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肝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Ⅱ)

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肝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Ⅱ)

一、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Ⅱ)(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1](2021)在《中药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HBsAg定量、HBsAg阴转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中药治疗对慢性HBV感染患者HBsAg定量和HBsAg阴转率的情况,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Wan Fang DATA)、维普(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Chi CTR)对2005-2021年文献进行检索。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满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005版、2010年版、2015年版、2019年版任一版本中慢性HBV感染的诊断: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可以为符合诊断标准的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HBe Ag阳性CHB、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HBe Ag阴性CHB中的任一状态。(2)干预措施试验组需使用中药(中草药、中成药、中药制剂或提取物)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如包括中药+一般药物(常规护肝药、维生素等)、中药+NAs或干扰素、中药+NAs或干扰素+一般药药,对照组可为空白对照以及安慰剂、NAs、干扰素、一般药物的单用或联合使用。(3)观察指标必须包括HBsAg定量或HBsAg阴转率任一项。(4)试验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排除标准:(1)研究对象合并有甲、丙、丁、戊肝或艾滋病毒感染等其它病毒感染者;或合并药物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其它肝病者;或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肝癌患者;或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造血系统疾病等其它系统疾病者。(2)试验组使用中医外治或针灸等其它中医治疗者。(3)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其它观察性临床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研究等其它研究类型以及个案报道、综述等。(4)不满足纳入标准或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逐层筛选,将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利用Revman软件对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1)16篇联合中药组治疗结束时总HBsAg阴转率与未使用中药组相比(RR=1.72,95%CI[1.39,2.12],P<0.00001,I2=0%);其中2篇与非抗病毒药物(RR=5.69,95%CI[0.79,40.91],P=0.08,I2=0%);8篇中药+NAs与NAs相比(RR=1.64,95%CI[1.27,2.12],P=0.0001,I2=0%);6篇中药+IFN与IFN相比(RR=1.70,95%CI[1.17,2.47],P=0.0005,I2=0%)。(2)中药联合抗病毒药(NAs、IFN)治疗24w时(RR=1.55,95%CI[1.21,1.99],P=0.0005)、48w时(RR=2.02,95%CI[1.28,3.17],P=0.002)与未联合中药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3)7篇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HBsAg定量(两组在治疗前HBsAg无统计学差异)与未使用中药组相比(MD=-0.27,95%CI[-0.44,-0.10],P=0.002),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降低HBsAg定量水平,提高HBsAg阴转率。此结论能够一定程度上为治疗HBV感染、提高HBsAg阴转率提供证据和治疗思路。但由于此次研究提供的证据等级不高,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RCT文献支持。

李家焕[2](2020)在《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对HBe Ag阳性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HBV DNA水平、HBe Ag水平、肝功能(ALT、AST)、肝硬度评分(LSM)、证候积分等因素,来评价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治疗HBe Ag阳性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状态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HBV DNA水平、HBe Ag水平、肝功能(ALT、AST)、肝硬度评分(LSM)、证候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予口服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对照组予中药安慰剂治疗,1包/次,2次/天,疗程48周;记录两组用药前后HBV DNA水平、HBe Ag水平、肝功能(ALT、AST)、肝硬度评分(LSM)、证候积分指标变化。结果:(1)在HBV DNA载量方面对比:治疗组在降低HBV DNA载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2)在HBe Ag水平方面对比:治疗组在降低HBe Ag水平的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3)肝功能(ALT、AST)方面对比: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LT、AST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肝硬度评分(LSM)方面对比:治疗组在降低LSM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对比: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接受治疗患者进行安全性研究分析,服药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明显降低患者HBV DNA载量、HBe Ag水平、肝硬度测定值(LSM),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梁宁[3](2019)在《苦参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Cochrane系统评价及误差矩阵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病情迁延不愈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并最终导致死亡。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苦参类制剂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抑制等作用,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是,在最新颁布的慢性乙型肝炎指南中并未对任何中医药治疗进行推荐。本研究将对苦参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证据进行梳理,以期得出疗效和安全性的可靠性结论,同时对临床证据进行偏倚误差矩阵的方法学探究。研究方法(研究一)向国际Cochrane协作组织肝胆病组提出系统评价题目注册:苦参类制剂对比不治疗或安慰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撰写研究方案并发表(No.CD013089)。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Cochrane肝胆病组试验注册库、CENTRAL、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等),获取并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截至2018年12月。研究对象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允许其它合并症。干预措施为苦参类制剂,不限制剂量疗程等,排除含有苦参的中药复方,对照措施为不治疗或安慰剂,允许共同干预。主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严重不良事件;次要结局为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非严重不良事件;探索性结局为血清HBV-DNA 阳性检出率、血清HBeAg阳性检出率。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文献信息不全者采用打电话或发邮件的方式尝试与作者取得联系。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采用TSA软件计算meta分析所需样本量,并在未达到所需样本量进行统计学显着性界值矫正。观察森林图并结合I2统计量评估异质性。通过观察漏斗图结合统计学检验的方法检测发表偏倚。采用GRADEpro GDT软件制作证据概要表。(研究二)向国际Cochrane协作组织肝胆病组提出系统评价题目注册:苦参类制剂对比其他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撰写研究方案并发表(No.CD013106)。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Cochrane肝胆病组试验注册库、CENTRAL、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等),获取并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截至2018年12月。研究对象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允许其它合并症。干预对照类型为苦参类制剂对比其它抗病毒、免疫抑制、或保肝治疗药物,允许共同干预。主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严重不良事件;次要结局为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非严重不良事件;探索性结局为血清HBV-DNA 阳性检出率、血清HBeAg阳性检出率。资料提取、质量评价、数据合并、TSA分析、敏感性和亚组分析、GRADE评价方法与研究一方法一致。(研究三)以苦参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证据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为例,采用误差矩阵工具对中医药临床证据概览进行了探索性评价,并对未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的改进意见。数据来源为研究一和研究二中纳入的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检索到的相关meta分析。三维误差矩阵构建包含四个步骤;1)评估系统误差风险。考虑证据类型和各类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2)评估随机误差风险。参照Cochrane手册计算各结局指标效应量的标准误;3)评估设计误差风险。依据临床重要性和相关性,对结局指标进行排序。同时考虑研究人群选择、干预措施设置、对照措施设置、研究场所和中心、研究类型(解释性/实用性)、研究结构(平行/交叉)、研究目标(优效性/劣效性/等效性)、和数据分析单位等可能影响设计误差风险的因素;4)依据前三个步骤评估结果,采用Excel表,分别以随机误差(x轴)、系统误差(y轴)和设计误差(z轴)构建三维误差矩阵图。结果(研究一)(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共检索到4044篇文献,阅读全文796篇后,排除文献323篇,436篇文献在尝试联系作者后仍未能获得足够信息以判断是否属于随机对照试验,因信息不全仍在等待列表,最终纳入35项随机对照试验(37篇文献),共3556名受试者。(2)研究质量:所有试验被评为高风险。(3)效应量估计:1项试验评估了全因死亡率,两组均未出现死亡。10项试验评估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未获得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乙型肝炎相关死亡率或发病率的数据。19项评估了非严重不良事件的试验中,9项试验两组事件发生率均为0,剩余10项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苦参类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RR1.10,95%CI 0.76 to 1.59;I2=49%;10项试验,1050人);对于血清HBV-DNA和HBeAg阳性检出率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苦参类制剂组阳性检出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HBV-DNA阳性检出率:RR 0.61,95%CI 0.55 to 0.68;I2=56%;29项试验,2914人;HBeAg阳性检出率:RR 0.71,95%CI 0.66 to 0.76;I2=19%;20项试验,2129人)。对非严重不良事件分开报告分析,苦参类制剂组可能增加消化系统症状、疲劳、尿黄、黄疸的风险、降低腹胀的风险。后验性ALT复常率meta分析显示苦参类制剂组ALT复常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RR 1.32,95%CI 1.21 to 1.44;I2=15%;8项试验,739人)(4)TSA分析:TSA分析表明非严重不良事件mmeta分析尚需纳入更多试验,而血清HBV-DNA、HBeAg、、ALT复常率的meta分析达到了所需样本量。(5)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缺失数据对结果没有影响。亚组分析表明与口服胶囊和混合给药途径相比,静脉滴注可能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6)GRADE评价:证据质量受到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异质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影响,证据等级为极低。(研究二)(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共检索到4044篇文献,阅读全文排除符合文献后剩余119篇,109篇文献在尝试联系作者后仍为能获得足够信息以判断是否是随机对照试验而暂未纳入,最终纳入10项试验,涉及898名受试者。(2)研究质量:所有试验被评为高风险。(3)效应量估计:10项试验中苦参类制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包括胶囊口服、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疗程为1到12个月不等。对照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干扰素、硫普罗宁、胸腺肽和其它中药。未获得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乙型肝炎相关发病率的数据。其它疗法相比,苦参类制剂对非严重不良事件(RR0.86,95%CI0.42to1.75;I2=0%;2项实验,163人)和血清HBV-DNA阴转((RR 1.14,95%CI 0.81 to 1.63;I2=92%;8项试验,719人)的效果尚不清楚。而苦参类制剂可能有助于血清HBeAg的阴转(RR 0.86,95%CI 0.75 to 0.98;I2=43%;7项试验,588人)及增加ALT复常率(RR 1.40,95%CI 1.13 to 1.73;I2=24%;4项试验,375人)。(4)TSA分析:TSA分析表明所有meta分析均未达到所需样本量。(5)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缺失数据对结果没有影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苦参类制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P=0.002)、以及对照药物的设置(P<0.00001)可能对血清HBV-DNA阴转的效果产生影响。(6)GRADE评价:证据质量受到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异质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影响,证据等级为极低。(研究三)对苦参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已发表的相关meta分析进行评估,虽然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的研究类型证据等级相对较高,但ROB评价和严格评价发现所有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较低,系统偏倚风险较高;在meta分析证据等级水平下,对于全因死亡和非严重不良事件,当前研究的随机误差存在显着风险(SE=0.36和SE=0.35)。对于严重不良事件结局,当前研究的随机误差风险为中等风险(SE=0.22)。对于血清HBV-DNA 阳性检出率和血清HBeAg 阳性检出率,随机误差风险为低到中等风险(SE<0.16和SE<0.21)。此外三维矩阵图中存在大量灰色断层,表明当前研究存在设计误差风险,主要体现在研究人群诊断和纳入标准不清晰合理,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设置不清楚恰当、研究中心为单中心、研究无法判断为采用了优效性和实用性设计。结论和意义对临床实践的意义:当前临床试验多缺乏临床相关结局指标的数据,如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严重不良事件、乙肝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相比,苦参类制剂在HBV-DNA和HBeAg阴转及ALT复常率方面效果更好,而不良事件发生率暂未发现存在差异;与其它药物相比,苦参类制剂HBeAg阴转和ALT复常效果可能更好,暂未发现存在HBV-DNA阴转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苦参类制剂对于抑制病毒复制及改善肝功可能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能否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发生率尚不清楚。对未来研究的意义:建议未来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对苦参类制剂对临床终点结局的影响进行评估。三维误差矩阵图显示当前研究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设计误差方面均存在一定风险,未来研究可从降低三个误差维度风险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以提高未来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维误差矩阵工具可作为证据合并和GRADE评估的补充方法,对证据整体进行概览,具体方法学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4](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医药诊治慢性乙型肝炎一直被列为我国科技攻关的重点之一,并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初步明确了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环节。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的规范化,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可靠证据依据,确保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冯硕[5](2017)在《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系统评价及结论偏倚方法学研究》文中认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对全球公众健康带来疾病负担;而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素所导致的肝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严重者发展成肝硬化。对这两类疾病,西医暂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许多患者寻求中药治疗。本研究将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更新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实践和指南制定提供依据。同时致力于对上述系统评价中的临床试验进行结论偏倚研究,探讨这两类疾病的临床研究结论中是否有对结果的歪曲报告和解读。研究的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Cochrane系统评价,第四部分为结论偏倚方法学研究。方法:系统检索10个数据库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一纳入的受试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系统评价二纳入的受试者需经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纤维化或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干预措施为中药治疗。对照措施为不治疗、安慰剂、非特异性治疗或针对病因或症状的西药治疗。结局指标包含全因死亡率、肝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肝癌、肝硬化等)、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肝脏硬度值、生活质量、血清学应答、病毒学应答、严重不良事件和非严重性不良事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进行数据综合,使用试验序贯分析计算meta分析所需样本量。在方法学研究中,先经过资料提取,再利用结论偏倚评价工具(包含四个方面和15个条目的偏倚类型),对两部分系统评价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结论是否含有偏倚及何种类型的偏倚进行评价。结果:(系统评价一)最终纳入2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3412位受试者。所有研究被评为高偏倚风险。尚无一项研究报道全因死亡率或并发症(肝硬化、肝癌等)。3项研究(174位受试者)报告了中药在提高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度、WHO生存质量量表)方面优于不治疗或非特异性药物,使用的药物为中药复方。14项研究(1712位受试者)报告了使用中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而95位使用中药的受试者发生了胃肠道反应等非严重不良事件。meta分析:1.HBsAg清除:2项研究显示中药与不治疗相比无显着性差异(FE,RR=0.96,95%CI[0.91,1.02],200位受试者);6项研究显示中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无显着性差异(FE,RR=0.99,95%CI[0.98,1.01],1203位受试者),并且TSA结果支持meta分析结果;2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优于单用非特异性药物(FE,RR=0.95,95%CI[0.91,0.98],443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优于单用干扰素(FE,RR=0.83,95%CI[0.72,0.96],121位受试者)。2.HBeAg清除:4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不治疗(RE,RR=0.72,95%CI[0.60,0.87],453位受试者);6项研究显示中药与安慰剂相比无显着性差异(FE,RR=0.99,95%CI[0.96,1.02],869位受试者);4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非特异性药物(FE,RR=0.81,95%CI[0.69,0.94],346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干扰素(FE,RR=0.79,95%CI[0.69,0.91],189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与单用干扰素无显着差异(RE,RR=0.47,95%CI[0.20,1.12],121位受试者)。3.HBeAg血清学转换:2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不治疗(FE,RR=0.93,95%CI[0.87,0.99],218位受试者);3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安慰剂(FE,RR=0.97,95%CI[0.94,1.00],490 位受试者)。4.HBV-DNA 清除:4 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不治疗(RE,RR=0.74,95%CI[0.62,0.89],438位受试者);4项研究显示中药相比安慰剂无显着性差异(FE,RR=1.00,95%CI[0.98,1.02],796位受试者),TSA结果支持meta分析结果;4项研究显示中药与非特异性治疗相比无显着性差异(FE,RR=0.87,95%CI[0.75,1.02],326位受试者);3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优于单用非特异性治疗(FE,RR=0.82,95%CI[0.75,0.90],409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干扰素(FE,RR=0.88,95%CI[0.78,0.99],189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与单用干扰素相比无显着差异(FE,RR=0.71,95%CI[0.47,1.07],91位受试者)。(系统评价二)最终纳入50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5274名受试者。46项研究被评为高偏倚风险。16项研究(1532位受试者)报告服用中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有19位受试者伴有胃肠道反应等非严重不良事件。meta分析:1.全因死亡率:2项研究显示复方中药优于安慰剂(FE,RR=0.40,95%CI[0.16,0.99],236位受试者);4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FE,RR=0.53,95%CI[0.36,0.77],238位受试者);3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单用西医综合治疗(FE,RR=0.54,95%CI[0.31,0.95],375位受试者)。2.肝癌发生率:3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与单用抗病毒药物相比无显着性差异(FE,RR=0.56,95%CI[0.12,2.54],178位受试者)。3.生活质量:6项研究(1080位受试者)分别报告了复方中药能提高生活质量得分并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2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FE,MD=10.11,95%CI[6.81,13.41],234位受试者)。4.并发症发生率:2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西医综合治疗(FE,RR=0.56,95%CI[0.35,0.91],169位受试者)。5.肝脏组织学应答:4项研究定性分析显示复方中药优于安慰剂(FE,RR=0.70,95%CI[0.62,0.80]),475位受试者);2项研究定量分析显示复方中药优于安慰剂(FE,MD=-2.62,95%CI[-4.03,-1.21],205位受试者)。6.肝脏弹性硬度:14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FE,MD=-3.21,95%CI[-3.57,-2.84],1220 位受试者),TSA 结果支持 meta分析结果。(方法学研究)对77项中药临床试验评价后发现,仅有2项研究完整地报告了研究结论。55项研究没有报告干预措施的安全性,61项研究没有给出临床推荐。出现频率最高的结论偏倚为"使用无数据支持的指标下结论"(62.34%)、"夸张描述"(48.05%)、"不考虑安全性外推"(32.47%)和"将’无不良事件’等同于’无不良反应’"(25.97%)。结论: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证实中药在清除HBsAg、HBeAg和HBV-DNA方面具备特异性疗效,综合近5年发表的研究也未体现出特异性疗效。中药治疗本病的作用靶点可能不在于抗病毒。使用复方中药可能具有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治疗本病的中药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该证据由于受到方法学质量、研究数量和样本量的限制,其证据级别较低。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药可以尝试着作为治疗本病的补充疗法。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从远期疗效来看,加用复方中药与标准的西医治疗联合使用时,可能会降低全因死亡率,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纤维化的病理状况,改善肝脏硬度。中药治疗本病尚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该证据由于受到方法学质量、研究数量和样本量的限制,其证据级别较低。中药可以作为治疗本病的补充替代疗法。两项系统评价纳入的97%的中药临床试验中存在结论偏倚,主要集中在使用无数据支持的指标下结论、夸张描述干预措施的效果、不考虑安全性、泛化外推性等。建议结论报告中需要考虑与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如实描述研究结果而下结论,并且在考虑安全性后再对干预措施进行推荐使用。

熊文婧[6](2016)在《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以及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2.尝试将网状Meta分析(NMA)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采用NMA对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成药进行疗效评估并排序,为中成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试验注册:本研究方案发表于PROSPERO试验注册库(注册号CRD42016032641)。2.文献检索:系统检索了建库日期截至2015年8月31日前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文论文数据库中未发表的文献,对文章发表类型不加限制。3.纳入标准:纳入文献计量研究中文献数量前十位治疗慢性乙肝的国家医保药物中成药(即:扶正化瘀胶囊/片、复方鳖甲软肝片、护肝片/胶囊、大黄(?)虫丸、双虎清肝颗粒、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滴丸、苦黄注射液、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片、肝苏颗粒)治疗CHB的随机对照试验。4.资料提取和分析: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试验的质量,根据《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5.1.0》(第八章)中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及标准对纳入试验的质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RevMan 5.3软件、WinBUGS 1.4.3软件及R 3.2.5软件gemtc、netmeta程序包等对主要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和探索性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及图形绘制,采用包含95%可信区间(CI)的比值比(OR)分析二分类结局,采用包含95%可信区间(CI)的均值差(MD)整合直接及间接比较证据,通过R软件gemtc程序包探索纳入研究的同质性,采用节点差分法探索其一致性。通过R软件gemtc程序包可对mtc模型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并计算各中成药疗法干预疗效排序概率。结果共检索到5,11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共计纳入58项随机对照试验,6,236名受试者;其中包括2篇三臂RCT,1篇四臂RCT,所有试验均在中国实施,没有试验报告曾进行样本量计算。所有试验皆使用国内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无试验采用WHO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等CHB国际诊断标准,仅5项试验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纳入干预措施包括扶正化瘀胶囊/片、复方鳖甲软肝片、护肝片/胶囊、大黄(?)虫丸、双虎清肝颗粒、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滴丸、苦黄注射液、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片、肝苏颗粒等10种国家医保目录中成药;对照组干预措施包括常规西医治疗、核苷类似物、干扰素及当飞利肝宁胶囊、消症益肝片、复方益肝灵片、护肝宁片、益肝灵片等中成药对照,没有试验采用安慰剂对照。结局报告:没有研究报告全因死亡率、生命质量、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等结局。25项研究报告了TBIL水平,33项研究报告了ALT水平,28项研究报告了AST水平,11项研究报告了ALB水平,4项研究报告了γ-GT水平,3项研究报告了A/G水平,3项研究报告了TBIL复常率,5项研究报告了ALT复常率,3项研究报告了AST复常率,29项研究报告了HA水平,26项试验报告了LN水平,26项试验报告了PCⅢ水平,26项试验报告了Ⅳ-C水平,3项研究报告了HBV-DNA载量,17项试验报告了HBV-DNA阴转率,16项试验报告了HBeAg阴转率,7项研究报告了HBsAg阴转率,2项试验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21项试验报告了非严重不良事件。方法学质量:虽所有试验皆提及“随机分组”,但仅有7项试验提及随机数字表分组,但未提供随机实施细节以判断随机是否正确地实施。没有试验说明是否采用分配隐藏及分配隐藏的具体方法。仅1项研究提及采用“单盲”,但施盲对象及施盲情况不详。1项研究未说明不完整结局报告原因,1项研究报告无脱落失访,仅1项试验报告研究脱落失访数目及原因,没有研究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分析)。13项试验研究设计中提及的结局指标报告不全,且所有纳入研究均未获及提前发表的试验方案,可能存在选择性报告。此外,没有研究报告采用样本量估算,6项研究未报告基线是否可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中成药分别对照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干扰素及常规西医治疗对CHB的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病毒标志物指标方面均有一定疗效。由于其它结局指标研究数量不足,共线性不佳,无法构建证据网络,故仅对ALT水平结局采用网状Meta分析,并构建证据网络图。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虽亮甲菌素相对常规治疗MD:-101.30 [-147.23.06,-55.37]对照常规治疗在纳入研究中对CHB患者ALT水平改善排序最佳(70.55%),但因纳入研究数量仅有1项,研究结果无法确证。苦黄注射液相对常规治疗MD:-54.60[-85.72,-23.48]在国家医保目录各种中成药干预中对慢性乙型肝炎ALT水平疗效排序更高(27.21%);在国家医保目录各种中成药干预中对慢性乙型肝炎ALT水平疗效排序更高(27.21%);肝苏颗粒对照常规治疗其次MD:-44.54 [-67.48,-21.60],但大黄蛰虫丸MD:22.59[0.18,40.99]及复方丹参片/滴丸MD:10.11[-4.74,24.97]相对常规治疗对CHB患者ALT水平疗效较差。西药拉米夫定对照常规治疗MD:-54.54[-85.86,-23.22],及苦参碱对照MD:-37.04[-72.77,-1.31]亦对ALT水平有极佳疗效。各对照类型I2值<75%,模型异质性可接受。一致性检验中直接比较同间接比较证据存在一定差异,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不良事件:仅2项研究提及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共21项研究报告非严重不良事件,其中6项研究提及受试者血尿常规、尿素氮、肌酐、心电图或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无异常,5项研究未报告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多数研究报告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呼吸道感染、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纳差、上腹部隐痛、腹胀、腹泻、血压增高、皮疹或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及对照组发生率最高的均为流感样症状(38.1%,69.0%)。结论虽纳入医保中成药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病毒标志物水平有一定的疗效,且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成药中苦黄注射液对有效率提升疗效排序更高,但由于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对照类型差异较大,结局指标报告不完善,中成药治疗CHB的阳性结果尚不能被视为确证性的结论。

范方方[7](2016)在《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背景: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也是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因此,寻找有效药物,阻断、延缓及逆转肝纤维化已成为治疗慢性肝病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正如国际现代肝病学的奠基人Hans Popper教授所说“谁能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谁就能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1]。目前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尚无理想药物,而中药抗纤维化治疗的有效的报道日渐增多[2]。但是中药疗效并没有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同,中药抗纤维化的疗效也存在争议和质疑,为此本研究拟通过询证医学方法,分析当前中药抗纤维化疗效的客观现状,对中药抗纤维化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目的: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判断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疗效的确切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百链数据库(Medalink)、Pub Med及Google学术搜索引擎中系统全面地进行文献搜索,检索的具体日期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纳入所有有关中药或中成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试验,同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必要时与文献作者联系,进一步取得全文或相关试验数据。通过阅读文献题名、摘要或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试验。选择肝纤维化评价的“金标准”肝组织病理学作为主要指标,辅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生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有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913例患者纳入临床评价,其中中药组2424例,对照组48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肝纤维化病理分级S1-S4的患者,中药组以“中药或中成药或联合一般护肝药物”为主要治疗;对照组使用“一般护肝药物或安慰剂”为主要治疗。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疗程为6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在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WMD=1.97,95%CI[-3.60,-0.33],P=0.02}、肝组织炎症活动度{WMD=1.62,95%CI[-3.19,-0.05],P=0.04}、透明质酸(HA){SMD=1.48,95%CI[-2.26,-0.70],P=0.0002}、层粘连蛋白(LN){SMD=0.94,95%CI[-1.52,-0.35],P=0.002}、Ⅲ型前胶原(PC-Ⅲ){SMD=1.44,95%CI[-2.45,-0.42],P=0.005}、Ⅳ型胶原(Ⅳ-C){SMD=0.62,95%CI[-1.11,-0.12],P=0.01}、谷丙转氨酶(ALT){WMD=13.90,95%CI[-25.55,-2.25],P=0.02}、白蛋白(ALB){WMD=3.06,95%CI[0.65,5.47],P=0.01}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药组在降低总胆红素(TB){WMD=3.13,95%CI[-7.17,0.91],P=0.13}方面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研究提示:1.中药可以改善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2.中药可以显着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3.中药对胆汁代谢影响不大。综上所述,中药对肝纤维化治疗是确切有效的。

季雪良[8](2015)在《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肝病和慢性感染的主要病原。目前全球约有3.5亿人口为B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为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的好发族群。目前临床治疗方式,包括alpha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效果有限,主因是无法根除病毒DNA模版。治疗后常见的问题是抗药性病毒株的选出及停药后的高复发率。因此,发展新型治疗方式是目前医学界的主要挑战。本病在我国和全世界广泛流行、人与人之间多种途径传播。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约3亿人。据2006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乙型肝炎患者者为1200万人,年发病率为120/10万。如以耐药性较高的拉米夫定为例,应用1~5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14%、38%、49%、67%、69%。如以耐药性较低的阿德福韦酯为例,其耐药发生率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5年分别为0、3%、11%、18%、29%,HBeAg阴性者1、2、3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3%、5.9%~11%,同时该药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恩替卡韦对初治患者1年的耐药发生率为0,3年的累计耐药发生率仅为1.2%,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是比较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研究目的:针对临床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血瘀证较为常见的特点,确立疏肝、健脾、化瘀为治疗大法。通过观察以疏肝健脾化瘀立方的九味肝泰胶囊治疗HBV患者的临床研究,评价该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进一步探求方药的治疗作用,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可为今后研究打下基础。本部分从数据及统计分析的角度,初步探索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对慢性乙型肝炎干预作用。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方法为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纳入病例数为50对,共10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例数相等,各为50例,最终收集病例数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全部病历资料均来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和门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口服恩替卡韦片,每次0.5mg,1日1次。试验组(治疗组)在口服恩替卡韦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对照组仅口服恩替卡韦片治疗,不服用九味肝泰胶囊及其他保肝降酶类、调节免疫类、抗肝纤维化类药物。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每4周复诊1次,其中部分病例可延长疗程至1年。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主要疗效性指标,如采用积分法记录临床症状体征(胁痛、食欲、乏力、腹胀、黄疸、肝脾肿大、舌苔、脉象等)、肝功能(ALT、AST、AKP、GGT、TBiL、ALG)、病原学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免疫功能检查。研究结果:临床研究部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42.5%、3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基本治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27.5%、22.5%,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推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九味肝泰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胁痛、纳差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两组对e抗原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指标时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BeAg阴转和HBV-DNA阴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和CD4/CD8变化有明显治疗作用,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表明九味肝泰胶囊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结论:九味肝泰胶囊能改善CHB病人的肝郁脾虚血瘀证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

董方亮[9](2013)在《氧化苦参碱抗慢性病毒性肝炎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明目止泪、燥湿利尿、祛风杀虫、安五脏、轻身定志等作用。苦参在《本草疏经》中已被记载能"治症瘕积聚"。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是苦参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近年其抗慢性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作用倍受关注。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尽管抗病毒治疗仍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而言其疗

吴宇峰[10](2011)在《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病毒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面广。我国2009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07.30(1/10万),其中乙肝发病率为88.82(1/10万)。我国一般人群的HBs Ag阳性率为9.09%。目前防治乙肝主要手段是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但费用昂贵,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要求干扰素治疗持续1年以上;核苷类抗病毒持续2-3年。长期服药会面临病毒变异而产生耐药,且会进一步加剧医疗费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参制剂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且大量临床研究报告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阳性结果。本研究对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进行疗效评价,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治疗依据。经过检索,电子检索出苦参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文献共1123篇,手工检索1篇。通过资料分析比较,共获得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实验相关研究文献460篇,其中157篇文献因比较药物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被排除,95篇因仅有肝功能数据或者仅有治疗组数据,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被排除,17篇因重复发表或涉嫌雷同被排除。最终纳入191篇文献研究,共18799例样本。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两项研究属于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试验;5项研究提及随机序列是如何产生的,但没有研究描述是否进行了随机分配隐藏;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没有文献交代了样本量计算;有37项研究报道进行了随访研究,17项研究报道了退出或/和失访病例;104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项研究报告了死亡人数。漏斗图显示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经过数据分析与讨论,在纳入的RcT研究中,有1项研究报告了治疗过程中因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导致死亡人数,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9,CI(0.24,0.99)),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没有研究报告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发病率。没有研究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69项研究报告不良反应,苦参组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减退、恶心、口苦、上腹部不适、腹胀、腹泻、局部有硬结等。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热、乏力、流感样症状、轻度睡眠障碍、白细胞轻度减少(干扰素)、头晕、皮疹(硫普罗宁)、心慌等轻度不良反应,症状自行缓解,未影响继续治疗。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sAg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30项研究;随访共纳入7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171项研究,随访共纳入36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V-DNA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179项研究,随访共纳入38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血清转换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73项研究,随访共纳入19项研究。从临床证据分析结果,发现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血清HBeAg.HBV-DNA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方面存在确实疗效;在血清HBeAg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方面,苦参制剂与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临床指南推荐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比较显示,苦参制剂的疗效并不亚于这些抗病毒药物,且RR值提示优于这些抗病毒药物,然而,要获得更为准确的证据,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在血清HBV-DNA转阴方面,苦参制剂疗效低于拉米夫定,但不低于干扰素;与其他药物或常规保肝治疗相比,苦参制剂疗效均高于这些治疗手段,且在降低重症慢性乙型肝炎病死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效果。目前高质量的严格的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还很少。对照药物使用纯安慰剂的伦理学问题和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采取试验药和阳性对照药都制作安慰剂双模拟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获得更准确的临床证据。

二、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Ⅱ)(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HBsAg定量、HBsAg阴转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1.1 文献来源
        1.1.2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分析方法
        1.4.1 文献质量评估
        1.4.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基本特征
        2.2.1 研究对象
        2.2.2 干预措施
        2.2.3 结局指标
        2.2.4 中药使用情况
    2.3 文献质量评价
        2.3.1 改良Jadad评分
        2.3.2 Cochrane偏倚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不同治疗方案HBsAg阴转率
        2.4.2 联合治疗不同时间点HBsAg阴转率
        2.4.3 HBsAg基线相同治疗结束时HBsAg定量
讨论
    1 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1.1 文献质量
        1.2 异质性分析
        1.3 合并统计量结果分析
        1.4 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2 慢性HBV感染西医机制
        2.1 HBV结构及其复制周期
        2.2 HBV慢性感染相关免疫反应
    3 HBsAg与 HBV慢性感染
        3.1 HBsAg形式及其抗原性
        3.2 HBsAg水平与HBsAg清除
    4 HBV西医治疗概况
    5 中医对慢性HBV感染的认识
        5.1 中医学对HBV的认识
        5.2 中医学对CHB病因病机的认识
    6 中药抗HBV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HBV感染中医辨证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传统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壮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
        1.5 慢性乙型肝炎壮医论治
        1.6 壮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6.1 壮药联合阿德福韦酯
        1.6.2 壮药联合恩替卡韦
        1.6.3 壮药联合拉米夫定
        1.6.4 根据西医适应证选择用药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3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病例总数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案及流程
        2.1 分组
        2.2 中药组治疗方案
        2.3 对照组治疗方案
        2.4 观察期限
        2.5 用药随访
    3 疗效评估指标
        3.1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
        3.2 症状分级与积分判断标准
        3.3 实验室指标检验值范围
        3.4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3.5 安全性指标
    4 数据收集及统计
    5 基数资料比较
        5.1 一般资料
        5.2 实验室资料
        5.3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 两组受试者不同时间点 HBV DNA 水平比较
    3 两组受试者治疗24、48wk HBeAg水平比较
    4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肝硬度测定值(LSM)检测情况
    5 两组受试者治疗0、24、48周时证候积分比较
    6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S,U/L)
    7 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慢性HBV感染者治疗困境
    2 中西结合治疗HBeAg阳性CHB的优势探讨
    3 从“毒虚致病”理论探讨CHB的中医治疗
    4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组方理论探讨
    5 白花香连解毒颗粒的前期研究
    6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治疗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的临床结果分析
    7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病毒性肝炎常见症状分级量化表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慢性肝病的壮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3)苦参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Cochrane系统评价及误差矩阵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苦参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1.2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知
        1.3 苦参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概况
    2 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2.1 干预措施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方法:Cochrane系统评价
        2.2 系统评价meta分析所需样本量的计算:试验序贯分析法
        2.3 基于误差风险的临床证据可视化评估方法:误差矩阵评估工具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苦参类制剂对比空白或安慰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Cochrane系统评价及试验序贯分析
    1 背景
    2 方法
        2.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数据收集和筛选
        2.4 数据提取和管理
        2.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6 缺失数据处理
        2.7 异质性评估
        2.8 发表偏倚
        2.9 效应测量指标和数据合并
        2.10 试验序贯分析(TSA分析)
        2.11 亚组分析和异质性解释
        2.12 敏感性分析
        2.13 GRADE结果概要总结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3.2 纳入研究特征
        3.3 纳入研究质量
        3.4 效应量估计
    4 讨论
        4.1 主要结果
        4.2 系统评价整体完成度和适用性
        4.3 临床证据质量
        4.4 系统评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4.5 与已发表的meta分析的异同点
    5 结论
        5.1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5.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苦参类制剂对比其它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Cochrane系统评价及试验序贯分析
    1 背景
    2 方法
        2.1 纳入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数据收集和筛选
        2.4 数据提取和管理
        2.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6 缺失数据处理
        2.7 异质性评估
        2.8 发表偏倚
        2.9 效应测量指标和数据合并
        2.10 试验序贯分析(TSA分析)
        2.11 亚组分析和异质性解释
        2.12 敏感性分析
        2.13 GRADE结果概要总结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3.2 纳入试验基本特征
        3.3 纳入研究的质量
        3.4 效应估计
        3.5 GRADE证据概要表(SOF表)
    4 讨论
        4.1 主要结果
        4.2 证据的完整性和适用性
        4.3 证据质量
        4.4 综述开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倚
        4.5 与其他研究或综述的异同点
    5 结论
        5.1 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5.2 对临床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误差矩阵工具评估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证据的方法研究
    1 前言
    2 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三维误差定义和评估
        2.3 资料提取
        2.4 三维误差矩阵构建
    3 结果
        3.1 meta分析证据的误差评估
        3.2 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的误差评估
        3.3 临床证据的误差矩阵
    4 讨论
        4.1 本研究的局限性
        4.2 对未来临床研究的启示
        4.3 对未来方法学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4)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定义
2 中医病因病机
3 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
    3.1 诊断依据
    3.2 证候分类
        3.2.1 肝胆湿热证
        3.2.2 肝郁脾虚证
        3.2.3 肝肾阴虚证
        3.2.4 瘀血阻络证
        3.2.5 脾肾阳虚证
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
    4.1 总体目标
    4.2 抗病毒治疗
    4.3 辨证论治方案
        4.3.1 肝胆湿热证
        4.3.2 肝郁脾虚证
        4.3.3 肝肾阴虚证
        4.3.4 瘀血阻络证
        4.3.5 脾肾阳虚证
    4.4 中成药治疗
        4.4.1 根据西医适应症选择用药
        4.4.1.1 抑制病毒
        4.4.1.2 抗肝脏炎症
        4.4.1.3 调控免疫
        4.4.1.4 抗肝纤维化
        4.4.2 根据中医证候选择中成药
        4.4.2.1 肝胆湿热证常用中成药
        ①叶下珠胶囊 由叶下珠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祛湿利胆, 可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腹胀、纳差、恶心、便溏等慢性肝炎患者。临床研究表明:叶下珠胶囊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可明显改善肝功能, 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 并且能提高干扰素的远期疗效, 明显降低复发率[9, 10];叶下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能提高HBeAg阴转率, 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11];叶下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能提高临床疗效, 促进肝功能恢复, 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12];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能提高患者HBeAg阴转率和HBV DNA阴转率, 且停药后病毒反弹率和复发率低, 其远期疗效好[13]。
        ②苦参素胶囊 由苦参素, 即氧化苦参碱组成。功能主治清热燥湿, 可用于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表明:①苦参素胶囊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指标, 抑制乙肝病毒复制[14, 15];②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能够改善肝功能、抑制HBV DNA复制, 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组[16, 17];③苦参素胶囊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 肝纤维化疗效显着, 改善程度优于单用安络化纤丸[18];④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能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降低 HBV DNA 含量, 防止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产生, 疗效显着, 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组[19, 20]。
        ③乙肝清热解毒冲剂 (颗粒、胶囊) 由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茜草、淫羊藿、甘草、土茯苓、蚕砂、野菊花、橘红等组成。功能主治清肝利胆, 解毒除瘟, 可用于肝胆湿热型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临床研究表明:①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可提高6个月的HBeAg转阴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1, 22];②乙肝清热解毒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肝胆湿热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疗效显着, 有效抑制HBV复制且在抑制YMDD变异方面有一定疗效[23~25];③乙肝清热解毒冲剂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促进乙肝病毒清除[26]。
        ④垂盆草冲剂 由垂盆草全草组成。功能主治清利湿热, 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基转移酶作用, 可用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临床研究表明垂盆草冲剂能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恶心、纳呆、上腹饱胀、乏力等症状, 同时对保护肝脏炎症, 有利于降低ALT和AST水平且作用持久, 复发率低, 无毒副作用[8, 27, 28]。
        ⑤当飞利肝宁胶囊 由水飞蓟、归药组成。功能主治清利湿热, 益肝退黄, 可用于湿热郁蒸所致的黄疸 (症见面黄或目黄, 口苦尿黄, 纳少乏力) 、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临床研究表明:①当飞利肝宁胶囊在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保护肝细胞功能方面有良好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抗病毒作用, 提高抗病毒药物的抗病毒疗效, 提高HBeAg转阴率, 且安全性好[29~33];②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门脉高压症状, 具较好的抗炎保肝、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延缓纤维化进程[34~36];③当飞利肝宁胶囊可更好地控制慢性乙型肝炎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肝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7]。
        ⑥肝炎灵注射液 由山豆根组成。功能主治降低转氨酶, 提高机体免疫力, 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研究表明:①肝炎灵注射液联合苦参碱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 降低转氨酶, 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停药后短期内不易反跳, 且无毒副作用[38~41];②肝炎灵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 降低转氨酶, 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促进HBeAg阴转, 且无毒副作用[42, 43];③肝炎灵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可以充分发挥甚至放大肝炎灵的药效,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打破患者的免疫耐受状态, 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增强机体清除乙肝病毒的能力 [44];④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口服时可明显改善YMDD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促进肝功能复常, 提高HBeAg和HBV DNA阴转率, 诱生IL-2、IL-6[45]。
        ⑦鸡骨草胶囊 由三七、人工牛黄、猪胆汁、鸡骨草、白芍、大枣、栀子、茵陈、枸杞子组成。功能主治疏肝利胆, 清热解毒, 可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证者。临床研究表明鸡骨草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可使异常的肝功能快速复常;在抗乙肝病毒方面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具有更好的护肝、抗乙肝病毒等作用[46]。
        ⑧八宝丹 由牛黄、蛇胆、羚羊角、珍珠、三七、麝香等组成。功能主治清利湿热, 活血解毒, 去黄止痛, 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发热、黄疸、小便黄赤、恶心呕吐、纳呆、胁痛腹胀、舌苔黄腻或厚腻干白、或湿热下注所致尿道灼热刺痛/小腹胀痛, 以及病毒性肝炎见有上述证候者。临床研究表明八宝丹胶囊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凝血功能, 起到保肝降酶, 延缓肝纤维化发生的过程, 而且用药安全无副作用[47, 48]。
        ⑨双虎清肝冲剂 由金银花、虎杖、黄连、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丹参、野菊花、紫花地丁、法半夏、甘草、瓜蒌、枳实组成。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化痰宽中, 理气活血, 可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胃脘痞闷、口干不欲饮、恶心厌油、食少纳差、胁肋隐痛、腹部胀满、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或身目发黄、舌质暗、边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或弦数者, 以及慢性乙型肝炎见有上述证侯者。临床研究表明双虎清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脘痞闷、口渴口干、食少纳差、恶心厌油、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身目发黄、胁肋隐痛等湿热内蕴的症状, 恢复肝功能[49]。
        ⑩熊胆胶囊 由熊胆粉组成。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明目。临床研究表明熊胆胶囊治疗高黄疽的慢性乙型炎患者, 具有保肝利胆功效, 减轻患者黄疸症状[50, 51]。
        4.4.2.2 肝郁脾虚证常用中成药
        ①肝苏颗粒 由扯根菜组成。 功能主治降酶, 保肝, 退黄, 健脾,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和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表明:①肝苏颗粒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有效的抑制HBV DNA复制, 升高IL-21水平, 提示肝苏颗粒在降酶、退黄、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疗效, 能通过抗乙肝病毒、保护肝功能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52~55];②肝苏颗粒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 阻断、延缓及改善肝纤维化, 但对HBV DNA转阴无明显影响[56~58]。
        ②九味肝泰胶囊 由三七、郁金、蜈蚣 (不去头足) 、大黄 (酒制) 、黄芩、山药、蒺藜、姜黄、五味子组成。功能主治化淤通络, 疏肝健脾, 可用于肝郁脾虚、气滞血淤所致的胁肋胀痛或刺痛、抑郁烦闷、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不调、或胁下痞块等。临床研究表明九味肝泰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可改善患者胸胁胀痛、肋下痞块、抑郁烦闷、倦怠乏力、舌质瘀斑瘀点等症状、体征, 显着改善HA和PIIIP等肝纤维化指标[59]。
        ③强肝胶囊 由白芍、板蓝根、丹参、当归、党参、地黄、甘草、黄精、黄芪、秦艽、山药、山楂、神曲、茵陈、郁金、泽泻组成。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 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等。临床研究表明:①强肝胶囊能加强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有效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病理指标, 在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减轻肝内炎症坏死方面有较好的疗效[60~62];②强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 有助于患者肝功能指标、脾门厚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 且患者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组;替比夫定联合强肝胶囊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HBV肝硬化患者, 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替比夫定单药治疗组[63, 64]。
        ④逍遥丸 由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组成。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 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临床研究表明:①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丸治疗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可明显提高HBeAg阴转率、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降低了停药后肝功能复发率[65~67];②逍遥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提高显效率和总有效率, 降低患者 ALT和AST水平, 促进HBV DNA和HBsAg转阴[68, 69]。
        4.4.2.3 肝肾阴虚证常用中成药
        ①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功能主治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临床研究表明:①六味地黄丸联合五苓散加减能改善慢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白蛋白和ALT水平, 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促进肝功能恢复[70]。②六味地黄丸联合干扰素-α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肝功能, 提高患者血清HBsAg下降幅度[71]。③Meta研究纳入18个RCT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 能明显改善ALT、AST和ALB水平, 提高临床有效率[72]。
        ②杞菊地黄丸 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功能主治滋肾养肝,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临床研究表明杞菊地黄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可明显降低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和ALT 水平, 提高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有利于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同时能缩短抗病毒药物的疗程[73, 74]。
        4.4.2.4 瘀血阻络证常用中成药
        ①复方鳖甲软肝片 由鳖甲、莪术、赤芍、当归、三七、党参、黄芪、紫河车、冬虫夏草、板蓝根、连翘组成。功能主治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 用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兼热毒未尽证。临床研究表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肝纤维化, 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75~77]。
        ②扶正化瘀胶囊 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 (制) 组成。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益精养肝, 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 肝肾不足”证者。临床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78~80]。
        ③鳖甲煎丸 由鳖甲胶、阿胶、蜂房 (炒) 、鼠妇虫、土鳖虫、蜣螂、硝石 (精制) 、柴胡、黄芩、半夏 (制) 、丹参、干姜、厚朴 (姜制) 、桂枝、白芍 (炒) 、射干、桃仁、牡丹皮、大黄、凌霄花、葶苈子、石韦、瞿麦等组成。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用于胁下症块者。临床研究表明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患者, 能够促进肝功能恢复, 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纤维化组织增生程度显着减轻, 疗效上显着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81~83]。
        ④大黄虫丸 由熟大黄、土鳖虫 (炒) 、水蛭 (制) 、虻虫 (去翅足, 炒) 、蛴螬 (炒) 、干漆 (煅) 、桃仁、苦杏仁 (炒) 、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组成。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等症。临床研究表明:①大黄虫联合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可以显着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疗效优于单用组[84~86];②大黄虫丸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显着改善患者的HA、LN、PIIIP、IV-C等肝纤维化指标, 提高抗肝纤维化的作用[87]。
        ⑤安络化纤丸 由地黄、三七、水蛭、僵蚕、地龙、白术、郁金、牛黄、瓦楞子、牡丹皮、大黄、生麦芽、鸡内金、水牛角浓缩粉组成。功能主治健脾养肝、凉血活血、软坚散结,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早、中期肝硬化, 表现为肝脾两虚、瘀热互结证候者。临床研究表明:①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 可以显着改善患者肝组织汇管区和肝小叶内炎症及纤维化, 降低患者HA、LN、IV-C等肝纤维化指标, 改善患者肝脏弹性测量值[88];②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显着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积分, 降低患者HA、LN、IV-C等肝纤维化指标[89]。
        4.4.2.5 脾肾阳虚证常用中成药
        ①金匮肾气丸 由地黄、山药、山茱萸 (酒炙) 、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 (制) 、牛膝 (去头) 、车前子 (盐炙) 组成。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临床研究表明金匮肾气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能提高患者ALT/AS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90]。
    4.5 中西医结合治疗
        4.5.1 中药联合拉米夫定
        4.5.2 中药联合阿德福韦酯
        4.5.3 中药联合恩替卡韦
        4.5.4 中药联长效干扰素
    4.6 中医其他治法
        4.6.1 穴位注射
        4.6.2 中药穴位敷贴
        4.6.3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 (BILT治疗仪)
        4.6.4 中药离子导入
5 疗效评价
    5.1 疾病疗效评价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5)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系统评价及结论偏倚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识
        1.2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候研究
        1.3 中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现状
        1.4 中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问题及展望
    2. 中药治疗肝硬化临床研究进展
        2.1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2.2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现状
        2.3 常用的治疗肝硬化中成药的临床研究
        2.4 中药治疗肝硬化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 临床研究中结论偏倚及其评价的研究现状
        3.1 结论偏倚的定义
        3.2 结论偏倚产生的原因
        3.3 结论偏倚的影响
        3.4 结论偏倚的分类
        3.5 结论评价工具
        3.6 国外发表的结论偏倚评价研究
        3.7 结论偏倚研究问题及展望
    4.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系统评价
    1. 前言
    2. 方法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检索
        2.3 文献筛选
        2.4 资料提取
        2.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2.6 数据分析与资料综合
        2.7 发表偏倚的检测
        2.8 结果概要表制作
    3.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特征描述
        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4 干预措施疗效分析
        3.5 结果概述表
    4. 讨论
        4.1 疗效和安全性
        4.2 证据完整性
        4.3 本研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
        4.4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4.5 对未来临床研究的建议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的系统评价
    1. 前言
    2. 方法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检索
        2.3 文献筛选
        2.4 资料提取
        2.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2.6 数据分析与资料综合
        2.7 发表偏倚的检测
        2.8 结果概要表制作
    3.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特征描述
        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4 干预措施疗效分析
        3.5 结果概要
    4. 讨论
        4.1 疗效和安全性
        4.2 证据完整性
        4.3 本研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
        4.4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4.5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临床试验中结论偏倚的方法学研究
    1. 前言
    2. 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评价工具
        2.3 资料提取
        2.4 结论评价
    3. 结果
        3.1 结论报告情况
        3.2 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临床试验中结论偏倚
    4. 讨论
        4.1 对结论评价中发现的方法学问题
        4.2 对未来临床研究的建议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方法学研究的建议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6)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情况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 背景
        2. 慢性乙型肝炎全球流行情况
        3.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简介
        4. 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西医治疗方法及其不足
        5. 慢性乙肝的主要中医治疗方法
        6. 中成药治疗慢乙肝的优势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网状Meta分析方法学研究及其在中医药评价中的应用
        1. 背景
        2. 网状Meta分析的定义及原理
        3. 网状Meta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4. 网状Meta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
    材料和方法
        0. 试验方案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文献检索
        3. 资料提取
        4. 方法学质量评估
        5. 数据分析
    结果
        1. 研究概述
        2. 方法学质量
        3. 疗效评估
        4. 不良事件
    讨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PROSPERO注册库试验注册方案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研究方法
    2.纳入标准
    3.排除标准
    4.检索策略
    5.质量评价
    6.分析指标
    7.数据提取
    8.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文献检索流程
    2.纳入文献描述
    3.统计学分析结果
        3.1.治疗疗程为6个月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3.1.1.中药对肝组织病理学影响
        3.1.2.中药对血清肝纤维化四项的影响
        3.1.3.中药对肝生化的影响
        3.1.4.发表偏倚
        3.1.5.不良反应
        3.2.治疗疗程≥12 个月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一、乙肝的基因组结构
    二、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
    三、HBV的病原学检查
    四、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随访
    五、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1、保肝降酶药
        2、抗病毒药
        3、免疫调节药物用药
        4、基因治疗
        5、肝移植
    六、乙肝治疗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辨证分型论治
    二、定方加减治疗
    三、制成中成药和成方
    四、单味药及提取物
第三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西医对慢性乙肝文献记载
        1、现代医学对慢性乙肝的认识过程
        2、祖国医学典籍对慢性乙肝的文献记载
    二、慢性乙型肝炎病因探讨
    三、慢性乙肝病机研究
    四、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问题及存在的问题
    五、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血瘀阻络证的辨证要点
    六、活血化瘀、疏肝健脾法的确立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病例选择
        1、病例来源
        2、西医诊断标准
        3、中医辨证标准
        4、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5、病情分级标准
        6、纳入标准
        7、排除标准
        8、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
    四、治疗方法
        1、试验用药名称及规格
        2、观察指标及方法
        3、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4、统计分析
    五、一般资料
        1、性别与年龄
        2、病情程度
        3、治疗前症状积分
    六、研究结果
        1、综合疗效分析
        2、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
        4、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
        5、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6、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BeAg、HBV-DNA变化
        7、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
        8、安全性指标检测
    七、分析和讨论
        1、疏肝健脾化瘀法的含义
        2、九味肝泰胶囊的组方思路
        3、九味肝泰胶囊的药物组成分析
        4、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存在问题和展望
        5、中药复方机制研究问题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中英文词汇对照
致谢

(10)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研究背景
    1.1 慢性乙型肝炎定义
    1.2 乙型肝炎现状调查
    1.3 乙型肝炎防治
    1.4 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5 Cochrane系统评价介绍
2.研究目的和意义
3.研究内容
    3.1 纳入研究类型
    3.2 研究对象
    3.3 干预措施
    3.4 结局测量
    3.5 检索策略
    3.6 资料质量评价与提取
    3.7 资料分析与合并
4. 结果
    4.1 检索策略
    4.2 检索结果与筛选
    4.3 文献特征与方法学质量
5. 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病死率
    5.2 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发病率和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
    5.3 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
    5.4 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严重不良反应
    5.5 HB sAg血清应答指标
    5.6 HBeAg血清应答指标
    5.7 HBV-DNA血清应答指标
    5.8 HBeAg血清转换应答指标
    5.9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药物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Ⅱ)(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HBsAg定量、HBsAg阴转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 张旭.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的临床研究[D]. 李家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苦参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Cochrane系统评价及误差矩阵方法研究[D]. 梁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01)
  • [5]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系统评价及结论偏倚方法学研究[D]. 冯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D]. 熊文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D]. 范方方.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8]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D]. 季雪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1)
  • [9]氧化苦参碱抗慢性病毒性肝炎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概述[J]. 董方亮. 中国药师, 2013(12)
  • [10]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D]. 吴宇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肝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