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鉴定巴戟天及其仿冒巴戟天

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鉴定巴戟天及其仿冒巴戟天

一、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鉴别巴戟天及其伪品恩施巴戟(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美[1](2016)在《巴戟天中多农药残留检测及防霉变储藏规范研究》文中指出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为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是我国着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同时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已被开发制成多种保健食品。近年来,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的巴戟天呈现了较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议题。巴戟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植和生长需要使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以提高药材产量,而巴戟天的生长年限较长(一般5-7年),易导致农药在植物体内蓄积和残留,影响药材的品质、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此外,由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直接与土壤接触五至七年,巴戟天在生长、加工和后期储藏、运输过程中极易污染多种真菌,发生霉变变质和多种真菌毒素残留,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本论文首先建立了简便、可靠、灵敏的分析方法用于巴戟天中农药和真菌毒素多残留及多种化学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检测,以全面、系统地综合评价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然后,综合运用真菌学、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并借助响应面分析-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产毒菌株在巴戟天药材上的生长情况和真菌毒素的累积规律及药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而初步总结巴戟天药材的储藏规范,以期为巴戟天的科学合理养护、保障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性、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改良的QuEChERS技术结合GC-FPD法同时检测巴戟天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各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用乙腈-水(9:1,v/v)提取,采用PSA和GCB净化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运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GC-FPD)快速测定40批巴戟天样品中3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发现,两批(5%)来源于同一产地的巴戟天样品检出有机磷农药(杀螟松)残留,残留量分别为0.0283 mg/kg和0.0348 mg/kg,均超出了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量(0.02 mg/kg)。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检出限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其他根茎类药材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参考。2、建立ASE/MSPD-GC-ECD法同时检测巴戟天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醋类农药残留通过正交设计对萃取温度、萃取溶剂和净化剂弗罗里硅土的量进行考察,以优化加速溶剂萃取辅助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ASE/MSPD)提取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条件,萃取和净化一步完成,结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同时定性定量测定33种有机氯农药和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污染水平。结果发现,3批样品中检测到4种农药残留(β-硫丹、四氯硝基苯、六氯苯和α-六六六),但污染水平均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可扩展用于其他复杂基质中的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3、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FLC-MS/MS)同时检测巴戟天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以甲醇-水(均含0.1%甲酸)(80:20,v/v)溶液为溶剂,采用一步提取法制备样品,通过色谱和质谱参数的优化,建立基于编程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的UFLC-MS/MS法同时定性、定量检测巴戟天中11种真菌毒素。结果发现,2批巴戟天样品中检测出5种真菌毒素,污染水平均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量。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重复性好、回收率较高、检测速度快,适用于复杂基质巴戟天药材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快速分析与筛查。4、采用HPLC-DAD法测定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和化学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药材的质量控制新模式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陈列检测器(HPLC-DAD)对巴戟天中两种主要环烯醚萜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建立40批巴戟天样品的指纹图谱,不仅能够实现对指标成分的定量测定,亦能获得不同批次样品间丰富的化学信息。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相似度分析(SA)、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实验数据进行解析,旨在全面地反映巴戟天的质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研究基础。5、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RSM-CCD法),结合“反式”培养模式考察巴戟天药材最佳的储藏条件,为初步制定其储藏规范提供依据选取黄曲霉毒素的主要产毒菌株Asp. flavus 3.4410为模式菌,将已灭菌的巴戟天药材浸染该菌株后,于不同温湿度环境下储藏进行“反式”培养。采用HPLC-DAD法和UFLC-MS/MS法分别测定样品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和4种黄曲霉毒素(AFB1, AFB2, AFG1和AFG2)的含量变化。经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RSM-CCD法)优化后考察该菌株在药材上的生长情况、药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及黄曲霉毒素的累积规律及其与储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关系,探讨巴戟天不易霉变产毒的最佳环境条件,以期为巴戟天的科学合理养护、保障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曾伟萍[2](2016)在《柴胡属药用植物的条形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um DC.或狭叶柴胡Bw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在中国,柴胡是一味有名的中药材,而且有着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柴胡性味苦凉,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目眩、寒热往来等症。在全中国各个省份都有柴胡的分布,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记载,柴胡属植物在我国共有42种、17变种、7变型,而且柴胡属大部分植物自古以来已有药用的情况,各个地区也按其所产品种和历史使用习惯而在民间入药或者自产自销,其中包括具有毒性的大叶柴胡B.longiradiatum和含柴胡皂甙极其少的小柴胡B.hamiltonii等;在一些省份中,因为把当地所产的多种柴胡混合在一起使用,不仅致使市场上柴胡的品种混乱,药材的质量很不稳定,甚至造成致人死命的情形,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柴胡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因此,对柴胡进行鉴定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临床治疗上,中药经常被应用到诊治疾病上;而且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各异。即使药材的形状相异不大,但是它的治疗效果却会很不一样。一方面,来源同一物种的不同中药材也会受到当地种植的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疗效;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处理方式下,药材也会有不一样的治疗效果。因此,正是中药材的管理和分辨的复杂性的不确定因素,给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创造了条件,致使一部分劣质中药流入了市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经典的来源、性状、理化性质鉴定方法并不能满足中药真伪、优劣鉴别的需要;如对动物药材、道地药材、加工炮制的药材以及中药复方制剂组方就更是如此了。最近,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药材的鉴定方法也有了飞快的进步。DNA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克服传统鉴别方法的一些困难,还可以对现有的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弥补,使得DNA分子标记方法更加完善。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标准化的小片段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简便的鉴定分析。DNA条形码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为:引物设计,DNA提取,PCR扩增、PCR产物的纯化、测序以及进行序列分析。DNA条形码技术既可以弥补传统物种鉴定的缺点,也可以使标本鉴定过程更便捷和规范化。目前,单一的序列或者序列组合并不能很准确地对物种进行鉴别。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保守性很高,平均长度为110-160kb,远远超过DNA条形码300-700bp的长度。因为叶绿体基因组包含着丰富的物种进化信息,所以能够体现足够的种间差异。因此,本实验拟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对柴胡属药用植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探讨柴胡属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本课题从全国各个省份收集了柴胡属药材的19个物种,51份样品。对条形码四个候选序列psbA-tmH,matk,rbcL,ITS2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利用综合扩增效率、测序成功率、barcoding gap和鉴定成功率四个指标来评价DNA条形码四个候选序列在柴胡属药用植物及其伪品当中的鉴别能力;提取北柴胡及狭叶柴胡叶绿体基因组DNA并纯化,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和拼接后,得到完整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注释,获得了叶绿体基因组物理图谱,为柴胡属药用植物进行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一、柴胡DNA条形码鉴定方法的建立1、目的本研究对psbA-tmH、matk、rbcL、ITS2四个DNA条形码候选序列通过综合扩增效率、测序成功率、barcoding gap和鉴定成功率四个指标来评价对柴胡属及其伪品的鉴定能力。2、方法2.1样本收集柴胡属实验材料含有以下种:线叶柴胡、川滇柴胡、北柴胡、、三岛柴胡、多伞北柴胡、百花山柴胡、百花山柴胡、烟台柴胡、小柴胡、秦岭柴胡、大叶柴胡、南方大叶柴胡、马尔康柴胡、竹叶柴胡、窄竹叶柴胡、细茎有柄柴胡、多枝柴胡、红柴胡、四川柴胡、黑柴胡、小叶黑柴胡、银州柴胡,共19个物种(含4个变种,1个变型),51份样品(采集时间从2008年到2015年)采自云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方,经上海复旦大学药学院潘胜利教授鉴定,凭证标本保存于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标本馆。2.2特异性引物设计依据引物设计原则,设计柴胡属ITS2片段的特异性引物;rbcL片段、psbA片段、matK片段这三个片段扩增所用的引物均为参考相关文献。2.3 DNA提取用TIANGEN公司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按照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提取各样本DNA。2.4 ITS2片段扩增ITS 序列扩增引物:IT2(5’-CGTAG CGAAA TGCGA TACTT GGT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PCR 反应体系为 251:DNA 模板 1μ1;正、反引物各 1μ1;2×Taq PlusPCRMasterMix12.5μl;ddH20 9.5μl;PCR反应循环参数:93℃预变性5min,50℃复性2min;93℃变性30s,50℃复性 45s,70℃延伸 45s(30 循环);70℃补齐 5min。实验中设置无DNA模板的空白对照组。2.5 rbcL片段扩增rbcL 序列扩增引物:1F(5’-ATGTC ACCAC AAACA GAAAC-3’)和 724R(5’-TCGCATGTAC CTGCAGTAGC-3’)。PCR 反应体系为 25μa:DNA 模板 1u1;正、反引物各 1μ1;2×Taq PlusPCRMasterMix12.5μl;ddH2O9.5μl;PCR反应循环参数:93℃预变性5min,50℃复性2min;93℃变性30s,50℃复性 45s,70℃延伸 45s(30 循环);70℃补齐 5min。实验中设置无DNA模板的空白对照组。2.6 matK片段扩增matK 序列扩增引物:390F(5’-CGATC TATTC ATTCA ATTTC-3’)和1326R(5’-TCTAGCACACGAAAGTCGAAGT-3’)。PCR 反应体系为 25μ1:DNA模板 1μ1;正、反引物各1,μl;2×Taq Plus PCRMasterMix12.5μl;ddH20 9.5pa;PCR反应循环参数:93℃预变性5min,50℃复性2min;93℃变性30s,50℃复性 45s,70℃延伸 45s(30 循环);70℃补齐 5min。实验中设置无DNA模板的空白对照组。2.7 psbA-tmH片段扩增psbA-tmH 序列扩增引物:trmHF(5’-CGCGC ATGGT GGATT CACAA TGG-3’)和 psbA3’f(5’-GTTAT GCATG AACGT AATGC TC-3’)。PCR 反应体系为 25μ1:DNA 模板 1μ1;正、反引物各 1μ1;2×Taq Plus PCR MasterMix 12.5μ1;ddH20 9.5μ1;PCR反应循环参数:93℃预变性5min,50℃复性2min;93℃变性30s,50℃复性 45s,70℃延伸 45s(30 循环);70℃补齐 5min。实验中设置无DNA模板的空白对照组。2.8四个条形码片段测序利用1.2%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若有目标条带,则纯化后交由上海英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测序,各个样品均采用正向及反向双向测序。2.9数据分析利用Chromas软件对测序返回来的序列进行拼接。第一,考察4个条形码PCR扩增效率;第二,不同序列种间和种内变异也被进行比较;第三,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效率,然后进行barcoding gap的分析和鉴别能力。最终,考察候选条形码的鉴定成功率,采用的方法是相似性搜索算法(BLASTI)和最近距离法(Nearest Distance)。3、结果3.1、扩增成功率与测序成功率:ITS2和rbcL都为100%,psbA-tmH为96.08%,matK的扩增成功率最低,为66.67%ITS2和rbcL的测序成功率为100%,matK为 94.12%,psbA-tmH 稍低,为 87.76%。3.2、ITS2 片段长 226-227 bp;psbA-tmH 片段长 328-367 bp;rbcL 片段长(923~)932-933 bp;matK 片段长(823~)882-883 bp。3.3、种内种间差异分析:实验数据显示,种内变异最大的是psbA-tmH候选序列,次之是ITS2,然后是matK,最小的是rbcL候选序列。实验数据显示,种间变异最大的是ITS2序列,接着的是psbA-tmH序列,matk序列和rbcL序列种间变异最小。3.4、ITS2候选序列比其它三个DNA候选条形码序列具有较明显的优处,ITS2候选序列在柴胡属中的鉴定成功率为73.68%,与psbA-trnH联用后鉴定能力达到了 83.33%。GenBank数据库里面有记录柴胡的73种173个样品的数据;在物种水平层次,ITS2候选序列可以鉴别出GenBank数据库里面64.13%的柴胡属样品。3.5、通过BLASTI和Nearest Distance方法分析各候选序列的鉴定效率,ITS2候选序列的鉴定效率为73.68%,pabA-tmH候选序列的鉴定效率为72.22%,matK和rbcL候选序列的鉴定效率都低于50%;结果表明ITS2候选序列的鉴定能力最高。二、柴胡属叶绿体基因组研究1、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北柴胡及狭叶柴胡叶绿体全基因组并进行相关分析;为后期柴胡属药用植物进行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2、方法2.1样本收集北柴胡、狭叶柴胡。2.2叶绿体基因组提取按“叶绿体基因组提取”的方法提取基因组。2.3高通量测序采用Illumina公司开发的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2.4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拼接把测序公司返回的原始数据,载入Fast QC软件分析整体序列的质量;FastQ文件输入至CLC genomics workbench软件;过滤后的reads基于de Bruijn算法,参数K-mer值从头组装。2.5基因组注释和分析用DOGMA(Dual Organellar Genome Annotator)程序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注释,必要时进行人工调整。构建物理图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6构建系统发育NJ树选取NCBI上已发布的日本三岛柴胡和本研究获得的2个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注释结果,通过基因比对、切齐、进行建树。3、结果3.1北柴胡叶绿体基因组的拼接结果叶绿体基因组的全长为156763 bp,GC含量37.65%,由4个区组成,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26293 bp)、1个小单拷贝区(SSC,17546 bp)和1个大单拷贝区(LSC,86631 bp)。经注释得到127个基因。3.2狭叶柴胡叶绿体基因组的拼接结果叶绿体基因组的全长为156766 bp,GC含量37.65%,由4个区组成,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26315 bp)、1个小单拷贝区(SSC,17530 bp)和1个大单拷贝区(LSC,85607bp)。经注释得到127个基因。3.3构建系统发育NJ树所构建的NJ树分析表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可以区分出北柴胡、狭叶柴胡和三岛柴胡。三、结论理想的DNA条形码序列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使用单引物对可以扩增出目标条带;二是通过双向测序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序列;三是要具有显着的种间差异和较小的种内变异。1、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虽然rbcL候选序列物种鉴定成功率只有26.32%,但是扩增效率和序列获得率均达到了 100%。实验中用通用引物进行对MatK候选序列进行扩增,扩增出来的是整个matK基因片段。但是其扩增效率只有66.67%,且其物种鉴定效率只有46.15%。因此,rbcL和matK两个片段在物种水平上鉴别柴胡没有优势。2、用自行设计的ITS2引物扩增出来的效果很好,在柴胡属中获得了 100%的PCR扩增率和100%的测序效率。其鉴定结果虽然只有73.68%,但与psbA-tmH候选序列联用后作为ITS2-psbA的复合序列对柴胡属的鉴定成功率达到了 84.21%。3、psbA-tmH候选序列的扩增效率为96.08%,测序成功率为87.76%,其物种的鉴定成功率为72.22%,且其种间变异比较大。4、提取北柴胡及狭叶柴胡的叶绿体基因组DNA并纯化,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和序列拼接后,得到完整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实现成功注释,获得了各自的叶绿体基因组物理图谱。5、北柴胡叶绿体基因组的全长为156763 bp,由4个区组成,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26293 bp)、1个小单拷贝区(SSC,17546bp)和1个大单拷贝区(LSC,86631 bp);其叶绿体基因组有127个基因。狭叶柴胡叶绿体基因组的全长为155766 bp,由4个区组成,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26315 bp)、1个小单拷贝区(SSC,17530bp)和1个大单拷贝区(LSC,85607bp);其叶绿体基因组有127个基因。6、本文以北柴胡及狭叶柴胡为例,建立了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获得及数据分析的流程,包括叶绿体基因组提取、测序、拼接与注释及序列分析。在本课题中,综合扩增效率、测序成功率、barcoding gap和鉴定成功率四个指标,发现ITS2候选序列较其他条形码候选序列具有明显的优势。进一步考虑后,排除了 ITS整个序列片段,继续推荐ITS2序列作为鉴定柴胡属药用植物方法的核心序列。柴胡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的测序和拼接,将为柴胡属药用植物及其外类群的高通量测序提供参考;也为区别和鉴定物种的种下等级奠定了理论基础。

吴凌凤[3](2014)在《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通过对巴戟天药材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的生药学鉴别、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进行研究,进而达到以下目的:(1)建立简便易行的生药学鉴别方法;(2)考察不同产地巴戟天的总黄酮含量;(3)建立巴戟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4)建立巴戟天中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通过考察不同产地巴戟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药材的品质,探讨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为巴戟天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巴戟天的生药学鉴别:采用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的方法对不同产地巴戟天进行研究。巴戟天原植物为藤状灌木,叶对生,长椭圆形,叶面深绿色,幼时常带紫色,全缘,托叶膜质鞘状。花序头状排列于小枝顶端,肉质花冠白色。药材根肉质肥大,圆柱形,呈念珠状,表面灰黄色或灰黄棕色,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根横切面皮层外侧石细胞长方形或类长方形,单个或数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药材粉末中可见石细胞、木纤维、薄壁细胞(部分含草酸钙针晶)、导管、针晶束、木栓细胞。薄层鉴别可见不同产地巴戟天与对照药材均有相同主斑点,但不同产地样品部分斑点有无及颜色存在着差别。巴戟天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明显、稳定,可作为鉴别巴戟天药材的依据。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本实验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不同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固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筛选了巴戟天药材中总黄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固液比1:30、75%乙醇超声提取30min为提取巴戟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巴戟天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范围为1.30-2.81mg/g。本文建立的提取方法稳定可行,分析方法简易、耐用,可较快分析巴戟天中总黄酮成分的含量。甲基异茜草素的含量测定: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样品在WatersC8(4.6mm×150mm,3.5μm)色谱柱(柱温30℃)上梯度洗脱70min,280nm波长下能得到理想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甲基异茜草素在浓度0.2484-6.2100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29.96X-6.3683,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4.56%(n=6),RSD为2.01%。新建立的巴戟天甲基异茜草素含量HPLC测定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含量测定。不同产地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含量有差异,以五华产地最低,其他产地的含量较高。蒽醌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用氯仿直接回流提取蒽醌类成分,建立了巴戟天蒽醌类成分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巴戟天的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中有8个峰为18批样品所共有,为特征指纹峰,不同产地栽培的巴戟天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性较高,但与3批野生巴戟天药材的相似度较低,同为五华产地巴戟天野生与栽培品种巴戟天指纹图谱色谱峰的个数及共有峰的相对丰度有差异。本文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郑创钦,何连枝,罗丹冬,张会平,李庆国[4](2012)在《复方红景天咀嚼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复方红景天咀嚼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红景天咀嚼片中的成分红景天、巴戟天和西洋参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红景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TLC特征斑点明显、专属性强;红景天苷进样量在0.44~3.96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4%。结论:TLC方法简单,专属性强;应用HPLC法测定红景天咀嚼片的红景天苷的含量灵敏、重现性好。

吴凌凤,曾令杰[5](2012)在《巴戟天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巴戟天是着名的南药,本文对近年来巴戟天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研究的概况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为巴戟天的深度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秦霞,郭红彦,任晓燕[6](2010)在《巴戟天、羊角藤、四川虎刺的鉴别》文中提出目的寻找准确、简便的方法鉴别巴戟天、羊角藤和四川虎刺。方法采用性状鉴别、荧光法、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法中实验(3)可作为鉴别三种药品依据,紫外光谱法可作为鉴别巴戟天和羊角藤的依据。结论本文实验可作为巴戟天、羊角藤和四川虎刺鉴别的参考指标。

戴少波,姜慧祯[7](2002)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鉴别巴戟天及其伪品恩施巴戟》文中研究说明

钟小荣[8](2001)在《巴戟天的真伪识别》文中指出

二、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鉴别巴戟天及其伪品恩施巴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鉴别巴戟天及其伪品恩施巴戟(论文提纲范文)

(1)巴戟天中多农药残留检测及防霉变储藏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英汉注释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污染物的研究概况
        1. 中药中农药残留的研究概况
        1.1 农药的使用概况
        1.2 中药材农药污染途径
        1.3 中药材农药污染特点
        2. 中药中真菌毒素残留的研究概况
        2.1 真菌与真菌毒素的发生
        2.2 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2.3 中药中真菌毒素的污染途径
    第二节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1.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1.1 外界因素
        1.2 药材自身因素
        2. 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
        3. 化学计量学与中药质量控制
        3.1 相似度计算
        3.2 化学模式识别
    第三节 贮藏过程中影响中药质量的环境因素
        1. 温度
        2. 湿度
        3. 空气
        4. 虫害鼠害
        5. 光照
        6. 储藏时间
        7. 微生物
        8. 其他因素
    第四节 巴戟天研究进展
        1.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 蒽醌类
        1.2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1.3 糖及其苷类
        1.4 氨基酸
        1.5 甾醇类或萜类化合物
        1.6 微量元素
        1.7 其他成分
        2. 巴戟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1 补肾阳作用
        2.2 增强学习记忆与抗衰老功能
        2.3 调节免疫作用
        2.4 抗诱变、抗肿瘤作用
        2.5 抗抑郁活性
        2.6 抗炎镇痛、抗疟及抗风湿作用
        2.7 抗氧化作用
        2.8 抗骨质疏松作用
        2.9 保肝作用
        2.10 对心血管的作用
        2.11 其他作用
        3. 开发利用
    第五节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附图
第二章 QuEChERS技术结合GC-FPD法测定巴戟天药材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水平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目标农药的选择及相关信息
        3.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样品的前处理条件
        2. 气相色谱条件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条件
    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建立
        1. GC-FPD色谱条件的建立
        2.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 净化剂的选择
        3. 基质效应
        4. 方法学评价
        4.1 方法的专属性
        4.2 线性关系、定量限与检测限
        4.3 精密度和稳定性
        4.4 准确度和重复性
        5. 样品测定
        6.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确证
        7. 讨论与总结
第三章 ASE-MSPD-GC-ECD法测定巴戟天药材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水平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目标农药的选择及相关信息
        3.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样品的前处理
        2. 气相色谱条件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条件
    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建立和确证
        1.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 基质效应的考察
        3. 方法评价
        3.1 方法的专属性
        3.2 线性关系、定量限与检测限
        3.3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
        3.4 加标回收率
        4. 样品测定
        5.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确证
        6. 讨论与总结
第四章 UFLC-ESI-MS/MS法检测巴戟天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真菌毒素的选择及相关信息
        3.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 UFLC-MS/MS条件
    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建立和确证
        1.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 UFLC-MS/MS条件的优化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2 内标的选择
        2.3 质谱条件的优化
        2.4 采集方式的优化
        3. 基质效应的考察
        4. 方法评价
        4.1 方法的专属性
        4.2 线性关系、定量限与检测限
        4.3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
        4.4 准确度
        5. 样品测定
        6. 讨论与总结
第五章 巴戟天中主要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HPLC-DAD检测及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 色谱条件
    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建立和确证
        1.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优化
        1.1 提取方法的选择
        1.2 提取溶剂的选择
        1.3 复溶液的优化
        2. 色谱条件的优化
        2.1 色谱柱和流动相的选择
        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3. 方法学评价
        3.1 线性关系、定量限与检测限
        3.2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
        3.3 准确度
        4. 样品测定
        5. 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价
        5.1 巴戟天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5.2 系统聚类分析(HCA)
        5.3 主成分分析(PCA)
        5.4 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
        6. 讨论与总结
第六章 基于“反式”培养模式结合RSM-CCD法考察巴戟天药材最佳储藏条件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黄曲霉毒素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有效成分
        3. 色谱和质谱条件
        3.1 UFLC-ESI-MS/MS法检测巴戟天药材中多种真菌毒素
        3.2 巴戟天HPLC-DAD指纹图谱的建立及主要环烯醚萜苷的定量
    第三节 实验方法
        1. A.flavus 菌株的培养
        1.1 A.flavus菌株的复苏
        1.2 孢子混悬液的制备
        1.3 灭菌与接种
        2. 结果与讨论
        2.1 A.flavus菌株在巴戟天药材上的生长情况
        2.2 储藏期间巴戟天药材中微生物的变化
        2.3 储藏期间巴戟天药材中水分的变化
        2.4 不同储藏环境下A.flavus菌株与总黄曲霉毒素的量间关系
        2.5 不同储藏条件与化学成分的变化关系
        2.6 响应面法分析贮藏条件与水晶兰苷的量间关系
        3. A.flavus菌株对巴戟天中两种主要的环烯醚萜苷的微生物转化
        3.1 转化底物
        3.2 A.flavus菌株对水晶兰苷和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的转化
        3.3 转化液的处理及HPLC分析
        4. 讨论与总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柴胡属药用植物的条形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中药鉴定研究进展
    1.2 DNA分子鉴定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1.3 DNA条形码技术的概述
    1.4 柴胡的概述
第二章 柴胡属DNA条形码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北柴胡叶绿体基因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3)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巴戟天文献研究进展
    1.1 巴戟天药材的本草考证
    1.2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
        1.2.1 蒽醌类
        1.2.2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1.2.3 糖类
        1.2.4 其它成分
    1.3 巴戟天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1.3.1 以蒽醌类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概况
        1.3.2 以环烯醚萜类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1.3.3 以糖类成分作为巴戟天质量评价指标
        1.3.4 巴戟天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1.3.5 巴戟天的其他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1.4 巴戟天药理活性研究
        1.4.1 巴戟天糖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2 巴戟天蒽醌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3 巴戟天水煎液药理研究
        1.4.4 巴戟天醇提液的药理作用
第二章 巴戟天的生药学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药
        2.1.2 原植物鉴别
        2.1.3 性状鉴别
        2.1.4 显微特征鉴别
        2.1.5 薄层鉴别
    2.2 讨论
第三章 巴戟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
    3.2 方法与结果
        3.2.1 最大吸收波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正交试验
        3.2.3 不同产地巴戟天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3 讨论
        3.3.1 提取方法的确定
        3.3.2 显色系统的选择
        3.3.3 巴戟天中总黄酮含量差异的探讨
        3.3.4 实验结果的探讨
第四章 巴戟天药材中甲基异茜草素的含量测定
    4.1 实验部分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
    4.2 方法与结果
        4.2.1 HPLC 条件
        4.2.2 对照溶液的制备
        4.2.3 供试溶液的制备
        4.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4.2.5 精密度试验
        4.2.6 稳定性试验
        4.2.7 重复性试验
        4.2.8 回收率试验
        4.2.9 不同产地巴戟天样品的含量测定
    4.3 讨论
第五章 巴戟天中蒽醌成分的 RP-HPLC 指纹图谱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
    5.2 方法
        5.2.1 HPLC 条件
        5.2.2. 对照溶液的制备
        5.2.3 供试溶液的制备
        5.2.4 精密度试验
        5.2.5 稳定性试验
        5.2.6 重复性试验
    5.3 结果
        5.3.1 精密度结果
        5.3.2 稳定性结果
        5.3.3 重复性结果
        5.3.4 指纹图谱及其共有峰
        5.3.5 特征色谱峰和对照指纹图谱
        5.3.6 相似度评价
        5.3.7 同产地(五华)巴戟天野生及栽培品种相似度评价
        5.3.8 不同产地巴戟天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的相似度评价
    5.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复方红景天咀嚼片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薄层色谱鉴别
    2.1 红景天的薄层色谱鉴别
    2.2 巴戟天的薄层色谱鉴别
    2.3西洋参的薄层色谱鉴别
3 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5~8]
    3.1 色谱条件
    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3.4 阴性对照实验
    3.5 线性关系
    3.6 精密度试验
    3.7 稳定性试验
    3.8 重复性实验
    3.9 加样回收试验
    3.1 0 供试品红景天苷含量测定
4 讨论

(5)巴戟天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巴戟天中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1 蒽醌类
    1.2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1.3 糖类
    1.4 其他成分
2 巴戟天的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2.1 以蒽醌类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2.1.1 薄层定性鉴别
        2.1.2 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2.1.3 蒽醌类含量的HPLC测定
    2.2 以环烯醚萜类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2.3 以糖类成分作为质量评价指标
    2.4 巴戟天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
    2.5 巴戟天的其他质量控制
3 小结

(6)巴戟天、羊角藤、四川虎刺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性状鉴别
    1.3 荧光法
    1.4 薄层色谱法
        (1) 分别取各种样品粗粉2
        (2) 取各种样品粗粉1
        (3) 取各种粗粉0.5
    1.5 紫外分光光度法
2 讨论

(8)巴戟天的真伪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 巴戟天的主要形态、性状特征
2 巴戟天的伪品及产地分布
    2.1 羊角藤 (福建又名:乌稔藤) :
    2.2 双华巴戟 (福建又名巴戟公、假巴戟) :
    2.3 恩施巴戟 (又名恩施虎刺) :
    2.4 铁箍散 (又称香巴戟、川巴戟) :
    2.5 南五味子 (又称红木香、紫金藤、小钻) :
    2.6 湘巴戟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australis (Diels)
3 巴戟天与伪品的比较
    3.1 性状鉴别:
    3.2 理化鉴别
        3.2.1 荧光法:
        3.2.2 薄层色谱法:
        3.2.3 紫外光谱法:
4 小 结

四、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鉴别巴戟天及其伪品恩施巴戟(论文参考文献)

  • [1]巴戟天中多农药残留检测及防霉变储藏规范研究[D]. 刘洪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1)
  • [2]柴胡属药用植物的条形码研究[D]. 曾伟萍.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1)
  • [3]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D]. 吴凌凤. 广东药学院, 2014(03)
  • [4]复方红景天咀嚼片的质量标准研究[J]. 郑创钦,何连枝,罗丹冬,张会平,李庆国. 新中医, 2012(07)
  • [5]巴戟天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吴凌凤,曾令杰.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01)
  • [6]巴戟天、羊角藤、四川虎刺的鉴别[J]. 秦霞,郭红彦,任晓燕. 安徽医药, 2010(02)
  • [7]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鉴别巴戟天及其伪品恩施巴戟[J]. 戴少波,姜慧祯. 山东医药工业, 2002(01)
  • [8]巴戟天的真伪识别[J]. 钟小荣. 福建中医药, 2001(05)

标签:;  ;  ;  ;  ;  

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鉴定巴戟天及其仿冒巴戟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