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用于手术室洗手消毒的6年回顾性调查

碘伏用于手术室洗手消毒的6年回顾性调查

一、碘伏用于手术室洗手消毒6年回顾性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唐冬生[1](2021)在《医院感染防控的早期探索与实践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自1985年开始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在国家全面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以来,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者为感染防控作出较大贡献。作为中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最早的专职人员之一,用亲身的实践经历结合文献分析,对我国医院感染防控早期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并列举10个典型案例,以期对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有借鉴作用。

唐兰兰[2](2019)在《自然分娩护理成本核算研究 ——以甘肃省某三甲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界定自然分娩孕产妇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项目以及护理项目操作内容,为护理管理者规范自然分娩护理流程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2)根据所确立的护理项目及各项目服务内容进行护理成本核算,从而计算自然分娩孕产妇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总成本,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相关决策部门制定合理的护理服务价格提供客观依据,为其他单病种护理成本核算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及方法学指导。方法:在大量查阅文献、病例回顾以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确立自然分娩护理项目以及护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通过文献回顾以及专题小组讨论确定护理服务操作内容;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自然分娩相关的护理项目的项目技术难度、项目劳动强度、项目风险程度、护士自身特征以及患者情况五类影响因素进行赋分;运用成本相对值法,计算出专家赋分得到的影响因素的累加值,选取参照项目,计算护理项目人力成本RVU值;运用工时测定法测量单项护理操作时间;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护理项目进行核算项目和分摊项目分类并且分摊项目向哪些核算项目分摊;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对分摊项目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分摊;采用现场调查法和病例回顾对115例自然分娩孕产妇住院期间护理项目频次进行统计;数据统计分析运用EXCEL2016中文版和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结果:确立了自然分娩相关护理项目共61项,包括基础护理项目36项,专科护理项目25项;本研究得到25项专科项目的RVU值,测得自然分娩护理项目的操作时间,核算出护理人力成本;得到18项分摊项目,43项核算项目,将分摊项目的成本和间接成本分摊后,核算出单项目护理成本,核定出护理项目的平均标准频次,计算得到自然分娩护理总成本在1132.79-1240.54元之间;自然分娩孕产妇在住院期间平均实际护理收费不包括接生费用为215.51元,占住院费用的7.57%,基础护理项目实际收费较核算护理成本差距较大;自然分娩单病种护理工作量前六位分别是单胎顺产接生、听胎心、观察宫缩、新生儿油浴、会阴擦洗以及测量TPR。结论:在自然分娩护理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构建的自然分娩护理项目成本核算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核算结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服务中各种成本的消耗;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的管理是护理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相对值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护理成本核算,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反映护理人员的劳动付出;现有的护理收费项目并不能完全包含临床实际护理项目,自然分娩护理现行收费不合理,政府决策部门可参照一定的依据进行定价的调整。

王亚慧[3](2017)在《股骨颈修复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行股骨颈修复手术患者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逐步推进各项干预措施,提高干预措施的依从性,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方法:对山西省两所三级医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行股骨颈修复手术的493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由课题组成员统一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和《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依从性监测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是否采用干预措施等情况。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率、百分比等描述性指标,探讨股骨颈修复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现状及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2015-2016年共监测股骨颈修复手术患者493例,男性221例,女性272例。年龄13岁-97岁,平均年龄为(66.27±15.23)岁,共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42%。其中表浅切口感染发生5例,占71.43%,深部切口感染发生2例,占28.57%。均未发生器官腔隙感染。2.将各手术医师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进行调正分析。感染专率调正前排名前三的依次为代号9(3.70%),5(2.70%),0(1.64%)的医师,调正后排名前三的依次为代号5(1.78%),2(1.65%),3(1.58%)的医师。3.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其中6例进行标本送检,共检出9株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株),居首位;无真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生。病原菌均为条件致病菌。结论:术前住院天数过长、术后住院天数过长、切口污染程度严重、手术持续时间过长、手术危险指数高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推进干预措施,发现和解决干预措施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张吟[4](2017)在《宁夏地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与干预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对2011-2016年宁夏地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了解该地区医疗机构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为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2.对银川部分医疗机构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消毒质量的变化,掌握消毒工作的薄弱环节,确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3.对院感发生关键环节手卫生进行现况调查,评估手卫生消毒质量及影响因素,找出重点人群和适宜的洗消方法,为更好的控制由手卫生问题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借鉴。方法:1.收集各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2011-2016年各级医疗机构的监测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录入、汇总、分析和总结。2.随机抽取宁夏银川市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各1家,以这3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作为干预研究对象,采取宣传培训、现场技术指导、领导座谈,结果反馈等综合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消毒质量监测,对干预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消毒水平的变化。3.随机抽取宁夏银川市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各1家,以这3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手卫生监测,了解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岗位和不同手卫生方式的消毒效果。结果:1.2011-2016年宁夏地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共采样71765份,总合格率为92.32%,各年度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21,P<0.001);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合格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16,P<0.001);紫外线灯和室内空气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9.71%和83.91%。2.干预前后问卷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3,P<0.001);干预前后手术室空气(χ2=11.35,P<0.001)、环境物体表面(P<0.05)、手卫生(χ2=22.07,P<0.001)、医疗器械(χ2=13.63,P<0.001)、医疗用水(χ2=4.9,P<0.05)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科手(P>0.05)、内镜(χ2=2.27,P>0.05)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等级医院(F=11.99,P<0.001)、不同科室(F=4.42,P<0.05)手卫生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卫生总体合格率为67.35%,不同等级医院(χ2=19.33,P<0.05)、医生和护士(χ2=22.46,P<0.05)、四种不同手卫生方式(χ2=37.57,F<0.05)手卫生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一级以下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较差,是今后消毒质量监测的重点,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其消毒水平。2.紫外线灯和室内空气是宁夏地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薄弱环节,应该进一步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定期监测,改进消毒方法,改善消毒设备。3.采取宣传培训、现场技术指导、领导座谈和结果反馈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消毒卫生知识水平,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健全消毒灭菌制度,增高消毒质量合格率。4.卫生手消毒是一种简便、快捷、强效的手卫生方式,在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可以直接使用快速手消代替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孙远荣[5](2014)在《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了解医院院内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易感病原菌分布种类、多重耐药菌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防范医院感染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临床提高病原菌微生物送检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防范医院感染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感染调查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网络组成。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要求,确定调查启动时间,科室按照最少每50张床位配备一名感染质控调查人员,科室安排一名主治医师职称及护理人员作为科室质控人员,医院感染科在调查前3-7天统一培训调查人员,掌握调查的目的、方法及数据采集,质控人员应完善住院患者所有与院内感染有关的检查项目。采用每个患者床旁调查与调查住院病历结合,填写《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院感科对调查当天医院感染患者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特别强调已经调查过的患者如果当日转科应注明,不再重复调查。结果:2011年医院感染应查917例,实查906例,实查率通过98.80%;发生医院感染69例,医院感染现患率7.62%;2012年实查1274人,发生医院感染89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99%,均高于日常连续性调查结果。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五位是综合ICU、新生儿组、神经内科、呼吸重症监护室和普外科;2012年医院感染前五位是ICU、新生儿监护室、神经内科、呼吸重症监护室和血液内科。2011共年检出病原菌37株,微生物送检标本121份,病原菌检出率30.58%;2012年检出病原菌52株,微生物送检标本165份,病原菌检出率31.52%。两年均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条件致病菌,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2011年调查906人次,使用抗菌药物512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51%,2012年调查1274人次,抗菌药物使用605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49%.医院感染前五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腹腔内组织、泌尿道、浅表切口及皮肤软组织;2012年院内感染前五位依次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腹腔内组织、浅表手术切口及上呼吸道。两年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2011年主要为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放疗化疗为主;2012年危险因素依次为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血液透析和放疗化疗。结论:1、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水平保持平稳,均低于全国院感现患率<10%的要求。2、科室分布上ICU、新生儿监护室及神经内科感染现患率高于其他科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4、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以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及动静脉插管为主。5、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分支杆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以第三代头孢最多,抗生素使用高于国家标准,内科、小儿科以治疗为主,外科、妇科、产科等手术科室以预防用药为主。临床上病原体送检率低,医生凭经验用药、预防用药普遍。

邓乃梅[6](2012)在《医院高危科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易感部位及相关因素,并实施有效干预,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2009年青岛市市立医院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比2008年的发生率有明显降低,并且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病毒性肝炎感染与皮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的发生率均有明显的降低,各种医院感染制度、规范与措施健全,临床科室的执行力有明显的提高。方法:随机选择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ICU、儿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和多个外科高危科室,如脑外科、胸外科、骨外科等,对其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连续性监测。对2008年、2009年感染发生的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按感染部位进行归类,寻找医院感染发生的规律。比较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后(2009年)与采取措施前(2008年)的医院感染情况,观察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变化,并对不同科室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科室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特点及差异,从而指导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监测指标:院感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类型,有无并发症等,及给予干预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2008年、2009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两年共监测住院病例26707人次,发现医院感染病例971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2%,整体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2009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2008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医院感染高危科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有差异。感染发生率居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ICU、烧伤、肾内科,医院感染高危科室间感染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3.医院感染年龄和性别分布的分析。48771例患者按年龄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着性。1-10岁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0-1岁组,10-30岁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最低。4.医院感染按感染部位进行分组分析。按照医院感染部位分类,医院感染发生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全部感染例次的16.37%,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上呼吸道(14.32%)、胃肠道(12.7%)、泌尿道(11.84%)、皮肤软组织(9.99%)、腹腔(9.37%)、胸腔(8.75%)、血液(4.84%)和口腔(7.31%)。5.医院感染的季节分析。第三季度感染发生率最高为2.30%,第四季度感染发生率最低为1.19%,医院不同季节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6.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分析。对2008-2009年医院手术室、ICU、神经外科、肾内科、急诊科、检验科、供应室等科室,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剂与灭菌剂等细菌学检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两年中,各类物品消毒灭菌效果合格率为96.82%,其中,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剂与灭菌剂、高危区沙门菌与化脓菌的消毒灭菌效果合格率均为100%,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合格率为,91.73%,物体表面的消毒合格率为94.18%,空气的消毒合格率为97.56%。结论: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分为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的因素:1.医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不严格;抗菌药物正确使用原则依从性低;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控制流程执行效度不够。2.医院监控医生及护士及时筛检医院感染高危病人,及早提供有效干预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客观方面的因素:1.应用侵入性诊治手段的住院患者人数逐年递增。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损伤了患者机体的防御屏障。2.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住院患者人数逐年递增。致使病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3.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开发和普及性应用,使病人发生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不断增加。4.逐年增加的探视人数与严重污染的环境等外源性感染因素不断增加。

姜皓[7](2012)在《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前言:手术器械的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主要措施。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血传播性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而彻底清洗是合格灭菌的前提,手术器械的彻底清洗同消毒与灭菌同样重要,清洗不彻底会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但因国内的各家医院的情况不同,条件不同,手术器械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方法也各有不同。卫生部的规范在大的原则上给予规定,但具体实施上有多种的方法,为此,我们将评价各种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方法的特点和效果,探讨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使清洗质量持续完善。目的:探索四种不同清洗方法对不同种类器械的清洗对比,找到适合不同种类器械清洗的最佳方法,达到最佳清洗效果,并对器械的损失性最小,又可以减少清洗步骤,降低成本。并以此指导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工作,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我们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手术室自2010~2011年回收手术后待处理的器械,分为普通器械、精密器械、腔镜器械等三组,为对比各种清洗方法的效果,分为单纯手洗、手洗+酶泡、手洗+酶泡+超声波洗、机洗四组,采用目测法、隐血实验法、3M清洗测试棒测试等三种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洁质量进行评价;为对比各种灭菌方法的效果和使用情况,分为高温高压灭菌法、2%戊二醛浸泡法、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三组进行研究。结果:利用目测法评价普通器械、腔镜器械、精密器械各种清洗方法的效果,四组清洗方法的合格率有差别,机洗组和手洗+酶泡+超声波洗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洗和手洗+酶泡组,咬合面和轴节比表面的合格率低。P值<0.01,有统计学意义。利用隐血实验法评价普通器械、腔镜器械、精密器械各种清洗方法的效果,四组清洗方法的合格率有差别,机洗组和手洗+酶泡+超声波洗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咬合面和轴节比表面的合格率低。P值<0.01,有统计学意义。利用3M清洗测试棒测试法评价普通器械、腔镜器械、精密器械各种清洗方法的效果,四组清洗方法的合格率有差别,机洗组和手洗+酶泡+超声波洗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咬合面和轴节比表面的合格率低。P值<0.01,有统计学意义。在清洗腔镜器械的管腔时,手洗+酶泡+超声波组的清洗合格率高于机洗组,提示对于腔镜器械还应以手洗+酶泡+超声波洗为主;目测法、隐血实验法、3M清洗测试棒测试等三种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提示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日常监测应用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定期监测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总结各种手术器械灭菌法的特点,高温高压灭菌法、2%戊二醛浸泡法、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法的器械灭菌效果均能达到临床要求;2%戊二醛浸泡法与高温高压灭菌法和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法相比,灭菌时间相对要长、器械损耗较重,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操作人员可能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高温高压灭菌法不适用于腔镜镜身的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为腔镜器械首选的灭菌方法。结论:提示临床工作中各种手术器械都应以手洗+酶泡+超声波洗和机洗为主;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单一的清洗方式清洗后物品均有不同程度污染,组合方式清洗后物品污染率大大降低。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不同的清洗方法都显示咬合面和轴节比表面的合格率低,咬合面和轴节及管腔要重点处理。手洗+酶泡+超声波洗和机洗对于精密器械和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基本相同,可提示减少清洗步骤,以减少手术器械的损耗和降低人员成本及清洗费用。手术器械的灭菌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对各种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方法的特点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在临床工作中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方法,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张晓丽[8](2012)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e, NICU)医院感染现状,分析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高危因素,为制定N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科学性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目标监测的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资料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的方法,收集4年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NICU所有出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比较,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Z检验。结果在4年内,共监测4811例NICU出院患儿,其中10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0%;10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为2.20%。不同年份NICU部位感染发生率有所不同,4年平均医院感染部位中以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其中下呼吸道占25.47%,上呼吸道占17.92%;其次为口腔感染(20.75%)。不同年份NICU医院感染季度构成比有所不同,4年平均医院感染季度构成比中,第4季度感染率(3.07%)最高,第2季度感染率(0.95%)最低。调查结果显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病情程度、基础疾病数量、侵袭性操作、全胃肠外营养(TPN)和抗生素的使用有明显相关性。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率越高,其中出生体重≤1000g感染率为16.67%,出生体重≥2500g感染率为1.56%,胎龄≤28周感染率为20.00%,胎龄≥37周感染率为1.49%。出生体重越低,平均住院时间越长,日感染发病率越高,出生体重≤1000g,平均住院日数30.67天,日感染发病率为5.43%,出生体重≥2500g,平均住院日数9.78天,日感染发病率为1.65%。出生体重越低、总器械使用率越高、器械使用时间越长、器械感染发生率越高(P<O.01)。病情程度越重,感染率越高(P<0.01)。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患该病患儿;而不同性别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导致了患儿病情的加重、住院时间的延长(P<0.01)。结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胎龄和出生体重与医院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患儿病情程度越重、基础疾病数量越多、住院时间越长、侵袭性操作越多,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季节与医院感染有关,冬季感染率相对较高;医院感染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应针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和季节特点,加强原发性疾病的治疗,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和防范措施,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石春兰[9](2010)在《某大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及风险控制状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现状和风险控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全体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基本信息和过去一年内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实际调查医护人员1201人,其中护士、医生、医技人员的比例分别为65.53%、29.14%和5.33%。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记录,综合评价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和接触后报告情况。结果1.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状况1.1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过去一年内,所调查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率为71.19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为3.42人次/人·年。其中发生污染锐器损伤、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及黏膜职业接触的接触发生率分别为63.78人/100人·年、26.98人/100人·年和23.40人/100人·年。护士、医生、医技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率分别为75.60人/100人·年、67.71人/100人·年和35.94人/100人·年。科室中妇产科、手术室和外科医护人员的接触发生率位于前三位;医生中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和手术室医生的接触发生率位于前三位;护士中妇产科护士、手术室护士、儿科护士的接触发生率位于前三位。1.2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发生情况医护人员年人均发生次数为3.58人次/人·年,损伤发生率为78.85人/100人·年。护士、医生、医技人员的发生率分别为88.31人/100人·年、66.29人/100人·年和31.25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4.14人/100人·年、2.86人/100人·年和0.66人次/人·年。发生率位于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妇产科、外科和重症监护室;年人均发生次数位于前三位的科室是急诊科、妇产科和外科;发生地点位于前三位是住院病房、手术室、急诊室。引起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接触发生率的主要医疗操作是掰安瓿、输液结束拔针和整理用毕的锐器,引起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年人均次数的的主要医疗操作是掰安瓿、手术中(缝合或切开)、输液结束拔针。引起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主要是由空心针具、玻璃器械和缝合针。1.3污染锐器损伤医护人员年人均发生次数为2.02人次/人·年,接触发生率为63.78人/100人·年。医生、护士、医技人员污染锐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4.29人/100人·年、66.33人/100人·年和29.69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2.55人/100人·年、1.89人/100人·年和0.63人次/人·年。妇产科、手术室和外科医护人员的污染锐器损伤发生率和年人均发生次数均较高。容易发生污染锐器损伤的工作场所主要包括住院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急诊室。76.42%污染锐器损伤发生在锐器使用过程中,另外23.58%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过程中。输液结束拔针、整理用毕的锐器、手术中(缝合或切开)和静脉穿刺(采血、加药、输液)引起的污染锐器损伤较多。污染锐器损伤主要由空心针具和缝合针引起。1.4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医护人员年人均发生次数为0.74人次/人·年,接触发生率为26.91人/100人·年。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发生率分别为10.57人/100人·年、36.09人/100人·年和4.69人/100人·年。急诊科医护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发生率最高。医护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较容易发生在住院病房、急诊室、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引起医护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较多的医疗操作是静脉/动脉通路插入/移除/操作。1.5黏膜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医护人员黏膜职业接触的年人均发生次数为0.67人次/人·年,发生率为23.40人/100人·年。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黏膜职业接触发生率分别为30.57人/100人·年、20.84人/100人·年和15.63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00人次/人·年、0.55人次/人·年和0.33人次/人·年。外科医护人员发生黏膜职业接触最多。黏膜职业接触发生率最高的是手术室,其次为外科、急诊科和妇产科。医护人员较容易发生黏膜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是手术室、住院病房、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和产房。引起医护人员黏膜职业接触最多的医疗操作是外科手术(包括剖宫产)。2.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培训率低;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还需改进和加强;医院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够;医护人员乙肝抗体阳性水平较低;接触后应急处理措施实施状况较好;接触后评估工作中,源患者评估工作好于接触者评估工作。3.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后报告情况医护人员在发生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后报告率普遍较低,原因主要是认为没有时间报告、接触导致感染的风险小以及报告不重要。4.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多因素分析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次数与医护人员性别、工种、所在科室、是否接受过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是否包括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及防护、医院是否征求过职业卫生防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天工作小时数及每周工作天数有关。结论医护人员仍然面临较大的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风险。不同职业人群所面临的职业接触风险不同,不同工作场所发生职业接触的风险不同,不同医疗操作和医疗锐器引起职业接触的风险不同。应针对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医疗操作和防护措施薄弱环节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制度,积极落实相关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医护人员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实施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和导致接触的有害因素报告和评估程序;针对基线评估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积极开展预防控制措施。

尹至[10](2010)在《反复应用碘消毒剂可否导致人体过量摄碘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以碘元素为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外科医生在术前进行手部消毒时,含碘消毒剂一直是在世界范围内最经典的、应用最广的选择。碘元素同时是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原料,碘的缺乏可引起多种甲状腺疾病。2001年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碘的摄入过量同样可使多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目的:探讨外科医生反复应用含碘消毒剂进行术前手部消毒是否会引起碘元素过量摄入。方法:使用国际公认的测定方法对上海中山医院长期使用安尔碘刷手的外科医生和器械护士的碘摄入水平进行测定,并在该医院使用新型消毒剂替换安尔碘之后对同样的样本再次进行了测定,作为自身对照。结果:经过对71例样本和61例对照样本的结果分析,发现该人群并不存在碘摄入过量,并且停用含碘消毒剂后该人群碘的摄入水平亦无显着下降。

二、碘伏用于手术室洗手消毒6年回顾性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碘伏用于手术室洗手消毒6年回顾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医院感染防控的早期探索与实践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感染学科名称和管理机构建设的探索
2 医院感染的界定和诊断标准的确定
3 医院感染早期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
4 早期医院感染现状和局部暴发的调查
5 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建立和医院全面监测方法的探索
6 早期医院感染防控方法的实践探索及其案例
    6.1 各部位及诊疗操作的医院感染防控
        6.1.1 输氧设施引起肺部感染(案例1)
        6.1.2 洗手肥皂引起手术切口感染(案例2)
        6.1.3 开放式留置导尿管引起泌尿道感染(案例3)
    6.2 各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
        6.2.1 输液瓶中加入青霉素类药物引起输液反应(案例4)
        6.2.2 爽身粉引起新生儿脐炎(案例5)
        6.2.3 凡士林纱布增加切口感染(案例6)
    6.3 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6.3.1 流通蒸汽灭菌未达到灭菌效果(案例7)
        6.3.2 紫外线灯消毒形同虚设(案例8)
        6.3.3 新洁尔灭消毒纤维内镜几乎无效(案例9)
    6.4 隔离预防技术
    6.5 环境卫生控制
7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抗菌药物专家系统的研制
    7.1 手术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案例10)
8 医院感染管理的国家行政措施
9 医院感染防控理论教材和实践指南编着
10 医院感染防控的早期学术研究

(2)自然分娩护理成本核算研究 ——以甘肃省某三甲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护理成本研究现状
        3.2 国内护理成本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概念介绍
    2 研究对象
        2.1 自然分娩病种
        2.2 自然分娩相关的护理项目
        2.3 自然分娩病例
    3 研究内容
        3.1 界定自然分娩护理项目以及操作内容
        3.2 核算自然分娩单项目护理成本
        3.3 核算自然分娩护理病种成本
    4 研究方法
        4.1 资料来源与方法
        4.2 研究工具
        4.3 核算方法
        4.4 质量控制
        4.5 统计分析方法
    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自然分娩相关护理项目确定及操作内容界定结果
        1.1 自然分娩相关护理项目的确定
        1.2 自然分娩专科护理项目的操作内容
    2 单项目护理成本核算结果
        2.1 单项目护理人力成本核算结果
        2.2 护理项目材料成本核算结果
        2.3 分摊项目成本分摊结果
        2.4 护理间接成本核算结果
        2.5 自然分娩相关单项目护理成本
    3 自然分娩病种护理总成本
        3.1 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
        3.2 自然分娩核算护理项目操作频次
        3.3 自然分娩产妇住院期间护理工作量
        3.4 自然分娩护理成本核算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确定自然分娩相关护理项目和操作内容的必要性
    2 自然分娩护理工作量分析
    3 自然分娩护理成本分析
        3.1 人力成本是病种护理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核算尤为重要
        3.2 科学管理护理材料成本能够降低护理总成本
        3.3 分摊项目和间接成本的科学分摊是护理成本核算的关键
        3.4 现行收费低于实际成本核算结果,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价值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3)股骨颈修复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工具
    1.4 手术部位感染和评分标准
    1.5 监测方法
    1.6 具体干预措施
    1.7 质量控制
    1.8 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2.2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
    2.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4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3 讨论
    3.1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3.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3.3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建议
    4.3 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宁夏地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与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定义
前言
第一部分 宁夏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2011-2016 年)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医院消毒质量的干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手卫生现状调查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5)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医院高危科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的不足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前言
第1章 手术器械清洗、灭菌、保养、管理的新进展
    1.1 彻底清洗是合格灭菌的前提
        1.1.1 清洁处理的定义
        1.1.2 清洁的作用
        1.1.3 清洗前的器械分类
        1.1.4 常用的器械清洗方法
        1.1.5 器械清洗的温度
        1.1.6 腔镜器械的清洗
        1.1.7 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质量监测
    1.2 灭菌
        1.2.1 灭菌的概念
        1.2.2 常用的灭菌方法
        1.2.3 手术器械灭菌的质量监测
        1.2.4 灭菌效果的监测
    1.3 不同手术器械的保养
        1.3.1 腹腔镜器械的保养
        1.3.2 其他手术器械的保养
    1.4 器械的管理
        1.4.1 专人负责、操作规范
        1.4.2 专柜贮存、对号放置
        1.4.3 建立检查登记制度
        1.4.4 建立健全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评价
        2.1.1 手术器械来源
        2.1.2 清洗用具
        2.1.3 清洗前人员准备
        2.1.4 清洗方法
        2.1.5 清洗效果评价方法
    2.2 手术器械的各种灭菌方法评价
        2.2.1 手术器械来源
        2.2.2 灭菌用具
        2.2.3 三种灭菌方法
        2.2.4 灭菌效果评价
        2.2.5 毒性反应发生率评价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评价
    3.2 手术器械各种灭菌方法的效果评价
        3.2.1 三种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
        3.2.2 各种手术器械对人体的损伤性
        3.2.3 各种手术器械灭菌法的特点评价
第4章 讨论
    4.1 多种清洗方法与多种检测方法
        4.1.1 常用的器械清洗方法有以下几种
        4.1.2 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方法
    4.2 四种清洗方法对三种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分组对比
    4.3 同一种检测方法对三种手术器械的不同部位清洗效果的比较
    4.4 灭菌方法比较
        4.4.1 常用的灭菌方法
        4.4.2 灭菌方法的分组与对比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第一章 前言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mcu医院感染特点
    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第二章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建议
附表
附图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某大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及风险控制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还未解决的问题
    1.4 拟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1 目的
    2.2 假设
3 研究方法和内容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现场
    3.3 研究对象
    3.4 调查内容
    3.5 观察指标
    3.6 数据收集方法
    3.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4.1 设计阶段
    4.2 实施阶段
    4.3 分析阶段
5 结果
    5.1 概况
    5.2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状况
    5.3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现状
    5.4 报告情况分析
    5.5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特点
    6.2 资料的可靠性
    6.3 研究的局限性
    6.4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特点
    6.5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现状
    6.6 职业接触报告情况
    6.7 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6.8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防护措施建议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课题调查问卷
附录2 个人简介
致谢

(10)反复应用碘消毒剂可否导致人体过量摄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反复使用碘剂进行皮肤消毒对人体碘摄入的影响
致谢
综述 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
综述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四、碘伏用于手术室洗手消毒6年回顾性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医院感染防控的早期探索与实践案例[J]. 唐冬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1(12)
  • [2]自然分娩护理成本核算研究 ——以甘肃省某三甲医院为例[D]. 唐兰兰.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股骨颈修复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D]. 王亚慧.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4]宁夏地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与干预效果的研究[D]. 张吟. 宁夏医科大学, 2017(01)
  • [5]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D]. 孙远荣. 泰山医学院, 2014(01)
  • [6]医院高危科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 邓乃梅. 山东大学, 2012(05)
  • [7]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方法的研究[D]. 姜皓. 吉林大学, 2012(03)
  • [8]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研究[D]. 张晓丽. 山东大学, 2012(02)
  • [9]某大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及风险控制状况调查[D]. 石春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05)
  • [10]反复应用碘消毒剂可否导致人体过量摄碘的研究[D]. 尹至. 复旦大学, 2010(03)

标签:;  ;  

碘伏用于手术室洗手消毒的6年回顾性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