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绍兴市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一、绍兴市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现状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严添叶[1](2022)在《绍兴市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浙江省绍兴市当前蔬菜价格上涨现状,作者深入相关职能部门、蔬菜市场、生产基地开展调研,了解当地蔬菜生产保供情况、蔬菜价格波动情况。该文分析了绍兴市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并提出了稳定蔬菜价格的对策与建议。

张莉,褚剑锋,张丹,严添叶[2](2021)在《新形势下绍兴市蔬菜标准园建设工作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蔬菜标准园建设对促进蔬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提高蔬菜质量安全以及促进蔬菜种植业主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绍兴市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完成情况、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绍兴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薛逸斌[3](2018)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浙江柯桥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乡间的隔阂正在被不断打破,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普遍。受到多方制度的制约,城乡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虽然在不断努力中有所缓和,但仍没有得到完全的消除。人员流动,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改变了城乡人口的结构,也改变了城乡之间人力资源的分配。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资源的流转和归集不畅、基础设施陈旧等因素,生产生活问题十分突出。而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也步入新的阶段,不能再仅仅依靠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来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如资源环境制约、生产成本持续不断升高等问题。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转变思路,将关注点放到产业的兴旺发展上来。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抓好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让产业的发展真正能够实现农民的增收,这样才能实现农民的致富和乡村的振兴。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流通更加便利,在城市中比较成熟的一些新模式、新业态也开始向农村逐渐渗透发展,农村产业在吸收接纳了新的观念以后也在不断升级他们的生产经营方法模式,这也为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学者们对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的界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的探究、一些对策建议的提出及一些其他国家这方面经验的借鉴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是更多的还是主要从理论角度去分析,规范研究较多,而进行实证研究的比较少,在分析和建议的过程中比较笼统。基于这个原因,本文选取绍兴市柯桥区农村产业发展实践为研究对象,简单构建一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柯桥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文章重点是实证研究了柯桥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层面,以GEMS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了柯桥区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竞争优劣势和产业融合的可操作性。在产业融合形式方面,对柯桥区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一二三产业间相互融合的做法进行了概括;文章对研究选取的案例进行了区分,分为农业驱动、制造业驱动、乡村旅游业驱动三个不同的类型,探究了在农村产业模式中各类主体的行为,试图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三类不同产业驱动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间的比较,希望能够寻求不同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发展环境的乡村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并提供有效的扶持、引育政策参考。在产业融合评价层面,借鉴前人的产业融合评价体系,得出柯桥区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农民增收、就业,经济、生态、文明多方面的共赢等几个方面;而经验主要包括生产主体的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资源要素的挖掘、产品和市场的打造等等,着重强调了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发现要想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产业融合水平较低、融合存在同质化、农村吸引力不足等几个方面。本文从市场、社会、政府三个层面查找了原因,又从这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要遵循把握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引导社会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本地特色、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等几个原则,并从重视第一产业,扶持龙头企业,丰富农村业态,完善农村产业体系;提升农村居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找准驱动产业,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施策,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进制度改革等方面努力。

刘英[4](2018)在《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去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芹菜根、茎、叶、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的残留量。研究了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及其对芹菜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的去除效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乙腈提取,C18,PSA,石墨化碳(PC)等净化材质进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快速测定芹菜根、茎、叶、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吡虫啉、唑螨酯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添加浓度0.05-1.00 mg/kg范围内,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15-103.48%,相对标准偏差为1.40-9.97%;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58-100.42%,相对标准偏差为1.13-8.10%。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本论文的农药残留分析要求。2.芹菜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残留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吡虫啉喷施剂量为30 ga.i./hm2时,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28 d、3.65 d、5.51 d、3.83 d。吡虫啉喷施剂量为300 ga.i./hm2时,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10d、2.89d、4.06d、3.50d。唑螨酯喷施剂量为37.5ga.i./hm2时,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05 d、4.15 d、4.81 d、4.42 d。唑螨酯喷施剂量为375 ga.i./hm2时,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97 d、3.97 d、4.91 d、5.72 d。两种剂量下,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根中的半衰期均显着长于在芹菜茎、叶、植株,且在芹菜茎中的半衰期均最短。3.吡虫啉、唑螨酯对芹菜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芹菜分别喷施吡虫啉、唑螨酯,与对照组相比,施药2 h后,芹菜茎、叶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了 1.04%-78.94%,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增加了 7.36%-132.22%,芹菜茎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增加了 11.22%-43.83%,芹菜叶中SOD的活力降低了 3.81%-34.26%。在第28 d,施药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力、SOD活力与对照组的仍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吡虫啉、唑螨酯对芹菜植株有胁迫作用。4.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琳、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清水、食盐、食醋、小苏打、果蔬清洗剂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残留的去除能力为:果蔬清洗剂>食醋>食盐>清水>小苏打。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唑螨酯残留的去除能力为:果蔬清洗剂>食醋>小苏打>食盐>清水。考虑到果蔬清洗剂可能会留有残留,食醋清洗被选为最佳清洗方式,其最佳清洗条件是A2B3C1,即清洗时间10 min、温度40 ℃、浓度0.1%。

傅青春[5](2017)在《Fe3O4/FA复合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对水体污染物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无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当前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论文对绍兴市典型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调研和评价,进而制备出Fe3O4/FA复合吸附材料,对水体中一系列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在上述基础上,从经济、法律、行政、人才和技术等层面对绍兴市的土壤和水体污染给出一系列的防治对策和建议。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内容:1、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绍兴市农村、“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饮用水源地周边、畜禽养殖场周边和重点工业聚集区周边等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结果显示41个农村土壤质量监测点中有5个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铅、汞,污染等级均为轻微污染。2015年“两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范围在0.32~1.57之间,属清洁和轻度污染等级的基地各3个。汤浦水库、长诏水库和陈蔡水库三个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15个监测点位中有5个超标,主要污染物是铜、镉、镍和锌。按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3个水源地周边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汤浦水库0.48(清洁水平)、长诏水库1.03(轻度污染)、陈蔡水库1.65(轻度污染)。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15个监测点位中有2个点位镉浓度超标,均为轻微污染。柯桥印染集聚区、上虞化工集聚区和诸暨电镀集聚区这三个重点工业园区周边土壤18个监测点位中有3个轻微超标,主要超标污染物是镉、镍、砷、汞、锌和铜。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柯桥印染集聚区0.29(属清洁水平)、上虞化工集聚区0.64、诸暨电镀集聚区0.74。2、对绍兴市“十二五”期间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氨氮、汞、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和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现状进行监测,发现上述污染物的单独排放量和排放总量均较“十一五”期间有明显的降低。“十二五”期间绍兴市对高污染的印染行业进行了重点整治,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水环境质量较整治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十二五”期间农村饮用水环境质量优良,监测点位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期间农村饮用水环境质量优良,监测点位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35个监测点位中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的有9个。其中Ⅳ类水质标准6个,污染因子为氟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V类水质标准1个,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劣V类水质标准2个,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3、针对绍兴市土壤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利用简单的共沉淀方法合成磁性富啡酸(Fe3O4/FA)复合材料,借助宏观批实验手段探讨在接触时间、pH、离子强度、吸附剂浓度、共存离子和温度等一系列环境化学条件下这一功能化材料对重金属离子Ni(Ⅱ)、Pb(Ⅱ)以及氮、磷和碱性兰3染料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Fe304/FA对上述污染物具有快速的去除动力学、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内层络合作用是Ni(Ⅱ)和Pb(Ⅱ)的主要去除机制,而静电作用则是氮、磷和碱性兰3染料的潜在去除机理。考虑到其合成简便、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势,Fe3O4/FA复合材料有望在未来用于对绍兴市污染水体进行廉价高效的净化处理。4、基于绍兴市当前所面临的土壤和水体污染问题,从经济、法律、行政、人才和技术等层面给出一系列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1)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着重发展环保型产业;2)引导和推进企业进行生产工艺改造技术和技术升级,在现有行业中提出减排措施和削减量考核,强化企业的治污减排能力;3)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落实工业污染场地治理机制,保障土壤环境安全;4)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改善水环境质量;5)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连片整治,因地制宜推广污染治理模式,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整体面貌;6)提高环境监测和事故应急水平,构建环保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动环保人才事业全面发展;7)完善和改进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污染的执法惩罚力度;8)进行科学宣传和教育,强化民众的环保意识,健全环境执法的监督机制。

周建昌,周丽燕,马秋玲,郭瑞[6](2016)在《绍兴市散户蔬菜的质量安全现状及监管对策》文中提出绍兴市区散户菜农在市场出售的蔬菜的合格率仅为87.3%,低于本地农产品平均合格率近10个百分点,超标品种主要集中在叶菜类。建议加强散户菜农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将叶菜类种植散户纳入本地菜篮子蔬菜基地规划,加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补助;蔬菜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建立村、镇、市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农业执法部门加强对农药和上市蔬菜的监管力度,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保障蔬菜基地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周建昌,马秋玲,卢春霞,郭瑞[7](2016)在《蔬菜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现状和禁用后监管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综述绍兴市抽检蔬菜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现状,提出毒死蜱农药禁用后应对的措施及建议,保障绍兴市蔬菜基地上市产品的质量安全。

王淑蕾[8](2017)在《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面对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国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和国际农业竞争空前激烈的巨大挑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深入推进科技兴农,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强有力的引擎,是提高我国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顺利实现的关键。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是农业科技研发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是科学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目前,我国农业成果推广技术支撑能力还较弱,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仅为5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和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如何让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服务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推动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农村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本文以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实践为例,选取浙江绍兴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嵊州市金庭镇桃形李科普示范基地、诸暨市枫桥镇中国香榧森林公园、上虞区盖北镇葡萄园产业基地进行案例分析,由点到面深入剖析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行的基本状况、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找出障碍因素,并提出优化绍兴市农技推广模式的策略建议,以期为优化浙江省乃至全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提供参考价值,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现实推动作用。

褚剑峰[9](2016)在《印度南瓜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本研究探索了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品种适应性、冬春栽培、夏秋栽培、坐果调控等多项栽培技术,实现了印度南瓜在绍兴市周年栽培目标。主要结果如下:1.对‘胜栗’、‘翠栗’、‘锦栗’等9个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产量、品质和抗性等特性比较,表明‘翠栗2号’综合表现最好,‘甜栗王’可溶性固形物最高。2.越冬(冬春季)栽培条件下,‘翠栗2号’和‘栗冠’在早熟性、商品性和产量上均占优势。冬季设施栽培及不同搭架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拱架栽培最利于生长。3.夏秋季栽培过程中,‘胜栗2号’和‘锦栗’在抗病毒病方面表现较好。不同播种期试验表明7月份播种的印度南瓜生长优于9月份播种。4.周年栽培茬口安排主要有四种。越冬栽培为11月中旬播种,实现产量高、效益好的目的。夏秋季短季节栽培,从7月上旬开始播种,一直播种到9月上旬,产量低、单价高、效益较好。春季、夏季露地栽培省工、省力。5.印度南瓜与美洲南瓜套种,采用美洲南瓜花粉授粉、印度南瓜花粉授粉、氯吡脲处理雌花,比较三种坐果方式的坐果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明美洲南瓜花粉能够使印度南瓜坐果,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坐果效果优于花粉处理。花粉低温储存表明冰冻(-18℃)贮藏花粉效果好,30天后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花粉处理的坐果率分别为90%和80%。6.病虫害化学防治药效试验。露娜森防治白粉病效果最佳。香菇多糖+毒氟灵防治病毒病效果较好。阿维菌素防治烟粉虱效果较好。

马秋玲[10](2015)在《绍兴地区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污染及其原因分析和控制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和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然而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蔬菜和水果受农药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而且影响蔬菜水果的出口。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绍兴地区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状况的调查,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给监管部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本研究在2012-2014年间从绍兴地区范围内采集了2440批次的蔬菜样品和855批次的水果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的检测,统计分析了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农药残留的种类、蔬菜水果的种类、采样的时间以及样品来源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我市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和特点:(1)甲胺磷、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禁用农药仍有检出;(2)毒死蜱、乙酰甲胺磷、三唑磷等中等毒性农药使用较多,超标率较高;(3)拟除虫菊酯类、杀菌剂等低毒农药用量较多;(4)叶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农药污染的情况较严重,浆果类水果杀菌剂使用较多;(5)散户种植的蔬菜水果安全性相对较差;(6)冬春季大棚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较多。针对我市蔬菜和水果生产中的农药污染情况,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广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对农药生产和销售的管理;加强对农户和农资经营者的培训;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等对策和建议。

二、绍兴市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现状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绍兴市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绍兴市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绍兴市蔬菜生产保供概况
2 绍兴市蔬菜价格波动概况
3 绍兴市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3.1 2021年下半年灾害性天气多,蔬菜减产明显
    3.2 蔬菜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规模生产难度增大
    3.3 外来蔬菜减产
4 绍兴市蔬菜价格后势预测
5 稳定蔬菜价格的对策与建议
    5.1 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5.2 稳定蔬菜生产面积
    5.3 加强蔬菜生产指导
    5.4 抓好防灾减灾工作
    5.5 促进产销衔接

(2)新形势下绍兴市蔬菜标准园建设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完成情况
2 主要成效
    2.1 推动“三新”技术应用,实行标准化生产
    2.2 健全质量安全体系,保障蔬菜产品品质
    2.3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着,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3 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不足
    3.2 长效监管机制不健全
    3.3 对绍兴市现代化绿色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有限
4 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4.2 进一步加强“三新”技术推广
    4.3 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监督管理体系
    4.4 进一步推动蔬菜品牌化建设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浙江柯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制度背景
        1.1.2 社会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1.3.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论文存在的不足
第2章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农村与农村产业
        2.1.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2.1.3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2.2 相关模型和理论介绍
        2.2.1 产业竞争力模型
        2.2.2 产业融合评价体系
    2.3 农村产业融合分析框架
        2.3.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
        2.3.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
        2.3.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柯桥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条件的分析
    3.1 柯桥区农村及其产业的整体分析
        3.1.1 柯桥区农村的概况分析
        3.1.2 农村产业发展的历史维度分析
    3.2 柯桥区农村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2.1 正向因素分析
        3.2.2 负向因素分析
        3.2.3 外部因素(不定因素)分析
    3.3 基于GEMS模型的柯桥区农村产业基础分析
        3.3.1 GEMS模型的调整适用
        3.3.2 分产业的发展基础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产业驱动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证研究
    4.1 农业驱动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1.1 案例一: 稽东镇香榧产业发展
        4.1.2 农业驱动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
    4.2 制造业驱动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2.1 案例二:湖塘黄酒产业发展
        4.2.2 制造业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
    4.3 旅游业驱动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3.1 案例三:香林村的“香林花雨”
        4.3.2 案例四:东村村的“香雪梅海”
        4.3.3 旅游业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
    4.4 不同产业驱动下的产业融合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柯桥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益评价
    5.1 柯桥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
        5.1.1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5.1.2 促进农民增收、就业
        5.1.3 经济、生态、文明多方面的共羸
    5.2 柯桥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
        5.2.1 生产主体的优化
        5.2.2 生产方式的转变
        5.2.3 资源要素的挖掘
        5.2.4 产品和市场的打造
    5.3 柯桥区实践的借鉴意义——政府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主要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6.1.1 融合水平较低
        6.1.2 融合存在同质化
        6.1.3 农村吸引力不足
    6.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6.2.1 市场层面的原因
        6.2.2 社会层面的原因
        6.2.3 政府层面的原因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优化柯桥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探讨
    7.1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
    7.2 从市场层面对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7.2.1 重视第一产业,强化产业与农村的联系
        7.2.2 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产业融合主体
        7.2.3 利用新技术,提升农村业态的丰富性
        7.2.4 发展辅助行业,完善农村产业服务体系
    7.3 从社会层面对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7.3.1 提升农村居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7.3.2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集体经济发展
        7.3.3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培育优良乡风民风
    7.4 从政府层面对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7.4.1 找准驱动产业,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施策
        7.4.2 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4.3 鼓励社会参与,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7.4.4 推进制度改革,打破融合资源瓶颈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村(居)产业发展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村(居)产业发展调查问卷数据整理
附录三 关于柯桥区农村产业竞争力的调查测评问卷
致谢

(4)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去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吡虫啉、唑螨酯概述
        1.1.1 吡虫啉、唑螨酯简介
        1.1.2 吡虫啉、唑螨酯作用机理及应用
        1.1.3 吡虫啉、唑螨酯的限量标准
        1.1.4 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分析方法
        1.1.5 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动态研究
        1.1.6 吡虫啉、唑螨酯安全间隔期
    1.2 农药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2.1 农药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1.2.2 农药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1.2.3 农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1.3 芹菜简介
        1.3.1 芹菜介绍
        1.3.2 芹菜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1.3.3 芹菜质量要求
    1.4 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4.1 清水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4.2 氯化钠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4.3 酸性溶液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4.4 碱性溶液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4.5 果蔬清洗剂溶液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原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方法
        2.2.2 田间试验
        2.2.3 试验样品的制备
        2.2.4 芹菜中吡虫啉及唑螨酯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2.2.5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2.2.6 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2.2.7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2.2.8 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研究
        2.2.9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芹菜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结果
        3.1.1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3.1.2 方法验证
    3.2 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残留动态研究
        3.2.1 吡虫啉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
        3.2.2 唑螨酯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
    3.3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1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3.3.2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过氧化物酶活力变化的影响
        3.3.3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的影响
    3.4 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研究
        3.4.1 清水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3.4.2 食盐清洗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3.4.3 食醋清洗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3.4.4 小苏打清洗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3.4.5 果蔬清洗剂清洗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3.4.6 不同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残留去除效果的比较
        3.4.7 最佳清洗方式的确定
        3.4.8 内吸性农药与非内吸性农药残留去除效果的比较
        3.4.9 基地样品与实验室模拟样品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5.1 芹菜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结果
    5.2 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残留动态的研究结果
    5.3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
    5.4 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致谢

(5)Fe3O4/FA复合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对水体污染物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污染状况研究
        1.2.2 水污染状况研究
        1.2.3 土壤和水体污染影响分析
        1.2.4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1.2.5 水污染修复技术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绍兴市土壤和水体污染状况
    2.1 绍兴城市概况
    2.2 绍兴市土壤污染状况
        2.2.1 农村土壤污染状况
        2.2.2 “两区”土壤污染状况
        2.2.3 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2.2.4 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2.2.5 重点工业聚集区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2.3 绍兴市水体污染状况
        2.3.1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
        2.3.2 主要水体污染物排放情况
        2.3.3 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
        2.3.4 印染行业水污染状况
        2.3.5 农村水体污染状况
    2.4 本章小结
3 Fe_3O_4/FA复合吸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3.3 吸附材料表征
        3.3.1 吸附材料扫描电镜分析
        3.3.2 红外表征
        3.3.3 比表面积
        3.3.4 热重分析
    3.4 吸附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Fe_3O_4/FA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NI(II)的吸附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接触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4.3 PH和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4.4 固液比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4.5 吸附等温线
    4.6 循环利用效率
    4.7 模拟废水处理
    4.8 本章小结
5 Fe_3O_4/FA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PB(II)的吸附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接触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3 固液比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4 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5 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6 循环利用性能
    5.7 共存离子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8 潜在吸附机理
    5.9 复合材料对NI(Ⅱ)和PB(Ⅱ)的吸附效果比较
    5.10 本章小结
6 Fe_3O_4/FA复合材料对其他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研究
    6.1 引言
    6.2 接触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6.3 PH和离子强度影响
    6.4 吸附等温线
    6.5 循环利用性能
    6.6 混合废水去除性能
    6.7 本章小结
7 土壤和水体污染防治决策
    7.1 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
    7.2 强化企业治污减排能力
    7.3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保障环境安全
    7.4 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改善水环境质量
    7.5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7.6 提高环境监测和事故应急水平
    7.7 完善环保法律,加强执法力度
    7.8 强化环保意识,健全监督机制
8 结论与建议
    8.1 总结
    8.2 创新点
    8.3 展望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绍兴市散户蔬菜的质量安全现状及监管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2 合格率偏低的原因
    2.1 缺乏技术指导,用药安全意识不强
    2.2 监管宣传不到位,检测流于形式
3 建议
    3.1 加强规划,灵活机制
    3.2 强化技术指导和监管
    3.3 建立有效监测,实施市场准入

(7)蔬菜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现状和禁用后监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残留现状
2 超标原因
3 监管建议
    3.1 农业主管部门要对毒死蜱禁用提前宣传并加大力度
    3.2 加快修订毒死蜱残留限量标准
    3.3 农业执法部门加大对农资店、蔬菜种植过程的监管力度
    3.4 推广一批低毒、低残留、高效的替代农药

(8)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概念的界定
        2.1.1 现代农业科技推广
        2.1.2 农业科技成果
        2.1.3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2.1.4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评价指标
    2.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理论基础
        2.2.1 系统科学理论
        2.2.2 农业科技创新与新技术扩散理论
        2.2.3 农业推广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
        2.2.4 沟通学与传播学理论
        2.2.5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
    3.1 绍兴市农业发展概
        3.1.1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3.1.2 农业发展现状
    3.2 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具体状况
        3.2.1 农业推广机构人员分布
        3.2.2 农业推广内容
        3.2.3 农业推广经费
        3.2.4 农业推广实践模式
        3.2.4.1 “市场+农业科技园”推广模式
        3.2.4.2 “政府+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推广模式
        3.2.4.3 “高校+科研院所”推广模式
        3.2.4.4 科技特派员模式
        3.2.4.5 “互联网+农业”推广模式
        3.2.5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相关政策
    3.3 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案例分析
        3.3.1 嵊州市金庭镇桃形李科普示范基地
        3.3.1.1 概况
        3.3.1.2 优势
        3.3.1.3 劣势
        3.3.2 诸暨市枫桥镇中国香榧森林公园
        3.3.2.1 概况
        3.3.2.2 优势
        3.3.2.3 劣势
        3.3.3 上虞区盖北镇葡萄园产业基地
        3.3.3.1 概况
        3.3.3.2 优势
        3.3.3.3 劣势
4 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低
    4.2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矛盾
    4.3 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主体衔接不够紧密
    4.4 高素质新型农民短缺
    4.5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4.5.1 农业科技成果自身属性影响
        4.5.2 农业推广投资机制不够健全
        4.5.3 推广队伍服务能力不够强
    4.6 国际大环境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5 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优化对策
    5.1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主体要素建设
        5.1.1 加强政府对农业推广体系的领导和支持
        5.1.2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5.1.2.1 增强农技推广人员服务功能
        5.1.2.2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职业技能
        5.1.2.3 完善推广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5.1.3 农业教育科研院所提供教育科技保障
        5.1.3.1 大项目、好成果带动发展
        5.1.3.2 多学科、大范围综合推广
        5.1.4 农业产业化企业加速成果流动
        5.1.5 激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潜力
        5.1.6 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
        5.1.6.1 建立现代职业农民技术培育体系
        5.1.6.2 建立科学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
        5.1.6.3 建立社会需要的民间能人培育制度
    5.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资源环境要素建设
        5.2.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2.2 合理规划利用农业土地资源
        5.2.3 金融服务体系支撑农业科技推广
        5.2.4 开放对外合作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
6 小结
参考文献
表格目录
图形目录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印度南瓜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印度南瓜生产概况
    1.2 不同印度南瓜品种特征特性相关研究
    1.3 印度南瓜栽培技术相关研究
    1.4 提高瓜类坐果率相关研究
    1.5 印度南瓜主要病虫害相关研究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第二章 印度南瓜茬口安排及品比试验
    2.1 印度南瓜茬口模式调查
    2.2 印度南瓜品种情况调查
    2.3 2013年冬季~2014年春季印度南瓜品比试验
        2.3.1 料材与方法
        2.3.2 田间试验
        2.3.3 结果与分析
    2.4 2015年印度南瓜品比试验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田间试验
        2.4.3 结果与分析
        2.4.4 高温条件下生长情况
    2.5 讨论
第三章 冬春季印度南瓜设施栽培技术研究
    3.1 关键技术总结
        3.1.1 品种选择
        3.1.2 种植时间
        3.1.3 保温措施
        3.1.4 保花保果
    3.2 栽培试验
        3.2.1 试验材料
        3.2.2 田间试验
        3.2.3 调查方法
        3.2.4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3.1 掌握关键栽培技术
        3.3.2 优化栽培方式
第四章 夏秋季印度南瓜栽培技术研究
    4.1 关键栽培技术
        4.1.1 播种时间安排
        4.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4.1.3 病虫害防控
    4.2 不同播种期对印度南瓜的影响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试验期间天气状况
        4.2.3 调查方法
        4.2.4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3.1 分析秋季印度南瓜病毒病高发原因
        4.3.2 合理安排播种期
第五章 南瓜花粉贮藏试验及坐果技术研究
    5.1 花粉低温贮藏试验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2 印度南瓜人工授粉试验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田间试验
        5.2.3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印度南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6.1 印度南瓜白粉病防治试验
        6.1.1 材料与方法
        6.1.1.1 试验药剂
        6.1.1.2 田间试验方法
        6.1.1.3 数据统计方法
        6.1.2 结果与分析
        6.1.3 露娜森使用情况
    6.2 印度南瓜病毒病防治试验
        6.2.1 材料与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3 印度南瓜烟粉虱绿色防控试验
        6.3.1 材料与方法
        6.3.2 结果与分析
        6.3.3 稳特药剂试用情况
    6.4 残体无害化处理及再利用
        6.4.1 无害化处理技术
        6.4.2 循环再利用技术
    6.5 讨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与建议
    7.3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附件

(10)绍兴地区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污染及其原因分析和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农药的使用及残留监测情况
        1.2.1 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
        1.2.2 世界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
        1.2.3 我国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监测及污染概况
        1.2.4 国外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监测及污染概况
    1.3 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概述
        1.3.1 农药残留概念
        1.3.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概述
第二章 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残留限量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和制备
        2.1.2 样品种类
        2.1.3 仪器与试剂
    2.2 检测方法
        2.2.1 检测方法标准
        2.2.2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
        2.2.3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
        2.2.4 蔬菜和水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
    2.3 数理统计
        2.3.1 定性分析
        2.3.2 定量分析
    2.4 结果判定依据
第三章 绍兴地区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监测及原因分析
    3.1 绍兴地区蔬菜和水果生产的基本情况
    3.2 绍兴地区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和讨论
        3.2.1 从不同农药种类分析
        3.2.2 从不同种类蔬菜分析
        3.2.3 从不同采样时间分析
        3.2.4 从不同样品来源分析
        3.2.5 蔬菜农药监测结果
    3.3 绍兴地区水果中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和讨论
        3.3.1 从农药类别分析
        3.3.2 从水果种类分析
        3.3.3 从采样时间分析
        3.3.4 从样品来源分析
        3.3.5 水果农药监测结果
    3.4 绍兴地区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风险探讨
第四章 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分析
    4.1 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
        4.1.1 环境恶化
        4.1.2 病虫害自身的变化
    4.2 农药产品结构和农药市场的影响
        4.2.1 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
        4.2.2 农药标签说明不够规范
        4.2.3 农药生产经营和销售管理体系混乱
    4.3 种植户农业知识欠缺
        4.3.1 种植户文化水平低、老龄化严重
        4.3.2 施药方法不科学
        4.3.3 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执行不严格
    4.4 政府监管职责难以到位
        4.4.1 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4.4.2 政府监管仍然薄弱
        4.4.3 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不够健全
        4.4.4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待于健全
第五章 绍兴地区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控制途径及对策
    5.1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5.2 推广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
    5.3 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
    5.4 加强农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
    5.5 加强对农户和农资经营者的培训
    5.6 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5.7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5.8 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模式
参考文献

四、绍兴市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现状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绍兴市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 张丹,严添叶. 上海蔬菜, 2022(01)
  • [2]新形势下绍兴市蔬菜标准园建设工作探讨[J]. 张莉,褚剑锋,张丹,严添叶. 现代农业科技, 2021(23)
  •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浙江柯桥为例[D]. 薛逸斌.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4]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去除技术研究[D]. 刘英. 海南大学, 2018(08)
  • [5]Fe3O4/FA复合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对水体污染物吸附性能研究[D]. 傅青春. 西安理工大学, 2017(11)
  • [6]绍兴市散户蔬菜的质量安全现状及监管对策[J]. 周建昌,周丽燕,马秋玲,郭瑞. 浙江农业科学, 2016(12)
  • [7]蔬菜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现状和禁用后监管的探讨[J]. 周建昌,马秋玲,卢春霞,郭瑞. 浙江农业科学, 2016(12)
  • [8]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淑蕾.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9]印度南瓜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D]. 褚剑峰. 浙江大学, 2016(09)
  • [10]绍兴地区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污染及其原因分析和控制对策[D]. 马秋玲. 浙江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绍兴市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