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铁氧体磁粉的热处理反应工艺

钡铁氧体磁粉的热处理反应工艺

一、钡铁氧体磁粉的热处理反应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1](2021)在《水热法制备Nd-Fe-B基磁性粉体及性能优化》文中提出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Nd2Fe14B磁体由于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机械、医疗、计算机、家电、航天、航空等领域,是支撑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基础功能材料。近年来,制备高性能的Nd2Fe14B磁体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减小Nd2Fe14B的晶粒尺寸是提高磁性能的一种途径,因此,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Nd2Fe14B磁粉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传统的Nd2Fe14B磁粉的制备方法是冶金法。冶金法制备流程复杂,能耗高,时间长,且主要以高纯稀土元素为原料,大大提高了成本。所以,寻求一种“自下而上”制备Nd2Fe14B基磁体的化学合成技术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水热法是一种低成本,操作方便简单且可扩展性好的制备超细粉体的方法。到目前为止,鲜有关于水热合成Nd–Fe–B磁粉的详细研究和报道。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水热法合成Nd–Fe–B前驱体,进而制备Nd–Fe–B基磁粉的方法,为化学法制备Nd2Fe14B基磁粉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采用水热法结合还原-扩散退火制备Nd2Fe14B基磁粉,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化学机理。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Nd2Fe14B基磁粉包含四个步骤。首先,制备Nd–Fe–B前驱体,由Nd(NO3)3·6H2O、Fe(NO3)3·9H2O和H3BO3与Na OH反应生成非晶态的Fe(OH)3、Nd(OH)3和Nd(BO2)3。其次,制备Nd–Fe–B氧化物。过程中Fe(OH)3、Nd(OH)3和Nd(BO2)3氧化生成Nd Fe O3、Nd BO3和Fe2O3。然后,通过还原扩散得到Nd2Fe14B磁粉,过程中Fe2O3,Nd Fe O3和Nd BO3被CaH2还原生成Fe,Nd H2和非晶态B,三者随后化合生成Nd2Fe14B相。最终通过清洗去除副产物Ca O,得到Nd2Fe14B基磁粉。合成的Nd2Fe14B颗粒为多晶体,磁粉的矫顽力机制为反向磁畴形核控制型机制。与已报道的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制备Nd–Fe–B前驱体的形成温度较低(<200°C),制备时间短,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在成功合成Nd2Fe14B磁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Nd2Fe14B基磁粉制备和磁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得到纯度高,性能好的Nd2Fe14B磁粉。结果表明,磁粉性能最佳的工艺参数为:p H=9~11;T=180~200℃;t=6 h;c(表活)=0.3 mol/L;n(氧:还)=1:1.2。最佳的磁性能为:Ms=86.8 emu/g(86.8 Am2/kg),Mr=29.8 emu/g(29.8 Am2/kg),Hc=1.48 k Oe(117.7 k A/m)。还原-扩散反应过程中的保护气氛和样品的状态对Nd2Fe14B相能否合成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在5%H2/Ar保护气氛中,采用片状样品才能合成Nd2Fe14B相。在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原料成分来提升产物的磁性能。主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Nd、B元素对Nd–Fe–B磁粉组成和性能影响,以及Dy含量对Dy掺杂Nd–Fe–B磁粉((Nd,Dy)–Fe–B)的影响。通过对产物磁性能的表征,确定了Nd、B和Dy的最佳含量。结果表明,成分为Nd27Dy8Fe60B5的磁粉矫顽力最大,Hc=6.9 k Oe(548.9 k A/m)。此时Ms=70.3 emu/g(70.3 Am2/kg),Mr=37.5 emu/g(37.5 Am2/kg)。而且,随着Dy的加入,(Nd,Dy)2Fe14B磁粉的自旋重取向温度降低,使(Nd,Dy)2Fe14B磁粉更适合在低温环境中应用。随着Dy含量的增加,磁粉的热稳定性也随之提高。通过采用机械球磨技术,细化了Nd–Fe–B氧化物与还原剂CaH2混合物的粒径,从而得到了具有交换耦合作用的Nd2H5/Nd2Fe14B/α–Fe复合磁粉,进一步提升了产物磁性能。同时,该工艺的改进优化了产物的微观结构,合成的Nd2Fe14B颗粒粒径小且大小均匀,Nd元素更均匀地分布在Nd2Fe14B颗粒周围,形成理想的晶界相,使磁粉具有较高的矫顽力。结果表明,球磨处理后,矫顽力从2.68 k Oe(213.2 k A/m)增加到4.38 k Oe(348.4 k A/m)。磁能积从2.44 MGOe(19.4 k J/m3)增加到5.49 MGOe(43.6 k J/m3)。球磨速度对磁粉的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球磨速度的增加,磁粉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合适的球磨速度为350 rpm,该条件下得到的磁粉磁性能为:Ms=106.21 emu/g(106.21 Am2/kg),Mr=66.7 emu/g(66.7 Am2/kg),Hc=6.01 k Oe(478.1k A/m)。通过对((Nd,Dy)–Fe–B)氧化物和CaH2进行球磨处理,也得到性能明显提升的(Nd,Dy)2Fe14B磁粉,磁粉的性能指标为:Ms=84.87 emu/g(84.87 Am2/kg),Mr=56.02 emu/g(56.02 Am2/kg),Hc=7.00 k Oe(556.8 k A/m).。磁能积也从2.76 MGOe(21.9 k J/m3)增加至3.56 MGOe(28.2 k J/m3)。

刘初阳[2](2017)在《离子掺杂型钡铁氧体毫米波吸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电磁污染这一严重环境问题。另外,现代雷达等监测技术的发展,也给军事隐身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民用上为解决电磁污染问题还是在军事上提高隐身能力,对于高性能吸波材料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目前,武装直升机载火控雷达大都选择毫米波大气窗口 35GHz作为其工作频率。因而,对于35 GHz频段的高性能吸波材料的研究迫在眉睫。M型钡铁氧体由于自然共振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大的磁损耗,而被广泛用作吸波材料。其自然共振频率约为~45 GHz,利用三价非磁性或者弱磁性离子掺杂取代M型钡铁氧体中的Fe3+,可降低M型钡铁氧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场,从而可降低自然共振峰频率,进而调节吸波频率范围至35 GHz。然而由于这些钡铁氧体的共振形式单一且介电损耗较小,因此吸波频带较窄且匹配厚度较厚,限制了他们的广泛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选取了价态较高、半径较大的非磁性或弱磁性离子及离子组合取代钡铁氧体中的Fe3+。一方面,高价离子取代Fe3+时,体系为维持电荷平衡,会有部分的Fe3+转变为Fe2+。Fe3+和Fe2+离子通过交换耦合作用可以形成一个比Fe3+的g因子值(2.00)还要大的新的g因子。体系中多个g因子共存,会在体系中形成多个自然共振峰,进而有望产生多个反射损耗峰,达到宽频吸收的目的。另一方面,半径较大的离子取代Fe3+,会造成晶格膨胀。为缓解这种膨胀,体系中可能会产生一部分氧空位,使体系的电导增加,增加介电常数及损耗。进而降低匹配厚度。本文首先制备了 Nb5+掺杂钡铁氧体BaNbxFe12-xO19,最终使在1350℃烧结3 h后的x=0.6样品在毫米波大气窗口~35 GHz附近,吸波频宽可达~12.0+GHz,RL可达~-54dB,而匹配厚度仅为0.86mm。本文还研究了铌掺杂样品中钡铁氧体相的形成过程,揭示了铌掺杂量及热处理时间对钡铁氧体相的形成温度以及晶粒形貌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材料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与材料电磁参数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结合阻抗匹配理论,匹配厚度理论和衰减机理,成功阐明了电磁参数与不同等级的匹配厚度对材料最终吸波性能的控制作用。本文还制备了锆掺杂钡铁氧体BaZrxFe12-xO19。本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4+掺杂钡铁氧体,研究了 Zr4+离子在钡铁氧体中取代Fe3+的位置,并分析了占据不同Fe3+位置的Zr4+离子对钡铁氧体中Fe2+和氧空位的浓度影响,并最终对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0.1时,Zr4+离子主要占据4f1位置的Fe3+离子,而当x>0.1时,Zr4+离子主要占据2b位置的Fe3+离子。当Zr4+离子主要占据4f1位置时,Fe2+和氧空位大量产生,介电常数提高显着;而当Zr4+离子主要占据2b位置时,Fe2+浓度基本保持不变而氧空位浓度减小,介电常数逐渐降低。在x≥0.2样品中可出现2个RL峰最终,x=0.2的样品可在毫米波大气窗口~3 5 GHz附近的吸波频宽可达~10 GHz,RL可达~-40 dB,而同时匹配厚度仅为~0.8 mm。由于Nb5+,Zr4+离子单掺杂样品中,取代Fe3+离子的量有限。使得这种宽频,高强和薄厚度的高性能吸波材料可应用的频段较窄,约为24~40GHz。为了使这种宽频和薄厚度的高性能吸波材料,可应用于更多频段,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Nb5+-Ni2+离子共掺杂钡铁氧体。采用Nb5+-Ni+离子共掺是想通过降低掺杂离子的平均价态与Fe3+离子的价态差,从而增加Fe3+离子的掺杂量,进而达到拓宽应用频段的目的。并分析了实验加入的Nb5+和Ni2+的离子量与实际进入钡铁氧体晶格并取代Fe3+离子的Nb5+和Ni2+的离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Ni2+易反应生成容易挥发的Ni(CO)4,会造成Ni2+的损失。使取代了 Fe3+离子的Nb5+和Ni2+离子的比要比实验加入的Nb5+和Ni2+离子的比大。铌镍离子共掺杂钡铁氧体在匹配厚度为(~1mm)时,吸收频宽可达(~11 GHz),吸波强度约为(~-20 dB);且具有更广的可调制频谱范围(<18 GHz~>40 GHz),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吸波材料。另一方面,考虑到Zr4+离子半径大于Fe3+离子,会造成晶格膨胀;而Ti4+离子半径小于Fe3+离子,会造成晶格收缩。若采用Zr4+-Ti4+离子共掺,通过这两种离子对晶格造成的相反作用相互抵消,从而有望增加Fe3+离子的掺杂量,进而达到拓宽应用频段的目的。因此本文还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Zr4+-Ti4+离子共掺杂钡铁氧体吸波粉体。研究了 Zr4+-Ti4+掺杂量及烧结温度对钡铁氧体相结构,形貌,电磁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00℃~1400℃烧结3h后,x=0~0.4的样品中可形成单相的钡铁氧体。晶粒尺寸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介电常数随着温度提高而逐渐增加而随着掺杂量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最终,当烧结温度为1400℃且x≥0.2时,锆钛共掺杂钡铁氧体的RL可达~50dB,BW宽达~12GHz及以上,而dm仅为~1mm。并且,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有效吸波频率可以迅速的从40+GHz调制到18-GHz。

马小梅[3](2016)在《高矫顽力M型铁氧体磁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M型铁氧体具有高的矫顽力、高的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性各向异性常数、高的居里温度和高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永磁材料、磁记录介质和微波吸收材料,本文从离子替代和制备工艺等方面对M型永磁铁氧体磁粉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的研究了氧化铁种类、氧化铁含量、预烧温度对Al3+掺杂的锶铁氧体微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用两种颗粒尺寸不同的氧化铁作原料,都可制得纯净的锶铁氧体;用颗粒尺寸较小的氧化铁制得的磁粉颗粒尺寸较小,矫顽力较大;在同一预烧温度下,铁含量从5.6增加到5.9,样品的矫顽力和磁化强度也随之增加;在铁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磁性样品的矫顽力随预烧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磁化强度变化幅度不大。2.改变Al3+的掺杂量,研究Al3+的含量及预烧温度对样品微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在同一预烧温度下,样品的矫顽力随Al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磁化强度则减小;由于Al3+的离子半径小于Fe3+的离子半径,导致了随着Al3+掺杂量的增大,样品的晶格常数、晶格体积、晶格密度都减小;Al3+含量相同时,样品的矫顽力随预烧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磁化强度则变化甚微。3.测量了预烧温度为1200℃,Al3+掺杂量分别为0.0、0.8、1.4、2.0样品的穆斯堡尔谱,分析了原子占位。当x<2.0时,Al3+主要替代2a、4f1晶位上的Fe3+;当x=2.0时,Al3+主要替代12k位上的Fe3+,而2b晶位上的Fe3+几乎不被替代;通过线性拟合,用趋近饱和定律求出样品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结果发现随着Al3+掺杂量的增大,样品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和饱和磁化强度都降低,但是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的速率大于磁晶各向异性常数的降低的速率,从而导致了矫顽力的增大。4.比较了不同助熔剂对磁粉样品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Al3+掺杂量和预烧温度相同时,用助熔剂A在1160℃以上均可制备单一的M相,而用助熔剂B时,杂相Fe2O3不会随着预烧温度和Al3+掺杂量的变化而消失;Al3+掺杂量相同,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用助熔剂A制得的铁氧体磁粉矫顽力先增大后减小,而用助熔剂B制得的铁氧体磁粉的矫顽力在1050℃-1200℃一直降低;在相同的预烧温度下,两者的矫顽力随Al3+掺杂量的增大而增大,饱和磁化强度降低。在相同的掺杂量和预烧温度下,助熔剂A制得的铁氧体磁粉的矫顽力高于助熔剂B所制得的铁氧体磁粉。5.制备了Al3+掺杂的钡铁氧体,系统的研究了Al3+掺杂量、预烧温度对磁粉样品微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在1180℃以上的预烧温度可制得单一钡铁氧体相,样品颗粒呈六角片状结构,颗粒尺寸较大。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样品颗粒尺寸变大,厚度变厚,径厚比减小;当Al3+掺杂量相同时,样品矫顽力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磁化强度变化不大;当预烧温度相同时,磁性样品的矫顽力随着Al3+掺杂量的增大而增大,磁化强度降低。本文中σ16为所加磁场为16000 Oe时,磁粉样品磁化强度的大小。

刘杰[4](2016)在《粘结铁氧体磁体用磁粉的形貌和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M型六角铁氧体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矫顽力、较强的磁晶各向异性以及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等优点成为了在各领域中较为重要的磁性材料。粘结铁氧体磁体是用M型铁氧体磁粉和各种添加剂,粘结剂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磁体。为了让磁体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在制备磁粉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磁粉在成型工艺中的适用性。本文按照压延和注射两种成型工艺对磁粉形貌要求的不同制备了压延成型和注射成型粘结铁氧体用的两类磁粉,在实验过程中磁粉颗粒形貌和尺寸的控制要通过添加助熔剂来完成,并且不损失磁性能,尤其是饱和磁化强度。压延成型要求磁粉颗粒的径厚比约为5,当然这是个经验值,而注射成型要求磁粉颗粒的形貌接近球形。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和二次预烧法制备了粘结铁氧体磁体用磁粉,研究了样品的磁性,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研究工作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当铁含量n的值取5.5和5.6时,磁粉颗粒容易片状化,而n取5.7和5.8时,磁粉颗粒容易沿c轴方向生长。2.对压延成型铁氧体磁体所用磁粉:(1)单助熔剂的添加可以调节磁粉颗粒的尺寸和形貌,并且不降低磁粉的磁性能。典型的实验结果是:LaxSr1-xZnxFe2n-xO19(x=0.26,n=5.5):当添加助熔剂E时,磁粉颗粒的径厚比约为5,磁性能为:Hcj=3.09 kOe,?20=66.4 emu/g,?r=34.8 emu/g。(2)双助熔剂组合的添加也可以控制磁粉颗粒的形貌和径厚比,还可以通过预烧温度的调节影响颗粒尺寸的大小,同时在不降低磁性能的前提下典型的实验结果是:LaxSr1-xZnxFe2n-xO19(x=0.26,n=5.6):当添加助熔剂组合J时,磁粉颗粒的径厚比约为5,磁性能为:Hcj=2.49 kOe,?20=63.2 emu/g,?r=35.9 emu/g。(3)三种助熔剂组合的添加具有单助熔剂和双助熔剂组合所包含的一些功能,例如控制磁粉颗粒的形貌和尺寸,以及得到径厚比约为5的磁粉颗粒,但是由于在温度的选择上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磁性能。3.对注射成型铁氧体磁体所用磁粉:通过工艺控制和添加助熔剂调节磁粉颗粒的尺寸和形貌,得到球形的磁粉颗粒,典型的实验结果是:LaxSr1-xZnxFe2n-xO19(x=0.26,n=5.6):当添加助熔剂K时,磁粉颗粒近似于球形,磁性能为:Hcj=3.04 kOe,?20=69.0 emu/g,?r=35.9 emu/g。

杨玉杰[5](2014)在《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M型铁氧体具有高的矫顽力和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化学性能稳定,耐磨和抗腐蚀性能好,被广泛用作永磁材料、微毫米波段材料、磁光材料和磁记录材料。取代或组合取代已经被用于改善M型铁氧体的磁性能。本论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离子取代M型铁氧体样品。利用FESEM和XRD表征其微观结构,利用VSM和永磁材料自动测量装置测量其磁性能。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Co系离子取代M型Sr-Ca铁氧体。并研究了La-Co含量、Co/La比、热处理温度、Fe含量和Ca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1)对于La-Co含量的影响。取代量为La(0.05≤x≤0.15)和Co(0.04≤y≤0.12)的磁粉具有单一的磁铅石型相。对于取代量为La(x≥0.20)和Co(y≥0.16)的磁粉,磁的杂质相相出现。不同La-Co取代量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基本上分布均匀。在La-Co取代量的范围内,Br随着取代量的增加连续地升高,然而Hcb、Hcj和(BH)max随着取代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对于Co/La比含量的影响。Co/La比(y/x)在0.3和0.6之间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y/x在0.7和1.2之间的磁粉,CoFe2O4相被观察到。不同Co/La比(y/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基本上分布均匀。Br、Hcb和(BH)max首先随着y/x从0.3增加到0.6而升高,然后随着y/x从0.6增加到1.2而下降。然而Hcj首先随着y/x从0.3增加到0.9而升高,然后随着y/x从0.9增加到1.2而下降。3)对于热处理温度的影响。对于预烧温度在1170℃和1270℃范围的磁粉,磁的杂质相相出现。预烧温度高于1270℃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预烧温度的磁体已形成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基本上分布均匀。磁体的径向收缩随着预烧温度或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r、Hcj、Hcb和(BH)max首先随着预烧温度从1170℃增加到1250℃而升高,然后随着预烧温度从1250℃增加到1310℃而下降。Br和(BH)max随着烧结温度从1180℃增加到1200℃而升高。然而Hcj和Hcb随着烧结温度从1180℃增加到1200℃先升高后降低。为了制备高磁性能的M型铁氧体,最佳预烧温度是1250℃时,最佳烧结温度是1190℃。4)对于Fe含量的影响。铁含量(x)在10.45和11.65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然而当x≥11.85时,α-Fe2O3相出现。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磁粉的Ms和Hc及磁体的Br、Hcj、Hcb和(BH)max均首先随着铁含量(x)从10.45增加到11.05而增大,然后随着铁含量(x)从11.05增加到12.25而下降。5)对于Ca含量的影响。钙含量(x)在0和0.45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钙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均匀分布。Br、Hcj、Hcb和(BH)max首先随着钙含量(x)从0增加到0.20而增大,然后随着钙含量(x)从0.20增加到0.45而下降。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Zn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并研究了La-Zn含量、La/Zn比、Fe含量、Co含量和Ba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1)对于La-Zn含量的影响。La-Zn取代量(x)在0和0.42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磁体内已经形成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在La-Zn取代量(x)的范围内,Br和(BH)max随着x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x为0.30时,达到最大值;然而Hcb和Hcj随着x的增加连续地下降。2)对于La/Zn比的影响。La/Zn比(x/y)在1.2和1.4之间的磁粉均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对x/y≤1.0或x/y>1.6时的磁粉,磁的杂质相出现。不同x/y的磁体内已经形成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在La/Zn比(x/y)的范围内,Br和(BH)max随着x/y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当x/y=1.2时,达到最大值;然而Hcb和Hcj随着x/y的增加而降低。3)对于Fe含量的影响。铁含量(x)在10.65和11.65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然而当x>11.85时,α-Fe2O3相出现。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Br和(BH)max首先随着x从10.65增加到11.25而增大,然后随着x从11.25增加到12.05而降低。然而Hcb和Hcj随着x从10.65增加到11.65而增大,然后随着x从11.65增加到12.05而降低。4)对于Co含量的影响。Co含量(x)在0和0.30范围内的磁粉具有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Co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Br和(BH)max首先随着x从0增加到0.10而增大,然后随着x从0.10增加到0.30而降低。然而Hcb和Hcj随着x从0增加到0.30线性地升高。Hk/Hcj比随着x从0增加到0.30逐渐下降。5)对于Ba含量的影响。钡含量(x)在0和0.7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钡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当钡含量(x)从0增加到0.7时,磁体的Br、Hcj、Hcb和(BH)max连续性地下降。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Cu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并研究了La-Cu含量、La/Cu比、Co含量、Ca含量和Ba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1)对于La-Cu含量的影响。La-Cu取代量(x)在0和0.35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La-Cu取代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在La-Cu取代量(x)的范围内,Br和(BH)max随着x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x=0.20时,达到最大值;然而Hcb和Hcj随着x的增加线性地下降。2)对于La/Cu比的影响。La/Cu比(x/y)在0.6和1.6之间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当x/y≥1.8时,磁的杂质相出现。不同La/Cu比(x/y)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在La/Cu比(x/y)的范围内,Br随着x/y的增加连续地增大;然而Hcb、Hcj和(BH)max随着x/y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当x/y为1.2时达到最大值。3)对于Co含量的影响。Co含量(x)在0和0.30范围内的磁粉具有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钴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Br、(BH)max和Hk/Hej比首先随着x从0增加到0.20而增大,然后随着x从0.20增加到0.30而降低。然而Hcb和Hcj随着x从0增加到0.30连续性地升高。4)对于Ca含量的影响。钙含量(x)在0和0.70范围内的磁粉具有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钙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磁体的Br、Hcj、Hcb和(BH)max首先随着钙含量(x)从0增加到0.20而增大,然后随着钙含量(x)从0.20增加到0.70而下降。5)对于Ba含量的影响。钡含量(x)在0和0.70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钡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当钡含量(x)从0增加到0.70时,磁体的Br、Hcj、Hcb和(BH)max连续性地下降。

宋新昌[6](2012)在《高性能M型铁氧体磁粉的制备、结构、形貌及磁性的研究》文中提出M型六角晶系的SrM由于其较高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适中的饱和磁化强度、高矫顽力、化学稳定性强、优良的机械耐磨性和优越的性价比,不仅作为永磁材料一直在研究,而且也常常作为高密度垂直磁记录材料来研究。本文主要围绕SrM磁粉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在充分优化制备工艺和严格控制制备条件的基础上用碱式沉淀法和熔盐法组合的方法制备了表面光滑、具有六角片状结构、平均粒径在200nm的LaCo-SrM 磁粉。磁粉典型的磁性为:σ16=52.0~59.0 emu/g,Hc=3360~4990 Oe。2.研究了不同助熔剂在预烧过程中对SrM磁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的助熔剂即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得到形状规则,尺寸较小的六角片状M型磁粉,也可以在中高温的条件下获得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都较高,并且规则的六角片状M型磁粉。3.用草酸盐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 Al-SrM磁粉,得到了 HC较高的磁粉,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料为金属氯化物时,沉淀条件不易控制,沉淀料的成分往往会严重偏离原始配方。原料为金属氯化物时,用草酸盐沉淀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制备M型Sr铁氧体磁粉。4.系统的研究了铁的含量、保温时间对SrM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温度下通过增加铁的含量,延长保温时间可以得到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粒子呈柱状、矫顽力较高的M型SrM磁粉。随着铁含量的增加,生成的铁氧体颗粒有沿C轴生长的趋势。通过延长保温时间,可以使原本较小的颗粒长大,原本较大的颗粒不再生长,最终生成大小均一,粒径分布较窄的颗粒。M相的生成是有一个最低的极限温度的,低于此温度时,无论如何延长保温时间,也不能生成单一的M相化合物。5.用陶瓷工艺制备了 SrAlXFe2n-XO19系列的磁粉。研究结果表明:在n=5.5、X=0~2的范围内,随着铝含量的增加,所得磁粉的晶格常数a、c减小,磁晶各向异性场增大,σ16逐渐降低,矫顽力逐渐增加。在X=1.5、n=5.4~5.8的范围内,样品的矫顽力保持在8650±150Oe,σ16保持在40±1emu/g,而且样品的大小和形貌基本保持不变,铝替代锶铁氧体时矫顽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由磁晶各向异性引起的,而不是由晶粒的细化所导致的。当n=5.5、X=2,在1150℃×3h的条件下预烧时,成功的制备出Hc=9900 Oe,σ16=31.0 emu/g的磁粉。

刘瑞娟,张秀蕾,孟凡君[7](2010)在《超细钡铁氧体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超细钡铁氧体粒子的基本制备方法及其综合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有机树脂法、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玻璃晶化法和微乳液法等以及它们的结合法,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李大伟[8](2010)在《利用赤泥制备烧结砖和钡铁氧体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严重破坏环境,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赤泥的综合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生产发展。论文分析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赤泥综合利用的一些方法,指出了赤泥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赤泥烧结砖的制备,采用微乳液法制备掺杂钡铁氧体,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样品的物相和微观形貌,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钡铁氧体的磁学性能。以赤泥为主要原料,粘土,莱阳土为添加剂,采用可塑成型的工艺,制备赤泥烧结砖,分析了添加剂、烧结温度对烧结砖的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粘土的含量达到20%,烧成温度为1020℃时,能够得到尺寸完整的,符合国家MU20标准的赤泥烧结砖;当莱阳土的添加量为10%,烧结温度为1020℃时,得到符合国家MU20标准的赤泥烧结砖。以赤泥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的碳酸钡、三氧化二铁、一定量的硼酸,在1300℃下熔融后,水淬后冷却,得到钡铁氧体微晶玻璃。经过热处理后得到钡铁氧体,通过磁性测试发现其矫顽力较大,比饱和磁化强度较低,由于赤泥中的元素较多,颗粒的大小难以确定,而改善其磁性就比较困难。通过微乳液法制备钡铁氧体及掺杂钡铁氧体,并分析颗粒尺寸的变化和物相的变化对其磁性能的影响,进而指导玻璃晶化做钡铁氧体的工艺条件。以硝酸铁、硝酸钡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法成功制备形状为六角片状的钡铁氧体(BaFe12O19),分析了工艺参数对钡铁氧体颗粒大小的影响,进而研究颗粒的大小对磁性的影响。当颗粒尺寸在50-80nm之间得到钡铁氧体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47.41emu/g,剩余磁化强度为29.01emu/g,矫顽力为1909Oe。利用镁、钙、锶和铝分别取代钡铁氧体中的钡离子和铁离子,结果表明:当取代钡离子时,取代元素离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取代,也越容易保持磁铅石型六角晶型结构;随着钙离子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降低,而矫顽力则先升高,后降低;锶离子取代后材料的磁性能变化不大;利用铝离子取代铁离子时,材料的矫顽力先升高后降低,比饱和磁化强度直线下降。

郭豪[9](2009)在《自蔓延燃烧合成钡铁氧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磁铅石型(M型)钡铁氧体(BaFe12O19)由于具有原料便宜、化学稳定性优异、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磁能积、单轴磁晶各向异性和化学稳定性优异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作微波毫米波段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高密度垂直磁记录介质等。本文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和自蔓延低温合成(LCS)两种化学方法合成了磁铅石型钡铁氧体。自蔓延高温合成中,研究了铁粉含量、压制密度、钡源取代、掺镧、磁场激发对SHS的影响。自蔓延低温合成中,研究了烧结温度、溶胶pH、柠檬酸与金属离子摩尔配比、以及表面活性剂对LCS的影响。采用XRD、SEM、VSM对钡铁氧体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和自蔓延低温合成法都可以制备M型钡铁氧体。在SHS中,铁粉含量对样品的磁性能影响较大,当铁粉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74%时制备的粉体磁性最佳,其矫顽力为644.8Oe,饱和磁化强度(Ms)为26.26 emu/g,剩余磁化强度(Mr)为7.292emu/g,当铁粉的质量百分含量超过25.74%时,其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迅速较小。此外,用BaO比BaCO3对BaO2进行取代是可行的。BaO比BaCO3取代效果要好。若要对BaO2进行取代,需要给反应提供额外的氧氛。SHS中钡铁氧体的压制密度也存在最佳密度值,为1.888 g/cm3。掺镧可以明显改变钡铁氧体的磁学性能,当La3+离子的取代量为x=0.3时,钡铁氧体具有最佳的综合磁性能。外加磁场条件下SHS合成BaFe12O19是可行的。磁场强度的增加利于提高BaFe12O19的磁性能。不同的磁化程度对产品的相组成和磁性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磁场对SHS合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为铁氧体自蔓延燃烧时期。磁场强度为20T时,BaFe12O19磁性能与磁场方向的关系为:正向磁场﹥垂直磁场﹥反向磁场。在LCS中,烧结温度对样品的磁性能影响较大,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磁性能也随之提高,在900℃时内禀矫顽力出现最大值5.509kOe,1000℃时饱和磁化强度(Ms),剩余磁化强度(Mr)出现最大值分别为59.84emu/g和31.99emu/g,当烧结温度超过1000℃时,其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迅速较小。LCS合成钡铁氧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前躯体溶液pH值为7.00,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自蔓延燃烧后的粉体在烧结温度为1180℃进行煅烧。适当的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提高其性能。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用自蔓延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出的粉末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磁性也更好。自蔓延低温合成更具有发展前景。

解育娟[10](2009)在《甘氨酸盐燃烧法制备BaFe12O19纳米粉末及其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吸波材料在军用及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各国军事装备隐身和民用防电磁辐射等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铁氧体由于具有较好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是广泛应用的吸波材料之一。但是传统的铁氧体材料普遍存在粒径大和比重大的特点,限制了其在某些特殊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首先采用溶胶凝胶-甘氨酸盐燃烧法成功制备出纳米钡铁氧体粉末,讨论了不同工艺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轻质漂珠为基核,采用溶胶凝胶-甘氨酸盐燃烧法在其表面包覆一层钡铁氧体涂层:1.利用甘氨酸作为有机络合剂制备纳米钡铁氧体粉末,为了得到磁性能更好的样品,从甘氨酸配比、金属离子配比、加热过程、乙二醇的作用以及煅烧温度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金属离子最佳配比Fe/Ba的范围为1112,当配比小于11时,样品中出现中间相BaFe2O4。(2)甘氨酸和金属盐最佳配比为3:1。当有机物用量较少时,金属离子在有机链条上形成局域团聚,导致样品无法形成纯相钡铁氧体;当有机物用量较多时,金属离子在有机链条上过于分散,导致样品只有在高温下才能形成纯相。(3)在制备前驱体的过程中加入乙二醇,可以有效的避免颗粒之间的团聚,减少最终产物颗粒晶粒大小。(4)高温煅烧前先将前驱体在500℃预烧,可以避免了中间相α-Fe2O3的生成,降低钡铁氧体的晶化温度。(5)高矫顽力钡铁氧体的最佳煅烧温度为800℃,此时颗粒尺寸约为5070nm,钡铁氧体在此温度下的磁性能为Hc=4960.3Oe,Ms=45.45emu/g;当温度升高到900℃时,钡铁氧体颗粒长大到200nm以上,颗粒尺寸的增大使磁畴均匀反转变为不均匀反转,导致样品矫顽力的下降。2.采用凝胶溶胶-甘氨酸燃烧法在漂珠表面包覆钡铁氧体的研究。(1)包覆钡铁氧体的关键是前处理工艺,碱洗和粗化处理可以使得漂珠表面的活性点增加,提高漂珠与溶胶结合能力。(2)采用溶胶凝胶-甘氨酸盐燃烧法可以在漂珠表面包裹一层完整的均匀钡铁氧体层,但涂层厚度较薄。在溶胶中预先加入一部分超细铁氧体粉末,能提高涂层的厚度。钡铁氧体溶胶颗粒主要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在漂珠表面形成涂层,其形核机理为非均匀形核。(3)溶胶凝胶-甘氨酸盐燃烧法制备的漂珠钡铁氧体包覆层的复数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都比钡铁氧体超细粉末的复数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要小。漂珠/钡铁氧体包覆层的反射率曲线中反射率随频率的变化与钡铁氧体粉末有相似之处,它们最大吸收所处的频率均为12.6GHz。

二、钡铁氧体磁粉的热处理反应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钡铁氧体磁粉的热处理反应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水热法制备Nd-Fe-B基磁性粉体及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稀土永磁材料的概述
        1.2.1 永磁材料的理论基础
        1.2.2 永磁材料的发展历程
    1.3 Nd–Fe–B基永磁材料
        1.3.1 Nd–Fe–B基磁体的晶体结构
        1.3.2 Nd–Fe–B基磁体的磁性能
    1.4 Nd–Fe–B磁粉制备的研究进展
        1.4.1 冶金法
        1.4.2 化学法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论文选题依据
        1.5.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料
        2.1.1 实验仪器设备
        2.1.2 实验原料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物相分析和Rietveld精修
        2.2.2 热分析
        2.2.3 红外光谱分析
        2.2.4 显微结构分析
        2.2.5 元素分析
        2.2.6 磁性能分析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Nd_2Fe_(14)B磁粉的工艺探索
    3.1 引言
    3.2 实验步骤及流程
        3.2.1 Nd–Fe–B前驱体的制备
        3.2.2 Nd–Fe–B氧化物的制备
        3.2.3 还原-扩散退火合成Nd_2Fe_(14)B磁粉
        3.2.4 副产物的去除
    3.3 水热法制备Nd_2Fe_(14)B磁粉及其机理
        3.3.1 Nd–Fe–B前驱体的物相组成和形成机理
        3.3.2 Nd–Fe–B氧化物的物相组成和形成机理
        3.3.3 还原-扩散法生成Nd_2Fe_(14)B磁粉的物相组成和形成机理
        3.3.4 副产物CaO去除后的物相组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艺参数对Nd_2Fe_(14)B磁粉的影响及相关机理
    4.1 引言
    4.2 实验步骤及流程
        4.2.1 Nd–Fe–B前驱体的制备
        4.2.2 Nd–Fe–B氧化物的制备
        4.2.3 还原-扩散退火合成Nd_2Fe_(14)B磁粉
        4.2.4 副产物的去除
    4.3 水热合成条件的优化
        4.3.1 pH值对Nd_2Fe_(14)B磁粉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3.2 水热温度对Nd_2Fe_(14)B磁粉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3.3 水热时间对Nd_2Fe_(14)B磁粉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3.4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Nd_2Fe_(14)B磁粉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4 还原-扩散过程的条件优化
        4.4.1 保护气氛对Nd_2Fe_(14)B磁粉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4.2 样品状态对Nd–Fe–B磁粉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4.3 还原剂比例对Nd_2Fe_(14)B磁粉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分对Nd–Fe–B及(Nd,Dy)–Fe–B磁粉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步骤及流程
        5.2.1 Nd–Fe–B和(Nd,Dy)-Fe-B前驱体的制备
        5.2.2 Nd–Fe–B和(Nd,Dy)–Fe–B磁粉的制备
    5.3 Nd含量对Nd_xFe_(95-x)B_5(15≤x≤40)磁粉物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
        5.3.1 Nd含量对Nd_xFe_(95-x)B_5磁粉物相组成的影响
        5.3.2 Nd含量对Nd_xFe_(95-x)B_5磁粉微观形貌的影响
        5.3.3 Nd含量对Nd_xFe_(95-x)B_5磁粉磁性能的影响
    5.4 B含量对Nd_(35)Fe_(60-y)B_y(0.5≤y≤9)磁粉物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
        5.4.1 B含量对Nd_(35)Fe_(60-y)B_y磁粉物相组成的影响
        5.4.2 B含量对Nd_(35)Fe_(60-y)B_y磁粉微观形貌的影响
        5.4.3 B含量对Nd_(35)Fe_(60-y)B_y磁粉磁性能的影响
    5.5 Dy掺杂对Nd_(35-z)Dy_zFe_(60)B_5(0≤z≤8)磁粉物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
        5.5.1 Nd_(35-z)Dy_zFe_(60)B_5(0≤z≤8)磁粉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5.5.2 Nd_(35-z)Dy_zFe_(60)B_5(0≤z≤8)磁粉的磁性能
        5.5.3 Nd_(35-z)Dy_zFe_(60)B_5(0≤z≤8)磁粉的温度稳定性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Nd_2H_5/Nd_2Fe_(14)B/α–Fe复合磁粉的制备与磁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步骤及流程
    6.3 Nd_2H_5/Nd_2Fe_(14)B/α–Fe复合磁粉的组成结构和磁性能
        6.3.1 Nd_2H_5/Nd_2Fe_(14)B/α–Fe复合磁粉的物相组成
        6.3.2 Nd_2H_5/Nd_2Fe_(14)B/α–Fe复合磁粉的微观形貌
        6.3.3 Nd_2H_5/Nd_2Fe_(14)B/α–Fe复合磁粉的磁性能
        6.3.4 经球磨后(Nd,Dy)_2Fe_(14)B基磁粉的磁性能
    6.4 球磨速度对Nd_2H_5/Nd_2Fe_(14)B/α–Fe复合磁粉的组成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6.4.1 球磨速度对Nd_2H_5/Nd_2Fe_(14)B/α–Fe复合磁粉物相组成的影响
        6.4.2 球磨速度对Nd–Fe–B氧化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6.4.3 球磨速度对Nd_2H_5/Nd_2Fe_(14)B/α–Fe复合磁粉微观形貌的影响
        6.4.4 球磨速度对Nd_2H_5/Nd_2Fe_(14)B/α–Fe复合磁粉磁性能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离子掺杂型钡铁氧体毫米波吸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电磁波概述
        1.1.1 电磁波的分类
        1.1.2 电子设备应用中的电磁干扰现象
        1.1.3 电磁波在雷达探测领域的应用
        1.1.4 电磁波隐身技术
    1.2 吸波材料概述
        1.2.1 吸波材料的吸收原理
        1.2.2 吸波材料的分类
        1.2.3 吸波材料的性能参数
        1.2.4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铁氧体吸波材料概述
        1.3.1 铁氧体的分类
        1.3.2 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1.3.3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
        1.3.4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M型磁铅石铁氧体概述
        1.4.1 M型磁铅石铁氧体的结构及性质
        1.4.2 M型磁铅石铁氧体的形成
        1.4.3 M型磁铅石铁氧体的应用
    1.5 M型磁铅石铁氧体毫米波吸波性能的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制备样品的设备
        2.1.3 实验测试设备
    2.2 样品制备流程
        2.2.1 掺杂钡铁氧体前驱体粉末的制备
        2.2.2 掺杂钡铁氧体粉体吸波剂的制备
        2.2.3 掺杂钡铁氧体陶瓷材料的制备
    2.3 样品表征
        2.3.1 相结构表征
        2.3.2 形貌表征
        2.3.3 元素状态表征
        2.3.4 粉末电导率测试
        2.3.5 磁滞回线测试
        2.3.6 吸波粉体的电磁参数的测试
        2.3.7 陶瓷材料的电磁参数的测试
第三章 铌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和吸波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铌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研究
        3.2.1 以BaCO_3和γ-Fe_2O_3为过渡相形成钡铁氧体晶相的研究
        3.2.2 表面扩散激活能控制的晶粒生长
    3.3 铌掺杂钡铁氧体的电磁性能研究
        3.3.1 钡铁氧体中磁性离子与其静磁性能关系的研究
        3.3.2 Nb~(5+)取代Fe~(3+)与钡铁氧体高介电常数的形成关系研究
        3.3.3 Fe~(2+)离子与多共振磁损耗增强的关系研究
    3.4 铌掺杂钡铁氧体的吸波性能研究
        3.4.1 铌掺杂钡铁氧体的毫米波(Ka)频段吸波特性研究
        3.4.2 相位控制对降低反射的影响
        3.4.3 阻抗匹配对提高入射电磁波及降低电磁波反射的影响研究
        3.4.4 高电磁损耗钡铁氧体的高衰减特性与低匹配厚度关系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锆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和吸波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锆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研究
        4.2.1 单相锆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与控制
        4.2.2 氧多面体对称性及间隙大小对Zr~(4+)取代Fe~(3+)位置的控制
        4.2.3 掺杂导致的晶格畸变与氧空位及Fe~(2+)的形成关系
    4.3 锆掺杂钡铁氧体的电磁性能研究
        4.3.1 Fe~(3+),Fe~(2+)及其交换耦合与多自然共振形成的关系
        4.3.2 锆掺杂钡铁氧体的高介电常数形成及机理
        4.3.2.1 氧空位控制的高频高介电常数
        4.3.2.2 Fe~(3+),Fe~(2+)偶极子对的形成及其低频高介电常数
    4.4 锆掺杂钡铁氧体的吸波性能研究
        4.4.1 锆掺杂钡铁氧体的毫米波(Ka)及K双频段吸波特性研究
        4.4.2 磁导率及介电常数匹配导致的强反射损耗
        4.4.3 多自然共振对电磁波宽频吸收的贡献
    4.5 多组元锆掺杂钡铁氧体的吸波性能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铌镍共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和吸波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铌镍共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研究
        5.2.1 单相铌镍共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与控制
        5.2.2 铌镍离子共掺对提高钡铁氧体中铁离子被取代量的影响研究
    5.3 铌镍共掺杂钡铁氧体的电磁性能研究
    5.4 铌镍共掺杂钡铁氧体的吸波性能研究
        5.4.1 铌镍共掺杂钡铁氧体的(Ka,K,Ku)三频段吸波特性研究
        5.4.2 铌镍共掺杂钡铁氧体宽频吸收的条件控制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锆钛共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和吸波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单相锆钛共掺杂钡铁氧体的形成与控制
    6.3 锆钛共掺杂钡铁氧体的电磁性能研究
        6.3.1 锆钛离子共掺对钡铁氧体静磁性能的影响
        6.3.2 高浓度Fe~(2+)与多自然共振增强的关系研究
        6.3.3 锆钛协同取代Fe~(3+)离子与高介电常数的形成关系研究
    6.4 锆钛共掺杂钡铁氧体的吸波性能研究
        6.4.1 锆钛共掺杂钡铁氧体的(Ka,K,Ku)三频段吸波特性研究
        6.4.2 锆钛共掺杂钡铁氧体的超宽频吸收性能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3)高矫顽力M型铁氧体磁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永磁材料的发展状况
    1.2 永磁铁氧体材料的基础知识
        1.2.1 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1.2.2 永磁铁氧体的磁特性
    1.3 M型六角铁氧体的离子替换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M型六角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技术
    2.1 M型六角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2.2 熔盐法制备M型铁氧体的工艺过程
    2.3 表征技术
第三章 氧化铁的种类及其含量对Al掺杂的SrAl_xFe_(2n-x)O_(19)磁粉性能的影响
    3.1 样品的制备
    3.2 氧化铁种类对SrAl_xFe_(2n-x)O_(19)铁氧体磁粉微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3.3 铁含量对SrAl_xFe_(2n-x)O_(19)铁氧体磁粉微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3.3.1 样品的制备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l掺杂的高矫顽力SrAl_xFe_(2n-x)O_(19)磁粉的研究
    4.1 样品制备
    4.2 Al含量对SrAl_xFe_(2n-x)O_(19)铁氧体磁粉的微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4.3 M?ssbauer测试结果分析
    4.4 SQUID测试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助熔剂的种类对Al掺杂的SrAl_xFe_(2n-x)O_(19)磁粉的 研究
    5.1 用助熔剂B时,研究Al替代量及预烧温度对SrAl_xFe_(2n-x)O_(19)铁氧体磁粉微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5.1.1 样品制备
        5.1.2 测试结果分析
    5.2 不同助熔剂对Al替代SrAl_xFe_(2n-x)O_(19)铁氧体磁粉的影响
    5.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粘结铁氧体磁体用磁粉的形貌和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M型永磁铁氧体
        1.2.1 粘结永磁铁氧体
        1.2.2 M型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1.2.3 M型铁氧体的磁次点阵
        1.2.4 M型铁氧体中的超交换作用
        1.2.5 M型铁氧体的基本特性
    1.3 M型铁氧体结构中的离子替代
        1.3.1 M~(2+)离子的取代
        1.3.2 Fe~(3+)离子的取代
        1.3.3 O~(2-)离子的取代
        1.3.4 La-Co联合替代M型铁氧体
        1.3.5 La-Zn联合替代M型铁氧体
    1.4 永磁铁氧体的发展及研究状况
        1.4.1 永磁铁氧体的发展历史
        1.4.2 铁氧体磁粉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4.3 国内外铁氧体的技术水平
    1.5 本论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2.1 本文实验制备方法及制备流程
    2.2 样品的测量方法
        2.2.1 样品磁性的测定
        2.2.2 样品微观形貌的测定
        2.2.3 样品相成分的测定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压延成型磁体用磁粉的研究(Ⅰ)
    3.1 SrFe_(2n)O_(19)磁粉的制备(单助熔剂)
        3.1.1 样品的制备
        3.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SrM(5.5)和LZ26SrM(5.6)磁粉的制备(单助熔剂)
        3.2.1 样品的制备
        3.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LZ26SrM(5.5)和L24SrM(5.5)磁粉的制备(单助熔剂)
        3.3.1 样品的制备
        3.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压延成型磁体用磁粉的研究(Ⅱ)
    4.1 SrM(5.5)磁粉和LZ26SrM(5.6)磁粉的制备(两种助熔剂)
        4.1.1 样品的制备(SrM(5.5))
        4.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1.3 样品的制备(SrM(5.5)和LZ26SrM(5.6))
        4.1.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2 SrM(5.5)磁粉和LZ26SrM(5.6)磁粉的制备(三种助熔剂)
        4.2.1 样品的制备
        4.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注射成型磁体用磁粉的研究
    5.1 一次预烧温度和二次预烧温度对LZ26SrM(5.6)磁粉的影响
        5.1.1 样品的制备
        5.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5.2 助熔剂含量和二次预烧温度对LZ26SrM(5.6)磁粉的影响
        5.2.1 样品的制备
        5.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磁性理论基础
        1.2.1 磁滞现象和磁滞回线
        1.2.2 磁性形成机理
        1.2.3 技术磁化基础
    1.3 M型铁氧体的基本特征
        1.3.1 M型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1.3.2 M型铁氧体的的性质
    1.4 M型锶铁氧体的研究进展
        1.4.1 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1.4.2 M型锶铁氧体的离子取代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材料(?)方法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及实验仪器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与工艺流程
    2.3 样品的分析和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技术(XRD)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2.3.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2.3.4 永磁材料自动测量装置
        2.3.5 平均粒度测试设备
    参考文献
第三章 La-Co系离子取代M型Sr-Ca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La-Co系离子取代M型Sr-Ca铁氧体的制备
    3.3 La-Co系离子取代M型Sr-Ca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
        3.3.1 La-Co含量对Sr_(0.7-x)Ca_(0.3)La_xFe_(12-y)Co_y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3.3.2 Co/La比对Sr_(0.75-x)Ca_(0.25)La_xFe_(12-y)Co_y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3.3.3 热处理温度对Sr_(0.50)Ca_(0.20)La_(0.30)Fe_(11.15)Co_(0.25)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3.3.4 Fe含量对Sr_(0.45)Ca_(0.25)La_(0.30)Fe_xCo_(0.25)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3.3.5 Ca含量对Sr_(0.65-x)Ca_xLa_(0.35)Fe_(11.32)CO_(0.28)O_(18.435)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La-Zn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La-Zn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
    4.3 La-Zn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
        4.3.1 La-Zn含量对Sr_(1-x)La_xFe_(11.8-x)Zn_x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4.3.2 La/Zn比对Sr_(1-x)La_xFe_(12-y)Zn_y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4.3.3 Fe含量对Sr_(0.80)La_(0.20)Fe_xZn_(0.15)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4.3.4 Co含量对Sr_(0.68)La_(0.32)Fe_(11.7)Zn_(0.30-x)Co_x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4.3.5 Ba含量对Sr_(0.7-x)Ba_xLa_(0.3)Fe_(11.8)Zn_(0.2)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La-Cu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La-Cu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
    5.3 La-Cu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
        5.3.1 La-Cu含量对Sr_(1-x)La_xFe_(12-x)Cu_x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5.3.2 La/Cu比对Sr_(1-x)La_xFe_(12-y)Cu_y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5.3.3 Co含量对Sr_(0.65)La_(0.35)Fe_(11.7)Cu_(0.30-x)Co_x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及磁性能的影响
        5.3.4 Ca含量对Sr_(0.70-x)Ca_xLa_(0.30)Fe_(11.72)Cu_(0.28)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
        5.3.5 Ba含量对Sr_(0.70-x)Ba_xLa_(0.30)Fe_(11.78)Cu_(0.22)O_(19)M型铁氧体的微观及磁性能的研究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附录1 本论文中各离子半径表
附录2 本论文中的单位换算关系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6)高性能M型铁氧体磁粉的制备、结构、形貌及磁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综述
    1.2 永磁铁氧体的发展进程
    1.3 M型永磁体铁氧体
        1.3.1 M型永磁铁氧体的晶格结构
        1.3.2 M型永磁铁氧体的磁性
        1.3.3 M型铁氧体的其它性能
    1.4 M型永磁体的现状
        1.4.1 国内外永磁铁氧体生产的现状
        1.4.2 新一代的高性能永磁铁氧体及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技术
    2.1 SrM预烧料的制备方法
    2.2 本论文制备的磁粉所用到的方法及流程
        2.2.1 化学共沉淀法和熔盐法的组合
        2.2.2 熔盐法
    2.3 表征技术
        2.3.1 XRD
        2.3.2 SEM
        2.3.3 VSM
        2.3.4 SQUID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共沉淀法制备高性能磁粉
    3.1 NaOH+Na_2CO_3沉淀制备LaCo-SrM磁粉
        3.1.1 样品的制备
        3.1.2 LaCo替代对SrM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3.1.3 不同助熔剂对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3.2 草酸盐沉淀制备Al-SrM磁粉
        3.2.1 样品制备
        3.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铁含量对锶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4.1 影响SrM配方的因素
    4.2 样品制备
    4.3 铁含量对微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4.4 保温时间对微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Al置换的高矫顽力SrM磁粉的研究
    5.1 样品制备
    5.2 铁含量对SrM磁粉的微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5.3 Al含量对SrM磁粉的微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5.4 铁含量对Al-SrM磁粉的微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5.5 SQUID测试结果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超细钡铁氧体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超细钡铁氧体粉末的制备方法
    2.1 超细钡铁氧体粉末的基本制备方法
        2.1.1 低温化学法[ 1, 3]
        2.1.2 喷雾热解法[ 1-4]
        2.1.3 水热法[ 1, 3, 6]
        2.1.4 玻璃结晶法[ 1, 3, 6, 8]
        2.1.5 微乳液法[ 1, 3, 6, 8]
        2.1.6 有机树脂法[ 1, 6, 8]
        2.1.7 金属有机物水解法[ 1, 6, 8]
        2.1.8 化学共沉淀法[ 1, 3, 6, 8]
        2.1.9 熔盐法[ 3]
        2.1.10 溶胶-凝胶法 (sol-gel method) [ 1, 3]
        2.1.11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 (SCFD) [ 1, 19]
        2.1.12 自蔓延高温合成或燃烧合成法[ 1, 3, 6, 16]
    2.2 超细钡铁氧体粉末的综合制备方法
        2.2.1 化学共沉淀与熔盐法[ 1, 3]
        2.2.2 柠檬酸盐前驱体法与喷雾干燥法相结合[ 20]
        2.2.3 溶胶-凝胶法自蔓延燃烧合成法[ 1, 4]
3 结 语

(8)利用赤泥制备烧结砖和钡铁氧体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赤泥的产生及引起的危害
    1.2 赤泥国内外利用概况
        1.2.1 从赤泥中提取铁
        1.2.2 从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
        1.2.3 赤泥作建筑材料
        1.2.4 赤泥作填充材料
        1.2.5 赤泥作微晶玻璃
        1.2.6 赤泥作硅肥料
    1.3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发展史
    1.4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1.4.1 软磁材料
        1.4.2 硬磁材料
        1.4.3 矩磁材料
        1.4.4 旋磁材料
        1.4.5 压磁材料
    1.5 钡磁铅石型六角铁氧体材料(BaM)
    1.6 钡磁铅石型六角铁氧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1.6.1 化学共沉淀法
        1.6.2 水热合成法
        1.6.3 溶胶-凝胶法
        1.6.4 玻璃晶化法
        1.6.5 柠檬酸盐法
        1.6.6 微乳液法
    1.7 对钡铁氧体的掺杂改性
    1.8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案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主要仪器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赤泥的化学成分
        2.1.4 赤泥的物理性质
        2.1.5 莱阳土的化学成分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目的及设计思路
        2.2.2 实验流程
    2.3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颗粒的原理
    2.4 实验的测试与表征
        2.4.1 赤泥烧结砖的抗折强度
        2.4.2 赤泥烧结砖的抗压强度
        2.4.3 体积密度
        2.4.4 吸水率
        2.4.5 X 射线衍射(XRD)
        2.4.6 热重-差热分析(TG-DTA)表征
        2.4.7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
        2.4.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2.4.9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第3章 赤泥制作烧结砖
    3.1 引言
    3.2 赤泥烧结砖的制备
    3.3 原料配方及试验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3.4.1 赤泥的TG/DTA 分析
        3.4.2 粘土含量和烧结温度对赤泥烧结砖物理性能的影响
        3.4.3 烧结砖的X 射线衍射(XRD)分析
        3.4.4 烧结砖的扫描电镜分析
        3.4.5 莱阳土含量烧结温度对赤泥烧结砖的物理性能的影响
        3.4.6 赤泥砖开裂原因的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利用赤泥通过玻璃晶化法制备钡铁氧体的可行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利用赤泥,通过玻璃晶化法制备钡铁氧体
        4.2.2 微乳液法制备钡铁氧体
        4.2.3 钡铁氧体及前躯体的性能和结构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热重和差热分析
        4.3.2 热处理时间对赤泥制备的钡铁氧体磁性影响
        4.3.3 水浴反应温度对钡铁氧体磁学性能的影响
        4.3.4 油相与水相的比例对钡铁氧体磁学性能的影响
        4.3.5 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对磁学性能的影响
        4.3.6 钡铁的比例对材料磁学性能的影响
        4.3.7 不同烧成温度下钡铁氧体的XRD 分析图谱
        4.3.8 钡铁氧体与其前躯体的TEM 图片
        4.3.9 铝掺杂钡铁氧体BaAlxFe_(12-x)O_(19)(x=0,0.5,1.0,1.5,2.0)
        4.3.10 钙掺杂钡铁氧体Ba_(1-x)CaxFe_(12)O_(19)(x=0,0.02,0.05,0.1,0.2)
        4.3.11 镁掺杂钡铁氧体Ba_(1-x)Mg_xFe_(12)O_(19)(x=0,0.02,1.0,05.0.1,0.2)
        4.3.12 锶掺杂钡铁氧体Ba_(1-x)Sr_xFe_(12)O_(19)(x=0,0. 2,1.0, 5.0.8,1)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的课题与奖励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9)自蔓延燃烧合成钡铁氧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磁场激发燃烧合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自蔓延低温合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钡铁氧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钡铁氧体合成的基础理论
    2.1 钡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和离子分布
        2.1.1 钡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2.1.2 M 型钡铁氧体的特征参数
        2.1.3 M 型钡铁氧体的离子分布
        2.1.4 M 型钡铁氧体的离子取代
    2.2 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基础理论
        2.2.1 SHS 的点火理论
        2.2.2 SHS 技术的热力学
        2.2.3 SHS 燃烧动力学
        2.2.4 SHS 产物的平衡成分的确定
        2.2.5 SHS 合成钡铁氧体的反应机制
    2.3 自蔓延低温燃烧合成的原理
        2.3.1 溶胶-凝胶过程的反应机理
        2.3.2 自蔓延燃烧过程的反应机理
3 自蔓延燃烧合成钡铁氧体的实验装置及合成方法
    3.1 自蔓延高温合成的试验装置及合成方法
        3.1.1 试剂及仪器
        3.1.2 合成方法及工艺流程
    3.2 自蔓延低温合成的实验装置及合成方法
        3.2.1 试剂及仪器
        3.2.2 合成方法及工艺流程
    3.3 表征与性能测试
4 自蔓延燃烧合成钡铁氧体的实验研究
    4.1 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的结果分析
        4.1.1 铁粉含量对BaFe_(12)O_(19)的影响
        4.1.2 压制密度对BaFe_(12)O_(19)的影响
        4.1.3 钡源取代对BaFe_(12)O_(19)的影响
        4.1.4 镧掺杂对BaFe_(12)O_(19)的影响
        4.1.5 磁场激发对BaFe_(12)O_(19)的影响
    4.2 自蔓延低温燃烧合成的结果分析
        4.2.1 烧结温度对BaFe_(12)O_(19)的影响
        4.2.2 溶胶pH 对BaFe_(12)O_(19)的影响
        4.2.3 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对BaFe_(12)O_(19)的影响
        4.2.4 表面活性剂对BaFe_(12)O_(19)的影响
    4.3 自蔓延高温合成和自蔓延低温合成方法的对比分析
        4.3.1 优点及存在问题的对比分析
        4.3.2 产物性能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甘氨酸盐燃烧法制备BaFe12O19纳米粉末及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磁铅石型六角钡铁氧体材料(BaM)的介绍
        1.2.1 磁铅石型六角钡铁氧体材料的结构
        1.2.2 磁铅石型六角钡铁氧体材料的基本用途
        1.2.3 磁铅石型六角钡铁氧体材料的制备工艺与进展
    1.3 漂珠简介
        1.3.1 粉煤灰漂珠的形成
        1.3.2 漂珠的物理化学性质
        1.3.3 粉煤灰漂珠的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分析测试手段
        2.3.1 X 射线衍射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3 振动样品磁强计
        2.3.4 矢量网络分析仪
    2.4 实验过程
        2.4.1 钡铁氧体的制备流程
        2.4.2 漂珠/钡铁氧体包覆层的制备流程
第三章 钡铁氧体纳米粉末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甘氨酸与金属盐配比对产物的影响
        3.2.1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3.2.2 凝胶的自蔓延燃烧特性
        3.2.3 结果与讨论
    3.3 Ba、Fe 化学计量比对产物的影响
        3.3.1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3.3.2 结果与讨论
    3.4 乙二醇做分散剂对产物的影响
        3.4.1 乙二醇做分散剂的基本原理
        3.4.2 样品的制备及表征
        3.4.3 结果与讨论
    3.5 加热过程对产物的影响
        3.5.1 相关热力学理论
        3.5.2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3.5.3 结果与讨论
    3.6 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3.6.1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3.6.2 结果与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漂珠/钡铁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前处理工艺的确定
        4.2.1 碱洗
        4.2.2 粗化
    4.3 漂珠/钡铁氧体包覆层的制备与表征
    4.4 X 射线衍射分析
    4.5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6 增加涂层厚度的方法
        4.6.1 预加入铁氧体成分对涂层厚度的影响
        4.6.2 机理分析
    4.7 微波吸收性能测试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钡铁氧体磁粉的热处理反应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热法制备Nd-Fe-B基磁性粉体及性能优化[D]. 王玲. 太原科技大学, 2021
  • [2]离子掺杂型钡铁氧体毫米波吸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刘初阳. 浙江大学, 2017(01)
  • [3]高矫顽力M型铁氧体磁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马小梅. 兰州大学, 2016(08)
  • [4]粘结铁氧体磁体用磁粉的形貌和性能的研究[D]. 刘杰. 兰州大学, 2016(11)
  • [5]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D]. 杨玉杰. 安徽大学, 2014(08)
  • [6]高性能M型铁氧体磁粉的制备、结构、形貌及磁性的研究[D]. 宋新昌. 兰州大学, 2012(04)
  • [7]超细钡铁氧体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 刘瑞娟,张秀蕾,孟凡君. 硅酸盐通报, 2010(04)
  • [8]利用赤泥制备烧结砖和钡铁氧体的可行性研究[D]. 李大伟.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9]自蔓延燃烧合成钡铁氧体研究[D]. 郭豪. 中北大学, 2009(11)
  • [10]甘氨酸盐燃烧法制备BaFe12O19纳米粉末及其性能的研究[D]. 解育娟.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0)

标签:;  ;  ;  

钡铁氧体磁粉的热处理反应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