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

新生儿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

一、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发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韩代成,夏世文,陈样[1](2022)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本院经手术治疗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寻找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53例新生儿中肠扭转的患儿。根据患儿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含放弃后死亡)。比较2组临床资料(性别,日龄,发病日龄,胎龄,体重,是否合并消化道畸形,发病到手术的时间,术中所见,是否合并休克和高钾血症)的差异。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分类变量比较应用χ2检验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3例患儿中,41例存活,12例死亡,其中7例均因肠坏死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分析结果表明肠管坏死(P<0.001)、休克(P<0.001)、高钾血症(P=0.001)、确诊到手术的时间(P<0.001)、二次手术(P=0.003)以及通气治疗(P<0.001)等因素与患儿最终的死亡结局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不考虑后续治疗因素的影响,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肠管坏死为患儿死亡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OR=28.1,95%CI:1.59~496.60)。结论:新生儿中肠旋转不良病死率较高,发育不良是根本原因和病理基础,呕吐和血便是主要表现,腹部立卧位X线片、消化道造影异常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超声检查肠系膜上动脉、静脉位置关系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合并肠坏死、休克和高钾血症提示预后不良,及时发现并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章露尹,陈锐,钭金法[2](2021)在《胎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产前诊断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肠旋转不良是一种肠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旋转和固定异常造成的疾病。肠管位置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易并发肠扭转, 肠扭转可造成严重的肠管缺血坏死, 在宫内胎儿期也一样。产前发现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具有挑战性, 超声检查是筛查的首选方式, 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产前诊断消化道结构畸形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胎儿期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产前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崔红梅,吕玲,李天刚,岳志成,石静云,顾琦,唐汉博[3](2021)在《多学科联合诊治胎儿肠扭转两例》文中提出本文报道了2例胎儿肠扭转的诊治过程。病例1因"孕33周+4,自觉胎动减少"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简称本院),病例2因"孕32周+5外院超声发现肠管扩张"转诊至本院。本院超声检查发现2例胎儿肠管扩张伴典型"漩涡"征或"咖啡豆"征。经过多学科会诊讨论,行急诊剖宫产,2例新生儿均行产时外科手术,术中确诊肠扭转、肠坏死,手术切除坏死肠管。病例1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病例2患儿在肠道手术后并发肺动脉血栓,24 h内再次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随访2例患儿各生长参数及神经系统发育测评均未见明显异常。

李冰兰,姚伟权,蒋双兰,香继成,冼云开,朱映红[4](2020)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行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按诊断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超声诊断检测治疗,对照组行X线造影检测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诊断确诊率及诊断情况。结果:(1)诊断结果:观察组诊断确诊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诊断情况:观察组经诊断发现,典型漩涡征表现的患儿有24例(占比85.71%),中上腹部中等团块回声,非典型漩涡征有4例(占比14.28%),其中上静脉扩张有21例(占比75.00%),腹腔肿块7例(占比25.00%),有2例(占比6.67%)患儿未有上述表现,发生漏诊;对照组高位肠梗阻有14例(占比46.67%),钡剂造影显示,阑尾、回盲部移动有8例(26.67%),其中6例(占比20%)患者因漏诊未出现上述症状,2例(占比6.67%)患者被误诊为十二指肠狭窄。结论: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能提高诊断符合率、改善预后。

李川,王丹,侯彬霞[5](2020)在《高频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对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高频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在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V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VIM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VIM的影像表现,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64例经手术证实均为VIM,旋转角度180°~720°。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90.63%(58/64),表现为中上腹部异常回声团块,动态扫查有旋转感,彩色多普勒(CDFI)示肠系膜上静脉(SMV)绕肠系膜上动脉(SMA)螺旋状走行,呈"旋涡征";消化道造影诊断准确率67.19%(43/64),表现为高位肠梗阻征象,十二指肠及空肠形态、位置异常,回盲部位置异常;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消化道造影(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VIM的诊断较消化道造影更具优势,可作为术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但中肠旋转度数较小及患儿腹腔气体干扰明显时也易漏诊。

路长贵[6](2019)在《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常见上消化道畸形治疗中的临床评价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加速康复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中的应用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和创伤,达到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减少病人的创伤与应激损害,目前广泛应用于成人外科,但在儿外科应用仍较少。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常见的新生儿上消化道畸形,本部分研究评估ERAS应用于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收治51例年龄为128天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其中2016年3月起,将ERAS引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至2018年3月,共收治31例患儿,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以用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RAS组);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共20例患儿,围手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初次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皮质醇)和并发症发生(切口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腹泻发生率、肠穿孔发生率、肠扭转发生率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情况。结果ERAS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未见统计学差异(18.77±3.57ml VS18.90±3.48ml,P>0.05),术前住院时间ERAS组短于对照组(1.78±0.33d VS2.28±0.74d,P<0.05);手术时间ERAS组长于对照组(139.16±7.03min VS74.30±5.92min,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初次肠内营养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ERAS组显着早于对照组(1.80±0.33d VS 2.25±0.54 d,P<0.05;1.32±0.31d VS 4.42±0.82d,P<0.05;7.55±0.66d VS 8.40±0.75d,P<0.05);术后24小时应激反应指标比较,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皮质醇水平,ERAS组低于对照组(9.29±1.81mg/L VS 20.45±4.31mg/L,p<0.05;2.76±0.21pg/L VS 7.10±1.02pg/L,P<0.05;86.75±32.77nmol/L VS 156.75±35.59nmol/L,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均无肠扭转复发,ERAS组无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率和腹泻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9.6%VS 15%,P>0.05;6.45%VS 10%,P>0.05)。术后随访6个月,ERAS组及对照组均没有再入院患儿。结论ERAS应用于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患儿应激损伤,促进患儿早期恢复。第二部分血浆miRNA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研究目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常合并有中肠扭转,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腹部B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B超及上消化道造影往往难以确诊,容易导致中肠坏死,因此早期筛查诊断至关重要。本课题主要鉴定血浆微小RNA(miRNA)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寻找一种早期无创快速诊断方式。方法通过对3对肠旋转不良(典型有症状型肠旋转不良但无中肠扭转肠坏死)及正常对照患儿血浆进行高通量Illumina测序,筛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异常表达的血浆miRNA,然后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对10对肠旋转不良(典型有症状型肠旋转不良但无中肠扭转)和正常对照患儿血浆进一步验证,并通过ROC曲线图分析诊断效率,并通过GO及KEGG分析对异常表达的miRNA功能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通过高通量Illumina测序在肠旋转不良患儿血浆中发现28条异常表达的miRNA,经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发现其中9条miRNA存在明显差异,其中6条上调(hsa-miR-1914-3p,hsa-miR-6763-5p,hsa-miR-185-3p,hsa-miR-3131,hsa-miR-6740-5p,hsa-miR-6758-5p),3条下调(hsa-miR-194-5p,hsa-miR-144-3p,hsa-miR-93-5p),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异常表达的miRNA主要参与金属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钙依赖性蛋白结合,并可能与细胞内吞途径有关;通过ROC分析,均具有较好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其中4个(miR-1914-3p,miR-3131,miR-185-3p,miR-6763-5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9,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新型的早期诊断标记物,用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早期筛查。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血浆中存在异常表达miRNA,可能参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发生和发展;血浆中的miRNA可能具有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并用于肠旋转不良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第三部分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先天性环状胰腺治疗中的应用目的先天性环状胰腺是常见的新生儿上消化道畸形之一,术中需进行十二指肠吻合,术中处理较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复杂,本部分主要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新生儿先天性环状胰腺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收治了66例先天性环状胰腺新生儿,分为两组(1)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模式,手术方法采用开腹环状胰腺矫治术;(2)ERAS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下环状胰腺矫治术。比较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初次排便时间、初次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总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一周的营养状况(体重、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结果ERAS组和对照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性别比例、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0±2.20d VS 3.32±2.18d,P>0.05;2.53±0.39kg VS 2.47±0.35kg,P>0.05;20/15 VS 18/13,P>0.05;35.55±1.22g/L VS35.50±1.60 g/L,P>0.05;0.10±0.015g/L VS 0.10±0.016 g/L,P>0.05);术后12小时C反应蛋白水平,ERAS组低于对照组(8.74±2.62mg/L VS15.26±5.36mg/L,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初次肠内营养时间及完全肠内营养时间ERAS组早于对照组(1.81±0.60d VS 3.03±0.62d,P<0.05;4.06±0.51d VS 6.80±0.90d,P<0.05;8.45±0.99d VS 11.4±0.74,P<0.05);总住院时间ERAS组短于对照组(10.77±1.02d VS 14.03±1.27d,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均无吻合口瘘发生;呼吸道感染及切口感染率ERAS组低于对照组(6.5%vs24.0%,P<0.05;3.2%vs22.9%,P<0.05);术后随访6月,ERAS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VS 25.7%,P<0.05);术后一周白蛋白水平ERAS组稍高于对照组(34.4±0.80g/L VS 34.7±0.76g/L,P<0.05),术后一周体重和前白蛋白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52±0.39kg VS 2.46±0.35,P>0.05;0.10±0.014g/L VS 0.10±0.016,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新生儿先天环状胰腺的微创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应激反应、加速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第四部分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新生儿高位空肠闭锁也是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上消化道畸形之一,往往合并有肠管严重发育不良,术中不仅需行肠吻合,同时需对发育不良的肠管进行处理,术中情况较旋转不良和环状胰腺更为复杂,本部分主要评估ERAS应用于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及河南省儿童医院共收治51例年龄为128天的高位空肠闭锁新生儿并分为两组,其中22例患儿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以用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RAS组),29例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初次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术后二周的营养状况(体重、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梗阻、肠穿孔、脓毒血症、呼吸道感染、腹泻、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4例在术后第二天非医嘱离院,1例因为吻合口远端肠管坏死导致休克死亡。手术时间ERAS组长于对照阻(167.27±7.67min VS 129.17±4.58min,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ERAS组早已对照组(4.09±0.81d VS 6.17±0.70 d,P<0.05;2.68±0.48d VS 17.5±2.81 d,P<0.05;20.36±2.13d VS 25.58±2.24 d,P<0.05)。术后住院时间ERAS组短于对照组(25.09±2.24d VS 31.50±5.86 d,P<0.05)。两组手术时及术后2周体重、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48±0.38 VS 2.39±0.35kg,P>0.05;2.51±0.38 VS 2.42±0.35kg,P>0.05;35.43±1.41 VS 35.42±1.78g/L,P>0.05;31.73±1.45 VS 31.75±2.09g/L,P>0.05;0.09±0.01 VS 0.10±0.02 g/L,P>0.05;0.09±0.01 vs.0.09±0.01 g/L,P>0.05).吻合口梗阻及脓毒症发生率ERAS组低于对照组(0%VS 25%,P<0.05;0%VS 25%,P<0.05).直接胆红素水平ERAS组低于对照组(20.00±9.89 VS.31.00±11.41μmol/L,P<0.05).两组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5.73±5.20 VS17.41±4.91 U/L,P>0.05;20.27±5.36 VS 22.54±4.70 U/L,P>0.05;36.3%VS33.3%,P>0.05;18.2%VS 16.6%,P>0.05)。两组均无肠穿孔发生。结论ERAS应用于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是安全可行的,可促进患儿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吻合口梗阻、脓毒症及胆汁淤积等并发症。

卢朝祥,王琪[7](2019)在《腹腔镜与开腹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排除肠坏死)的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7年5月对7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但不伴肠坏死行开腹(49例)或腹腔镜镜Ladd手术(25例),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中位数118、0(86. 5,137. 5) min,明显长于开腹组63. 0(55. 0,70. 5) min(Z=-5. 328,P=0. 001);住院时间中位数13. 0(11. 6,16. 0) d,与开腹组14. 0 (10. 5,21. 0) d无统计学差异(Z=-0. 791,P=0. 729)。2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χ2=0. 034,P=0. 853)、再扭转(Fisher精确检验,P=1. 000)、切口感染(Fisher精确检验,P=1. 000)、漏诊(Fisher精确检验,P=0. 338)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Ladd手术治疗于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同时具有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可以在腹腔镜下将肠管顺利复位,使手术顺利完成。

李微[8](2018)在《超声与CT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临床新生儿科较为多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该病主要是因在胚胎发育期间,胎儿肠系膜上动脉出现旋转,引起肠道位置发生改变以及与肠系膜附着不全,造成肠道出现先天畸形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从而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1]。目前据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新生儿发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概率排在所有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的首位,已经成为临床儿科学者和专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中肠扭转是临床先天性肠扭转新生儿中常见的一种合并

张阳[9](2018)在《超声在新生儿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引起新生儿急腹症相关疾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济南市儿童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超声检查怀疑新生儿急腹症并经手术治疗的127例患儿,男87例,女40例,年龄1小时2月14天,早产儿38例,足月儿89例。腹胀54例,占42.5%,呕吐59例,占46.4%,便血25例,占19.7%,排便困难及不排便40例,占31.5%;查体腹部膨隆77例,占60.6%,腹壁静脉显露18例,占14.2%,腹肌紧张20例,占15.7%,肛窝处无正常肛门32例,占25.2%。2.仪器设备及检查方法超声仪器为Philips iU22,使用高频探头L12-5,频率812MHz,充分暴露腹部,尽量使患儿处在安静状况下检查,检查胃十二指肠时,嘱患儿饮饱奶后取右侧卧位,依次检查贲门、胃体、幽门以及十二指肠等,观察胃腔内充盈情况,有无幽门管开合异常及逆蠕动征象以及十二指肠有无扩张积液等;检查小肠、结肠时,患儿无需充盈胃部,取仰卧位,依次沿着空肠、回肠、结肠作连续性扫查,观察肠腔有无扩张积液、肠管走行、肠壁结构、血流以及肠壁有无包块及肠间积液等情况,注重扫查一下右下腹探查阑尾情况,最后患儿可取膀胱截石位于会阴部扫查探测肛管发育情况。结果超声诊断新生儿急腹症127例,其中,诊断NEC 37例,新生儿阑尾炎12例,肠旋转不良19例,肠闭锁26例,先天性肛门闭锁32例,脐膨出1例,经手术证实119例,误诊8例,超声诊断率93.7%(119/127)。1.NEC超声诊断NEC 37例,手术证实36例,误诊1例,误诊1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胃穿孔,超声诊断率97.3%(36/37)。手术证实36例NEC患儿中肠穿孔18例;伴发新生儿阑尾炎9例。2.新生儿阑尾炎超声诊断新生儿阑尾炎12例,手术证实10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5例;误诊2例,误诊2例手术证实为NEC并肠穿孔,超声诊断率83.3%(10/12)。其中,伴发NEC 4例。3.肠旋转不良超声诊断肠旋转不良19例,手术证实18例,18例中肠扭转270°1例,360°13例,450°1例,540°2例,720°1例;误诊1例,经手术证实为回肠闭锁合并肠套叠,超声诊断率94.7%(18/19)。其中,伴发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发胃穿孔1例。4.肠闭锁超声诊断肠闭锁26例,手术证实22例,22例中十二指肠闭锁1例,结肠闭锁(降结肠)1例,小肠闭锁20例,小肠闭锁20例中I型4例,II型1例,III型9例,其中,IIIa型6例,IIIb型3例,IV型6例;误诊4例,误诊4例经手术证实两例为MP,一例为环状胰腺,一例为全结肠型巨结肠,超声诊断率84.6%(22/26)。手术证实22例中肠穿孔1例,伴发MP 2例,伴发肠旋转不良2例。5.先天性肛门闭锁超声诊断先天性肛门闭锁32例,手术证实32例,超声诊断率100%(32/32)。6.脐膨出超声诊断脐膨出1例,手术证实1例,超声诊断率100%(1/1)。结论超声检查是一个实时动态的过程,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相结合,既可以直接观察新生儿腹腔脏器情况,又可以追踪导致梗阻、穿孔的原发病变,对新生儿急腹症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秦川川,张巍,鲁涛[10](2017)在《多普勒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在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多普勒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在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经手术确诊的99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分析,所有患儿术前均予以超声和术前消化道造影检查,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分为A组(年龄﹤3个月,65例)和B组(年龄﹥3个月,34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先天性肠旋转的诊断效果。结果新生儿组与非新生儿组除了腹痛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在呕吐、腹胀、便秘以及血便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对肠扭转不良诊断率为,其中对非新生儿诊断率为,对新生儿诊断率为,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对肠扭转不良诊断率为,其中对非新生儿诊断率为,对新生儿诊断率为,消化道造影对儿童先天性肠扭转的诊断率要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论术前消化道造影和多普勒超声对不同年龄的先天性肠旋转患儿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其中术前消化道造影诊断效果更高,可优先使用。

二、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发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发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式及处理
    1.3 观察指标和分组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
    2.2 术前检查
    2.3 临床结局以及两组患儿临床特点的区别
    2.4 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3 讨论

(4)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诊断结果比较
    2.2两组患儿诊断情况分析
3 讨论

(6)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常见上消化道畸形治疗中的临床评价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中的应用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血清miRNA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加速康复外科在先天性环状胰腺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加速康复外科在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治疗中的应用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创新点
存在问题和展望
综述 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现状和挑战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章及主持参与课题
致谢
附录 缩略语表

(7)腹腔镜与开腹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8)超声与CT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CT检查方法:
        1.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超声在新生儿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多普勒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在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多普勒超声检查
        1.2.2 消化道造影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年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
    2.2 两组不同年龄先天性肠扭转患儿其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四、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发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临床诊治分析[J]. 韩代成,夏世文,陈样. 临床急诊杂志, 2022(02)
  • [2]胎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产前诊断进展[J]. 章露尹,陈锐,钭金法.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10)
  • [3]多学科联合诊治胎儿肠扭转两例[J]. 崔红梅,吕玲,李天刚,岳志成,石静云,顾琦,唐汉博.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09)
  • [4]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临床观察[J]. 李冰兰,姚伟权,蒋双兰,香继成,冼云开,朱映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24)
  • [5]高频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对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J]. 李川,王丹,侯彬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22)
  • [6]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常见上消化道畸形治疗中的临床评价和应用[D]. 路长贵.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7]腹腔镜与开腹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比较[J]. 卢朝祥,王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09)
  • [8]超声与CT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 李微.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02)
  • [9]超声在新生儿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D]. 张阳.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10]多普勒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在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 秦川川,张巍,鲁涛.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07)

标签:;  ;  ;  ;  ;  

新生儿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