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呼和浩特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生命损失分析

1999年呼和浩特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生命损失分析

一、1999年呼和浩特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谭思悦[1](2021)在《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的地理分布及与结核病暴露情况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地区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内蒙古地区可能存在结核病与糖尿病重叠的区域,分析不同水平的结核病暴露情况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的区域化管理和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内蒙古地区项目,从个体角度及不同特征人群角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之间的关系及差异性,并探索不同水平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采用空间相关分析及空间扫描统计分析内蒙古地区糖尿病及结核暴露情况的聚集地区,探索是否具有重叠区域。结果: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为8.5%,标准化患病率为6.4%,结核病暴露情况为每10万人口中有54.4人患有结核病,其中地区、居住地、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腰围以及结核病暴露情况是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呈正相关性(rs=0.1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东部地区(OR=1.038)、年龄为34-44岁的人群(OR=1.106)、静息时间≤2h(OR=1.048)的受访者在结核病暴露环境中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患病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及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区域性结核病流行和糖尿病的患病在部分地区存在地理重叠:西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苏波盖乡周围区域,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红旗街道及免渡河镇周围区域存在高结核病暴露和高糖尿病患病人群共存的聚集现象,而在东部地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乌奴耳镇以及中部地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乡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和结核病暴露情况均处于较低水平;糖尿病患病风险随每10万人口结核病暴露人数的三分位数由低到高(T1~T3)呈上升趋势(Ptrend=0.004)。结论: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流行情况居全国中等水平,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相关,部分地区糖尿病患病与结核病暴露存在地理一致性,表明每个地区可能需要实施更合适其独特流行病学背景的控制策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公共卫生政策和行动针对不同的糖尿病和结核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整,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预防疾病的双重流行。

王宇倩[2](2020)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内蒙古地区两类传染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增加,导致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人类健康等问题接踵而至。研究证明气候变化对多种疾病存在影响。目前,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s,DLNM)的基本理论,并使用该模型探讨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与布鲁氏菌病这两类传染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应用研究:第一,探讨不同气象因素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HFMD发病之间的非线性与滞后关系,同时分析气象因素对HFMD发病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相似气候地区HFMD的科学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利用泊松广义线性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了2009-2017年5-9月(暖季)呼和浩特市HFMD日发病数与同期主要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日极大风速与日相对湿度对HFMD的发病存在不同模式的影响且日照时数和极大风速对不同性别HFMD发病的影响显着。第二,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5-2018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如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职业分布、年龄分布等。选择重点疫区(锡林郭勒盟)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了气象因素对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影响,探讨了发病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总发病数为169469,平均发病率为48.90/10万;中东部流行严重,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春夏为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有明显季节特征;年龄主要分布在30-60岁之间,职业以农、牧民为主;月平均温度、月平均风速与月平均降水量与布病的发病显着相关,并存在不同模式的滞后效应。

金升华[3](2020)在《内蒙古铁运国际旅行社旅游包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国内旅游人数暴增,同时出境旅游意愿也在逐渐高涨。应对市场需求,各大旅游企业纷纷开展了旅游包机业务。在一线城市,旅游包机业务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出现低于成本的低价恶性竞争。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旅行社也有开展包机业务的企业。旅游包机,既是暴利行业也是高风险行业。如果提前未做充分的宏微观分析和布局,而盲目跟风开展旅游包机航线,那只剩下高风险,无高回报。前期飞机承包费用非常高昂,若能确保较高的包机上座率,旅行社则盆丰钵满;若包机上座率不高,旅行社则血本无归。内蒙古铁运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为铁运国旅)是内蒙古呼包鄂地区较早开展旅游包机的旅行社,在呼包鄂地区开展包机业务近十年。本文选取铁运国旅包机业务作为研究对象,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行业环境分析确立了铁运国旅包机业务的竞争战略,即低成本战略。在其通用战略的基础上,对包机业务的生命周期和市场结构进一步进行剖析得出:基于产业生命周期分析,因为旅游包机业务处于成长阶段,应该采取快速扩张战略;基于市场结构分析,旅游包机业务是分散型市场结构且其分散将持续,因此应该采取适应型战略。研究结果最终揭示:铁运国旅作为三线城市中小型旅行社,在开展包机业务时应采取以低成本战略为主战略,同时细分客户群体,集中主要资源对目标客户展开快速扩张业务规模战略和针对特定客户群战略,最大化拓展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铁运国旅的资金运营实力、地方品牌形象、日韩语优秀导游队伍的优势,针对45岁至64岁的特定客户群提供优质的旅游包机服务,提升目标客户群对铁运国旅包机业务的认知度。同时,完善组织结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导游和领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打造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战斗力的团队,为竞争战略的实现提供保障。

闫蓬勃[4](2019)在《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文中指出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而城市树种多样性是维持城市森林稳定性、便于其持续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树种多样性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绿化中使用的树种数量实现,但实践证明,不当的树种选择不但难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导致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因而充分了解中国城市树种的多样性现状和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种规划方案,合理增加树种多样性,对城市森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基于文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257个城市的树种多样性格局,依据提出的树种规划原则,以中国城市中己有树种为对象,规划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潜在可用的树种,并以北京市为例,展示了该规划在单个城市尺度上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在257个城市中,树木(含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平均种类丰富度为128±118,树木种类总数为2640,其中近1/5的树种为外来种。在种类组成上,最常见的树种为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L.)、紫叶李等(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Jacq.)Rehd.)。各城市间的树种组成相似度具有纬度变化梯度特征,同一纬度上的城市间树种组成不相似性低。此外,城市树种也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一些树种广泛分布在不同城市中。在城市内部,公园绿地是树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空闲地的种类丰富度最低。2.根据气候适宜性、城市环境适宜性和种类多样性原则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适宜树种进行规划,结果为:中国城市中潜在可用的树种数量平均为705±323种;其中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城市潜在可用树种最多,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930±245种,而中温带干旱地区潜在可用的树种最少,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187±105种。3.根据前述规划结果,北京潜在可用的树种为565种,调查发现其中的278种已被使用,进而根据树种属性和土地用途的匹配性原则,对调查中未发现的287个树种进行规划。在最严格规划情境下,排除有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48种和花粉致敏性不确定的197个树种,剩余的无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树种39种加上可用雌株的3种有花粉致敏的树种用于规划。其中可在公园和空闲地中使用42种,商业区中使用14种,居民区中使用13种,单位绿地中使用3种,道路绿地中使用1种。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与全球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相比差别不大,但与中国自然分布的树木种类多样性相比,仍具较大提升潜力。本研究的树种规划结果显示各城市均具有一批潜在可用的树种,可在经过试种后用于提高各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

高力群,马雨佳[5](2018)在《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规律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了解2015年中国循环系统的死亡状况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的死亡数据和人口数据,通过计算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对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全死因期望寿命、去循环系统疾病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及损失百分比分析循环系统疾病对寿命影响。结果:循环系统疾病为中国的第一大死因,占总死因的44%,男性的死亡率要高于女性,农村居民的死亡率要高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去循环系统疾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长了2.57岁和9.18岁。绝大多数循环系统死亡都是55岁以上的人群。结论:循环系统疾病作为主要的慢性病和中国的主要死因仍然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要加强重点人群如农村居民、男性和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护。

杨永刚[6](2018)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供水可持续保障措施研究 ——基于供水企业视角》文中提出呼和浩特市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地理上属于干旱地区,属于我国严重缺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首府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经济民生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用水的巨大需求,目前供水企业的实际供水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缺口在不断扩大,形势严峻。城市发展安全供水保障的客观刚性需要对呼和浩特供水企业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提出了新的迫在眉睫的必须攻克的课题。因此如何实现呼和浩特市供水可持续保障,研究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供水可持续保障措施,突破目前供水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瓶颈,有效解决呼和浩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和呼和浩特供水企业可持续供水保障相对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呼和浩特市供水企业视角,从呼和浩特市供水现状与问题着手,针对呼和浩特市用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聚焦供水用水矛盾,找出供水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供水认知层面、供水理论层面、供水技术层面、供水管理层面和供水改革层面。以呼和浩特市供水企业的发展现状为依据,找出供水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总结供水企业在呼和浩特供水保障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指出目前呼和浩特市供水企业供水保障存在的问题。围绕优化供水认知意识,加强供水理论分析、推进供水技术革新、强化供水企业管理,深化供水企业改革五个主要方面,提出呼和浩特市供水的可持续保障措施。供水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体现政府与国家意志,与政府政策和政府宏观调控密切相关,为保障企业可持续供水保障措施的有力实施,提出强化社会各界节水意识,增强管理部门忧患意识,出台技术革新优惠政策,强化水资源监督管理职能,加强立法改革与加大执法力度等呼和浩特可持续供水保障的政策建议。

段义军,欧阳文婷,金丽[7](2015)在《2014年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亡原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我国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分类标准(卫统29-2报表)对云南省思茅区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死因分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思茅区报告死亡总数1 911例,粗死亡率为6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3.76/10万,男性(689.94/10万)高于女性(491.8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73.89%(1 412/1 91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2.99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可提高20.93岁。去心脏病、去恶性肿瘤、去脑血管病、去呼吸系统疾病、去损伤和中毒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分别提高2.67、2.38、1.89、1.16和1.37岁。主要死因减寿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7.32‰、16.00‰、9.76‰、7.49‰和3.80‰,男性减寿顺位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首位减寿死因是恶性肿瘤。结论思茅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应根据思茅区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

于洪霞[8](2015)在《奶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户养殖模式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提出我国的奶牛养殖模式主要有国营奶牛场模式、农户奶牛养殖模式、牧场奶牛养殖模式和奶联社等奶牛养殖模式,这些模式在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农户奶牛养殖模式在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我国奶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农户奶牛养殖模式因其奶牛存栏数量少、饲喂管理水平不高、原奶质量安全水平保证率低、环境差等问题,被视为不适应奶业现代化发展的落后的奶牛养殖模式。政府在奶业发展思路上进行了调整,大力倡导奶牛的规模化养殖。加之我国奶牛养殖环节和原奶加工环节没有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乳品企业收购在收购原奶价时压低价格,广大分散的农户在整个奶业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市场议价能力弱。在政府和乳品企业这些外部力量的挤压下,大量农户被迫退出奶牛养殖业。农户奶牛养殖模式是否存在优势与效率、是否能够在我国奶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本文重点研究了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历史追述,理清了我国奶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总结了我国奶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发达国家奶牛养殖模式的介绍与分析,研究了现代奶业的本质,为我国奶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和借鉴的模式;对农户奶牛养殖模式的经济学分析说明了农户奶牛养殖模式具有小农生产特征;利用调研数据对农户奶牛养殖模式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分析了农户奶牛养殖的生产效率、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困境。通过典型的合作牧场的案例分析,总结了农户奶牛养殖的现实出路。论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在中国奶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农户奶牛养殖模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原因是乳品企业强有力的需求拉动,农户强烈的致富动机,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等。近年来,在政府和乳品加工企业推动的奶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户奶牛养殖模式受到严峻的考验。2.从国外奶业发达国家的奶业发展经验来看,在奶牛养殖模式上,家庭牧场养殖模式是最主要的奶牛养殖模式。根据国外的家庭牧场的发展经验,现代奶业的特点主要有:不断提升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恰当的奶业政策、有效的合作组织、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和因地制宜选择的奶牛品种和饲料等。3.本文利用人口流动理论、厂商理论和均衡价格等理论构建了农户原奶生产模式的价格决定模型,通过对中国农户原奶生产的经济学分析,发现农户原奶生产模式具有小农生产特征。模型解释了农户原奶生产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即在资本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农户养殖模式还会存在一定的时期,模型也揭示了为什么农户奶牛养殖模式能够在原奶低价格条件下得以维持。4.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地区和乌兰察布市的256户奶牛养殖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农户具有从事奶牛养殖的时间较长,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融资能力较差,奶牛养殖规模较小等特点。运用生产函数模型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下,奶户规模报酬处于递减状态,也就是农户经营已经在现有技术管理水平下达到了最佳效益。由于受限于农户的现有资源禀赋,仅仅凭借农户单个的力量无法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较奶业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经济效益很难提高。5.当前我国的奶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由于农户奶牛养殖模式能够在低奶价的条件下得以维持,因此部分农户会继续从事牛奶生产,并逐步过渡到家庭牧场模式,但需要较长的时间。通过呼和浩特市的一个案例的分析,说明在这个过渡时期,建立一种新型合作牧场模式,能使农户奶牛养殖模式在保证生存和发展的同时逐渐向现代家庭牧场过渡。农户奶牛养殖模式虽然在我国奶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不对其进行改造,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而规模化牧场又具有投资大、风险大、成本高等劣势。合作牧场既给予农户继续留在奶牛养殖行业提供了选择,又改善了农户养殖模式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比农户养殖模式更具有竞争优势,是农户继续从事奶牛养殖业的现实路径。因此,应该遵循奶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农户奶牛养殖模式进行改造,政府和乳品加工企业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农户合作牧场的发展,为今后向家庭牧场过渡做好准备。

阿衣吐拉·阿不力米提[9](2013)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007年-2011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监测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辖区2007-2011年居民的死亡状况,预测居民死亡趋势。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辖区2007-2011年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全部死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信息。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处理、应用流行病学及医学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07-2011沙依巴克区男性居民的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女性居民的人口数量2009年比2008年有所减少,其他年份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男性居民死亡人口数量除2009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女性居民死亡人口数量除2009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总死亡人口数量除2009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男性居民的死亡率除2009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女性居民除2009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总体死亡率除2009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10年的居民总体死亡率最高为251.345人/10万。2007-2011年沙依巴克区居民死亡原因顺位第一的均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更是高达65-85人/10万。除2010年外其他年份沙依巴克区居民死亡原因顺位第二位的均为肿瘤疾病,现在肿瘤疾病的死亡率一直处于50-70人/10万左右。而呼吸道疾病在2010年甚至超过了其他类别疾病的死亡率,达到了75.459人/10万的高死亡率。结论:总死亡人口数量除2009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7-2011年沙依巴克区居民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全面加强慢性病防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还要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癌症的早期筛查、早期治疗,有效控制癌症的发病和死亡。

刘小平,董连英,高晨菲[10](2013)在《呼和浩特市2009~2010年回民区居民主要死因监测结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2009~2010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主要死因。方法利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09~2010年死亡登记信息系统数据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回民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回民区平均粗死亡率为566.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70.70/10万。处于死因前5位的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275.35/10万)、肿瘤(177.21/10万)、呼吸系统疾病(63.85/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18.85/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8.8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该区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

二、1999年呼和浩特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年呼和浩特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的地理分布及与结核病暴露情况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变量的测量及定义
    2.3 统计分析
    2.4 空间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描述
    3.2 糖尿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率的相关性
    3.4 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的相对风险
    3.5 空间统计分析
    3.6 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的关系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糖尿病患病率与结核病发病率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个人问卷

(2)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内蒙古地区两类传染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起源与发展
        1.2.2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应用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基本理论
    2.1 模型理论的简述
        2.1.1 模型的基本结构
        2.1.2 基函数
        2.1.3 滞后效应
        2.1.4 分布滞后模型DLM的建立
        2.1.5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的建立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暖季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数据描述
        3.2.2 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的总体效应
        3.2.3 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的分布滞后效应
        3.2.4 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的累积滞后效应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与气象因素驱动效应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1.1 资料来源
        4.1.2 分析方法
    4.2 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三间分布
        4.2.1 地区分布
        4.2.2 时间分布
        4.2.3 人群分布
    4.3 锡林郭勒盟2005-201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气象因素驱动效应研究
        4.3.1 气象数据基本情况
        4.3.2 模型的建立
        4.3.3 布病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气温的关系
        4.3.4 布病月发病率与月平均风速的关系
        4.3.5 布病月发病率与月平均降水量的关系
        4.3.6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内蒙古铁运国际旅行社旅游包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研究观点综述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铁运国旅及其包机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2.2 制约包机业务发展的因素
    2.3 包机业务的战略瓶颈
第三章 铁运国旅包机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竞争分析
    3.3 市场需求分析
    3.4 机遇与挑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运国旅包机业务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资源条件分析
    4.2 能力条件分析
    4.3 优势与劣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运国旅包机业务的竞争战略选择
    5.1 SWOT分析
    5.2 包机业务的愿景
    5.3 竞争战略的维度选择
    5.4 竞争战略整合
第六章 铁运国旅包机业务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
    6.1 降低采购成本
    6.2 集中为中老年客户提供旅游包机服务
    6.3 增强导游人才队伍建设
    6.4 塑造优秀企业文化体系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城市森林的功能
    1.2 城市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1.3 城市森林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4 城市绿化中树种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
    3.1 研究区域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中国城市树种种类丰富度
        3.2.2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上的树种丰富度
        3.2.3 中国城市树种组成的合理性分析
        3.2.4 与自然分布的树种多样性对比
        3.2.5 城市间树木种类组成相似度及影响因素
    3.3 小结
4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研究
    4.1 研究区域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
        4.1.2 树种规划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自然干扰对树种的影响结果
        4.2.2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结果
    4.3 小结
5 城市树种规划——以北京为例
    5.1 研究区域与方法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北京城市树种现状
        5.2.2 北京城市潜在可用树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城市绿化树种调查文献目录
    附录B 北京城市树种多样性调查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规律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我国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疾病分类及死亡率
    2.2 2005—2015年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
    2.3 2015年全国全死因期望寿命和去除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后的期望寿命
    2.4 2015年城市和农村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别死亡率
3 讨论

(6)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供水可持续保障措施研究 ——基于供水企业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呼和浩特市供水现状与问题
    2.1 内蒙古供水用水情况
    2.2 呼和浩特市供水现状分析
    2.3 呼和浩特市用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3.1 呼和浩特用水现状
        2.3.2 呼和浩特供水用水矛盾
    2.4 呼和浩特供水方面存在的问题
        2.4.1 供水认知层面
        2.4.2 供水理论层面
        2.4.3 供水技术层面
        2.4.4 供水管理层面
        2.4.5 供水改革层面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供水企业发展状况
    3.1 呼和浩特市供水事业的发展
        3.1.1 “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
        3.1.2 经济民生发展的需要
    3.2 呼和浩特市供排水公司发展现状
        3.2.1 经营发展状况
        3.2.2 管理制度状况
    3.3 供排水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呼和浩特市淡水资源缺乏
        3.3.2 用水需求逐年增加,供需矛盾凸显
        3.3.3 供水设施具体保护政策缺乏
        3.3.4 股权多元化造成供水运营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3.3.5 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
        3.3.6 供水设施年久老化
    3.4 呼和浩特城市供水保障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
        3.4.1 成效
        3.4.2 不足
第四章 呼和浩特市供水企业供水保障措施
    4.1 优化认知意识
    4.2 加强理论分析
    4.3 推进技术革新
        4.3.1 供水行业技术革新的主要途径
        4.3.2 供水行业技术革新的方式和方法
    4.4 强化供水企业管理
        4.4.1 加强供水的科学规划与水资源保护
        4.4.2 加强服务意识
        4.4.3 强化供水安全风险管理
    4.5 深化供水企业改革
第五章 呼和浩特可持续供水保障的政策建议
    5.1 强化社会各界的节水意识
    5.2 增强管理部门的忧患意识
    5.3 出台技术革新的优惠政策
    5.4 强化水资源监督管理职能
        5.4.1 依法治水,强化行政管理
        5.4.2 加强水资源宏观统一调控
        5.4.3 多途径开辟新水源
        5.4.4 走节水型道路,建设节水型城市
        5.4.5 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5.4.6 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强化鼓励手段
    5.5 加强立法改革,加大执法力度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2014年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亡原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 1 资料来源
    1. 2 方法
    1. 3统计学分析[1 - 6]
2 结果
    2. 1一般情况
    2. 2死因顺位情况
    2. 3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
    2. 4主要死因PYLL、PYLLR及AYLL
3 讨论

(8)奶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户养殖模式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发达的乳品加工业与落后的原奶供应的矛盾
        1.1.2 成本上升导致高奶价时代来临
        1.1.3 乳品消费疲软与成品奶价格高之间的矛盾
        1.1.4 国际奶业对我国奶业的冲击
    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2.1 研究的问题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相关界定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中使用的相关概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的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1.6 创新点与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农业现代化与农户理论
        2.1.1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理论的相关理论
        2.1.2 农业现代化的实施主体与教育
        2.1.3 农户理论
        2.1.4 农业人口转移理论
    2.2 原料奶生产组织
        2.2.1 有关农户奶牛养殖模式的论述
        2.2.2 奶业合作组织与奶农的培训
        2.2.3 奶牛养殖的效率与规模化
        2.2.4 其他对奶牛养殖效益的研究
        2.2.5 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展望
    2.3 本章小结
3 世界主要奶业国家发展模式
    3.1 世界主要奶业国家的产业模式
        3.1.1 奶业合作社制度下的印度农户散养模式
        3.1.2 自然草场资源充裕的放牧式养殖
        3.1.3 美国的原奶生产模式情况
        3.1.4 欧盟的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模式
        3.1.5 以色列的原料奶生产情况
    3.2 关于现代奶业的几点启示
        3.2.1 不断提升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3.2.2 恰当的奶业政策
        3.2.3 有效的合作组织
        3.2.4 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2.5 因地制宜选择的奶牛品种和饲料
    3.3 本章小结
4 内蒙古奶业发展历程中不同奶牛养殖模式演变
    4.1 我国奶牛存栏数量和牛奶产量的快速增长
    4.2 奶业政策与补贴
        4.2.1 制度、政策与补贴的相关概念
        4.2.2 我国颁布和实施的奶业相关的政策
        4.2.3 奶业补贴政策
        4.2.4 关税政策
    4.3 内蒙古奶业的发展和分布
        4.3.1 内蒙古乳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4.3.2 内蒙古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历史
        4.3.3 内蒙古主要牛奶产区的变迁
        4.3.4 内蒙古奶牛养殖主体的变迁
    4.4 内蒙古奶业的规模化进程
        4.4.1 中国和内蒙古奶业规模化进程
        4.4.2 呼和浩特市奶业规模化情况
    4.5 内蒙古农户奶牛养殖模式
        4.5.1 内蒙古农户奶牛养殖模式产生与特征
        4.5.2 农户养殖模式中的奶站
        4.5.3 不同养殖主体下的原奶收购价格的变化
    4.6 本章小结
5 农户家庭奶牛养殖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5.1 农户奶牛养殖模式下的农户行为的经济分析
    5.2 农户奶牛养殖模式的价格决定机制
    5.3 农户奶牛养殖模式与牧场模式的价格决定的模型
    5.4 模型引发的思考
    5.5 本章小结
6 农户奶牛养殖模式中农户奶牛养殖规模效益的实证分析
    6.1 样本农户种养殖基本情况
        6.1.1 采样方法和农户的基本特征
        6.1.2 农户所拥有房屋和土地情况
        6.1.3 农户的种植业情况
        6.1.4 农户拥有的劳动资料
        6.1.5 农户奶牛养殖的专用资产情况
    6.2 农户奶牛养殖规模效益的实证分析
        6.2.1 关于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
        6.2.2 农户奶牛养殖规模效益的实证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奶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发展路径
    7.1 农户的SWOT分析
    7.2 农户进一步发展的制约
    7.3 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牧场
        7.3.1 俊奶牛养殖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
        7.3.2 俊奶牛养殖合作社转变为合作牧场
        7.3.3 案例启示
    7.4 本章小结
8 论文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007年-2011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建议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呼和浩特市2009~2010年回民区居民主要死因监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总死亡情况
    2.2 主要死因构成及其顺位
    2.2 主要疾病减寿分析
    2.4 不同年龄组主要死因构成及减寿分析
3 讨论

四、1999年呼和浩特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的地理分布及与结核病暴露情况的关系研究[D]. 谭思悦.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2]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内蒙古地区两类传染病中的应用[D]. 王宇倩.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0(02)
  • [3]内蒙古铁运国际旅行社旅游包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金升华.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D]. 闫蓬勃.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5]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规律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J]. 高力群,马雨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15)
  • [6]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供水可持续保障措施研究 ——基于供水企业视角[D]. 杨永刚. 内蒙古大学, 2018(02)
  • [7]2014年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亡原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 段义军,欧阳文婷,金丽. 华南预防医学, 2015(06)
  • [8]奶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户养殖模式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D]. 于洪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12)
  • [9]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007年-2011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D]. 阿衣吐拉·阿不力米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10]呼和浩特市2009~2010年回民区居民主要死因监测结果[J]. 刘小平,董连英,高晨菲. 现代预防医学, 2013(02)

标签:;  

1999年呼和浩特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生命损失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