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冷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蒸发冷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蒸发冷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肖新文[1](2022)在《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液冷技术可提高散热密度、节能减排、降低数据中心的碳足迹,开展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详细介绍了应用于数据中心的不同液冷技术及其冷却液。从冷却温度、节能效率、热回收性能3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液冷技术冷却温度高,节能效果明显,具有优秀的热回收性能。指出合理分配使用侧及冷源侧的温差,提高部分负载下液冷系统的节能性,探索冷却温度、节能效率及热回收性能三者之间的最佳耦合关系是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应用研究方向。认为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应用仍需持续实践及深入探索。

朱汉成,王泉海,卢啸风,范旭宸[2](2021)在《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塔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基于M循环原理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塔进行换热特性实验,探究冷却塔气水比、进口空气干球温度、进口空气相对湿度对冷却塔湿球效率和出口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的增加,湿球效率增加,出口水温下降;保持进口空气湿球温度不变,随着进口空气干球温度增加,湿球效率降低,出口水温增加;随着进口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湿球效率增加,但出口水温略有上升;随着进口水温增加,湿球效率降低,出口水温增加,在淋水密度为7.7 t/m2·h,气水比为0.7,空气干球温度为37.0℃,相对湿度为41.1%时,冷却塔效率最高,湿球效率为240.00%。

叶冬挺,梁雷欣,李芳芽[3](2021)在《侧送与下送风比例对高温地区电厂主厂房内的温度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用CFD技术对应用蒸发冷却空调送风系统的电厂主厂房展开数值模拟,研究汽机侧侧送与下送风量比例与巡检通道和检修区域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当汽机侧送风量分配给侧送与下送风口的比例为1︰2时,0.0 m层至26.0 m层所有工作区域中得到最低温的区域最多,平均温度也最低,全风量下送时降温效果已经达到了35℃及以下的要求。结合经济性分析后认为,在相似布局的电厂主厂房中以下送为主布置空调送风口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风口布置方式。

魏晓雯,姜坪[4](2021)在《蒸发冷却净化颗粒物的国内研究现状综述》文中认为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可用于建筑的温湿度调节,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喷淋水在填料表面所形成的液膜,可以拦截并带走空气中的颗粒物。虽然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对颗粒物的净化效果可满足传统中效过滤器的过滤标准,但是其阻力低于传统初效过滤器的平均值。文中从填料材质、运行参数、结构尺寸、喷淋液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净化颗粒物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提高颗粒物净化效率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褚俊杰,徐伟,霍慧敏[5](2021)在《数据中心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首先基于最新的ASHRAE数据中心标准制作的中国自然冷却地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应用自然冷却的范围在逐步扩大。然后针对风侧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和水侧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模式切换以及运行逻辑进行了分析。按照给出的模式切换点,分别统计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系统全年运行时间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在西宁、拉萨、昆明等城市,风侧系统全年不需要开启机械制冷冷源,即可以满足运行要求;在西宁、拉萨、乌鲁木齐等城市,水侧系统全年不需要开启机械制冷冷源,即可以满足运行要求。通过分析指出,随着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中对于数据中心的进风状态参数的逐步放宽,风侧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和水侧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在中国数据中心中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应寅[6](2021)在《浅析数据机房节能技术策略》文中提出间接蒸发冷却技术是蒸发冷却技术的核心和一种基本形式,它对空调的节能技术有重要意义。数据机房预制化模块建设能有效减少工期,提升集约控制效能。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为智能制冷控制动态消除热点、节约能源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冷却技术-模块化建设-管理平台"三位一体的技术策略,能有效降低数据机房能耗比率。

桑杭武[7](2021)在《空调技术在云南地区钢铁工业实现碳减排的技术探讨》文中提出在钢铁工业中,部分建筑因设备运行释放大量余热,通常情况下采用空调设备进行温度调节,甚至在室外温度很低的冬季仍需制冷运行。钢铁工业作为能耗大户,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钢铁工业建筑目前常用的空调设计方案,结合云南地区的气候特性,以碳减排为目的分析了适用于该地区的空调技术,指出了应因地制宜制定空调方案,避免"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思路。

杨俊通[8](2021)在《制冷空调的节能技术应用》文中认为从节能角度出发,结合制冷空调技术的基本特点和影响空调制冷技术的主要原因,阐述如何使能源的使用得到逐步控制和降低,提出未来制冷技术的发展方向。

闫明暄[9](2021)在《填料双层布置对直接蒸发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机械压缩式制冷设备有高能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空气调节系统对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蒸发冷却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健康的优点,其利用水蒸发原理进行制冷,能够大幅节省耗电量。同时,它以水作为制冷剂,对环境无污染。填料布置方式影响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填料双层布置的形式,并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了该布置对冷却性能和阻力性能的影响机制;此外,为节约淡水资源,本文还探究了海水用于蒸发冷却的可行性。研究将为优化填料布置形式以及探索海水蒸发冷却可行性提供参考。首先,选用型号CELdek7060的填料,搭建了风洞实验台,测试了厚度为100 mm和300 mm的常规填料以及“100 mm填料+100 mm中空+100 mm填料”双层填料的传热传质性能以及阻力特性,获得了填料的传热系数和阻力性能经验公式;而后,实验探究了三种浓度海水应用于蒸发冷却的可行性,对比了海水蒸发冷却与淡水蒸发冷却的传热传质性能和阻力特性,并拟合出了不同浓度的海水蒸发冷却的传热系数;最后,构建了填料双层布置应用于蒸发冷却时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填料内部蒸发冷却过程中的气、液间的热质传递机理,得到了空气动力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分布规律,获得了不同入口空气状态参数对蒸发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上述研究发现:(1)实验研究发现,填料双层布置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300mm双层布置填料与200 mm常规填料相比,其空气侧压降相近,但冷却效率却优于200 mm常规填料,如在常用风速2.5 m/s下,300 mm双层布置填料的冷却效率比200 mm常规填料高4.5%,其空气侧压降与200 mm常规填料接近;300 mm双层布置填料与300 mm常规填料相比,在0.5~3.0 m/s风速范围内,其空气侧压降降低了2.3~33.1 Pa,冷却效率比300 mm常规填料低了 8.0%~5.4%。(2)海水应用于蒸发冷却时的冷却效率稍低于淡水。在相同的风速和填料厚度下,不同浓度的海水与淡水蒸发冷却相比,其空气侧压降值很接近;海水的冷却效率低于淡水,且海水浓度越高,海水的冷却效率越低;在风速0.5~3.0 m/s,1倍浓度海水在常规填料厚度100 mm和300 mm时的冷却效率分别比淡水的低2.8%~7.0%和 2.8%~4.9%。(3)模拟研究获得了填料双层布置时各个区域的冷却占比以及不同入口空气状态对蒸发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气液之间的热质传递主要与两相间的温度差、湿度差、气液接触时间和面积有关,而温、湿度差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填料区域的气液接触时间和面积要大于中空区域;在风速1.5m/s、入口空气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的工况下,空气依次经过100 mm填料、100 mm中空、100mm填料的温降分别为4.3℃、1.3℃、1.6℃;所有填料区承担了 82.5%的冷却,而中空区域承担了 1 7.5%的冷却;入口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均对蒸发冷却性能有影响,而空气速度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双层填料布置与常规填料200 mm和300 mm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海水应用于蒸发冷却时的冷却效率稍低于淡水,但海水应用于蒸发冷却对沿海地区节约淡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为优化填料布置形式以及探索海水蒸发冷却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宋华东[10](2021)在《基于强化蒸发冷却的湿式冷却塔的增效机制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湿式冷却塔作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换热设备,其热力性能对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的研究并未全面铺展开来,湿式冷却塔在理论极限下的出塔水温为环境的湿球温度,这是限制冷却塔热力性能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蒸发冷却技术的湿式冷却塔的增效机制,构建了湿式冷却塔强化蒸发冷却增效物模试验台,并对湿式冷却塔强化蒸发冷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探索了一种利用强化蒸发冷却技术来给湿式冷却塔增效的方法,本文以机械通风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对强化蒸发冷却技术在冷却塔上应用的工作机制做了理论分析。并基于此理论分析建立了湿式冷却塔强化蒸发冷却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此数学模型分析了湿式冷却塔内复杂的传热传质现象,给出了填料内干通道空气的质量平衡方程和热平衡方程,给出了湿通道空气和水的质量平衡方程和热平衡方程,并通过此模型进行了热力计算与分析,结果发现,在热平衡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该强化蒸发冷却冷却技术用于冷却塔将极大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为了验证该强化蒸发冷却技术用于湿式冷却塔增效的可行性,本文设计了一种由干通道和湿通道组成的新的填料模块,并依据一定的相似准则,构建了湿式冷却强化蒸发冷却增效的物模试验台。作为冷却介质的空气不只是穿过雨区后进入填料与热水发生传热传质,同时一部分空气通过干通道等湿降温后再进入湿通道与热水发生热质交换。文中在干通道填料片上开多个小孔,并用示踪试验确定开孔的数量和尺寸大小,以保证在风机的抽力作用下,干通道中的空气能够均匀的流入湿通道。本文通过对比填料模块均由湿通道组成的冷却塔(原型塔)和填料模块由干通道和湿通道组成的冷却塔(增效塔),对湿式冷却塔增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干通道中的空气被等湿降温,进入湿通道后水蒸气的分压力降低,促进了水的蒸发与热传递,降低了水温,提高了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并分析了不同的进塔水温、循环水量以及出塔风速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1)冷却塔的冷却水温降Δt和冷却效率η随进塔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湿球效率ηwb随进塔水温的升高而减小。由于进塔水温增加,气水间的温差增加,增强了换热的驱动力,同时出塔水温升高,因此提高了冷却水温降Δt和冷却效率η,降低了湿球效率ηwb。(2)冷却塔的冷却水温降Δt和冷却效率η以及湿球效率ηwb随循环水量的升高而减小。由于循环水量增加,同一高度上的干通道空气温度变高,出塔温度升高,降低了冷却水温降Δt、冷却效率η及湿球效率ηwb。(3)冷却塔的冷却水温降Δt和冷却效率η以及湿球效率ηwb随出塔风速的增加而增大。由于出塔风速增加,通风量增加,促进了循环水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水温降Δt、冷却效率η及湿球效率ηwb。增效塔的进塔水温、循环水量以及出塔风速对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原型塔一致,且其冷却性能好于原型塔。最后,本文研究了增效塔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化蒸发冷却能力,发现通过减少循环水量、降低进塔水温以及提高通风量可以有效地实现干通道空气的预冷,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和湿球效率,说明基于该强化蒸发冷却技术的湿式冷却塔可以更好的发挥空气的冷却潜能,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

二、蒸发冷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蒸发冷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中心液冷
    1.1 电子设备液冷技术
    1.2 数据中心液冷种类
    1.3 冷却液
2 冷却温度
3 节能效率
4 热回收性能
5 结论与展望

(2)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塔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M循环原理介绍及发展现状
    1.1 M循环原理
    1.2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发展现状
2 实验系统及测量系统
    2.1 实验系统
    2.2 测量系统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参数定义
    3.2 气水比对冷却塔冷却效果影响
    3.3 进口空气干球温度对冷却塔效率
    3.4 进口空气相对湿度对冷却塔效率影响
    3.5 进口水温对冷却塔效率的影响
4 结论

(3)侧送与下送风比例对高温地区电厂主厂房内的温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数值模拟设置
    2.1 计算方法确定
    2.2 边界条件设置
        2.2.1 固定壁面边界条件
        2.2.2 送风口
        2.2.3 排风口
        2.2.4 热源
    2.3 物性参数设置
3 设计工况下模拟结果分析
    3.1 各区域温度统计结果
    3.2 侧送与下送风量配比对电厂每层温度的影响
4结论

(4)蒸发冷却净化颗粒物的国内研究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的颗粒物净化性能
    1.1 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净化机理
    1.2 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对颗粒物的净化效果
        1.2.1 不同材质填料对净化性能的影响
        1.2.2 填料段运行参数对净化性能影响
        1.2.3 填料结构尺寸对净化性能影响
        1.2.4 喷淋液对净化性能的影响
2 应用展望
3 结语

(6)浅析数据机房节能技术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机房冷却技术的比选
3 预制化制冷模块
4 制冷控制策略及管理平台
5 结语

(7)空调技术在云南地区钢铁工业实现碳减排的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钢铁工业常用空气调节技术
2 不同空调技术分析
    2.1 压缩式空调
    2.2 吸收式空调
    2.3 直接蒸发式空调
    2.4 间接蒸发式空调
3 空调技术适应性分析
    3.1 气候特征
    3.2 空调房间工艺设备要求
        3.2.1 温度对设备的影响
        3.2.2 湿度对设备的影响
        3.2.3 粉尘对设备的影响
4 空调技术选择
    4.1 案例分析
    4.2 复合式空气调节
    4.3 复合式空调研究方向
5 结论

(8)制冷空调的节能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特点
2 影响空调制冷能耗的因素
3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
4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展望
5 结语

(9)填料双层布置对直接蒸发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空调能耗与环境污染
        1.1.2 直接蒸发冷却的应用现状
        1.1.3 中国淡水资源现状
    1.2 文献综述
        1.2.1 填料的发展过程
        1.2.2 填料布置的研究综述
        1.2.3 海水蒸发冷却的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论文框架
第2章 直接蒸发冷却技术基础理论
    2.1 直接蒸发冷却技术原理
    2.2 热质传递过程分析
        2.2.1 空气侧热质传递过程分析
        2.2.2 水侧热质传递过程分析
    2.3 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性能评价
        2.3.1 阻力特性
        2.3.2 传热传质特性
        2.3.3 填料的收益效率
第3章 填料双层布置的实验研究
    3.1 填料的布置形式
    3.2 风洞实验设计
        3.2.1 风洞系统
        3.2.2 配水系统
        3.2.3 数据采集系统
        3.2.4 实验方法及步骤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误差分析
        3.3.2 阻力特性
        3.3.3 传热传质特性
        3.3.4 填料的收益效率
        3.3.5 水损耗
    3.4 海水应用于蒸发冷却的可行性探究
        3.4.1 海水配制
        3.4.2 阻力特性
        3.4.3 传热传质特性
        3.4.4 水损耗
第4章 填料双层布置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CFD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4.1.1 基本假设
        4.1.2 物理模型
        4.1.3 控制方程
        4.1.4 边界条件
        4.1.5 数值计算方法
    4.2 网格划分以及参数设置
        4.2.1 几何模型
        4.2.2 网格划分以及独立性验证
    4.3 模型验证
    4.4 气-液两相流动与热质传递机理研究
        4.4.1 空气动力场
        4.4.2 空气温度分布
        4.4.3 空气湿度分布
        4.4.4 不同入口空气状态参数对蒸发冷却性能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基于强化蒸发冷却的湿式冷却塔的增效机制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冷却塔简介
    1.3 湿式冷却塔强化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露点蒸发冷却技术的相关研究
        1.3.2 冷却塔强化蒸发冷却的研究进展
        1.3.3 冷却塔填料的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强化蒸发冷却原理及传热传质过程分析
    2.1 露点冷却原理
    2.2 湿式冷却塔中的强化蒸发冷却机制
    2.3 湿式冷却塔中的传热传质
    2.4 基于强化蒸发冷却技术的湿式冷却塔内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
    2.5 湿空气相关参数的计算
        2.5.1 湿空气的温度
        2.5.2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2.5.3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2.5.4 湿空气的含湿量
        2.5.5 湿空气的密度
        2.5.6 湿空气的比热
        2.5.7 湿空气的比焓
        2.5.8 冷却塔的出塔参数
    2.6 填料区热力和阻力计算
    2.7 本章小结
3 湿式冷却塔强化蒸发冷却增效试验平台的构建
    3.1 试验相似准则
    3.2 热态模型试验
        3.2.1 试验系统
        3.2.2 试验内容
    3.3 测量参数及仪表配置
    3.4 冷却塔热力性能参数
    3.5 测量的不确定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湿式冷却塔强化蒸发冷却的实验研究及性能分析
    4.1 空气流态及填料结构的确定
    4.2 实验工况
    4.3 填料干通道内气温的变化规律
        4.3.1 不同出塔风速下干通道内气温的变化规律
        4.3.2 不同进塔水温下干通道内气温的变化规律
        4.3.3 不同循环水量下干通道内气温的变化规律
    4.4 进塔水温对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
        4.4.1 不同出塔风速下进塔水温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
        4.4.2 不同循环水量下进塔水温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
    4.5 循环水量对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
        4.5.1 不同出塔风速下循环水量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
        4.5.2 不同进塔水温下进塔水量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
    4.6 出塔风速对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
        4.6.1 不同进塔水温下出塔风速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
        4.6.2 不同循环水量下出塔风速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
    4.7 增效塔热力性能的实验研究
        4.7.1 实验系统及工况
        4.7.2 干通道内气温的变化规律
        4.7.3 增效塔冷却效率的性能分析
        4.7.4 增效塔湿球效率的性能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湿式冷却塔强化蒸发冷却的热力计算模型与分析
    5.1 前言
    5.2 冷却塔阻力系数的计算
    5.3 冷却塔强化蒸发冷却的热力计算模型求解
        5.3.1 热平衡误差计算公式
        5.3.2 计算模型求解依据
        5.3.3 计算模型求解步骤
    5.4 计算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蒸发冷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 肖新文. 暖通空调, 2022(01)
  • [2]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塔实验研究[J]. 朱汉成,王泉海,卢啸风,范旭宸.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11)
  • [3]侧送与下送风比例对高温地区电厂主厂房内的温度影响研究[J]. 叶冬挺,梁雷欣,李芳芽. 广东化工, 2021(20)
  • [4]蒸发冷却净化颗粒物的国内研究现状综述[J]. 魏晓雯,姜坪. 低温建筑技术, 2021(10)
  • [5]数据中心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 褚俊杰,徐伟,霍慧敏.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1(05)
  • [6]浅析数据机房节能技术策略[J]. 应寅.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10)
  • [7]空调技术在云南地区钢铁工业实现碳减排的技术探讨[J]. 桑杭武. 低碳世界, 2021(10)
  • [8]制冷空调的节能技术应用[J]. 杨俊通. 电子技术, 2021(10)
  • [9]填料双层布置对直接蒸发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D]. 闫明暄. 山东大学, 2021(09)
  • [10]基于强化蒸发冷却的湿式冷却塔的增效机制与实验研究[D]. 宋华东. 山东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蒸发冷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