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16例血管内治疗中期结果

肾动脉狭窄16例血管内治疗中期结果

一、16例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中期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陈俊航,戴向晨,罗宇东,范海伦,冯舟,朱杰昌,胡凡果,张益伟,王端[1](2020)在《中重度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单中心近中期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的单中心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9例中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血压、血肌酐(Scr)、肾小球清除率(eGFR)及降压药服用种类的差异。结果 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1.0±23.1)个月(范围:1~75个月),非手术相关死亡2例。随访期并发症4例(5.1%,4/79),包括1例继发肾功能不全,3例靶病变处支架再狭窄,此3例均行二次球囊扩张术。术后6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139±20)mm Hg,(85±11)mm Hg]低于术前[(185±26)mm Hg,(106±1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1.50±1.08)种]少于术前[(1.94±1.20)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cr和eGFR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2)μmol/L比(92±41)μmol/L,(74±27)ml·min-1·(1.73 m2)-1比(71±23)ml·min-1·(1.73 m2)-1],P均>0.05]。结论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近中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减少服用降压药物种数,但对患者肾功能并无明显改善。

张悦[2](2020)在《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校正与临床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放射性核素锝99m标记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常规的核医学显像检查。本研究旨在:一、建立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标准化检查流程,在质控基础上建立Gates法测定GFR的校正方程,提高准确性;二、探讨Gates法校正后测定GFR作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诊断分期依据的可行性,探讨Gates法校正后测定GFR作为肾功能衡量指标与临床参数、疾病状态及重要靶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三、探讨Gates法分肾GFR测定作为泌尿系肿瘤术前常规检查和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研究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1、回顾性研究2017年8月~2019年7月于核医学科进行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从整个检查过程,图像处理以及Gates法方程建立的参考标准分析Gates法测定GFR的影响因素。建立规范化的质控制度、标准化的检查流程和统一化的图像处理。在此基础上,以国际普遍采用的99mTc-DTPA双血浆清除率法测定GFR为参考标准,建立Gates法测定GFR的校正方程。2、以99mTc-DTPA单或双血浆法测定GFR为参考标准,记为rGFR,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校正后测定GFR记为gGFR,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组(CKD-EPI)血肌酐估算方程法测定GFR记为eGFR,比较gGFR、eGFR与rGFR之间的偏倚、精确度、准确度及相关性。根据提高肾脏病全球预后组织(KDIGO)中CKD诊断分期的规定,GFR<60ml/min/1.73m2且持续三个月以上诊断为CKD,并根据GFR分为5期,比较gGFR、eGFR对CKD诊断分期的差异。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按gGFR以60ml/min/1.73m2为分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指标、一般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慢性病史及心脏、颈动脉靶器官功能损害情况。3、分肾功能衡量指标:左、右肾GFR和左、右肾相对功能百分比。左、右肾GFR=总肾GFR×左、右肾相对功能百分比。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诊断标准:分肾相对功能百分比之差大于10%且总肾和或分肾GFR低于同年龄段正常参考范围下限。回顾性分析2018年进行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研究各人群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类型、非对称性程度以及发生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结果:1、两年时间内核医学科共进行1806例次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首次显像成功率97.7%,失败主要原因是“弹丸式”注射质量不合格。质控项目包括患者、检查设备及显像剂的准备,满针和空针的放射性计数采集,显像剂的注射,图像采集及体位要求七个方面,分别建立了严格统一的执行标准。117例患者99mTc-DTPA双血浆清除率法测定GFR与Gates法测定GFR之间的相关性具统计学意义(r=0.81,P=0.000,95%CI为0.76~0.88),建立的校正方程:校正GFR(血浆法测定GFR)=Gates法测定GFR×1.122-7.160。2、GFR测定方法的比较,gGFR与rGFR的偏倚,精准度,15%、30%准确度及相关系数分别为-3.83,13.5,77.4%,89.3%及0.88;eGFR与rGFR的偏倚,精准度,15%、30%准确度及相关系数分别为-6.59,26.5,70.2%,79.5%及0.46。CKD的诊断分期,按gGFR诊断CKD的比例为27.0%,CKD1~5期分别有147,137,69,28,8例,按eGFR诊断CKD的比例为19.5%,CKD1~5期分别有161,152,52,19,5例,两者CKD分期比较的Kappa值为0.49,分期结果中度一致。Gates法校正后测定GFR的临床应用,按gGFR以60ml/min/1.73m2为分界将研究对象分为肾功能正常和下降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肌酐,尿酸及eGFR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CKD病史比例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gGFR诊断肾功能下降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下降比例和颈动脉狭窄/供血不足比例明显高于gGFR诊断肾功能正常患者(P<0.05)。3、644例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中,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346例,发生率为53.7%,在各年龄段患者中的发生率差异不大。在常见慢性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7.3%,在泌尿系外科疾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5.6%。182例因一侧肾脏/输尿管恶性肿瘤术前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105例,发生率为56.6%,健肾与患肾相对功能百分比之差为(24.1±10.2)%。结论:1、通过规范化质控建立标准化检查流程和统一化图像处理是保障Gates法测定GFR准确性的基础。在质控基础上,以国际通用的99mTc-DTPA双血浆清除率法测定GFR为参考标准建立校正方程,提高了Gates法测定GFR的准确性。2、Gates法校正后测定GFR是准确的肾功能衡量指标,可以作为CKD诊断分期的依据。Gates法校正后测定GFR与临床指标及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能够早期发现重要靶器官的功能损害。3、Gates法校正后能够准确测定左、右分肾GFR,是一侧肾脏/输尿管肿瘤术前手术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是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研究实用的检查方法。

陈阳[3](2020)在《国人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最近首个关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国际共识发表,与先前中国FMD报道差异显着,然而国人FMD研究较少,故调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连续18年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RA-FMD)病例的临床和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阜外医院2000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确诊RA-FMD的住院患者病历,分析患者人口学、临床和肾动脉造影资料。结果:18年共诊断RA-FMD142例,其中女性66例(46.5%),男性76例(53.5%),男女比例约为6:5。诊断年龄28.0±9.8(10-55)岁,高血压发病年龄23.9±9.1(6-5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高血压(收缩压157.6±17.5 mmHg,舒张压102.3±14.2mmHg),服用降压药物种数2.0±1.2;其中76例(53.5%)伴有头晕头痛;严重并发症包括:脑卒中13例(9.2%,其中脑出血2例、脑梗塞11例),心力衰竭5例(3.5%),肾功能不全7例(4.9%);肾损害包括:尿蛋白阳性25例(17.6%)、一侧肾萎缩45例(31.7%)、一侧肾梗死6例(4.2%)、一侧肾脏切除4例(2.8%)。肾动脉选择性造影或CT血管造影显示:共179条(63.0%)肾动脉受累,左侧、右侧和双侧病变分别为36例(25.4%)、69例(48.6%)和37例(26.1%)。多灶型和局灶型分别为36例(25.4%)和106例[74.6%,局灶型包括单灶型63例(44.3%)和管型43例(30.3%]。肾动脉狭窄率85.2±12.7%,包括闭塞24例(16.9%),狭窄主要分布在主干中段53例(37.3%)和远段57例(40.1%),而近段20例(14.1%)、第一分支10例(7.0%)和第二分支2例(1.4%)较少。合并肾动脉夹层仅4例(16.9%),而合并肾动脉瘤44例(31.0%),其中38例(86.4%)仅存在1个动脉瘤;左侧、右侧和双侧动脉瘤分别为28例(63.6%)、12例(27.3%)和4例(9.1%)。合并冠状动脉、腹主动脉、颅内动脉以及锁骨下动脉狭窄和脾动脉瘤各1例(0.7%),髂动脉夹层、椎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各2例(1.4%)。结论:本研究表明国人RA-FMD的临床及血管造影特征与最新首个国际FMD共识有显着差异,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我国纤维肌发育不良(FMD)所致肾动脉狭窄(RAS)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的研究少见,故本研究旨在评价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选择性支架置入治疗我国FMD所致R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8年10月阜外医院FMD导致RAS伴高血压并接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且评估患者随访一年的血压、降压药物的使用、肾功能以及不良事件。结果:共105例患者,年龄为10~64岁(26.7±8.2岁),其中女性52例(49.5%)。所有患者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共涉及124条RAS。其中,30条(24.2%)、64条(51.6%)和30条(24.2%)分别为多灶型、单灶型和管状型。94例(89.5%)和11例(10.5%)患者分别PTA和PTA+支架置入术。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5.2%(100/105),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随访1年(n=100),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由157.6±17.5和102.3±14.2mmHg降至 129.6±12.3和81.3±11.1 mmHg,降压药物由2.2±1.2降至0.8±1.0(均P<0.001)。高血压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49.0%和40.0%。血清肌酐水平保持稳定。原发性和继发性再狭窄率分别为13.4%和5.8%。结论: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治疗国人FMD所致RAS伴高血压患者,技术安全并且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葛志通,李建初[4](2020)在《超声介入治疗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血管介入治疗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传统血管介入治疗多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放射学引导,不适于碘造影剂过敏或禁忌证的患者。而超声引导下血管介入治疗可避免以上缺陷,且成本低、方便易行。目前该技术主要应于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肾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等动脉疾病,布加综合征、胡桃夹综合征、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大隐静脉曲张、静脉畸形等静脉疾病,以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接触性溶栓等微创治疗。其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常规超声图像能够清晰显示操作通路和病灶区域,并保持图像稳定性,同时导丝和球囊等血管内操作器械在超声图像上能够实时清晰显示。超声引导下的血管介入治疗还可在术中对治疗后的病变血管进行实时血流动力学评估,从而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此外,血管内超声可更加直观显示血管内部结构,使常规超声介入引导难度大的操作得以成功开展,拓宽了超声介入的治疗领域。

王维[5](2019)在《功能磁共振评估移植肾纤维化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文中研究指明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肾移植术后多种并发症,如移植肾排斥反应、新发/复发的肾小球疾病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移植肾的短期和长期预后。移植肾活检虽是绝大多数移植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本身是一项有创操作,有移植肾出血、肾周感染甚至是移植肾破裂等潜在风险。肾脏纤维化是决定移植肾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对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评估需借助肾活检来明确。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肾活检本身具有的侵入性使得其尚未得到普遍开展。故而无创性地评估移植肾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肾移植术后众多并发症中,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能够显着的缩短移植肾存活时间。血肌酐水平是临床上肾移植患者术后随访最常用来监测移植肾功能的指标,但是移植肾ABMR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使用肌酐评估移植肾功能敏感性差。虽然血清中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y,DSA)的存在是诊断移植肾ABMR的重要依据,但是其特异性较差,DSA阳性(DSA+)的患者组织病理学上无ABMR并不少见。目前移植肾活检仍被认为是诊断ABMR和评估其病理损伤程度的金标准。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无创性地测量人体组织、器官多种生理病理参数,并以此来对脏器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常用于肾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序列包括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imaging,BOLD)的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BOLD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脱氧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之间的比例间接反应组织的氧合状态;ASL通过标记动脉中流动血液的氢质子来定量组织的血流灌注量;DWI可以分析水分子的运动速度间接反应组织微结构。既往研究提示这些功能磁共振成像序列可以用于评估肾功能,但是鲜有将其与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相结合来评判移植肾的间质纤维化及ABMR中微循环损伤的研究。第一部分功能磁共振结合组织病理评估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目的:以移植肾活检病理为标准,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148例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移植肾指征活检且病理证实有移植肾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经移植肾常规活检证实为正常肾组织的20例肾移植患者。在GE MR750 3.0 Tesla磁共振仪上采集所有患者的BOLD、ASL和DWI图像,并使用ADW 4.6工作站中的Functool软件包中的后处理软件生成相应的磁共振功能图像,得到相应功能磁共振参数的数据。所有移植肾穿刺标本经Masson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后行全切片数字病理扫描,用Aperio软件分别对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管周毛细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根据Banff标准,将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分为ci 0(纤维化<5%)、ci 1(纤维化5-25%)、ci 2(纤维化25-50%)和ci 3(纤维化>50%)。正常移植肾皮、髓质功能磁共振指标的比较使用配对Student t检验。利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检验检测功能磁共振参数与间质纤维化、管周毛细血管密度等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功能磁共振指标独立以及联合临床指标诊断不同程度纤维化的能力。结果:1.正常移植肾皮质的ASL(皮质191.1±45.5ml/min/100g v.s.髓质25.8±7.9 ml/min/100g,P<0.001)、ADCT(皮质2.23±0.17×10-3mm2/s v.s.髓质2.04±0.19×10-3mm2/s,P=0.03)和fp(皮质0.382±0.054 v.s.髓质0.351±0.060,P<0.001)均显着高于髓质,而髓质R2*则明显高于皮质(皮质16.3±1.8Hz v.s髓质30.1±4.0Hz,P<0.001)。2.移植肾损伤组主要病理诊断以移植肾排斥反应和新发/复发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该组皮质ASL、ADC、fp和管周毛细血管密度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皮质R2*则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在移植肾损伤组中,皮质ADC、R2*与移植肾间质纤维化显着相关;皮质ASL、fp均与管周毛细血管密度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皮质ADC、R2*、ASL和fp区分≤Banff ci 1和≥Banff ci 2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74、0.86和0.82;区分≤Banff ci 2和Banff ci 3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7、0.88和0.88。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e GFR、ADC、R2*和fp均为预判纤维化的独立因子。在e GFR(r2=0.48)的基础上加用功能磁共振指标可显着提升预判纤维化的能力(r2=0.69)。5.联合使用ADC、fp和ASL早期发现轻度纤维化,曲线下面积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34、93.6%和78.1%;联合使用e GFR、ADC和蛋白尿水平识别重度纤维化,曲线下面积为0.926、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86.6%。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无创性评估移植肾的纤维化。第二部分功能磁共振结合组织病理评估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目的:探究功能磁共振成像在ABMR的早期发现及病理病变评估中的价值。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可疑ABMR(DSA+但移植肾功能稳定)患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59例DSA+且移植肾活检病理证实为ABMR的患者、6例DSA+但移植肾活检提示为正常肾组织的患者(Normal/DSA+)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18例DSA-、移植肾功能稳定且行移植肾常规活检的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稳定定义为活检时血肌酐上升不超过基线水平的25%。所有患者均行BOLD、ASL和DWI检查,并使用Functool软件包中的后处理软件处理得到各功能磁共振参数指标。由两名病理医师对移植肾穿刺标本病理病变按照Banff2015标准进行相应地评分。移植肾穿刺组织经CD34免疫组化染色、全切片数字扫描后,利用Aperio软件分析管周毛细血管密度和平均单个管周毛细血管的大小。使用Student 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组间的差别。三组或以上的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Kruskal-Wallis检验。利用ROC曲线评估功能磁共振指标早期发现移植肾ABMR的能力。结果:1.59例ABMR中有2例合并有移植肾积水和移植肾动脉狭窄而被排除,故最终有57例ABMR纳入分析,其中包括18例移植肾功能稳定者和39例移植肾功能受损者。2.移植肾功能稳定的ABMR的病理病变并不轻微,体现在其微循环炎症评分与移植肾功能受损ABMR组无统计学差异。3.功能磁共振在移植肾功能稳定的ABMR中即可显示移植肾皮质缺血、缺氧,移植肾功能受损组皮质缺血更为显着。4.移植肾皮质ASL与微循环炎症评分(ρ=-0.65,P<0.001)和管周毛细血管密度(r=0.47,P<0.001)显着相关。5.Normal/DSA+和对照组之间皮质血流灌注水平和组织氧合状态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显着高于植肾功能稳定的ABMR组。6.功能磁共振成像区分Normal/DSA+和植肾功能稳定的ABM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特异性为88.9%,敏感性为100%。结论:移植肾功能正常的ABMR病理改变并不轻微。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探测到微循环损伤从而早期发现此类ABMR。功能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对存在DSA但移植肾功能稳定患者的临床决策。

阿力木江·阿布都热依木[6](2019)在《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TRAR)治疗肾动脉狭窄(RAS)患者的安全性、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7月01日至2018年06月3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儿科住院诊治的120名连续性行PTRAR治疗的RA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72例(60%),女性48例(40%),平均年龄51±17(1.08-79)岁,RAS病因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91例(75.8%)、肌纤维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狭窄(FMD-RAS)17例(14.2%)、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TA-RAS)6例(5%)、肾动脉血管瘤(RAAs)2例(1.7%)、肾动脉血栓2例(RAE)(1.7%)、结节性多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PAN-RAS)1例(0.8%)、神经纤维瘤病I型肾动脉狭窄(NF1-RAS)1例(0.8%)。收集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数据(包括:既往史、个人史、肾功能、RAS病因、合并症、危险因素,手术方式、手术途径等手术相关信息)和术后随访结果,评价PTRAR治疗的安全性、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的134条肾动脉中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技术成功率95.5%(128/134),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8%(7/120)。PTRAR术后平均随访24(1-3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降压药物种类较术前减少,血清肌酐值无显着差异(P>0.05)。操作成功的114例患者中发生再狭窄11例(9.6%)。FMD-RAS组患者术后随访1、6、12、24和36个月时高血压治愈率分别为47.1%、47.1%、50%、50%和25%,24个月后治愈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一例因残余狭窄严重而操作未成功的FMD-RAS患者术后24个月时接受自体肾移植术,术后随访12个月、停用全部降压药物、血压回复正常。随访期间共失访9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5例(12.7%),其中死亡5例(4.2%),肾脏事件5例(4.2%),非致死性心脏事件4例(3.5%),脑卒中1例(0.8%)。结论:1.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TRAR)是治疗不同原因、不同年龄段肾动脉狭窄(RAS)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PTRAR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延缓肾功能恶化,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2.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可以使肌纤维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狭窄(FMD-RAS)患者进入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不用任何降压药物仍保持血压正常的缓解期,但是,缓解期过后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3.经皮肾动脉成形术(PTRA)与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相比在FMD-RAS患者中血压控制、肾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但PTRA通畅率高、再狭窄发生率低,应作为FMD-RAS的首选治疗手段。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TRAR)后残余狭窄严重的FMD-RAS患者血压可从外科手术治疗中获益。

范磊[7](2019)在《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及术后动脉血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疗特点和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例肾移植术中及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随访观察,结合国内外相关报导,对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和发生发展进行分析总结。10例患者均为DCD供肾,其中术中并发症2例为术中髂外动脉内膜横断,术后并发症3例为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为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3例为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结果:肾动脉狭窄经介入支架置入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未发现再狭窄,肾功能正常;2例术中髂外动脉内膜横断患者一例经术中人工血管移植,一例经异体血管移植,术后恢复正常,随访患者均移植肾功能正常,双下肢运动未见异常;2例肾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均行移植肾切除术,患者恢复透析治疗;3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行移植肾切除及二次移植术。结论:肾移植血管相关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是后果严重,其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供肾获取和手术中血管损伤和吻合技术不佳,供受体动脉粥样硬化,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肾周感染等是血管并发症重要因素,彩超及CTA检查在诊断血管相关并发症中起了重要作用,介入治疗和血管外科技术是血管并发症的有效处理方式,血管并发症在及时正确诊断及处理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李新玲[8](2018)在《裸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中期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作为一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KD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危险因素的处理及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等,当CKD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时,应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透析治疗和肾移植(kidney transplantation,KT)。KT是大多数ESRD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是KT术后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致移植肾丢失。目前,TRAS的治疗主要有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恢复快、疗效显着等优点,成为治疗TRAS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等。文献报道TRA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对支架置入治疗TRAS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前、后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评估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的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6年0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介入诊疗科行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的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63岁,平均(43.7± 10.0)岁。按照移植肾动脉造影显示将狭窄分为四型:Ⅰ型(吻合口狭窄),Ⅱ型(主干狭窄),Ⅲ型(分支狭窄),Ⅳ型(宿主动脉狭窄)。所有TRAS患者均行裸支架置入术,术后予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至少6个月。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此后每半年一次进行随访。记录TRAS患者一般资料、原发肾脏病、供肾来源、血管吻合方式、供肾动脉数目、狭窄类型、支架类型、狭窄长度、狭窄程度、吻合血管角度及裸支架置入术前、术后2年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水平、eGFR、尿量等相关数据。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未缓解,临床成功定义为完全缓解。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均数的差异。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用X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中期临床疗效是否评价为失败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例TRAS患者裸支架置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6个月及2年支架通畅率97.5%、97.5%、100%。术后中期临床成功率65.00%。所有患者术前尿量与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术后2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3.00 ±353.19vs.2060.50±354.61,t = 7.013,P<0.01)。术后 2 年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由术前的150.68± 17.19、86.23±12.08、256.43 ±201.29 降至 130.48 ±12.42、79.08 ±7.09、144.80 ±8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后2年eGFR为(71.31 ±29.05),与术前(39.06± 17.5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成功及临床失败两组之间性别(X2 = 2.105,P>0.05)、高血压病史(x2=0.733,P>0.05)、透析方式(P>0.05)、供肾动脉数目(χ2 = 0.158,P>0.05)、供肾来源(X2= 1.494,P>0.05)、肾脏原发疾病(χ2=1.459,P>0.05)及免疫排斥反应(P>0.05)无统计学差异。而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之间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中期临床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 6.260,P<0.05)。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中期临床成功率在移植肾动脉狭窄长度分组间(P>0.05)、移植肾动脉狭窄率分组间(X2=3.511,P>0.05)、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不同类型间(X2 = 4.126,P 0.05)及术中置入支架的不同类型间(x2= 5.692,P>0.05)无统计学差异。而吻合血管角度<120°及≥120°两组间中期临床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884,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 50岁(OR =5.600)、吻合血管角度≥ 120°(OR = 4.988)可能是裸支架治疗TRAS术后中期临床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术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向弱相关(r = 0.391,P<0.05)。结论:1、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年龄≥ 50岁,吻合血管角度≥ 120°可能是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中期临床失败的危险因素。3、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术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弱正相关。

王宸,刘圣,祖庆泉,周春高,刘兴龙,王斌,周春,施海彬[9](2017)在《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多模式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2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采用不同介入技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并发症的效果。结果血管性并发症19例,非血管性并发症7例。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周总肌酐水平(184.3±138.4)μmol/L较术前(372.7±295.5)μmol/L明显改善(P<0.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管治疗组与非血管治疗组患者一般情况、供肾来源、吻合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病时间(1.8±1.4)个月对(118.3±54.4)个月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455个月(平均18.6个月)中3例复发,2例再次介入治疗后肌酐水平恢复正常,1例伴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移植肾动脉栓塞术。结论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等优点,可及时有效地改善肾功能,挽救移植肾。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10](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指明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二、16例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中期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例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中期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2)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校正与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质控和Gates法测定GFR的校正
    1.1 对象和方法
        1.1.1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质控研究人群
        1.1.2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影响因素研究人群
        1.1.3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校正与验证人群
        1.1.4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方法
        1.1.5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图像处理方法
        1.1.6 ~(99m)Tc-DTPA双/单血浆清除率法测定GFR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回顾性分析与质控
        1.2.2 肾脏ROI勾画的可重复性研究结果
        1.2.3 肾脏ROI大小对Gates法测定GFR结果的影响
        1.2.4 肾脏深度对Gates法测定GFR结果的影响
        1.2.5 肾脏本底位置对Gates法测定结果影响
        1.2.6 Gates法测定GFR校正方程的建立
        1.2.7 Gates法测定GFR校正方程的验证
    1.3 讨论
        1.3.1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质控的必要性与价值
        1.3.2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的影响因素与校正
    1.4 小结
二、GFR测定方法的比较与临床价值
    2.1 对象和方法
        2.1.1 GFR测定方法比较人群
        2.1.2 CKD诊断及分期人群
        2.1.3 Gates法测定GFR临床价值研究人群
        2.1.4 GFR测定方法
        2.1.5 CKD诊断及分期标准
        2.1.6 临床健康、疾病评价指标及靶器官功能损害诊断标准
        2.1.7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GFR测定方法比较人群特征
        2.2.2 两种GFR测定方法表现的比较
        2.2.3 gGFR、eGFR对CKD诊断及分期的比较
        2.2.4 Gates法测定GFR临床价值研究人群特征
        2.2.5 肾功能正常和下降人群临床指标、慢性病史及靶器官功能损害的比较
    2.3 讨论
        2.3.1 GFR是什么,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
        2.3.2 Gates法测定GFR可以作为CKD诊断及分期的依据
        2.3.3 Gates法测定GFR与临床指标及疾病状态密切相关
        2.3.4 Gates法测定GFR下降是心、脑血管靶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2.3.5 GFR与其他临床疾病
    2.4 小结
三、分肾GFR测定与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分肾功能测定与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研究人群
        3.1.2 分肾GFR测定影响因素研究人群
        3.1.3 分肾功能衡量指标与测定方法
        3.1.4 分肾GFR测定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3.1.5 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指标
        3.1.6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644例患者分肾功能测定结果
        3.2.2 一侧肾脏深度对分肾GFR测定结果的影响
        3.2.3 联合双血浆法与肾动态显像测定分肾GFR
        3.2.4 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3.3 讨论
        3.3.1 分肾功能测定与非对称性肾功能损害研究的临床价值
        3.3.2 分肾功能的衡量指标、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方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国人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国人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临床和血管造影特征
    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国人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腔内治疗效果评估
    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英文缩略词表)
个人简历
致谢

(4)超声介入治疗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声介入治疗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1.1 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
    1.2 肾动脉狭窄
    1.3 腹主动脉瘤
    1.4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
2 超声介入治疗在静脉疾病中的应用
    2.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2.2 布加综合征
    2.3 胡桃夹综合征
    2.4 导管接触性溶栓
    2.5 大隐静脉消融
    2.6 静脉畸形
    2.7 May-Thurner综合征
3 超声介入治疗的其他应用
4 小结与展望

(5)功能磁共振评估移植肾纤维化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功能磁共振结合组织病理评估移植肾间质纤维化
    前言
    实验设计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功能磁共振结合组织病理评估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前言
    实验设计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研究创新点
文献综述 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肾脏病理生理学改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
致谢

(6)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信息收集
    1.3 肾动脉造影、肾动脉CTA
    1.4 肾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
    1.5 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TRAR)
    1.6 药物治疗
    1.7 随访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
    2.2 RAS病因及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2.3 肾动脉狭窄的病变特征
    2.4 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途径和手术方式
    2.5 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情况
    2.6 随访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5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学术交流情况

(7)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
    1.3 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裸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中期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慢性肾脏疾病
    1.2 肾移植
    1.3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1.4 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随访
    1.4 统计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结果
    2.2 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疗效分析
    2.3 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中期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2.4 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中期临床失败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TRA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3.2 TRAS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分析
    3.3 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术后并发症
    3.4 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术后再狭窄与术前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3.5 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中期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3.6 裸支架置入治疗TRAS术后中期临床失败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写词表
致谢

(9)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介入治疗及相关定义
    1.3 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讨论

(10)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四、16例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中期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重度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单中心近中期结果分析[J]. 陈俊航,戴向晨,罗宇东,范海伦,冯舟,朱杰昌,胡凡果,张益伟,王端.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0(04)
  • [2]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校正与临床价值研究[D]. 张悦.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国人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D]. 陈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4]超声介入治疗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 葛志通,李建初. 协和医学杂志, 2020(01)
  • [5]功能磁共振评估移植肾纤维化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D]. 王维.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6]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价[D]. 阿力木江·阿布都热依木.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 范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裸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中期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李新玲.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9]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J]. 王宸,刘圣,祖庆泉,周春高,刘兴龙,王斌,周春,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7(07)
  • [10]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标签:;  ;  ;  ;  ;  

肾动脉狭窄16例血管内治疗中期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