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伦兹曲线的“补丁”及其应用

洛伦兹曲线的“补丁”及其应用

一、Lorenz曲线的“修补”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杰[1](2020)在《曲线曲面偏置理论研究及其在模具智能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智能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智能化进程中,呈现了很多有待深入研究的技术难题,如注塑模具分型设计、水路设计、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电极智能设计与加工、电极平动自动补偿问题等。其中存在大量需要融合领域知识的复杂几何处理难题,涉及的共性几何问题有:曲线曲面的等距/非等距偏置问题,偏置结果中的异常情况自动处理问题,以及光顺曲线的生成问题(包括偏置结果的光顺和其他带约束的光顺曲线自动生成问题等)。目前对于这些问题,尚无有效且统一的解决方案,大多依靠工程人员反复手动调节和修改,不仅费时费力,还难以保证设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光顺性。本文研究复杂曲线曲面偏置问题,包括:曲线曲面偏置、偏置结果异常处理和光顺等。(1)提出了一种基于渐进迭代理论的曲线曲面偏置算法,通过自动调整控制点位置和数量,逐步提高偏置曲线曲面的精度。该算法计算速度快,相同精度下生成的偏置曲线曲面控制点数量少,且该算法对各种偏置方向以及等距/非等距的曲线曲面偏置过程处理流程统一,适用面广。(2)针对偏置曲线开裂问题,提出了基于球面曲线生成的曲线连接算法。该算法首先求解到球面距离最小的贝塞尔曲线,并对该贝塞尔曲线进行非等距偏置得到球面曲线,从而将偏置曲线开裂处光顺连接起来。针对偏置曲线自交或扭曲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能量理论和多目标优化的曲线重构算法,通过删除偏置曲线上自交和扭曲部分,并重新生成连接曲线的方式,来消除自交和扭曲。(3)将模具智能设计中常见的偏置曲线光顺问题分为单向与双向光顺。针对单向光顺问题,通过再次偏置曲线的方式来检测并消除其中不光顺的部分,然后使用光顺的曲线相连接。针对双向光顺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最小能量理论和选点修改法相结合的双向光顺模型,提出了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求解算法,实现了偏置曲线的自动光顺。(4)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能量理论的带约束光顺曲线自动生成算法,用来解决工程中常见的带约束光顺曲线设计问题,可同时满足:指定起止点、指定切线、指定长度、指定最小弯曲半径和指定经过点等常见的光顺约束,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结果光顺、自然的特点。最后,将提出的曲线曲面偏置与光顺技术应用到模具智能设计与制造中,融合相应领域的知识,提出了针对汽车覆盖件修边模设计、注塑模分型面设计、水路设计、电极设计等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基于三维曲线偏置的汽车覆盖件修边模智能设计与注塑模分型面自动设计、基于曲线曲面偏置与带约束光顺曲线生成技术的水路自动设计、基于平面曲线偏置的电极智能设计和基于曲面非等距偏置的电极平动补偿面自动设计,获得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曲线曲面偏置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王妞妞[2](2020)在《基于优化的FCM肺实质分割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肺癌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是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癌症死因首位,是医学界尚在攻克的难题。目前,对于肺癌的预防及检测还缺乏较为科学有效的万全之策,因此,对肺部疾病尽早检测定论和积极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CT影像能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肺部图像,能更清晰的显示各软组织结构及区域特征,但随着肺癌发病率的逐年攀升,阅读大量CT图像不仅消耗许多时间和人力资源,而且存在受医生主观影响和检测效率低的缺点。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帮助医师提高肺癌诊断的效率与准确率。肺部CT图像中肺实质的提取是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实现肺部疾病准确定论的基础。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是一种应用广泛和发展比较完备的经典肺实质图像分割算法,具有无监督性和对噪声处理的鲁棒性等优点,对模糊类医学图像分割效果较好。但该算法仅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的不断更新使目标函数收敛,图像分割结果与聚类中心位置有关,易产生欠分割或过分割等不稳定问题。分割后的肺实质可能存在缺陷,现有的缺陷修补方法修复效果不是很理想,极大的影响肺部疾病的准确检测。本文针对肺实质分割及缺陷修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狼群算法优化的WPA-FCM算法,对传统狼群算法捕猎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和智能行为进行改进。应用混沌理论使随机分布的狼群团队均匀化。通过引入粒子群算法对狼群团队的智能行为进行调整,实现智能狼之间的相互独立而又互通信息。通过自适应步长的围攻策略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避免陷入局部极值。改变狼群团队传统的搜索方向使搜索更精细更全面。捕食猎物时通过有秩序的团队协作和实时的交流决策探索未知环境,快速找到最优初始聚类中心集合,然后采用优化后的WPA-FCM算法进行肺实质初分割,并结合其他算法进一步细化处理肺部细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狼群算法优化的WPA-FCM算法对于肺实质分割具有更高稳定性和鲁棒性的优势。(2)肺部图像处理过程中的缺陷修复是保证肺实质分割完整性的不可或缺的步骤,提出了采用改进的Freeman链码结合Bezier曲线,对存有缺陷的肺实质边缘进行修复。先使用Freeman链码标记的凹凸点来寻找肺实质缺陷所在位置,再使用Bezier曲线修复缺陷,最后将提取到的完整肺肺实质与其他缺陷修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边缘性结节以及不同的肺部病灶,该算法实现简单且稳定性高,实验得到的Dice相似度平均可以达到0.9221,Senstivity灵敏度平均可以达到0.9264,IOU精确度平均可以达到0.9708。

李川山[3](2019)在《破损零件模型修复曲面重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再制造工程作为对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工程而受到广泛关注。采用何种再制造模式实施废旧产品的再制造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独立再制造商模式是当前再制造生产的主要模式之一。而制约该模式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产品的原始模型。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汽车液力变矩器中破损导轮叶片为研究对象,从破损零件表面的点云数据获取、点云数据预处理、破损部位点云修补、曲面重构和光顺性与精度评定四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破损零件模型修复重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三坐标测量机获取废旧零件表面的点云数据。根据液力变矩器结构特点,利用三坐标测量机,以接触式采集数据方式对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进行数据采集。从零件选择、零件装夹、零件分区、测量路径规划等方面对破损零件表面数据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点云数据的坏点进行剔除;通过对三种滤波方法的比较选择高斯滤波法对扫描线点云进行滤波处理;经过坏点剔除和滤波两种点云数据预处理工作,为后续的叶片模型重建提供高精度点云数据。接着,针对缺损的点云数据,采用GA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点云数据修补,从而得到完整的零件表面点云数据,为构建叶片完整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最后,针对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特点,采用点云直接拟合和先拟合曲线再拟合曲面这两种曲面重建方法对叶片模型进行曲面重构,同时对生成的曲面进行光顺精度评价,从而保证曲面模型的质量。本文通过对破损零件模型的修复重构得到精度较高的叶片模型,解决了独立再制造商缺乏原始模型的问题,为破损零件的再制造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贾娜娟[4](2018)在《基于CT图像的肺实质分割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结节是肺部病变的重要迹象之一,所以肺结节的检测至关重要。CT扫描技术作为肺部疾病检测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已被用于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但是利用CT扫描得到的图像数量巨大,且组织结构较为复杂,肺部疾病种类繁多,所以临床检测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结果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本文以肺部CT图像为数据源,针对如何提高分割的准确率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游走的肺部图像自动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了预处理,针对肺部CT图像对比度较低,边缘较弱等特点,通过图像增强、阈值分割等对图像亮度进行增强,并去除扫描床等非肺部区域,得到肺实质的二值化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基于改进的随机游走算法分割,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在把图像转化为图的过程中,对边权值进行了改进,使得两相邻像素点间的游走概率在受像素灰度值影响的同时也受距离影响。除此之外,本文采用寻找连通域重心的方法对种子点进行了自动选取,实现了肺实质的自动分割。接着通过对分割得到的肺实质掩膜采用滚球法修补,最终将得到的肺实质图像与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该分割方法对正常肺部图像的分割准确率高达99%以上,但是对于左右肺纵膈区较窄和有较大凹陷的肺部图像分割准确率较低,不仅不能得到完整的肺实质,而且丢失了诊断所需的关键信息。针对以上缺陷,本文再次对分割后的图像分别采用了角点检测,二维凸包,向量法和改进后向量法进行修补,并对修补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采用改进后向量法修补后的结果比简单的滚球法修补准确率提高了 0.9%,很好地保留了诊断所需的必要信息。由于随机游走算法是基于单个像素点对图像进行分类的,分割速度较慢,且对于周围结构组织较为复杂的肺部图像的肺实质分割不理想,所以第4章基于超像素对图像进行了细化分割,该方法能准确的把肺实质从周围组织中分离出来。本文首先利用Turbopixel方法形成了超像素,进而利用FCM方法对像素进行了分类,从而提高了分割效率,保留了更多的边缘信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萍,任安祥[5](2018)在《基于机器视觉的带送煤炭体积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现有带送煤炭动态计量方法特点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激光胶带秤计量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带送煤炭体积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三角测距原理建立体积测量模型,通过一套适合于煤矿环境的图像获取装置完成图像采集;利用基于梯度优化的快速骨架抽取算法获取激光条纹中心,并基于距离阈值插值算法实现激光断线修补;通过计算激光条纹中心偏移量,根据体积测量模型实现煤炭体积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体积测量误差低于常用激光胶带秤,更适用于带送煤炭动态计量。

万玮[6](2016)在《基于变分PDE图像修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图像修补是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目的是利用待修补区域周围未损坏的信息对图像中的待修补区域进行信息填补,恢复破损图像的完整性,其应用领域主要有文物保护、对旧照片和老电影进行修复、对图像中遮挡文字的移除等。本文基于变分偏微分方程理论建立了针对非纹理图像的修补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构造了数值算法,给出了数值仿真实现。本文分别对BSCB修补模型、TV修补模型、CDD修补模型以及欧拉弹性修补模型的基本修补原理、模型的构建、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两种新的图像修补模型:1.本文在原有的CDD修补模型中引入参数,建立了改进的CDD修补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实现,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新模型的修补效果与原模型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为了更好地说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我们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老照片的修复、文物修复以及特效制作领域,数值仿真表明了新模型的优越性。2.通过将能量泛函中的|▽u|改为|▽μ|(1<p<2)对传统的欧拉弹性修补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改进的欧拉弹性修补模型,并且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证明。新模型克服了弹性项中所包含的全变分项容易产生阶梯效应的弊端,采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指标评定图像的修补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指标均远远大于其它几类已有模型,修补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相对于传统的欧拉弹性修补模型,本文模型具有更好的修补性能,不仅能够满足人类视觉心理学的需要,而且在客观上得到了有效地证实。

雷卧龙[7](2016)在《橡胶颗粒对环氧树脂基材料性能与修补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将橡胶掺量与粒径作为变量,探讨了橡胶颗粒对环氧树脂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同时根据试验结果,选取一组粒径值,研究了橡胶颗粒对环氧树脂混凝土修补性能的影响。运用等体积代砂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橡胶颗粒不同掺量与不同粒径(平均粒径分别为0.5mm,1.5mm,4mm)以不同砂替代比(5%,10%,15%,20%,25%)对环氧树脂混凝土非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折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加,环氧树脂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随着掺量增加,力学强度下降程度没有呈现增大的趋势;平均粒径在1.5mm的中粒径橡胶颗粒对力学性能降低程度最小同时变形性能较好。同时通过弯拉试件应变与挠度的测试结果发现,相对于基准对照组的环氧树脂混凝土,橡胶的加入使环氧树脂混凝土破坏时呈现明显的的塑性变形后产生延性破坏,弯曲韧性增强,同时环氧树脂混凝土的弯拉极限应变得到大幅度提高。选取平均粒径1.5mm的橡胶颗粒,掺入环氧树脂混凝土中成为橡胶颗粒环氧树脂混凝土,作为修补材料。修补对象水泥基材料修补断面分为自然断面和光滑断面。其中自然断面为普通水泥混凝土断面,修补所用环氧树脂混凝土橡胶颗粒替代比为5%、10%、15%、20%、25%;光滑断面为普通水泥砂浆断面,修补所用环氧树脂砂浆橡胶颗粒替代比为5%、10%、15%、20%、25%。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修补水泥基材料后的强度与修补基材料强度有关,在修补剂材料强度不大于修补材料强度情况下,修补基材料强度越大,修补后的试件强度越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修补水泥基材料后强度能够在不大幅减小甚至增加原水泥材料试件强度的情况下,大幅增加试件的极限变形能力,使得试件表现出明显的延性破换特征。修补后试件强度表现出先随着橡胶颗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达到极值后,再减小的规律,并且在橡胶颗粒掺量替代比为20%时出现极大值。本文根据试验条件与理论分析要求,自定义变形相容系数r,客观反映了修补后构件的变形相容性要求。通过对变形相容性的分析,结合不同工程实际,给出了在不同工程需求条件下,橡胶颗粒掺量的建议值。

杨晨[8](2015)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与服务功能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在连续监测全国重点联系城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从质量评价和功能分析两个方面,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可能影响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功能的因素,以明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在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及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调查项目和指标,设计调查表,采用“一机构一表”的调查方式,于2007年至2011年对36个重点联系城市(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根据监测数据,采用“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从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行分析,并运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公平性进行研究。采用Epidata3.0对数据资料进行双重录入,运用SAS9.2、 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2007年以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不断加大,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人才队伍持续加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分别占规划总数的89.83%和91.10%,92.31%的街道设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政府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约占总数的60.32%,非政府直接举办占39.68%。2、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本研究采用“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模型,共纳入15项评价指标,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评价。(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质量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评价结果来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质量稳步提升。2011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平均机构面积分别为2088.51平方米和276.62平方米(2007年为1987.91平方米和244.13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平均基本药物数分别为263.37种和209.90种(2008年为190.69和135.48种);合理用药指标方面,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含抗生素的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31.09%和33.22%(2007年为45.06%和34.88%)。社区卫生服务费用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平均诊疗费用分别为13.88元和11.88元(2008年为64.28元和31.76元);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平均药品费用为49.65元和47.74元(2008年为66.04元和65.84元)。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2)不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存在差异,不同地区间差距明显。在机构面积方面,2011年中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最高,达到2146.70平方米(2007年为1964.54平方米),而在人力资源配置上,2011年中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医务人员数为39.19人(2007年为34.6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中,2011年,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医务人员数均为最高,达到8.42人(2007年为7.94人)。东中西部在合理用药相关指标上都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东中西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抗生素的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比例为27.72%、35.85%、34.26%(2007年为38.12%、55.65%、46.18),社区卫生服务站为26.86%、34.74%、33.20%。而在服务费用上,2011年东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平均诊疗费用分别为14.57元、9.12元(2008年为44.46元、23.08元),低于中部地区的16.49元、12.98元(2008年为54.28元、32.60元)和西部地区的15.56元、12.08元(2008年为93.94元和41.03元);2011年东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平均药品费用为47.36元、45.89元(2008年为71.16元和68.95元),同样低于中部的51.67元、50.07元(2008年为58.61元和56.79元)和西部的50.90元、49.32元(2008年为63.07元和61.11元)。(3)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2011年政府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面积为2000.92平方米,低于非政府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面积(2310.96平方米):非政府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301.45平方米)同样大于政府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211.39平方米)。2011年,政府直接举办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含抗生素的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比例分别为30.14%和29.21%,低于同期非政府直接举办中心和站的37.17%和36.02%。服务费用方面,2011年非政府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平均诊疗费用较低,分别为12.20元和10.76元,同期政府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平均诊疗费用则为14.06元和13.56元。而在药品费用方面,2011年,政府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平均药品费用为55.28元和57.79元,非政府直接举办的则为44.1元和47.90元。3、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分析(1)基本医疗服务量和公共卫生服务量持续增长2007-2011年,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门急诊服务人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分别为57571.63和10627.66人次,较2007年分别增加56.18%和35.56%(2007年为36861.96人次和7839.86人次):同时,公共卫生服务量也持续增长,至2011年平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数分别达到25466.24人次和5090.83人次(2007年为12523.01人次和2579.39人次)。(2)不同地区间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情况不同从基本医疗来看,2011年东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平均服务量为74433.84人次,高于同期中部地区的48099.39人次和西部地区的33432.37人次(2007年东中西部分别为41390.50人次、26356.74人次、29317.07人次)。东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门急诊平均服务量为10938.17人次,高于同期中部地区的10651.32人次和西部地区的9987.93人次(2007年东中西部分别为8257.31人次、6716.00人次、7955.54人次)。公共卫生服务方面,2011年东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建档人数最高,为27976.93人次(2007年为13787.91人次),高于同期中西部水平。(3)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存在差异2011年非政府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院人次数和住院床日数两项指标分别为559.43人次和6117.79日(2007年为516.11人次和3802.90日),略高于政府直接举办,家庭病床人次数两者基本持平,分别为95.52人次和98.54人次(2007年为86.98人次和59.33人次)。政府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非政府直接举办的指标还包括:门急诊总人次数、急诊人次数、中医门诊人次数、出诊服务人次数、上转病人人次数和上级医院下转病人人次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情况则不同,2011年,在出诊服务人次数指标上,政府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为314.36人次,略高于非政府直接举办的266.86人次(2007年为418.54人次和299.45人次),其余指标均为非政府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更局。(4)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公平性分析2011年,出诊服务、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的公平性处于正常状态,而门诊服务、上转病人服务和接受下转病人服务的公平性已达到警戒状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公平性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为:出诊服务(G=0.3079)、高血压管理(G=0.3712)、糖尿病管理(G=0.3941)、门诊服务(G=0.4655)上转病人服务(G=0.4796)、下转病人服务(G=0.5768)。(5)不同地区间社区卫生服务公平性分析从东中西部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按照人口分布的公平性来看,2011年,基尼系数都在0.4左右上下浮动,处于警戒线附近。不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公平性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为:上转病人服务(G=0.3189)、糖尿病管理(G=0.3596)、出诊服务(G=0.3776)、门诊服务(G=0.3818)、下转病人服务(G=0.4052)、高血压(G=0.4209)。结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政策落实情况较好;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东中西部之问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差距逐步缩小;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公平性有待改善;东中西部社区卫生服务公平性存在差异。建议:坚持政府主导,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深化医疗改革,促进合理用药;发挥社区优势,维护居民健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研究特点与创新性:1、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基本涵盖了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各个层面,涉及机构类型、筹资方式、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情况以及费用等内容。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框架在社区卫生服务评价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2、在方法学上,本研究将“过程—结构—结果”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将基尼系数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分析,在同类研究中较为先进,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曾庆基[9](2013)在《风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生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其具有的强随机性和波动性,成为制约风电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电网扩展、常规发电容量、系统长期备用容量、储能设备及辅助服务需求等规划问题的研究中,常需要基于历史数据统计特征对未来风电功率时间序列进行模拟生成。如何比较逼真地模拟未来风电功率场景,并尽可能地消除或降低目前比较严重的弃风因素造成历史数据统计特征失真的不良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风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方法及其评价标准、风电功率的弃风修补策略等方面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攻克上述问题提供了比较好的技术手段。风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生成存在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间接方式先模拟生成风速时间序列,再根据一定的风-电功率转换特性得到风电功率时间序列,其难点在于如何准确获取风电场的等效风-电功率转换关系。直接方式利用风电场输出功率历史数据建模以模拟未来风电场景,但容易受到人为弃风因素的影响,导致模拟结果可信度变差。本文在考虑历史数据统计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微分方程、通过数值积分的方式直接生成风电功率未来场景。同时,研究了如何对不同方法所生成的风电功率时间序列进行合理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功率平均值和标准差、功率水平概率分布、功率水平变化量概率分布、功率持续时间等评价指标,用于定量评估模拟风电功率时间序列与历史数据的吻合程度。目前,我国的并网风电运行存在较为严重的弃风现象。若直接基于历史数据统计特征模拟生成风电功率时间序列,则容易导致模拟结果的可信度降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弃风修补策略对风电功率历史数据统计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然后再生成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算例结果表明,采用弃风修补策略后的模拟生成方法,符合预期效果,有助于在合理还原风电功率本来面貌的基础上提供更为可信的基础数据。模拟生成的风电功率时间序列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本文最后利用前文提出的弃风修补策略及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直接模拟生成方法,生成风电场风电功率场景,并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发电充裕度指标的计算。具体地,论文给出了运用非序贯蒙特卡洛方法进行发电充裕度评估的步骤,并通过算例检验了模拟生成数据在充裕度指标计算中的作用。本文工作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高渗透率间歇性能源的区域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2011AA05A105)的资助。

彭妮娅[10](2013)在《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适度的收入差距能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人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而不适度甚至过大的收入差距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同时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党中央一直都高度重视公平有效的分配方式的建立,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能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有效的分配制度。为此,诸多经济学家和研究者也展开了相关研究。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本文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做了研究,文章一共六章,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是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第四章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五章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的耦合效应分析;第六章是总结和研究展望。下面将对每章主要内容具体阐述。第一章是导论,简述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的重点难点。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是思考国家稳定发展大计时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在研究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居民收入差距的国内外文献数量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于收入差距测度方法的研究,一是对于收入差距的演变发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分别引导了数量方法和政策建议两个研究方向的发展。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针对基尼系数的局限,提出一种较为完善合理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标;在此方法基础上,研究收入差距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分别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和性别差距四个角度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进而研究收入差距的经济效应;然后,分别针对每类差距情况,给出缩小差距的相应政策建议。在研究思路上,以寻求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遵循理论基础-方法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研究范式,着力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主旨。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现状剖析与历史对比,研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经济效应,寻找相应的政策建议缩小收入差距。第二章是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及发展,居民收入流动性理论,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性理论。关于居民收入分配理论是整个经济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与生产与发展、效率与公平等均有重要联系。无论是劳动收入还是非劳动收入、功能收入分配或规模收入分配,都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丝丝相扣。从西方古典学派亚当·斯密的三个阶级收入分配理论,到李嘉图的三个阶级分配模型,再到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以及新剑桥学派的分配理论,无论是基于要素的分配,还是剩余价值的分割;无论是国民收入分配决定经济增长,还是围绕收入分配展开讨论经济理论,这反映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传统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从福利经济学的收入均等化的分配理论,到发展经济学的库兹涅茨倒U形理论,再到注重收入分配格局的传导机制的内生收入分配理论,这是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导致的多学科细化融合以及丰富的过程,并且反映了市场调控为基础到国家宏观调控为主导的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而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重要性,也经过了一个长时间多阶段的发展认可过程。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相关问题,理论基础是扎实成熟的,研究依据是可靠敦厚的,研究方法是丰富多样的,研究视角是新颖独特的,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是值得信赖的。第三章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既有对已有方法的总结归纳,又有对新方法的构建说明;既有对各种方法的优点的提炼阐述,又有对一些缺点或错误的评述改进;既有对收入差距及不公平性测度的重点研究,又有对其他相关测度指标的综合运用和说明。总之本章测度方法的研究比较全面丰富,力争内容充实视角新颖。收入差距测度中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对于基尼系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方法和分解,在分解方面,泰尔指数具有完全分解的较大优势。对于基尼系数的改进,一方面是基于等基尼系数线提出平均增长点和均优点的概念进行共同衡量;另一方面是对基尼系数本身进行改进,提出修正加权基尼系数、单参数基尼系数(S基尼系数)、广义基尼系数(E基尼系数)等经过部分改进的指标。除了基尼系数相关研究外,测度收入差距还有很多其他重要指标,例如熵指数方法、阿特金森指数、变异系数、均等指数。此外,与收入不公平测度相关的其他指标还有FGT指数、Sen指数、Kakwani指数(测度不公平性)等,各种指标有其侧重点和适用领域范围,准确掌握其性质后,可根据各阶段情形适当选取指标进行综合测度。第四章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及性别差距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一些提高收入和缩小差距的政策建议。对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农村人口占全国比、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第一产业比重负相关,因此要提高城乡居民整体收入状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应该降低农村人口比和控制人口数量,同时降低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通过与居民收入正相关的系列指标分析得出,要将依靠低技术高劳动强度的农业,逐渐转换成高技术低劳动强度的农业,和工业化的农业,即依靠技术使得农业自动化智能化,从传统形式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形式转移,同时促进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提高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建议都可以归结到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的现代化、工业化,降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农村的城市化发展上来。若要减小地区差距,则应该加大对社会福利和保障的投入,建立健全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基本保障制度,扩大社会福利的惠及面;同时发展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居民受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要加大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再生产,加快经济建设和发展,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对生态产业的投入,注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经济长期而稳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此外,要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降低居民失业率,为降低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提供更多可能性。要缩小我国居民行业收入差距,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重视资金的规模效应,增加规模以上项目的数量;二是重视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平衡各行业间占有的资金和资源;三是打破垄断局面,增加竞争,通过竞争带动发展,同时为已经过一段时间较充分竞争的低收入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四是重视各行业人力资本的教育和培训,不仅是就业前的学校教育,也包括就业后的技能培训和岗位指导,用工作效率代替工作时间,争取做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转变。针对我国的居民收入性别差距,及相关的行业,年龄,教育程度等影响因素,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退休年龄的女性的收入保障,打破对男女在年龄方面的不同待遇的歧视;而是加强教育,尤其是增强女性的学历背景,使其能获得更多提高收入的机会;三是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都要确保公平性,尤其是对私有制企业里的玻璃屋顶现象应该尽量避免,使女性在升职和加薪方面能得到公平的机会。通过全社会对女性就业和晋升机会公平的增加来提高女性收入,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最重要的是打破偏见,在就业机会和晋升机会面前做到男女平等,不要人为地放大女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给就业和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多关爱多包容,促进全社会的两性平等与和谐发展。第五章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的耦合效应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大的方面研究了增加收入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和消费水平受到收入水平影响程度的大小。关于增加居民收入对刺激消费的有效性研究方面,本文从时间序列上采用了不同的时间段,用时间分布滞后模型,先研究了居民消费与当期收入的关系,后研究了居民消费与前期收入的关系,得出当期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当期消费支出增加约0.623个单位;上一期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当期消费增加约0.278个单位;而上三期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当期消费减少约0.125个单位的结论。除了时间上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差异外,我国地域上的差异也较明显,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不同。实证部分首先利用全国地市级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对各市的人均收入和消费进行区域聚类,得到九个类别,然后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对九类地区分组回归得出我国居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之间呈现二次项系数为负数的二次函数形式,进一步用多种形式的函数表达式进行拟合,得出拟合优度最好的是三次函数形式,且此三次函数形式可以用之前的二次函数代入得出,说明其表达式是可信的。而据此分析得出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方法则是一提一控,控制商品价格,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同时,还应关注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问题,在解决地区收入大差距的问题的前提下,提高全社会共同的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第六章是总结和研究展望,对全文内容做了一个总结,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拟改进方法,以及在全文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展望。

二、Lorenz曲线的“修补”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orenz曲线的“修补”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曲线曲面偏置理论研究及其在模具智能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曲线曲面偏置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曲线曲面偏置方法
        1.2.2 曲线曲面偏置结果异常的检测与处理
        1.2.3 曲线曲面光顺技术
        1.2.4 曲线曲面偏置中存在的问题
    1.3 曲线曲面偏置在模具智能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1.3.1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研究现状
        1.3.2 注塑模智能设计研究现状
        1.3.3 电极智能设计与放电补偿设计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架构
        1.4.1 研究的关键问题
        1.4.2 章节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线曲面偏置理论
    2.1 理论基础
    2.2 曲线曲面偏置理论框架
    2.3 关键技术
        2.3.1 曲线曲面偏置算法
        2.3.2 偏置结果的异常处理技术
        2.3.3 偏置结果的光顺技术
        2.3.4 带约束的光顺曲线生成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曲线曲面偏置技术
    3.1 曲线偏置算法及其实现
        3.1.1 曲线偏置OPIA算法的关键步骤
        3.1.2 曲线偏置OPIA算法的实例研究
    3.2 曲面偏置算法及其实现
        3.2.1 曲面偏置的OPIA算法关键步骤
        3.2.2 曲面偏置OPIA算法的实例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偏置结果异常处理
    4.1 偏置曲线开裂的自动处理
    4.2 偏置曲线自交与扭曲的自动处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偏置结果光顺处理
    5.1 曲线光顺问题的定义与模型
        5.1.1 曲线光顺性的定义
        5.1.2 光顺问题的求解方法
        5.1.3 基于最小能量理论的曲线光顺模型
    5.2 双向光顺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5.2.1 双向光顺模型
        5.2.2 双向光顺模型求解
    5.3 单向光顺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5.4 带约束光顺曲线自动生成算法
        5.4.1 问题描述
        5.4.2 折线优化法
        5.4.3 基于最小能量理论的带约束光顺曲线自动生成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及其在模具智能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1 系统开发环境与架构
    6.2 汽车覆盖件修边模镶块自动设计
        6.2.1 应用背景
        6.2.2 系统框架
        6.2.3 关键技术
        6.2.4 系统实现与应用
    6.3 注塑模分型面设计
    6.4 注塑模冷却水路智能设计
        6.4.1 基于曲线曲面等距偏置的冷却水路设计
        6.4.2 基于光顺曲线生成技术的外接水路设计
    6.5 电极智能设计
        6.5.1 解决方案与系统框架
        6.5.2 待拆区域自动检测
        6.5.3 待拆区域自动分解
        6.5.4 电极自动设计算法
        6.5.5 系统实现与应用
        6.5.6 电极平动补偿设计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2)基于优化的FCM肺实质分割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肺实质分割算法研究现状
        1.2.2 模糊 C 均值聚类算法研究现状
        1.2.3 肺实质修补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医学图像处理相关理论
    2.1 肺实质分割基本流程
    2.2 医学图像分割算法
        2.2.1 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
        2.2.2 基于聚类的分割方法
        2.2.3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
        2.2.4 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方法
    2.3 肺实质修补算法
        2.3.1 滚球法
        2.3.2 凸包法
        2.3.3 欧氏距离变换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3.1 引言
    3.2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介绍
        3.2.1 模糊 C 均值聚类算法原理
        3.2.2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性能分析
    3.3 狼群算法
        3.3.1 传统狼群算法基本原理
        3.3.2 传统狼群算法性能分析
        3.3.3 改进的狼群算法
        3.3.4 用测试函数进行实验分析
    3.4 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3.4.1 算法原理及流程
        3.4.2 基于数据集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模糊 C 均值聚类算法的肺实质分割
    4.1 肺实质分割
        4.1.1 肺部CT图像预处理
        4.1.2 肺实质的初分割
        4.1.3 去除气管、支气管
        4.1.4 左右肺的分离
    4.2 肺实质修补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分割结果对比
        4.3.2 定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破损零件模型修复曲面重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制造研究现状
        1.2.2 零件表面点云数据采集研究现状
        1.2.3 点云数据修补研究现状
        1.2.4 曲面重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章节安排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点云数据的获取技术
    2.1 点云数据获取方法
    2.2 数据采集设备简介
    2.3 点云数据采集流程
    2.4 测量对象表面数据采集方案的确定
        2.4.1 测量对象简介
        2.4.2 液力变矩器表面数据采集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点云数据预处理技术研究
    3.1 坏点的剔除方法
    3.2 点云数据滤波方法
        3.2.1 噪声检测方法
        3.2.2 平滑滤波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A_BP神经网络数据修补算法研究
    4.1 数据修补概述
    4.2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4.2.1 基本BP神经元模型
        4.2.2 BP神经网络模型
        4.2.3 BP神经网络的局限性
    4.3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
        4.3.1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原理
        4.3.2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过程
    4.4 GA_BP神经网络对点云数据的修补
        4.4.1 修补对象与方式确定
        4.4.2 GA_BP神经网络参数设置
        4.4.3 GA-BP神经网络程序设计
        4.4.4 神经网络仿真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曲面模型重构及光顺精度分析
    5.1 曲面重构软件选择
    5.2 曲面重构方法研究
        5.2.1 插值与逼近方法
        5.2.2 曲线曲面的参数化表达
        5.2.3 曲面造型方法
    5.3 叶片模型重构过程
    5.4 重构模型曲面光顺与精度评定
        5.4.1 曲面光顺评定
        5.4.2 曲面精度评定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CT图像的肺实质分割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现状
    1.3 肺癌CAD
        1.3.1 肺癌CAD研究现状
        1.3.2 肺癌CAD关键技术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2章 CT图像相关知识
    2.1 DICOM标准
    2.2 肺部CT相关知识
        2.2.1 CT图像的获取
        2.2.2 CT图像结构
        2.2.3 人体CT值范围
        2.2.4 CT图像特点及其表现
    2.3 数据来源
        2.3.1 肺部CT图像数据库
        2.3.2 数据解析
    2.4 金标准
    2.5 算法性能评估标准
    2.6 小结
第3章 基于随机游走的肺实质分割
    3.1 分割流程
    3.2 基于改进的随机游走算法分割
        3.2.1 算法思路
        3.2.2 预处理
        3.2.3 分割过程
    3.3 掩膜修补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数据来源
        3.4.2 软件平台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超像素的肺实质分割
    4.1 基于超像素的分割方法
        4.1.1 基于图论的分割算法
        4.1.2 基于梯度上升的分割算法
    4.2 基于超像素的肺实质分割
        4.2.1 算法思路
        4.2.2 细化分割
        4.2.3 超像素聚类和标记
        4.2.4 超像素合并与后处理
        4.2.5 数据来源与开发环境
        4.2.6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机器视觉的带送煤炭体积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体积测量模型分析
2 图像获取装置设计
3 激光线条纹中心提取
    3.1 基于梯度优化的快速骨架抽取算法
    3.2 基于距离阈值的断线修补
4 试验验证
    4.1 系统搭建
    4.2 体积测量精度验证
5 结语

(6)基于变分PDE图像修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图像修补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基于变分PDE的图像修补技术
        二、基于纹理合成的图像修补技术
        三、基于图像分解的图像修补技术
    第三节 几类经典的基于变分PDE的图像修补模型
        一、BSCB修补模型
        二、TV修补模型
        三、CDD修补模型
        四、欧拉弹性修补模型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知识
    第一节 泛函的Gateaux导数
    第二节 有限差分格式
第三章 改进的CDD修补模型
    第一节 改进的CDD修补模型
    第二节 数值算法与实验
    第三节 模型的应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欧拉弹性修补模型
    第一节 改进的欧拉弹性修补模型
    第二节 数值算法
    第三节 对比实验及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橡胶颗粒对环氧树脂基材料性能与修补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橡胶集料混凝土的研究
    1.2 环氧树脂基材料的研究
        1.2.1 环氧树脂体系
        1.2.2 环氧树脂基材料研究
    1.3 混凝土修补研究与技术
        1.3.1 混凝土修补概述
        1.3.3 混凝土修补原材料研究
        1.3.4 混凝土修补主要技术
    1.4 橡胶颗粒树脂混凝土的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环氧树脂体系配合比与橡胶颗粒掺量试验
    2.1 试验材料
        2.1.1 环氧树脂体系
        2.1.2 骨料
        2.1.3 橡胶颗粒及其他
    2.2 环氧树脂体系配合比试验
        2.2.1 环氧树脂体系工作性能判断方法
        2.2.4 环氧树脂胶黏剂基本配合比试验
        2.2.5 环氧树脂体系改进配合比试验
    2.3 橡胶颗粒掺量范围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橡胶颗粒环氧树脂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弯折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材料配合比
    3.3 试验设备
    3.4 试件制作养护方法
        3.4.1 环氧树脂体系配制
        3.4.2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
        3.4.3 试件支撑与加载情况说明
    3.5 试验数据结果与处理方法
        3.5.1 橡胶环氧树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3.5.2 橡胶环氧树脂混凝土试件的弯曲变形性能
        3.5.3 结果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橡胶颗粒环氧树脂混凝土修补普通混凝土性能试验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配合比
        4.2.1 环氧树脂砂浆试件修补
        4.2.2 环氧树脂混凝土修补
    4.3 试验设备与准备
    4.4 试验方案
        4.4.1 环氧树脂砂浆试验
        4.4.2 环氧树脂混凝土试验
    4.5 试件制作方法与试验情况说明
        4.5.1 水泥砂浆试件修补
        4.5.2 普通混凝土试件修补
    4.6 试验与试验结果数据处理
        4.6.1 普通混凝土与环氧树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
        4.6.2 橡胶颗粒环氧树脂材料的修补性能
    4.7 机理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总结
    5.2 本文的不足总结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与服务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三、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研究方法
        (三) 质量控制
    四、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二)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三) 我国发展社区卫生相关政策回顾
    二、方法学基础
        (一) 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 层次分析法介绍
        (三) 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 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重点联系城市基本情况及人口学特征
    二、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总体情况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情况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主体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机构性质
        4、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情况
        5、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固定资产及床位
        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积
    三、讨论
        (一)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逐步落实
        (二)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逐步改善
第四部分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
    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服务质量
        1、结构质量
        2、过程质量
        3、结果质量
    二、不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对比分析
        (一) 东中西部的划分及依据
        (二) 东中西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对比分析
        1、结构质量
        2、过程质量
        3、结果质量
    三、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
        (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类型的划分
        (二) 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对比分析
        1、结构质量
        2、过程质量
        3、结果质量
    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
        (一) 目标树图
        (二) 判断矩阵
        (三) 综合评估
    五、讨论
        (一)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高
        (二) 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存在差异,不同地区间差距明显
        (三) 社会资本投入成果斐然,政府投入仍需加强
第五部分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分析
    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总体功能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二) 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
    二、不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二) 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
    三、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二) 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公平性
        (一) 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
        (二) 不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五、讨论
        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2、不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各有侧重
        3、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存在差异
        4、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公平性现状不容乐观
        5、不同地区间社区卫生服务公平性有待改善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质量逐年提高,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二)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政策落实情况良好
        (三) 东中西部之间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差距逐步缩小
        (四)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公平性有待改善
        (五) 东中西部社区卫生服务公平性存在差异
        (六)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与功能相互促进
    二、政策性建议
        (一) 坚持政府主导,明确服务定位,完善人才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二) 落实基本药物政策,规范处方行为,控制服务费用
        (三)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维护居民健康
        (四)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一) 创新点
        (二)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风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生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1.2.1 风电功率时间序列间接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1.2.2 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直接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1.3 风力发电中的弃风现象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风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生成方法与评价指标
    2.1 引言
    2.2 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的间接模拟生成方法
        2.2.1 风速时间序列的模拟生成
        2.2.2 风-电功率转换模型
        2.2.3 间接模拟生成风电功率时间序列
    2.3 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的直接模拟生成方法
    2.4 模拟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的评价指标
        2.4.1 对模拟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特性的要求
        2.4.2 风电功率时间序列评价指标
    2.5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弃风因素的风电功率统计特性修补策略
    3.1 引言
    3.2 风电功率统计特性修补的基本思路
    3.3 风电功率统计特性修补的基本原则
    3.4 风电功率统计特性修补方法
    3.5 算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发电充裕度评估
    4.1 引言
    4.2 电力系统发电充裕度评估指标
    4.3 考虑风电接入的发电充裕度评估
        4.3.1 元件状态抽样
        4.3.2 状态的分析和优化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收入差距及测度方法的国内文献综述
        1.2.2 收入差距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重难点和创新点
        1.4.1 工作的重点
        1.4.2 工作的难点
        1.4.3 拟取得的主要创新点
        1.4.4 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1.5 总述评
第2章 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居民收入分配理论
        2.1.1 居民收入分配相关概念界定
        2.1.2 居民收入决定及收入分配差距
        2.1.3 传统的收入分配理论
        2.1.4 当代收入分配理论
        2.1.5 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
    2.2 居民收入流动性理论
        2.2.1 收入流动性理论基础
        2.2.2 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
        2.2.3 居民收入地区流动性
        2.2.4 收入流动性与持久收入理论
        2.2.5 收入流动性与长期收入均等化
    2.3 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性理论
        2.3.1 收入差距收敛性相关概念
        2.3.2 收入差距收敛的类型及测度
    2.4 小结
第3章 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
    3.1 测度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方法
        3.1.1 基尼系数的计算
        3.1.2 基尼系数的分解
        3.1.3 基尼系数的缺陷:等基尼系数线
        3.1.4 对基尼系数的补充或改进
    3.2 测度居民收入差距的熵指数方法
        3.2.1 广义熵指数
        3.2.2 平均对数偏差
        3.2.3 泰尔指数
    3.3 测度居民收入差距的阿特金森指数
    3.4 测度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异系数
    3.5 测度居民收入差距的均等指数
        3.5.1 均等指数的概念
        3.5.2 对均等指数的疑问
        3.5.3 改进后均等指数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计量经济学方法
    3.6 与收入不公平测度相关的其他指数
        3.6.1 FGT 指数
        3.6.2 Sen 指数
        3.6.3 Kakwani 指数
    3.7 小结
第4章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我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
        4.1.1 我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
        4.1.2 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4.1.3 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实证结论分析
    4.2 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
        4.2.1 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
        4.2.2 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模型
        4.2.3 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结果
    4.3 我国居民行业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我国居民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
        4.3.2 居民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3 居民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结论分析
    4.4 我国居民性别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
        4.4.1 我国居民性别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
        4.4.2 我国居民性别收入影响因素
    4.5 小结
第5章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的耦合效应分析
    5.1 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概述
        5.1.1 绝对收入假说
        5.1.2 生命周期假说
        5.1.3 持久收入假说
        5.1.4 相对收入假说
        5.1.5 消费理论的新发展
    5.2 增加居民收入对刺激消费的有效性研究
        5.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2 居民消费与当期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5.2.3 居民消费与前期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5.3 居民地区收入差距与消费的关系研究
        5.3.1 数据来源及方法说明
        5.3.2 基于聚类分析的市际数据及回归模型
        5.3.3 实证研究及结论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和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缩小我国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6.2.1 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6.2.2 缩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6.2.3 缩小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6.2.4 缩小我国性别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6.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拟改进方法
    6.4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附录 B 全国 2008 年 287 个城市人均收入与消费
附录 C

四、Lorenz曲线的“修补”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曲线曲面偏置理论研究及其在模具智能设计中的应用[D]. 李俊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2]基于优化的FCM肺实质分割方法研究[D]. 王妞妞.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3]破损零件模型修复曲面重构方法研究[D]. 李川山. 长安大学, 2019(12)
  • [4]基于CT图像的肺实质分割方法研究[D]. 贾娜娟. 湖南大学, 2018(01)
  • [5]基于机器视觉的带送煤炭体积测量方法研究[J]. 李萍,任安祥. 工矿自动化, 2018(04)
  • [6]基于变分PDE图像修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 万玮.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2)
  • [7]橡胶颗粒对环氧树脂基材料性能与修补性能的影响[D]. 雷卧龙. 天津大学, 2016(11)
  • [8]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与服务功能分析[D]. 杨晨.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9]风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生成方法研究[D]. 曾庆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10]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研究[D]. 彭妮娅. 湖南大学, 2013(12)

标签:;  

洛伦兹曲线的“补丁”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