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肌细胞咽喷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3例疗效观察

多肌细胞咽喷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3例疗效观察

一、聚肌胞喷咽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3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蒋维[1](2020)在《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以凉膈散加减方为主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中医临床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选取68例符合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予口服凉膈散加减方免煎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两组患儿37.2<体温<38.5℃时均予物理降温,体温≥38.5℃时联合口服泰诺林退热。服药6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68例患儿,脱落2例,实际有效病例66例,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主症次症积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治疗6天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均有改善,退热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咽部充血、咽痛、饮食减少、口臭、大便性状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安全性评价: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凉膈散加减方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均有效,前者在改善咽部充血、咽痛、饮食减少、口臭、大便性状等次要症状及缩短发热时间上优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临床可推广运用。

彭云[2](2019)在《加减普济消毒饮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里热内蕴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加减普济消毒饮治疗里热内蕴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观察加减普济消毒饮在临床治疗上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一个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方法: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儿科门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患儿的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加减普济消毒饮+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疗程为5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在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退热积分及改善咽痛积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疱疹消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次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饮食、精神、大便、舌脉、咳嗽等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改善口渴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36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36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本研究证明加减普济消毒饮治疗里热内蕴型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缩短疾病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加减普济消毒饮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里热内蕴型)疗效确切,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沈朝斌,蒋瑾瑾,陈同辛[3](2018)在《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上海)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应用。但迄今免疫调节剂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制定免疫调节剂在儿童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或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1免疫调节剂的概念免疫调节剂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和/或紊乱所引起的疾病。这个

王小芸[4](2017)在《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脾承气汤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整理挖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中医院宋明锁主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文通过梳理老师学术渊源,提炼其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研究其治学方法,以加深学习心得体会,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同时为更好的传承宋老师学术经验积累临床研究资料。小儿体质稚嫩,肺脾不足,特别是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其中小儿急乳蛾起病急,多伴高热,病势重。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会继发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扁桃体炎等,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现围绕本病深入系统地总结宋明锁老师的诊疗经验,推新师意,进一步观察宋老师治疗小儿急乳蛾的用药规律,及系统客观评价中药肠疗治疗肺胃热盛型急乳蛾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提炼宋老师学术思想,总结其经验通过文献整理、深度访谈、听师授课、跟师门诊、病例讨论、临床研究等多种形式,领会导师审症求因、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思想。通过交流心得体会、整理临床验案、撰写相关论文,梳理老师的临床经验,总结其学术特色。2.研究急乳蛾肠疗方法,评价其疗效在回顾分析宋老师治疗小儿急乳蛾的用药规律基础上,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中药直肠注入治疗小儿肺胃热盛型急乳蛾的临床疗效,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中药直肠注入在治疗该病中所起的疗效,为以后临床规范使用肠疗治疗该病证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梳理总结老师学术思想的形成,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①先内科后儿科的学习顺序,打下扎实的临床功底。②兼学各科诸病、博采各家之长,不宥于儿科攻儿科。③坚持临证,不断实践,逐步完善学术风格。1.宋明锁学术思想概述:①四诊合参重望舌望神色:老师通过望神判断病情轻重,预后善恶;色诊中,注重望山根,望气池。通过舌诊定体质之虚实,疾病之寒热。②治发热重气分兼顾脾胃:气分阶段的治疗对疾病的转归,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此刻更加强调时时顾护脾胃,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表里双解、擅用下法、中病即止、病后调理四方面。③治疗杂病以脾胃为枢纽:宋老师通过调理小儿脾胃功能,不仅提高其正气,还解决了很多与脾胃相关的杂病,其创制的调脾八方即体现了脾胃在机体中的枢纽作用。④守方守法以王道为准绳:治疗慢性病时,在辨证精准的前提下,宋老师坚持守方守法。⑤给药方法多样不废外治:宋老师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提倡给药方法多样化,积极开展外治法。2.宋明锁临床经验总结:①运用栀子温胆汤的经验总结:栀子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理气降浊的功效,宋老师将其运用于痰热所致的各种病症。②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总结:初步总结了宋老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风热、暑湿、湿热、春温、湿温等疾病发热的临床经验。③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经验总结:初步总结了宋老师治疗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的经验。④运用调脾承气汤的经验总结:调脾承气汤是宋老师在泻黄散、大承气汤、清热泻脾散等方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来的,具有清脾泻热,通腑祛积之功。可用于治疗脾胃积热所致的各种病证。⑤运用中药直肠注入经验总结:宋老师在辨证施治、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各种实证、热证。⑥运用石膏、大黄、羚羊角的经验总结:石膏以清气分之壮热,用大黄以泻阳明之腑实,导邪下行,使郁结之热,借阳明之路而解。用羚羊角一以清热,二以镇惊。3.小儿急乳蛾的临床研究:①宋老师治疗本病选药寒凉,兼以辛、苦、甘,归经以肺胃为主,兼归心肝脾大肠。僵蚕、蝉蜕、大黄、石膏、丹皮等药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治法以清热利咽、表里双解为主,在清泻肺胃的同时兼顾心肝脾胃。②中药直肠注入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型的结果为:退热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退热,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20小时(20.07± 12.85),对照组为36小时(36.27±19.09),在退热时间和程度上,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单项症状疗效方面,咽喉痛、吞咽不适、扁桃体肿大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黏膜充血、扁桃体充血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天末:①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愈显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97.40%;试验组愈显率为81.58%,总有效率为98.68%。中医证候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疾病疗效评价:疾病疗效对照组愈显率为50.65%,总有效率为97.40%;试验组愈显率为77.63%,总有效率为98.68%。疾病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杨树谊[5](2016)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评价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3.探索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新方法。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应用文献法回顾性分析双黄连注射剂近年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已有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评价。2. Meta分析全面、系统检索1979-2015年国内外中文、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试验(RCT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使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其方法学质量。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呈现。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用漏斗图分析纳入的RCTs是否存在发表偏倚。3.数据挖掘法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详细病案。使用weka软件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决策树算法和关联规则算法挖掘规律,分析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结果对双黄连注射剂用于这8种疾病进行系统评价的结果如下:1.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纳入19篇[RCTs],共纳入患者3133例,实验组1635例,对照组1498例。双黄连注射剂未联用抗菌药及抗病毒药物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RR=1.02,95%CI (0.99,1.06), P=0.21]双黄连注射剂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或两者皆有联用的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4, 95%CI (1.10,1.19),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对照组7例。2.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纳入25篇[RCTs],共纳入患者4204例,实验组2439例,对照组1765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1,95%CI (1.18,1.25), P<0.0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42例,对照组10例。3.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纳入14篇[RCTs],共纳入患者1203例,实验组712例,对照组491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6,95%CI (1.20,1.32),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7例。4.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腮腺炎:纳入11篇[RCTs],共纳入患者1424例,实验组775例,对照组649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9,95%CI (1.07,1.32), P=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3例。5.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纳入6篇[RCTs],共纳入患者536例,实验组319例,对照组217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5,1.21), P=0.0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O例,对照组0例。6.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271例,实验组141例,对照组13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3,95%CI(1.11,1.59),P=0.02],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出现了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例数不明。7.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603例,实验组307例,对照组29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1,1.25), P=0.03],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0例。8.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乙型脑炎:纳入2篇[RCTs],共纳入患者410例,实验组274例,对照组13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9,95%CI (1.23,1.57), P<0.0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不明。9.对双黄连注射剂的529例不良反应病案进行分析可知:患者以小儿居多(21.25%);患者原患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71.96%);联用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的病例居多(28.38%);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居多(54.91%)。研究结论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单独使用或联合西药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比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良反应需要密切注意,需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孟丽萍[6](2013)在《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古今药方纵横,梳理、分析古今医家运用有毒中药山豆根的理论与经验,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查询检索系统”和“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探讨山豆根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既能控制山豆根的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治疗作用进行合理配伍,提供文献支持和临床用药参考。方法:文献学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中医文献学的方法梳理历代本草方书对山豆根的记载,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平台,利用频数描述和多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山豆根方的基本用药特点,包括方源、给药途径(内服与局部用药)、剂型,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挖掘山豆根不同主治病证常见药物组合,探究其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分析,得到了与山豆根配伍药物的频数分布特征,以功效归类,提炼、总结出常与其配伍的高频药物与相应的主治病证范围;通过多元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得到山豆根处方中对其功用、毒性影响较大的药物搭配,为分析山豆根减毒增效配伍组合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山豆根在方剂中的减毒增效配伍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研究运用频数和多因素分析,初步总结出山豆根减毒增效的配伍规律:配伍甘草,是解山豆根之毒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合麦冬、生地、白芍等,可防苦燥伤阴之偏。与桔梗、甘草合用,是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的有效组合;治疗心肺之火上攻之咽喉肿痛,与射干、板蓝根、玄参等为伍,也颇为常用;治痘毒咽痛,则与升麻、紫草、葛根等相配;治痰热蕴肺、风寒外束之咳喘,多与半夏、细辛、陈皮、麻黄配伍;治肺热阴虚之咳喘,每与麦冬、生地、白芍、知母、丹皮搭配;治痈疮肿毒,常与连翘、银花、重楼、板蓝根合用;治急性肝炎,多与虎杖、白花蛇舌草、板蓝根等配伍;治慢性肝炎,每配伍连翘、白花蛇舌草清除余毒,合以丹参、丹皮、枳壳等调畅气血;配以黄芪、白术、当归等扶助正气;银屑病,常与连翘、土茯苓、板蓝根、赤芍、丹皮等配伍。若与大黄、神曲为伍,可能使毒性增强。本课题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编号:2009CB522800)的资助。

王晓[7](2009)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整理现代相关文献,探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规律。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建国以来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相关文献,对文献内容进行综述整理,建立AURI内服中成药数据库,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现代中医治疗AURI文献的系统分析研究,分析归纳了本病的病理特点:提出了小儿脾肺不足,患病易兼夹,易热化,易传变的病机特点。提出临床治疗该病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其在表者,汗而发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治疗AURI的基本原则;疏解表风是治疗AURI的基本方法,又根据不同兼夹证配以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熄风镇惊、消食化滞等治法;中西医结合是治疗AURI的有效手段。结论:通过大量现代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的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能够发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规律,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李燕宁[8](2009)在《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URI)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迄今西医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等。故加强中医药防治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文献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AURI进行疗效评价。1.文献研究《内经》中已有类似病证记载,张仲景立“伤寒”、“中风”病名,宋“伤风”、“感冒”始出现,至金元,方为正式病名。明代,伤风、感冒渐从伤寒条目中剥离出来;清代,伤风、感冒作为特指名词渐被确定。建国后,“伤风”一名,虽被“感冒”取代,但在口语中,仍沿用至今。本病病因病机,是感受风邪所发生的病理机转。胎禀不足、胎内失养,是易感的重要先天因素;外感六淫、乳食不节、痰饮瘀血、七情内伤、体质特点是重要的后天因素;当遇有气候骤变、起居不慎、衣着不当、沐浴着凉、过度劳累、日照不足等诱因时,则易发病。病位在肺卫肌腠,病机有肺气失宣、营卫不和、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气血违和等,易出现夹惊、夹食等兼夹证。本病治则主要有: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具体治法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调和营卫、表里双解、扶正解表等。西医对本病的特异性治疗应是抗病毒治疗,但常用的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盐酸吗啉胍、扎那米韦、奥斯他韦、干扰素、聚肌胞以及潘生丁等药物仅对部分流感病毒有疗效,故尚无理想药物可施。2.临床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体温及伴随证候的变化,评价方案中试验药物对小儿AURI的退热作用及综合疗效,并为制定成熟的中成药治疗方案提供支撑。方法采取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及隔离评价法,将212例合格受试者按标准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表寒里热证三证,后按1:1分入中药组及西药组,分别服中成药及抗病毒西药。疗程3天。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结果,并利用Test ofparallel Lines选项进行平行性检验。结果三证中药组总疗效均优于西药组(OR>1);三证西药组退热起效时间均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西药组(P<0.05);三证中药组在改善临床证候方面优于西药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AURI疗效肯定,2.辨证使用中成药虽退热起效缓,却作用稳定持久,且能改善某些临床证候,减轻或减少兼夹证的发生。3.辨证使用中成药安全可靠。

吴忠儒[9](2007)在《台北地区204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中医证型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简称复感儿,是儿童时期常见病之一,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现代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及营养物质缺乏,治疗上,以免疫调节剂及补充营养物质的方法为主。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中医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病因病机和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在辨证分型特点方面,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各地对RRTI的辨证分型有不同认识,目前相关报道多限于临床和实验研究,缺乏辨证分型规律的大样本调查研究,本研究根据文献报导,结合导师前期研究,参考台北地区的地理特性,以小儿生理特点脾肺肾虚来作为主证型的研究,台湾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地区,属岭南医学范围,因此参考岭南地区特点,以挟湿、挟滞、挟热、挟痰作为兼证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台北地区204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临床表现的观察,研究探讨台北地区小儿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诊疗、提高防治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台北地区小儿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中医证型特点。1文献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归纳小儿RRTI发病因素2制定调查表,包含姓名、年龄、日期、性别、病史、居住地址、病史提供人姓名、联络电话、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中医证型分型标准3培训参与调查人员(皆为台北地区执业中医师),且事先学习、正确掌握统一的诊断及辨证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4填写调查表,针对台北地区小儿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患儿。由熟悉患儿病情的亲属提供资料填写,再由专职医师确认诊断辨证。结果通过以上的描述性分析显示,本地区的复感儿在疾病的非急性感染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正虚表现,其中以肺气虚为主有83例,占40.69%,其次依次为肺阴虚31例,占15.20%,及脾气虚28例,占13.73%。同时有部分病例在正虚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兼挟症状,兼挟病例共79例,占总病例的38.73%,主要的兼挟证为挟热59例,占兼挟总例数的74.68%,挟痰60例,占兼挟总例数的75.95%。说明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是台北地区复感儿的常见证型,兼挟证以挟热、挟痰为主,其主要病位可能在于脾肺,与国内多数文献研究结果一致。结论(1)台北地区复感儿的中医证型特点以肺气虚为主,其次为肺阴虚、脾气虚(2)主要的兼挟症为挟热、挟痰。(3)影响台北地区RRTI非急性感染期证型特点的因素,可能是台北地区特殊的盆地地理环境,多变炎热的气候,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从一侧面直接证实导师李宜瑞关于RRTI的证型有其地域特点,观点符合中医天人相应学说。

奚小土,罗翌[10](2004)在《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现状》文中指出

二、聚肌胞喷咽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3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肌胞喷咽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3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概况
        1.古代中医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2.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进展
        1.现代医学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2.现代医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进展
        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分组及对照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脱落病例处理
        1.9 中止试验标准
    2.治疗方案
        2.1 观察组治疗方案
        2.2 对照组治疗方案
        2.3 其他治疗
        2.4 疗程
        2.5 试验注意事项
    3.临床观察
        3.1 观察方法
        3.2 观察项目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统计分析方法
        3.5 技术路线图
    4.统计结果与分析
        4.1 病例收集情况
        4.2 基本情况分析
        4.3 疗效分析
        4.4 试验结果分析
    5.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6.失访脱落情况
第三章 讨论
    1.选题依据
    2.凉膈散加减方立题依据
    3.凉膈散加减方的组成方药及方义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加减普济消毒饮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里热内蕴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医学对本病的研究进展
        1.1.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1.2 中医学治疗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进展
        1.2.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2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观察
    2.1 研究目的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剔除与脱落标准
    2.4 研究方法
        2.4.1 研究对象
        2.4.2 治疗方法
        2.4.3 观察指标
        2.4.4 疗效评定
        2.4.5 疗效判定标准
    2.5 数据处理
    2.6 研究结果
        2.6.1 一般情况分析
        2.6.2 治疗效果分析
    2.7 不良反应
第三章 讨论
    3.1 立法依据及立题思想
    3.2 治法及方药
    3.3 不足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脾承气汤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宋明锁中医儿科学术渊源概述
    1. 少小结缘独立选择
    2. 名师传承受益终身
    3. 师从张刚专攻儿科
    4. 吸纳各家学说精华
    5. 读书临证藻练升华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宋明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
    1. 宋明锁学术思想概述
        1.1 四诊合参重望舌望神色
        1.2 治发热重气分兼顾脾胃
        1.3 治疗杂病以脾胃为枢纽
        1.4 守方守法以王道为准绳
        1.5 给药方法多样不废外治
    2. 宋明锁临床经验总结
        2.1 宋明锁运用栀子温胆汤的经验总结
        2.2 宋明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总结
        2.3 宋明锁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经验总结
        2.4 宋明锁运用调脾承气汤的经验总结
        2.5 宋明锁运用中药直肠注入经验总结
        2.6 宋明锁运用石膏、大黄、羚羊角的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
    英文缩略语
    综述: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引言
    研究内容一 宋明锁治疗小儿急乳蛾用药规律探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内容二 小儿急乳蛾中药直肠给药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展望和不足
        7.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双黄连注射剂的基本情况概述
        一、组方药物
        二、药理作用
        三、化学成分
        四、临床应用
    综述二 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分析
        一、系统评价概述
        (一) 系统评价的意义
        (二) 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
    综述三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概述
        一、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机理和临床表现
        二、双黄连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三、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应用系统评价研究
    研究一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小儿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四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五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六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七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八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山豆根药性毒效相关文献研究
    一、 性味归经
        1.性味
        2.归经
    二、 毒性
        1.毒性认知演变
        2.毒性反应
    三、 功效主治
    四、 用量用法
    五、 影响山豆根毒效相关因素研究
        1.炮制
        2.用量
        3.煎法
        4.服法
        5.病证
        6.配伍
        7.品种
        8.个体差异
第二部分 基于方剂组成统计分析的古今用药规律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1.山豆根药名规范
        2.山豆根方选择标准
        3.药物数据规范
        4.病证数据规范
        (二) 研究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各历史时期山豆根方配伍用药与主治病证分布
        1.山豆根内服方
        2.局部用药方
        (二) 古今山豆根方主治病证与配伍用药总体分析
        1.频数分布
        2.因子分析
    三、 讨论
        (一) 减毒配伍
        (二) 增效配伍
第三部分 山豆根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规律
    一、 材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文献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三) 分析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资料分布
        (二) 临床应用
        1.适应症
        2.临床疗效
        3.不良反应
        (三) 剂量
        (四) 用法
        1.剂型
        2.给药方法
        (五) 配伍
    三、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7)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综述
    一、中医现代文献综述
        (一) 病因病机
        (二) 诊断
        (三) 证型分类
        (四) 治法
        (五) 方药
    二、现代医学研究综述
        (一) 病因学认识
        (二) 发病机制
        (三) 病原体检测
        (四) 治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统计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的确立
        (一) 方剂的纳入标准
        (二) 方剂的排除标准
    三、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
        (一) 数据的规范化
        (二) 建立数据库
        (三) 统计软件
    四、统计结果分析
        (一) 频次分析
        (二) 因子分析
        (三) 聚类分析
讨论
    一、小儿AURI的发病机制探讨
        (一) 病因探讨
        (二) 病机探讨
    二、小儿AURI的治法用药探讨
        (一) 治则治法探讨
        (二) 用药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8)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方法
    4.预期结果
第一部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研究
    1.中医古籍文献梳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
        1.4 治则治法
        1.5 证治规律研究
    2.中医现代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研究
        2.2 证候学研究
        2.3 治疗学研究
    3.西医有关本病认识
        3.1 病原学研究
        3.2 病原学检测
        3.3 治疗学研究
第二部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1.试验设计
        1.1 设计类型与原则
        1.2 本量及计算的依据
        1.3 随机方法
        1.4 盲法设计及实施
        1.5 对照
    2.研究人群
        2.1 诊断标准及病情分级标准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临床用药方案
        2.4 观察项目与要求
        2.5 临床试验步骤及要求
        2.6 试验用药管理
        2.7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8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情况
    2.研究结果分析
        2.1 三证两组总疗效比较
        2.2 三证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2.3 三证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2.4 三证两组临床证候消失情况比较
        2.5 三证两组兼夹证情况比较
        2.6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分析
    3.小结
        3.1 疗效观察结果与分析
        3.2 安全性观察与评价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台北地区204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中医证型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文献研究
    (一) 现代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概况
        1 理论研究
        2 临床研究
    (二) 中医药对RRTI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治疗用药
        4 实验研究
二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步骤
    5 技术路线
    6 统计分析
    7 研究结果
三 讨论
    1 台北地区复感儿非急性期证型特点
    2 影响台北地区复感儿非急性期证型因素探讨
    3 各证型主要症状分析
    4 关于兼挟证型
    5 本研究对台北地区RRTI的防治意义
    6 本研究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聚肌胞喷咽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3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D]. 蒋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加减普济消毒饮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里热内蕴型)的临床观察[D]. 彭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上海)专家共识[J]. 沈朝斌,蒋瑾瑾,陈同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8(09)
  • [4]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脾承气汤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D]. 王小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D]. 杨树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D]. 孟丽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3)
  • [7]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文献研究[D]. 王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8]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研究[D]. 李燕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
  • [9]台北地区204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中医证型特点分析[D]. 吴忠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 [10]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现状[J]. 奚小土,罗翌. 甘肃中医, 2004(11)

标签:;  ;  ;  ;  ;  

多肌细胞咽喷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3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