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

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

一、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孟昶,朱磊,田雪文,王清路[1](2021)在《运动诱导miRNAs调控PI3K/Akt/mTOR通路防治病理性心肌肥大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运动、miRNAs、PI3K/Akt/mTOR通路及病理性心肌肥大之间的关系,探讨运动诱导miRNAs激活PI3K/Akt/mTOR通路的相关机制,发现运动可以诱导miR-21、miR-144和miR-145表达上调,使其靶基因PTEN和TSC2表达降低,激活PI3K/Akt/mTOR通路,最终达到防治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效果。

张飞[2](2021)在《长白公猪性成熟前后睾丸组织环状RNA、信使RNA N6-腺苷甲基化修饰的发掘鉴定及差异表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睾丸发育、精子生成过程涉及生殖细胞、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协同作用,该过程受到极其复杂和严格的分子时空调控,人们对其理解仍十分有限。环状RNA作为一类新的长链非编码RNA存在于人和牛等动物的睾丸及精清中,可能参与调控睾丸发育及精子发生过程。然而,公猪睾丸组织发育成熟过程中环状RNA的表达谱及其潜在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存在于RNA内部最常见的一类修饰,参与调控细胞分化、个体发育等多种生理病理进程,但关于m6A与睾丸发育、精子发生之间的关系目前仍知之甚少。因此,本文选取性成熟前后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的长白公猪睾丸组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揭示不同阶段睾丸中的环状RNA和m6A表达特征并比较分析其表达差异,预测和解析差异表达的环状RNA、m6A修饰在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事件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为增进了解环状RNA、m6A修饰参与公猪精子发生、睾丸发育调控等提供新的线索。本论文得到研究结果如下:本研究对未成年(30日龄,D30)和性成熟(210日龄,D210)长白公猪睾丸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结果显示,30日龄长白公猪睾丸曲细精管尚未发育完整,睾丸内未见明显管腔,处于性成熟前阶段;210日龄长白公猪睾丸体积显着增大,曲细精管发育完全,内含大量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并产生大量圆形精子及长形精子,已达到性成熟后阶段。使用去除核糖体RNA及线性RNA的总RNA-Seq来检测D30和D210长白公猪睾丸组织中环状RNA的表达谱。高通量测序显示睾丸组织中含有丰富的环状RNA,性成熟前后睾丸中分别鉴定出34521与31803个环状RNA。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环状RNA广泛分布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长度主要位于100~10000 nt之间(58.97%),主要来源于源头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大部分环状RNA由1-7个外显子形成(86.54%),并且部分源头基因可以产生多个环状RNA。在公猪睾丸成熟过程中共发现来源于1526个源头基因的2326个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其中1003个D210公猪睾丸组织中上调,1323个下调。此外,差异表达的环状RNA源头基因GO功能分析显示这些环状RNA主要与精子发生、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生殖细胞发育、雄性减数分裂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他们分别参与了干细胞多能性调节、紧密连接、粘附连接、cAMP等信号通路。因此,以上结果表明性成熟前后公猪睾丸表达大量的环状RNA,这些环状RNA呈现发育阶段特异性的动态表达模式,且主要与睾丸发育、精子发生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将有望为鉴定种公猪睾丸发育状态及筛选优秀种公猪提供一种潜在的分子标记物。同时为了研究睾丸发育成熟过程中m6A甲基化修饰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绘制了长白猪性成熟前后睾丸转录组范围信使RNA m6A甲基化图谱。本研究描述了m6A甲基化修饰在睾丸发育过程中的广泛分布模式,并分析了基因表达与m6A甲基化修饰的关系,同时广泛地鉴定了性成熟前后m6A甲基化修饰差异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睾丸的生物学功能的密切相关。这些结果为确定睾丸中mRNA m6A甲基化的存在及其图谱提供了依据,并扩展了对m6A在哺乳动物器官发育和生长中作用的认识。

柴晶美[3](2021)在《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体内、外实验,利用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方法,主要从氧化应激、凋亡、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生物发生等方面证实二参颗粒的作用机制。探讨二参颗粒靶向调节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机制,为二参颗粒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1.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香港药典》各药材液相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二参颗粒进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实验,同时利用标准对照品确认有效成分的特征峰。再利用网络药理学通过TCMSP平台探索二参颗粒有效化学成分,在Genen Card数据库中搜索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相关基因,构建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PPI网络图;借助DAVID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利用Schrodinger Maestro软件和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预测核心靶点。2.采用氯化钴建立心肌细胞缺氧缺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LDH,CK含量,SOD、MDA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活性氧含量和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细胞内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cl-2/Bax的表达水平。3.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Ⅴ活性,应用Cytation5检测AT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胞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细胞内PGC-1α、PPARα、SIRT1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SIRT1、PPARα、PGC-1α基因表达水平。4.通过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形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检测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采用HE染色检测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Masson染色检测法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PPAR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采用《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版》对10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计算,相似度达0.997以上,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成分稳定。网络药理学结果,共筛选出221个化合物与264个靶点蛋白参与网络构建,基因富集分析显示,涉及960个GO条目,涉及KEGG信号通路共726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化学成分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推断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可能是二参颗粒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核心潜在靶点。2.二参颗粒能有效降低细胞LDH、MDA、CK水平(P<0.05),升高SOD水平(P<0.01或P<0.001),明显降低胞内ROS含量(P<0.01或P<0.001),减少凋亡细胞的表达(P<0.01或P<0.001),下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PARP的表达,增加Bcl-2/Bax的表达(P<0.01或P<0.001)。3.二参颗粒能有效增加线粒ComplexⅠ、Ⅱ、Ⅲ、Ⅴ活性(P<0.05),增加ATP含量(P<0.001),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加心肌细胞中目的蛋白PGC-1α、PPARα的表达(P<0.01或P<0.001),增加心肌细胞中目的基因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P<0.05、P<0.01或P<0.001)。4.二参颗粒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改变。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心肌纤维水肿,着色变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点状浸润,多处心肌纤维溶解出现增生的结缔组织;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可见心肌细胞脂肪变性,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点状浸润,多处心肌纤维溶解出现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剂量组心肌纤维分解清晰,染色均匀,少量水肿和淋巴细胞。高剂量组组织染色均匀,心肌纤维形态结构分界清晰,间质未见明显异常。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局部可见胶原纤维增加,心肌纤维形态结构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多、增粗,心肌纤维化明显。通过不同剂量二参颗粒干预后,二参颗粒低剂量组肌仍可见胶原纤维增多、增粗,心肌纤维化明显。二参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仅见轻度胶原纤维增生,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二参颗粒能明显增加目的蛋白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P<0.01或P<0.001),增加目的基因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1.初步明确了二参颗粒可以抑制Co Cl2诱导的心肌细胞ROS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氧化应激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2.二参颗粒通过促进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组织形态变化以及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促进ATP的合成,从而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郭晓丽[4](2021)在《热应激条件下大菱鲆心肌损伤及p53信号通路相关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作为一种从欧洲引进的名贵低温海水鱼类,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其对温度等环境指标要求较严,尤其是高温胁迫会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死亡率升高,生长速度和抗病力下降等现象。因此对大菱鲆的耐温性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生长性能优良的耐高温新品种已成为健康养殖的当务之急[1]。在鱼类抗逆性状选育工作中,耐热性能评估指标较为单一,也造成耐高温选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分子标记少,且效率较低等等问题,因此开展热胁迫分子机理研究对于筛选高效的分子(基因)标记具有重要意义。心脏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个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器官,对于维持机体稳态发挥关键作用[2]。高温环境下心脏应对热应激的功能是鱼类设定上限热范围的重要因素,心脏可塑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解决海洋变暖影响鱼类的生理和分布问题,因此本论文以大菱鲆心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热应激下大菱鲆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究,同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构建大菱鲆心脏高温转录组数据库;基于课题组之前的QTL定位及心脏等多个组织的转录组学研究发现,p53在大菱鲆热应激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以p53信号通路为研究靶点探究p53基因及其两个关键调控基因(mdmx、ube2h)的功能,对大菱鲆热应激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及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大菱鲆作为一种低温适应冷水性经济鱼类,高温环境下严重影响其生长生存。该章为解析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脏损伤及其机制,从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凋亡基因表达多个水平,开展相关研究。共设计3个温度点:14±0.5℃(常温、24±0.5、28±0.5℃;2个时间点:12h、24h。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心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宽度增加,炎细胞浸润,线粒体结构破坏等组织损伤现象加重,但在24℃-24h时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随着热应激加剧显着升高;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或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24℃时达到峰值,表明大菱鲆遭受到热应激,心肌防御酶发挥抵抗作用,维持机体稳态。qPCR显示,大菱鲆心肌细胞Bax基因和Caspase-3基因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热应激的加剧,表达量降低,而Bcl-2基因逐渐升高;表明在热应激程度较轻时,大菱鲆心肌通过降低Bax、Caspase-3基因表达,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丢失来减少热应激损伤;当热应激加剧至28℃时,热应激超过自身生理调节阈值,损伤加重,机体防御系统自身也受损,造成大菱鲆心脏结构严重损伤甚至机体死亡。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大菱鲆心肌损伤加重,机体通过调节心肌防御酶活性以及细胞凋亡最大限度维持稳态减少组织损伤,超过24℃,则会造成机体损伤不可逆转地持续加重。本章为后续大菱鲆及其他鱼类心脏对热应激的生理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海洋鱼类耐高温性状选育提供更多的性状指标,提高选育精确性。2.为探索大菱鲆耐高温的分子机制,筛选耐高温相关基因,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分别对4个不同温度处理组(14℃、20℃、24℃、28℃)的大菱鲆心脏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DEGs鉴定,GO基因功能注释、KEGG富集通路分析,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挖掘心脏在热应激下的潜在调控基因。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产生611,375,686条原始序列和592,822,038条有效序列,使用层次聚类的热图分析来确定不同组中的DEGs分布。根据GO术语,基因分布在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中超过50多个类别。3,214个基因包括891个基因在生物过程(BP)中,1059个基因在细胞组件(CC)中,1264个基因在分子功能类别(MF)中。使用KEGG数据库进行途径富集分析,共有437、1128、2001、368、1071和683个基因被富集在不同路径中。在热应激后,共有34条途径显着富集(P<0.05),包括遗传信息过程,代谢,人类疾病,细胞过程。其中“内质网(ER)中的蛋白质加工”是极其显着富集通路,该通路共富集了70个基因。其他信号通路包括“DNA复制”,“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细胞生长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在课题组建立肾脏转录组数据库之后,本研究建立了大菱鲆心脏高温转录组数据库,为大菱鲆高温胁迫分子机理研究及筛选遗传标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参考[3]。3.基于课题组之前的QTL定位及多个组织的转录组学研究发现,p53在大菱鲆热应激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富集其中,因此我们选择p53主要负调控基因mdmx,及泛素蛋白酶体关键基因ube2h开展基因功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体内p53基因的稳定性和活性受泛素化的严格调控。(1)mdmx基因功能研究结果如下:通过RT-PCR及RACE技术克隆得到Sm-mdmx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PCR技术测定Sm-mdmx的组织表达及在肝脏,心脏组织中的4个热应激温度点(14℃、20℃、24℃、28℃)的表达变化。并通过RNA干扰技术检测Sm-mdmx及Sm-p53在肝脏,心脏组织中,在常温及热应激下在基因mdmx被敲低后6h、12h、18h的转录水平。大菱鲆mdmx基因c DNA序列全长为1623bp。其中3′UTR区域含有典型的加尾信号AATAAA和poly A尾。该基因ORF可编码一个由38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6.61kDa,理论等电点为4.54。大菱鲆与牙鲆、罗非鱼在进化关系上聚为一支,与鱼类亲缘关系最近。Sm-mdmx在脾脏中最高而在肾中最低。Sm-mdmx和p53在mdmx干扰后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表现出拮抗作用,但在热应激下心脏中显示出协同作用,推测mdmx和p53信号传导途径之间存在互作关系,且mdm2与mdmx之间微妙的互相作用也影响p53水平的表达变化需进行下一步探究。(2)ube2h基因功能研究结果如下:根据之前团队克隆得到的ube2h通过RT-PCR检测Sm-ube2h的组织表达及在热应激下肝脏,心脏组织中的4个温度点(14℃、20℃、24℃、28℃)的表达变化。并通过RNA干扰技术检测Sm-ube2h及Sm-p53在肝脏,心脏组织中,在常温及热应激下在基因ube2h被敲低后6h、12h、18h的转录水平。Sm-ube2h在脾脏中含量最高,在心脏,鳃和大脑中含量较高,而在肝脏和肾脏中含量较低。热应激下肝脏中Sm-ube2h的表达随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高值出现在28℃。虽然心脏的水平也从14℃升高,但当温度达到24℃和28℃时,未观察到明显差异。Sm-ube2h和p53在ube2h干扰后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表现出拮抗作用,但在热应激下显示出协同作用,推测泛素蛋白酶E2和p53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菱鲆中p53基因受泛素化相关基因ube2h和mdmx调控,且mdmx表达可能有组织差异性。mdm2-mdmx-p53共同作用维持机体稳态。综上所述,本研究探究了热应激下大菱鲆心脏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确定了心脏的热敏性,进而通过心脏高温转录组测序筛选到p53的两个关键调控基因mdmx、ube2h进行克隆,表征分析及功能验证,初步证实大菱鲆p53基因的表达受负调节剂mdmx和泛素耦联酶ube2h的调控,泛素化调控Sm-p53基因的稳定在响应大菱鲆热应激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结果提高了我们对大菱鲆热耐受性分子机制的理解,为阐明Sm-p53基因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相关基因在大菱鲆机体热应激响应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曹其栋[5](2021)在《环状RNA CDR1as通过miR-135a/SIRT1轴调控H2O2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引起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s)是全球首位的死亡原因,也是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AS的机制尚未阐明,针对AS的防治仍未彻底解决。因此,探索AS的发病机制,控制其发生发展有助于降低AS性CVDs发病率和死亡率。A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及慢性持续性炎症在AS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刺激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血管损伤性反应,这种损伤性反应可以表现为自噬、凋亡、焦亡、坏死等形式。与其它几种损伤方式不同的是,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的炎性细胞死亡方式,与炎症密切相关,而炎症反应贯穿于AS的始终。而且研究发现,AS斑块中存在大量的焦亡细胞,而体外研究发现许多致AS的病理因素都可诱导细胞焦亡,从而进一步导致AS的发生。可见,细胞焦亡与AS密不可分。细胞焦亡的特征表现为炎症小体的形成、GSDMD(gasdermin D)依赖的细胞穿孔及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的释放,其中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经典细胞焦亡途径。研究发现,多种病理性因素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共同关键因素就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ox-LDL、活性氧等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自始至终贯穿于AS的整个过程,并促进细胞焦亡的发生以及AS的发生发展。因此,干预氧化应激诱导的内皮细胞焦亡的发生发展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药理学研究发现多种药物,如白藜芦醇、曲美他嗪等可用于抗细胞焦亡治疗,但基因干预治疗因更强的靶向性可能在抑制细胞焦亡方面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目前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通过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参与了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其中,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RNA,circRNA)是一类首尾共价相连的非编码RNA。因其环状结构不易被核酸酶降解,发挥稳定的调控作用而受到关注。研究发现circRNA在细胞焦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现有研究较为深入的circRNA是小脑变性相关蛋白1反义转录物(Cerebellar degeneration associated protein 1 antisense transcripts,CDR1as),它是由位于人类X染色体q27.1位点的基因转录而来,全长1485bp。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在IL-1β诱导的炎症模型中,CDR1as参与了对IL-6、IL-8、IL10及TNF-α等炎症因子的调控,而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炎性死亡方式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猜测CDR1as有可能参与了内皮细胞焦亡过程。MicroRNA是一种长度约22nt的单链核糖核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细胞质中的circRNA通过与microRNA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在细胞焦亡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急性胰腺炎细胞模型中,上调的miR-135a促进细胞死亡,并增加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IL-6及IL-1β)的表达。也有研究发现miR-135a可通过靶向FOXO1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这表明miR-135a参与调控细胞炎症及存活过程,但miR-135a是否在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发挥调控作用,并进而参与内皮细胞焦亡过程尚未有报道。经检索生物信息数据库发现miR-135a与CDR1as碱基位点高度互补配对,由此我们推测,CDR1as很可能通过miR-135a参与内皮细胞焦亡过程。同时,经检索生物信息数据库发现miR-135a与SIRT1存在高度碱基互补配对位点。SIRT1是一种具有NAD+-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的蛋白。已有研究表明,SIRT1在调控细胞焦亡中发挥保护作用。此外,在血管疾病中,SIRT1通过对多种底物的去乙酰化来调节关键代谢过程,而发挥了保护作用的。还有研究发现,SIRT1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的内皮细胞中表达降低,而且SIRT1的低表达也与ROS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SIRT1很有可能在内皮细胞焦亡中发挥着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假设,CDR1as可能通过miR-135a靶向作用于SIRT1,参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s)焦亡过程。因此,本实验通过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刺激构建HCAECs焦亡模型,探索CDR1as通过miR-135a靶向SIRT1对HCAECs焦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分析CDR1as、miR-135a在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中的表达及调控作用,明确CDR1as及miR-135a是否参与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的调控,并进一步探索CDR1as通过miR-135a靶向SIRT1对HCAECs焦亡的调控机制,为AS早期防治提供新理念和新依据。研究方法1.利用H2O2处理HCAECs构建HCAECs焦亡模型。利用600μmol/L的H2O2刺激HCAECs不同时间(0,1h,2h,4h,8h),通过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及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评估细胞焦亡;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 Fluorescent Yellow Diacetate,DCFH-DA)探针用于检测HCAECs内ROS的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WB)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的表达;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及IL-18的表达。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CDR1as、miR-135a、SIRT1在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中的表达。3.通过转染过表达CDR1as及sh-CDR1as慢病毒,构建高低表达CDR1as的HCAECs模型。探索CDR1as对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实验组细胞LDH释放量及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的检测评估CDR1as对HCAECs焦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检测各组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实验组细胞内NLRP3的点状聚集,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IL-1β及IL-18的表达,来进一步检测CDR1as对HCAECs焦亡的影响。4.分析HCAECs中CDR1as对miR-135a,SIRT1的调控作用。采用q RT-PCR检测高低表达CDR1as的HCAECs中miR-135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双萤光素酶实验检测CDR1as与miR-135a是否靶向结合。通过q 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高低表达CDR1as的HCAECs中SIRT1的表达情况。5.通过转染miR-135a mimics及miR-135a inhibitor,构建高低表达miR-135a的HCAECs模型,探索miR-135a对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的影响。通过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LDH释放量及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评估miR-135a对HCAECs焦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检测各实验组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NLRP3的点状聚集,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炎症因子IL-1β及IL-18的表达,来进一步检测miR-135a对HCAECs焦亡的影响。6.分析HCAECs中miR-135a对SIRT1的调控作用及SIRT1对HCAECs焦亡的影响。采用q 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高低表达miR-135a的HCAECs中SIRT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双萤光素酶实验检测SIRT1与miR-135a是否靶向结合。通过转染sh-SIRT1质粒及阴性对照,构建低表达SIRT1的HCAECs模型,探索SIRT1对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的影响。通过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LDH释放量及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评估SIRT1对HCAECs焦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检测各组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LRP3的点状聚集;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IL-1β及IL-18的表达,来进一步检测SIRT1对HCAECs焦亡的影响。研究结果1.利用600μmol/L的H2O2刺激HCAECs不同时间(0,1h,2h,4h,8h)后,细胞LDH释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性。HCAECs内ROS水平增加,PI+细胞数增多,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的表达增加,IL-1β及IL-18水平增加并呈时间依赖性。提示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模型构建成功。2.在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过程中,CDR1as与SIRT1表达降低,miR-135a表达升高,并且呈时间依赖性。3.在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模型中,与H2O2组相比,过表达CDR1as组细胞LDH释放降低,PI+细胞数减少,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的表达降低,NLRP3的点状聚集减少,IL-1β及IL-18的释放减少;而低表达CDR1as组则相反。4.MiR-135a在高表达CDR1as的HCAECs中下调,而在低表达CDR1as的HCAECs中则上调。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wt-CDR1as与miR-135amimics共转染组荧光活性降低。SIRT1在高表达CDR1as的HCAECs中上调,而在低表达CDR1as的HCAECs中则下调。5.在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模型中,与miR-NC组相比,miR-135a inhibitor组细胞LDH释放降低,PI+细胞数减少,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的表达降低,NLRP3的点状聚集减少,IL-1β及IL-18的释放也减少;而miR-135a mimics组则相反。6.SIRT1在miR-135a inhibitor组表达上调,而在miR-135a mimics组下调。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wt-SIRT1与miR-135a mimics共转染组荧光活性降低。在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模型中,与H2O2组相比,Sh-SIRT1组细胞LDH释放增加,PI+细胞数增多,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的表达升高,NLRP3的点状聚集增多,IL-1β及IL-18的释放也增加。结论1.通过对LDH、PI染色、焦亡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的检测,发现H2O2可诱导HCAECs发生焦亡。2.环状RNA CDR1as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表明CDR1as与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有关。3.CDR1as通过与miR-135a结合抑制其表达,同时miR-135a可促进HCAECs的焦亡,表明CDR1as可能是通过miR-135a抑制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4.CDR1as及MiR-135a可能通过SIRT1调控H2O2诱导的HCAECs焦亡,前者抑制HCAECs的焦亡,而后者发挥促HCAECs焦亡的作用。综上,通过探讨CDR1as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CAECs焦亡机制可能为治疗AS等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创新点及研究意义本实验揭示了CDR1as具有抗HCAECs焦亡的作用,并进一步阐明CDR1as是通过抑制miR-135a靶向SIRT1抗HCAECs焦亡,从而发挥抗AS作用。为AS早期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及科学依据。

沈友笔[6](2021)在《冬眠对花鼠肝脏和心脏蛋白组以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冬眠是动物应对极端恶劣环境的一种生存方式,冬眠期间动物的体温、心率、呼吸速率和大部分生理活动都受到抑制。目前关于西伯利亚花鼠(Tamias sibiricus)的冬眠调控机制尚不是很清楚,而花鼠冬眠期间蛋白质组和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国内外也鲜见报导。本研究运用TMT标记技术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和16S扩增子测序,分析比较了花鼠冬眠蛰伏期与活跃期心脏和肝脏蛋白质的表达变化以及肠道微生物改变,旨在探究花鼠冬眠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花鼠肝组织中,共鉴定出40种显着上调差异蛋白(冬眠期表达量更高)和50种显着下调差异蛋白(冬眠期表达量更低)。在花鼠冬眠期,与糖类代谢相关的酶(如GSK3和GP等)表达量保持不变或降低,而脂类代谢相关蛋白(ACAA和HMG-Co A)的表达量显着升高,这说明冬眠花鼠的主要供能方式由糖代谢转为脂类分解,这和其他小型冬眠动物变化相同。2、在花鼠心脏组织中,共鉴定出24种显着上调蛋白与46种显着下调蛋白,与糖代谢的相关酶多是维持不变或略微降低,与脂类代谢的相关酶表达量在冬眠前后并无明显变化,与肝脏能量代谢变化并不一致。3、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压力是冬眠动物必须应对的挑战,在冬眠花鼠肝脏与心脏内,热休克蛋白及其相关蛋白(HSP和PKC等)含量显着升高,被用来清除过量的氧自由基,它们可能是花鼠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物质。肝脏中Anx A1表达量的上升,也是应对过量氧自由基的途径之一,而且它还可以抑制许多炎症通路,保护机体的健康。心脏组织中的c TN与GPBB等蛋白的表达量正常,也证实了花鼠心脏在冬眠期未受到损害。4、利用16S扩增子测序对花鼠蛰伏期与活跃期肠道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分析。蛰伏期与活跃期花鼠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指标Chao1、Simpson、Shannon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但?多样性差异显着。花鼠蛰伏期与活跃期优势菌门都是拟杆菌门,而变形菌门在冬眠期花鼠肠道内比重更大。冬眠蛰伏期含有更多的毛螺菌科和密螺旋体属,而活跃期的密螺旋体属所占比例仅为冬眠期的十分之一。LEf Se的结果表明:蛰伏期差异菌属丰度较大的都集中于拟杆菌门。COG功能注释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转录、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上。KEGG聚类分析表明:蛰伏期下调的个数多于活跃组,仅在感觉系统、代谢疾病、排泄系统等分类上显着上调。本研究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16S扩增子测序,首次阐明花鼠冬眠前后心脏和肝脏的蛋白组以及肠道微生物的特点和变化,揭示了花鼠冬眠的蛋白组学和肠道微生物基础,为我们了解小型哺乳动物的冬眠调控机制提供重要参考,也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有借鉴意义。

唐正萍[7](2021)在《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及干预措施断面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蒽环类中肿瘤药物心脏毒性进行研究,探讨心脏毒性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更好的干预措施。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2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保护组(右雷佐生加多柔比星)和非保护组(多柔比星),对比两组化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以及心脏超声数据,以判断和比较两组的心脏毒性,并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合SCORE评分模型所计算的高危、中危与低危,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等。结果:(1)在实验室检验中,非保护组的BNP,cTNI在化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且化疗后保护组和非保护组之间的BNP,cTNI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01)。(2)非保护组化疗前后的LVEF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在化疗前后的BNP水平变化与LVEF、LVFS变化之间无直接关系(P>0.05)。(4)非保护组中有11例发生心肌毒性反应,心肌毒性发生率为20%(11/55),远高于保护组的4.62%(3/65),两组心肌毒性反应发生率相比呈现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心律失常和心衰率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四个疗程后一年内的死亡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保护组和非保护组相比,两组因心血管原因死亡率有明显差异(P<0.05),且死亡的中位时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6)本研究中有高危风险32人,中危风险34人,低危风险54人将风险值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向前逐步法进行高危因素的筛选,得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血管危险发生与保护类药物,肌毒性反应,BNP,年龄以及LVEF呈现明显的相关性(sig.P<0.05且95%C不等于1)。结论:BNP,cTNI指标在化疗前后有明显升高反应,可以作为ANT化疗过程中心脏毒性的观察指标;EF或可作为部分心脏毒性高危患者的早期预警监测指标之一;而肌毒性反应表达高,BNP表达升高,年龄55-65岁以及LVEF降低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血管危险发生的高危因素,保护类药物的应用则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血管危险发生的保护因素。

徐俊彦[8](2021)在《白介素5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机制探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白介素(interleukin,IL)-5是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成熟,激活和存活最为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最近的研究发现,EOS对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至关重要。但对于IL-5或EOS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修复中是否起作用尚不清楚。这项研究旨在探究IL-5诱导的EOS是否能够促进MI后的愈合和修复过程,进而改善心功能,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C57BL/6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小鼠MI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别测定心脏IL-5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和组织免疫荧光定位IL-5的细胞来源。在经或未经TRFK5预处理(EOS缺失)的小鼠中,于MI术后20分钟,第1天和第2天腹腔注射重组小鼠IL-5(100μg/kg)或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MI 后第 28 天超声测定心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测定早期和晚期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梗死周边区再血管化情况。FACS,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心脏中EOS数量。动物血球计数仪测定外周血中EOS数量。FACS和组织免疫荧光测定MI后第7天心脏中CD206+巨噬细胞数量。RT-PCR测定CD206+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用非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研究EOS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BMDMs)极化的影响。FACS 和 RT-PCR 分别测定 BMDMs 中 CD206+巨噬细胞的比例和CD206+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WB测定BMDMs中及MI后第7天心脏分选的巨噬细胞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小鼠,MI小鼠心脏组织中IL-5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在MI后逐渐升高,并于第5天达到峰值,且IL-5主要来源于心脏中CD45+细胞,很可能是巨噬细胞和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而非CD45-细胞,如内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腹腔注射重组小鼠IL-5可缩小早期和晚期梗死面积,促进梗死周边区的再血管化,进而改善MI后心功能。此外,在注射重组小鼠IL-5后,梗死心肌和外周血中EOS数量均显着增加。当使用TRFK5腹腔注射诱导小鼠EOS缺失后,IL-5对MI后的心脏保护作用显着减弱。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在MI后第7天,腹腔注射重组小鼠IL-5会显着增加心脏中CD206+巨噬细胞的数量及CD206+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且TRFK5预处理能够大大降低IL-5促进巨噬细胞向CD206+亚型极化的作用。体外共培养实验表明,EOS能够促进BMDMs向CD206+亚型极化,并且这一作用能被IL-4中和抗体,而非IL-10中和抗体或IL-13中和抗体抑制。WB结果表明,EOS能促进BMDMs中IL-4下游转录因子STAT6磷酸化,且相较于注射PBS的小鼠,注射IL-5的小鼠心脏分选的巨噬细胞内STAT6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本研究证实,IL-5能通过促进EOS增殖和随后IL-4/STAT6轴介导的巨噬细胞向CD206+亚型极化,进而促进MI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赵翠婷[9](2021)在《HOXD9/MALAT1/miR-181b-5p/MEF2A信号轴调控冠状动脉慢血流血管内皮功能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是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证实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减慢的现象。前期研究证实,CSF患者心脏功能已出现损害,更为严重者可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因而CSF患者应给予早期干预。由于目前关于CSF机制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机制不清,目前临床没有规范的治疗方法。目前CSF诊断依赖于CAG,因其有创性和高额的费用使CSF的诊断和随访进展困难。目前认为血管内皮功能减低可能是CSF主要发病原因。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血管收缩因子,当内皮功能损伤时,ET-1水平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ation,FMD)反应血管舒张功能,是临床中常用的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方法。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肺腺癌转录物1(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首次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被报道。在心血管疾病内皮功能障碍中,MALAT1也发挥重要作用。其可参与诸如内皮细胞增殖,凋亡,死亡等细胞功能的调控。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与靶基因3’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靶向结合,从而抑制靶基因的功能进而调控细胞功能。miRNAs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已有报道miR-181b-5p参与调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如冠状动脉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脉瘤以及心肌肥厚等。HOXD9是同源框基因(Homeobox Genes,HOX Genes)家族的一员,作为转录因子参与疾病信号分子的转录调控的调节。在心血管领域,有关HOXD9的报道比较少见,有研究认为,其在调控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中起到一定作用。转录因子肌细胞增强因子2A(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A,MEF2A)是MEF2家族的成员,可以作为一种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性的活性因子发挥作用,参与内皮炎症反应,影响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参与内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等功能。本研究为明确CSF发生机制,寻找分子生物学靶点,为CSF诊断和治疗提供生物标志物。方法:第一部分:收集CAG术诊断为CSF的患者41例,作为病例组,年龄和性别匹配37例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TFC(TIMI frame count,TIMI血流帧数)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研究对象左心室功能;应用FMD评价内皮功能。应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ET-1,MALAT1和miR-181b-5p表达情况。第二部分:构建氧糖剥夺条件下CSF诱导的HUVECs,RT-PCR检测目的MALAT1,miR-181b-5p,MEF2A及ET-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T-1及MEF2A表达水平;构建MALAT1表达沉默腺病毒,过表达Synergistic Activation Mediator(SAM)双载体慢病毒,miR-181b-5p过表达与表达沉默腺病毒,MEF2A过表达与表达沉默腺病毒,分别感染CSF-HUVECs,获得MALAT1表达沉默和过表达的CSF-HUVECs,miR-181b过表达及表达沉默的CSF-HUVECs,MALAT1与miR-181b双过表达的CSF-HUVECs,MEF2A过表达与表达沉默的CSFHUVECs,MEF2A与miR-181b双过表达的CSF-HUVE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带荧光情况确认转染效率。CCK8和Ed 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181b-5p和MEF2A,miR-181b-5p和MALAT1存在靶向结合作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MEF2A与ET-1启动子区存在结合作用。第三部分:构建CSF诱导的HUVECs,RT-PCR检测目的HOXD9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OXD9表达水平;构建HOXD9沉默的CSF-HUVECs,HOXD9表达沉默及MALAT1过表达的CSF-HUVECs。CCK8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T-1的表达情况;ChIP实验验证HOXD9与MALAT1启动子区存在结合作用。结果:1.MALAT1和ET-1在CSF患者外周血血浆中表达升高,miR-181b-5p降低;CSF患者FMD减低,GLS减低,MV-E减低;MALAT1,miR-181b-5p和ET-1在CSF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情况与CSF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相关,可以用作CSF的预测指标。2.与正常培养HUVECs相比,CSF-HUVECs增殖减低,凋亡增加,ET-1表达增加。3.MALAT1在CSF-HUVECs中高表达,沉默MALAT1可以使CSF-HUVECs的增殖增加,凋亡减少,ET-1减少。4.miR-181b-5p在CSF-HUVECs中低表达;过表达miR-181b-5p可以使CSF-HUVECs的增殖增加,凋亡减少,ET-1表达减低。5.MALAT1可与miR-181b-5p结合,过表达MALAT1可以逆转miR-181b-5p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使增殖减少,凋亡增加,ET-1表达增加。6.MEF2A在CSF-HUVECs中高表达,沉默MEF2A使CSF-HUVECs的增殖增加,凋亡减少,ET-1表达减少;过表达MEF2A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和ET-1的表达。7.MEF2A与ET-1启动子区结合,调控其转录。10.MEF2A与miR-181b-5p靶向结合。8.沉默miR-181b-5p显着增加MEF2A表达;上调miR-181b-5p抑制MEF2A表达。沉默MALAT1显着抑制MEF2A表达;进一步上调miR-181b-5p,可以恢复MEF2A的表达。在过表达miR-181b-5p基础上过表达MEF2A,可以逆转过表达miR-181b-5p诱导的增殖的增加,凋亡的减少和ET-1表达的减少。9.HOXD9在CSF-HUVEC中表达上调。沉默HOXD9可以使增殖增加,凋亡减少,ET-1表达减少;进一步过表达MALAT1可以逆转沉默HOXD9后的作用。10.HOXD9对MALAT1进行转录调控参与调节CSFHUVECs内皮功能。结论:1.本研究证实CSF患者内皮功能减低;MALAT1和ET-1在CSF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升高,miR-181b-5p在CSF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减少,且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有相关性;MALAT1,miR-181b-5p和ET-1可以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对CSF起预测作用。2.MALAT1可通过海绵吸附作用结合miR-181b-5p,从而减弱miR-181b-5p对靶基因MEF2A的负向调控作用,上调MEF2A的表达,进一步促进下游ET-1的转录,影响CSF血管内皮功能。3.HOXD9转录调控MALAT1影响CSF血管内皮功能。

肖滢[10](2021)在《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Vericiguat靶向调控AMPK/mTOR及自噬通路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心肌肥厚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衰及心肌肥厚过程中NO-sGC-cGMP信号通路功能明显受损,使得机体cGMP含量显着降低。干预NO-sGC-cGMP通路有望成为未来治疗心肌肥厚的潜在治疗靶点。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口服长效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Vericiguat已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崭露头角。本研究旨在明确新型sGC激动剂Vericiguat在心肌肥厚中的保护作用,为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及病理性心肌重塑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分为体外部分和体内部分,(一)体外部分:通过AngⅡ刺激建立H9c2心肌细胞肥厚模型,通过CCK-8法确定Vericiguat合适的作用浓度;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检测Vericiguat干预对心肌细胞肥厚、凋亡、活性氧产生以及自噬等信号通路蛋白的作用,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模拟反向分子对接筛选并验证Vericiguat的潜在靶标。(二)体内部分:使用1.44mg/kg/d剂量浓度的AngⅡ微量缓释泵皮下给药28天,建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选取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缓释泵灌注组(Saline组),Vericiguat 灌胃组(Ver 组,30mg/kg/d),AngⅡ缓释泵灌注组(AngⅡ组,1.44mg/kg/d),AngⅡ缓释泵灌注和Vericiguat灌胃组(AngⅡ+Ver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组织病理学染色、心脏超声、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血流动力学、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水平,氧化应激程度和自噬等信号通路蛋白的改变水平,从而系统评估心肌肥厚时心脏病理性重塑情况。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小鼠心室组织RNA-Seq数据,评估Vericiguat干预心脏肥厚时相关通路调控状态的改变。结果:(一)Vericiguat(10μM)干预处理可显着抑制AngⅡ刺激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降低细胞ROS产生,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并通过增加细胞内抗氧化物酶HO-1和SOD蛋白的表达,促进心肌细胞自噬过程,保护心肌细胞。基于放射免疫分析的临近闪烁分析法结果显示,Vericiguat对PDE4D(IC50,6.184μM)和PDE5A(IC50,2.584 μM)均有抑制作用。(二)在Ang 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损伤模型中,Vericiguat可以显着降低小鼠收缩压、舒张压,改善心肌肥厚与心脏纤维化;抑制VASP、AMPK和mTOR的磷酸化,促进自噬相关蛋白Atg3,Atg5,Beclin-1,LC3Ⅱ/Ⅰ的表达和抗氧化应激系统HO-1/SOD蛋白的表达。使用Vericiguat干预后,可以有效减轻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心肌间质纤维化和血管周围纤维化。此外,Vericiguat可分别通过AMPK/mTOR依赖的信号通路及自噬通路保护心脏功能。使用心肌转录组测序技术联合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Vericiguat可以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细胞外基质降解重排、氧化磷酸化、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AMPK/mTOR等关键信号通路,抑制小鼠心肌病理性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结论:利用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发现Vericiguat可以靶向调控AMPK/mTOR和细胞自噬通路,改善心肌肥厚及心脏病理性重塑过程,为研究NO-cGMP-sGC信号通路在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Vericiguat在改善心室重构的同时,还可减少氧化应激和活性氧的产生,为心肌重构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二、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诱导miRNAs调控PI3K/Akt/mTOR通路防治病理性心肌肥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iRNAs概述
2 PI3K/Akt/mTOR通路
3 miRNAs调控PI3K/Akt/mTOR通路
4 运动诱导miRNAs
5 运动调控PI3K/Akt/mTOR通路
6 运动对病理性心肌肥大的防治作用
7 运动诱导miRNAs调控PI3K/Akt/mTOR通路防治病理性心肌肥大
8 结论与展望

(2)长白公猪性成熟前后睾丸组织环状RNA、信使RNA N6-腺苷甲基化修饰的发掘鉴定及差异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本项研究受下列基金资助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与符号清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猪睾丸发育过程及其表观遗传调控
        1.1.1 公猪的性成熟
        1.1.2 猪睾丸发育过程
        1.1.3 间质细胞在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1.1.4 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
    1.2 环状RNA在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1.2.1 环状RNA的生物起源、特性及功能
        1.2.2 环状RNA的数据发掘、分析及研究方法
        1.2.3 环状RNA在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1.2.4 结论和展望
    1.3 m6A修饰在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中的作用
        1.3.1 m6A修饰概述
        1.3.2 m6A修饰的检测
        1.3.3 m6A修饰的生物学功能
        1.3.4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m6A修饰的动态调节
        1.3.5 结论与展望
第二章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组织学观察与分析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睾丸大小
        2.2.2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组织学特征
        2.2.3 睾丸组织显微观察结果
    2.3 讨论
        2.3.1 石蜡切片及H&E染色
        2.3.2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发育情况
        2.3.3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组织结构观察
    2.4 小结
第三章 性成熟前后公猪睾丸文库构建及环状RNA的鉴定与基本特征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睾丸组织样本RNA提取及质检结果
        3.2.2 RNA文库构建及高通量测序数据质量分析
        3.2.3 环状RNA的鉴定
        3.2.4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组织中环状RNA的基本特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环状RNA的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引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性成熟前后公猪睾丸组织中显着差异表达环状RNA的鉴定与分析
        4.2.2 性成熟前后公猪睾丸组织环状RNA测序结果的试验验证
        4.2.3 差异环状RNA的GO分析
        4.2.4 差异环状RNA的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4.2.5 环状RNA靶miRNA预测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性成熟前后长白种公猪睾丸转录组信使RNA甲基化图谱的建立
    引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数据质控与序列统计
        5.2.2 参考基因组比对
        5.2.3 全基因组m6A Peak扫描分析
        5.2.4 差异Peak分析
        5.2.5 m6A Motif分析
        5.2.6 RNA-seq基因/转录本差异结果分析
        5.2.7 RNA-seq中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5.2.8 RNA-seq中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5.2.9 MeRIP-seq中差异m6A Peak GO富集分析
        5.2.10 MeRIP-seq中差异m6A Peak KEGG富集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二参颗粒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及网络药理学靶点预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二参颗粒对CoCl_2诱导的H9C2 心肌细胞模型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二参颗粒对CoCl_2诱导的H9C2 心肌细胞模型线粒体功能和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线粒体功能和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热应激条件下大菱鲆心肌损伤及p53信号通路相关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1.1 鱼类应激学研究进展
    1.2 环境应激对鱼类心脏的影响
        1.2.1 环境应激对鱼类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1.2.2 环境应激对鱼类心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1.2.3 环境应激对鱼类心脏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4 环境应激对鱼类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1.2.5 环境应激对鱼类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3 热应激对鱼类影响的研究前景
第二章 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及设计
        2.1.1 实验材料
        2.1.2 热应激实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
    2.2 实验方法
        2.2.1 HE染色
        2.2.2 电镜透射
        2.2.3 酶活测定
        2.2.4 RT-PCR检测凋亡基因表达
    2.3 实验结果
        2.3.1 热应激下心脏组织显微结构变化
        2.3.2 热应激下心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2.3.3 热应激下心脏组织生化指标变化
        2.3.4 热应激下心脏中Bax、Bcl-2、Cas-3及p53基因的表达变化
    2.4 讨论
        2.4.1 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肌结构的影响
        2.4.2 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脏CK、LDH、SOD及 MDA的影响
        2.4.3 热应激诱导凋亡基因Bax、Bcl-2、Caspase-3及p53的表达变化
第三章 热应激下大菱鲆心脏转录组研究
    3.1 热应激实验设计
    3.2 RNA提取,文库构建,RNA测序和组装
    3.3 差异表达基因(DEG)的获取
    3.4 通过qRT-PCR验证基因表达
    3.5 结果
        3.5.1 文库测序的质量
        3.5.2 差异表达分析(DEGs)
        3.5.3 DEGs的 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
        3.5.4 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6 讨论
        3.6.1 能量代谢
        3.6.2 细胞凋亡
第四章 热应激条件下大菱鲆p53信号通路相关调控基因功能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1.1 mdmx全长序列克隆
        4.1.2 组织特异性分析
        4.1.3 热应激实验
        4.1.4 体内RNAi实验
    4.2 结果分析
        4.2.1 大菱鲆mdmx基因的功能分析
        4.2.1.1 大菱鲆 mdmx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2.1.2 Sm-mdmx 的组织表达谱
        4.2.1.3 Sm-mdmx 对不同组织热应激反应的表达分析
        4.2.1.4 RNA干扰下热应激后Sm-mdmx和p53的表达分析
        4.2.2 大菱鲆ube2h基因的功能分析
        4.2.2.1 大菱鲆ube2h基因的组织表达谱
        4.2.2.2 热应激下大菱鲆ube2h基因的表达变化
        4.2.2.3 体内敲低ube2h后热应激下ube2h及p53基因的表达变化
    4.3 讨论
        4.3.1 mdmx 基因功能研究
        4.3.2 ube2h 基因功能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环状RNA CDR1as通过miR-135a/SIRT1轴调控H2O2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综述
    1 动脉粥样硬化与细胞焦亡
        1.1 动脉粥样硬化
        1.1.1 脂质浸润与动脉粥样硬化
        1.1.2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1.1.3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1.2 细胞焦亡的机制
        1.3 细胞焦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2 环状核糖核酸/微小核糖核酸与细胞焦亡
        2.1 环状核糖核酸的生物学特性
        2.2 CircRNA与心血管疾病
        2.2.1 CircRNA与冠心病
        2.2.2 CircRNA与心肌梗死
        2.2.3 CircRNA与心力衰竭
        2.2.4 CircRNA与心房颤动
        2.3 CircRNA与细胞焦亡
        2.4 MicroRNA与细胞焦亡
    3 CircRNA与动脉粥样硬化
        3.1 CircRNA与内皮细胞
        3.2 CircRN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3.2.1 CircRN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
        3.2.2 CircRNA与血管内膜增生
        3.2.3 CircRNA与血管钙化
        3.3 CircRNA与巨噬细胞
    4 SIRT1 与细胞焦亡
        4.1 SIRT1 与氧化应激
        4.2 SIRT1 与细胞焦亡
第二章 实验研究
    1.CDR1as、miR-135a、SIRT1在HCAECs焦亡中的表达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细胞培养
        1.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1.3.3 细胞乳酸脱氢酶的检测
        1.3.4 细胞活性氧的检测
        1.3.5 Western blot蛋白检测
        1.3.6 MicroRNA实时荧光定量PCR
        1.3.7 Hoechst33342/PI染色
        1.3.8 ELISA检测
        1.3.9 统计方法
        1.4 实验结果
        1.4.1 H_2O_2诱导HCAECs焦亡模型的构建
        1.4.2 CDR1as、miR-135a、SIRT1在HCAECs焦亡中的表达
        1.5 讨论
    2.CDR1as对 HCAECs焦亡的调控及对 miR-135a、SIRT1 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慢病毒转染
        2.3.2 免疫荧光染色
        2.3.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
        2.4 实验结果
        2.4.1 CDR1as对 HCAECs焦亡的调控
        2.4.2 CDR1as对 miR-135a、SIRT1 的调控
        2.5 讨论
    3.MiR-135a靶向SIRT1 调控HCAECs焦亡
        3.1 实验仪器
        3.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Sh-SIRT1 质粒的转染
        3.3.2 MiR-135a mimics及 inhibitor的转染
        3.3.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
        3.4 实验结果
        3.4.1 MiR-135a对 HCAECs焦亡的调控
        3.4.2 MiR-135a靶向调控SIRT1 的表达
        3.4.3 SIRT1对HCAECs焦亡的调控
        3.5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冬眠对花鼠肝脏和心脏蛋白组以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冬眠概述
        1.1.1 冬眠简介
        1.1.2 冬眠动物的介绍
        1.1.3 冬眠期动物生理特征的变化
        1.1.4 冬眠期的能量来源
        1.1.5 冬眠期大分子的变化与调控
        1.1.6 冬眠研究的意义与运用
        1.1.7 冬眠的组学研究
        1.1.8 冬眠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
    1.2 花鼠概述
        1.2.1 花鼠简介
        1.2.2 花鼠的冬眠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2章 花鼠冬眠与活跃期肝蛋白质组学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动物及组织样品的获取
        2.2.2 主要实验试剂与材料
        2.2.3 实验方法
        2.2.4 分析使用的软件
    2.3 实验结果
        2.3.1 蛋白质鉴定结果总览
        2.3.2 蛋白质的功能注释
        2.3.3 差异表达蛋白功能富集分析
    2.4 讨论
第3章 花鼠冬眠与活跃期心脏蛋白质组学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组织材料
        3.2.2 主要试剂与材料
        3.2.3 实验方法
        3.2.4 分析使用的软件
    3.3 实验结果
        3.3.1 蛋白质鉴定结果总览
        3.3.2 蛋白质的功能注释
        3.3.3 差异表达蛋白功能富集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花鼠冬眠期与活跃期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比较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及样品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4.3.2 冬眠期和活跃期花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差异
        4.3.3 菌群门水平的组成差异
        4.3.4 菌群属水平的组成差异
        4.3.5 菌群聚类分析
        4.3.6 冬眠组和活跃组的LEf Se分析
        4.3.7 菌群功能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及干预措施断面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两组基线比较
    2.两组临床数据比较
    3.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1、蒽环类药物致肿瘤患者心脏毒性的机制分析
    2、肿瘤患者化疗心脏毒性损伤早期监测的价值
    3、减少肿瘤患者化疗心脏毒性损伤干预策略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白介素5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图表
论文综述 2型免疫反应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HOXD9/MALAT1/miR-181b-5p/MEF2A信号轴调控冠状动脉慢血流血管内皮功能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LncRNA MALAT1 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内皮功能损伤的作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软件
        2.2 研究对象
        2.3 临床资料
        2.4 CAG检查
        2.5 超声心动图
        2.5.1 图像采集
        2.5.2 图像分析
        2.6 FMD
        2.7 血液学指标
        2.7.1 患者血浆采集
        2.7.2 ELISA法检测血清ET-1 水平
        2.7.3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MALAT1及miR-181b-5p水平
        2.8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两组一般临床参数比较
        3.2 CAG结果
        3.3 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3.4 两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
        3.5 两组MALAT1和miR-181b-5p表达情况
        3.6 MALAT1和miR-181b-5p与 ET-1 及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MALAT1 通过miR-181b-5p/MEF2A轴参与调控冠状动脉慢血流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试剂配制
        2.1.4 主要软件
        2.1.5 生物信息学网站
        2.1.6 细胞
        2.2 实验方法
        2.2.1 HUVEC细胞培养与CSF处理
        2.2.2 细胞复苏
        2.2.3 细胞换液,传代
        2.2.4 细胞冻存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XD9,MALAT1,miR-181b-5p,MEF2A和 ET-1 表达变化
        2.2.6 细胞计数
        2.2.7 细胞转染
        2.2.8 细胞增殖实验
        2.2.9 细胞EdU实验
        2.2.10 细胞凋亡实验
        2.2.11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2.2.12 BCA蛋白定量(96 孔板)
        2.2.13 Western blot
        2.2.14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2.2.15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MALAT1在CSF-HUVECs中高表达
        3.2 沉默MALAT1 可改善CSF-HUVECs内皮功能
        3.3 MiR-181b-5p参与调控CSF-HUVECs内皮功能
        3.4 miR-181b-5p结合MALAT1 逆转MALAT1对CSF-HUVEC内皮功能的损伤
        3.5 MEF2A对 ET-1 进行转录调控参与调节CSF-HUVECs内皮功能
        3.6 MEF2A作为miR-181b-5p的靶基因参与MALAT1/miR-181b-5p介导的内皮功能调节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HOXD9 转录调控MALAT1 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试剂配制
        2.1.4 主要软件
        2.1.5 生物信息学网站
        2.1.6 细胞
        2.2 实验方法
        2.2.1 HUVEC细胞培养与CSF处理
        2.2.2 细胞复苏
        2.2.3 细胞换液,传代
        2.2.4 细胞冻存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XD9 mRNA,MALAT1 和ET-1 mRNA的表达变化
        2.2.6 细胞计数
        2.2.7 细胞转染
        2.2.8 细胞增殖实验
        2.2.9 细胞EdU实验
        2.2.10 细胞凋亡实验
        2.2.11 Western blot
        2.2.12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2.2.1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HOXD9在CSF-HUVECs中高表达
        3.2 HOXD9对MALAT1 进行转录调控参与调节CSF-HUVECs内皮功能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循环血非编码RNA作为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1.ncRNA
    2.细胞外和循环血ncRNA
    3.ncRNA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4.ncRNA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局限性和挑战
    5.ncRNA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Vericiguat靶向调控AMPK/mTOR及自噬通路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总体思路
第一部分 Vericiguat对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1.1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 主要试剂配置
    二、实验方法
        2.1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
        2.2 细胞总RNA的提取
        2.3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4 免疫组织化学(imniunohistoclieinistry,IHC)
        2.5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
        2.6 流式细财检测细胞调亡及活性氧产生(Flow Cytometry, FCM〉
        2.7 反向分子对接筛选Vericiguat抗心肌重构的潜在耙标(reverse docking)
        2.8 Vericiguat对磷酸二酯酶PDE4D/PDE5A抑制活性检测CSPA)
        2.8.1 Vericiguat对PDE4D的活性测试
        2.8.2 Vericiguat对PDE5A的活性测试
    三、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4.1 不同浓度Vericiguat对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4.2 Vericiguat可有效缓解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
        4.2.1 Vericiguat显着抑制AngⅡ刺激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
        4.2.2 Vericiguat有效降低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基因的表达
        4.3 Vericiguat明显减轻AngⅡ刺激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4.4 Vericiguat明显减少肥大心肌中活性氧(ROS)的产生
        4.5 Vericiguat对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中TGF-β1/Smad2信号通路的影响
        4.6 Vericiguat对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自噬调节的分子机制
        4.7 Vericiguat对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中HO-1/SOD3蛋白的影响
        4.8 Vericiguat靶向心肌肥厚的机制预测
        4.9 Vericiguat对PDE4D/PDE5A抑制活性检测
    五、讨论与总结
第二部分 Vericiguat对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2.1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动物模型的建立
        2.1.1 Alzet微量缓释泵预处理
        2.1.2 微量缓释泵手术植入
        2.2 小鼠心脏超声检测
        2.3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2.4 HE染色
        2.5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小鼠血清BNP含量(ELISA)
        2.6 CODATM无创小鼠血压测量
        2.7 小鼠左室心肌组织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RNA-seq)
        2.7.1 转录组样本的制备和后续检测
        2.7.2 转录组数据分析
        2.8 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Picric acid-Sirius red,PSR)
        2.9 马松三色染色(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
        2.10 苏木素-伊红染色(H&E staining)
    三、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4.1 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及动物实验技术路线
        4.2 心脏超声评估Vericiguat对小鼠心功能的影响
        4.3 Vericiguat可减轻心肌肥厚小鼠心重/体重比
        4.4 Vericiguat可以显着抑制AngⅡ刺激诱导的小鼠血压升高
        4.5 Vericiguat可改善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
        4.6 Vericiguat逆转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及病理性心脏重塑
        4.6.1 Vericiguat有效改善小鼠心肌间质纤维化及心脏血管周围纤维化
        4.6.2 Vericiguat显着降低小鼠心脏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a1,Col3a1,α-SMA)的mRNA表达水平
        4.6.3 Vericiguat明显降低小鼠心脏结构重构相关蛋白(MMP9,CaMKⅡ,α-SMA)的表达水平
        4.7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RNA-seq)
        4.7.1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4.7.2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4.7.3 差异表达基因Reactome富集分析
        4.7.4 差异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4.7.5 肥厚小鼠心肌组织差异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4.7.6 Vericiguat治疗后小鼠心肌组织差异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4.8 Vericiguat对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4.9 Vericiguat对AngⅡ诱导的小鼠肥厚心肌中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4.10 Vericiguat显着降低AngⅡ诱导的小鼠肥厚心肌中VASP蛋白磷酸化
        4.11 Vericiguat明显增强AngⅡ诱导的小鼠肥厚心肌中抗氧化蛋白酶的表达(HO-1,SOD2,SOD3)
        4.12 Vericiguat可以在动物水平下调ACE1的蛋白表达
        4.13 Vericiguat可显着降低AngⅡ诱导的小鼠血清BNP水平
    五、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NO-sGC-cGMP信号通路在心衰及心肌肥厚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工作
致谢

四、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诱导miRNAs调控PI3K/Akt/mTOR通路防治病理性心肌肥大的研究进展[J]. 孟昶,朱磊,田雪文,王清路. 中国体育科技, 2021(09)
  • [2]长白公猪性成熟前后睾丸组织环状RNA、信使RNA N6-腺苷甲基化修饰的发掘鉴定及差异表达分析[D]. 张飞.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3]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柴晶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热应激条件下大菱鲆心肌损伤及p53信号通路相关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D]. 郭晓丽.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5]环状RNA CDR1as通过miR-135a/SIRT1轴调控H2O2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D]. 曹其栋. 吉林大学, 2021(01)
  • [6]冬眠对花鼠肝脏和心脏蛋白组以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D]. 沈友笔.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7]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及干预措施断面调查研究[D]. 唐正萍.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8]白介素5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机制探究[D]. 徐俊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9]HOXD9/MALAT1/miR-181b-5p/MEF2A信号轴调控冠状动脉慢血流血管内皮功能机制研究[D]. 赵翠婷.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10]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Vericiguat靶向调控AMPK/mTOR及自噬通路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D]. 肖滢.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标签:;  ;  ;  ;  

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