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临床评价

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临床评价

一、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15)在《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颈丛阻滞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艾司洛尔作为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硝酸甘油作为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压(MAP)及心率(H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血压、减缓心跳加速及改善心肌耗氧量,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推广。

季书彪,王卉,弓崎,兰海涛[2](2014)在《不同辅助用药对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不同辅助用药对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120例,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30例。芬太尼组辅助使用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组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啶1μg/kg,咪达唑仑组辅助使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辅助使用芬太尼2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观察比较4组入室后、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用药前后镇静-躁动评分及躁动、镇静过深、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①MBP、SpO2、HR情况比较:用药后5 min,4组MAP、HR、SpO2均有所下降,其中MAP、HR右美托咪啶组与其他各组同一时间点及组内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O2右美托咪啶组、咪达唑仑组及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比较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②麻醉效果比较:镇静-躁动评分用药后5 min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较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5 min、30 min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较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较咪达唑仑组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躁动率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过深率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右美托咪啶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清醒镇静作用,能够很好地阻断颈丛神经阻滞后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且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宜作为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辅助用药。

段宏伟,吴一鸣,叶敏,陆晓英[3](2011)在《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改良颈浅丛阻滞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R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改良颈浅丛阻滞法(即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阻滞双侧颈浅丛。观察2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对抬头肌力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阻滞起效时间R组为(6.33±0.92)min,B组为(4.75±0.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麻醉有效率R组为95.0%,B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B组在T2、T3时间点HR均增快(P<0.05和P<0.01)。2组在T2、T3和T4时间点的DBP、SpO2均较T0升高(P<0.05~P<0.01)2,组不同时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4例发生抬头肌力减弱,但头颈仍能自主活动;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更具优越性。

杨林译[4](2011)在《超声在颈神经丛阻滞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超声定位颈椎横突的方法并验证其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颈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方法即C4横突一点法和C2、C3、C4横突三点法的麻醉效果及膈肌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第一部分对15例健康志愿者通过超声和传统手法分别对右侧颈椎横突进行定位,超声定位是通过定位C1、C2横突间椎动脉生理弯曲后进而间接定位C2、C3、C4横突,传统手法定位即通过体表解剖位置进行定位,再用C臂机定位C2、C3、C4横突,进而验证和比较超声定位和传统手法定位的正确性。第二部分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分为两组,通过M型超声观察两侧膈肌的运动幅度,建立M型超声测量膈肌运动的方法,为第三部分中颈丛阻滞中观察对膈肌的运动的影响建立了观察方法。第三部分通过超声引导进行颈丛阻滞,阻滞方法分为单侧C4横突一点法和单侧C2、C3、C4横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两种方法均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选择30例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一点法阻滞和三点法阻滞。点法颈深丛阻滞以超声引导在C4横突前后结节间注射0.375%罗哌卡因9 m1。三点法颈深丛阻滞通过超声引导于C2、C3、C4横突前后结节间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3 m1。两组颈浅丛阻滞的操作一致:将探头放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显示胸锁乳突肌横切面,运用水分离技术,将药液注射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下方,前、中斜角肌上方,针尖向锁骨方向偏转注射0.2%罗哌卡因5 ml,再偏转针尖方向至偏向头侧,推注0.2%罗哌卡因5 ml,双侧浅丛共注射0.2%罗哌卡因20 m1。观察指标: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阻滞前和阻滞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的生命体征,各种并发症和阻滞前后膈肌运动幅度的变化。结果超声定位C2、C3横突与传统手法定位C2、C3横突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C2、C3、C4横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和C4横突一点法颈深丛阻滞进行对比,三点法组的耳大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短于一点法组,而锁骨上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长于一点法组(P<0.05)。三点法组的优秀率较一点法更为完善(P<0.05),两种方法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三点法组出现1例喉返神经阻滞占6.7%,一点法组出现3例喉返神经阻滞占20%。三点法组未发生膈神经麻痹,1例部分膈神经阻滞,一点法组1例膈神经阻滞,3例膈神经部分阻滞。两组均无误入血管、局麻药中毒。结论超声可以作为颈深丛阻滞的定位方法并可进行实时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准确定位,进行C2、C3、C4横突三点法和C4横突一点法两种颈深丛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发现,三点法颈深丛阻滞比一点法更为完善,且并发症发生例数(但差别未得到统计学支持)较少。

张海阳,严火荣,宋剑乔[5](2010)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瑞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于带弟[6](2010)在《右美托咪啶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辅助颈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或全切的甲状腺瘤病人,均行单侧颈深丛和双侧颈浅丛阻滞,根据镇静方法的不同,将所有病人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后持续输注生理盐水;B组为颈丛神经阻滞后缓慢静脉注射氟芬合剂(氟哌利多2.5mg+芬太尼0.05mg);C组为颈丛神经阻滞后先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啶1μg/kg(超过10分钟)再以0.2μg/kg/h维持直至手术缝皮;D组为颈丛神经阻滞后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啶1μg/k(超过10分钟)再以0.7μg/kg/h维持直至手术缝皮。分别监测和记录病人颈丛神经阻滞前(TO)、颈丛阻滞后5分钟(T1)、10分钟(T2)、切皮时(T3)、分离甲状腺上极时(T4)、缝皮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T3、T4、T5进行痛觉评分(VAS评分法);在TO、T3、T4、T5评估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法);检测TO、T3、T4、T5的血糖、皮质醇含量;记录术中恶心呕吐、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同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相同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四组病人在TO时的SBP、DBP、HR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A、B两组在T2、T3、T4、T5时间点的SBP、DBP、HR较TO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的SBP、DBP、HR呈现双向变化,在T2、T3时的SBP、DBP、HR较TO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T4、T5时间点出现了下降趋势,D组在T5时间点的SBP、DBP、HR较TO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A、B两组在相同时间点的SBP、DB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组在T4、T5的SBP、DBP、HR较A、B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在T5时间点与C组比较,SBP、DBP、HR比较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有2例病人出现了一过性呼吸抑制SpO2,经唤醒后SpO2上升并维持正常,围术期四组病人的SpO2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O时四组病人的Ramsay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B、C、D三组在T3、T4、T5时的Ramsay评分较其TO时升高,C、D两组在T4、T5的Ramsay评分与TO比较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C、D组T3、T4、T5的Ramsay评分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比较,C、D组T3、T4、T5的Ramsay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在T3、T4、T5的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T3时四组病人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A、B组T4的VAS评分明显高于C、D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B之间,C、D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三组的VAS评分在T5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病人在TO的血糖、皮质醇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T3、T4、T5的血糖、皮质醇含量较TO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在T4、T5时间点,A、B两组血糖、皮质醇含量较C、D两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持续输注辅助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时,负荷量后以0.2μg/kg/h和0.7μg/kg/h的剂量维持都能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血压、心率平稳;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好;且无呼吸抑制;右美托咪啶对术中血糖、皮质醇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以0.7μg/kg/h持续输注时需注意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

秦艳平[7](2010)在《术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非心脏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评价术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非心脏手术冠心病老年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中危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ASAⅡ~Ⅲ级,年龄60~80岁,体重指数<30kg/m2,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用艾司洛尔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1mg·kg-1,维库溴铵0.1mg·kg-1和芬太尼6ug·kg-1,气管插管后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1,吸呼比1:2,呼吸频率12次/min,维持PETC0225~35mmHg(1mm Hg=0.133kPa)。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4~12mg·kg-1·h-1和维库溴铵0.06~0.1mg·kg-1·h-1,必要时时追加芬太尼。试验组切皮开始前2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负荷量0.5mg/kg,随后以25ug·kg-1·min-1速率输注至术毕。分别于术前、切皮时、切皮后5min、切皮后30min、切皮后60min、术毕、术后1d、术后2d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计算QT离散度(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之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切皮时、切皮后5min、切皮后30min、切皮后60min和术后1d时QT离散度降低(P<0.05), QTd大于50ms发生率降低(p<0.05);对照组术中5例、术毕3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而实验组无一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术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抑制非心脏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增加,降低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

徐国勇,廖永福,吴春宾[8](2009)在《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乌拉地尔、艾司洛尔控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9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平均分为3组,乌拉地尔组、艾司洛尔组和乌拉地尔艾司洛尔复合组。麻醉全部采用颈丛阻滞,观察、比较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3组所用药物对控制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都有效,但复合组较另两组的效果更好(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为有利。

董玉素[9](2008)在《艾司洛尔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注射在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艾司洛尔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注射在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注组、静注+微泵组两组,每组20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给予药物静脉注射:静注组艾司洛尔1mg/kg,静注+微泵组先静注0.5mg/kg,随即根据心率(控制心率在:60~90次/min)以50~200ug·kg-1·min-1的速度泵注艾司络尔。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麻醉效果。结果静注+微泵组在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状态(SBP、DBP、HR、RPP)保持相对稳定。两组颈丛阻滞即刻的HR、RPP均较阻滞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23、9.42、7.62、6.86,P均<0.05);两组颈丛阻滞后5min的HR、RPP均比阻滞即刻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6、8.72、10.36、4.59,P均<0.05)。阻滞后20min,静注组SBP、DBP、HR比静注+微泵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20、10.20、8.65,P均<0.05)。结论颈丛阻滞前预防性使用艾司洛尔,可以有效的抑制阻滞导致的心血管副作用,微泵持续注射比单次注射艾司洛尔效果更安全可靠。

谷海[10](2008)在《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立即给予药物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mg/kg(A组),艾司洛尔1mg/kg(B组),生理盐水2ml(C组)。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min的SBP,DBP,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麻醉效果。结果:3组麻醉效果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颈丛阻滞后5、10min的SBP,DBPA组较C组明显下降(P<0.05);HRB组较A、C组明显下降(P<0.05);RPPA、B两组较C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艾司洛尔,可以有效的治疗由于颈丛阻滞所导致的心血管副作用,其中1mg/kg其效果优于0.5mg/kg。

二、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不同辅助用药对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改良颈浅丛阻滞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麻醉效果评定
    1.4 监测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麻醉效果
    2.3 2组HR、SBP、DBP、SpO2的变化
3 讨论

(4)超声在颈神经丛阻滞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颈椎横突的超声与传统手法定位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型超声观察正常成人膈肌运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超声引导下颈丛阻滞C4横突一点法与C2、C3、C4横突三点法的对比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5)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瑞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4 监测指标
    ( x ˉ ±s)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患者HR、MAP、Sp (O2) 、RR的变化
    2.2 麻醉期间VSA及OAA/S评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
3 讨 论

(6)右美托咪啶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使用药品
    2.3 使用仪器
    2.4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四组病人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四组病人围术期SBP、DBP、HR的比较
    3.3 四组病人围术期呼吸变化情况的比较
    3.4 四组病人镇静镇痛情况的比较
    3.5 四组病人的血糖、皮质醇含量比较
    3.6 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情况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7)术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非心脏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麻醉方法
    3. QT离散度的测定
    4. 研究方法
    5. 统计分析
    6. 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J]. 李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5)
  • [2]不同辅助用药对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J]. 季书彪,王卉,弓崎,兰海涛. 临床误诊误治, 2014(02)
  • [3]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改良颈浅丛阻滞中的对比研究[J]. 段宏伟,吴一鸣,叶敏,陆晓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09)
  • [4]超声在颈神经丛阻滞中的应用[D]. 杨林译. 苏州大学, 2011(06)
  • [5]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瑞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J]. 张海阳,严火荣,宋剑乔.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5)
  • [6]右美托咪啶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D]. 于带弟. 中南大学, 2010(03)
  • [7]术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非心脏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D]. 秦艳平.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 [8]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分析[J]. 徐国勇,廖永福,吴春宾.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06)
  • [9]艾司洛尔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注射在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评价[J]. 董玉素.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8(04)
  • [10]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临床观察[J]. 谷海.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标签:;  ;  ;  ;  ;  

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临床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