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胶囊与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银杏叶胶囊与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一、银杏叶胶囊与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石兆峰[1](2021)在《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中医临床治疗作为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个体化模式,其临床疗效虽然已经过长期验证,但是缺乏科学和客观的证据。当前以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为主导的群体化研究方法已应用于中医疗效评价之中,虽然规范了临床证据产出,但是带来了辨证论治特色缺失问题,难以满足个体化实践与分析的需求,与客观评价中医真实疗效水平尚有差距。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辨证论治特色的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通过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在时间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框架、探讨实施步骤,并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系统研发以及临床验证,以期建立完整的方法研究和实践体系,实现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客观动态评价和长期预测指导,助力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研究方法: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分析当前群体化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的局限性,凝练论文科学问题;基于本团队工作基础,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并明确其内涵和主体;从研究问题的结构化构建角度,参考PICO模型分析中医个体化诊疗和评价的思辨过程,转化形成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框架,探讨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以契合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完善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主体。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进行示范构建:1)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系统评价联合专家头脑风暴、聚类和因子分析,形成个体化结局指标汇总清单;2)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形成中医固定干预方法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汇总清单;3)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梳理形成个体化比较方法汇总清单;4)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多学科纵向数据模型,梳理形成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汇总清单。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形成的汇总清单,将固定干预措施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清单和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搭建形成个性化选用模块;选用个体化疗效比较方法中的“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搭建形成逻辑分析模块;选用纵向数据模型中的“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搭建形成外部调用分析模块。以三层架构为指导,分别采用Eclipse+JDK+SDK+ADT作为Android移动客户端系统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MySQL+Java Web+Tomcat作为系统后台服务器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设计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以信息化模式优化长时程评价方法。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注册登记研究设计,纳入10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于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观察,选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量化评价自身治疗前后中医个体化疗效;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从个体层面解析疗效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从患者层面预测长期个体化疗效趋势,结合疗效影响因素给予个体化指导。研究结果: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辨证论治诊疗的时空特征是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本论文科学问题是探索解决因个体差异在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明确随时间推移的每个访视点,中医都需要通过评价重新定义患者整体状态,其过程实践就是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是中医个体化诊疗数据的完整采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多时点动态分析和量化评价、中医个体化疗效的长期预测和指导;方法的主体初步选用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参考PICO模型并转化构成要素为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形成了中医个体化长时程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1)针对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纳入130篇随机对照试验,形成125项结局指标清单和7类指标准则层,指标合并优化后获得24项结局指标,使指标清单在全面合理的基础上突出层次重点。2)针对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纳入166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9种固定干预模式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对7项评价指标中疗效排名前10的共44类不同组合中成药进行汇总分析,展示了同一种中成药在不同指标中的疗效排序。3)针对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纳入74篇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汇总梳理得出5种比较模式: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个体疗效和公认疗效评价标准的比较、个体疗效和群体疗效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线性趋势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权重体系的比较。4)针对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纳入115篇文献和34种纵向数据模型,模型集中学科主要为数学,热点研究领域为医学。模型主要分为五大类:线性模型、混合效应模型、联合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梳理并呈现了模型与方法内涵的对应特征。上述示范构建为长时程评价方法中结局指标的个性化制定、个体化治疗优化选用、疗效量化比较方式设定、疗效个体化动态分析提供了支持和完善。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由客户端和后台管理两个区域和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三层架构搭建。客户端区域由研究者登录、项目经理登录和系统管理员三大模块组成,后台管理区域由研究中心管理、试验管理、疾病管理、受试者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六大模块组成。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搭建的信息化模块,Android系统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完成了个体化数据采集、录入和动态分析,初步实现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优化。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临床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循证目标成就评量分数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后时点评分均显着高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中医个体化疗效显着。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截距、斜率和二次斜率的均值、方差和相关系数显示回顾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且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既往不同个体对疗效的反馈不同,存在应答和提升迅速的个体;前瞻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而初始水平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治疗初期存在疗效反馈不同个体。模型协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回顾性研究中疗效初始水平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既往病史、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证候;前瞻性研究中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脉象,评量后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年龄、证候虚实类型和脉象(P<0.05)。以前瞻性研究中一名患者为例,时间序列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其中医个体化长期疗效较好,个体化指导提示患者需要关注随年龄增长可能带来的合并慢性疾病负担,结合证候和脉象偏虚需要注重补气活血。上述结果共同验证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临床可行性。结论:本论文紧扣辨证论治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探索建立了以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难题为导向、长时程评价方法构建为驱动、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和实践体系,初步实现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动态评价、长期预测和个性化指导,能够助力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辅助和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

季昭臣,胡海殷,李楠,王可仪,王虎城,张明妍,李凯,王辉,刘春香,郑文科,张俊华[2](2021)在《基于SMD-TCM证据库生成益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再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证据库(SMD-TCM),对口服益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并验证SMD-TCM各部分功能。[方法]计算机检索SMD-TCM,获取并筛选文献,借助SMD-TCM对口服益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26篇,再评价结果显示:疗效方面,纳入研究均报告口服益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疗效;安全性方面,19篇研究对安全性进行了相关报告,7篇未报告,且存在报告不清晰、未明确区分组别、未报告发生患者例数等问题;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方面,纳入研究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具有一定改善空间。[结论]当前,SMD-TCM各项功能运行正常,将系统评价再评价研究的时间大幅缩短,切实提升了科研效率,节约了时间及人力成本。

高思杨[3](2021)在《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抑郁提供更多临床思路。方法:收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K科病房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经诊断和量表测定符合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且为气虚血瘀型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类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其以口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规西药;试验组40例,除口服常规西药外另加服通心络胶囊,两组观察疗程设为5周。观察治疗前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指标、GAD-7、PHQ-9、PSQI等指标及安全性监测指标。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分析。结果:1.心绞痛方面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0%,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方面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2%,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GAD-7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在改善焦虑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PHQ-9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在改善抑郁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PSQI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指标:本次研究试验中没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参与试验患者没有症状加重的情况,严重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亦没有在此次试验中出现,安全性指标监测也无明显异常,故两组治疗方案安全。结论:通心络可以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中医不适证候,减轻心绞痛症状。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指标正常,临床使用安全。

李星[4](2021)在《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7大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在过程中如意见不一致则由双方协商或寻找第三方协助解决。使用Revman5.3及STATASE 1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森林图形式呈现,并采用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情况,采用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是否稳健可信。结果:最终共纳入39篇符合要求的有关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RCTs,共39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试验组2112例患者,对照组1844例患者。试验组干预措施均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干预措施均为西药常规治疗。12篇文献报告了 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Meta分析结果:SMD=-2.76,95%CI[-3.79,-1.7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绞痛发作时长,Meta分析结果:SMD=-2.03,95%CI[-2.77,-1.2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篇文献报告了 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电图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RR=1.21,95%CI[1.14,1.2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硝酸甘油每日用量,Meta分析结果:MD=-0.78,95%C I[-1.00,-0.5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硝酸甘油停减率,Meta分析结果:RR=1.23,95%CI[1.05,1.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MACE事件,Meta分析结果:RR=0.38,95%CI[0.22,0.66],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结果:RR=3.01,95%CI[1.71,5.3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与西药常规治疗相比,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提高心电图有效率,减少硝酸甘油每日用量,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在减少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安全性尚可。

高思杨[5](2021)在《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抑郁提供更多临床思路。方法:收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K科病房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经诊断和量表测定符合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且为气虚血瘀型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类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其以口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规西药;试验组40例,除口服常规西药外另加服通心络胶囊,两组观察疗程设为5周。观察治疗前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指标、GAD-7、PHQ-9、PSQI等指标及安全性监测指标。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分析。结果:1.心绞痛方面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0%,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方面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2%,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GAD-7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在改善焦虑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PHQ-9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在改善抑郁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PSQI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指标:本次研究试验中没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参与试验患者没有症状加重的情况,严重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亦没有在此次试验中出现,安全性指标监测也无明显异常,故两组治疗方案安全。结论:通心络可以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中医不适证候,减轻心绞痛症状。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指标正常,临床使用安全。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6](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提出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7](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提出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杨继,张垚,张运娇,高丹,陈善夫,庞建中,赵英强[8](2021)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循证医学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PubMed)为主要检索来源,检索时间为建库始至2020年7月31日。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30个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计2 2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观察组1 188例,对照组1 1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可显着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RR=0.28,95%CI=(0.18,0.45),P<0.000 01]、提高心绞痛疗效[OR=2.46, 95%CI=(1.96, 3.10), P<0.000 01],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SMD=-1.00,95%CI=(-1.58,-0.42),P=0.000 7]、心绞痛持续时间[SMD=-2.25,95%CI=(-3.31,-1.19),P<0.000 1]及硝酸甘油用量[SMD=-1.47,95%CI=(-2.14,-0.79),P<0.000 1],提高心电图疗效[OR=2.25,95%CI=(1.64,3.09),P<0.000 01],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SMD=-2.78,95%CI=(-3.95,-1.62),P<0.000 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7,95%CI=(0.48,1.55),P=0.63]。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能显着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心绞痛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提高心电图疗效,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研究的质量较低,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杨帆,刘晓帅,夏清,李东梅[9](2021)在《通心络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治疗的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对照组口服比索洛尔;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19%、85.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6、4.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量、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SD)、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Q评分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林浩[10](2020)在《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广西名中医卢健棋教授创立的通阳宣痹汤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旨在推广名中医的SAP诊治经验,并为今后进一步临床及基础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08例明确诊断为SAP(分级为“Ⅰ级”、“Ⅱ级”),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投骰子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阳宣痹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等血管内皮功能重要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心绞痛总有效率、西雅图评分(SAQ)。应用SPSS 23.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中,等级资料运用秩和检验,无序资料则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正态性检验后,组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分级、基础疾病、血管内皮功能重要指标(FMD、NO、ET-1)、中医证候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西雅图中五组内容的评分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心绞痛总有效率: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心绞痛程度均有改善(P<0.05),但相比下,治疗组总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FMD: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FMD水平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但治疗组的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5);4.治疗前后NO、ET-1水平: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的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水平均较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5);6.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均较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84.91%高于对照组的6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后SAQ各个小组评分: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SAQ内容中各个小组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西雅图内容除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0.05)外,其余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完成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105例受试者生命征平稳,两组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阳宣痹汤可有效改善痰瘀互结型SAP患者的心绞痛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并显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验证,值得临床推荐。2.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后发现,通过运用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功能的方式治疗SAP一直是近30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所在,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中成药及治法中,多涉及芳香温通,益气活血类别的中药组分及相关治则,一定程度上验证此研究开展的科学性。3.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通阳宣痹汤治疗SAP的作用机理,预测出通阳宣痹汤中含有许多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确切改善作用有效化学成分,如豆甾醇、β-谷固醇、异鼠李素、卡维丁、8-异戊烯基山奈酚等,进一步通过拓扑分析发现通阳宣痹汤含有许多与SAP疾病紧密相关潜在核心靶点,如VEGFA、PPARG、CAT、TP53、SOD1等,为未来大中心、多样本的进一步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二、银杏叶胶囊与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叶胶囊与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热点与前沿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
    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科学问题
    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工作基础
    3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和主体
        3.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
        3.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主体
    4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
        4.1 问题研究模型的梳理和选择
        4.2 参考PICO模型的研究框架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
    1 疾病范例选择依据
    2 要素一: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
        2.1 资料与方法
        2.2 研究结果
    3 要素二: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
        3.1 资料与方法
        3.2 研究结果
    4 要素三: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
        4.1 资料与方法
        4.2 研究结果
    5 要素四: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
        5.1 资料与方法
        5.2 研究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
    1 系统模块设计准备
        1.1 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
        1.2 个体化干预方法优化清单
        1.3 个体化比较方法的选用
        1.4 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选用
        1.5 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的制定
    2 系统设计方法
        2.1 整体设计
        2.2 安卓核心组件与生命周期
        2.3 系统搭建工具
        2.4 运行环境
    3 研究结果
        3.1 系统操作界面展示
        3.2 系统模拟数据测试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
    1 回顾性研究部分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2 前瞻性研究部分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SMD-TCM证据库生成益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1.4 资料提取
    1.5 质量评价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2.3 检索数据库数量
    2.4 纳入临床试验类型与数量
    2.5 纳入系统评价的干预措施
    2.6 结局指标和主要结论
    2.7 纳入系统评价的安全性报告
    2.8 纳入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
        2.8.1 方法学质量评价
        2.8.2 报告规范质量评价
3 讨论
    3.1 临床证据现状
    3.2 SMD-TCM应用体会

(3)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循证医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1.1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1.2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研究现况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
        2.2 危险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3.1 病名
        3.2 病因病机
        3.3 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数据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筛选结果
    2.3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4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益气活血中成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3.2 Meta分析结果
    3.3 局限性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3.1 稳定性心绞痛
        3.1.1 临床问题
        3.1.2 推荐意见
        3.1.3 证据描述
        3.1.3.1 通心络胶囊(1C)
        3.1.3.2 脑心通胶囊(1C)
        3.1.3.3 丹蒌片(2B)
        3.1.3.4 麝香保心丸(1B)
        3.1.3.5 复方丹参滴丸(1B)
        3.1.3.6 丹红注射液(2D)
        3.1.3.7 红花注射液(2C)
        3.1.3.8 芪参益气滴丸(1C)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1 临床问题
        3.2.2 推荐意见
        3.2.3 证据描述
        3.2.3.1 通心络胶囊(1C)
        3.2.3.2 脑心通胶囊(2D)
        3.2.3.3 丹蒌片(2C)
        3.2.3.4 麝香保心丸(1B)
        3.2.3.5 复方丹参滴丸(1C)
        3.2.3.6 血府逐瘀胶囊(2D)
        3.2.3.7 丹红注射液(1C)
        3.2.3.8 红花注射液(2D)
        3.2.3.9 参麦注射液(2C)
    3.3 急性心肌梗死
        3.3.1 临床问题
        3.3.2 推荐意见
        3.3.3 证据描述
        3.3.3.1 麝香保心丸(1B)
        3.3.3.2 参麦注射液(2C)
    3.4 围介入手术期
        3.4.1 临床问题
        3.4.2 推荐意见
        3.4.3 证据描述
        3.4.3.1 通心络胶囊(1C)
        3.4.3.2 脑心通胶囊(2D)
        3.4.3.3 丹蒌片(2B)
        3.4.3.4 麝香保心丸(1C)
        3.4.3.5 复方丹参滴丸(1C)
        3.4.3.6 丹红注射液(2C)
        3.4.3.7 参麦注射液(2C)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
        3.5.1.1 临床问题
        3.5.1.2 推荐意见
        3.5.1.3 证据描述
        3.5.1.3.1 稳心颗粒(1B)
        3.5.1.3.2 参松养心胶囊(1C)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3.5.2.1 临床问题
        3.5.2.2 推荐意见
        3.5.2.3 证据描述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3.5.3.1 临床问题
        3.5.3.2 推荐意见
        3.5.3.3 证据描述
        3.5.3.3.1 参松养心胶囊(1C)
        3.5.3.3.2 稳心颗粒(1C)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3.6.1 临床问题
        3.6.2 推荐意见
        3.6.3 证据描述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3.7.1 临床问题
        3.7.2 推荐意见
        3.7.3 证据描述
        3.7.3.1 速效救心丸(1C)
        3.7.3.2 复方丹参滴丸(1C)
        3.7.3.3 麝香保心丸(1C)
        3.7.3.4 宽胸气雾剂(1C)
4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药物推荐及证候分型判断流程(见图1、图2)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1 药物的遴选
    5.2 干预措施
    5.3 结局指标
    5.4 证据的筛选
    5.5 诊断标准
    5.6 辨证分型
    5.7 共识结果
6 更新计划
    6.1 更新时间
    6.2 更新方法

(7)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表1~3)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3.1 稳定性心绞痛
        3.1.1 临床问题
        3.1.2 推荐意见
        3.1.3 证据描述
        3.1.3. 1 通心络胶囊(1C)
        3.1.3. 2 脑心通胶囊(1C)
        3.1.3. 3 丹蒌片(2B)
        3.1.3. 4 麝香保心丸(1B)
        3.1.3. 5 复方丹参滴丸(1B)
        3.1.3. 6 丹红注射液(2D)
        3.1.3. 7 红花注射液(2C)
        3.1.3. 8 芪参益气滴丸(1C)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1 临床问题
        3.2.2 推荐意见
        3.2.3 证据描述
        3.2.3. 1 通心络胶囊(1C)
        3.2.3. 2 脑心通胶囊(2D)
        3.2.3. 3 丹蒌片(2C)
        3.2.3. 4 麝香保心丸(1B)
        3.2.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2.3. 6 血府逐瘀胶囊(2D)
        3.2.3. 7 丹红注射液(1C)
        3.2.3. 8 红花注射液(2D)
        3.2.3. 9 参麦注射液(2C)
    3.3 急性心肌梗死
        3.3.1 临床问题
        3.3.2 推荐意见
        3.3.3 证据描述
        3.3.3. 1 麝香保心丸(1B)
        3.3.3. 2 参麦注射液(2C)
    3.4 围介入手术期
        3.4.1 临床问题
        3.4.2 推荐意见
        3.4.3 证据描述
        3.4.3. 1 通心络胶囊(1C)
        3.4.3. 2 脑心通胶囊(2D)
        3.4.3. 3 丹蒌片(2B)
        3.4.3. 4 麝香保心丸(1C)
        3.4.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4.3. 6 丹红注射液(2C)
        3.4.3. 7 参麦注射液(2C)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
        3.5.1. 1 临床问题
        3.5.1. 2 推荐意见
        3.5.1. 3 证据描述
        3.5.1. 3. 1 稳心颗粒(1B)
        3.5.1. 3. 2 参松养心胶囊(1C)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3.5.2. 1 临床问题
        3.5.2. 2 推荐意见
        3.5.2. 3 证据描述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房颤
        3.5.3. 1 临床问题
        3.5.3. 2 推荐意见
        3.5.3. 3 证据描述
        3.5.3. 3. 1 参松养心胶囊(1C)
        3.5.3. 3. 2 稳心颗粒(1C)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3.6.1 临床问题
        3.6.2 推荐意见
        3.6.3 证据描述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3.7.1 临床问题
        3.7.2 推荐意见
        3.7.3 证据描述
        3.7.3. 1 速效救心丸(1C)
        3.7.3. 2 复方丹参滴丸(1C)
        3.7.3. 3 麝香保心丸(1C)
        3.7.3. 4 宽胸气雾剂(1C)
4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1 药物的遴选
    5.2 干预措施
    5.3 结局指标
    5.4 证据的筛选
    5.5 诊断标准
    5.6 辨证分型
    5.7 共识结果
6 更新计划
    6.1 更新时间
    6.2 更新方法

(8)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文献特征
    2.2 纳入研究文献方法学质量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3.2 心绞痛疗效
        2.3.3 心绞痛发作次数
        2.3.4 心绞痛持续时间
        2.3.5 硝酸甘油用量
        2.3.6 心电图疗效
        2.3.7 hs-CRP
        2.3.8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2.3.9 血流动力学(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指标的分享结果
        2.3.1 0 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分析结果
        2.3.1 1 不良反应发生率
        2.3.1 2 安全性评价
    2.4 发表偏倚
    2.5 纳入研究的证据等级(GRADE分级)
3 讨论
    3.1 通心络胶囊的作用机制
    3.2 有效性评价
    3.3 安全性评价
    3.4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9)通心络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心电图疗效
    2.3 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和SAQ评分
    2.4 心功能指标
    2.5 血流变指标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10)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SAP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及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SAP的现状研究
        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SAP的现状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讨论内容
    文献研究二:《伤寒杂病论》对胸痹的认识与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通阳宣痹汤治疗SAP的分子机制分析
        1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CHD的记载
        2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CHD病因病机的阐释
        3 治疗原则
        3.1 治病求本
        3.2 标本兼治
        3.3 从肾论治
        4.卢健棋教授通阳宣痹汤创方理念
        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通阳宣痹汤治疗SAP的分子机制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的讨论内容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1.4 研究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评定指标
        1.7 伦理学要求和知情同意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组方背景
        3.2 组方分析
        3.3 单味药物的药理学相关研究
        3.4 本研究结果分析
        3.5 进一步扩充文献研究内容的缘由
        3.6 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银杏叶胶囊与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D]. 石兆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SMD-TCM证据库生成益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 季昭臣,胡海殷,李楠,王可仪,王虎城,张明妍,李凯,王辉,刘春香,郑文科,张俊华. 天津中医药, 2021
  • [3]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D]. 高思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李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D]. 高思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6]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9)
  • [7]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 [8]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杨继,张垚,张运娇,高丹,陈善夫,庞建中,赵英强. 药物评价研究, 2021(04)
  • [9]通心络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 杨帆,刘晓帅,夏清,李东梅. 中外医疗, 2021(01)
  • [10]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林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银杏叶胶囊与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