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报告

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报告

一、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杨峰,胡杰英,丘彬彬,谭俊峰,江颖,李时悦,钟南山,郑则广[1](2020)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报告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PLE),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例男性SLE合并PLE诊治过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蛋白丢失性肠病"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以"Lupus Erythematosus,Systemic"与"Protein-Losing Enteropathies"检索PubMed数据库与FMRS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复习,截止至2019年12月。结果患者男,45岁,以眼睑水肿半年,活动后气促、腹胀、双下肢浮肿1个月就诊,体格检查提示多浆膜腔积液(胸腔、心包、腹腔),实验室检查提示严重低蛋白血症,dsDNA阳性,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核抗体阳性,24 h尿蛋白定量为0.23~0.63 g;肾穿刺活检病理示肾小球病变轻微,结合临床考虑为狼疮性肾炎早期改变;小肠低张平扫及增强CT提示胃壁、空肠及部分回肠管壁不均匀增厚。胃、肠镜检查及多点活检示胃肠道黏膜水肿明显,可见淋巴管扩张。临床诊断考虑SLE合并PLE。文献检索共获得中文36篇、外文93篇,审阅符合新发病例报道且资料相对齐全的共40例,其中男性7例。结论 SLE合并PLE临床少见,遇见难治性多浆膜腔积液需要考虑到此病可能。

刘怡[2](2020)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资料总结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心脏损害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期SLE合并心脏损害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200例SLE患儿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SLE并发心血管损害临床表现及体征、发生率、治疗用药、转归及分析SLE合并心脏损害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00例确诊SLE患儿,男女比例1∶3.65,中位发病年龄11.4岁,心脏损害组139例(69.5%),其中119例(85.6%)于发病1月内出现心脏损害。SLE可造成心包、瓣膜、心肌、冠状动脉、心脏传导系统受累及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心包积液60.4%、房室腔扩大47.5%、瓣膜反流46.0%、心功能障碍16.5%、肺动脉高压10.8%、冠状动脉扩张3.6%、室性早搏3.6%、房室传导阻滞10.8%、T波改变40.3%等。治疗以联合免疫抑制治疗为主,好转率分别为中-大量心包积液92.3%、房室腔扩大43.9%、瓣膜反流46.9%、心功能障碍60.9%、肺动脉高压33.3%、冠状动脉扩张80.0%、室性早搏80.0%、房室传导阻滞46.7%、T波改变33.9%。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自身抗体类型、C反应蛋白与SLE合并心脏损害无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SLE合并心脏损害发生率高于成人期发病SLE,主要集中在起病初期,应常规在急性期利用心肌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作早期筛查。免疫抑制治疗对SLE合并心脏损害具有一定疗效,病情稳定后心脏损害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目前临床对SLE合并心脏损害的病例随访时间过短,应加强定期随访。

唐艳君[3](2020)在《47例系统性硬化症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的临床特点及检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增强对SSc的认识,为SS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延缓脏器损害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的47例SSc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皮损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1)共收集47例SSc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0例;肢端型31例,弥漫型16例。平均年龄50.79±12.80岁;平均发病年龄45.87±14.24岁;平均病程4.68±8.09年。男性、弥漫型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女性、肢端型,肢端型病程长于弥漫型。(2)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的有31例(66.0%)。各种皮肤损害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硬化91.5%、皮肤肿胀85.1%、口唇改变61.7%、面具脸59.6%、皮肤异色症55.3%、指尖凹陷性瘢痕46.8%、毛细血管扩张42.6%、甲及甲周改变27.7%、鼻部改变23.4%、皮肤萎缩23.4%、指尖溃疡12.8%。雷诺现象合并毛细血管扩张、指尖凹陷性瘢痕、自身抗体(抗Scl-70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阳性、血沉升高的阳性率较高。(3)关节、肌肉受累的有28例(59.6%),消化道受累的有24例(51.1%),肺动脉高压2例(4.3%),间质性肺疾病33例(70.2%),心电图异常16例(34.0%),心脏多普勒彩超结果异常19例(40.4%)。肺部受累患者中男性、弥漫型发病年龄高于女性、肢端型。(4)肢端型抗Scl-70抗体阳性率高于弥漫型,而转氨酶及HSCRP升高、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低于弥漫型。(5)抗Scl-70抗体阳性组面具脸、肺部受累的阳性率显着高于阴性组,而心电图异常、免疫球蛋白升高的阳性率显着低于阴性组。抗CENP-B抗体阳性组平均年龄、平均发病年龄均高于阴性组。(6)甲及甲周改变合并毛细血管扩张,口唇改变合并皮肤异色症,指尖凹陷性瘢痕分别合并皮肤异色症、指尖溃疡、口唇改变的阳性率较高。毛细血管扩张合并肺部受累,指尖凹陷性瘢痕及口唇改变合并消化道受累,口唇改变合并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较高。结论:(1)SSc好发于女性,以肢端型常见,且往往更早发病。(2)SSc皮损表现多样,常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皮肤损害。不同类型SSc患者各皮损的阳性率存在差异,甲及甲周皮肤改变更常出现在DcSSc。(3)SSc累及脏器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不同类型SSc的系统损害存在差异,DcSSc 比LcSSc更常出现转氨酶、HSCRP升高以及心电传导系统的受累。(4)皮肤损害与内脏损害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合并肺部受累,指尖凹陷性瘢痕容易合并消化道受累,口唇改变容易合并消化道受累及ECG改变,通过皮损表现及各项检查,可以预测及评估病情。(5)SSc患者常常出现血清学异常,不同类型SSc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存在差异,LcSSc患者抗Scl-70抗体阳性率较高,且阳性患者容易出现肺部受累。

张爱芹[4](20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山东省中医院近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SLE并发感染患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调研2015-01至2017-10于山东省中医院住院的129份SLE并发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填写调查表。2.采用EXCEL 2007管理数据,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统计推断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并用卡方(χ2)进行计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临床情况:129例SLE并发感染的患者中,男13例,女116例。平均年龄41.39±15.45岁。患者入院时间以夏、秋季为主。平均病程8.17±7.46年。SLE首发症状以红斑/皮疹为主。受累系统以皮肤粘膜系统居多,占21.33%。疾病活动度以轻度居多,占36.43%。SLEDAI评分平均值为11.8±8.59分。2.感染情况:SLE患者感染率为18.04%,感染场所以院外感染主,占86.82%。感染次数总计162次,感染1次者占81.40%。感染部位总计175个,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类型以细菌感染为主,占38.36%。总治愈率为37.21%,感染控制率55.81%,死亡率为6.20%。混合感染、深部真菌感染是导致SLE感染死亡的突出原因。不同感染结局SLE患者的红细胞、ESR值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AST值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CRP、24h尿蛋白、ALT、ALB、GLB、TG、C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证型相关情况:中医证型分布以热毒炽盛证居多(39.53%),脾肾阳虚证20.16%,脾虚肝旺证18.60%,阴虚内热证、气滞血瘀证各10.85%。脾肾阳虚证患者SLEDAI评分最高,病情以重度活动为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SLEDAI评分、病情活动度、感染部位、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ALB、GLB、Cr、TG、IgG的差异均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感染类型、红细胞、Anti-P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热毒炽盛证与阴虚内热证SLEDAI的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余证型SLEDAI评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与阴虚内热证、脾虚肝旺证SLEDAI的差异均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余证型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患者与其它各证型病情活动度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证型的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脾肾阳虚证与热毒炽盛证、气滞血瘀证GLB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阴虚内热证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内热证与热毒炽盛证、脾肾阳虚证、脾虚肝旺证TG差异均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气滞血瘀证与脾肾阳虚证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热毒炽盛证、脾虚肝旺证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与热毒炽盛证、阴虚内热证ALB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气滞血瘀证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炽盛证与阴虚内热证Cr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与气滞血瘀证IgG值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病程、感染次数、感染场所、感染结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ESR、CRP、AST、ALT、IgA、IgM、C3、C4、ds-DNA定量及ANA、SSA、Ro-52、AnuA、nRNP、Sm、AHA、ds-DNA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的SLE患者感染率为18.04%,以女性患者为主,多为院外感染、首次感染,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类型以细菌感染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多数。2.中医证型以热毒炽盛证居多,与SLEDAI评分、病情活动度、感染部位、感染类型存在着密切相关性,但与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病程、感染次数、感染场所、感染结局无明显相关。3.HGB、24小时尿蛋白定量、ALB、GLB、Cr、TG、IgG、Anti-P对指导SLE并发感染的辨证分型意义比较大,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ESR、CRP、AST、ALT、IgA、IgM、C3、C4、ds-DNA定量、以及抗体ANA、SSA、Ro-52、AnuA、nRNP、Sm、AHA、ds-DNA对指导辨证分型意义不大。SLEDAI评分、病情活动度、血红蛋白、红细胞、ESR、AST在提示SLE并发感染的预后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单纯的依据感染情况不能更好的指导SLE证型的判断,还需结合实验室检验等客观指标进行多方面分析,才能更好地指导SLE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

付华,唐雪梅[5](2017)在《41例男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男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41例男性SLE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04例女性患儿中年龄匹配的41例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起病年龄、籍贯分布、家族史、首发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均为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组内对比发现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ESR)较C反应蛋白(CRP)的阳性率更高(P<0.05)。男女两组间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损害、心脏损害和神经精神狼疮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男性和20例女性完善肾活检,两组病理分型均以Ⅳ型及以上为主。治疗上均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药物。以SLEDAI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转归进行评价,好转率男87.8%(36例),女82.9%(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男4.9%(2例),女12.2%(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死亡患儿的起病年龄为(8.0±1.9)岁,显着低于总样本82例患儿的起病年龄的(11.2±2.5)岁(P<0.05)。结论:男性SLE患儿以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为常见首发表现,肾脏、血液、心脏、神经精神系统容易受累,狼疮肾炎以病理Ⅳ型及以上为主,起病年龄越小可能病情更危重。

欧洪斌,乔军选,赖勇,康朝,廖银华,许卫民[6](2013)在《34例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临床诊治情况及鉴别诊断,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4例患者症状、积液性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结论心包积液为临床常见症状,面对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必须全面收集病史,系统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才能及时准确诊断治疗,减少误诊。

杨敏,梁胜翔,周润华,莫汉有[7](201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假性肠梗阻(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IPO)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尤其是消化内科及外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8例SLE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发病年龄20-52岁,平均35岁,平均病程36mo.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2例(2/8),入院前被误诊为急性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8例患者中肾脏累及者6例(6/8),血液系统累及者5例(5/8),皮肤病变5例(5/8),循环系统累及者4例(4/8),胆囊炎4例(4/8),消化道出血4例(4/8),腹水4例(4/8),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者1例(1/8).8例患者中抗核抗体(+)8例(8/8),抗dsDNA抗体(+)6例(6/8),所有病例均有补体水平下降及血沉升高(8/8).8例患者中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均好转出院,死亡2例,1例并发肠穿孔死亡,1例行剖腹探查并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死亡.结论:IPO是SLE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伴有其他脏器受累,免疫学检查多有异常.早期诊断并及早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及改善预后很重要,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梁新娥,王钦玉[8](2011)在《特殊首发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因特殊首发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观察和体会。方法:对8例由它科收治后转入风湿科病人疾病观察护理。结果:通过专科治疗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刘真[9](2008)在《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由拉丁文翻译而来,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皮肤损害以及内脏器官损害出现相应症状。本病大多起病缓慢,呈亚急性和慢性经过,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有些则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症状可完全消失。但亦有部分患者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则很快会危及生命。近年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提高和新的免疫检测技术不断出现,均有助于早期诊断,加之治疗方法的改进,本病的预后已大有改观。系统性红斑狼疮为现代病名,其病情复杂多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尚无系统的阐述,但与其症候特点相似的论述在古籍文献中却有着大量的记载,其中以《金匮要略》一书涵盖最广。该书中所提出的“阴阳毒”被现代医家认为最贴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描述,而另外所提及的痉病、虚劳、肾着、悬饮、黄疸等病,在其症候描述上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相类似,而由此所提出的因机、治法和方药为后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依据。在《内经》以及仲景以后的医家着作中,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症状、因机治法的论述亦不少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尚不是十分明确,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药物、感染、暴晒、雌激素及情绪异常有关。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受后天六淫七情影响,机体失于调摄而致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阻塞而发病。目前多认为SLE的发病机制不外乎内外合邪及瘀血阻络三个方面,内因根于脏腑阴阳失调,主要以肾阴亏损为主,外因则责之于热毒和湿热。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分型,卫生部药政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将其统一分为六种证型: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风湿热痹型、气阴两伤型。但由于本病复杂多变,因此在临床中众多医家都有其独到的看法和体会,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丰富了本病的治法和分型,而实验室研究亦为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经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中较为广泛,在每一个证型中几乎都可以见到,本文按热毒炽盛、风湿热痹、阴虚内热、脾肾两虚、营卫不和、肺失宣肃、肝胃不和、心肾阳衰及其他共九个证型所涉及到的27首常用经方归类列表,通过列表以及对所选经方的临床应用论述,尤其是重点列出的六首经方(升麻鳖甲汤、白虎汤、金匮肾气丸、白虎加桂枝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以及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出处、方义、临床运用探讨以及医案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金匮要略》中多见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症候的描述,但在临床中只要病性、病位或病机相同,均可用之,从而丰富了经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运用。经方中的药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中涉及亦颇多。由于本病属于慢性迁延性疾病,又以女性为多见,女子的经、带、胎、产均以血为用,如若平素未重视摄生调护,则极易伤阴耗血,而致阴亏血虚,阴虚火旺。因此在本病的病程中阴虚之象很常见,故而养阴可以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第一大法。此外,还有清热、祛湿、活血、祛风、祛痰、补益等法,本文在这些治法中列出39味常用药物,其中重点列举地黄、桂枝、石膏、知母、葶苈子、黄芪、白芍、当归、赤小豆、防己、猪苓、苦参、升麻、大黄等14味。这些药物或配伍,或单用取其专长,或一药多用,充分发挥了各种药物的治疗作用,如地黄有逐血痹,通血脉之功,因此在临床上有重用其治疗血分瘀热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获良效。又如桂枝,临床上亦有用此药反佐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阳虚发热患者,亦效佳。总之,期望通过整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治源流、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相关方面的文献,以及对其临床治疗中所用经方及药物的探讨,使经方能够更好地运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科研及临床。

周滨,张奉春[10](2007)在《以心包填塞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三例》文中研究说明20年间在本院住院的29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3例以心包填塞为首发症状,均为中年女性,大量心包积液,蛋白含量高,病理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未复发心包填塞。对以心包填塞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心包积液的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SLE患儿并发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
    2.2 心肌标志物、UCG、ECG
    2.3 SLE患儿并发心脏受累的首发时间
    2.4 治疗与转归
    2.5 心脏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3)47例系统性硬化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起病部位
    3 临床表现
    4. 伴发疾病
    5. 实验室检查
    6. SSc患者皮损及内脏受累与SSc特异性抗体的关系
    7. SSc患者特殊皮肤损害与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
讨论
    1. SSc患者一般资料的特点
    2. SSc患者皮肤损害的特点
    3. SSc患者辅助检查及内脏累及的特点
    4. SSc患者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语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4)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数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观察指标
    3.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人口学特征及一般情况
        1.1 人口学特征
        1.2 入院时间
        1.3 病程
        1.4 SLE首发症状
        1.5 SLE系统受累情况
        1.6 SLEDAI评分与病情活动度
    2.感染情况
        2.1 感染次数
        2.2 感染场所
        2.3 感染部位
        2.4 感染类型
        2.5 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
        2.6 感染病原体类型
        2.7 感染结局
    3.中医证型情况
        3.1 中医证型分布
        3.2 中医证型与一般临床情况
        3.3 中医证型与感染情况
        3.4 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
讨论
    1.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2.一般资料的分析
    3.感染情况的分析
    4.实验室指标的分析
结语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7)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病例入选标准:
        1.2.2 病例剔除标准:
        1.2.3 记录内容: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临床表现
        2.2.1 首发表现:
        2.2.2 肠梗阻表现:
        2.2.3 病程中各系统受累情况:
    2.3 血清学检查结果
    2.4 免疫相关检查
    2.5 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
    2.6 病理检查结果
        2.7.4 外科手术治疗:
        2.7.5 维持治疗方案:
    2.7 治疗情况
        2.7.1 对症支持治疗:
        2.7.2 肾上腺皮质激素:
        2.7.3 免疫抑制剂治疗:
    2.8 随访及预后情况
3 讨论

(8)特殊首发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首发表现及诊断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2 症状的护理
        2.2.1 发热的护理
        2.2.2 皮肤护理
        2.2.3 口腔、会阴护理
        2.2.3 疼痛的护理
        2.2.4 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护理
    2.3 药物的护理
    2.4 饮食护理
    2.5 基础护理 (病情观察)
    2.6 健康指导
3 讨论

(9)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治源流研究
    一、汉代及汉代以前
        1 《内经》与SLE
        2 《金匮要略》与SLE
    二、隋唐时期
    三、宋金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第二部分 SLE的病因病机探讨
    一、正气亏虚为内因
    二、湿热毒邪为外因
第三部分 SLE的辨证论治
    一、分型论治
    二、专方治疗
    三、名医专家经验选介
    四、实验室研究概况
第四部分 SLE的经方应用探讨
    一、常用经方一览
    二、常用经方应用举隅
        1 升麻鳖甲汤
        2 白虎汤
        3 金匮肾气丸
        4 白虎加桂枝汤
        5 葶苈大枣泻肺汤
        6 桂枝芍药知母汤
        小结
    三、常用药物运用探讨
        1 药物运用规律探讨
        2 药物具体运用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方治疗应用情况
致谢

四、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杨峰,胡杰英,丘彬彬,谭俊峰,江颖,李时悦,钟南山,郑则广. 国际呼吸杂志, 2020(18)
  • [2]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临床分析[D]. 刘怡.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47例系统性硬化症临床分析[D]. 唐艳君.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D]. 张爱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41例男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J]. 付华,唐雪梅. 儿科药学杂志, 2017(04)
  • [6]34例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分析[J]. 欧洪斌,乔军选,赖勇,康朝,廖银华,许卫民.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04)
  • [7]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 杨敏,梁胜翔,周润华,莫汉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10)
  • [8]特殊首发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J]. 梁新娥,王钦玉. 价值工程, 2011(32)
  • [9]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D]. 刘真. 湖北中医学院, 2008(09)
  • [10]以心包填塞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三例[J]. 周滨,张奉春.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12)

标签:;  ;  ;  ;  

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