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提取碳酸锂

粉煤灰提取碳酸锂

一、用粉煤灰提取碳酸锂(论文文献综述)

杨旭[1](2021)在《硫酸氢铵溶液浸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氧化铝生产大国,氧化铝的产量和产能均高居世界首位,而我国的优质铝土矿资源却相对缺乏。目前,我国的氧化铝生产主要依赖于国外铝土矿的进口,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氧化铝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找新的含铝资源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作为火力发电大国,我国每年燃烧煤炭发电产生的大量粉煤灰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氧化铝的含量超过30%以上的高铝粉煤灰约占现存粉煤灰总量的30%,可视为一种潜在的含铝资源。因此,合理开发利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实现固体废弃物绿色资源化,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如今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传统的提取工艺均存在着不同的缺点,使其很难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本课题组在铵法焙烧的基础上,研发出了NH4HSO4溶液浸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新技术,本文主要对浸出热力学、浸出过程中各物质性质的转变规律、NH4Al(SO4)2溶液的结晶特性进行研究,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了Al-H2O和Fe-H2O体系中各物质的高温热力学数据并绘制了Al-H2O和Fe-H2O体系不同温度的Eh-pH图。结果表明,浸出体系中各物质的稳定区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向pH降低、平衡电位升高的方向移动,Al3+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区域变窄,说明过高的浸出温度会导致氧化铝浸出率降低。以Al-Fe-H2O体系Eh-pH图为依据,采取提高溶液电位值和pH值的方式,有效实现了浸出液中的Al、Fe分离。对浸出体系中的溶液性质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NH4HSO4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溶液的结构随浓度的变化发生改变。NH4HSO4溶液存在溶质-溶质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消失。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可促进NH4Al3(SO4)2(OH)6在NH4Al(SO4)2溶液中的生成;NH4Al(SO4)2溶液浓度的升高和过量NH4HSO4的加入可抑制NH4Al3(SO4)2(OH)6的生成;所得NH4Al3(SO4)2(OH)6呈立方体结构,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分解,在1200℃分解成α-Al2O3。此外,NH4Al3(SO4)2(OH)6可溶于碱性溶液,同时释放NH3。采用多热法分析了NH4Al(SO4)2·12H2O在水中的溶解度,获得其与温度的关系,并测定了NH4Al(SO4)2·12H2O的超溶解度与介稳区。结果表明,NH4Al(SO4)2·12H2O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与温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H4Al(SO4)2·12H2O晶体在水中的生长为连续生长模式。在(NH4)2SO4-Al2(SO4)3-H2O三元体系相图中,NH4Al(SO4)2·12H2O的结晶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晶体粒度随着结晶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所得晶体呈菱形。NH4HSO4和(NH4)2SO4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NH4Al(SO4)2·12H2O的溶解度,即增加了NH4Al(SO4)2·12H2O的过饱和度,明显缩短了NH4Al(SO4)2·12H2O结晶的诱导期,致使成核速率加快,晶体粒度减小,采用搅拌结晶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氧化铝的纯度。NH4Al(SO4)2·12H2O在水中的介稳区宽度随着降温速率的升高而变宽,随着搅拌速率的升高而变窄。

王彬宇,李莉,李菁,靳科研,张少卿,张佳楠,闫文付[2](2021)在《用工业固体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系统总结了以工业固体废料为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以粉煤灰、珍珠岩工业废料、煤矸石、流体催化裂化(FCC)废催化剂、锂矿渣、铝土矿渣、废瓷料和废弃玻璃等工业固体废料为原料,合成LTA, FAU, MFI, CHA, GIS, SOD, ANA和KFI沸石分子筛材料的工艺方法,及其在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脱除、空气中CO2的捕获、氮氧化物的选择性还原等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并对未来工业固体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崔莉,李莎莎,郭彦霞,张学里,程芳琴[3](2020)在《粉煤灰多元复杂体系锂资源提取的研究及发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锂资源供需关系的紧张和需求量日益增大,从海水、废旧锂电池以及粉煤灰等低品位或者二次资源中回收锂受到重视。综述了煤及粉煤灰中锂资源的含量及分布、粉煤灰多元复杂体系中锂资源提取的技术现状,回顾了当前国内外从其他低品位资源中提锂的技术方法、材料和反应机制,分别从碱性、中性、酸性三种不同的提锂环境进行总结和阐述,对其用于粉煤灰提锂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其他低品位资源中提锂的方法可为粉煤灰提锂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结尾对粉煤灰中锂资源的提取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粉煤灰中伴生资源协同提取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闫光[4](2020)在《锂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锂资源与日俱增的消耗需求,传统锂矿石、盐湖的开采和提取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所需。因此,寻求开辟新的开采来源和高效率、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分离提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水和煤炭作为巨大锂资源的储备宝库,为解决锂资源供需紧迫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离子印迹技术的专一选择性,采用离子印迹技术,分别以海水和煤炭体系中锂离子为目标物质,设计合成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用于不同介质中锂资源的选择性提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离子印迹磁性纳米碳球用于海水中锂离子的吸附针对海水体系中锂离子(Li+)浓度低微的问题,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磁性纳米碳球(Fe3O4@C),并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表面进行修饰改性;然后以Li+为模板离子,苯并12-冠-4醚为Li+的捕获剂,氮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GMA)为交联剂,在Fe3O4@C表面制备离子印迹聚合物(Li+-IIP)。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对各阶段产物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进行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e3O4@C呈球状,印迹聚合物层在Fe3O4@C表面均匀包覆,厚度约为10 nm。在p H=7、初始浓度为10 ppm时,Li+-IIP对Li+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25 mg g-1,并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Li+相对于Na+、K+、Mg2+、Al3+和Fe3+的相对选择因子分别为9.86、18.17、11.99、18.60和17.22。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Li+-IIP的吸附容量仍保持在91.4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再生性能,有望应用于海水中Li+的提取。2.离子印迹膜用于煤炭中锂离子的吸附针对煤炭体系成分复杂、强酸强碱环境的问题,以Li+为模板离子,2-羟甲基-12-冠-4为捕获剂,吡咯单体为导电剂和交联剂,采用单极性脉冲电聚合法在铂片表面制备Li+印迹膜(Li+-IIM)。用SEM和FT-IR对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ICP对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Li+-IIM在铂片上成膜,且表面粗糙。在p H=1、初始浓度为40 ppm时,Li+-IIM对Li+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6.40 mg g-1,并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Li+相对于Na+、K+、Mg2+、Al3+和Fe3+的相对选择性因子分别为3.32、13.82、6.40、8.47和7.72。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Li+-IIM的吸附容量仍保持95.88%,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有望应用于煤炭体系中Li+的提取。

芮红明[5](2020)在《溶剂萃取法从高铝粉煤灰的盐酸浸出液中提取锂的工艺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高铝粉煤灰的盐酸浸出液中提取锂,研究了萃取体系、影响萃取的单因素实验及萃取工艺,并对萃取机理进行了探讨。在萃取阶段,确定了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FeCl3为共萃剂的萃取体系,并且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TBP:磺化煤油(体积比)=7:3,相比(O/A)为1:4,铁锂摩尔比(Fe/Li)为1.6,萃取时间为5 min,萃取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得到锂的最高单级萃取率为90.49%,之后根据Mc Cabe Thiele图解法得出的理论萃取级数,采用二级逆流萃取法提锂,锂的萃取率可提升至99.26%。在洗涤阶段,先用6 mol·L-1 HCl在相比为40:1时对负载有机相洗涤除Al3+,然后再用5.5 mol·L-1 Li Cl-0.5 mol·L-1 HCl在相比为30:1时对负载有机相进行三级逆流洗涤除Ca2+。在反萃阶段,选择6 mol·L-1 HCl作为反萃剂,并根据Mc Cabe Thiele图解法,在相比为10:1时采用五级逆流反萃法反萃取锂,锂的反萃率可从单级反萃时的63.22%提升至99.76%,此时反萃液中的锂离子富集到了17.526 g·L-1,而杂质离子的总浓度为0.57 g·L-1。在有机相的再生阶段,采用2 mol·L-1 Na OH作为再生剂去除有机相中的游离酸并交换萃合物中的H+,当皂化度为60%时有机相的再次萃锂能力最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无三相、乳化、固体沉降物等产生,因此,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一种从高铝粉煤灰的盐酸浸出液中提取锂的有效方法。通过TBP-磺化煤油-FeCl3萃取体系从高铝粉煤灰的盐酸浸出液中提取锂的机理研究发现:萃合物的结构是Li[FeCl4]·TBP,其萃合比为1。萃取焓与萃取自由能均为负值,表明萃取过程是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因此,实验应在常温或低温的条件下进行。

陈聪[6](2019)在《利用盐湖提取碳酸锂副产镁渣制备镁质胶凝材料》文中指出本文利用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副产镁渣制备镁质胶凝材料,主要制备了镁质胶凝材料中目前应用较为最广泛以及性能突出的两种水泥,分别为氯氧镁水泥以及碱式硫酸镁水泥。氯氧镁水泥(MOC)通常是由氧化镁和一定比例的氯化镁溶液混合而成。碱式硫酸镁水泥(BMSC)是由氧化镁、一定比例的硫酸镁溶液及外加剂(柠檬酸钠)混合制备而成。目前,MOC和BMSC的市场应用及学术研究领域中,主要以煅烧菱镁矿获得的氧化镁(简称轻烧粉,LBM)为主要原料,形成了以LBM制备MOC和BMSC的完整的体系。然而根据国家政策(限制开采)和LBM长期大规模的开发造成西部盐湖地区LBM匮乏的现状,为响应国家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和开发新能源的号召以及打开MOC和BMSC西部盐湖地区的推广和应用角度,本文以煅烧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副产镁渣(提锂镁渣)获得氧化镁(Li-MgO)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制备MOC及BMSC的研究。通过对水泥原料提锂镁渣煅烧温度和水泥的摩尔配比、水化历程、微观形貌及其外加剂等的研究,建立以Li-MgO制备MOC及BMSC的初步体系框架,为后续MOC及BMSC的进一步发展做为基础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Li-MgO和LBM的区别。组成成分的区别:Li-MgO主要以MgO、Mg3B2O6及NaCl等组成;LBM主要以MgO、CaCO3及SiO2等组成。MgO活性含量的区别:同等煅烧条件下,Li-MgO的MgO活性含量高于LBM。(2)以Li-MgO为原料的体系中,MOC的优缺点。优点:(1)MOC对Li-MgO的适应性较强,煅烧温度为500900℃,煅烧时间1h,摩尔比a-MgO/MgCl2为59,MgCl2/H2O=1:13,均可以制备出高强、早强的MOC。(2)内掺矿物掺合料可以保证其抗压强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成本。(3)缓解了西部盐湖地区镁害问题,废物的再生利用。缺点:(1)稳定性差,主要水化相容易分解。(2)采用内掺矿物掺合料和KH2PO4外加剂,无法长期(3天内有效)改善MOC的抗水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3)以Li-MgO为原料的体系中,BMSC的优缺点。优点:(1)综合性能较强,具有良好的抗水性、早强、高强且应用范围广泛,自身稳定性强。(2)利用Li-MgO有效的降低了BMSC的成本,有望缓解西部盐湖地区高性能镁基建材受菱镁矿资源制约的局面。缺点:BMSC对Li-MgO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开裂,抗压强度较低,需要内掺LBM和517晶种改性。(4)以Li-MgO为原料的体系中,制备MOC和BMSC的最佳配合比,及其综合性能的评价。(1)MOC的最佳配合比: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1h,摩尔配比为a-MgO/MgCl2/H2O=8:1:13;(2)BMSC的最佳配合比:煅烧温度为700℃,煅烧时间为2h,517晶种掺量为Li-MgO质量的3%,摩尔配比为a-MgO/MgCl2/H2O=6:1:20;(3)虽然MOC的抗压强度远高于BMSC,但是BMSC的综合性能好,水化产物稳定性高,抗水性远高于MOC,更加适用于现实生活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赵茜[7](2019)在《可回收锰系锂离子筛的掺杂改性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锂作为重要的能源金属,广泛应用于锂电池、核工业以及光电等重要行业,伴随锂需求量的增大和锂资源的消耗,各类锂产品的价格在逐年攀升。蒙西和晋北等地区的高铝煤炭中伴生着储量较大的锂资源,其中的锂经燃烧发电在粉煤灰中得到进一步富集,达到工业开采品位。近年来,基于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进一步开展锂资源的协同提取对于高铝粉煤灰资源的高值利用意义重大。在采用酸、碱法溶出氧化铝的过程中,粉煤灰中的锂也会进入浸出液。然而,浸出液体系复杂、锂浓度低,不利于锂的富集分离。锂离子筛吸附法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量、高吸附速率等特性,是一种从液相体系回收锂的有效方法,但离子筛在使用过程中,锰的歧化反应和Jahn-Teller效应,会导致离子筛的吸附性能降低、循环性能变差。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铁掺杂和复合掺杂改性,制备磁性可回收锂离子筛,不仅降低锰的溶损,还能改善锂离子筛的循环使用性能。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铁掺杂磁性锂离子筛,系统考察了合成过程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及铁掺杂量对锂离子筛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了酸洗前后的锂离子筛结构,并探究了pH、初始Li+浓度、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离子筛的选择性和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吸附动力学拟合进一步揭示了离子筛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固相法,煅烧温度、时间分别为450℃、6h,Fe掺杂量为0.05时锂离子筛的吸附容量最高,为34.83mg/g;溶损为0.51%,较未掺杂Fe的锂离子筛(2.48%)降低80%。Fe掺杂锂离子筛对Li+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吸附Li+过程中受其它离子的干扰非常小;提高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锂离子筛的晶体化程度,有利于降低Mn的溶损;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晶胞体积和晶面间距增大,骨架中Mn4+的含量增加,抑制锰的歧化反应,有效降低锂离子筛的溶损;通过离子筛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拟合发现,离子筛的吸附过程为均匀化学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e掺杂锂离子筛循环使用性能表明,五次循环之后仍能保持80%的吸附容量,优于未掺杂的锂离子筛,且通过外加磁场可实现锂离子筛的快速回收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铬铁、钴铁复合掺杂离子筛,系统研究了铬和钴掺杂对于铁掺杂离子筛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着重考察了复合掺杂离子筛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掺杂量少于0.10时均能合成尖晶石结构锂离子筛,且少量Cr、Co的掺入,均能进一步提高骨架中锰的平均价态,降低锰的溶损,并且不会阻碍骨架中锂的脱嵌,提高了锂离子筛的循环使用性能。经五次循环性能测试,铬铁和钴铁复合掺杂锂离子筛的吸附容量分别能保持第二次循环吸附容量的89%和80%,优于未掺杂的锂离子筛。

冯明[8](2019)在《溶剂萃取法从粉煤灰盐酸浸出液提取锂的研究》文中提出粉煤灰是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量的粉煤灰堆积带来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粉煤灰的主要化学组成为氧化铝(Al2O3)、二氧化硅(SiO2)、氧化铁(Fe2O3)、氧化钙(CaO),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锂(Li)、镓(Ga)、钒(V)、稀土等稀有金属,其中锂含量约为2501400μg/g,极具提取价值。目前已有许多从粉煤灰中提铝、提硅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为粉煤灰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如果能在Al、Si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协同提取Li,可提高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提取价值。常见的提锂方法包括沉淀法、离子筛吸附法、溶剂萃取法等,目前提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性和碱性体系,从酸性体系选择性提锂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粉煤灰盐酸浸出液,由于Fe(Ⅲ)、Al(Ⅲ)、Ca(Ⅱ)等多离子共存,增加了选择性提锂的难度。本文针对粉煤灰盐酸体系选择性提锂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溶剂萃取法,以磷酸三丁酯(TBP)和二氯甲烷(DCM)为萃取剂和稀释剂,研究不同条件下TBP对Li(I)/Al(Ⅲ)/Fe(Ⅲ)-HCl-H2O体系中Li(I)的萃取行为和机理,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粉煤灰模拟酸浸液中锂的选择性提取研究,同时考察了有机相中Li(I)的反萃、洗涤和萃取剂的回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TBP和DCM为萃取剂和稀释剂,研究了盐酸浓度、Fe/Li摩尔比、相比(O/A)、TBP浓度等对Li(I)萃取和选择性的影响,得出了从Li(I)/Al(Ⅲ)/Fe(Ⅲ)-HCl-H2O体系中提Li(I)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HCl浓度为0.4 mol/L、Fe/Li摩尔为3:1、TBP浓度为1.85 mol/L、Al(Ⅲ)浓度为2 mol/L、O/A为1:1时,Li(I)的萃取率约为90.0%,达到饱和萃取时TBP:Li:Fe摩尔比为3:1:1;由于Al(Ⅲ)的水合作用,AlCl3在Li(I)的提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盐析作用,强化Li(I)萃取的同时Li/Al分离效果好。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粉煤灰模拟盐酸浸出液中的Li(I)的富集和选择性分离,Li(I)的萃取率约为90.0%,Li/Al选择性好。(2)通过对萃取前后的有机相进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质谱(ESI-MS)表征,揭示了TBP在Li(I)/Al(Ⅲ)/Fe(Ⅲ)-HCl-H2O体系中萃取Li(I)的机理。结果表明,Li(I)通过[FeCl4]-静电力和TBP络合的协同作用下转移到有机相中,萃合物在有机相的存在形态为[Li(TBP)n(H2O)m]+·[FeCl4]-(0﹤n≤3,0≤m≤1),其中[Li(TBP)3]+·[FeCl4]–是最主要的络合形态。(3)以硫酸和盐酸作为反萃剂,考察了反萃剂的浓度、O/A等对Li(I)反萃的影响,得出盐酸是合适的反萃剂;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O/A为2:1、HCl浓度为6 mol/L时,Li(I)的单级反萃率约为70.0%,经反萃、洗涤后萃取剂可重新回用。本论文采用TBP为萃取剂,开展了粉煤灰模拟盐酸体系中Li(I)的选择性提取研究,并利用UV-Vis、FT-IR、ESI-MS等波谱学手段揭示了TBP从Li(I)/Al(Ⅲ)/Fe(Ⅲ)-HCl-H2O体系中萃取Li(I)的机理,通过反萃、洗涤实现了萃取剂的多次回用,为粉煤灰盐酸浸出液选择性提锂和粉煤灰高值化利用提供借鉴。

单雪媛[9](2019)在《粉煤灰中有价元素分布规律及浸出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长期大量的堆存以及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山西及内蒙古作为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产生的粉煤灰中伴生大量的铝(Al)、锂(Li)、镓(Ga)和稀土(REE)等金属元素,可以作为重要的资源。目前对于粉煤灰中这些有价伴生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浸出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全面,而且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难以为后续有价元素的提取利用提供有效地指导。本论文选取了上述地区两种典型的粉煤灰样品,研究了其中有价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浸出行为。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循环流化床(CFB)飞灰的粒度分布相对集中而底渣的粒度分布较为分散。CFB粉煤灰中的物相主要以石英(SiO2)和硬石膏(CaSO4)为主,飞灰中还含有少量的石灰(CaO)、石灰石(CaCO3)和赤铁矿(Fe2O3),主要的化学组成为SiO2、Al2O3、Fe2O3、CaO和SO3。筛分后不同粒度飞灰中物相组成没有变化,粒度大于160目的底渣颗粒中仅含石英、硬石膏和石灰三种物相,粒度小于160目的颗粒中除上述三种矿物质之外还含有羟钙石(Ca(OH)2)和石灰石。飞灰中SiO2、Al2O3、Li、Ga和REE等有价元素的含量基本不随粒度变化,底渣中有价元素含量随着粒度的变化较为明显,其中SiO2、Al2O3、Li和REE元素的含量随着粒度减小而减少,CaO和SO3的含量则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加,Ga的含量基本不随粒度变化。有价元素主要分布于粒度大于240目的飞灰和粒度大于80目的底渣颗粒中。(2)CFB粉煤灰中的铝主要以无定形硅铝酸盐的形式存在。酸碱交替浸出的方法可以有效破坏CFB粉煤灰中的Si-O-Al结构提高铝的浸出率。CFB粉煤灰中铝的浸出率为85.8%,硅的浸出率为67.1%,锂的浸出率为84.4%,镓的浸出率为85.4%,稀土元素的浸出率为64.6%,对它们分别进行分离提取可以拓宽CFB粉煤灰的利用途径。(3)煤粉炉(PC)粉煤灰中Si、Al、Li、Ga和REE等有价元素主要分布在粒度大于240目的飞灰和粒度大于80目的底渣颗粒中。PC粉煤灰的物相组成以莫来石(3Al2O3·2SiO2)和石英为主,化学组成为SiO2、Al2O3、Fe2O3、CaO和SO3。不同粒度飞灰的物相组成基本相同,不同粒度底渣的物相组成差别较小。PC飞灰中SiO2、Al2O3、CaO、SO3、Fe2O3的含量基本不随粒径变化,底渣中SiO2含量随粒度的减小略有降低,Al2O3、CaO、SO3和Fe2O3的含量随粒度的减小略有升高,飞灰和底渣中Li、Ga和REE元素的含量基本不随粒度而变。(4)PC粉煤灰中的Al、Li、Ga和REE元素主要存在于晶相中。碳酸钠与PC灰中的莫来石反应破坏其晶体结构,有效释放晶相中的有价元素。经碳酸钠活化后PC灰中Al2O3的浸出率提高了74.8%,SiO2的浸出率提高了30%,Li的浸出率提高了36%,Ga的浸出率提高了21.7%,REE的浸出率提高了30.4%。

董卉,陈娟,李箫玉,邵莉[10](2019)在《烧结剂对新疆粉煤灰中锂浸出的作用特性》文中提出以新疆燃煤电站典型粉煤灰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烧结剂与粉煤灰分别混合高温煅烧,通过盐酸和硫酸浸出锂,研究了烧结剂种类、煅烧温度、烧结剂添加量、浸出剂种类对锂浸出的影响。另外本文将微波技术应用于锂的浸出,对比研究了微波加热及传统水浴加热对锂浸出的效果。结果表明:碳酸钾、碳酸钠、乙酸钠、氯化钠作为烧结剂活化粉煤灰使锂的浸出效果较好;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浸出效果较好的烧结剂,800℃较适宜作为其煅烧温度;盐酸比硫酸溶液更适合作为浸出剂浸出粉煤灰中的锂;微波加热对锂浸出有非常大的优势,微波4min比水浴4h锂浸出量增加了55%;碳酸钠与碳酸钾混合烧结剂比单一烧结剂表现出更好的活化性能,应用30%碳酸钠和70%碳酸钾混合烧结剂煅烧活化粉煤灰后使灰中锂的浸出率达93%。

二、用粉煤灰提取碳酸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粉煤灰提取碳酸锂(论文提纲范文)

(1)硫酸氢铵溶液浸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氧化铝行业概述
        1.1.1 我国氧化铝行业的发展现状
        1.1.2 我国的铝土矿资源
    1.2 粉煤灰简介
        1.2.1 我国的粉煤灰的排放
        1.2.2 粉煤灰的性质
    1.3 .粉煤灰的危害
        1.3.1 土壤污染
        1.3.2 大气污染
        1.3.3 水体污染
    1.4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1.4.1 粉煤灰水泥
        1.4.2 粉煤灰混凝土
        1.4.3 粉煤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5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研究进展
        1.5.1 石灰石烧结法
        1.5.2 碱石灰烧结法
        1.5.3 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
        1.5.4 湿法化学法
        1.5.5 硫酸法
        1.5.6 盐酸法
        1.5.7 铵法
        1.5.8 其他提取方法
        1.5.9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与物相组成
        2.1.2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绘制Eh-pH图
        2.2.2 NH_4HSO_4溶液浸出粉煤灰
        2.2.3 溶液中Al~(3+)、Fe~(3+)浓度的测定
        2.2.4 溶液电导率的测定
        2.2.5 溶液的红外光谱分析
    2.3 实验设备
第3章 浸出过程热力学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热力学数据
        3.2.2 热力学计算
        3.2.3 Eh-pH图的构建原理
        3.2.4 Al-H_2O体系Eh-pH图
        3.2.5 Fe-H_2O体系Eh-pH图
        3.2.6 Al-Fe-H_2O体系Eh-pH图
        3.2.7 高温Eh-pH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浸出体系液相物质的基本性质
    4.1 引言
    4.2 结果与分析
        4.2.1 NH_4HSO_4溶液
        4.2.2 NH_4Al(SO_4)_2溶液
        4.2.3 (NH_4)_2SO_4溶液
        4.2.4 NH_4HSO_4浸出粉煤灰溶液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要组分在浸出过程中的演变行为
    5.1 引言
    5.2 结果与分析
        5.2.1 NH_4Al_3(SO_4)_2(OH)_6的生成热力学
        5.2.2 反应温度对NH_4Al_3(SO_4)_2(OH)_6转化率的影响
        5.2.3 NH_4Al(SO_4)_2溶液浓度对NH_4Al_3(SO_4)_2(OH)_6转化率的影响
        5.2.4 NH_4HSO_4过量率对NH_4Al_3(SO_4)_2(OH)_6转化率的影响
        5.2.5 NH_4Al_3(SO_4)_2(OH)_6的表征
        5.2.6 主要元素在浸出过程中的迁移规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硫酸铝铵溶液的结晶特性
    6.1 引言
    6.2 结果与分析
        6.2.1 NH_4Al(SO_4)_2·12H_2O的溶解度
        6.2.2 NH_4Al(SO_4)_2·12H_2O在水中的结晶热力学
        6.2.3 (NH_4)_2SO_4-Al_2(SO_4)_3-H_2O三元体系相图的构建
        6.2.4 NH_4Al(SO_4)_2·12H_2O的结晶特性
        6.2.5 NH_4HSO_4、(NH_4)_2SO_4对溶液结晶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用工业固体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固体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
    1.1粉煤灰
    1.2珍珠岩工业废料
    1.3煤矸石
    1.4 FCC废催化剂
    1.5锂矿渣
    1.6铝土矿渣
    1.7废瓷料
    1.8废玻璃
2工业固体废料合成分子筛材料的工业流程分析
3总结与展望

(3)粉煤灰多元复杂体系锂资源提取的研究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煤及粉煤灰中锂的含量
2 粉煤灰中锂资源提取的技术方法
3 从其他低品位资源中提锂的方法
    3.1 碱性环境提锂
    3.2 中性体系提锂
    3.3 酸性环境提锂
4 结论及展望

(4)锂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锂资源的分布及提锂的意义
    1.2 锂的提取方式
        1.2.1 锂矿提锂技术
        1.2.2 盐湖提锂技术
        1.2.3 海水提锂技术
        1.2.4 粉煤灰技术
    1.3 离子印迹技术提锂
        1.3.1 离子印迹技术原理
        1.3.2 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1.3.3 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1.4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
        1.4.1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机理
        1.4.2 电控离子交换膜
        1.4.3 电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液相法合成印迹功能化碳球用于海水中锂离子的提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2.2.3 实验过程
        2.2.4 形貌及结构表征
        2.2.5 吸附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形貌及结构分析
        2.3.2 吸附性能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化学合成印迹功能化膜用于粉煤灰酸性介质中锂离子的提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试剂
        3.2.2 设备及仪器
        3.2.3 实验步骤
        3.2.4 形貌及结构
        3.2.5 吸附锂离子的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形貌及结构表征分析
        3.3.2 吸附性能测试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致谢

(5)溶剂萃取法从高铝粉煤灰的盐酸浸出液中提取锂的工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粉煤灰的组成
        1.1.2 粉煤灰的危害
        1.1.3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1.2 粉煤灰中锂的提取分离
        1.2.1 粉煤灰中锂的赋存状态
        1.2.2 粉煤灰中提取锂的研究现状
        1.2.3 锂的分离方法
        1.2.4 本文提取锂的方法选取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3.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萃取体系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萃取方法
        2.2.2 分析方法
    2.3 萃取体系的确定
        2.3.1 萃取剂的选择
        2.3.2 稀释剂的选择
        2.3.3 共萃剂的选择
        2.3.4 盐析剂的选择
    2.4 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2.4.1 TBP体积分数对萃取锂的影响
        2.4.2 Fe/Li摩尔比对萃取锂的影响
        2.4.3 萃取相比对萃取锂的影响
        2.4.4 萃取时间对萃取锂的影响
        2.4.5 萃取温度对萃取锂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BP-FeCl_3-磺化煤油体系分离纯化锂的工艺条件优化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多级逆流萃取实验
        3.3.1 负载有机相的制备
        3.3.2 萃取等温线与理论级数
        3.3.3 二级逆流萃取
    3.4 洗涤实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4.1 HCl洗涤
        3.4.2 LiCl-HCl洗涤
        3.4.3 混合洗涤
    3.5 反萃实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5.1 反萃剂的选择
        3.5.2 反萃相比的影响
        3.5.3 反萃等温线与理论级数
        3.5.4 五级逆流反萃
    3.6 有机相的再生实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BP-FeCl_3-磺化煤油体系的萃取平衡机理
    4.1 斜率法确定萃合比
    4.2 萃取热力学研究
        4.2.1 萃取焓ΔH
        4.2.2 萃取自由能ΔG
        4.2.3 萃取熵ΔS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利用盐湖提取碳酸锂副产镁渣制备镁质胶凝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镁质胶凝材料的基本理论
        1.1.1 氯氧镁水泥
        1.1.2 硫氧镁水泥
        1.1.3 碱式硫酸镁水泥
    1.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及仪器
        2.1.1 原材料
        2.1.2 仪器
    2.2 活性氧化镁性能的测定
        2.2.1 含量的测定
        2.2.2 比表面积的测定
        2.2.3 变色时间的测定
    2.3 水化热以及凝结时间测试
    2.4 试件制备的方法及表示
        2.4.1 氯氧镁水泥试件
        2.4.2 碱式硫酸镁水泥试件
        2.4.3 符号表示说明
    2.5 力学、抗水、抗盐性能测试
    2.6 物相、微观形貌及孔隙率分析
        2.6.1 物相分析-XRD
        2.6.2 微观形貌分析-SEM
        2.6.3 孔隙分布以及孔隙率测试
第3章 提锂镁渣的煅烧方案及其表征
    3.1 引言
    3.2 煅烧方案
    3.3 表征
        3.2.1 物相
        3.2.2 a-MgO含量、变色时间和比表面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提锂镁渣制备氯氧镁水泥
    4.1 引言
    4.2 不同a-MgO/MgCl_2 摩尔比和煅烧温度对MOC性能的影响
        4.2.1 对MOC抗压强度的影响
        4.2.2 对MOC水化历程的影响
        4.2.3 对MOC水化产物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4.3 不同MgCl_2/H_2O摩尔比对MOC性能的影响
        4.3.1 对MOC抗压强度的影响
        4.3.2 对MOC水化产物的影响
    4.4 矿物掺合料、KH_2PO_4对MOC性能的影响
        4.4.1 对MOC抗压强度的影响
        4.4.2 对MOC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4.4.3 对MOC抗水性的影响
        4.4.4 对MOC抗卤水以及抗硫酸盐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提锂镁渣制备碱式硫酸镁水泥
    5.1 引言
    5.2 煅烧温度和摩尔比对BMSC水泥的凝结时间的影响
    5.3 煅烧温度和摩尔比对BMSC抗压强度的影响
    5.4 煅烧温度和摩尔比对BMSC水化产物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5.5 硼酸和氯化锂对BMSC性能的影响
        5.5.1 对BMSC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5.5.2 对BMSC水化放热速率的影响
        5.5.3 对BMSC抗压强度的影响
        5.5.4 对BMSC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5.6 内掺LBM对 BMSC性能的影响
        5.6.1 内掺LBM对 BMSC抗压强度的影响
        5.6.2 内掺LBM对 BMSC抗水性的影响
    5.7 晶种对BMSC抗压性能的影响
        5.7.1 晶种对BMSC抗压强度的影响
        5.7.2 晶种对BMSC抗水性的影响
    5.8 内掺轻烧粉与晶种对BMSC性能的影响比较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可回收锰系锂离子筛的掺杂改性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锂资源概述
        1.1.1 锂的性质及应用
        1.1.2 锂资源分布
    1.2 液相体系锂的富集方法
        1.2.1 沉淀法
        1.2.2 萃取法
        1.2.3 吸附法
    1.3 锰系锂离子筛研究现状
        1.3.1 尖晶石锰酸锂的结构及反应原理
        1.3.2 尖晶石锰酸锂的合成
        1.3.3 锂离子筛改性研究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与试剂
    2.2 设备与仪器
    2.3 流程与方法
        2.3.1 锂离子筛制备
        2.3.2 吸附实验
        2.3.3 溶损测定
    2.4 分析与表征
        2.4.1 物相分析
        2.4.2 微观形貌分析
        2.4.3 元素价态分析
        2.4.4 化学键分析
        2.4.5 磁性能分析
        2.4.6 热失重分析
        2.4.7 离子浓度测试
第三章 铁掺杂磁性锂离子筛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不同合成条件对离子筛结构的影响
        3.2.1 不同煅烧条件对离子筛结构的影响
        3.2.2 不同铁掺杂量对离子筛结构的影响
        3.2.3 酸洗对锂离子筛结构的影响
    3.3 铁掺杂锂离子筛吸附性能研究
        3.3.1 不同合成条件对离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吸附条件对离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
        3.3.3 锂离子筛选择吸附性能
        3.3.4 锂离子筛循环吸附性能
        3.3.5 吸附动力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掺杂锂离子筛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掺杂离子的选择
    4.3 铬铁复合掺杂离子筛的结构及其吸附性能
        4.3.1 不同合成条件对铬铁复合掺杂离子筛结构的影响
        4.3.2 铬铁复合掺杂离子筛吸附性能
    4.4 钴铁复合掺杂离子筛的结构及其吸附性能
        4.4.1 不同合成条件对钴铁复合掺杂离子筛结构的影响
        4.4.2 钴铁复合掺杂离子筛吸附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溶剂萃取法从粉煤灰盐酸浸出液提取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粉煤灰高值化利用
        1.1.1 粉煤灰铝硅协同提取
        1.1.2 粉煤灰多元素协同提取
    1.2 粉煤灰中锂的分布及提取
        1.2.1 锂资源概述
        1.2.2 煤中锂含量
        1.2.3 粉煤灰中锂的含量及富集
        1.2.4 粉煤灰中锂资源的回收
    1.3 锂资源提取的方法
        1.3.1 矿石提锂
        1.3.2 海水提锂
        1.3.2 盐湖卤水提锂
    1.4 选题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内容
        2.2.1 水相及萃取有机相的配制
        2.2.2 萃取实验
        2.2.3 富锂有机相的制备
        2.2.4 反萃实验
        2.2.5 洗涤实验
    2.3 表征测试方法
        2.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2.3.2 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
        2.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2.3.3 电喷雾质谱仪(ESI-MS)
第三章 TBP从粉煤灰模拟盐酸体系中萃取锂的行为研究
    3.1 TBP从 Li(Ⅰ)/Fe(Ⅲ)/Al(Ⅲ)-HCl-H_2O体系萃取锂的行为研究
        3.1.1 盐酸浓度的影响
        3.1.2 Fe/Li摩尔比的影响
        3.1.3 TBP浓度的影响
        3.1.4 O/A的影响
        3.1.5 萃取时间的影响
    3.2 TBP萃取Li(Ⅰ)的平衡等温线
    3.3 TBP对 Li(Ⅰ)萃取的选择性
    3.4 TBP从粉煤灰模拟盐酸浸出液中提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BP从粉煤灰模拟盐酸体系中萃取锂的机理研究
    4.1 Li(Ⅰ)在有机相中的络合形态表征
        4.1.1 UV-Vis分析
        4.1.2 FT-IR分析
        4.1.3 ESI-MS分析
    4.2 TBP萃锂机理的提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BP从粉煤灰模拟盐酸体系中萃取锂的反萃研究
    5.1 反萃工艺条件的确定
        5.1.1 反萃剂的筛选
        5.1.2 HCl浓度对Li(Ⅰ)反萃的影响
        5.1.3 O/A对 Li(Ⅰ)反萃的影响
    5.2 萃取剂的回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粉煤灰中有价元素分布规律及浸出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粉煤灰概述
        1.1.1 粉煤灰的产生及性质
        1.1.2 粉煤灰的危害
        1.1.3 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现状
    1.2 粉煤灰中有价元素含量及提取利用研究现状
        1.2.1 煤中有价元素的含量及赋存形态
        1.2.2 粉煤灰中有价元素的含量及赋存形态
        1.2.3 粉煤灰中有价元素提取技术研究现状
    1.3 粉煤灰中有价元素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1.3.1 物理方法研究粉煤灰中有价元素的分布规律
        1.3.2 化学方法研究粉煤灰中有价元素的分布规律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1 粉煤灰样品采集
        2.1.2 化学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1 筛分机
        2.2.2 马弗炉
        2.2.3 等离子体低温灰化仪
        2.2.4 微波消解仪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化学组成分析
        2.3.2 物相组成分析
        2.3.3 微观形貌分析
        2.3.4 铝硅配位结构分析
        2.3.5 比表面积分析
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中有价元素分布规律及浸出行为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测试方法
    3.2 CFB粉煤灰中有价元素的分布规律
        3.2.1 CFB粉煤灰的物相与化学组成
        3.2.2 CFB粉煤灰的粒度分布
        3.2.3 不同粒度CFB粉煤灰颗粒的物相组成
        3.2.4 不同粒度CFB粉煤灰颗粒的化学组成
    3.3 CFB粉煤灰中有价元素的浸出行为
        3.3.1 CFB粉煤灰中元素的浸出行为
        3.3.2 CFB粉煤灰浸出渣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
        3.3.3 CFB粉煤灰浸出渣中硅铝配位结构的变化
        3.3.4 CFB粉煤灰浸出渣形貌及孔径分布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粉炉粉煤灰中有价元素分布规律及浸出行为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测试方法
    4.2 PC粉煤灰中有价元素的分布规律
        4.2.1 PC粉煤灰的物相与化学组成
        4.2.2 PC粉煤灰的粒度分布
        4.2.3 不同粒度PC粉煤灰颗粒的物相组成
        4.2.4 不同粒度PC粉煤灰颗粒的化学组成
    4.3 PC粉煤灰中有价元素的浸出行为
        4.3.1 PC粉煤灰中元素的浸出行为
        4.3.2 PC粉煤灰浸出渣的物相和化学组成
        4.3.3 PC粉煤灰浸出渣中铝硅配位结构的变化
        4.3.4 PC粉煤灰浸出渣形貌及孔径分布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烧结剂对新疆粉煤灰中锂浸出的作用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原料
    1.2 实验过程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原灰中锂的浸出
    2.2 不同烧结剂对粉煤灰中锂浸出的作用
    2.3 烧结剂添加量对锂浸出的影响
    2.4 煅烧温度对锂浸出的影响
    2.5 不同浸出剂对锂浸出的作用
    2.6 微波加热对锂浸出的作用
3 结论

四、用粉煤灰提取碳酸锂(论文参考文献)

  • [1]硫酸氢铵溶液浸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基础研究[D]. 杨旭. 沈阳工业大学, 2021(02)
  • [2]用工业固体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J]. 王彬宇,李莉,李菁,靳科研,张少卿,张佳楠,闫文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01)
  • [3]粉煤灰多元复杂体系锂资源提取的研究及发展[J]. 崔莉,李莎莎,郭彦霞,张学里,程芳琴. 化工学报, 2020(12)
  • [4]锂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 闫光.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溶剂萃取法从高铝粉煤灰的盐酸浸出液中提取锂的工艺及机理研究[D]. 芮红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6]利用盐湖提取碳酸锂副产镁渣制备镁质胶凝材料[D]. 陈聪. 青海大学, 2019(04)
  • [7]可回收锰系锂离子筛的掺杂改性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 赵茜. 山西大学, 2019
  • [8]溶剂萃取法从粉煤灰盐酸浸出液提取锂的研究[D]. 冯明. 山西大学, 2019
  • [9]粉煤灰中有价元素分布规律及浸出行为研究[D]. 单雪媛. 山西大学, 2019(01)
  • [10]烧结剂对新疆粉煤灰中锂浸出的作用特性[J]. 董卉,陈娟,李箫玉,邵莉. 化工进展, 2019(03)

标签:;  ;  

粉煤灰提取碳酸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