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开发特种饲料添加剂

国外开发特种饲料添加剂

一、国外开发特殊饲料添加剂(论文文献综述)

马莹[1](2019)在《青贮技术对藜麦饲用价值的影响》文中提出在通辽地区选择C4R-11F4,R1BF2,F2,SC,蒙藜2号5个藜麦品种,通过直接青贮和添加剂青贮两种青贮处理方法,研究5种藜麦的青贮前后的营养价值及其青贮特性,主要结果有:(1)藜麦青贮后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原料相比都有所降低;(2)藜麦的5个品种,青贮后C4R-11F4,蒙藜2号的质量为优良,SC的直接青贮,RIBF2的直接青贮,F2的直接青贮与添加剂青贮的质量为尚好;(3)5个藜麦品种青贮后的pH值在4.30-5.74之间,pH值最低的品种是C4R-11F4。并且所有品种添加剂青贮后pH值都高于直接青贮的;(4)费氏评分法测定的总分说明,5个藜麦品种的青贮都是成功的,青贮质量大多都能达到很好,并且添加剂青贮后的质量更好;(5)综合藜麦的感官评定、pH值、费氏评分、氨态氮含量进行分析后,结果表明:C4R-11F4,蒙藜2号属于易青贮饲草,R1BF2,F2,SC青贮质量稍差一些,属于可青贮饲草;(6)综上所述,青贮技术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藜麦的饲用价值,对于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添加剂青贮的促进效果更好。

李淑杰,宋胜利,史文清,刘国世,赵广华[2](2015)在《中国有机绿色鹿产业及无公害鹿产品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逐渐认识,国内国际市场对鹿产品不断提高的规范要求,有机绿色鹿产业和鹿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已经引起养鹿业者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出无公害鹿产品的各项质量和卫生标准,鉴于鹿产品主要分为食用和药用两大类,笔者主要根据现有的相关无公害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要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等的要求,对无公害鹿产品生产的意义,相关概念和无公害鹿产品生产的卫生标准、产地环境标准、饲料规范、用药准则等几个主要生产环节的基本要求,对有机绿色鹿产业和无公害鹿产品生产技术和相关问题予以阐述,为我国鹿产业又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基础资料。

薛敏,秦玉昌,曾虹,李军国[3](2013)在《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及风险管理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所谓饲料安全,通常是指饲料产品(包括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使用时,不会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实际危害,而且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不会通过动物消费饲料转移至食品中,导致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饲料安全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由饲料的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已是全球各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饲料安全就是食品安全",为此世界各国都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对饲料质量安全非常重视,相继出台诸多的与饲料安全相关的法规。本文我们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的薛敏博士以《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及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为题介绍我国关于饲料安全的法规与标准,解读了这些法规和标准在饲料管理和生产中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规程,同时也介绍了欧盟、美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关于饲料安全方面的规定,特别比较了我国与其它一些国家的标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信一定会给业界人士以启迪。提高饲料安全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坚决贯彻执行现有的法律和标准,继续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从而确保食品安全。

刘钰[4](2013)在《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转基因农作物在1996年首次被商业化应用,此后发展迅速,至今全球已有24种转基因作物被批准商业化种植。可以说,各国已经把转基因技术已做为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重点。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也被我国高度重视,并且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要基因发掘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2009年农业部颁发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更是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奠定了先决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农产品贸易也日趋频繁。欧盟和美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然而,不论欧盟还是美国,转基因水稻及其他作物的种子和食品进口前,都应当经过当地主管机构的安全审批。我国同其他国家(或组织)尤其是欧盟、美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不尽相同,在申请主体、申请费用、申请材料、申请流程上存在较大差异。理顺并比较我国与欧盟、美国制度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采取差别化的申请策略,适时调整国内审批制度,是解决我国转基因作物及产品出口的关键。此外,鉴于我国湖北省最有可能成为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区域,而出口欧盟、美国转基因水稻更多以食品(米制品)为主,即出口加工产品,所以欧盟、美国转基因加工产品安全审批制度成为重点研究内容。针对上述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从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角度,分析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制度设计提供指示性的参考。第二,域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主要是对国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介绍以及对亮点的评述和对我国的启示上。以欧盟和美国为样本探寻安全审批的形式要件、实质要件以及程序做具体评述。同时进一步挖掘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相关国际条约。第三,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分别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分析,尤其是审批主体、安全标准、评价原则、审批程序等。第四,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比较及我国转基因作物国际化进程中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应对。从国内、国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规定以及运行现状出发,对比和分析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在管理机关、形式要件、实质要件、审批程序的差异。此外,从适格主体、基本程序、材料要求、费用分担等方面提出我国申请国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对策。建议我国政府,建立转基因作物提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保障,对转基因作物提请国外审批的予以资金支持并积极探索数据上的外交互认。

孙冶[5](2013)在《微生物添加剂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摇瓶培养条件优化及发酵罐扩大培养》文中提出我国农业部1999年公告,将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菌株,可添加到动物饲料中。动物饲料中添加酿酒酵母或者粪链球菌能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增重和肉质量,提高动物对病原菌的免疫力。酵母菌属于兼性好氧菌,在氧充足的条件可以进行大量的繁殖,产生氨基酸、维生素及酶类有利于动物生长,但粪链球菌属于兼性厌氧菌,由于培养条件较为苛刻,难以进行大量培养,这给粪链球菌作为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应用到饲料领域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探索了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共生培养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就混合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确定了能够使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共生的最佳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研究了混合菌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发酵罐大规模的生产。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针对酵母菌和粪链球菌生长特点,首先利用平板共生筛选方法筛选出可以共生的酿酒酵母菌和粪链球菌;随后对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进行了包括接种量、培养添加方式、培养基初始pH和震荡转速等培养条件和培养配方的优化,经过优化后,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菌量分别提高了 10.4%和16.8%左右,提高原料利用值,缩短了培养周期;然后将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在600ml的发酵罐进行中试过渡性试验,将混合菌从摇瓶培养条件过度到发酵罐培养条件;最后将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在5L的发酵罐进行大规模的发酵培养。本研究证实了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共生培养过程中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产生代谢产物能够相互促进菌量的提高,缩短了混合菌培养周期。本研究将在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新[6](2010)在《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古语有云“牧以畜为体,畜以饲为天”,饲料对于牲畜的重要作用正如食物之于人类,不可轻忽。营养物质在“土壤—植物—动物—人”之食物链中的流向与转移,不但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现代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快速和高效转移与回流。动物营养学正是一门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因此,动物营养学不但是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也是生命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回顾总结其百年的发展历程对于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中国驯养动物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积累了许多畜禽饲养方面的经验,其中不乏饲料选择与如何喂养的内容,这在古代农书中多有涉及。然而,那只是建筑在长期生产实践基础上的经验积累,并非以科学试验为依据,所以还称不上动物营养科学。回顾我国动物营养科学史,大体上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如今已然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1949年的肇始与奠基阶段;第二阶段,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曲折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的转折与蓬勃发展阶段。当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我们的祖国正处于内忧与外患并存之际,晚清以来的衰颓局面未见好转,频繁的战争和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民生凋敝,国家经济几近破产;就是在危机之中,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出来,也由此备受重视。而较之中国传统的基于感性经验的畜牧饲养方式,西方利用科学试验得来的现代技术,对于增产增收效果更好,动物营养科学恰是近现代科学畜牧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于是这门科学开始在中国扎根发芽并成长起来。虽然当时此方面的科研教育机构乃至学会组织等还大都蕴含在大畜牧之中,但无疑已作为大畜牧科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及,甚至专门成立这方面的专门系组从事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对于科学畜养风气的形成颇有助益,同时也为此后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研究、管理经验,为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受国内政治经济大背景的影响,我国动物营养科学虽走了些弯路,但也有曲折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终于迎来它发展的春天,开始了蓬勃发展的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动物营养专业正式设立并发展完善,1980年成立了专业学会,1989年本专业学术刊物创刊发行,至此,一个学科独立的三个标志已经全部具备。30多年来,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在养殖业及饲料工业上的普遍应用,使得我国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国人民膳食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推动下,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经过百年发展,终于取得了现在来之不易的成绩;同时它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将会使人们对动物营养科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于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来讲既是挑战也是希望。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研究正经历着从常量到微量,从静态到动态,从整体到组织,从表观到内涵,从单因子对比到多因子互作的深入发展。由描述为主的科学向控制科学转变,由“分析时代”进入“系统时代”已然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整体趋势,中国自不能例外。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动物营养科学还是要根据国情,在继承传统,重视当下,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论文正是以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史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之后分别从组织机构、相关书刊、人才队伍以及科研内容和成果等方面对中国动物营养学在20世纪前、后50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进而对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动因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一章总结了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费荣丽[7](2007)在《茸鹿饲料配方优化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茸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目前,养鹿多以经验和手工计算饲料配方为主,限制了养鹿的发展,因而迫切需要研制出与茸鹿饲喂特性、营养需要相匹配的饲料配方软件。本文在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茸鹿饲料与营养特性,分析了用户的实际生产需求,研制开发了一套茸鹿饲料配方优化设计软件。本系统主要包括六大功能模块,分别为原料数据库模块、营养需要数据库模块、配方规划模块、报表综合处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帮助模块以及下属二、三级子模块。可完成茸鹿饲料原料数据库、营养需要数据库的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以及相关的数据信息更新;采用优化设计理论中的线性规划方法,以营养需要为约束条件,以饲养成本最低和营养最佳为目标,进行系统配方的优化设计。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采用Delphi7.0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利用AD0数据库访问技术可以直接访问和调用数据库,并将优化配方结果,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导出或打印出来。系统经运行调试试用后,可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调用。本系统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功能,在设计时还使用了一些图形文件和图标文件,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界面友好,系统辅助功能和帮助功能能够使用户快速使用,有利于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吴岘[8](2004)在《预混料添加剂未来的亮点在哪里》文中研究表明

薛勇[9](2003)在《国外开发利用的特殊饲料添加剂》文中研究说明 为了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不少国家在畜禽和鱼类养殖中,除了饲料中添加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外,还开发应用了多种特殊的饲料添加物质,现选择几种介绍如下:

木子[10](2003)在《国外开发使用的特殊饲料添加剂》文中提出 不少国家在家禽家畜和鱼类养殖中,为了充分发挥饲料的作用,提高养殖效益,除在饲料中添加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外,还开发使用了特殊饲料添加剂。 (一) 柠檬酸 英国的研究人员在仔猪饲料中添加2%的柠檬酸,用于饲喂断奶仔猪,其日增重可比不加柠檬酸的仔猪提高20%左右。 (二) 黄霉菌素 德国在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黄霉菌素(仔猪饲料

二、国外开发特殊饲料添加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开发特殊饲料添加剂(论文提纲范文)

(1)青贮技术对藜麦饲用价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藜麦的研究现状
    1.2 藜麦的饲用价值
    1.3 青贮技术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特征
        2.1.3 气候类型
        2.1 4 土壤特征
        2.1.5 植被类型
    2.2 试验材料
    2.3 样品采集
    2.4 青贮制作
        2.4.1 直接青贮
        2.4.2 添加剂青贮
    2.5 测定方法
        2.5.1 粗蛋白的测定
        2.5.2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2.5.3 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2.5.4 缓冲能值的测定
        2.5.5 pH值的测定
        2.5.6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2.5.7 氨态氮含量的测定
    2.6 评定方法
        2.6.1 感官评定标准
        2.6.2 费氏评分方案
    2.7 技术路线图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藜麦青贮前后营养价值的变化
        3.1.1 藜麦青贮前后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3.1.2 藜麦青贮前后的粗蛋白含量
        3.1.3 藜麦青贮前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3.1.4 藜麦青贮前后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3.1.5 藜麦的缓冲能值
    3.2 藜麦青贮后的品质
        3.2.1 藜麦青贮后的感官评定
        3.2.2 藜麦青贮后的pH值
        3.2.3 藜麦青贮后的有机酸含量
        3.2.4 藜麦青贮后的费氏分析
        3.2.5 藜麦青贮后的氨态氮含量
        3.2.6 藜麦青贮后发酵品质的综合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青贮技术
        4.1.2 青贮原料性质对青贮质量的影响
        4.1.3 青贮添加剂对青贮饲料的作用
        4.1.4 青贮饲料品质评定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及风险管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了解法规, 依法使用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
2 国际饲料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概况及与我国的差异
    2.1 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与CAC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比较
    2.2 我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及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比较
        2.2.1 我国食品中污染物和农残限量标准与欧盟标准的比较
        2.2.2 我国食品中污染物和农残限量标准与美国标准的比较
        2.2.3 我国饲料中污染物和农残限量标准与欧盟和美国标准的比较

(4)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基础理论
        1.2.2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审批制度的研究
        1.2.3 对国际条约中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制度的研究
        1.2.4 述评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转基因作物的界定
        2.1.2 安全审批的界定
        2.1.3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界定
    2.2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学理论
        2.2.2 经济学理论
        2.2.3 法学理论
第三章 欧盟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3.1 概述
        3.1.1 欧盟转基因法规体系概览
        3.1.2 相关主管机构
        3.1.3 欧盟法规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3.2 转基因封闭使用审批
        3.2.1 确定GMM的有害特性(危险)
        3.2.2 对风险进行初步分类
        3.2.3 确定最终的分类和控制措施
    3.3 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及投放市场审批
        3.3.1 通报前的准备性评估
        3.3.2 通报的基本形式
    3.4 越境转移审批
        3.4.1 用于环境释放的越境转移的审批
        3.4.2 用于加工转基因生物及已经加工完成的食品和饲料的越境转移审批
    3.5 产品上市审批
        3.5.1 概述
        3.5.2 基本程序和要求
        3.5.3 有关方法有效性的确认问题
        3.5.4 对特殊饲料或食品的豁免
第四章 美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4.1 概述
        4.1.1 管理协调框架的形成
        4.1.2 管理框架的完善和细化
    4.2 农业部的安全审批制度
        4.2.1 关于《作为植物有害生物或有理由认为植物有害生物的转基因生物和产品的引入》
        4.2.2 关于《特定转基因生物的进口、洲际转移和环境释放》
    4.3 食品安全局的自愿咨询程序
        4.3.1 FDA相关指导的制度概览
        4.3.2 转基因食品自愿咨询程序的特色
        4.3.3 转基因食品自愿咨询程序的内容
    4.4 环境保护部的植物内置式农药限量免除程序
        4.4.1 植物内置式农药登记
        4.4.2 残留限量的容忍和豁免
第五章 国际条约中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5.1 条约概述
    5.2 各条约中的具体制度
        5.2.1 WTO框架下相关协定
        5.2.2 联合国(包括联合国下设组织)
        5.2.3 CAC安全指导(FAO/WHO)
    5.3 特别分析:以SPS协定为核心的WTO转基因安全审批制度
        5.3.1 SPS协定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基本态度
        5.3.2 SPS的对转基因农产品规制的核心内容
    5.4 特别分析:以BSP协定为核心“事前知情同意”的预防主义
        5.4.1 BSP协定背景
        5.4.2 BSP协定的适用对象
        5.4.3 事前知情同意程序
        5.4.4 BSP协定的效力
        5.4.5 BSP协定的核心内容——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管理的行政许可
第六章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与欧盟、美国的比较
    6.1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6.1.1 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立法现状
        6.1.2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主要内容
    6.2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与欧盟、美国的共性
        6.2.1 具有总体性的部门和法规支撑
        6.2.2 实现了全面覆盖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审批制度
        6.2.3 形成了“层次多样、宽严相济”的审批制度
        6.2.4 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和标准
    6.3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与欧盟、美国的差异
        6.3.1 对转基因作物的基本态度不同
        6.3.2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主要负责机关不同
        6.3.3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程序和实质要件不同
        6.3.4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程度不同
    6.4 评析
第七章 我国转基因作物申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应对——以转基因水稻为例
    7.1 我国转基因水稻申请欧盟及美国安全审批的条规适用、申请材料及程序
        7.1.1 欧盟
        7.1.2 美国
    7.2 我国转基因水稻申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必要条件
        7.2.1 申请的适格主体
        7.2.2 申请的时间
        7.2.3 申请的材料要求及数据互认
        7.2.4 申请的费用分担
    7.3 我国转基因水稻申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应对
        7.3.1 策略选择:在初期适度放弃欧洲市场,以美国为主要申请国
        7.3.2 策略支持:实施与国际条约相一致的安全审批制度
        7.3.3 策略实施:主体确定、资金支持与数据互认
        7.3.4 策略救济:妥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二: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致谢

(5)微生物添加剂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摇瓶培养条件优化及发酵罐扩大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微生物添加剂概况
        0.1.1 微生物添加剂的起源
        0.1.2 微生物添加剂定义
        0.1.3 微生物添加剂国内与国外使用现状
        0.1.3 微生物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0.1.3.1 改善动物体内肠道生态环境
        0.1.3.2 产生有利于动物生长代谢的代谢产物
        0.1.4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工艺流程
    0.2 常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菌种与应用
        0.2.1 酵母菌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0.2.1.1 酵母及其培养物的作用机制
        0.2.1.2 饲料酵母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0.2.1.3 不同动物饲料中饲料酵母的添加量
        0.2.2 乳酸杆菌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0.2.2.1 乳酸杆菌的作用机理
        0.2.2.2 乳酸杆菌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0.2.3 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0.2.3.1 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
        0.2.3.2 芽孢杆菌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0.2.4 粪链球菌的作用机理和应用
        0.2.4.1 粪链球菌的作用机理
        0.2.4.2 粪链球菌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0.3 Biolog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
        0.3.1 Biolog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0.3.2 Biolog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应用
    0.4 本文研究意义
第1章 饲用微生物酵母菌和粪链球菌平板共生筛选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2.1 培养基
        1.2.2 菌株
    1.3 方法
        1.3.1 饲用微生物酵母菌和粪链球菌种活化与分离
        1.3.2 饲用微生物酵母菌和粪链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1.3.3 饲用微生物酵母菌和粪链球菌平板共生筛选
        1.3.4 饲用酵母菌株Biolog鉴定
    1.4 实验结果
        1.4.1 饲用微生物酵母菌和粪链球菌的生长曲线的确定
        1.4.2 饲用微生物酵母菌和粪链球菌平板共生筛选
        1.4.3 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第2章 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摇瓶共生培养条件的优化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培养基
        2.2.2 菌种
        2.2.3 实验仪器
    2.3 方法
        2.3.1 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共生培养基的确定
        2.3.2 LB-YPD复合培养最佳比例的确定
        2.3.3 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种子液的制备:
        2.3.4 混合菌共生培养接种量的确定
        2.3.5 混合菌共生培养添加方式的确定
        2.3.6 混合菌共生培养初始pH的确定
        2.3.7 混合菌共生培养振荡转速的确定
        2.3.8 混合菌共生培养时间的确定
        2.3.9 YPD培养基的优化
        2.3.10 混合菌单独培养与共生培养发酵液pH变化的确定
        2.3.11 混合菌共生培养过程中pH对于培养效果的影响
    2.4 实验结果
        2.4.1 混合菌共生培养基的确定
        2.4.2 混合菌共生培养接种量的确定
        2.4.3 混合菌共生培养添加方式的确定
        2.4.4 混合菌共生培养初始pH的确定
        2.4.5 混合菌共生培养振荡转速的确定
        2.4.6 混合菌共生培养时间的确定
        2.4.7 混合菌培养基的优化
        2.4.8 混合菌在优化培养基单独培养和共生培养菌量确定
        2.4.9 混合菌培养过程菌液pH变化的确定
        2.4.10 培养过程中调整发酵液pH对混合菌培养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发酵罐培养条件优化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培养基
        3.2.2 菌种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一级种子液的制备:
        3.3.2 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二级种子液的制备:
        3.3.3 混合菌在600ml发酵罐中试发酵条件的优化
        3.3.4 混合菌在5L发酵罐扩大培养
        3.3.5 混合菌干粉中活菌率的确定
    3.4 实验结果
        3.4.1 混合菌在600ml发酵罐培养初始接种量的确定
        3.4.2 混合菌在600ml发酵罐培养通气量的确定
        3.4.3 不同剪切力对混合菌菌量影响的确定
        3.4.4 混合菌在5L的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
        3.4.5 混合菌干粉中总菌数与致死率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6)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第一节 中国古代畜牧业发展概况与家畜饲养管理经验
        一、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二、中国古代在家畜饲喂方面的主要技术
        三、中国古代家畜饲喂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近代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及传统畜牧业面临的危机
        一、鸦片战争以来的战乱影响了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二、国外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被引介到中国
        三、中国传统饲养方式的延续与面临的危机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营养学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现代畜牧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三、动物营养学日益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力量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第一节 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建立
        一、相关科研机构的建立
        二、相关教育机构的建立
        三、相关学会组织的建立
    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相关学术着作与刊物
        一、相关刊物的刊行
        二、相关书籍的出版
    第三节 中国动物营养学先驱人物及其贡献
        一、陈宰均先生—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奠基者
        二、王栋先生—通研植物动物生产的畜牧大家
        三、许振英先生—为祖国工作六十年的动物营养科学先驱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物营养研究内容和成果
        一、动物营养及营养生理研究
        二、科学饲养方式与传统习惯饲养方式效果比较研究
        三、国内各种常见廉价饲料的畜禽肥育效果研究
        四、不同饲料饲用效能比较及替代试验研究
        五、中外不同品种家畜比较饲养试验研究
第三章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第一节 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建立
        一、1978年以前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学会组织
        二、1978年以后动物营养学会组织和科研机构等的独立设置
        三、畜牧教育资源的调整重组和动物营养专业的设置
    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重要书刊的出版和刊行
        一、动物营养学重要书籍的出版
        二、动物营养学相关刊物的刊行
    第三节 动物营养学人才队伍
        一、成名于此时的几位主要动物营养学大家
        二、几支重要的动物营养学研究队伍
    第四节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
        一、1949~1978年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二、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三、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第四章 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动因分析及社会影响
    第一节 中国落后的畜牧业亟待改进
        一、中国畜牧业落后情形日显
        二、国外先进动物营养科技的直接影响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本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动物营养学发展
        一、国家政策因素的重要影响
        二、科技投入和本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营养学发展空间拓展
        一、粮食有余和畜牧业的大发展
        二、饲料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急需动物营养学的跟进
    第四节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对我国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影响
        一、动物营养科学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方式
        二、动物营养科学直接影响着饲料工业的发展
    第五节 动物营养科学在改善人民膳食的同时影响着农业结构
        一、动物营养科学为提高人民的膳食水平做出了贡献
        二、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对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第六节 动物营养科学与畜牧业污染
        一、现代化畜牧业的污染问题
        二、动物营养在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上的作用
第五章 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启示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国动物营养学历史进程及经验总结
        一、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二、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启示
    第二节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动物营养相关问题及需求
        一、缓解饲料资源紧缺需要动物营养学发挥作用
        二、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动物营养学方法加以调控
        三、改善畜产品品质依赖动物营养新技术新产品
        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动物营养研究改变传统观念
    第三节 未来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趋势
        一、研究领域和视野的扩展与目标思路的调整转变
        二、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研究发展趋势
        三、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与实践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茸鹿饲料配方优化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发展养鹿业的重要意义
        1.1.2 我国茸鹿养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1.2 计算机饲料配方的应用现状
        1.2.1 国内外饲料工业发展状况
        1.2.2 国内外计算机饲料配方技术发展概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鹿饲料及其营养成分
    2.1 饲料定义与分类
    2.2 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2.2.1 饲料的营养成分
        2.2.2 各种营养成分的主要营养功能
    2.3 配合饲料概述
        2.3.1 配合饲料种类
        2.3.2 配合饲料的优越性
        2.3.3 配合饲料原料选择的条件
    2.4 鹿饲料的特性与营养
        2.4.1 粗饲料的营养特性
        2.4.2 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性
        2.4.3 精饲料的营养特性
        2.4.4 动物性饲料的营养特性
        2.4.5 添加剂饲料的营养特性
    2.5 鹿的日粮构成和配制
        2.5.1 公鹿的饲养管理
        2.5.2 成年母鹿的日粮
        2.5.3 幼鹿的饲养管理
        2.5.4 育成鹿的饲养管理
    2.6 本章小结
3 茸鹿饲料配方优化系统原理和算法
    3.1 饲料配合的基本原则
        3.1.1 营养性
        3.1.2 安全性
        3.1.3 经济性
    3.2 饲料配合的常规方法
    3.3 计算机饲料配方优化原理
        3.3.1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3.3.2 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
    3.4 原始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及算法
    3.5 对偶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及算法
    3.6 本章小结
4 茸鹿饲料配方优化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4.1.1 系统开发环境
        4.1.2 系统运行所需环境
        4.1.3 开发工具简介
        4.1.4 Delphi主要功能
        4.1.5 数据库基础知识
        4.1.6 关系数据库和SQL
        4.1.7 基于ADO技术的数据库连接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需求分析
        4.2.2 系统功能简介
        4.2.3 系统模块分析
        4.2.4 系统流程分析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创建数据库结构和索引
        4.3.2 创建表
        4.3.3 数据库的E-R模型
        4.3.4 用户登陆模块
        4.3.5 配方规划模块
    4.4 本章小结
5 茸鹿饲料配方优化系统的实现
    5.1 登录系统
    5.2 系统主界面功能
    5.3 原料及营养需要库维护
        5.3.1 原料库维护
        5.3.2 营养需要库维护
    5.4 饲料配方规划设计
        5.4.1 根据已有配方数据优化设计
        5.4.2 根据新配方数据优化设计
    5.5 系统辅助功能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国外开发特殊饲料添加剂(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贮技术对藜麦饲用价值的影响[D]. 马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2]中国有机绿色鹿产业及无公害鹿产品探析[A]. 李淑杰,宋胜利,史文清,刘国世,赵广华. 第六届(2015)中国鹿业发展大会论文汇编, 2015
  • [3]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及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 薛敏,秦玉昌,曾虹,李军国. 饲料工业, 2013(16)
  • [4]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研究[D]. 刘钰.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2)
  • [5]微生物添加剂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摇瓶培养条件优化及发酵罐扩大培养[D]. 孙冶. 辽宁大学, 2013(04)
  • [6]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D]. 李新.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7]茸鹿饲料配方优化系统的研究[D]. 费荣丽.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6)
  • [8]预混料添加剂未来的亮点在哪里[J]. 吴岘. 畜禽业, 2004(07)
  • [9]国外开发利用的特殊饲料添加剂[J]. 薛勇.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3(08)
  • [10]国外开发使用的特殊饲料添加剂[J]. 木子. 农民致富之友, 2003(05)

标签:;  ;  ;  ;  ;  

国外开发特种饲料添加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