对氧磷、涕灭威处理嗜卷书虱后,CarE的活性随着时间的增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随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在乙基对氧磷、毒死蜱、残杀威和甲氰菊酯处理后的不同时间,嗜卷书虱CarE的活性均受到抑制,其中,毒死蜱的抑制程度最高。在9种供试杀虫剂中,溴氰菊酯对嗜卷书虱CarE的活性没有显着的影响。此外,在活体条件下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剂对书虱羧酸酯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杀虫剂在活体条件下的影响不如离体条件下强烈。以α-NA为底物时,测得经马拉硫磷和毒死蜱处理后,嗜卷书虱CarE的Km和Vmax变化较大;而以β-NA为底物时,除乙基对氧磷和溴氰菊酯外,其它杀虫剂对该酶的Km和Vmax均有显着的影响。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谱的影响,电泳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共有8条谱带,且相对分子量大的酯酶谱带占据了很大比例。与对照相比,杀虫剂处理后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的电泳条带颜色均变浅,说明其活性受到抑制而降低,且不同的杀虫剂对不同分子量的同工酶的抑制效果不同,表明这些不同分子量的酯酶在代谢不同的杀虫剂时作用不同。其中,甲基对氧磷和乙基对氧磷处理后,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谱带几乎全部消失,表明嗜卷书虱的酯酶同工酶几乎都属于B-酯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克隆获得的两个嗜卷书虱CarE基因(Lb est1和Lb est2 GenBank登录号:EU854151和EU854152)经3种杀虫剂(溴氰菊酯、甲基对氧磷和涕灭威)诱导后其mRNA表达的时间动态(8、12、24、36及48 h)。结果表明Lbestl在甲基对氧磷、涕灭威以及溴氰菊酯处理后其mRNA的表达量均随时间出现先抑制再上升再恢复至对照水平,其中杀虫剂处理24 h后其表达量达最高峰,分别为对照的1.418倍、1.315倍及1.49倍。而在溴氰菊酯处理后,Lb est2 mRNA表达量也呈先抑制后上升再恢复的趋势,并在杀虫剂处理36 h后其表达量达最高峰达对照的1.48倍。在甲基对氧磷处理后,Lbest2 mRNA表达量在24 h后上升至最大值(为对照的1.47倍)随后逐渐回落至对照水平。涕灭威处理后,Lb est2 mRNA表达量均受到抑制低于对照。

肖丽莎[9](2010)在《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AChE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本学位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631)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635009)的资助下,以危害严重的储藏物害虫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和嗜卷书虱L. bostrychophila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了两种书虱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并系统比较了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不同地理种群AChE生化毒理学特性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不同地理种群AChE的纯化采用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亲和层析法纯化了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不同地理种群体内的AChE。其中,嗜虫书虱四川广汉种群AChE的纯化倍数最高(786倍),湖北武汉种群AChE次之(700倍),重庆北碚种群AChE纯化倍数最低(587倍);广汉、武汉和北碚种群AChE的回收率分别为48.8%、29.8%和61.4%。嗜卷书虱重庆北碚种群AChE纯化倍数为497倍,回收率为61.2%;四川绵阳种群AChE纯化倍数为616倍,回收率为48%。纯化产物经SDS-PAGE检测,其纯度达到电泳级。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AChE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5 kD和56 kD。2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不同地理种群AChE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2.1嗜虫书虱AChE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对纯化后AChE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研究发现,嗜虫书虱3个地理种群AChE活性均在pH=7.0时最高。经模型拟合,3个地理种群AChE理论最适pH分别为:北碚种群AChE 7.36、广汉种群AChE 7.21、武汉种群AChE 7.22;嗜虫书虱3个地理种群AChE活性均在温度37.0℃时最高。经模型拟合理论最适温度分别为:北碚种群AChE 37.3℃、广汉种群AChE 38.℃、武汉种群AChE 39.2℃。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嗜虫书虱不同地理种群对马拉硫磷、氧乐果、涕灭威和残杀威四种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比较嗜虫书虱不同地理种群AChE生化及毒理学特性发现,嗜虫书虱3个地理种群的AChE动力学常数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广汉种群AChE的Km和Vmax值均高于北碚和武汉种群,说明嗜虫书虱广汉种群的AChE对底物ATChI的亲和力最低,但对底物的水解催化活性最高。离体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抑制剂(毒扁豆碱、BW284C51、残杀威、涕灭威和氧乐果)对嗜虫书虱不同种群AChE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比较双分子速率常数Ki值发现,毒扁豆碱对嗜虫书虱AChE的抑制作用最强,而氧乐果对AChE的抑制作用最弱。除氧乐果外,广汉种群AChE相比北碚和武汉种群AChE对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最不敏感。上述研究结果说明AChE可能介导了嗜虫书虱对常用杀虫剂的不敏感性,而且与湖北武汉、重庆北碚种群相比,嗜虫书虱四川广汉种群具有更大的抗性风险。2.2嗜卷书虱AChE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对纯化后AChE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研究发现,嗜卷书虱北碚和绵阳种群AChE在pH=7.0时活性达到峰值。经模型拟合,其理论最适pH值分别为:北碚种群AChE7.33、绵阳种群AChE 7.27。嗜卷书虱2个地理种群AChE活性均在37.0℃时最高,且经模型拟合其理论最适温度均为36.8℃。比较嗜卷书虱北碚和绵阳种群AChE生化及毒理学特性结果发现,北碚和绵阳种群AChE的动力学常数差异显着,其中绵阳种群AChE的Km和Vmax。值分别是北碚种群AChE的1.32倍和1.14倍,说明绵阳种群AChE对底物ATChI的亲和力较北碚种群AChE低,但对ATChI的水解活性高于北碚种群AChE。离体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嗜卷书虱2个种群AChE对选用的6种抑制剂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毒扁豆碱>乙基对氧磷>BW284C51>残杀威>涕灭威>氧乐果,且绵阳种群AChE的双分子速率常数Ki值均小于北碚种群AChE。综合来看,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不同地理种群AChE生化和毒理学特性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书虱不同地理种群AChE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以及各地施药水平的差异。

豆威[10](2009)在《书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书虱隶属于啮目Psocoptera、书虱科Liposcelididae、书虱属Liposcelis,是储藏物中常见的害虫。书虱属昆虫在世界各地广为分布,目前已知种类123种,我国共记载有27种。作为储粮生态中的害虫优势种群,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和嗜虫书虱L.entomophila(Enderlein)经常混合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化学药剂的抗性发展很快,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储藏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是进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基础。采用蛋白质纯化的方法分离参与抗药性产生的酶,明确其生物化学特性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对于害虫抗药性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EC 2.5.1.18)是一类多功能的超基因家族酶,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昆虫、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生物体内。这类酶能催化内源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与各种有害的亲电性底物相结合,增加后者的可溶性从而有利于其从细胞内排出,进而保护生物体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免受亲电基团攻击。同时,它也参与激素的胞内运输、合成,清除外源化合物所产生的有害的氧自由基以及保护细胞免遭氧化压力胁迫。本学位论文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854)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200806350009)的资助下,利用亲和层析法对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的GSTs进行分离纯化的基础上,对纯化产物的生化毒理学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研究结果为揭示GSTs介导的书虱适应环境胁迫的机理提供了生化毒理学依据,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储藏物害虫抗性机理研究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嗜卷书虱不同品系GSTs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解析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法纯化了嗜卷书虱3个品系(SS,敏感品系;DDVP-R,敌敌畏抗性品系;PH3-R,磷化氢抗性品系)的GSTs,纯化产物达电泳级纯度。经SDS-PAGE电泳检测,纯化后GSTs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3 kDa。利用Edman降解法对纯化产物N端前15个氨基酸测序获得的短肽为:APKYKYL TYPFNSILTGLGL,该序列与Sigma类昆虫GSTs N端氨基酸序列高度一致,表明纯化获得的GSTs属于昆虫Sigma类。嗜卷书虱3个品系GSTs的纯化倍数在62-91倍之间,回收率介于27-41%。利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对纯化后的GSTs的生化特性分析表明,与SS品系相比,DDVP-R和PH3-R品系的GSTs活性显着提高(P<0.05),而两抗性品系间相比较差异未达显着水平(P>0.05)。进一步的动力学比较研究发现,以CDNB为底物时,DDVP-R品系的Km值最高;而以GSH为底物时,两抗性品系Km值较低,说明DDVP和PH3的胁迫选择造成GSTs对内源性化合物GSH获得了较高的亲和能力;对Vmax而言,两抗性品系的Vmax值均高于敏感品系,说明其催化能力提高。嗜卷书虱3个品系GSTs活力随pH值变化的趋势大体相同,其中SS品系GSTs的最适pH范围较广,介于pH7.0-pH8.0之间,而两抗性品系的最适范围介于pH 7.0-pH 7.5之间。酶促反应最适温度研究发现,SS和PH3-R品系在35℃时GSTs活力最高,而DDVP-R品系则在40℃时GSTs的活力最高。杀虫剂对嗜卷书虱3个品系GSTs的离体作用研究表明,供试的杀虫剂中丁硫克百威对嗜卷书虱3个品系的GSTs的抑制作用明显,3品系间相比较PH3-R品系GSTs对丁硫克百威的抑制作用敏感度低,抑制中浓度I50分别为SS和DDVP-R品系的3.9和4.7倍。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嗜卷书虱的GSTs仅有部分的抑制作用,毒死蜱在低浓度时还表现为一定的激活作用。利尿酸、姜黄素和四溴磺酚钠对嗜卷书虱纯化后的GSTs均有显着的离体抑制作用。其中,姜黄素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50达纳摩尔数量级。综合分析,SS品系与两抗性品系相比对上述抑制剂更为敏感,两抗性品系GSTs对各抑制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2嗜卷书虱不同发育阶段GSTs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解析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法纯化了嗜卷书虱3个发育阶段(1-2龄低龄若虫、3-4龄高龄若虫和成虫)的GSTs。结果表明,低龄若虫GSTs的纯化倍数最高,达102倍,但回收率仅为28%;高龄若虫GSTs的纯化倍数最低,仅为63倍,但回收率高达61%;成虫GSTs的纯化倍数介于低龄和高龄若虫之间,其GSTs的比活力最高,且显着高于低龄若虫(P<0.05)。以GSH和CDNB为底物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发现,低龄若虫GSTs的Km值最低,而成虫GSTs对两底物均表现最高的催化反应速度Vmax,表明成虫期GSTs对底物的催化能力显着高于若虫期。毒死蜱对嗜卷书虱不发育阶段GSTs纯化后的离体作用结果表明,该药剂对GSTs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低浓度时表现为一定的激活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显现。在测试的5个浓度下,毒死蜱对GSTs的最高抑制率仅为39%。5种典型化合物(利尿酸、姜黄素、双硫仑、马来酸二乙酯和四溴磺酚钠)对嗜卷书虱各发育阶段GSTs均有显着的离体抑制作用,其中GSTs对双硫仑的耐受性最强,该抑制剂的离体I50达毫摩尔数量级。综合分析发现,除高龄若虫对利尿酸最不敏感外,嗜卷书虱成虫对其它抑制剂均表现为最不敏感。此外,研究了金属离子(Zn2+、Hg2+、Mn2+、Cu2+和Ca2+)对嗜卷书虱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金属离子对嗜卷书虱GSTs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嗜卷书虱各发育阶段的GSTs对Ca2+最不敏感,I50达纳摩尔数量级;Hg2+对嗜卷书虱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最为显着,但各虫态间I50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3嗜卷书虱不同地理种群GSTs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解析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法纯化了嗜卷书虱3个地理种群(四川广汉、四川简阳和实验室保存种群)的GSTs。结果表明,经亲和层析后,实验室种群GSTs的纯化倍数高达121倍,回收率亦最高,达52%;四川广汉种群纯化倍数和回收率分别为58和33%;简阳种群的纯化倍数最低,仅为40倍,回收率仅为16%。总蛋白和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实验室种群GSTs纯化产物的总蛋白含量和酶活力显着高于其余两个种群(P<0.05),但其它种群之间各参数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分别以CDNB和GSH为底物,利用双倒数作图法获得了嗜卷书虱3个种群GSTs纯化后的动力学参数。比较分析Km值发现,实验室种群对2种底物的亲和力最低,简阳种群对底物GSH的亲和力最高,而广汉种群对底物CDNB的亲和力最高;就Vmax而言,实验室种群对底物GSH和CDNB均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且显着高于简阳种群与广汉种群(P<0.05)。杀虫剂的离体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广汉种群对丁硫克百威最为敏感,简阳种群其次,实验室种群对该药剂的离体抑制作用最不敏感。高效氯氰菊酯对嗜卷书虱不同种群纯化后的GSTs有部分的抑制作用,且各种群受到的离体作用类似。利尿酸、姜黄素、马来酸二乙酯和四溴磺酚钠对嗜卷书虱3个种群均表现为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中广汉种群GSTs对各种抑制剂的作用最为敏感。各金属离子对嗜卷书虱3个种群的作用结果显示,GSTs对Ca2+最不敏感,其中实验室种群与其它两种群相比更不敏感,其I50值最高;Hg2+对GSTs离体抑制作用最为强烈,各种群间I50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Mn2+和Ca2+对各种群GSTs的离体作用较为相似,其中广汉种群对这2种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最为敏感,而实验室种群最不敏感。4嗜虫书虱不同地理种群GSTs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解析采用Glutathionc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法纯化了嗜虫书虱4个地理种群(河南开封、四川广汉、重庆北碚和湖北武汉)的GSTs。结果表明,嗜虫书虱河南开封种群GSTs的纯化倍数最高,达162倍,但回收率较低,仅为29%;四川广汉种群GSTs的纯化倍数最低,仅57倍,回收率为43%;重庆北碚种群GSTs的回收率最高,达47%,纯化倍数达93倍;湖北武汉种群GSTs的回收率最低,仅为25%。应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的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开封种群与武汉种群GSTs对底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两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河南开封种群的GSTs对两底物表现最低的亲和力。嗜虫书虱不同种群GSTs的最适pH研究发现,四川广汉种群的最适范围介于pH 6.5-pH 7.0之间,而其它3个种群的最适范围介于pH 7-pH 7.5之间。酶促反应最适温度研究发现,重庆北碚种群在40℃时GSTs活力最高,而其它3个种群则在35℃时GSTs的活力最高。利尿酸、姜黄素、马来酸二乙酯和四溴磺酚钠对嗜虫书虱4个种群GSTs均有显着的离体抑制作用。综合分析发现,河南开封种群对各种抑制剂的作用最不敏感,四川广汉种群对利尿酸和马来酸二乙酯最为敏感,而重庆北碚种群对姜黄素和四溴磺酚钠最为敏感。

二、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酯酶性质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酯酶性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嗜卷书虱热激蛋白(HSP)全基因组鉴定及其HSP70s和HSP90s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 热激蛋白基因家族的分类与特征
        1.1 热激蛋白的分类现状
        1.2 热激蛋白基因序列结构特征
    2 热激蛋白在昆虫抗逆胁迫中的作用
        2.1 温度对热激蛋白的诱导作用
        2.2 杀虫剂对热激蛋白的诱导作用
    3 书虱的危害和抗性适应机制
        3.1 书虱的为害现状
        3.2 书虱的抗性适应机制
引言
第2章 嗜卷书虱热激蛋白(HSPs)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分析软件
        1.2 LbHSPs基因序列获取及开放阅读框(ORF)的鉴定
        1.3 LbHSPs基因在基因组contig上的定位分析
        1.4 LbHSPs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分析
        1.5 LbHSPs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LbHSPs基因的鉴定与家族分类
        2.2 LbHSPs基因的contig定位
        2.3 LbHSPs基因的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分析
        2.4 LbHSP家族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第3章 嗜卷书虱HSP70和HSP90家族基因表达模式解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胁迫下LbHSPs差异表达解析
        2.2 LbHSP70s和 LbHSP90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2.3 温度胁迫对LbHSP70s和LbHSP90s的诱导表达分析
        2.4 杀虫剂诱导下的LbHSP70s和LbHSP90s表达模式分析
    3 讨论
        3.1 嗜卷书虱响应温度胁迫的热激蛋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3.2 嗜卷书虱HSP70和HSP90家族基因具有发育阶段表达特异性
        3.3 嗜卷书虱HSP70和HSP90家族基因响应高低温胁迫具有表达差异性
        3.4 嗜卷书虱HSP70 是抵御杀虫剂胁迫的重要应激蛋白
第4章 基于RNAi技术的嗜卷书虱HSP70和HSP90家族基因功能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LbHSPs沉默效率检测
        2.2 干扰LbHSPs对嗜卷书虱耐热性的影响
        2.3 干扰LbHSPs对嗜卷书虱耐药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5章 主要结果与研究展望
    1 主要结果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储粮害虫的危害现状
    1.2 磷化氢防治储粮害虫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 磷化氢防治储粮害虫的现状
        1.2.2 磷化氢使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储粮防护剂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3.1 马拉硫磷的发展及应用
        1.3.2 甲基嘧啶磷的发展及应用
        1.3.3 溴氰菊酯的发展及应用
        1.3.4 混配药剂的发展及应用
        1.3.5 储粮防护剂使用面临的问题
    1.4 磷化氢和其他药剂联用的研究进展
    1.5 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3种防护剂对储粮害虫毒力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剂及器材
        2.1.2 供试昆虫
        2.1.3 单药剂杀虫毒力测定
        2.1.4 溴氰·甲嘧磷拌粮对储粮害虫的影响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甲基嘧啶磷和马拉硫磷对两种书虱的毒力作用
        2.2.2 甲基嘧啶磷和马拉硫磷对锈赤扁谷盗和赤拟谷盗的毒力作用
        2.2.3 甲基嘧啶磷和马拉硫磷对米象和谷蠹的毒力作用
        2.2.4 溴氰·甲嘧磷拌粮对6种储粮害虫的影响
        2.2.5 磷化氢对6种储粮害虫的毒力作用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及器材
        3.1.2 供试昆虫
        3.1.3 马拉硫磷和甲基嘧啶磷与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评价
        3.1.4 溴氰·甲嘧磷与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评价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马拉硫磷和甲基嘧啶磷与磷化氢联用对两种书虱的协同毒力作用
        3.2.2 马拉硫磷和甲基嘧啶磷与磷化氢联用对两种谷盗的协同毒力作用
        3.2.3 马拉硫磷和甲基嘧啶磷与磷化氢联用对米象和谷蠹的协同毒力作用
        3.2.4 溴氰·甲嘧磷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实仓杀虫效果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药剂与器材
        4.1.2 实验粮库
        4.1.3 防护剂的用药剂量及用药量
        4.1.4 施药方法
        4.1.5 防虫线的布置
    4.2 数据记录及处理
        4.2.1 虫口密度检查
    4.3 结果分析
        4.3.0 广东湛江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4.3.1 福建南平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4.3.2 广西柳州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4.3.3 安徽舒城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4.3.4 河南汤阴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4.3.6 各实验粮库用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评价
    4.4 讨论
    4.5 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施药技术规范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书虱代谢抗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书虱药剂敏感性与增效作用测定
2 书虱细胞色素P450研究进展
3 书虱酯酶研究进展
4 书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进展
5 书虱转录组学研究
6 小结与展望

(4)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嗜虫书虱P45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转录组学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2 细胞色素P450酶系
        2.1 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特征
        2.2 细胞色素P450的集团分类
        2.3 细胞色素P450与害虫抗药性的关系
        2.4 细胞色素P450在药剂胁迫下的可诱导性
        2.5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P450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3 书虱的危害及抗性研究概况
        3.1 书虱的危害与抗性产生
        3.2 书虱的抗性研究
引言
第二章 嗜虫书虱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供试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
        1.4 嗜虫书虱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虫书虱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2.2 功能注释
        2.3 嗜虫书虱解毒代谢酶基因的鉴定及代谢通路分析
    3 小结
第三章 嗜虫书虱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第一节 嗜虫书虱5个P450基因的克隆与信息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供试主要试剂(盒)和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
        1.4 总RNA中gDNA的去除
        1.5 cDNA的合成
        1.6 引物设计
        1.7 PCR扩增反应
        1.8 嗜虫书虱P450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虫书虱P450基因cDNA全长的获得
        2.2 嗜虫书虱P450基因c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嗜虫书虱P450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2.4 嗜虫书虱P450的系统发育分析
        3 小结
    第二节 嗜虫书虱P450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供试主要试剂(盒)和仪器
        1.3 嗜虫书虱不同性别及不同发育阶段虫源的收集
        1.4 生物测定及药剂诱导
        1.5 总RNA的提取
        1.6 总RNA中gDNA的去除
        1.7 cDNA的合成
        1.8 引物设计及内参基因选择
        1.9 定量PCR
        1.10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虫书虱不同性别P450基因的表达模式
        2.2 嗜虫书虱不同发育阶段P450基因的表达模式
        2.3 嗜虫书虱P450基因对药剂诱导的响应表达模式
        2.4 嗜虫书虱P450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表达模式
        3 小结
    第三节 嗜虫书虱细胞色素P45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主要试剂(盒)和仪器
        1.2 细胞培养
        1.3 PCR扩增及p MD-19T Simple载体构建
        1.4 表达载体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虫书虱P450基因与p MD-19T Simple重组载体的构建
        2.2 p FastBac-CYP4FD2重组质粒的构建
        2.3 Bacmid-CYP4FD2重组杆粒的构建
        3 小结
        本章讨论
        1 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模式
        2 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真核表达
第四章 嗜虫书虱敏感与抗性种群P450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主要试剂(盒)和仪器
        1.2 嗜虫书虱的药剂诱导
        1.3 定量PCR
        1.4 增效作用测定
        1.5 P450s活性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虫书虱敏感和抗性种群药剂敏感性及增效作用测定
        2.2 嗜虫书虱P450基因在不同种群的定量表达研究
        2.3 嗜虫书虱不同种群P450酶活性测定与比较分析
        2.4 嗜虫书虱敏感种群在不同药剂胁迫后的P450酶的活性测定
    3 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果、结论与研究展望
    1 主要结果与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利尿酸对书虱生态适合度及GSTs毒理学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昆虫种群生命表
        1.1 生命表的概念及作用
        1.2 生命表的分类
        1.3 生命表数据的分析
        1.4 适合度
    2 谷胱甘肽S-转移酶
        2.1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结构
        2.2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催化机制
        2.3 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前言
第二章 利尿酸对嗜卷书虱生态适合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利尿酸与人工饲料的配比梯度
        1.5 试验处理
        1.6 记录观察及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嗜卷书虱各代虫态的发育历期
        2.2 嗜卷书虱各代虫态的存活率
        2.3 嗜卷书虱各代的产卵前期、平均产卵量及寿命
        2.4 嗜卷书虱各代的种群生命表
    3 讨论
第三章 利尿酸持续胁迫下嗜卷书虱GSTs的生化毒理学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及饲养条件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生物测定
        1.4 酶液制备
        1.5 GSTs酶学特性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嗜卷书虱两个地理种群各代成虫的生物测定结果
        2.2 GSTs活性测定结果
        2.3 GSTs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2.4 温度对GSTs酶活性的影响
        2.5 pH对GSTs酶活性的影响
        2.6 4 种抑制剂对GSTs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利尿酸短期胁迫对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GSTs生化毒理学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及饲养条件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生物测定
        1.4 酶液制备
        1.5 GSTs的纯化步骤
        1.6 GSTs酶学特性分析
        1.7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
    2 实验结果
        2.1 利尿酸处理后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生物测定
        2.2 利尿酸处理后酶源蛋白含量
        2.3 利尿酸胁迫后GSTs活性的变化
        2.4 利尿酸对GSTs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5 温度和pH对GSTs酶活性的影响
        2.6 3 种抑制剂对GSTs活性的影响
        2.7 SDS-PAGE
    3 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1.1 利尿酸对嗜卷书虱生态适合度的影响
        1.2 利尿酸持续胁迫下嗜卷书虱GSTs的生化毒理学特性
        1.3 利尿酸短期胁迫对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GSTs生化毒理学特性的影响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的有效熏蒸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磷化氢应用概况
    1.3 储粮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
        1.3.1 储粮害虫对磷化氢抗性
        1.3.2 锈赤扁谷盗对磷化氢的抗性
        1.3.3 书虱对磷化氢的抗性
    1.4 立题依据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磷化氢抗性水平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虫
        2.1.2 试虫培养
        2.1.3 主要仪器
        2.1.4 试验用具
        2.1.5 实验试剂
        2.1.6 磷化氢气体的发生
        2.1.7 FAO 推荐方法毒力测定
        2.1.8 试虫磷化氢抗性击倒测定
        2.1.9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锈赤扁谷盗磷化氢快速击倒试验
        2.2.2 锈赤扁谷盗FAO 推荐方法毒力测定结果
        2.2.3 锈赤扁谷盗 Lg(KT_(50))值与Lg(LC_(50))值的相关性
        2.2.4 书虱磷化氢快速击倒试验
        2.2.5 书虱Lg(KT_(50))值与Lg(LC_(50))值的相关性
    2.3 问题讨论
        2.3.1 磷化氢抗性测定的意义
        2.3.2 磷化氢快速测定在磷化氢抗性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2.4 小结
第三章 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不同虫态完全致死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
        3.1.2 实验用具
        3.1.3 实验试剂
        3.1.4 试虫来源
        3.1.5 试虫培养
        3.1.6 环流熏蒸室的气密性检测
        3.1.7 磷化氢气体浓度的测定
        3.1.8 虫卵的挑取
        3.1.9 磷化氢浓度与控制
        3.1.10 锈赤扁谷盗各虫态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测定
        3.1.11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锈赤扁谷盗虫卵完全致死浓度和时间关系
        3.2.2 幼虫期锈赤扁谷盗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关系
        3.2.2.1 锈赤扁谷盗品系幼虫在磷化氢的熏蒸下的存活情况
        3.2.3 锈赤扁谷盗不同品系蛹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关系
        3.2.4 锈赤扁谷盗不同品系成虫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关系
        3.2.5 磷化氢完全致死锈赤扁谷盗的Ct 值
    3.3 讨论
第四章 实仓条件下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书虱治理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用具
        4.1.5 供试虫源
        4.1.6 检测仓房气密性
        4.1.7 试虫设置
        4.1.8 气体检测
        4.1.9 熏蒸施药
    4.2 结果与分析
        4.2.1 2 号仓房实仓试验数据
        4.2.2 3 号仓房实仓试验数据
        4.2.3 18 号仓房实仓试验数据
        4.2.4 24 号仓房实仓试验数据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生化毒理学特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嗜卷书虱的研究现状
        1.1 我国书虱的发生概述
        1.2 嗜卷书虱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1.3 书虱的抗药性研究及防治
    2 昆虫羧酸酯酶(CarE)研究进展
        2.1 羧酸酯酶的概述
        2.2 羧酸酯酶与昆虫抗药性的研究
第二章 嗜卷书虱对九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增效作用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剂单剂对嗜卷书虱毒力的比较
        2.2 增效剂对不同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比较
    3 讨论
第三章 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的研究
    第一节 九种杀虫剂对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嗜卷书虱Car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1.4 Real time PCR反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扩增效率及熔解曲线分析
        2.2 杀虫剂处理后Car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3 讨论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展望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9)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AChE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
    2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3 影响蛋白质稳定的主要因素
        3.1 温度对蛋白质稳定的影响
        3.2 缓冲溶液对蛋白质稳定的影响
        3.3 蛋白酶对蛋白质稳定的影响
        3.4 机械搅拌和高压对蛋白质稳定的影响
    4 保持蛋白质稳定的方法
        4.1 优化操作条件
        4.2 加入稳定剂
        4.3 简化纯化步骤
        4.4 新型分离技术的应用
    5 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5.1 离子交换层析法
        5.2 凝胶过滤层析法
        5.3 亲和层析法
    引言
第二章 书虱乙酰胆碱酯酶的分离纯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供试药剂及仪器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亲和层析柱的制备
        1.5 不同pH值对AChE粗提效率的影响
        1.6 AChE的纯化步骤
        1.7 蛋白含量测定
        1.8 AChE活性的测定
        1.9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虫书虱AChE纯化结果与分析
        2.2 嗜卷书虱AChE纯化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书虱乙酰胆碱酯酶生化及毒理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供试酶源
        1.3 主要供试药剂及仪器
        1.4 生物测定
        1.5 AChE活性的测定
        1.6 pH对纯化后AChE活性的影响
        1.7 温度对纯化后AChE活性的影响
        1.8 AChE动力学参数(K_m和V_max)的测定
        1.9 AChE离体抑制作用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虫书虱生物测定结果
        2.2 嗜虫书虱纯化后AChE的生化特性
        2.3 嗜卷书虱纯化后AChE的生化特性
    3 讨论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 主要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书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其与昆虫抗药性之间的关系
        1.1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分类体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
        1.2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结构与功能
        1.3 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分布和诱导表达
        1.4 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昆虫抗药性之间的关系
    2 蛋白纯化技术及其在昆虫GSTs研究中的应用
        2.1 蛋白质纯化方法的选择
        2.2 蛋白质失活的机制
        2.3 蛋白质分离纯化时维持其活性的措施
        2.4 昆虫中GSTs的分离纯化进展
前言
    1 研究背景
    2.书虱谷肤甘肤S一转移酶研究的意义
    3.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昆虫及饲养条件
        1.1 嗜卷书虱品系
        1.2 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地理种群
        1.3 嗜卷书虱不同虫态的获得
    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 主要化学试剂、药剂及抑制剂
        2.2 主要仪器
    3 书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纯化条件
        3.1 主要试剂配制
        3.2 酶液提取
        3.3 GSTs纯化步骤
    4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酶学特性分析
        4.1 GSTs活性、比活力测定
        4.2 GSTs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
        4.3 pH对纯化产物GSTs活性的影响
        4.4 温度对纯化产物GSTs活性的影响
        4.5 药剂对纯化产物GSTs的离体作用研究
        4.6 其它抑制剂对纯化产物GSTs的离体抑制分析
        4.7 金属离子对GSTs酶学特性研究
        4.8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4.9 N-端测序
        4.10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嗜卷书虱不同品系GSTs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解析
        1 GSTs活性和动力学参数
        1.1 GSTs活性
        1.2 GSTs动力学参数
        2 GSTs酶促反应的最适pH
        3 GSTs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4 杀虫剂对嗜卷书虱纯化产物GSTs的离体作用
        4.1 毒死蜱对GSTs的离体作用
        4.2 丁硫克百威对GSTs的离体作用
        4.3 高效氯氰菊酯对GSTs的离体作用
        5 典型抑制剂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5.1 利尿酸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5.2 姜黄素对GSTs的离体抑制
        5.3 四溴磺酚钠对GSTs的离体抑制
        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7 GSTs N-端测序
    第二节 嗜卷书虱不同发育阶段GSTs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解析
        1 GSTs活性和动力学参数
        1.1 GSTs活性
        1.2 GSTs动力学参数
        2 毒死蜱对纯化产物GSTs的离体作用
        3 典型抑制剂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3.1 利尿酸对GSTs的离体抑制
        3.2 姜黄素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3.3 双硫仑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3.4 马来酸二乙酯对GSTs的离体抑制
        3.5 四溴磺酚钠对GSTs的离体抑制
        4 金属离子对GSTs的离体作用
    第三节 嗜卷书虱不同种群GSTs的纯化及其生化毒理学特性解析
        1 GSTs活性和动力学参数
        1.1 GSTs活性
        1.2 GSTs动力学参数
        2 杀虫剂对纯化产物GSTs的离体作用
        2.1 丁硫克百威对GSTs的离体作用
        2.2 高效氯氰菊酯对GSTs的离体作用
        3 典型抑制剂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3.1 利尿酸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3.2 姜黄素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3.3 马来酸二乙酯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3.4 四溴磺酚钠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4 金属离子对GSTs的离体作用
    第四节 嗜虫书虱不同种群GSTs的纯化及其生化毒理学特性解析
        1 GSTs活性和动力学参数
        1.1 GSTs活性
        1.2 GSTs动力学参数
        2 GSTs酶促反应的最适pH
        3 GSTs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4 典型抑制剂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4.1 利尿酸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4.2 姜黄素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4.3 马来酸二乙酯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4.4 四溴磺酚钠对GSTs的离体抑制作用
第四章 讨论
    1 昆虫GSTs的纯化及影响GSTs活性测定的因素
    2 GSTs的活性表现特征
    3 外源化合物对昆虫GSTs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1 结论
        1.1 书虱GSTs的纯化特征指数
        1.2 GSTs纯化后的生化特性
        1.3 外源化合物对GSTs的离体研究
    2 展望
        2.1 的书虱GSTs的毒理学功能研究
        2.2 GSTs酶学特性研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研课题情况
致谢

四、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酯酶性质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嗜卷书虱热激蛋白(HSP)全基因组鉴定及其HSP70s和HSP90s功能研究[D]. 苗泽青. 西南大学, 2021
  • [2]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防治[D]. 王利利. 河南工业大学, 2018(10)
  • [3]书虱代谢抗性研究进展[J]. 景田兴,郎宁,豆威,魏丹丹,王进军. 中国粮油学报, 2017(10)
  • [4]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嗜虫书虱P45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李婷. 西南大学, 2016(02)
  • [5]利尿酸对书虱生态适合度及GSTs毒理学特性的影响[D]. 吴精晶. 西南大学, 2012(09)
  • [6]无色书虱AChE基因克隆及其系统进化分析[J]. 豆威,唐培安,蒋红波,王进军. 环境昆虫学报, 2010(04)
  • [7]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的有效熏蒸治理研究[D]. 陈吉汉. 河南工业大学, 2010(06)
  • [8]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生化毒理学特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D]. 周安韦. 西南大学, 2010(08)
  • [9]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AChE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D]. 肖丽莎. 西南大学, 2010(08)
  • [10]书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D]. 豆威. 西南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书虱与食虫书虱酯酶特性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