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及其应用研究

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及其应用研究

一、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广宁[2](2020)在《智慧路灯控制模块研发及其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的路灯控制已经成为智慧路灯管理的重要要求。目前利用光线传感器可以对路灯进行有效的单灯自动化控制,但是因一些衰老、损坏、污染等因素影响造成了光控路灯在普及中出现投诉率高的问题。通过雾计算在区域数据的基础上解决路灯光控调光中的实际问题,对智慧路灯控制系统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现实意义。当前在路灯管理方面很多市民通过12345热线或微博等渠道反馈路灯情况,管理部门通过人工进行相应的问题处理。业务流程环境多,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将雾计算的理念融入传统光控,优化光控模型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结合区域舆情构建一体化平台,为智慧路灯控制全面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模块:该模块综合利用边缘节点解决现有智慧路灯光控设备受灰尘,落叶,光敏电阻老化、损坏而影响自动控制的问题。通过编码定位区域,获取区域路灯数据进行联合计算,将结果用于路灯光电控制系统纠偏或替代,以此解决传感器故障对路灯系统造成的影响。该模块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路灯投诉事件,减少运维频率,提升市民满意度的同时降低管理者的运营成本。2.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Bi LSTM-CRF的故障路灯事件识别方法:分析路灯管理的各种必要因素,使用迁移学习Bi LSTM-CRF技术从舆情中识别故障路灯事件,提取事件中的相关地址信息并确定信息的有效性。通过系统对地址中的故障路灯准确定位,可以解决传统路灯故障位置信息需要运维人员二次确认的问题,提升系统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3.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路灯控制模块实现及管理系统集成:基于微服务架构使用Spring Cloud、Kubernets、Docker等技术,将控制模块与智慧路灯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功能以及基于迁移学习Bi LSTM-CRF的传统路灯管理功能,提升开发效率,增强系统可用性,扩大系统管理范围,提升市民满意度。在测试中,对系统的性能和效果评价均达到预期。提升路灯自动化控制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是智慧路灯控制系统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研究传统路灯光控方法并运用迁移学习Bi LSTM-CRF技术提升智慧路灯控制系统的管理能力。

杜康[3](2020)在《几类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属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基于已知的决策信息,运用一定的决策方法对具有多个属性指标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与择优的过程。目前,多属性决策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于经济、管理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人们对模糊事物认知的局限性以及数据的缺失等原因,决策者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往往很难以精确值的形式给出评价信息。为此,本文主要选取区间直觉犹豫模糊数和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来表示决策者的模糊评价信息,以更好地刻画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首先,针对属性指标值为区间直觉犹豫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分别研究了属性指标的相关性和不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对实际决策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两种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然后,进一步针对属性指标值为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分别研究了属性指标的相关性和不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对实际群决策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两种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简化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考虑到属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决策结果的影响,针对属性指标权重完全未知、属性指标相关且属性值为区间直觉犹豫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将区间直觉犹豫模糊数与Bonferroni平均算子结合,提出了区间直觉犹豫模糊Bonferroni平均算子、简化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Bonferroni平均算子和简化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其次,利用熵值法确定属性指标的权重向量;接着,利用简化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计算各备选方案的综合属性值;然后,计算各方案综合属性值的得分函数值和精确函数值,并以此对各方案进行排序,选出最优方案;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公司关于人才招聘的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中。(2)基于前景理论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考虑到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对决策结果的影响,针对属性指标权重完全未知且属性值为区间直觉犹豫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定义了区间直觉犹豫模糊数的距离公式,并以此构建区间直觉犹豫模糊数的前景价值函数;其次,利用熵值法确定属性指标的权重向量;然后,计算各备选方案的综合前景值,并以此对各方案进行排序,选出最优方案;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公司关于人才招聘的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中。(3)基于简化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究考虑到属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群决策结果的影响,针对属性指标权重完全未知、决策者权重已知,属性指标相关且属性值为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首先,将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与Bonferroni平均算子结合,提出了区间直觉二元语义Bonferroni平均算子、简化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Bonferroni平均算子和简化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其次,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属性指标的权重向量;接着,利用简化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计算各备选方案的综合属性值,并对各个决策者的评价信息进行加权平均,进而求得各方案的群体综合属性值;然后,计算各方案群体综合属性值的得分函数值和精确函数值,并以此对各方案进行排序,选出最优方案;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公司关于投资方案选择的模糊多属性群决策问题中。(4)基于前景理论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究考虑到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对群决策结果的影响,针对属性指标权重完全未知、决策者权重已知,且属性值为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首先,定义了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的距离公式,并以此构建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的前景价值函数;其次,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属性指标的权重向量;然后,计算各备选方案的综合前景值,并以此对各方案进行排序,选出最优方案;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公司关于投资方案选择的模糊多属性群决策问题中。

刘俊[4](2020)在《直觉和犹豫模糊信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多指标综合评价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战略选择。做任何决定都伴随着决策,精确值环境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已不能匹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模糊评价信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逐步走向社会舞台中央,它更加适应复杂的综合评价过程,能科学有效地刻画评价过程,评价者能获得最符合预期目标的方案。本文主要以直觉模糊集和犹豫模糊集为基础,拓展相关概念和方法,为解决更为复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提供新思路,主要内容如下:(1)系统地厘清了与直觉模糊集和犹豫模糊集相关的模糊集概念,针对现有复杂模糊评价信息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分别提出了基于直觉模糊环境和犹豫模糊环境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算法模型。(2)在犹豫模糊集、Pythagorean模糊集、区间模糊集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综合评价方法忽视了评价过程中的信息丢失问题,将概率的思想与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集相结合,定义了一种新的概率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集。新的模糊集面对愈加复杂的综合评价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能解决评价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信息缺失问题,又更贴近不确定环境下的评价信息。(3)梯形直觉模糊集将离散论域连续化,更加细腻地刻画了不确定综合评价过程。模糊数的对比方法也是综合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有的梯形直觉模糊数排序方法在一些情形下会产生难以对模糊数排序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在梯形直觉模糊数的隶属度函数和非隶属度函数中定义图像的几何质心,再结合梯形直觉模糊数的均值和模糊度,提出了改进的梯形直觉模糊数的排序方法。(4)综合评价过程中各输入指标间一直存在着某种关联度,冗余或互补,不严格相互独立。Bonferroni均值和Choquet积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工具,应用已十分广泛。Choquet积分和模糊测度可将评价信息间的交互关系转换为待聚合模糊数的权重信息,避免了评价者对输入指标权重信息确定过程的主观性,使得评价方法更加可行和有效。综合以上优势,针对评价信息为梯形直觉模糊数且各指标间不严格相互独立的多指标群体综合评价问题,结合Bonferroni均值和Choquet积分,提出梯形直觉模糊Choquet Bonferroni规范赋权调和均值(TrIFCBNWHM)算子,并讨论算子的几种优良性质。接着采用改进的梯形直觉模糊数排序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排序的Choquet Bonferroni算子的多指标群体综合评价方法,一个全球绿色供应商选择的实际问题分析验证了算子和改进排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评价信息聚集主要依赖于运算规则,而Hamacher运算是代数运算以及Einstein运算的推广,应用更加灵活。当前综合评价中忽视了某些评价信息的丢失,故采用概率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环境下的评价信息,考虑到Choquet积分可以有效刻画输入指标间的相关性,结合Hamacher运算法则,提出概率区间值犹豫毕达哥拉斯模糊Hamacher Choquet积分几何平均(PIVHPFHCIG)算子,接着讨论了算子的优良性质,并定义了概率区间值犹豫毕达哥拉斯模糊Hamacher运算法则,更加灵活地刻画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和关联度。最后,最佳私人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验证了概率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环境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于其他相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对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拓展了新思路。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给创新现代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提供了新思路,更加细腻地刻画了复杂不确定环境下的综合评价信息,为医疗诊断、供应链管理、风险投资决策、贫困退出评估调查和区域产业选择等诸多领域内的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提供基本技术遵循。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李宗鉴[7](2020)在《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日益复杂的工况和应用环境对电力电子装置的功率密度、功率容量、效率和可靠性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研发具有高频、高可靠性、大电流容量的新型高压电力电子器件技术对发展我国自主创新器件技术和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结合了SiC MOSFET的高开关频率、低开关损耗特性和Si IGBT的大载流能力和低成本优势,对实现更高电流容量、较低成本的高性能电力电子器件,打破单一Si IGBT和SiC MOSFET功率器件技术瓶颈,满足高性能电力电子设备对高频、高可靠性、大电流容量和低成本高压电力电子器件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紧密围绕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依托,深入研究了混合器件的门极优化控制策略,热电耦合损耗模型、芯片尺寸优化配比和其在变换器中的应用性能等,为高性能的功率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变换器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为高频、高可靠性、大电流容量和低成本的新型Si IGBT/SiC MOSFET混合电力电子器件的工程化和实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研究重点和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出了适用于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的四种非同步特殊门极驱动时序,建立了与混合器件门极驱动延时相关的热电耦合损耗模型。针对混合器件特殊门极驱动时序,提出了适用于混合器件的高性价比集成驱动方案,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研制了驱动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集成驱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针对混合器件特殊门极驱动时序,建立了与混合器件门极驱动延时相关的热电耦合损耗模型,并搭建混合器件变换器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二)提出了基于动态延时调节的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的最小损耗控制,器件结温平衡控制和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混合器件的最小损耗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器件损耗,提升变换器效率。混合器件的结温平衡控制,可以显着降低混合器件最高结温,提升变换器最大输出功率容量和改善混合器件过载能力。最后,考虑变换器在宽负载范围变化工况,提出混合器件的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依据负载波动综合优化混合器件的效率和热特性。在9k W DC/DC Buck混合器件变换器应用中,相比于传统固定延时控制,在相同负载工况,所提优化控制策略显着提升了混合器件变换器效率,降低了器件最高结温和增大了变换器最大输出功率容量。(三)建立了考虑混合器件内部SiC MOSFET芯片面积的损耗模型,基于损耗模型提出了Si/SiC混合器件优化配比选择方法。首先,分析了混合器件配比对混合器件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器件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均随着配比的增大而减小,而混合器件的短路耐受能力不受器件配比的影响。然后,建立了考虑混合器件内部SiC MOSFET芯片面积的损耗模型,并基于损耗模型提出了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优化配比选择方法。该优化方法能在选择合理的最小SiC MOSFET芯片面积的同时,优化混合器件的总损耗,并确保在基于混合器件的变换器在额定负载运行时,混合器件的最高结温低于其内部两器件连续运行的限制结温,保证混合器件安全可靠运行。所提损耗模型和优化方法为高频、高可靠性、大电流容量和低成本的新型Si IGBT/SiC MOSFET混合电力电子器件的工程化和实用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四)对比分析了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HyS)与传统Si IGBT/SiC Diode混合器件(HyP)在器件端口特性,器件总成本和变换器应用的差异,建立了适用于电压型逆变器的HyS混合器件和HyP混合器件的改进损耗模型。结果表明,HyS混合器件峰值效率比HyP混合器件峰值效率高约0.9%,在5k W负载下,HyS混合器件最高结温比HyP混合器件结温低了约60℃,HyS混合器件的最大输出功率比HyP混合器件提升了约40%,当基于两种混合器件的输出功率都在2k W时,基于HyS混合器件单相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是HyP混合器件方案的1.5倍。仿真和实验证明在变换器应用中,HyS混合器件能以相近的成本,实现比传统HyP混合器件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器件结温,更大的输出功率容量和更高的开关频率,是高性能变换器应用中非常有潜力的功率器件类型。

关晓龙[8](2019)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项目施工阶段集成挣值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社会主体需求的提高,业主需要的交付物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施工企业的筛选条件也越来越严格。然而,现在很多施工企业面临包括管理模式不完善、管理方式不精细、施工技术不先进等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推行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管理方式,都是为了提升企业或者项目管理水平,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在项目部推行挣值法管理方式,以便控制项目的成本和进度,但是基本上都没有考虑安全、质量、工艺等因素,或者是假设不发生安全事故、能达到质量要求水平或者所选择的施工工艺就是最先进的等。但是影响项目的因素不仅仅只有成本和进度,很明显只考虑成本和进度两个因素局限性很大,本文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管控的因素及管控方法开展研究。对于工程管理项目要达到有效地管理目标,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将影响因素考虑在内,本文在假设项目一直处于安全施工状态前提下且在保证项目整体质量前提下,考虑质量、成本及进度对整个项目施工阶段的影响,将成本、质量和进度作为主要管控内容,进行集成管理,设定并引入质量指数指标,提出集成管理挣值法的理论概念,并建立集成挣值管理模型和集成挣值管理评价体系,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来确认整个项目的计划质量水平,接着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隶属度函数来确认整个项目的实际质量水平,并运用专家打分法给出评价矩阵参数,分析出质量因素在成本和进度受影响情况中的比重;最后以实际案例,对模型及评价方法进行验证,分析出了考虑质量因素的集成挣值管理各个指标,用实例及数据证明了集成挣值管理能更全面的、有效地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并且为集成挣值管理在项目中的运用增加了案例参考。

高阳[9](2019)在《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和经济资源,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逐渐加强、极端气象水文事件日益增加,水污染事件频发,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以渭河流域典型水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复杂性理论、数字地球、综合集成等理论和技术,通过高效的动态模拟仿真和过程可视的应急管理,为水污染事件科学应对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降低灾害损失。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实现了水污染事件复杂性描述及多源信息融合。对水污染事件和水质模型进行复杂性分析,揭示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提出水污染事件污染物迁移过程和水质模型数值求解方法。采用数据集成中间件和多源信息融合等方法实现了海量水污染事件数据资源的采集、处理、集成与融合,建立水污染数据资源中心,在对水污染事件多源信息融合基础上,通过组件的方式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2)提出了基于水利数字地球的水质模型耦合机制。采用数据集成、数据映射和信息融合等方法实现了水污染事件海量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深度集成与有机融合,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构建水利数字地球,采用瓦片金字塔服务及空间信息瓦片检索技术实现水污染事件相关的数据资源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基于空间一体化视域模型融合3S空间信息以及数字地球互操作服务,实现水污染事件多源数据资源、水质模型与数字地球的耦合,为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提供可视化服务环境。(3)开展了基于复杂Agent的水污染动态模拟仿真。在对水质数据进行拟合与加载基础上,对水污染事件所在河道进行三角网剖分,采用复杂性理论建立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水质Agent模型,对水质模型进行可视化描述;将元胞自动机应用到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中,设计了水质多智能体,采用多智能体对污染物运移过程进行表征;构建基于高性能网格的水污染动态模拟仿真一体化环境,采用网格计算将复杂的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过程进行分解。(4)搭建了面向水污染事件的应用支撑平台。基于综合集成提出面向水污染事件的信息服务模式,采用主题化描述、组件化开发、可视化仿真和知识化管理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面向水污染事件的应用支撑平台,提出了应用支撑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应用开发流程,提供了面向水污染事件的综合集成服务,为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和应急管理提供高效便捷、扩展性较好和过程可视的应用服务。(5)提供了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应用服务。以渭河流域典型水污染事件为例开展应用研究,基于水利数字地球三维可视化环境实现水污染事件和数字地球三维可视化环境融合,水污染事件信息标示,水污染事件流场造型及可视化表现,水污染运移模拟仿真和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等服务。基于综合集成应用支撑平台开展水污染事件实验模拟与应急调度,提出流程化、模块化、预案化和一体化四种应急管理模式,面向水污染事件提供应用服务和决策支持。

彭田子[10](2019)在《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障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体量的增长和复杂度的增加,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让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作为传统安全管理方式转型的新方式,逐渐走进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现场。然而,由于当前行业环境、市场环境、企业组织、技术发展等层面存在的较多问题,导致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难以得到有效应用。因此需要对应用不佳的原因深入研究,并根据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有序的解决。本论文首先调研了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通过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分别从政策标准、应用范围、应用深度、具体产品应用等方面,梳理了我国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存在的问题,一是宏观层面上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不足,具体表现在行业智慧工地的建设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等政策的不完善、市场缺乏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的选型指导和专业化的建设解决方案;二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对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不足、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不够、产品应用频率低和操作性不佳、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差。然后,在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调研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识别出23项障碍因素。为了保证障碍因素的准确性和适合度,以有过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经历的专业人员为问卷调查对象,根据障碍因素影响程度的调研筛选出14个主要障碍因素。并进一步利用集成DEMATEL-ISM法对14个障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后得到各障碍因素的特征量和6层级的递阶解释结构模型。综合考虑各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作用路径和层级结构,最终确定出5个关键障碍因素:(1)缺乏高级管理者的支持;(2)经济效益不明显;(3)企业缺乏系统的投资计划;(4)行业智慧工地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缺乏或不完善;(5)对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本质认知不足。最后,基于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从政策、市场、企业、技术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价值,从而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及其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智慧路灯控制模块研发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路灯组网现状
        1.2.2 路灯控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结构
第2章 智慧路灯控制系统相关技术
    2.1 智慧路灯控制系统架构
        2.1.1 智慧路灯控制系统框架
        2.1.2 智慧路灯控制网络技术
        2.1.3 常见的路灯控制模块及方法
        2.1.4 拟解决的技术问题
    2.2 面向路灯控制的计算机技术
        2.2.1 自然语言处理
        2.2.2 命名实体识别
        2.2.3 迁移学习
        2.2.4 文本分类
    2.3 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模型
    3.1 问题提出
        3.1.1 传统路灯光控模型环境适应性差
        3.1.2 多传感器光控成本高
    3.2 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模型
        3.2.1 路灯光控方法
    3.3 基于雾计算的路灯光控模型对比及实验
        3.3.1 模型架构对比
        3.3.2 实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迁移学习BiLSTM-CRF的故障路灯事件识别方法
    4.1 问题提出
        4.1.1 区域舆情稀疏不均衡且有噪声的特点
        4.1.2 区域路灯舆情可用性差
    4.2 基于迁移学习BiLSTM-CRF的故障路灯事件识别方法
        4.2.1 基于规则的信息分类和抽取方法
        4.2.2 基于迁移学习BiLSTM-CRF的实体抽取与识别方法
        4.2.3 迁移学习BiLSTM-CRF模型训练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4.3.1 实体抽取实验及结果
        4.3.2 路灯位置输出准确性实验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路灯控制模块实现及管理系统集成
    5.1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路灯控制模块设计
        5.1.1 业务需求分析
        5.1.2 功能设计
        5.1.3 总体架构设计
    5.2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路灯控制模块实现
        5.2.1 实现环境
        5.2.2 关键技术
        5.2.3 雾计算开源框架实现
        5.2.4 基于规则的路灯信息分类与抽取方法实现
        5.2.5 迁移学习BiLSTM-CRF算法实现
        5.2.6 路灯信息二次确认实现
    5.3 智慧路灯控制与管理系统集成及测试
        5.3.1 界面展示与说明
        5.3.2 平台集成后功能变化
        5.3.3 模块功能测试
        5.3.4 系统主观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几类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区间直觉犹豫模糊集研究现状
        1.2.2 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研究现状
        1.2.3 Bonferroni平均算子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1.5.1 论文结构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区间直觉犹豫模糊集理论
        2.1.1 区间直觉犹豫模糊集的相关概念
        2.1.2 区间直觉犹豫模糊集的运算法则
        2.1.3 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平均算子
    2.2 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
        2.2.1 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的相关概念
        2.2.2 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的运算法则
        2.2.3 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平均算子
    2.3 Bonferroni平均算子
    2.4 前景理论
        2.4.1 价值函数
        2.4.2 前景权重函数
    2.5 赋权方法
        2.5.1 层次分析法
        2.5.2 熵值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区间直觉犹豫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3.1 基于简化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3.1.1 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描述
        3.1.2 简化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的构建
        3.1.3 多属性决策方法的构建
        3.1.4 实例分析
        3.1.5 灵敏度分析
    3.2 基于前景理论的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
        3.2.1 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描述
        3.2.2 区间直觉犹豫模糊前景价值函数的构建
        3.2.3 多属性决策方法的构建
        3.2.4 实例分析
        3.2.5 灵敏度分析
    3.3 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变量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4.1 基于简化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4.1.1 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的描述
        4.1.2 简化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加权Bonferroni平均算子的构建
        4.1.3 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的构建
        4.1.4 实例分析
        4.1.5 灵敏度分析
    4.2 基于前景理论的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4.2.1 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的描述
        4.2.2 区间直觉二元语义前景价值函数的构建
        4.2.3 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的构建
        4.2.4 实例分析
        4.2.5 灵敏度分析
    4.3 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4)直觉和犹豫模糊信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1.2.2 复杂模糊信息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1.3.3 研究创新点
2 复杂模糊评价信息的表达形式
    2.1 梯形直觉模糊评价信息
        2.1.1 梯形直觉模糊集及其运算法则
        2.1.2 梯形直觉模糊集的对比法则
    2.2 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评价信息
    2.3 Bonferroni均值
    2.4 模糊测度和Choquet积分
    2.5 Hamacher运算
    2.6 本章小结
3 复杂模糊评价信息的集结算子及其应用
    3.1 梯形直觉模糊评价信息的集结算子
    3.2 概率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评价信息的集结算子
        3.2.1 概率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集
        3.2.2 概率区间值犹豫毕达哥拉斯模糊Hamacher运算法则
        3.2.3 概率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几何平均算子
    3.3 本章小结
4 梯形直觉模糊信息的多指标群体评价
    4.1 改进梯形直觉模糊数的对比法则
    4.2 基于TrIFCBNWHM算子的多指标群体综合评价方法
    4.3 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概率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信息的多指标评价
    5.1 概率区间值犹豫Pythagorean模糊数的对比法则
    5.2 基于PIVHPFHCIG算子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5.3 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7)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混合器件研究现状
        1.2.1 传统Si IGBT/Si MOSFET混合器件
        1.2.2 Si/SiC混合器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特性与损耗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Si/SiC混合器件导通特性
        2.2.1 正向导通特性
        2.2.2 反向导通特性
    2.3 Si/SiC混合器件开关特性及集成驱动
        2.3.1 开通特性与门极开通时序关系
        2.3.2 关断特性与门极关断时序关系
        2.3.3 具有门极延时调节的Si/SiC混合器件集成门极驱动
    2.4 Si/SiC混合器件损耗模型
        2.4.1 导通损耗模型
        2.4.2 开通损耗模型
        2.4.3 关断损耗模型
        2.4.4 损耗模型验证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门极延时调节的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优化控制策略
    3.1 引言
    3.2 Si/SiC混合器件最小损耗控制策略
        3.2.1 基于离线优化的Si/SiC混合器件最小损耗控制
        3.2.2 基于损耗模型的Si/SiC混合器件最小损耗控制
    3.3 Si/SiC混合器件结温平衡控制
        3.3.1 基于离线优化的Si/SiC混合器件结温平衡控制
        3.3.2 基于损耗模型的Si/SiC混合器件结温平衡控制
    3.4 基于损耗模型的Si/SiC混合器件多目标优化控制
    3.5 小结
第4章 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配比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Si/SiC混合器件配比对器件特性影响
        4.2.1 配比对导通特性的影响
        4.2.2 配比对开关损耗的影响
        4.2.3 配比对短路耐受能力的影响
    4.3 基于芯片面积的Si/SiC混合器件损耗模型
        4.3.1 基于芯片面积的Si/SiC混合器件导通损耗模型
        4.3.2 基于芯片面积的Si/SiC混合器件开通损耗模型
        4.3.3 基于芯片面积的Si/SiC混合器件关断损耗模型
        4.3.4 基于芯片面积的SiC MOSFET热阻模型
        4.3.5 基于芯片面积Si/SiC混合器件损耗模型验证
    4.4 Si/SiC混合器件优化配比选择方法研究
        4.4.1 Si/SiC混合器件配比对器件总损耗的影响
        4.4.2 Si/SiC混合器件配比对结温的影响
        4.4.3 Si/SiC混合器件优化配比选择方法
    4.5 小结
第5章 两种Si/SiC混合器件AC变换器应用对比研究
    5.1 引言
    5.2 HyS混合器件和HyP混合器件特性对比
        5.2.1 导通损耗对比
        5.2.2 开关损耗对比
    5.3 HyS混合器件和HyP混合器件改进AC变换器损耗模型
        5.3.1 逆变器导通损耗模型
        5.3.2 逆变器开关损耗模型
        5.3.3 基于两种混合器件逆变器损耗仿真对比分析
    5.4 HyS混合器件和HyP混合器件AC变换器实验
        5.4.1 逆变器损耗和效率对比
        5.4.2 逆变器结温和开关频率对比
    5.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项目施工阶段集成挣值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模糊综合评价的研究综述
        1.2.2 项目挣值管理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论述
    2.1 工程项目阶段分类及管控重点
        2.1.1 工程项目阶段分类
        2.1.2 项目施工阶段控制重点内容
    2.2 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2.2.1 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原则
        2.2.2 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内容
    2.3 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2.3.1 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原则
        2.3.2 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
    2.4 挣值管理
        2.4.1 挣值管理的基本原理
        2.4.2 挣值管理的基本参数
        2.4.3 挣值管理的指标体系
        2.4.4 挣值管理的优缺点
    2.5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2.5.1 模糊综合评价的定义
        2.5.2 模糊综合评价的特点
        2.5.3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2.6 本章小结
3 项目施工阶段集成挣值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3.1 集成管理挣值法的提出
    3.2 集成管理挣值法的构建
        3.2.1 集成管理挣值法的基本原理
        3.2.2 集成管理挣值法的基本要素
        3.2.3 集成管理挣值法的基本参数及评价指标
    3.3 集成挣值管理评价体系建立
        3.3.1 计划质量水平的确定
        3.3.2 实际质量水平的确定
        3.3.3 偏差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实例应用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计划成本
        4.1.2 项目进度计划
    4.2 项目指标计算
        4.2.1 项目成本及进度的计算
        4.2.2 计划质量水平的计算
        4.2.3 实际质量水平的计算
        4.2.4 偏差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表
致谢

(9)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性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数字地球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5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论文创新点
2 水污染事件复杂性描述及多源信息融合
    2.1 水污染事件复杂性分析
        2.1.1 水污染事件特性
        2.1.2 水污染事件的复杂性
        2.1.3 水质模型的复杂性
    2.2 水质模拟及模型的求解
        2.2.1 污染物迁移过程
        2.2.2 水质模拟基本方法
        2.2.3 水质模型数值解法
    2.3 水污染事件数据整合
        2.3.1 水污染事件数据处理
        2.3.2 基于中间件的数据集中
        2.3.3 水污染数据资源中心
    2.4 水污染事件多源信息融合
        2.4.1 水污染信息服务模式
        2.4.2 分布式信息综合集成
        2.4.3 水污染事件信息发布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水利数字地球的水质模型耦合机制
    3.1 水利数字地球及关键技术
        3.1.1 水利数字地球
        3.1.2 瓦片金字塔服务
        3.1.3 空间信息瓦片检索
    3.2 基础平台体系构建
        3.2.1 空间视域模型
        3.2.2 3S空间信息融合
        3.2.3 水利数字地球互操作
        3.2.4 三维视景仿真
    3.3 水利数字地球服务
        3.3.1 网络地图服务
        3.3.2 地形剖面服务
        3.3.3 河道三维建模
        3.3.4 污染物动态监测
    3.4 水质模型与数字地球耦合
        3.4.1 水质模型支持体系
        3.4.2 多源数据空间展示
        3.4.3 水质模型耦合方案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复杂Agent的水污染动态模拟仿真
    4.1 水质数据拟合与加载
        4.1.1 水质数据拟合算法
        4.1.2 水质数据加载
    4.2 三角面元的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
        4.2.1 河道三角网模型构建
        4.2.2 基于Agent的水质模型
        4.2.3 水质Agent模型实现
    4.3 方形面元的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
        4.3.1 方形元胞自动机
        4.3.2 多智能体设计
        4.3.3 水污染可视化表征
    4.4 基于网格计算的水质模拟
        4.4.1 网格计算服务
        4.4.2 高性能体系结构
        4.4.3 模拟仿真过程分解
    4.5 本章小结
5 面向水污染事件的应用支撑平台构建
    5.1 应用支撑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5.1.1 平台体系结构
        5.1.2 面向服务架构
        5.1.3 组件技术
        5.1.4 知识可视化
    5.2 平台开发流程
        5.2.1 组件化封装
        5.2.2 主题图体系
        5.2.3 可视化开发
        5.2.4 知识积累模式
        5.2.5 研讨视图服务
    5.3 综合集成服务
        5.3.1 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5.3.2 集成化门户服务
        5.3.3 模拟仿真系统集成
        5.3.4 三库资源共享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应用实例
    6.1 研究区域概况
        6.1.1 渭河流域概况
        6.1.2 流域水污染状况
        6.1.3 流域水污染事件
    6.2 基于数字地球的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
        6.2.1 模拟仿真系统结构
        6.2.2 系统开发工具
        6.2.3 系统应用功能
    6.3 基于应用支撑平台的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
        6.3.1 水污染事件实验模拟
        6.3.2 水污染事件应急调度
        6.3.3 流程化应急管理模式
        6.3.4 模块化应急管理模式
        6.3.5 预案化应急管理模式
        6.3.6 一体化应急管理模式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障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建筑领域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研究综述
        1.2.2 信息化障碍因素研究综述
        1.2.3 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智慧工地的相关概念
        2.1.1 智慧工地的定义与特征
        2.1.2 智慧工地的核心技术
        2.1.3 智慧工地的应用架构
    2.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相关概念
        2.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2.2.2 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的产品设备
    2.3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2.3.1 危险源理论
        2.3.2 轨迹交叉理论
        2.3.3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2.3.4 多米诺骨牌理论
        2.3.5 4M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及问题
    3.1 智慧工地的应用现状
        3.1.1 智慧工地的市场规模
        3.1.2 智慧工地的应用项目类型
        3.1.3 智慧工地的政策标准
        3.1.4 智慧工地的使用现状
    3.2 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
        3.2.1 智慧工地中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范围
        3.2.2 智慧工地中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资金投入
        3.2.3 智慧工地中安全管理信息化功能应用
        3.2.4 作业人员管理方面的应用
        3.2.5 监测预警方面的应用
        3.2.6 风险交叉警示方面的应用
        3.2.7 安全隐患识别方面方面的应用
        3.2.8 应用技术难点
    3.4 存在问题的梳理
        3.4.1 制度管理层面的问题
        3.4.2 人员层面的问题
        3.4.3 产品层面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障碍因素识别
    4.1 障碍因素识别的思路和原则
    4.2 障碍因素的初步识别
        4.2.1 基于相关信息化文献的障碍因素识别
        4.2.2 基于现状和存在问题的障碍因素识别
        4.2.3 基于德尔菲法的风险因素修正
        4.2.4 障碍因素重组
    4.3 障碍因素的筛选
        4.3.1 调查问卷设计、发放、回收
        4.3.2 基本情况分析
        4.3.3 信度检验
        4.3.4 重要障碍因素的筛选
    4.4 本章小结
5 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障碍因素分析
    5.1 集成DEMATEL-ISM方法介绍
        5.1.1 理论基础
        5.1.2 DEMATEL方法和ISM方法的互补性
        5.1.3 DEMATEL和 ISM的运算步骤
    5.2 专家访谈
        5.2.1 访谈的内容
        5.2.2 访谈对象及数据收集
    5.3 集成DEMATEL-ISM法的模型建立
        5.3.1 综合影响矩阵的建立
        5.3.2 确定中心度和原因度
        5.3.3 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
    5.4 结果分析
        5.4.1 障碍因素重要程度分析
        5.4.2 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分析
        5.4.3 障碍因素的关系结构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对策与建议
    6.1 针对外部环境的对策建议
        6.1.1 政策层面
        6.1.2 市场层面
    6.2 针对内部环境的对策建议
        6.2.1 企业层面
        6.2.2 技术层面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全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B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障碍因素修正问卷
    C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障碍因素调研
    D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障碍因素访谈提纲
    E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及其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智慧路灯控制模块研发及其应用[D]. 王广宁.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20(07)
  • [3]几类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杜康.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4]直觉和犹豫模糊信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刘俊.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及其应用研究[D]. 李宗鉴. 湖南大学, 2020(08)
  • [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项目施工阶段集成挣值法及其应用研究[D]. 关晓龙.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9]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研究[D]. 高阳.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10]智慧工地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障碍因素研究[D]. 彭田子. 重庆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