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种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作种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自交作物种子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彤彤[1](2021)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中,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美国农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强国,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及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综合评价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深入探讨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回顾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至1945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1860-1914年)与农业机械化(1915-1945年)阶段,美国农业完成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2)1945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3)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本文建立了包含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别对应竞争力结果、竞争力维度、竞争力来源三个层面。第一部分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方面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基于显示性指标的评价: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美国农业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但有减弱趋势,其中植物产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及饮料等;从净出口情况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对农业进口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谷物产品、稻草秸秆及饲料具有较强净出口能力。基于解释性指标的评价:从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基础——形成过程——结果”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18个观察对象中排名第一,其中,美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指标上表现最好,可以发现美国充足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效地将美国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美国在农业适用技术和专利开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这大幅提升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两个维度探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路径。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更高产量所抵消,同时较低的内陆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弥补了其较高的农场价格劣势,促使美国农业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第二,美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专业化的农业营销方式促进美国农业差异化优势快速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两方面讨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业需求条件、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和历史机遇。通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由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健全的相关支持产业和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决定。然而,美国农业仍面临长期产能过剩、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李昕怡,张翊,吴嘉雨,瓮怡洁[2](2021)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种子生产经营电子档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指出详细阐述了在种子生产经营中建立电子档案的含义和优点,通过分析种子生产经营电子档案的价值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搭建我国种子数据库平台、实现种子信息互通共享和种子生产经营全程可追溯提供保障。

王晓霞[3](2020)在《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阶段,农业要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总体方向,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农业产业化企业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所以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应重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快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本论文根据农业现代化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着眼于内蒙古杂粮产业化龙头企业——呼和浩特市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蒙清农业公司),通过其“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创客中心+项目”的发展模式;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发展环境,进一步重点分析其绿色化、智慧化、优质化、品牌化、多元化的典型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并从公司层面和社会层面分析其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效,为更多杂粮企业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案例经验。通过梳理蒙清农业公司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促进蒙清农业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为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朱怡航[4](2019)在《贮藏流通过程中蔬菜种子质量管理关键点分析与优化》文中指出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直接关系到种子行业内的竞争,同时又受到蔬菜市场、气候条件的影响和政府部门的监管,导致其成本构成复杂,利润空间受限,经营管理困难。种子企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往往需要面对保障种子质量和控制经营成本的难题,因此如何寻找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中的管理关键点,平衡蔬菜种子质量和管理成本,提高优化管理水平,成为种子企业在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中的迫切需求。传统的人工生产、监控与管理方式与现代种业产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不匹配;同时,由于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本身和其他农业生产一样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影响因素,现有的决策理论与优化方法在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的优化管理中难以有效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蔬菜种子在实际贮藏与流通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和问题,将相关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应用到经营管理实践中,以提升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目的,总结出蔬菜种子需求预测、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蔬菜种子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管理和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4个关键问题并开展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蔬菜种子需求预测。针对蔬菜种子需求缺乏预测,导致贮藏和包装流程无法有效管理的现状,提出蔬菜种子需求预测的问题。由于蔬菜种子需求量存在季节性变化和随机波动,同时还受到种子库存、蔬菜市场价和天气条件等动态因素影响,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混合预测模型进行蔬菜种子需求预测研究。该方法首先用Holt-Winters模型分解种子销售历史数据中的线性变化趋势和季节因子,再输入种子库存、蔬菜市场价和天气条件等动态因子,利用支持向量机的两种核函数精确预测和修正过度拟合,得到预测结果并分析参数和动态因子的影响。该预测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判断种子需求的增长空间和增长量,指导蔬菜种子贮藏流通的优化管理。2、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目前蔬菜种子包装工作缺乏全局计划,存在按订单生产、包装流水线闲置等问题。由于蔬菜种子包装工作涉及到种子采购、库存、包装和销售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其计划优化问题具有多约束、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提出多项目动态批量模型,以多个蔬菜种子品种在既定计划时段内通过人工和流水线包装的产品数量作为决策变量,最小化包装和库存的总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回溯的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并应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实现多品种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的目标,为蔬菜种子包装工作优化管理提供指导依据。3、基于种子贮藏寿命的蔬菜种子仓库温湿度条件优化管理。目前种子企业对蔬菜种子贮藏条件的管理方式粗放,导致蔬菜种子劣变事故频发。通过较高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试验设计,探究蔬菜种子贮藏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蔬菜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并根据Ellis种子寿命预测公式预测蔬菜种子在不同贮藏温湿度条件下的贮藏寿命。结合蔬菜种子贮藏寿命和种子仓库管理要素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多种类蔬菜种子长期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问题,量化计算蔬菜种子长期贮藏的最优温度和相对湿度,以指导种子企业根据不同的蔬菜种子种类进行贮藏条件的精准优化管理,降低蔬菜种子在贮藏过程发生劣变的风险。4、基于物联网的蔬菜种子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管理。根据QACCP(Quality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管理理论和2016《种子法》修订案的要求,提出了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软件的开发策略和软件模块设计。该软件应用物联网技术,对蔬菜种子贮藏流通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蔬菜种子的贮藏温湿度监控、包装计划优化、销售订单管理和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同时为保障蔬菜种子质量安全提出科学与实践依据。上述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应用意义在于:提出蔬菜种子需求预测方法,实现误差小于20%的蔬菜种子需求预测;提出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方法,实现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管理,节省种子包装及库存成本约30%;探究贮藏条件对蔬菜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提出蔬菜种子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管理方法,为蔬菜种子长期贮藏节省约25%的开支;提出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软件的开发策略和软件模块设计,改进种子企业贮藏与流通工作流程,帮助种子企业进行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综上,本文研究成果为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工作提供了一些创新性理论与方法,有望填补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空白。

杨媛[5](2019)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及改进研究》文中认为种子的培育是种植产业的核心科技,传承着种植产业的命脉。当前种业面临着性状优良、覆盖特点广泛且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品种匮乏的困境,这一困境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上表现尤为突出。除此之外,国内玉米种子多年来供大于求,种子企业的经营面临着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做强做大就要审时度势,及时自我诊断,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弥补不足,清除进军国际化道路上的障碍。本文选取Y种业公司为诊断对象,其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种子企业,结合哈佛分析框架,进行全方位诊断,诊断过程包含四个层面内容。首先是战略分析,通过PEST分析角度,识别外部宏观条件变动对战略实施的影响,通过SWOT分析角度识别自身竞争力,内外结合分析所实施的增长型、扭转型、防御型、多样型的战略。其次是会计分析,识别关键科目的会计政策及估计,重点分析研发支出、存货、固定资产三项。再次是财务分析,关注与财务风险、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发展能力相关的指标变化,选取2013-2017年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纵向比对,同时选取均具有育繁推一体化实力的三家种业公司进行横向对比,经营的玉米种子在三家公司中占重要地位,且均拥有自己品牌的优势品种,在玉米种业市场上互为竞争对手。为较真实反映财务健康状况,引入现金流进行杜邦综合分析。最后是前景分析,在宏观上定性分析机遇与风险,利用F值预警模型定量测算风险。财务诊断结果分成战略、会计、财务的层次加以总结。战略诊断结果有生产销售战略得当、人员及经营战略不足,会计诊断结果有存货管理见成效、固定资产利用问题、研发缓慢问题、研发支出后续计量问题,财务诊断结果有费用管控严格、优势品种高毛利率、盈利质量降低问题、现金流短缺问题等。根据诊断结果提出了人员改动、拓展经营、强化建设的战略改进意见,对研发支出实施减值测试与增强研发信息披露的会计改进建议,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加大研发投资、加强成本控制、加强现金流管理的财务改进建议,以期指导公司长远稳健地发展,冲击国际领先种企地位。

肖琼[6](2019)在《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种业巨头纷纷涌入中国种子市场,与国内种子企业在品种、市场、渠道等营销模式上展开激烈的竞争,未来种子行业的竞争将是品种和营销渠道的竞争。我国种子市场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营销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改制,所以时间上落后国外很多年。面对残酷的竞争,国内种子公司不得不加快发展的步伐,加快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以对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变化。总体上来说国内种子公司从规模、资金、品牌竞争等方面,与跨国公司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是国内种子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已经出现套包品种、低价倾销,不正当竞争、公司内部的营销渠道结构庞大、销售渠道不稳定、结构不合理、渠道不可有效控制,窜货现象严重、经销商对公司不信任等现象,结合云南及HH种子公司实际情况,分别从宏观的外部环境和微观的内部环境对影响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面对激烈的竞争,HH种子公司必须建立适合自身的营销渠道模式,并对其设有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系统,这是解决种子公司营销渠道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遵循企业营销渠道的研究方法,运用营销渠道理论,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云南HH种子公司现阶段的营销渠道进行合理深入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种子公司营销渠道模式改进原则和改进策略,探讨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的构建与管理方法,以期为其他种子企业建立和改进现有的营销渠道提供一条思路。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课题背景,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介绍营销及营销渠道基本理论。第三章是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第四章是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得出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种子公司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差;营销渠道架构臃肿;营销渠道不稳定;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窜货现象严重;渠道成员忠诚度低;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国内种子公司运行成本高。第五章是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模式的改进与创新,改进措施主要有:一、推进农资一体化,扩大企业规模。二、建立复合渠道营销模式,优化渠道架构。三、正确选择合作伙伴,提高渠道稳定性。四、融合新零售,有效控制销售渠道。五、建立渠道成员伙伴关系,提高渠道稳定性。六、推进多样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分别从品种创新策略,促销策略以及建立多渠道模式的保障措施等方面来对现有的渠道进行优化改进。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农业产业链的核心是基础种业。当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之后,国内有关农作物种子的生产和营销已经成功进入市场化阶段。针对农作物种子的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状况,部分其他领域的商业营销模式被成功应用到农作物种子的销售之中,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种业营销。在企业进行种业营销时,需要使用一定的促销策略,获取利润,树立品牌。

陆龙千[7](2019)在《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广西种业竞争力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种子产业伴随改革开放同步改革四十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种子市场逐渐迈向深度开放,市场经营主体的转变和对外资的准入更是增加种业市场的变数。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种业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广西作为种业大省(区),近年来种子产业在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从全局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种业全球化和科研创新为发展驱动的趋势下,本文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通过对广西种业发展中依托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以及“政府和机遇”6个的竞争力要素进行拆解分析,采用了归纳总结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来综合研究广西种业的现状和竞争力优势,发现从生产要素分析,广西地理、气候条件有一定优势,种质资源丰富,稻种尤为。广西种子行业从业人数逐年上升,但从事育种科研的人员数量没有增加,企业科研能力不强,广西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还需加大力度;从需求条件分析,广西重点种子企业销售额全国占比低,种子销售利润几年来增长缓慢;从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分析,广西种业各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存在不足,农资、物流业等直接相关的行业还需要同步前进;从政府和机遇分析,政府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相关法律政策更加完善,为广西种业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明显、局势多变,负面清单的发布,国内种业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迫使企业求变,向创新方向发展。基于钻石理论模型,本文针对广西种子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广西种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包括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加快科研创新步伐、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专业,做精做细、开辟国外市场、加快相关行业发展速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继续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等几方面适应广西种子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李艳丽[8](2019)在《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文中指出化学农业是一种利用高耗能来换取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模式,化学农业的鼎盛危害了生态环境,土壤板结、酸化、地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经济及技术弱点不断显露,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导致土地、水和农产品残留物质超标;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型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和量同时提出要求。为此,国家提倡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农业由粗放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八五”规划中提出“绿色食品”的理念,绿色农产品日益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追逐的目标,绿色农业发展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有望成为跨越因资源和环境危机而导致的增长极限限制的有效途径,因此,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转型和推进是新时期高品质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实现“全域型绿色农业”,逐步解决农业困境。吉林省范围内绿色农产品生产优势明显,具备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过渡的条件,以吉林省农户为调查样本,在样本域内存在绿色农产品数量少,规模小,增速缓,且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转型生产程度低、退出转型频率高的问题,由此以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为指导建立“动因-条件-转型过程-效益评价”作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行为的分析框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现状、动因和初始条件,以可测量的内外动因要素指标为依据,采纳灰色局势决策分析法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明确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的最优效果测度,结合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特点优化农户转型生产决策行为模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和COX模型分析样本域内的农户生产实践中转型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AHP-FCE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户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双重比较,分别为剔除补贴要素的效益比较和不同转型阶段的效益比较。研究发现转型初期(3年转换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规模、速度和稳定生产的关键,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对农户转型后的综合效益提升作用明显,为探索推进农户生产转型的有效路径,从而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参与度,为政府的供给侧改革如何在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方面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补充建议,以便有限的政府资源发挥最大的配置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研究以国内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为基础,从吉林省范围内选取常规农户和绿色生产农户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同全国横向比较,同时比较二者的优势,采用统计描述法分析农产品供需市场呈现的主要矛盾,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导致绿色农产品消费供需市场呈现出两大矛盾:第一、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重大转变导致现阶段农产品供需市场的矛盾已经从需求快速增长和供应总量不足的矛盾逐渐转化为多样化高品质农产品与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健康绿色消费需求增长同绿色农产品供给价格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从理论意义上肯定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转型的积极意义,而从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来看,转型升级的土地和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以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作为参照,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并未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的优势,其转型升级的规模和速度尚不理想。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农户总体数量少、转型速度缓慢,且农户退出转型的频率和比例较高。2.以农户行为改变理论为依据,设可测量的内部要素指标和外部要素指标为决策目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测度结果分别明确了绿色农产品生产行为的最优测度效果。从行决策结果和列决策结果,从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分析结果来看,均显示绿色农产品生产是农户生产决策的最佳选择,而结合吉林省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户生产规模和转型速度均不理想,与效果测度的结果不完全匹配,因此,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及转型进程还取决于转型具备的初始条件。3.根据转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的三要素为依据建立政府、市场和农户的研究框架,发现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具备相对有利的转型初始条件。从生产者市场来看,基础条件比较完善、主体数量充足且规模经营适度,配套设施条件相对完备,从农田灌溉到水利设施以及通电通讯和交通等方面都能够良好的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进展迅速,为农业转型提供便利条件;从政府支持政策角度来看,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覆盖面逐渐增加,为实现转型拓宽了道路;而消费者市场比较复杂,消费决策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采用走访调研和因子分析法提取和分析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发现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提升空间大;绿色农产品的预期消费潜力巨大;有待增加购买渠道并提高绿色农产品购买便利度。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的四组要素中三个要素即:性价比因子、安全性因子和消费者认知因子均可通过生产者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推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是关键,它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建立的基础。4.以农户行为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农户个体层面和农业生产体制层面分析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过程,结合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特点优化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决策模型,发现成本收益为导向的经济要素是农户转型决策的关键,而农户转型生产实践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判断其影响因素时,经济要素并非显着性因素。从理论层面分析成本收益的关系是转型的基本要素: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农户对某项生产活动是否可行的衡量标准是成本收益的关系,农户个体决策行为的集合最终导致农户整体生产模式的转型,本文以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为依据探讨绿色农产品生产决策评估过程,采用成本最小法或是收益最大法确定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将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优化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行为研究模型;从农业生产体制层面看,农业生产的转型属于渐进式的局部转型,在不同的生产制度下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受扶持政策的影响较大,有利于降低农户经营成本的扶持政策可以增加农户在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参与度。农户对成本收益的衡量标准和预期结果差异性较大,实际生产中农户对自然条件的评估多为不确定的情况,因此,结合实践分析农户生产决策过程中各要素的影响,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保留5组有效变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中信息的可获得性、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生产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证难易程度、农户的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而农户生产决策理论中与成本收益相关的经济要素在农户转型实际生产中却并无显着性,这取决于农户的特殊性和生产过程的差异性,转型后已趋于稳定的农户基本为企业或政府支持型农户,抗风险能力、转型技术支持、供销信息获取力较强,因此,成本收益关系明显,此类农户平均单位成本明显优于单位收益,而未转型农户基于单纯的市场价格考虑,由此表现出在样本域内的农户决策行为研究中经济要素并无显着性。5.通过农户转型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发现: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全域性转型的关键。农户生产转型后的绩效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衡量,本文以此建立普通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农户生产行为转型的绩效进行初步评价发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提高转型后农户综合效益指标的关键要素,同时,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速度和规模的关键,也是农户转型后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退出转型频率高低的关键。本文采用AHP-FCE分析法发现在农户转型初期的3年内,经济效益下降明显,这阻碍了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对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和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形成制约,农户在转型前后对绿色农产品经济效益的预期和关注度差异较大,也是农户决定是否继续坚持转型的重要原因,3年期内的农户经济效益对农户转型速度和转型规模具有转折性意义。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农户转型升级后综合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初期的经济效益是推动农户转型规模和速度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农户转型后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本文以绿色农业生产为研究背景,采用微观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常规农业生产向绿色农业生产转型是否能够解决或缓解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两大问题,通过转型经济理论研究视角分析生产转型的条件、过程如何,转型后的绩效评估等问题,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本研究的选题突破以往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研究重点定位在对吉林省农户从常规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的剖析上,农户转型决策过程及转型绩效综合评价的结论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进行政策制定、合理配置政府资源、选择政策扶持方向提供思路和建议。第二,本文的研究可能丰富转型经济研究的内容。本文以转型经济研究范式为研究框架,从农户的微观角度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进行剖析,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三要素为参考,结合陈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将政府、市场和农户作为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三大参与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优化绿色农户转型理论模型,建立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思路:即转型动因——转型初始条件——转型过程——转型绩效评价作为农户生产转型问题研究框架。

吕雪傲[9](2019)在《天津蓟州区粮食作物种子经营服务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农作物种子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决定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基本因素,也是影响种粮效益的重要因素,种子的卖者与买者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需要在市场机制与国家调控管理下协调发展。随着新《种子法》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及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种业生产经营与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的查阅,较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粮食作物种子经营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内容,界定了相关概念,并论述了涉及的理论基础。其次,结合文献和访谈方式,简要描述蓟州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第三,通过对蓟州区粮食作物种子企业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其经营服务情况。第四,通过对蓟州区粮食作物种子用户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其种植基本情况、种植效益、种子选择影响因素、种子经营服务体系需求等问题。第五,基于以上蓟州区粮食作物种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调查,进一步从农户对新品种、种子经营服务和种业“互联网+”等方面归纳分析供需矛盾,明确了服务体系存在的种植品种效益较低、企业售后服务欠缺、新品种推广迟缓和政府服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是:蓟州区种子企业应借助种业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尽快建立起以种子销售为基础,统筹农机、植保、灌溉、保险、培训以及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的种子产业链体系;利用蓟州区地理环境的有利条件,特别是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优势,抓住京津冀市场需求,种植高品质的粮食作物新品种,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其价值,真正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孙凯[10](2018)在《水稻耐淹成苗性状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水稻各种生产方式中,直播技术由于具有轻型、高效、节水、省工的优点,正逐渐成为我国水稻轻简高效栽培的理想方式。然而,由于水直播导致的全苗壮苗问题严重影响直播稻产量表现,首要因素就在于直播稻种子萌发时在淹水条件下,处于低氧胁迫环境,不利于直播稻成苗。因此,挖掘具有良好的耐低氧萌发特性的水稻种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234份水稻种质,测量正常条件以及低氧条件的种子活力表型,分析种子耐低氧萌发性状间的相关性;模拟田间浅水层进行耐淹成苗实验,筛选出一批高活力、耐低氧的水稻种质;利用8份直播能力存在差异的材料,考察全生育期农艺性状,分析直播稻的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特点;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对耐淹成苗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潜在的候选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234份种质材料,在正常条件下测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鲜重以及干重等表型,在低氧条件下测量芽鞘长度、芽鞘直径、芽长、根长、鲜重和干重表型,耐淹成苗实验测量成苗率、苗长、根长、鲜重和干重,并计算秧苗素质指数,通过以上表型性状筛选出一批高活力、耐低氧的种质材料,如“大粒红糯”、“DAYAKON”、“矮脚南特”和“内6优7028”等。2、以实验室正常条件和低氧条件测得的种子活力表型为自变量,以田间秧苗成苗率和秧苗素质指数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成苗率与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芽鞘长度极显着相关,并得到秧苗素质指数的回归方程,以此实现通过实验室指标预测田间直播成苗状况。3、对不同密度的直播稻与移栽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特点进行对比,得出直播稻株高更高、根系更为发达、营养生长更旺盛、根系分布浅、分蘖数多、分蘖发生早、分蘖位点低、成穗率低、穗型小、单穗重量小、单穗粒数少、抽穗早、干物质积累量低、SPAD值低等特点。对直播稻和移栽稻的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后发现,穗数和单穗重量是影响直播稻产量的最主要原因,增加直播稻成穗率以及选用大穗型品种是提高直播稻产量的关键。4、对与耐淹成苗密切相关的活力指数、芽鞘长、耐淹苗干重等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出37个显着关联的位点,筛选出8个与活力指数相关的候选基因,8个与芽鞘长度相关的候选基因,9个与耐淹苗干重相关的候选基因。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高活力、耐低氧的水稻种质资源,并挖掘出与直播稻耐淹成苗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直播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

二、自交作物种子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交作物种子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1.2.3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1.2.4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2.5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2.6 关于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2.7 研究述评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文章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的内涵
        2.1.2 农业的内涵
        2.1.3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1.4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2.3.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2.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3.4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3.1 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3.1.1 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
        3.1.2 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
        3.1.3 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2 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3.2.1 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
        3.2.2 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
        3.2.3 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3 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3.3.1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
        3.3.2 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3.3.3 以外部市场需求支撑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4.1 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1 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4.2 基于解释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4.2.5 样本与数据来源
        4.2.6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分析
    5.1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分析
        5.1.1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
        5.1.2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分析
        5.1.3 美国农业成本优势分析——以大豆和玉米为例
        5.1.4 一个案例:美国与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分析
    5.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5.2.1 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5.2.2 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5.2.3 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6.1 生产要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为美国农业提供竞争基础
        6.1.2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提高美国农业生产效率
        6.1.3 技术创新是美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6.2 需求条件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2.1 国内需求助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快速形成
        6.2.2 国际需求驱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6.2.3 新兴市场促使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6.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3.1 种子培育体系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6.3.2 农产品加工业使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强化
        6.3.3 冷链物流业促进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
    6.4 农业经营主体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4.1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6.4.2 独资经营是美国农场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6.4.3 专业化农场经营创造和保持美国农业竞争优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影响因素分析
    7.1 政府因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1.1 美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
        7.1.2 美国农业资源支持政策
        7.1.3 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计划
        7.1.4 美国农业信贷和税收政策
        7.1.5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7.2 历史机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2.1 西进运动给美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7.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农业发展提速
        7.2.3 科技革命加快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7.2.4 世界人口暴增使美国农业继续蓬勃发展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8.1.1 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8.1.2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8.1.3 强势的相关支持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8.1.4 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8.2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教训
        8.2.1 长期产能过剩易使美国爆发农业经济危机
        8.2.2 农业企业垄断使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
        8.2.3 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8.3 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困境
        8.3.1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8.3.2 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
        8.3.3 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
        8.3.4 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8.4 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8.4.1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8.4.2 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
        8.4.3 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8.4.4 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种子生产经营电子档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生产经营电子档案的含义
2 发展种子生产经营电子档案的基础和目标
3 种子生产经营电子档案的优点
    3.1 易查询,速度快,受众广泛
    3.2 减轻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难度
    3.3 存储效率较高,对存储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
    3.4 存储的内容和形式更多样化
4 发展种子生产经营电子档案的重要意义
    4.1 有利于监督检查,规范种子的生产经营工作
        4.1.1 有利于强化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4.1.2 有利于种子可追溯机制的建立
        4.1.3 有利于扩大监管主体的范围
    4.2 有利于种子信息透明化
    4.3 有利于提高种子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3.1 有利于促进种子信息的规范管理
        4.3.2 为消费者推荐性价比最高的优质种子
        4.3.3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种业发展宏观指导
5 发展种子生产经营电子档案可能面临的问题
    5.1 真实性问题
        5.1.1 确保电子档案真实性的措施
        5.1.1. 1 在电子档案接收阶段
        5.1.1. 2 在电子档案日常维护阶段
        5.1.2 保障电子档案真实性的机制
        5.1.2. 1 进行签发处理
        5.1.2. 2 设置用户权限
        5.1.2. 3 进行操作登记
        5.1.2. 4 制定统一标准
    5.2 安全性问题
        5.2.1 电子档案出现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
        5.2.1. 1 电子档案数据具有易丢失性
        5.2.1. 2 电子档案对软硬件具有依赖性
        5.2.1. 3 电子档案对元数据具有依赖性
        5.2.2 防止电子档案发生安全性问题的保障措施
        5.2.2. 1 分布式管理
        5.2.2. 2 改变软件和硬件结构
6 发展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 当前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存在的问题
        6.1.1 未实现电子化
        6.1.2 种子生产经营者建档意识淡薄
        6.1.3 经营档案不规范,内容不全
    6.2 具体的解决方案
        6.2.1 通过立法,明确要求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
        6.2.2 制定电子档案操作守则,明确电子档案基本要求
        6.2.3 采用必要措施促进档案电子化
        6.2.4 构建全国种子数据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3)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背景目的意义
        1.1.1 背景
        1.1.2 目的
        1.1.3 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1.2.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杂粮
        2.1.2 农业高质量发展
        2.1.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现代化发展
        2.2.2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产业融合理论
3 蒙清农业公司发展状况
    3.1 蒙清农业公司基本情况
        3.1.1 蒙清农业公司简介
        3.1.2 蒙清农业公司组织架构
    3.2 蒙清农业公司农业发展模式
        3.2.1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3.2.2 “公司+创客中心+项目”的发展模式
    3.3 蒙清农业公司农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
        3.3.1 宏观层面:“政府+市场”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3.2 中观层面:有效的合作机制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3.3 微观层面:发展战略和管理为其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4 蒙清农业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4.1 绿色化发展路径
        4.1.1 开展旱作农业集雨灌溉
        4.1.2 采用中药喷洒种子、轮作种植方式
        4.1.3 采用全覆膜精量穴播种植方式
        4.1.4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4.2 智慧化发展路径
        4.2.1 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4.2.2 采用半自动化生产和全程可追溯体系
        4.2.3 采用多种网络销售方式
    4.3 优质化发展路径
        4.3.1 选取优势地理位置种植杂粮
        4.3.2 进行杂粮标准化种植
        4.3.3 实行统一的农资供应
    4.4 品牌化发展路径
        4.4.1 注重品牌塑造
        4.4.2 进行品牌宣传
    4.5 多元化发展路径
        4.5.1 开发多样化的产品
        4.5.2 发展杂粮餐饮业
        4.5.3 开展乡村体验旅游活动
        4.5.4 开办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5 蒙清农业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5.1 公司层面
        5.1.1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5.1.2 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5.2 社会层面
        5.2.1 带动农民收入增加
        5.2.2 利用农村闲置资源
        5.2.3 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5.2.4 节约资源
        5.2.5 促进杂粮文化传播
6 蒙清农业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中的问题与挑战
    6.1 蒙清农业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6.1.1 杂粮种子研发不足
        6.1.2 覆膜种植会带来地膜残留问题
        6.1.3 杂粮精深加工的常态化产品少
        6.1.4 智慧农业设施作用有限
        6.1.5 乡村体验项目少且时间短
    6.2 蒙清农业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中面临的挑战
        6.2.1 作物抵御灾害能力不足
        6.2.2 发展资金不足
        6.2.3 缺乏专业化技术人才
        6.2.4 缺乏适应性好的农业机械
7 蒙清农业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7.1 政府方面
        7.1.1 宣传普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理念
        7.1.2 不断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7.1.3 积极培养引进农业人才
        7.1.4 加强农资研发创新力度
        7.1.5 健全农业高质量发展监管机制体制
    7.2 蒙清农业公司方面
        7.2.1 严格把握产品质量
        7.2.2 选用绿色合格农资产品
        7.2.3 进一步改良杂粮种子、机械
        7.2.4 不断开发杂粮深加工产品
        7.2.5 创新乡村体验项目和营销手段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贮藏流通过程中蔬菜种子质量管理关键点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蔬菜种子质量与贮藏
        1.2.1 种子质量标准化的概念
        1.2.2 表征蔬菜种子质量的标准化指标
        1.2.3 其他表征蔬菜种子质量的指标
        1.2.4 蔬菜种子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1.2.5 蔬菜种子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1.3 蔬菜种子质量管理及其流通过程管理关键点
        1.3.1 种子质量管理的概念
        1.3.2 种子质量检验
        1.3.3 种子包装与标签管理
        1.3.4 蔬菜种子贮藏管理
        1.3.5 蔬菜种子销售流通的特点
        1.3.6 农业物联网与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
        1.3.7 QACCP管理理论与实践
    1.4 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蔬菜种子质量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1.4.1 政府监管及《种子法》修订
        1.4.2 种子企业的任务及面临的问题
        1.4.3 消费者的需求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蔬菜种子需求预测
        1.5.2 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
        1.5.3 蔬菜种子贮藏条件优化管理
        1.5.4 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时间序列的蔬菜种子需求预测
    2.1 前言
        2.1.1 蔬菜种子的需求与销售特征
        2.1.2 蔬菜种子需求预测方法
        2.1.3 研究目标
    2.2 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
        2.2.1 理论模型背景
        2.2.2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时间序列的混合预测模型
    2.3 案例研究数据及结果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2.4.2 模型参数和动态因子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动态批量模型的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
    3.1 前言
        3.1.1 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的问题描述
        3.1.2 生产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3.1.3 研究目标
    3.2 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
        3.2.1 传统蔬菜种子包装计划策略及优化目标
        3.2.2 基于蔬菜种子需求的动态批量模型
        3.2.3 启发式算法
    3.3 案例研究数据及结果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优化设计与结果对比
        3.4.2 优化结果敏感度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种子寿命预测的蔬菜种子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
    4.1 前言
        4.1.1 蔬菜种子的贮藏管理及其贮藏寿命
        4.1.2 蔬菜种子的贮藏条件及其影响
        4.1.3 蔬菜种子长期贮藏的场所及其特点
        4.1.4 对蔬菜种子长期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的必要性
        4.1.5 研究目标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蔬菜种子及模拟贮藏试验方法
    4.3 模型构建及优化方法
        4.3.1 多品种蔬菜种子长期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模型
        4.3.2 模型优化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温度、相对湿度对四种蔬菜种子含水量的影响
        4.4.2 丸粒化对甘蓝种子含水量及发芽率的影响
        4.4.3 温度、相对湿度对四种蔬菜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
        4.4.4 蔬菜种子长期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与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蔬菜种子质量关键点分析与管理系统
    5.1 前言
        5.1.1 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与管理的必要性
        5.1.2 传统的蔬菜种子质量管理与物联网软件的应用
        5.1.3 研究目标
    5.2 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软件的开发策略
        5.2.1 软件总体方案
        5.2.2 软件实现功能
    5.3 软件模块设计
        5.3.1 软件模块结构
        5.3.2 库存管理模块
        5.3.3 加工管理模块
        5.3.4 出库管理模块
        5.3.5 追溯管理模块
    5.4 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与管理实例应用
        5.4.1 基本信息管理
        5.4.2 生产安排和生产操作
        5.4.3 导出追溯码并装箱
        5.4.4 销售订单管理
        5.4.5 扫描二维码追溯产品
        5.4.6 应用效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其他相关工作
致谢

(5)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财务诊断与哈佛分析框架的理论概述
    2.1 财务诊断理论
        2.1.1 财务诊断概念
        2.1.2 财务诊断方法
        2.1.3 财务诊断意义
    2.2 财务诊断与财务分析的关系
        2.2.1 财务分析概念
        2.2.2 诊断与分析的联系
        2.2.3 诊断与分析的区别
    2.3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概述
        2.3.1 哈佛分析框架整体逻辑思路
        2.3.2 哈佛分析框架具体应用步骤
        2.3.3 哈佛分析框架优势
第三章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过程
    3.1 Y种业公司经营情况介绍
        3.1.1 基本信息与组织架构简介
        3.1.2 生产与经营状况简介
        3.1.3 财务状况简介
    3.2 战略分析
        3.2.1 外部宏观条件分析
        3.2.2 自身竞争力识别
        3.2.3 自身战略实施情况分析
        3.2.4 战略分析小结
    3.3 会计分析
        3.3.1 识别Y种业公司关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3.3.2 分析Y种业公司关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3.3.3 会计分析小结
    3.4 财务分析
        3.4.1 Y种业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3.4.2 引入现金流的改进杜邦分析
        3.4.3 连环替代法下各因素影响情况分析
        3.4.4 财务分析小结
    3.5 前景分析
        3.5.1 Y种业公司机遇与风险预测
        3.5.2 基于“F分数模型”的Y种业公司财务预警
        3.5.3 前景分析小结
第四章 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结果
    4.1 战略诊断结果
        4.1.1 生产战略确保了产品品质
        4.1.2 销售战略紧跟市场潮流
        4.1.3 员工结构不够科学化
        4.1.4 战略的实施局限于单一经营品类
    4.2 会计诊断结果
        4.2.1 存货管理见成效
        4.2.2 固定资产未充分利用
        4.2.3 研发进程缓慢
        4.2.4 研发费用后续计量缺少对减值测试的关注
    4.3 财务诊断结果
        4.3.1 费用管控越来越严格
        4.3.2 高毛利率推动公司盈利
        4.3.3 财务风险水平较低
        4.3.4 盈利质量下滑
        4.3.5 现金流时而短缺
    4.4 诊断结果的原因分析
        4.4.1 营业收入水平逐年下降
        4.4.2 研发投入不足
        4.4.3 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4.4.4 公司人员专业程度较低
第五章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Y种业公司改进建议
    5.1 战略层面改进建议
        5.1.1 精简员工结构,重视高端人才
        5.1.2 稳住当下后拓展经营品类
        5.1.3 建设平台型种业公司
    5.2 会计层面改进建议
        5.2.1 对研发项目实施减值测试
        5.2.2 加强对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
    5.3 财务层面改进建议
        5.3.1 对固定资产精益管理,提升利用率
        5.3.2 加大研发投资,推进研发进程
        5.3.3 优化收入水平,加强成本控制
        5.3.4 加强经营现金流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三节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营销渠道理论
        一、营销渠道
        二、分销渠道
        三、种子营销渠道
    第二节 营销渠道管理
    第三节 渠道结构
        一、营销渠道结构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二、垂直渠道系统
    第四节 渠道关系
    第五节 渠道治理理论
        一、沟通机制
        二、激励机制
        三、控制机制
    第六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种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种子公司(行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遇(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三节 云南HH种子公司概况
    第四节 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现状
    第五节 云南HH种子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
        二、人口和自然环境因素
        三、技术和文化因素
        四、行业因素
    第六节 云南HH种子公司微观环境分析
        一、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选择受品种特殊性的限制
        二、云南HH种子公司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三、云南HH种子公司面对的消费者群体较为复杂
        四、云南HH种子公司内部面临管理上的挑战
        五、云南HH种子公司面临着渠道的优化升级
第四章 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调查分析及问题
    第一节 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调查分析
        一、问卷设计及访谈提纲
        二、数据采集及样本信息描述
        三、数据品质检验
    第二节 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种子公司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差
        二、分销渠道的结构过长
        三、营销渠道成员关系不稳定
        四、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窜货现象严重
        五、渠道成员忠诚度低
        六、种子公司分销渠道成本高
第五章 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的改进与创新
    第一节 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改进的原则
    第二节 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的改进措施
        一、推进农资一体化,扩大企业规模
        二、建立复合渠道营销模式,优化渠道架构
        三、正确选择合作伙伴,提高渠道稳定性
        四、融合新零售,有效控制分销渠道的窜货行为
        五、建立渠道成员伙伴关系,提高渠道成员忠诚度
        六、推进多样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第三节 建立多渠道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种业互联网+种业营销的最佳模式:O2O
        二、建设种业品牌,树立互联网+种业营销信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7)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广西种业竞争力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种业发展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钻石理论模型
        2.1.1 竞争相关理论
        2.1.2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概述
    2.2 相关概念
3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业的发展成效
    3.1 世界种业的发展及市场现状
        3.1.1 世界种业现代体系发展
        3.1.2 全球种业市场现状
        3.1.3 世界种业发展特征
    3.2 近年来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3.2.1 中国种业的发展成效
        3.2.2 国内种子企业发展经营概况
        3.2.3 国内种业监管与服务体系
4 广西种业现况概述
    4.1 广西种业基本情况
        4.1.1 广西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条件
        4.1.2 农作物种子基本情况
        4.1.3 农作物种子科研创新
        4.1.4 种业信息工作进展
    4.2 广西种业发展历程
        4.2.1 非商品阶段
        4.2.2 政府控制阶段
        4.2.3 产业化推进阶段
        4.2.4 新型种业体系建设
5 基于波特理论模型的广西种子企业竞争力分析
    5.1 生产要素分析
        5.1.1 自然资源要素
        5.1.2 种质资源要素
        5.1.3 人力资源要素
        5.1.4 科技资源要素
        5.1.5 资本和基础设施要素
    5.2 需求条件分析
        5.2.1 需求结构
        5.2.2 需求规模和成长
    5.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5.3.1 相关物流业
        5.3.2 相关农资、米粉产业
    5.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分析
        5.4.1 典型企业战略
        5.4.2 企业结构
        5.4.3 同行竞争
    5.5 政府因素分析
        5.5.1 政府投入
        5.5.2 政府政策
    5.6 机遇
        5.6.1 环境开放
        5.6.2 负面清单
        5.6.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
    5.7 小结
6 基于钻石模型广西种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6.1 生产要素方面
        6.1.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6.1.2 加快科研创新步伐
        6.1.3 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6.2 需求条件和企业战略方面
        6.2.1 避免种业大而不强
        6.2.2 突出专业,做精做细
        6.2.3 开辟国外市场
        6.2.4 强化监事会作用
    6.3 相关支持性行业和政府方面
        6.3.1 加快相关行业发展速度
        6.3.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6.3.3 加强政府信息传递
        6.3.4 继续加强种子质量监督
        6.3.5 继续出台支持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评述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1 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2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动因分析
    3.1 内部动因分析
    3.2 外部动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初始条件分析
    4.1 农产品生产方面
    4.2 农产品消费方面
    4.3 政府政策方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过程分析
    5.1 农户决策行为理论
    5.2 个体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5.3 制度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模型构建
    6.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6.3 变量筛选
    6.4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综合效益评价
    7.1 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7.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
    7.3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促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对策建议
    8.3 本文的创新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致谢

(9)天津蓟州区粮食作物种子经营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种业发展
        1.2.2 关于种业企业销售渠道
        1.2.3 关于农业经营服务体系与种子经营服务体系
        1.2.4 关于种子监督管理
        1.2.5 关于种子市场化运行历程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本研究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种子
        2.1.2 种子经营服务体系
    2.2 相关理论
        2.2.1 技术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原理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组合营销理论
        2.2.4 供给与需求理论
第三章 蓟州区农业及其粮食作物基本现状
    3.1 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3.1.1 地理环境情况
        3.1.2 粮食种植面积与品种情况
    3.2 农业结构调整
        3.2.1 调整的基本情况
        3.2.2 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作物种子经营
第四章 蓟州区粮食作物种子经营服务体系的供给侧调查分析
    4.1 蓟州区粮食作物种子经营服务体系
        4.1.1 经营服务体系基本结构
        4.1.2 从业人员年龄分布
        4.1.3 从业人员学历分布
        4.1.4 经营模式
    4.2 种子企业经营情况
        4.2.1 品种选择依据
        4.2.2 进货渠道及销售渠道
        4.2.3 销售品种
        4.2.4 种子购买意愿影响因素
        4.2.5 经营品种影响因素
        4.2.6 网络营销情况
    4.3 种子企业关联服务情况
        4.3.1 关联服务基本情况
        4.3.2 对农户需求了解情况
        4.3.3 推广新品种途径
    4.4 种子管理站相关情况
第五章 蓟州区粮食作物种子经营服务体系的需求侧调查分析
    5.1 农户种植规模
    5.2 种粮效益分析
        5.2.1 种植成本
        5.2.2 种植利润
        5.2.3 种植大户利润
    5.3 农户选择购买种子的影响因素
        5.3.1 种植选择影响因素
        5.3.2 品牌选择影响因素
        5.3.3 品种特性选择情况
        5.3.4 购种渠道选择情况
        5.3.5 农户粮食销售渠道
    5.4 农户更换种子品牌和新品种的影响因素
        5.4.1 种子品牌更换的影响因素
        5.4.2 新品种接受的影响因素
    5.5 经营服务体系满足情况
第六章 蓟州区粮食种子经营服务的供需矛盾、问题及其对策
    6.1 蓟州区粮食种子经营服务的供需矛盾
        6.1.1 新品种的供需矛盾
        6.1.2 服务的供需矛盾
        6.1.3 种业“互联网+”的供需矛盾
    6.2 蓟州区种子经营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2.1 种植品种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6.2.2 种子销售及售后服务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6.2.3 新品种推广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6.2.4 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10)水稻耐淹成苗性状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直播稻现状
        1.1.1 国内外直播稻发展现状
        1.1.2 直播方式
        1.1.3 直播稻的优势
        1.1.4 直播稻的不足
    1.2 水稻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1.3 水稻种子耐低氧能力研究进展
    1.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水稻中的应用
    1.5 直播稻农艺性状特点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水稻种子活力表型调查及耐淹成苗试验材料
        2.1.2 直播稻全生育期性状特点研究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材料田间种植
        2.2.2 耐淹成苗相关表型调查
        2.2.3 耐淹成苗试验
        2.2.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2.5 直播稻性状特点研究
    2.3 表型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耐淹成苗相关表型统计分析
        3.1.1 正常条件下种子萌发表型调查
        3.1.2 低氧条件下种子萌发表型调查
        3.1.3 耐淹成苗表型调查
    3.2 直播相关表型的相关分析
        3.2.1 正常条件与低氧条件的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3.2.2 正常条件与耐淹成苗典型相关分析
        3.2.3 低氧条件与耐淹成苗典型相关分析
        3.2.4 秧苗素质指数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2.5 成苗率及高活力、耐低氧材料筛选
    3.3 直播稻全生育期性状调查
        3.3.1 全生育期性状对比及方差分析
        3.3.2 全生育期性状相关分析及产量性状通径分析
    3.4 耐淹成苗相关性状的全基组关联分析
        3.4.1 SNP检测结果
        3.4.2 群体结构分析
        3.4.3 耐淹成苗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解决直播稻全苗问题的高活力、耐缺氧品种筛选
        4.1.2 直播稻农艺性状特点分析
        4.1.3 直播稻产量特点分析
        4.1.4 与直播相关的表型候选基因功能分析
    4.2 结论
        4.2.1 高活力、耐缺氧的水稻种质资源挖掘
        4.2.2 建立田间成苗的回归方程
        4.2.3 不同密度的直播稻性状特点及产量研究
        4.2.4 耐淹成苗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3 下一步研究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试验材料表
附录B 品种筛选表

四、自交作物种子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彤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2]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种子生产经营电子档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李昕怡,张翊,吴嘉雨,瓮怡洁. 种子科技, 2021(01)
  • [3]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D]. 王晓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贮藏流通过程中蔬菜种子质量管理关键点分析与优化[D]. 朱怡航.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5]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及改进研究[D]. 杨媛.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6]云南HH种子公司营销渠道研究[D]. 肖琼.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1)
  • [7]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广西种业竞争力的分析[D]. 陆龙千. 广西大学, 2019(01)
  • [8]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D]. 李艳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9]天津蓟州区粮食作物种子经营服务体系研究[D]. 吕雪傲. 天津农学院, 2019(08)
  • [10]水稻耐淹成苗性状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 孙凯.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自作种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