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常用抗生素对132株淋球菌的敏感性测定

8种常用抗生素对132株淋球菌的敏感性测定

一、8种常用抗生素对132株淋球菌的敏感性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琪[1](2021)在《淋病奈瑟菌候选外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免疫原性和膜定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课题组前期从淋病奈瑟菌FA1090全基因组中筛选出的30个可能存在于细菌外膜的蛋白,分析其T细胞和B细胞表位,并进行膜定位和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以进一步筛选和评价其作为候选疫苗和分子诊断靶位的潜力。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Prot Param tool、Prot Scale、SOPMA和SWISS-MODEL软件分析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和高级结构;运用BLASTp进行同源性分析;运用ABCpred和Bepi Pred分析B细胞表位;运用Net CTLpan和SYFPEITHI分析CTL表位;运用SYFPEITHI和Net MHCIIpan分析Th表位。2候选外膜蛋白的克隆、表达和纯化:通过基因合成及重组PCR方法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原核表达系统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3制备候选外膜蛋白免疫血清:将所纯化的各种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匀乳化,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共免疫两次,通过眼球摘取法获得免疫血清。4候选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和膜定位的初步研究:在酶标板中包被淋病奈瑟菌超声破碎后的全菌蛋白,用间接ELISA法检测各免疫血清中的Ig G抗体效价以初步评价其免疫原性;制备淋病奈瑟菌全细胞抗原包被酶标板,用间接ELISA法检测各蛋白免疫血清与全细胞抗原的结合能力,对蛋白是否表达于膜表面进行初步评价。结果1通过对30个候选外膜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亲疏水性分析以及高级结构的预测,结果发现:理化性质稳定,耐热性好、抗原表位丰富的蛋白共有7个,蛋白登录号为:YP_209068.1、YP_207267.1、YP_208542.1、YP_207398.1、YP_208811.1、YP_207981.1和YP_208090.1。通过同源性分析及表位预测,发现26个同源性较高的蛋白,其中9个蛋白具有较多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蛋白登录号为YP_208090.1、YP_208296.1、YP_208618.1、YP_208811.1、YP_208748.1、YP_208979.1、YP_207439.1、YP_207701.1和YP_209122.1。2构建了15个重组质粒,通过不同的诱导条件,其中7个蛋白表达于上清,8个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于菌体沉淀,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成功获得了15个纯化蛋白。3各候选外膜蛋白免疫小鼠后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的淋病奈瑟菌Ig G抗体,其中效价最高的是蛋白YP_208618.1,效价较低的是蛋白YP_208542.1、YP_209122.1和YP_209068.1。4免疫小鼠后获得的各候选外膜蛋白免疫血清与淋病奈瑟菌全细胞抗原均有结合,其中13个候选外膜蛋白的抗血清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韦恩分析来综合生信分析结果,发现YP_208090.1和YP_208811.1从蛋白本身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结构和表位方面考量,作为分子诊断的靶位和候选疫苗分子研究的潜力较大。对所获得的15个候选外膜蛋白的实验研究表明,YP_208618.1具有较强的诱生Ig G抗体的免疫原性。膜定位的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5个预测的候选外膜蛋白中有13个表达在外膜表面。其中蛋白YP_208618.1的免疫原性相对较高,与全细胞抗原的结合能力强,可能在细菌外膜的表达量较高,因而成为淋球菌候选疫苗的潜力最大。

朱邦勇,刘经纬,尹跃平[2](2019)在《庆大霉素治疗淋病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菌药物在淋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的不断出现和耐药菌株的流行,淋球菌感染已经成为引起全球热议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未有疫苗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考虑可用于临床治疗的新品种的抗生素更是刻不容缓,其中庆大霉素是一种可取的替代药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等已将庆大霉素加入到淋病治疗指南和(或)常规药物敏感性监测中。本综述将对庆大霉素的临床应用、药敏监测和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

董森林[3](2019)在《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查阅国内外有关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文献,分析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2、对我科门诊收集淋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庆大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试验,并采用琼脂棋盘稀释法研究两药联合抗淋球菌的作用;3、探究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特点,分析庆大霉素在治疗淋病方面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五个数据库,检索出已发表的涉及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文章,检索时间:1990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制定纳入标准,对检索出来的文章进行筛选,并根据制定的标准选出合适文献。提取数据之后,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用随机效应模式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Begg秩检验纳入的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移。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临床株对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以及用琼脂棋盘稀释法检测联合用药时的MIC值,并计算FICI值,分析庆大霉素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体外抗淋球菌的作用。结果: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meta分析结果为91.5%(95%CI:85.9%—95.8%),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I2=99.0%,P<0.001),亚组分析发现,使用纸片扩散法(58.4%)测得的敏感性明显比用Etest法和琼脂稀释法(98.2%vs.98.1%)测得的低。收集的淋球菌临床株中有92.6%(25/27)对阿奇霉素敏感,7.4%(2/27)对阿奇霉素中度敏感;有88.9%(24/27)的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11.1%(3/27)的菌株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未发现对阿奇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的淋球菌菌株。庆大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抗淋球菌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未检测到协同及拮抗作用。结论:根据meta分析结果,淋球菌对庆大霉素较敏感,但是不同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会有差异。在我们所进行的实验中,发现淋球菌对庆大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较高,虽然没有发现两者联合有协同效应,但是根据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联合用药是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一种策略,所以庆大霉素联合阿奇霉素也是淋病耐药的一种替代方案。最新的美国CDC性病治疗指南推荐可以将庆大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用于头孢曲松过敏或者耐药的淋病患者[1]。因此,在进行淋球菌耐药监测过程中,有必要同时监测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

李雪纯[4](2019)在《庆大霉素抗淋球菌作用及其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药敏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南京地区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分析目的:了解2016-2017年南京地区流行的淋球菌菌株的敏感性特征,获得其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数据,分析2016至2017年度庆大霉素敏感性变化情况。方法:采集2016-2017年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离的淋球菌菌株,使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淋球菌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卡方(x2)检验用于不同年份淋球菌抗生素耐药率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并检测淋球菌407株,四环素和青霉素耐药率分别是:84.3%(343/407)和86.7%(353/407)。阿奇霉素非野生型菌株的比率为12.0%(49/407)(MICs≥2mg/L)。头孢曲松、头孢克肟低敏率分别是19.7%(80/407)、14.5%(59/407)。所有菌株均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均对环丙沙星耐药。共检出100株(24.6%)多重耐药菌株。庆大霉素MIC值范围为≤4-16mg/L,MIC50为8 mg/L,MIC90为16mg/L,2016至2017年淋球菌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性无显着差异。100株多重耐药淋球菌的庆大霉素MIC50和MIC90均为8mg/L。结论:南京地区流行的淋球菌菌株普遍对庆大霉素敏感,其可能作为未来淋病治疗的替代药物。第二部分:庆大霉素与三种抗生素组合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作用的研究目的:评估庆大霉素与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及厄他培南的抗生素组合在体外抗多重耐药淋球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其中103株淋球菌菌株(97株多重耐药菌株及6株头孢曲松/头孢克肟低敏菌株),使用梯度扩散法(E-test法)检测庆大霉素与阿奇霉素、头孢曲松或厄他培南组合在体外抗淋球菌的联合作用,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FICI值解释如下:FICI≤0.5代表协同,0.5<FICI≤1.0代表相加,1.0<FICI≤4.0无关,FICI>4.0代表拮抗。非参数曼惠特尼U检验用来分析单药和联合后抗生素MICs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种抗生素组合中没有检测到拮抗作用。每种抗生素联合前后的MIC值均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庆大霉素与厄他培南组合显示最高的协同比率(28.2%),平均FICI为0.665,在所有抗生素组合中值最低。庆大霉素与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组合对淋球菌菌株显示协同作用的比率分别是14.6%、7.8%,平均FICI值分别是0.745、1.022。结论:庆大霉素与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厄他培南三种抗生素组合体外均未观察到拮抗作用,庆大霉素与厄他培南组合的协同率最高,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有可能作为未来淋病尤其是多重耐药淋病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

朱邦勇,刘经纬,尹跃平[5](2019)在《庆大霉素治疗淋病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的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抗菌药物在淋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的不断出现和耐药菌株的流行,淋球菌感染已经成为引起全球热议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未有疫苗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考虑可用于临床治疗的新品种的抗生素更是刻不容缓,其中庆大霉素是一种可取的替代药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等已将庆大霉素加入淋病治疗指南和(或)常规药物敏感性监测中。本综述将对庆大霉素的临床应用、药敏监测和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

陈文锋,谢文光[6](2013)在《204株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的监测》文中指出目的:监测阳江地区2012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方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判断敏感性。结果:204株淋球菌中检出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64株,占31.4%,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72株,占35.3%;未发现对青霉素敏感率株,51株对四环素敏感(25.0%),环丙沙星中敏率为10.3%,本次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5种抗生素中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结论:作为阳江地区淋球菌治疗的首选药物为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

叶峰山[7](2010)在《淋病奈瑟菌耐大观霉素与16S rRNA基因突变发生情况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山西长治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耐药特点;了解淋球菌耐大观霉素与16S rRN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及突变型的分布情况。方法:(1)纸片扩散法对32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5种药物敏感性测定。(2)采用PCR法扩增耐大观霉素菌株的16S rRNA基因。(3)基因测序法对目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长治地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坏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五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7.2%、87.5%、100.0%、0%、6.25%,同时耐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96.8%。(2)2株大观霉素耐药菌株和3株中敏菌株株均存在16S rRNA基因突变,突变形式主要是均在991位发生了单位点突变,由A(腺嘌呤)突变为G(鸟嘌呤)。3株中敏菌株还在1308位缺失了A(腺嘌呤)。结论:(1)山西长治地区淋球菌对大观霉素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增长迅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仍可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2)淋球菌16S rRNA基因突变在大观霉素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3)16S rRNA基因突变是淋球菌对大观霉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潘炜华,廖万清[8](2007)在《126株淋病奈瑟菌耐药性分析及其所致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近几年来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我科从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保存的126株淋球菌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和快速药敏测试法进行15种药物的药敏检测,并用头孢曲松合并中药治疗。结果用快速定量药敏检测法测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用K-B法基本相符。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5.40%,1.50%的菌株耐大观霉素(MIC≥64μg/ml);所有菌株均对头孢曲松敏感。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病例均获得痊愈。结论头孢曲松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变化,6年间未发现耐药菌株;环丙沙星耐药性显着上升。中西医结合在淋病治疗中有效可行。

王蓓[9](2007)在《支原体在性传播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耐药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支原体是一类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的能在体外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人类,已确定的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支原体主要有7种,它们是肺炎支原体(Mp)、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穿通支原体(Mpe)和梨支原体(Mpi),除Mp以外,其余6种支原体均可通过性传播而导致男女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后3种因与AIDS的发展和结局有关而被称为艾滋病相关支原体。随着研究手段和检测方法的发展,人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支原体“正常携带”现象,尤其是Uu和Mh,因此近年来,人们对支原体的致病性提出了疑义,并在临床上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与此同时,在对支原体感染进行必要的治疗时,支原体不断产生和变化着的耐药性则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同时,我国对HIV/AIDS人群的支原体感染状况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种状况,研究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预防医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1、全面了解Uu、Mh、Mg、Mf、Mpe和Mpi等6种支原体在HIV阳性者、AIDS患者、其他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妇科生殖道炎症患者、健康女性和男性等多种不同人群中的流行特征;2、在女性人群进一步探讨Uu和Mh的致病性;3、研究Uu和Mh的耐药现状并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4、探讨Uu对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5、研究支原体与淋病奈瑟菌的合并感染状况及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对象分别来自江苏省南京、南通(苏中地区)、无锡(苏南地区)以及徐州(苏北地区)的性病监测医院或/和门诊就诊者,某综合性医院妇科门诊患者,部分单位健康体检者,以及省内几个主要地区的HIV阳性者和AIDS患者。2、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在上述各人群中开展问卷调查、采集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或/和首段尿,并对每个个体进行医学检查和临床诊断。3、用法国梅里埃支原体培养及鉴定试剂进行Uu与Mh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并进一步经过滤培养和特异性PCR试验进行确认,对其中部分Uu菌株采用PCR为基础的限制性酶切多态分析(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生物1型和生物2型);对艾滋病相关支原体Mg、Mf、Mpe和Mp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其他生殖道常见致病病原体按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进行。4、比较HIV阳性者、AIDS患者、其他性病患者及其性病高危人群、健康体检者、妇科生殖道感染者等人群6种支原体检出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特征。5、在性病女患者、妇科炎症患者及女性健康体检者分析Uu、Mh的检出情况、比较其感染浓度(CCU),分析支原体的致病性与感染浓度、基因分型的关系,并通过随访观察正常人群中支原体的自然消长情况及临床患者在实施抗支原体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和支原体感染浓度的变化。6、采用叉生分析法分析Uu、Mh与其它妇科生殖道常见病原体之间的交互作用。7、先期采用法国梅里埃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内含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原始霉素等8种抗生素)定性检测Uu、Mh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后

雍刚,杨曦,谭俊,喻林冲,廖巫山,杨建琼[10](2006)在《20002004年成都地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成都地区20002004年淋球菌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及变迁。方法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青霉毒、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钠等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20002004年5年间,978株菌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14%99.08%和93.87%99.44%,其MIC50、MIC90及MIC范围均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现敏感株;对头孢曲松敏感,20002004年未检出耐药株,其MIC50、MIC90及MIC范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5年来共检出13株耐大观霉素菌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和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检出率分别为78.02%和57.57%,均高于同期全国其它城市。2004年PPNG的检出率高达91.93%,与前4年相比显着上升(χ2=37.16,P<0.005),TRNG检出率近2年比前3年略有下降(χ2=14.81,P<0.005)。结论成都地区淋球菌耐药情况非常严重,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药物,推荐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应对淋球菌的耐药性进行长期监测。

二、8种常用抗生素对132株淋球菌的敏感性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种常用抗生素对132株淋球菌的敏感性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淋病奈瑟菌候选外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免疫原性和膜定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或课题资助情况
缩略语中英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候选疫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实验材料
        1.1.1 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
        1.1.2 蛋白信息
    1.2 方法
        1.2.1 外膜蛋白理化性质及亲疏水性分析
        1.2.2 外膜蛋白高级结构分析
        1.2.3 外膜蛋白同源性分析
        1.2.4 外膜蛋白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分析
    1.3 结果
        1.3.1 理化性质及亲疏水性分析结果
        1.3.2 高级结构分析结果
        1.3.3 同源性分析结果
        1.3.4 T细胞、B细胞表位分析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及膜定位的初步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试剂配制
        2.1.4 试验菌株
        2.1.5 试验动物
    2.2 方法
        2.2.1 外膜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2.2.2 抗原的制备
        2.2.3 动物实验
        2.2.4 免疫原性分析
        2.2.5 膜定位的初步研究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重组质粒的阳性鉴定
        2.3.2 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结果
        2.3.3 淋病奈瑟菌全细胞抗原制备结果
        2.3.4 免疫原性分析结果
        2.3.5 膜定位初步研究的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淋病奈瑟菌常见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庆大霉素治疗淋病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庆大霉素的临床应用
2 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监测
    2.1 国外药物敏感性监测
    2.2 国内药物敏感性监测
3 庆大霉素潜在的耐药机制
4 小结

(3)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庆大霉素联合阿奇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庆大霉素抗淋球菌作用及其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药敏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南京地区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庆大霉素与三种抗生素组合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附录
    附1 论文相关综述
        参考文献
    附2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附3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及学习班
致谢

(5)庆大霉素治疗淋病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庆大霉素的临床应用
2 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监测
    2.1 国外药物敏感性监测
    2.2 国内药物敏感性监测
3 庆大霉素潜在的耐药机制
4 小结

(6)204株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的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抗生素:
        1.1.3 培养基:
        1.1.4 标准菌株:
    1.2 方法
        1.2.1 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1.2.2 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 (PPNG) 测定:
        1.2.3 质粒介导的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 (TRNG) 测定:
2 结果
    2.1 PPNG和TRNG测定结果:
    2.2 MIC测定结果:
3 讨论

(7)淋病奈瑟菌耐大观霉素与16S rRNA基因突变发生情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淋球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支原体在性传播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耐药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注释表
前言
第一章 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问卷调查
        1.1.3 临床标本采集
        1.1.4 Uu 和Mh 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1.1.5 Mg、Mf、Mpe 和Mpi 的检测
        1.1.6 资料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HIV 阳性者及AIDS 人群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
        1.2.2 其它人群中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
        1.2.3 性病门诊患者Uu 和Mh 感染的影响因素
    1.3 讨论
        1.3.1 HIV/AIDS 人群中支原体感染状况
        1.3.2 其他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健康体检者中支原体感染状况
        1.3.3 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致病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1.3 标本采集方法
        2.1.4 Uu 和Mh 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1.5 Uu 和Mh 感染浓度CCU 的检测
        2.1.6 Uu 菌株的生物型检测
        2.1.7 其它妇科常见病原体的检测
        2.1.8 资料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采样部位支原体检出情况比较
        2.2.2 不同女性人群Uu 和Mh 的感染状况
        2.2.3 Uu、Mh 的感染浓度CCU 检测及随访结果分析
        2.2.4 Uu 生物型与疾病的关系
        2.2.5 Uu、Mh 与其它妇科常见病原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部位支原体的检出情况
        2.3.2 Uu、Mh 对女性生殖道的致病性
        2.3.3 Uu、Mh 与其他病原体的交互作用
    2.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耐药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Uu 和Mh 临床分离菌株
        3.1.2 支原体的定性药物敏感性试验
        3.1.3 支原体的定量药物敏感试验
        3.1.4 Uu 菌株的生物型检测
        3.1.5 资料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Uu 与Mh 的定性药敏试验结果
        3.2.2 Uu 的MIC 药敏试验结果
        3.2.3 Mh 的MIC 药敏试验结果
        3.2.4 Uu 药敏结果与菌株生物型的关系
    3.3 讨论
        3.3.1 Uu 与Mh 定性药敏情况
        3.3.2 Uu 与Mh 的抗生素MIC 分析
        3.3.3 Uu 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3.3.4 Uu 生物型与其抗生素MIC 的关系
    3.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机理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Uu 菌株
        4.1.2 耐药基因检测
        4.1.3 资料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四环素耐药相关tetM 基因检测结果
        4.2.2 gyrA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2.3 parC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2.4 23SrRNA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3 讨论
        4.3.1 tetM 基因与四环素耐药的关联性
        4.3.2 gyrA 和parC 基因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联性
        4.3.3 23S rRNA 基因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关联性
    4.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支原体与淋球菌的合并感染及淋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标本采集方法
        5.1.3 淋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5.1.4 菌种保存
        5.1.5 淋球菌的药敏试验
        5.1.6 淋球菌的耐药基因检测
        5.1.7 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5.2 结果
        5.2.1 性病门诊患者淋球菌感染状况
        5.2.2 淋球菌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
        5.2.3 淋球菌的药物敏感性
        5.2.4 淋球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5.2.5 gyrA 基因突变类型与氟喹诺酮类药物MIC 的关系
        5.2.6 parC 基因错义突变数量与氟喹诺酮类药物MIC 的关系
    5.3 讨论
        5.3.1 支原体与淋球菌合并感染情况
        5.3.2 江苏省部分地区淋球菌耐药情况
        5.3.3 淋球菌的耐药基因
    5.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
综述之一:解脲脲原体致病性研究进展
综述之二:解脲脲原体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之三:淋病奈瑟菌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学习期间发表及已录用的相关论文
致谢

(10)20002004年成都地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淋球菌耐药性测定结果
    2.2 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
3 讨论

四、8种常用抗生素对132株淋球菌的敏感性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淋病奈瑟菌候选外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免疫原性和膜定位的初步研究[D]. 陈佳琪. 大理大学, 2021(09)
  • [2]庆大霉素治疗淋病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的进展[A]. 朱邦勇,刘经纬,尹跃平. 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3]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研究[D]. 董森林.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4]庆大霉素抗淋球菌作用及其对多重耐药淋球菌联合药敏作用的研究[D]. 李雪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5]庆大霉素治疗淋病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的进展[J]. 朱邦勇,刘经纬,尹跃平.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04)
  • [6]204株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的监测[J]. 陈文锋,谢文光. 吉林医学, 2013(11)
  • [7]淋病奈瑟菌耐大观霉素与16S rRNA基因突变发生情况的研究[D]. 叶峰山. 山西医科大学, 2010(12)
  • [8]126株淋病奈瑟菌耐药性分析及其所致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 潘炜华,廖万清. 微生物与感染, 2007(04)
  • [9]支原体在性传播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耐药机理研究[D]. 王蓓. 东南大学, 2007(04)
  • [10]20002004年成都地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J]. 雍刚,杨曦,谭俊,喻林冲,廖巫山,杨建琼.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03)

标签:;  ;  ;  ;  ;  

8种常用抗生素对132株淋球菌的敏感性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