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效工厂化育苗育苗综合技术示范推广

江苏省高效工厂化育苗育苗综合技术示范推广

一、高效工厂化育秧育苗集成技术在江苏的示范与推广(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程,胡雅杰,杨建昌,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郭保卫,邢志鹏,胡群[1](2021)在《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章海坡[2](2019)在《机插水稻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文中认为2017-2018年,在江苏省泰州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试验基地,以大面积广泛应用的“瑞华”水稻育秧基质为材料,通过对育秧基质拌和育苗伴侣(24g/盘)、“杰伟”壮秧剂(25g/盘)及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100g/50kg/mu)处理,并设置18 d、23d、28 d三个移栽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以及产量与产量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机插水稻壮秧培育及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基质拌和壮秧剂、育苗伴侣及其一叶一心期均匀喷施多效唑组合处理,可提高水稻出苗率1.01-3.83个百分点,基质拌和壮秧剂与基质拌和壮秧剂并于一叶一心喷施多效唑处理的出苗率高于其它处理及对照处理,比对照处理高4.36%、4.08%,秧龄对同一基质处理的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与对照相比,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显着了水稻成秧率,但处理间差异不大,随着秧龄的延长,水稻成秧率明显下降,最大下降率为7.82%。2.拌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显着加速了叶龄进程,并随着秧龄延长,叶龄进程差异趋大。不同壮秧剂处理中,以育苗伴侣对叶龄的促进作用快于壮秧剂处理。基质拌和壮秧剂处理的苗高最高,而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及一叶一心喷施多效唑则降低了幼苗高度,最终以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及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处理的苗苗高最小。在秧龄23天及之前,基质拌和壮秧剂处理的秧苗百苗鲜重与干重均小于纯基质对照处理,至秧龄28天时则高于纯基质对照处理,其中百苗鲜重高14.77%以上,百苗干重高26.67%以上。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处理的百苗鲜重与干重均大于纯基质对照处理,并随着生育时间的延长,差异越大。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移栽秧龄对秧苗根系生长均表现为随移栽期的延长,幼苗主根长增长,总根数逐渐增多,百株根鲜重与干重提高。壮秧剂促根生长效应优于育苗伴侣,多效唑则抑制了主根长的生长,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处理间差异减小。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单株根数与百株鲜重、百株干重均显着高于纯基质处理,并表现为拌和育苗伴侣处理高于拌和壮秧剂处理,两次生长调节剂处理高于一次处且,并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大,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与纯基质处理间的差异更大。基质拌和壮秧剂或育苗伴侣,以及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均显着增加了秧苗根系盘结力,并表现为壮秧剂处理大于育苗伴侣处理,长秧龄处理大于短秧龄处理。3.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均显着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以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并于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处理(A4B2)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处理(CKB2)增产0.6t/hm2,增6.54%。基质拌和育苗伴侣处理的产量高于壮秧剂处理。不同秧龄处理间表现为随秧龄的延长,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以秧龄23天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9.58 t/hm2,其比18天秧龄处理的平均产量高2.0%,比28天秧龄处理的平均产量高5.74%。产量结构上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较小。

雷武生[3](2018)在《水稻水卷苗生长发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水稻机插秧育秧主要以塑盘为载体,采用营养土或基质为介质培育秧苗,其存在着秧盘重且需求量大、肥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劳动力需求多、机插效率低等问题。水卷苗育秧方法以无纺布为育秧介质,采用水培的方式为秧苗供给养分,可培育长度为3-6m的秧苗并且可卷曲成秧苗卷,能够实现秧苗的轻量化搬运及栽插的高效化,但国内对机插水卷苗生长发育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品种武运粳23(常规粳稻)为供试材料,首先对比分析不同育秧介质(营养土、基质、无纺布)对水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大田群体生长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然后深入探讨了机插水卷苗适宜的大田机插参数(机插株距、栽插深度)以及氮肥管理措施,以期为机插水卷苗育秧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育秧介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水卷苗育秧方法(HLMS)秧苗叶龄显着大于营养土和基质育秧,优化后的水卷苗育秧方法(HLMS2,以无纺布+1cm稻壳为育秧介质)有利于秧苗根系的生长、增加了苗基宽,秧苗综合素质能够达到基质育秧水平,甚至有一定优势,机插漂秧率高于营养土和基质育秧,但能满足机插要求;产量显着高于营养土育秧,与基质育秧处理间无显着差异。与传统育秧方法相比,水卷苗育秧方法减少了生产投入,最终产投比高于营养土和基质育秧方法。2、常规粳稻水卷苗适宜栽插株距研究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加,水卷苗机插空穴率呈下降趋势,而漂秧率处理间无显着差异,水稻单株茎蘖数显着增加而群体茎蘖数呈现下降趋势;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加,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穗分化期表现为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抽穗期处理间无显着差异,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后降;最终以12cm和14cm株距配置产量较高,其高产主要归因于较高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针对常规粳稻而言,水卷苗适宜的机插株距为12-14cm(23.8-27.8 穴/m2)。3、常规粳稻水卷苗适宜栽插深度的研究水稻机插水卷秧苗在机插大田时,由于秧苗轻不带土,大田栽插的深度直接影响机插质量、秧苗返青活棵、干物质积累、分蘖发生、产量及产量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当栽插深度超过3cm时秧苗返青活棵延迟、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叶面积指数降低而最终影响产量;当栽插深度浅于2cm时,机插漂秧率显着增加,且每穗粒数及结实率下降而影响最终产量。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水卷苗育秧方法适宜的机插深度为2-3cm。4、氮肥管理对机插水卷苗大田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在相同氮肥运筹比例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但氮肥用量超过225 kg·hm-2时产量并没有显着增加,而氮肥利用率却显着降低;在总氮肥量适宜的条件下氮肥后移可改善群体质量,增加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武运粳23在施氮量为225 kg·hm-2及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5:5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和效益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李泽华,马旭,李秀昊,陈林涛,李宏伟,袁志成[4](2018)在《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也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秧盘育秧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的前提,重点分析了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作业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是水稻机械化移栽的2种主要方式,移栽机械控制技术是移栽机械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的基础上,对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和钵体苗机栽插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强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双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机栽植问题是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提升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的播种均匀性、解决低播量下精密播种育秧、毯状苗插秧机纵向送秧的精准性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研发经济高效、轻简型的钵体苗栽插装备是发展钵体苗机栽插技术的核心,加强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是栽植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本刊编辑部[5](2015)在《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文中指出日前,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力争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将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聚焦"九大作物、六个环节、两个方向"。现将《意见》全文刊登如下。

张国良,杨洪建,邓建平,曹月乔,王菲菲[6](2014)在《江苏省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文中指出主要阐述了江苏省发展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江苏省十多年来在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方面的研发进展和生产中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方面涌现出的类型及其采取的推广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和科技投入,以专业化服务组织、村组合作协会、种粮大户等为"龙头",实行"宣传发动、行政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和企业联动"的对策,以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黄凰[7](2014)在《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1.75%和36.89%,是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但2012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0.51%,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指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机械种植水平为12.7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将近20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发展水平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技术模式不清晰、组织模式不明确、产业化经营不完善、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与环境不匹配等多个问题。为了提高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论文在系统工程和唯物辩证方法论的基础上,运用田间试验对比分析、计量分析、GIS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构建、模式评价和优选、模式优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构建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系统框架。论文构建了以主体、客体、需求、目标、技术路线/工艺和装备配备等基本要素构成,并受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农艺制度、体制/机制等环境影响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系统框架,分析了模式的特征和表达方式,总结了南方双季稻区典型的4种技术模式26条技术路线,探讨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特点。(2)基于全局最优的角度,建立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评价体系,并构建了以评价模块为核心的模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论文从目标原则、指标筛选、权重设置、标准值设定、评价方法选择等几个方面研究模式评价,建立了以评价指标和分析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从系统设计目标、设计原则、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功能开发、软硬件配置等几个方面建立了由基本信息查询模块、田间试验模块和模式评价模块组成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3)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分别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组织模式和模式环境进行了优化,并对工程模式进行空间布局优化,提出了模式优化方案。提炼出粮食安全前提下的品质提升原则、技术适宜前提下的鼓励先进原则、经济可行前提下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和组织配套前提下的适度规模经营原则等4项模式优化原则。在总结日本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双季稻区的特点,对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工厂化育秧与拌浆育秧、不同育秧基质育秧、机插秧与人工抛秧、窄行距插秧、乘坐式插秧和手扶式插秧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农机与农艺融合,提出了技术模式优化的方向。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模式研究当中,以地势、交通、距稻田距离作为主要因素,探讨了组织分布优化的方法。采用泰森多边形分析方法,研究了能使距离成本最低的作业服务范围优化的方法。从作业服务内容、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方式、合作行为、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扶持措施、农机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等方面重点研究了农机合作社的组织运行机制优化问题。利用比较分析和调查统计的方法,对模式环境的4个要素优化进行了研究。运用GIS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南方双季稻区适宜于不同工程模式的4大类区域类型。

韩凯东[8](2014)在《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推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的主推技术之一,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及国内的大部分省市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平湖市及周边区域推广缓慢。本文通过对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分析,查找影响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为嘉兴区域内乃至浙江省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中涉及的技术自身、技术应用者和技术传播等要素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理论,从技术推广的自身优势(S)、自身缺陷(W)、面临的外部机遇(O)及面临的挑战或威胁(T)四个维度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进行论证。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具有技术装备成熟、推广网络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样、政策环境良好等优势,也存在水稻生产基础薄弱、育秧环节技术难度高、农机农艺技术欠融合、育插秧及其配套技术本土化不足等弱点。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等外部机遇,从农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方面分析,不仅没有成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推力,反而成为了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冲击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的不利条件之一。表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优势条件是内在的、可变的,需要我们正确加以引导。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挥和加强自身优势,回避和改变自身弱势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优先选择。2、加强宣传培训及试验示范,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基础,乡镇村级公益性服务组织为补充,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规范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促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深入农机农艺融合,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提高作业效率和效益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主要路径。3、强化责任考核,加快土地合理流动,加强合作组织扶持,加大对育插秧机械设备、育秧中心及育插秧作业环节的扶持是推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的有力措施。4、平湖市地区具有特有的兼业型农业生产的特点,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同时,仍然具有自己开展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愿意,同时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土地规模经营的逐渐形成将有助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马兴全,侯守贵,陈盈,于广星[9](2014)在《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栽培技术是影响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综述了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育秧技术、移栽技术、节水稻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稻田综合利用技术,探讨了目前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展望了辽宁未来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于晓秋[10](2013)在《北方寒地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优化》文中指出中国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较快,但是水稻秧苗配送系统的机械化成为发展瓶颈,其中,水稻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育插秧系统机械化配套技术和服务成为农业系统工程中的前沿问题。本论文以北方寒地大规模水稻育插秧系统为背景,根据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等技术向组织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趋势,采用系统分析和建模优化方法,对大规模工厂化育秧条件下,从农机配套的角度对育秧到插秧的配送过程进行优化研究。具体研究如下:(1)寒地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及农机配套研究对象的描述。融合黑龙江垦区规模水稻种植中高端农艺农机技术,利用因素分析表明,实现既满足运输方便,又保证秧苗质量的农机农艺高度融合作为水稻秧苗配送系统发展方向。界定研究对象为寒地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是指寒地大规模水稻种植过程中从大棚育秧空间布局开始,到插秧完成之间的物流配送过程中各环节构成的系统。归纳得出该系统关键流程为“棚地全程机械化模式”。具体设计了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到多本田的秧苗配送关键流程,系统地提取了农机配套指标。据此,展开后续研究。(2)工厂育秧大棚到多本田的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优化及农机配套研究。①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的生产物流优化及农机配套研究。基于工厂化规模育秧大棚内秧盘布局的研究成果,结合黑龙江垦区调研的秧盘布局现状,对秧盘采用仓库储位管理,并进行出棚研究,以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秧苗起秧路径和出棚总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目标规划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求解,获得大棚内起秧、出棚的路线和方式等流程综合优化方案,经算例检验,得出工厂化育秧大棚内秧盘出棚的生产物流优化流程:起秧路径从秧棚中间顺次向两侧,再从两侧向中间,将秧苗从秧盘中全部起出装秧架,依据运秧车每次的容量,将秧架等间隔集中到秧棚的通道附近,接着利用运秧车将秧架沿秧棚的中间通道,顺次运送到秧棚外,直接提升装车。同时,优化方案的成本节约了19%和时间降低了21%。归纳出该生产物流农机合理配套的满足条件,得出棚内水稻秧苗生产物流的农机配套规律:在运秧车容量一定时,生产物流成本随配套农机运行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生产物流成本与配套农机容量的关系类似。②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到一本田配送系统及农机配套优化研究。以该秧苗配送系统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了目标规划模型,获得育秧大棚到一本田配送的优化流程和综合优化方案,经算例检验,得出工厂化育秧大棚到一本田直配的优化流程:根据插秧机插秧速度和本田的宽度、每次最大插秧宽度,设计出本田一侧的供秧计划和插秧机插秧路线,秧苗集散地的供秧量至少是本田内运秧车容纳秧苗量的2倍,秧苗集散地的供秧间隔时间至少为运秧车容纳插秧机载秧量的倍数乘以插秧机完成载秧量插秧任务时间的2倍。优化方案的成本节约18%、时间降低14%和工人数节约40%。优化分析出农机配套关键指标为各阶段运秧容量、速度和插秧机插秧速度。归纳出农机合理配套满足的条件,将部分秧苗生产和配送相关指标选用通用值,得出本田内供秧速度应大于等于2.65倍的插秧速度,公路运秧车在不同插秧速度下需要小于的运输时间,以及针对插秧机插秧速度和运输时间确定出育秧棚内需配套的人工数2-3人,插秧0.4m/s以上都需配套运秧车,插秧0.8m/s以上需要提前起秧。③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到多本田配送系统及农机配套优化研究。综合应用定位-运输车辆路线安排问题(LRP)和准时制(JIT)物流原理,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了北方寒地规模水稻秧苗定位-运输和准时配送的LAPTW模型,针对模型求解的“NP”难问题,构建三阶段启发式算法,其中第一阶段采用最小包络判别方法和聚类选址的启发式算法,确定本田秧苗集散地及配给服务的水稻本田,第二阶段采用遗传启发算法解决运输秧苗到各秧苗集散地的路径优化问题,第三阶段采用循环取货模式基于农机配套考虑准时供秧。最后,经算例检验,采用启发式算法优化分析,得出农机配套的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的优化方案成本节约28%和时间节约40%。归纳出工厂化育秧大棚到多本田循环配送操作优化流程与工厂育秧大棚到一本田直配的优化流程类似,只是增加了设计工厂育秧大棚到多个本田的秧苗集散地的路径优化。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中工厂化育秧大棚到多本田农机配套的规律与到一本田的秧苗配送规律类似,区别在于从插秧机速度为0.3m/s-0.4m/s,按照标准棚尺寸计算,棚内起秧人数比秧棚到一标准本田的多1-2人,需配套棚内运秧车方可满足插秧需求,而在插秧机速度为0.5m/s以上时就需要提前起秧,棚内起秧人数随配套机械和时间要求增加起秧人数。(3)黑龙江垦区农机配套服务的应用研究。界定寒地农机配套服务范围、研究服务主体的特征、驱动模式。通对农艺农机配套发展过程、农机配套方法应用和农机服务组织结构的分析,首先,依据北方寒地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农机配套规律,给出了黑龙江垦区在机械选购和制造中的应用。其次,挖掘出农机配套服务主客体特征,确定黑龙江垦区发展农机配套服务的动因,提出以农机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北方寒地规模水稻秧苗配送“棚地全程机械化模式”的全程服务模式,为实施水稻秧苗从大棚到本田秧苗集散地,再到插秧机供秧位置的配送优化奠定基础。

二、高效工厂化育秧育苗集成技术在江苏的示范与推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工厂化育秧育苗集成技术在江苏的示范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栽培科技70年发展回顾
    1.1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1.2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1.3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1.4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1.5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2 改革开放以来水稻栽培领域取得的若干科技成就
    2.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
    2.2 水稻群体质量及其调控
    2.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2.4 水稻轻简化栽培
        2.4.1 少免耕栽培与抛秧
        2.4.2 直播栽培
        2.4.3 再生稻栽培
    2.5 水稻机械化栽培
    2.6 水稻超高产栽培
    2.7 水稻优质栽培
    2.8 水稻绿色栽培
    2.9 水稻逆境栽培
        2.9.1 温度胁迫
        2.9.2 水分胁迫
        2.9.3 O3胁迫
        2.9.4 盐分胁迫
    2.1 0 水稻区域化栽培
        2.1 0. 1 东北寒地粳稻栽培
        2.1 0. 2 长三角地区粳稻栽培
        2.1 0. 3 南方双季稻栽培
        2.1 0. 4 西南高湿寡照稻区杂交稻栽培
3 未来水稻栽培领域的创新方向
    3.1 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
    3.2 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
    3.3 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
    3.4 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
    3.5 智能化、无人化栽培

(2)机插水稻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概况
    2.1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历程
    2.2 水稻育苗基质育秧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2.3 水稻育苗基质的发展趋势
        2.2.4 水稻育秧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
    2.3 不同移栽期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2.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5 内容和方法
        2.5.1 研究内容
        2.5.2 研究技术路线
        2.5.3 试验地点与材料
        2.5.4 试验设计
        2.5.5 测定项目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秧苗成苗率、成秧率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秧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秧苗根系盘结力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秧苗移栽后各关键时期茎蘖动态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对秧苗移栽后各关键时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7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4.1.1 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成苗率与成秧率的影响
        4.1.2 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4.1.3 不同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2 讨论
        4.2.1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影响显着
        4.2.2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产量影响显着
        4.2.3 本研究创新点
        4.2.4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水稻水卷苗生长发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机插水稻发展现状
        1.1 国外机插水稻发展概况
        1.2 国内机插水稻发展概况
    2 机插水稻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2.1 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研究现状
        2.2 机插水稻生长特点研究现状
    3 水稻育秧介质研究进展
        3.1 育秧基质不同物料使用研究现状
        3.2 育秧介质理化性质研究现状
    4 研究展望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5.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5.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育秧介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取样及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2.2 机插质量
        2.3 大田生长特性
        2.4 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5 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Chapter 2 Effects of different Seeding Raising Midium onSeedling Quality and Yeild Formation under Rice Long MatSeedlings Cultivated with Hydroponics
第三章 常规粳稻水卷苗适宜移栽株距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取样及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插质量
        2.2 茎蘖动态
        2.3 干物质积累量
        2.4 抽穗期净光合速率
        2.5 产量及产量构成
    3 讨论
        3.1 不同机插株距对机插秧效果的影响
        3.2 不同机插株距对机插秧群体生长特性影响
        3.3 不同机插株距对水稻产量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Chapter 3 Study on Suitable Transplanting Space under RiceLong Mat Seedlings Cultivated with Hydroponics for JaponicaRice
第四章 常规粳稻水卷苗适宜栽插深度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取样及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插质量
        2.2 发根力及根系活性
        2.3 茎蘖动态
        2.4 叶龄进程
        2.5 干物质积累量
        2.6 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参数
        2.7 产量及产量构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Chapter 4 Study on Suitable Transplanting Depth under RiceLong Mat Seedlings Cultivated with Hydroponics for Japonicarice
第五章 氮肥管理对机插水卷苗大田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取样及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产量构成
        2.2 茎蘖动态
        2.3 叶面积指数
        2.4 叶片SPAD值
        2.5 干物质积累量
        2.6 氮肥利用率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Chapter 5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anagement onSeedling Quality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under Rice LongMat Seedlings Cultivated with Hydroponics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1 全文讨论
        1.1 不同育秧介质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1.2 机插株距对水土水培育秧方法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1.3 机插深度对水土水培育秧方法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1.4 氮肥管理对水土水培育秧方法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2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3 创新点
    4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4.1 水卷苗育秧方法配套机械研究
        4.2 水卷苗育秧方法介质的优选
        4.3 大田磷钾肥配施对水卷苗育秧方法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中国水稻机械种植面积及其结构
    1.2 水稻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
    1.3 水稻钵体苗机栽插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
2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2.1 水稻秧盘育秧方式现状
    2.2 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2.2.1 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
        2.2.2 水稻秧盘育秧作业自动化技术
        2.2.3 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
3 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3.1 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现状
    3.2 毯状苗机插秧技术
        (1) 品种问题
        (2) 种植制度问题
        (3) 杂交稻精密育插秧技术问题
        (4) 施肥机械化问题
    3.3 钵体苗机栽插技术
    3.4 水稻移栽机械控制与智能化技术
4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
5 结束语

(6)江苏省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省发展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的意义
2 江苏省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研发和类型
3 江苏省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推广
4 江苏省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存在的问题
5 展望

(7)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区域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
    2.1 相关理论基础
    2.2 相关方法和工具
第三章 模式构建研究
    3.1 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3.2 模式构建系统框架
    3.3 典型模式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式评价研究
    4.1 评价目标与原则
    4.2 指标筛选
    4.3 权重设置
    4.4 标准值确定
    4.5 评价方法选择
    4.6 软件平台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式优化研究
    5.1 优化目标和原则
    5.2 技术模式、组织模式和模式环境优化
    5.3 基于GIS方法的工程模式空间布局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典型案例分析
    6.1 广西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生产概况
    6.2 广西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总结
    6.3 广西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评价
    6.4 广西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优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8)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进展
        1.2.1 国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应用进展
        1.2.2 国内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应用进展
        1.2.3 国内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应用综合分析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平湖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平湖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
        2.1.1 育插秧机械装备应用情况
        2.1.2 育插秧技术应用特点
        2.1.3 育插秧技术推广市场状况
        2.1.4 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分析
        2.1.5 育插秧技术传播方式
        2.1.6 育插秧技术应用效果
    2.2 平湖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有主要模式
        2.2.1 大户、合作社等主体自我服务模式
        2.2.2 合作社自我服务+为农服务模式
        2.2.3 公益性经济组织为农服务模式
    2.3 平湖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3.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速度慢
        2.3.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区域发展不平衡
        2.3.3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社会化服务不到位
        2.3.4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整体水平不高
第三章 平湖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的 SWOT 分析
    3.1 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优势(S)分析
        3.1.1 育插秧技术装备成熟,技术应用广泛
        3.1.2 农机推广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3.1.3 育插秧技术推广基础良好
        3.1.4 技术推广保障机制建立健全
    3.2 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弱点(W)分析
        3.2.1 水稻生产基础薄弱
        3.2.2 育秧环节难度高、影响大
        3.2.3 农机农艺技术欠融合
        3.2.4 育插秧技术应用效益不明显
    3.3 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机会(O)分析
        3.3.1 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为水稻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
        3.3.2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机化的需求迫切
        3.3.3 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动力
        3.3.4 政策环境持续有利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
    3.4 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威胁(T)分析
        3.4.1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趋缓
        3.4.2 农民对粮食生产不重视
        3.4.3 政策推进集聚效应不够
    3.5 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 SWOT 战略组合分析
        3.5.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优势——机会(SO)战略组合
        3.5.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弱点——机会(WO)战略组合
        3.5.3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优势——威胁(ST)战略组合
        3.5.4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弱点——威胁(WT)战略组合
        3.5.5 小结
第四章 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思路与路径
    4.1 总体思路
    4.2 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主要路径
        4.2.1 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4.2.2 规范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4.2.3 充分发挥乡镇村级公益性服务组织作用
        4.2.4 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2.5 加大培训宣传,做好现场示范
        4.2.6 做好对比试验,制订技术规程
        4.2.7 建立育秧中心,推广集中育秧
        4.2.8 农机农艺结合,开展高产创建
        4.2.9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作业效率效益
        4.2.10 坚持市场导向,创新推广模式
第五章 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政策建议
    5.1 加快土地合理流动,推动粮食生产规模经营
    5.2 加强合作组织扶持,提升农机服务能力水平
    5.3 注重突出扶持重点,强化政策扶持效应
        5.3.1 加大对育插秧机械的补贴
        5.3.2 加大对育秧中心建设补贴
        5.3.3 加大作业补贴力度
    5.4 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增强技术推广责任意识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历程
    1.1育秧技术
    1.2移栽技术
    1.3节水稻作技术
    1.4施肥技术
    1.5稻田综合利用技术
2辽宁省水稻栽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1品种应用与布局不合理
    2.2播、插期偏晚
    2.3栽插密度不符合高产栽培的要求
    2.4氮肥和水分利用率低
        2.4.1氮肥用量偏高
        2.4.2水分利用率低
    2.5机械化栽培水平有待提高
    2.6病虫危害较重
3辽宁省稻作技术展望
    3.1加强水稻栽培生理研究是实现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
    3.2栽培技术轻简化、机械化是未来稻作技术研究的重点
    3.3栽培技术模式化、定量化是未来水稻生产的需求
    3.4节水栽培是水稻生产的永恒课题
    3.5 建立抗逆减灾综合防控体系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

(10)北方寒地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稻秧苗配送系统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特色和创新点
第二章 北方寒地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流程及农机配套指标研究
    2.1 北方寒地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问题的提出
    2.2 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关键流程的优化目标选取
    2.3 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关键流程中农机配套指标研究
    2.4 北方寒地大规模水稻秧苗“棚地全程机械化”配送系统模式的关键流程设计
    2.5 工厂育秧大棚到标准本田的“棚地全程机械化”配送系统模式的流程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稻规模育秧大棚秧苗的生产物流流程优化及农机配套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工厂化水稻规模育秧大棚生产物流流程的操作步骤研究
    3.3 基于农机配套的育秧大棚生产物流流程的操作步骤优化
    3.4 工厂化育秧大棚生产物流操作优化步骤中的农机配套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厂育秧大棚到一本田的水稻秧苗配送系统优化及农机配套规律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工厂育秧大棚到一标准本田的水稻秧苗配送系统模型建立
    4.3 模型优化分析
    4.4 工厂育秧大棚到一标准本田的直配优化流程中的农机配套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厂育秧大棚到多本田的规模秧苗配送系统优化及农机配套规律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基于农机配套的工厂育秧大棚到多标准本田的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 LAPTW 模型建立
    5.3 工厂育秧大棚到多标准本田的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 LAPTW 模型的启发式算法设计
    5.4 算例计算
    5.5 工厂育秧大棚到多标准本田循环配送优化流程中的农机配套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机械配套规律在黑龙江垦区的应用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机械配套规律在黑龙江垦区机械制造中应用
    6.3 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机械配套规律在黑龙江垦区机械选购中应用
    6.4 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机械配套规律在黑龙江垦区机械配套服务中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高效工厂化育秧育苗集成技术在江苏的示范与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J]. 张洪程,胡雅杰,杨建昌,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郭保卫,邢志鹏,胡群. 中国农业科学, 2021(07)
  • [2]机插水稻基质育苗生长调节剂及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章海坡. 扬州大学, 2019(06)
  • [3]水稻水卷苗生长发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雷武生.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4]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J]. 李泽华,马旭,李秀昊,陈林涛,李宏伟,袁志成.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5)
  • [5]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J]. 本刊编辑部. 农机科技推广, 2015(09)
  • [6]江苏省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J]. 张国良,杨洪建,邓建平,曹月乔,王菲菲. 北方水稻, 2014(03)
  • [7]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研究[D]. 黄凰.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8]平湖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推广研究[D]. 韩凯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03)
  • [9]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J]. 马兴全,侯守贵,陈盈,于广星. 中国稻米, 2014(01)
  • [10]北方寒地大规模水稻秧苗配送系统优化[D]. 于晓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江苏省高效工厂化育苗育苗综合技术示范推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