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一、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帅[1](2017)在《两种佐剂对虹鳟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As)是一类重要的咸淡水养殖动物病原菌,主要引起鲑鳟鱼类如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大西洋鲑(Salmo salar)等疖疮病及溃疡病,被感染鱼体死亡率高影响范围广,并且其宿主范围在逐年扩大,严重制约了中国鲑鳟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目前,中国一般采用化学药物及各类抗生素防治杀鲑气单胞菌,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容易导致病原菌出现交叉耐药反应,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问题。疫苗是防治杀鲑气单胞菌的最有效方法,在国外,采用接种商业化疫苗方法预防此菌感染已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因而针对虹鳟杀鲑气单胞菌开展免疫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蜂胶佐剂和弗氏完全佐剂分别添加到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中,然后免疫虹鳟,评价对的虹鳟相对免疫保护率,并采集虹鳟肝、脾脏、头肾和鳃组织用于RNA的提取,分析疫苗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佐剂联合疫苗。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从本实验室保藏的2014-2015年分离自大西洋鲑和虹鳟等体内的气单胞菌50株,结合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和分子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50株受试菌中有7株均为G-;葡萄糖产酸产气、氧化酶阳性等;Blast比对分析发现7株菌的16S r RNA序列分别与Gen Bank数据库中杀鲑气单胞菌的不同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相似性达99%以上,以杀鲑气单胞菌的特异性基因fst A设计引物再次鉴定,经过比对分析后确定该7株菌均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血清学分析发现7株菌均为同一血清型。7株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以下均称杀鲑气单胞菌As)的毒力测定结果发现,菌株NO.7毒力最强,死亡率达到100%,以该菌作为制备疫苗的菌株。第二部分:根据Gen Bank中杀鲑气单胞菌铁载受体(ferric siderophore receptor,fst A)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杀鲑气单胞菌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特异性、灵敏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仅对杀鲑气单胞菌及其亚种有阳性扩增,与其他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构建的real-time PCR标准曲线质粒拷贝数与循环阈值值线性关系良好,扩增所得标准曲线为y=-4.2552x+39.644,相关系数R2为0.988,最低检测限为35拷贝/μL,较常规PCR的灵敏度高出约100倍。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人工感染的虹鳟病样,15个被检样品呈阳性反应,与细菌常规鉴定方法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杀鲑气单胞菌定量检测方法快速、特异、灵敏,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疫病监测。第三部分:将蜂胶佐剂和弗氏完全佐剂分别与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混合均匀,制备成蜂胶佐剂疫苗和弗氏完全佐剂疫苗,此外,将蜂胶佐剂和弗氏完全佐剂分别与PBS(p H7.3)混合均匀作为对照组。注射免疫试验共分6组,分别为A组(PBS对照组)、B组(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组)、C组(蜂胶佐剂+PBS组)、D组(灭活疫苗组)、E组(弗氏完全佐剂+灭活疫苗组)和F组(弗氏完全佐剂+PBS组)。在免疫30d后进行攻毒试验,比较各组疫苗虹鳟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同时对免疫后不同时间段内虹鳟各主要免疫器官(肝、鳃、头肾和脾脏)中各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攻毒14d后A组虹鳟死亡率为100%,B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到90%,其次是E组为85%,都明显高于D组,这说明佐剂的加入有效提高了疫苗的保护作用。免疫后各组织中的7种基因显着上调表达,且B和E组表达量普遍高于A组、D组和F组;四种组织中,IL-8、IL-1β、MHCⅠ、CD8和Ig T 5种基因的表达最大值出现在免疫后1-3d,IFN-γ和Ig M在鳃中的表达最大值出现在3-7d,各基因表达量最高值为对照组的2.0-70.0倍,攻毒7d后,各组织中7种基因表现出显着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两种佐剂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均有效引起了虹鳟的免疫反应参与了鱼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并且蜂胶佐剂的加入大大增强了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丰富了免疫相关基因的分子研究,为疫苗的免疫途径及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数据。

夏瑞阳[2](2016)在《微囊化羊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制备工艺优化及免疫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给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本病的防治主要以药物治疗和疫苗注射免疫为主。疫苗注射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也会引起动物应激,且费时费力。而口服疫苗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刺激动物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反应和系统体液免疫反应,因此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研究拟采用微囊包被技术制备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灭活口服疫苗,以期为研制防治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口服疫苗新剂型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内容:1、微囊化羊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制备工艺的优化采用佐剂筛选获得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蜂胶佐剂灭活疫苗作为芯材,高分子海藻酸钠天然材料作为壁材。对三种常用包被方式:喷雾干燥法、乳化冻干法和锐孔-凝聚浴法进行包被方法筛选,测定所得产品包被率,以此优化该口服疫苗包被工艺。2、不同佐剂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对小鼠免疫效果的研究选取健康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设立弗氏佐剂注射组、铝胶佐剂注射组、蜂胶佐剂注射组及对照组,经微量凝集试验和建立的间接ELISA试验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评价不同佐剂疫苗免疫效果。选取最佳佐剂微囊化口服疫苗对小鼠进行口服免疫效果评价实验,并进行攻毒实验,评价不同剂量下该口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3、微囊化大肠杆菌蜂胶佐剂口服灭活疫苗对羔羊免疫效果研究采用7日龄湖羊60只作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注射组(1 mL/只)和口服组:低剂量组(0.5 g口服疫苗干粉/只)和高剂量组(1 g口服疫苗干粉/只)进行免疫保护试验,采用微量凝集法、间接ELISA法、淋巴细胞转化法及羔羊粘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检测,对羔羊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粘膜免疫不同指标进行测定,并且对羔羊进行攻毒实验来验证该口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微囊化产品包被率最高,达75.23%,粒径平均小于10μm,经优化后所制得微胶囊的含菌量为7.52×1011个菌/g干粉,并具有良好的释放性和耐酸性。三种佐剂筛选表明蜂胶佐剂攻毒实验中的免疫保护效果最佳,小鼠死亡只数为0只,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达到100%。使用蜂胶佐剂制备的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对小鼠进行免疫,经微量凝集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检测,自免疫第7天后口服组和注射组就可产生抗体,注射组在免疫第7天至35天的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该疫苗液具有良好免疫效果。口服实验组在免疫第7天至35天的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口服实验组能够产生免疫保护。口服实验组在免疫第28天时免疫效价显着低于注射组(P<0.05),其它免疫天数下无差异性(P>0.05),证明口服实验组除免疫第28天以外,均能产生与注射组相同的免疫效果。免疫后口服实验组中的20倍基础剂量OD 492/630高于5倍基础剂量,且21天、28天、35天的抗体效价差异显着(P<0.05)。在不影响血清抗体效价情况下可以考虑将5倍基础剂量组作为推荐剂量。在7日龄湖羊的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疫苗免疫效果实验中发现,本实验中高倍剂量组的抗原量在高出注射组抗原量的75.2倍时可以产生优于注射疫苗的细胞免疫。各试验组羔羊在免疫第28天的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均有升高,含量最高为口服组中的高剂量组,达15.88μg/mL。攻毒实验中,注射组和口服组中的高剂量组羔羊腹泻只数为0只,对羔羊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微囊化羊源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刺激羔羊产生特异性免疫保护,其中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良好免疫应答。本实验结果表明该微囊化大肠杆菌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在进一步优化免疫剂量和最佳免疫时间等基础上有望用于羔羊腹泻疾病防治生产实践。

石达友,赖智明,陈益填[3](2011)在《中药在肉鸽养殖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中药在防治肉鸽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随着肉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传染性疾病频频暴发,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其中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Ⅰ)病(鸽新城疫病)是危害肉鸽养殖业最为严重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各龄期鸽均有易感性,发病率可达20%50%,死淘率达10%80%[1]。许多鸽场应用鸡新城疫疫苗并未获得满意的效果。一些鸽场研发使用中药佐剂疫苗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预防效

赵炳凯[4](2009)在《连芩口服液抗鸽Ⅰ型副粘病毒药效及黄芩苷代谢动力学测定》文中提出鸽Ⅰ型副粘病毒(PPMV-1)是鸽子的一种重要的病毒性病原,主要引起鸽子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死亡率很高,是危害养鸽业的一大威胁。在目前使用的化学药物药效不确定,存在药物残留及疫苗免疫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尽快研制出高效、低毒的中草药制剂已成为疾病防治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根据中兽医学理论,筛选了一个中药组方,对该方进行一系列的体外抗病毒试验,体内免疫增强试验及攻毒保护试验,探讨了连芩口服液对肉鸽抗PPMV-1感染的作用,然后进行了连芩口服液主要成分黄芩苷在鸽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试验Ⅰ、连芩口服液的抗病毒试验以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为载体,评价连芩口服液的体外抗病毒效果。以连翘、黄芩、白头翁、金银花、黄芪等为主要组成的连芩口服液作为抗病毒中药方剂,以3种加药方式比较了连芩口服液对鸡胚成纤维细胞抵抗病毒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芩口服液在CEF上对PPMV-1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小直接杀灭浓度为391μg/mL,最小阻断浓度为98μg/mL,最小抑制浓度为98μg/mL;连芩口服液在鸡胚上对PPMV-1也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中剂量(0.5g/mL)和高剂量(1g/mL)效果最好。为进一步评价连芩口服液的体内的抗病毒效果,选取25日龄40只肉鸽,用高、中和低剂量的连芩口服液饮水给药进行预防,每天1次,连续10d,35日龄时用鸽Ⅰ型副粘病毒进行人工感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发病状况,死亡时间,并统计各组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存活率。结果高、中剂量组的疗效较好,死亡率最低(20.00%)。表明连芩口服液可以提高肉鸽抗PPMV-1活性,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试验Ⅱ、连芩口服液对肉鸽的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连芩口服液的体内抗病毒机理,本试验将连芩口服液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饮水给药25日龄乳鸽,连续10d,30日龄时用PPMV-1灭活苗和PPMV-1弱毒苗免疫,分别于免疫前1d、免疫后第7、14、21、28d翅静脉采血,分别用血涂片法和微量法测定白细胞吞噬能力和血清HI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并于试验结束时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3种剂量的连芩口服液都能很好的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中剂量的连芩口服液能显着加快和提高血清抗体产生;高、中剂量连芩口服液能显着促进鸽法氏囊和胸腺的发育。综合以上3个方面,以中剂量连芩口服液对肉鸽的免疫增强效果最好。试验Ⅲ、连芩口服液中黄芩苷在鸽体内药代谢动力学测定为研究连芩口服液在鸽体内的代谢规律,选择了口服液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作为检测对象,测定黄芩苷在鸽体内代谢规律。以含150mg/只黄芩苷的药量灌服1月龄白羽王鸽,每只在灌服后0.25h、0.5h、1h、2h、3h、4h、5h、6h、8h、12h、24h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鸽血浆中的黄芩苷含量,并绘制其时间-血药浓度曲线。结果,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0.399h-1,血药浓度的峰值C为1.053μg/mL,达峰时间T为4.603h,血浆中药消除半衰期t1/2β=8.076h。表明连芩口服液中的黄芩苷在鸽体内吸收较快,代谢半衰期较长。

邹永新,肖智远,李利娜,刘思伽[5](2009)在《复合中药佐剂的制备及其对鸽SOD活性影响》文中提出以蜂胶、黄芪、扶芳藤等按一定工艺研制成复合中药佐剂,并以其不同含量与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PA/PMV-I)灭活抗原制备成疫苗,鸽接种后定期检测血清HI效价和SOD活性含量,以观察种鸽对PA/PMV-Ⅰ疫苗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复合中药佐剂组均能显着提高PA/PMV-I疫苗免疫的HI抗体效价、SOD活性的含量,其中以12%复合中药佐剂疫苗组的效果最佳,初步证明了复合中药免疫佐剂与PA/PMV-Ⅰ灭活抗原同时使用能较好地提高免疫效果,具有免疫增强剂的功效,且安全,易被机体吸收,在接种部位不会形成硬结,不影响胴体品质。

邹永新,肖智远,李剑荣,刘思伽[6](2008)在《复合中药免疫佐剂对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测定》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增强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减少珍禽特别是鸽接种疫苗的应激反应,课题组将4%、8%、12%的复合中药制剂和0.5%左旋咪唑分别与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PA/PMV-Ⅰ)灭活抗原混合成水相,制备成疫苗接种30日龄鸽,定期检测其血清HI效价、SOD活性和总蛋白含量,以观察其对PA/PMV-Ⅰ疫苗免疫效

赵现锋[7](2007)在《猪附红细胞体病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 EH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EH)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在人和动物上多为隐性感染,临床急性发病以黄疸、高热、贫血等为特征,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目前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呈范围扩大趋势,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等方面,而关于大量病原的获取、中草药防治、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甚少。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通过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 M. suis)纯化病原感染实验动物建立模型,获取大量病原,为附红细胞体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选择几种中草药进行体外药效试验,筛选出对M. suis有良好抑杀效果的药物,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选用蜂胶作为佐剂包被M. suis纯化病原制成猪附红细胞体蜂胶灭活疫苗,接种小鼠,观察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途径。目前,关于附红细胞体的体外培养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很难快速、低廉地获取大量病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生物学特性、诊断方法、致病机理、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从经镜检和PCR诊断为阳性的猪抗凝血中纯化M. suis,选用0.25ml/只、0.50ml/只和0.75ml/只三种剂量分别经肌肉、腹腔、静脉三种方式接种小鼠,通过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血液中附红细胞体的首现期、高峰期和消失期,测定小鼠血液常规等,研究最佳感染途径和感染剂量及该病原在小鼠体内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剂量静脉接种的小鼠血液中最早查到M. suis,且感染强度最强,临床症状和血液常规变化最为典型。说明可以利用小鼠建立M. suis实验动物感染模型。这与其他学者的相关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为今后获取大量病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筛选出对M. suis有抑杀效果的中草药及药物作用浓度,利用本实验室已经初步建立的M. suis体外培养体系,选用野菊花、苦参、常山、青蒿素等四种毒副作用小对原虫有较好疗效的中药,对M. suis进行体外药效试验。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40%猪血清,添加三种药液的浓度,分别为1.25mg/ml、2.5mg/ml和5mg/ml,在5%CO237℃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时间药物对M. suis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四种中药对Msuis均有明显的抑杀效果,其中5mg/ml常山药液效果最好;5mg/ml的青蒿素次之;野菊花和苦参稍差。本文为首次报道野菊花、苦参、常山、青蒿素等四种中草药对M. suis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利用本实验室制备的M. suis蜂胶灭活疫苗免疫小鼠。以0.1ml/只、0.3ml/只、0.6ml/只三种剂量肌肉接种小鼠,免疫两次,间隔14d。二免后14d、28d、42d、56d,分别测定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二免后56d,对小鼠腹腔接种M. suis纯化病原,进行攻毒保护试验,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血液感染情况及死亡率。结果表明: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在二免后14d开始升高,之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直到试验结束(二免后56d)。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表明,二免后14d和28d,各免疫组对ConA有显着反应性(P<0.05);二免后28d,低、中剂量组对LPS的反应性显着高于高剂量免疫组(P<0.05);对M. suis抗原的反应性随实验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各免疫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表明,各免疫组保护率均达到90%以上。说明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且免疫保护率达到90%以上。本文为首次报道利用蜂胶作为佐剂包被M. suis纯化病原制成灭活疫苗。研究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也为该疫苗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动物感染模型、中草药体外药效试验效果以及Msuis蜂胶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筛选出野菊花、苦参、常山、青蒿素等四种对M. suis有显着杀灭效果的中草药,制备了以蜂胶作为佐剂、M. suis纯化病原为抗原的灭活疫苗。

李志杰[8](2006)在《鹅源副粘病毒抗原变异及复合RT-PCR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鹅源副粘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说明随着新城疫病毒对禽类易感谱的变化以及新的基因型的不断变化,该病毒的抗原性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无论从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免疫学特性、基因水平来看,鹅源副粘病毒与经典的新城疫病毒在抗原性和致病性上发生了较大变异。由于二者都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严重传染病之一,从抗原性变化角度来判断和区分鹅源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疫病,对预防和控制鹅源副粘病毒病和鸡新城疫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研究将鸡新城疫病毒F48E9株与本试验室分离纯化、鉴定的鹅源副粘病毒NA-1株进行鸡胚增殖,测定其血凝效价,经甲醛灭活,制备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鸡、鹅,采血制备高免血清,测定其血凝抑制效价;采用抗原比值(R值)分析方法,通过交叉血凝抑制试验、鸡胚交叉中和试验、细胞交叉中和试验、交叉攻毒保护试验所得的抗原比值,来判断鹅源副粘病毒NA-1株与鸡新城疫病毒F48E9株之间的抗原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鹅源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能够发生交叉中和反应,两毒株的血清均可分别中和鹅源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说明二者含有相同的抗原成分,但根据抗原比值分析,可判断两者存在抗原差异。为了鉴别鹅源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本试验将分离纯化的鹅源副粘病毒NA-1株与鸡新城疫病毒F48E9进行基因组RNA提取,通过自行设计的3条引物,通过优化PCR条件,根据扩增片段的大小来鉴别病毒的F基因,从而建立了一种能够鉴别鹅源副粘病毒病与鸡新城疫的复合RT-PCR技术。

何平有[9](2006)在《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疫苗免疫应答及病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DSHS)是近年流行的、以肿头、全身败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鸭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给当地养鸭业带来极大的损失。“鸭肿头败血症”与鸭瘟等疫病在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而且当前存在着缺乏有效免疫方法,以及致病机理不清楚等问题。本研究建立了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了鸭肿头败血症疫苗的免疫应答研究,以及鸭肿头败血症的鸭胚病理学研究。 首先,本研究采用葡聚糖G-200层析技术纯化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 Virus,DSHSV),用纯化的DSHSV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DSHSV灭活疫苗免疫后的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ELISA方法。确定了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6μg/ml,封闭液为2%明胶,待测血清稀释度为1:400,兔抗鸭血清稀释度为1:800,酶标羊抗兔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0,血清样品阳性样品判断的临界值OD490nm值为0.44。建立的方法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不与鸭肿头败血症阴性血清、鸭大肠杆菌阳性血清、鸭瘟、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呈现交叉反应。 在此基础上,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玫瑰花环试验、攻毒保护试验研究鸭肿头败血症疫苗免疫应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在一免后7-14d,蜂胶苗组E花环结合率极显着高于其它组(P<0.01);在一免后21-84d,油苗2组E花环结合率极显着高于其它组(P<0.01)。在一免后7-21d,蜂胶苗2组EA花环结合率极显着高于其它组(P<0.01);在一免后28-84d,油苗2组EA花环结合率极显着高于其它组(P<0.01),试验组B细胞免疫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在一免后7-56d,蜂胶苗2组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试验组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强毒攻击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对强毒的攻击都有保护力,保护率分别是蜂胶苗2组90%,蜂胶1次免疫组80%,油乳剂1次免疫组50%,油乳剂2次免疫组80%。 最后,鸭胚接种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然后观察其解剖、组织病理和细胞超微结构,表明鸭肿头败血症病毒在胚上引起全身性败血症,肝脏出血,肝血窦充血出血,肝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脏充血出血,肾小管内有大量蛋白质,形成蛋白管形。肌肉出血,尤其是腿肌出血严重,在镜下皮下片状出血,肌丝间有大量红细胞浸润。脑膜出血,脑基质水肿。

邹永新,李剑荣,刘思伽,余双祥,黄爱芳,沙才华,罗映霞[10](2004)在《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鸽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Ⅰ)病是鸽的病毒性传染病,给养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预防本病的发生,我们用从现场分离鉴定的23株鸽A/PMV-Ⅰ毒株中,筛选出3株抗原性良好的毒株作为种毒,研制成以蜂胶、黄芪、人参、扶芳藤为主的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经安全试验、最佳免疫剂量测定、效力试验,以及田间应用的结果,表明该疫苗抗原性良好、使用安全和免疫保护效果确实.实验室试验,用本疫苗免疫后60,90,120,150,180d,其保护指数分别为100%,100%,100%,94.4%,88.9%,免疫有效期可达6个月以上;在4~8℃下保存,其有效期最少可达180d.

二、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佐剂对虹鳟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国内外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现状
    1.2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主要特征
    1.3 鱼用佐剂研究进展
        1.3.1 佐剂分类
        1.3.2 佐剂的作用机制
        1.3.3 蜂胶佐剂
    1.4 细胞因子
        1.4.1 白细胞介素(Interlenkkin,IL)
        1.4.2 干扰素(Interferon,IFN)
    1.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1.6 T细胞表面受体
    1.7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我国现行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的分离培养与形态观察
        2.2.2 生理生化鉴定
        2.2.3 16SrRNA序列测定
        2.2.4 fstA序列测定
    2.3 杀鲑气单胞菌血清型分析
        2.3.1 抗原制备
        2.3.2 免疫
    2.4 杀鲑气单胞菌血清学分析
    2.5 杀鲑气单胞疫苗候选株的筛选
    2.6 实验结果
        2.6.1 菌株的形态特征
        2.6.2 生理生化特性
        2.6.3 16SrRNA序列的PCR扩增及比对结果
        2.6.4 fstA序列的PCR扩增及比对结果
        2.6.5 杀鲑气单胞菌血清型结果
        2.6.6 疫苗候选株筛选结果
    2.7 讨论
第三章 杀鲑气单胞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3.2.2 引物特异性检测
        3.2.3 制备质粒标准品
        3.2.4 标准曲线的建立、灵敏度及重复性分析
        3.2.5 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3.3 实验结果
        3.3.1 引物特异性检测
        3.3.2 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3.3.3 灵敏度检测
        3.3.4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重复性分析
        3.3.5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应用
    3.4 讨论
第四章 不同佐剂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虹鳟免疫效果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菌株
        4.1.2 实验虹鳟
        4.1.3 蜂胶与弗氏完全佐剂
        4.1.4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虹鳟暂养
        4.2.2 杀鲑气单胞菌疫苗的制备
        4.2.3 疫苗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
        4.2.4 虹鳟半致死剂量(LD50)测定
        4.2.5 分组、免疫与采样
        4.2.6 攻毒感染与免疫相对保护率
        4.2.7 RNA提取及cDNA合成
        4.2.8 荧光定量PCR所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2.9 荧光定量PCR检测
        4.2.10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疫苗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
        4.3.2 虹鳟LD50计算
        4.3.3 免疫相对保护率RPS
        4.3.4 荧光定量PCR所用引物的获得
        4.3.5 IL-8 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4.3.6 IL-1β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4.3.7 MHCⅠ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4.3.8 IFN-γ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4.3.9 CD8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4.3.10 IgM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4.3.11 IgT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4.4 讨论
        4.4.1 蜂胶佐剂与弗氏完全佐剂对虹鳟免疫效果的分析
        4.4.2 细胞因子类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4.4.3 细胞表面分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4.4.4 免疫球蛋白IgM和IgT基因的表达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微囊化羊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制备工艺优化及免疫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羊大肠杆菌病的研究概况
    1.2 大肠杆菌病疫苗的研究概况
    1.3 兽用口服疫苗研究进展
    1.4 微胶囊包埋技术
    1.5 常见兽用微囊化口服疫苗免疫佐剂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微囊化羊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制备工艺的优化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佐剂筛选及对小鼠免疫效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对羔羊免疫效果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药在肉鸽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在防治肉鸽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2 中药在防治肉鸽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
3 中药在防治肉鸽寄生虫病中的应用
4 中药在提高肉鸽繁殖性能中的应用
5 中药在改善肉鸽品质中的应用
6 小结

(4)连芩口服液抗鸽Ⅰ型副粘病毒药效及黄芩苷代谢动力学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研究进展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症状
        1.4 病理变化
        1.5 诊断
        1.6 防治措施
    2 中药防治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研究进展
        2.1 中兽医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理论基础
        2.2 中兽医防治病毒性疾病的原理
        2.3 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
    3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3.1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3.3 黄芩苷研究概况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连芩口服液的抗病毒试验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方剂及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配制
        1.3 主要仪器
        1.4 连芩口服液在CEF上的抗病毒活性测定
        1.5 连芩口服液在鸡胚上的抗病毒活性测定
        1.6 连芩口服液对肉鸽的攻毒保护试验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连芩口服液在CEF上的抗病毒实验结果
        2.2 连芩口服液在鸡胚上的最大无毒浓度的测定
        2.3 连芩口服液在肉鸽上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中药复方的安全性
        3.2 连芩口服液的组方依据
        3.3 连芩口服液的体外抗病毒效果
        3.4 连芩口服液的体内抗病毒效果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连芩口服液对肉鸽的免疫增强效果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试验动物的分组及处理
        1.5 试验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白细胞吞噬结果
        2.2 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2.3 各组免疫器官指数变化
    3 讨论
        3.1 连芩口服液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3.2 连芩口服液对白细胞吞噬的影响
        3.3 连芩口服液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连芩口服液中黄芩苷在鸽体内代谢动力学测定
    摘要
    1 实验仪器与药品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中药水煎剂的制备
        2.2 动物给药与血样采集
        2.3 血浆样品的处理
        2.4 标准溶液的配制
        2.5 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的测定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黄芩苷方法专属性
        3.2 黄芩苷的标准曲线
        3.3 实验方法的考察结果
        3.4 黄芩苷血药浓度
        3.5 黄芩苷药代动力学参数
    4 讨论
        4.1 黄芩苷的提取
        4.2 色谱法流动相的选择
        4.3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4.4 黄芩苷在鸽体内的代谢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复合中药佐剂的制备及其对鸽SOD活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制苗毒株
        1.1.2 复合中药免疫佐剂
        1.1.3 其他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抗原的制备
        1.2.2 复合中药免疫佐剂的制备
        1.2.3 疫苗制备
        1.2.4 疫苗无菌检验
        1.2.5 疫苗安全性试验
        1.2.6 接种处理
        1.2.7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
        1.2.8 SOD活力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苗的性状、无菌与安全性检验
    2.2 PA/PMV-I血清抗体效价检测
    2.3 血清中SOD活性测定
3 结论与讨论

(7)猪附红细胞体病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1 病原学分类
        2 形态
        3 大小
        4 结构
        5 染色特征
        6 运动性
        7 生活史繁殖方式
        8 宿主特异性
        9 生物学性质
    第二章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 临床症状观察
        2 病理变化观察
        3 血液学检查
        4 血清学诊断方法
        5 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三章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研究进展
        1 利用本动物感染
        2 利用实验动物感染
    第四章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 药物治疗
        2 接种疫苗
        3 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小鼠状况
        2.2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2.3 附红细胞体形态特征
        2.4 小鼠血液常规测定
    3 讨论
        3.1 小鼠状况
        3.2 血液中附红细胞体的消长规律
        3.3 附红细胞体形态特征
        3.4 小鼠血液常规测定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草药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药效试验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四种药物浓度为1.25mg/ml时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药效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野菊花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抑杀效果
        3.2 苦参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抑杀效果
        3.3 常山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抑杀效果
        3.4 青蒿素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抑杀效果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猪附红细胞体蜂胶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疫苗的物理性状检验
        2.2 无菌检验
        2.3 安全性检查
        2.4 保存期试验
        2.5 二免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
        2.6 M.suis蜂胶疫苗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效果
        2.7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疫苗的安全性
        3.2 蜂胶作为佐剂的优点
        3.3 蜂胶疫苗的特点
        3.4 M.suis蜂胶疫苗免疫后体液免疫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变化
        3.5 M.suis蜂胶疫苗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对ConA和LPS的反应性增强
        3.6 M.suis蜂胶疫苗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对 M.suis的反应性增强
        3.7 免疫保护性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溶液配制
附录B 英文缩写注释
致谢

(8)鹅源副粘病毒抗原变异及复合RT-PCR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鹅源副粘病毒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 鹅源副粘病毒的特征及结构
        2 鹅源副粘病毒病的流行历史及现状
        3 鹅源副粘病毒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4 鹅源副粘病毒的遗传变异
    第二章 抗原比测定及其在抗原变异研究上的应用
        1 抗原比
        2 抗原比在抗原变异上的研究应用
        3 其他方面的研究应用
        4 讨论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鹅源副粘病毒抗原变异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复合RT-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复合RT-PCR 鉴别鹅源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的应用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CURRICULUM VITAE

(9)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疫苗免疫应答及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概述
    2 鸭肿头败血症的研究概况
    3 免疫酶技术的禽病病毒病检测中的应用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间接ELISA检测鸭肿败血症病毒抗体的方法建立
    1 材料和仪器
    2 方法
        2.1 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纯化
        2.2 ELISA实验参数的选择
    3 结果
        3.1 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纯化
        3.2 ELISA实验参数的选择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疫苗的免疫应答研究
    1 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病毒培养
        2.2 免疫原制备
        2.3 实验鸭分组与免疫程序
        2.4 试验鸭血液检测样品采集
        2.5 淋巴细胞的分离
        2.6 E玫瑰花环实验
        2.7 EA玫瑰花环实验
        2.8 DSHSV疫苗免疫抗体检测
        2.9 攻毒保护试验
    3 结果
        3.1 E玫瑰花环实验
        3.2 EA玫瑰花环实验
        3.3 免疫抗体检测
        3.4 攻毒保护试验
    4 分析与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鸭胚病理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2.1 鸭胚的接种
        2.2 病理组织学观察
    3. 结果
        3.1 鸭胚的培养观察
        3.2 鸭胚的解剖病理
        3.3 鸭胚的组织学病理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佐剂对虹鳟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 刘帅.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2]微囊化羊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制备工艺优化及免疫效果评价研究[D]. 夏瑞阳.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3]中药在肉鸽养殖中的应用[J]. 石达友,赖智明,陈益填. 中国家禽, 2011(12)
  • [4]连芩口服液抗鸽Ⅰ型副粘病毒药效及黄芩苷代谢动力学测定[D]. 赵炳凯.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5]复合中药佐剂的制备及其对鸽SOD活性影响[J]. 邹永新,肖智远,李利娜,刘思伽.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2)
  • [6]复合中药免疫佐剂对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测定[A]. 邹永新,肖智远,李剑荣,刘思伽.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7]猪附红细胞体病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 赵现锋. 浙江大学, 2007(S1)
  • [8]鹅源副粘病毒抗原变异及复合RT-PCR诊断方法研究[D]. 李志杰. 吉林大学, 2006(05)
  • [9]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疫苗免疫应答及病理学研究[D]. 何平有. 四川农业大学, 2006(12)
  • [10]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J]. 邹永新,李剑荣,刘思伽,余双祥,黄爱芳,沙才华,罗映霞.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S2)

标签:;  ;  ;  ;  ;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